藏族舞蹈基本体态与动律
藏族舞蹈基本体态与元素动律教案

以“口传身教”为主要授课方式。教师示范动作,从单一元素------短句-----组合逐一示范、讲解。
教 具
无
教学过程:
内容:A.屈伸动律组合
B.屈伸拖、靠、撩步组合
C.颤撩步、颤拖步组合
D.顿颤动律组合
要求:上身随重心移动而晃动,上肢随上身的晃动形成动作和造型一环扣一环的运动规律,训练上下身协调配合的整体感,进而表现出优美感。
课 型
新授课、复习课
课 时
24节
教学重点
以膝盖的颤动律为训练重点,使膝部上有连续不断,小而快的弹性颤动。
教学难点
在身体微含的体态下,膝关节保持松弛而富有弹性;脚膝部分能准确的控制节奏及音乐节拍。
教学方法
以“口传身教”为主要授课方式。教师示范动作,从单一元素------短句-----组合逐一示范、讲解。
课 时
12节
教学重点
两臂松弛自如,无论是平步、撩步或靠步都强调膝部的柔韧和连绵不断的屈伸,应游刃有余地体现重拍向上的动律特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把握好藏族舞“弦子”中的“坐懈胯”的动态、动律、动势特征
教学方法
以“口传身教”为主要授课方式。教师示范动作,从单一元素------短句-----组合逐一示范、讲解。
过程:以体态与元素动律开始-----短句----组合方式,循序渐进的进行单一练习到综合练习。
方法:以“口传身教”为主要授课方式。教师示范动作,从单一元素------短句-----组合逐一示范、讲解。
课后思考与练习:
复习课上所学内容。
教学后记:
学生应多加练习上肢与下肢的协调练习。
课题名称
藏族舞蹈谐(弦子)部分的训练与组合
方法:以“口传身教”为主要授课方式。教师示范动作,从单一元素------短句-----组合逐一示范、讲解。
人教版-体育-四年级下册-藏族民间舞基本体态与动律及训练组合

(30分)
讲授新的课程内容:学习藏族舞体态与动律。
通过教授藏族体态的形成原由,对体态和动律进行示范以及指导学生进行体态与颤膝和屈伸动律的练习。
认真聆听老师教授内容,结合老师的示范,并进行练习突破重点与难点。
体态与动律的学习与巩固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从单一的动作训练到协调解决动律学习的难点。
第三步
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回顾,回答教师的问题。
回顾课程内容以及组合的训练能有效的加深动律体态规范深入记忆。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
生:······
师:下面大家来听一首音乐,听听它会使你联想到是什么?音乐中描写的是哪一个民族?(播放音乐《坐上了火车去拉萨》)。
学生进行讨论
1×8 2点方向,仰身后靠,单臂(右)摆袖,节奏两拍一动。
1×8动作同上1 X 8,节奏一拍一动。
结束(巴扎嘿)右踏步,单臂(右)摆袖
(将学生分成小组练习,面向全体指导,再针对个别学生动作不到位、不规范进行个别指导纠正。选出动作掌握较好的小组进行展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师做出点评。)
3.小结
(1)回顾本节课体态动律内容。
(2)在学习藏族体态中应注意俯身前倾不能驼背。
(3)动律练习中颤膝膝部连续不断的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屈伸动律手臂不能僵硬,膝部要连绵不断柔韧的屈伸。
4.作业内容
课后加强练习巩固体态动律与组合,达到能够独立完成训练组合。
1×8颤膝,重拍向下,一拍一动。第8拍左
拧胯,双膝伸,重拍向上。
1×8颤膝,重拍向下,一拍一动。第8拍右
拧胯,双膝伸,重拍向上。
1×8颤膝,重拍向下,一拍一动。
左单靠步,两拍一动。
简述藏族民间舞体态的基本特征

简述藏族民间舞体态的基本特征
藏族民间舞体态的基本特征是线条流畅、柔和,姿态优美,具有气韵和神韵,以舒展、开放为主要表现手法,形象和谐,具有浓郁的藏族风情和特色。
藏族舞蹈中常见的手势包括伸手、握手、摆手等,身体动作主要是婉转、回旋、舞蹈动感,步法多为起落缓慢的散步、游走式的舞步和扭转身躯式的转身。
藏族舞蹈常以经典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生活场景等为题材,形式多样,既有群舞,也有独舞,其舞姿特点丰富多彩,让观众倍感神往。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教学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教学藏族舞蹈是中国民族舞蹈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浓郁的藏族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通过身体的舞动来表达藏族人民的生活、祈福、崇拜等情感和意义。
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包括手臂动作、腿部动作、身体动作等,下面就逐一为大家介绍。
一、手臂动作1. 卷手:双手自然下垂,然后向前转动,同时用力收紧手指,手掌成半握状,仿佛在卷绵羊尾巴。
2. 輪手:双手从前往后分别向外旋转,旋转的同时手指微微分开,像是在画一道圆。
3. 抖手:双手张开,手指放松,然后轻轻抖动。
4. 提膀子:双手从低处抬起,向上托举至两侧肩膀平齐,手肘微微弯曲。
5. 悔过手:双手合十,微微抬起,然后自上而下,虚拟洗手的动作。
二、腿部动作1. 送步:腿部向前迈出一小步,然后再收回到原位。
2. 跳步:腿部一跃而起,身体稍微向后倾斜,然后再回到原位。
3. 弯腿:膝盖微微弯曲,将腿部向一侧弯曲,然后再舒展回到原位。
4. 踢腿:腿部向前踢出一脚,然后再回到原位。
三、身体动作1. 前身:上身向前倾,头部与腿部保持一条直线,并且身体需要保持平衡。
2. 后仰:上身向后仰,头部与腿部保持一条直线,并且身体需要保持平衡。
3. 侧身:身体向一侧弯曲,上身与腿部呈一条弧线,手臂可以随意挥舞。
以上是藏族舞蹈的一些基本动作,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动作,具体的学习需要在专业的舞蹈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学习藏族舞蹈除了掌握基本动作外,还需要注重舞蹈的技巧和表演力的提升。
此外,对于藏族舞蹈的学习者来说,了解藏族的文化和历史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舞蹈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练习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的发展,通过反复的练习,将动作融入到肌肉记忆中,形成规范的舞姿和流畅的动作。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看藏族舞蹈的表演、参加相关的培训班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舞蹈水平。
总之,藏族舞蹈是一门独特而美妙的艺术形式,学习和掌握基本动作是成为一名合格藏族舞蹈者的必经之路。
希望通过以上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对藏族舞蹈有所了解,进而对其产生更多的兴趣和热爱。
藏族舞的基本动作是什么

藏族舞的基本动作是什么藏族舞的基本动作是什么藏族舞的基本动作是什么篇11、藏族舞的基本动作1.1、齐眉晃手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
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
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
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1.2、晃盖手规格及要领: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
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1.3、髋前划手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
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
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1.4、前后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1.5、横向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1.6、平面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2、藏族舞是什么藏民族是个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同时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在漫长民族历史孕育下的若干节日中,几乎找不到不以歌舞作为敬奉神灵和欢娱民众、借以把节日欢乐气氛推向最高潮的先例。
3、藏族舞的活动仪式望堆举行"望果节"时,为筹备活动,人们较平日更早地开始忙碌。
妇女们点燃场院的炉灶,开始了煮茶、捣奶……;男人们忙着支撑帐篷、布置铺满兽皮的观礼座席、在场院南边已垒起的高台上插柳枝和青稞麦等。
近中午时分,"望果节"的庆典会场终于布置就绪。
在主人热情的招呼下,受邀的外乡宾客依次就座于嘉宾席,并接受主人献上的青稞酒,按习俗用中指蘸酒挥弹三次,以表示对天地诸神的敬重。
藏族舞的.基本动作是什么篇2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包括三个方面:身姿稳定、手臂晃摆、脚步颤踏。
1、身姿稳定体态自然放松,重心微微向前倾,脚位一般都是小八字位,身姿要保持稳定。
2、手臂晃摆双手扶胯或者双手放在身体两旁松弛状态,身体上下小幅度的颤动,全身不要紧绷,松弛。
藏族舞蹈基本体态与动律

四是卓,也称为“锅庄”。
藏族舞蹈的基本特点是:下身动作流动而多变化,上身动作随动,手臂较松弛感附随而动,形成自如悠然的舞蹈风格。要体现藏族民间舞蹈韵味和特点应对其生活、历史、宗教有所了解,准确地掌握其基本体态与基本动律,才能较好表现。
三、基本体态与动律练习
1、藏族基本体态
西藏在解放前是农奴制农奴除负担一定的实物和货币地租还要承担各种极其繁重的劳役世代被束缚于庄园领地之上领主可以将农奴随意馈赠转让或交换并使用各种私刑以防止其反抗与逃亡他们的生活非常的艰苦
周次
课次
课题
藏族舞基本体与与动律
教学
目标
1.了解藏族舞蹈基本特点及种类
2.初步掌握藏族舞蹈基本体态与基本动律
主要
教学
?????总结形成原因:农奴制;农奴饱受压迫;地位卑微;虔诚的宗教信仰。??
(2)学生练习
(3)含胸曲背注意不做成驼背,坐懈胯不使人重心太低,胯要提住,不往下坠
(4)2、基本动律
藏族踢踏舞基本动作的学习。?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藏族踢踏舞,也就是堆谐。它的主要特点是脚踏音乐节奏,配合上身的松弛随动,载歌载舞。而藏族人民的服装衣有长袖、脚蹬长靴,所以在跳舞的时候,会舞动长袖、踏地为节来烘托热烈的舞蹈气氛。
(1)教师示范讲解
a.颤膝:藏族舞蹈动律特征,膝部连续不断的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或连绵不断柔韧的屈伸。踢踏主要是小而快的颤动,弦子以连绵不断的屈伸为主。
问题:为什么“膝部会有连续不断的颤”??生答:????
?总结形成原因:高原生活环境恶劣,山路崎岖,为减轻自体力负担。????
b.左右晃身:
c.前后晃身: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点名
藏族舞蹈的三大动律特征

藏族舞蹈的三大动律特征其一是柔(柔韧)。
体现在肢体运动中的头、肩、臂、腰之间的自然摆动,优美流畅。
舞者用身体的韵律表达思想感情,体现神韵之美。
其二是屈(屈伸)。
连绵柔韧的屈伸,呈现的速度、力度和幅度不同。
下肢的屈与伸是把握节奏的关键,在全脚着地的基础上,随着身体的懈和摆,依靠膝部和腕部的力量,和着音乐的节奏上下起伏,胯部随之轻轻地左右摆动。
如藏族舞蹈的“三步一撩”动作,节奏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下肢“屈”与“伸”的动作。
第三是颤(颤动)。
在肢体动律训练中,着重要求在膝部上有连续不断的或是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
在藏族舞蹈中,没有了内在的“颤”,就无从找到其中的韵味所在。
柔、屈、颤是藏族舞蹈内在的风韵,形成了藏族民间舞蹈“无屈不成动,欲动必先屈”的动作规律。
同时肢体动作与节奏配合也十分重要,重拍是脚步轻快的向上提起,而不是用力的向下跺脚,在提起的同时加上身体自然的摇摆,膝部随之微微的颤动。
舞者要体味气息在身体中流动,肢体动作和气息在节奏中恰到好处的融合。
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分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种基本步伐。
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成“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
藏族舞蹈非常强调脚、膝、腰、胸、手、肩、头、眼的配合及统一运用,这种精髓和规律构成了整个藏族舞蹈的神韵所在。
其舞蹈技巧:辗转、刨腿转、踢腿转、果谐转、跨腿转、跳跨转、推磨转、蹲转、跪转、掖转、正反转、扭腰正反转、拧身反跨转、点步翻身、踏步翻身、点转、平转、小蹦子、死人蹦子、躺身大蹦子、平转虎跳以及跨腿跳、吸腿跳、盖腿跳、撩腿跳、蹭步跨腿跳、兔子跳、猫跳等等。
藏族舞蹈中除上述共有的主要特点外,在动律上还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
在这种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出种种不同的变化,再加上手势的运作、腰身的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
藏舞的基本动作和特点

藏舞的基本动作和特点藏舞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藏族舞蹈,它源于藏民族的传统宗教和民间文化,是藏族人民表达情感、追求心灵自由的重要方式之一。
藏舞不仅在藏族地区广泛流传,也在全球范围内备受赞誉。
本文将介绍藏舞的基本动作和特点,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富有独特魅力的舞蹈形式。
一、基本动作藏舞的基本动作包含了多种元素,如身体动作、手势、脚步等,它们共同构成了舞蹈的整体形态。
1.身体动作:藏舞的身体动作通常注重柔和、流畅和协调。
舞者通常以挺直的身体姿势开始,通过身体的起伏、弯曲和扭动展现舞蹈的情感表达。
身体的动作丰富多样,既包括了自然的行走和转身,也有富有代表性的姿势,如跪拜、弯腰等。
2.手势:藏舞中的手势又称为“明月”,是舞者表达情感和展示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
手势的动作优雅、流畅,并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常见的手势包括掌心向上表示祈祷和奉献,掌心向下表示呼唤和接受等。
3.脚步:藏舞的脚步动作独特而富有韵律感。
舞者通过重心的转移和脚步的齐步奔跑、滑行、跳跃等展现出舞蹈的活力和魅力。
脚步动作通常与音乐的节奏相配合,形成一种和谐的整体效果。
二、特点藏舞作为西藏地区独特的民间舞蹈形式,具有许多突出的特点。
1.宗教性质:藏族传统宗教对藏舞具有重要影响,藏舞常常与宗教仪式、庆典和祭祀活动相结合。
在这些场合,藏舞发挥着传递祝福和祈福的作用,舞者通过舞蹈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虔诚。
2.文化遗产:藏舞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藏舞的修习和传承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舞者通常通过传统的口传和示范学习。
这一传统的传承方式使得藏舞得以保存并且传承至今。
3.多样性:藏舞的多样性是其魅力之一。
西藏地区辽阔的地理环境和多元的族群文化形成了不同的藏舞风格和类型。
例如,藏区的农耕舞蹈、战舞、恭贺舞等都展示了独特的风格和舞蹈形式。
4.装饰性:藏舞不仅通过动作和姿势来表达情感和思想,还通过舞衣、头饰、饰品等装饰物来营造舞蹈的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合音乐练习
通过音乐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藏族舞蹈风格,使体态特点与动律特点能更好表现出来。
四、布置作业
1、练习藏族民间舞蹈体态与动律
2、观看藏族舞蹈音像资料
五、小结
藏族民间舞蹈分为自娱性与表演性两种,主要有四种形式。
一是堆谐,也称“踢踏舞”;
二是谐,子称“弦子”;
三是果谐,围着圆圈歌舞之意;
四是卓,也称为“锅庄”。
藏族舞蹈的基本特点是:下身动作流动而多变化,上身动作随动,手臂较松弛感附随而动,形成自如悠然的舞蹈风格。要体现藏族民间舞蹈韵味和特点应对其生活、历史、宗教有所了解,准确地掌握其基本体态与基本动律,才能较好表现。
课次
课题
藏族舞基本体与与动律
教学
目 标
1.了解藏族舞蹈基本特点及种类
2.初步掌握藏族舞蹈基本体态与基本动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1.藏族舞基本概念
2.基本体态概念及基本体态
3.动律的概念及动律;颤膝、左右晃身、前后晃身
教 学
重 点
1.含胸曲背体态的动作要领
2.膝部均匀有弹性的颤动
教 学
难 点
1.膝部的放松与柔韧
总结形成原因:农奴制;农奴饱受压迫;地位卑微;虔诚的宗教信仰。
(2)学生练习
含胸曲背注意不做成驼背,坐懈胯不使人重心太低,胯要提住,不往下坠
2、基本动律
藏族踢踏舞基本动作的学习。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藏族踢踏舞,也就是堆谐。它的主要特点是脚踏音乐节奏,配合上身的松弛随动,载歌载舞。而藏族人民的服装衣有长袖、脚蹬长靴,所以在跳舞的时候,会舞动长袖、踏地为节来烘托热烈的舞蹈气氛。
三、基本体态与动律练习
1、 藏族基本体态
(1)教师示范讲解
含胸曲背、双臂自然下垂,重心略前倾,坐懈胯。
问题:为什么藏族舞会有“上身松弛、略前倾”这样的特点 生答:„„
老师补充:西藏在解放前是农奴制,农奴除负担一定的实物和货币地租,还要承担各种极其繁重的劳役,世代被束缚于庄园领地之上,领主可以将农奴随意馈赠、转让或交换,并使用各种私刑,以防止其反抗与逃亡,他们的生活非常的艰苦。
2.步伐与重心移动的配合
教 学
方 法
讲解、示范
作 业
课后练习、网上观看藏族舞蹈视频
后 记
学生基本了解各类概念并熟悉动作
教 案
教 学 内 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点名
二、藏族舞蹈简介
本学期开始学习民族民间舞蹈,藏族分布在青藏高原等地区,是一个能歌善舞蹈的民族,藏族民间歌舞艺术的特点是:歌与舞的联系十分密切,歌中有舞,舞中有歌。
(1)教师示范讲解
a.颤膝:藏族舞蹈动律特征,膝部连续不断的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或连绵不断柔韧的屈伸。踢踏主要是小而快的颤动,弦子以连绵不断的屈伸为主。
问题:为什么“膝部会有连续不断的颤” 生答:„„
总结形成原因:高原生活环境恶劣,山路崎岖,为减轻自体力负担。b.左右晃身:源自c.前后晃身:(3)学生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