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管,屋面排水设计
屋面排水设计规范 屋面排水系统

屋面排水设计规范屋面排水系统屋面排水是指通过屋面的导水装置,将屋面的雨、雪水迅速排出,避免产生屋面积水的措施。
是为了使降落在建筑物屋面的雨水和雪水,特别是暴雨,在短时间内形成积水及时排除室外,避免造成积水四处溢流或屋面漏水而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为了能够使积水迅速排除屋面,进行周密的排水设计是必要的。
一、屋面排水设计规范屋面排水设计的主要任务首先将屋面划分成若干个排水区,然后通过适宜的排水坡和排水沟,分别将雨水引向各自的落水管再排至地面。
具体步骤:(1)确定屋面坡度的形成方法和坡度大小;(2)选择排水方式,划分排水区域;(3)确定天沟的断面形式及尺寸;(4)确定落水管所用材料和大小及间距,绘制屋顶排水平面图。
单坡排水的屋面宽度不宜超过12m,矩形天沟净宽不宜小于200mm,天沟纵坡最高处离天沟上口的距离不小于120mm。
落水管的内径不宜小于75mm,落水管间距一般在18m~24m之间,每根落水管可排除约200平方米的屋面雨水。
水专业规范,每根落水管可排除约250平米的屋面汇水面积(汇水面积含屋面的墙面面积)。
二、屋面排水系统1.屋面雨水系统按照管道的设置位置不同可分为外排水系统、内排水系统内排水是指屋面设雨水斗,雨水管道设置在建筑内部的雨水排水系统。
雨水内排水系统适用于屋面跨度大、屋面曲折(壳形、锯齿形)、屋面有天窗等设置天沟有困难的情况,以及高层建筑、建筑立面要求比较高的建筑、大屋顶建筑、寒冷地区的建筑等不宜在室外设置雨水立管的情况,多采用内排水。
内排水系统一般由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排出管、埋地干管和附属构筑物几部分组成2.屋面雨水系统按照屋面的排水条件分为:檐沟排水、天沟排水檐沟外排水由檐沟和敷设在建筑物外墙的立管组成。
降落到屋面的雨水沿屋面集流到檐沟,然后流入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立管排至室外的地面或雨水口。
根据降雨量和管道的通水能力确定1根立管服务的屋面面积,再根据屋面形状和面积确定立管的间距。
建筑屋面雨水排放设计要点

建筑屋面雨水排放设计要点在建筑设计中,屋面雨水排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合理设计和规划屋面雨水排放系统不仅可以有效防止雨水积聚导致屋面渗漏,还可以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减轻城市排水负荷。
本文将从设计要点、设备选择及安装等方面详细介绍建筑屋面雨水排放的相关内容。
一、设计要点1. 汇水规划:在屋面设计中,应根据屋顶的形状和坡度,合理规划和布置屋面的汇水口。
汇水口的设置应尽量保证雨水从屋面快速而顺畅地排放,避免积水和渗漏现象的发生。
2. 雨水管道设计:雨水管道的设计应考虑到屋面的排水量、建筑物的地势高低以及建筑物的结构等因素。
根据实际需要,可选择隐藏式、半隐藏式或明装式雨水管道,并合理设置检修口,以便于日后的维护和清洁。
3. 排水斜度:为了使雨水能够顺利流入雨水管道,屋面的排水斜度需根据屋面的材质和坡度进行合理的设计。
一般来说,斜度应控制在2-5%,以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除。
4. 排水出口:设计时应合理设置雨水的排放出口,使其不仅满足排水要求,还符合建筑物的外观要求。
排水出口的设置位置应考虑到功能和美观,同时要避免积水和渗漏等问题。
二、设备选择1. 雨水收集系统:当设计需要收集并回收雨水时,需要选择适当的雨水收集系统。
这些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槽、过滤器、水泵和储水设备等。
同时,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储水容量,以满足日常用水需求,并确保水质的安全和卫生。
2. 雨水管道:选择合适的雨水管道材料是确保排水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一环。
常见的管道材料有塑料管、铸铁管和不锈钢管等。
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情况选择材料,并确保其密封性和耐久性良好。
3. 排水设备:在排水出口处设置适当的排水设备,如雨水斗、雨水篦子等。
这些设备可以过滤掉雨水中的杂质,保持管道的通畅,并减少管道的维护和清洁工作。
三、安装和维护1. 安装过程:在安装雨水排放系统时,应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和安装。
保证排水设备和管道的连接牢固,防止漏水现象的发生。
同时,要注意斜度的控制和排水出口的正确设置。
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及雨水管的设计要求

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及雨水管的设计要求1.1.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应迅速、及时地将屋面雨水排至室外雨水管渠或地面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分为外排水和内排水两类。
外排水是指屋面不设雨水斗且建筑物内部没有雨水管道的雨水排放方式。
按屋面有无天沟,又分为檐沟外排水和天沟外排水两种方式。
檐沟外排水由檐沟、雨水斗、承雨斗及立管组成。
天沟外排水系统由天沟、雨水斗、排水立管及排出管组成。
内排水是指屋面设雨水斗且建筑物内部有雨水管道的雨水排放方式或排水系统。
内排水系统由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排出管、埋地干管和检查井组成。
内排水系统按每根立管接纳的雨水斗的个数,分为单斗和多斗雨水排水系统两类,单斗系统一般不设悬吊管。
按雨水排至室外的方法,内排水系统可分为架空管排水系统和埋地管排水系统。
架空管内排水系统是通过架空管将雨水排人埋地管中,由于使用要求不同,又可分为敞开式和封闭式。
内排水系统两种。
(1)架空管排水系统将雨水通过架空管道系统直接引到室外排水管(渠)中,室内不设埋地管,可以避免室内冒水。
架空管道需用金属管材多,易产生凝结水,管系内不能排入生产废水。
(2)埋地管排水系统埋地管排水系统是通过架空管、立管将雨水接入室内埋地管排至室外,按使用要求又分敞开式和封闭式两种:1)敞开式内排水系统。
由架空管道将雨水引入室内埋地管的检查井中,然后由埋地管引至室外。
若设计和施工不当,会引起检查井发生冒水现象。
此种系统可使用非金属材料,并可排入生产废水。
2)封闭式内排水系统。
封闭式内排水系统是压力排水,埋地管在检查井内装设封闭的三通管,管口用盖封闭以防冒水。
封闭式排水系统用于不允许冒水的建筑物。
系统不能排入生产废水。
1.2.雨水管的设计要求(1)雨水量计算屋面雨水排水系统雨水量的大小是设计计算雨水排水系统的依据,其值与该地暴雨强度、汇水面积、以及径流系数有关。
1)设计降雨强度应按当地或相邻地区暴雨强度计算确定。
建筑屋面、建筑物基地、居住小区的雨水管道的设计降雨历时,可按下列规定确定:A.屋面雨水排水管道设计降雨历时按5min计算。
屋面雨水管汇水面积

屋面雨水管汇水面积【篇一:屋面排水】平屋面的排水一般采用墙外设檐沟和屋面本身找坡两种办法来解决。
在外墙或女儿墙外作成檐沟,立面造型要受到一定约束,不能完全实现。
在女儿墙内的屋面板上做边沟,与屋面的梁、板有矛盾,故意做成凹槽结构也有困难,房间内的空间也有影响,光靠不太厚的保温(隔热)层也不可能,削减了保温(隔热)层也不利,该边沟的保温(隔热)层也难保护;故意加厚找坡层和保温(隔热)层,像地下车库加厚垫层来设边沟也不合适(见图1)。
因此,有把屋面板由结构找主坡,建筑做边坡来解决,但由于平面不规则,变化较多,结构找坡受到一些限制,也难以实现。
另外,房间内的顶上板面不平,看起来不舒服。
因此,全由建筑找坡较为简便灵活。
这里讨论研究的问题也仅限于此。
图1 削减保温(隔热)层形成边沟一.雨水口设置的一般原则1. 排放方式2. 汇水面积计算(2) 墙面:高层建筑的裙房、窗井及贴近高层建筑外墙的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坡道,除计算自身的面积外,还应将高出的侧墙面积按1/2折算成屋面汇水面积来进行计算。
有几面高出屋面的侧墙时,通常只计算大的一面(或墙面最大投影面积)。
3. 汇水面积小于150平方米的屋面不宜只设一个雨水口。
在同一汇水区域内, 雨水立管不应小于两条,且负荷均匀(用檐沟排水,应在檐沟末端或山墙上设溢流口)。
4. 雨水口或雨水管的间距应根据其排水能力、屋面和檐沟坡度等因素考虑决定,一般不宜大于24m。
5. 雨水管径不得小于100mm。
7. 屋面变形缝应避免设计成平缝,采用高低缝时,低缝附近不应处于排水的下坡,更不应在雨水口附近。
变形缝的屋面,应加设溢水口。
8. 排水坡度规范中规定,平屋面的排水坡度宜为2%~3%,结构找坡宜为3%,材料找坡(即建筑找坡)宜为2%,天沟(檐沟)纵向坡度不应小于0.3%。
在设计实践中,权衡利弊,主坡作成2%,副坡(即边坡)作成0.5%较合适。
9. 高层建筑中,由于雨水管中的空气和涡流等原因,致使低层处的阳台地漏溅水、冒水,故屋面和阳台的雨水管不宜合用。
商住楼屋面雨水管设计标准

商住楼屋面雨水管设计标准1、单个压力流雨水排水系统的最大设计汇水面积不宜大于2500m2。
2、雨水斗顶面至过渡段的高差,当立管管径不大于DN75时,宜大于3m;当立管管径不小于DN90时,宜大于5m。
3、绿化屋面与非绿化屋面不应合用一套压力流雨水排水系统。
当两个屋面共用排水天沟时可以合用一套系统。
4、同一系统的雨水斗宜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且用于排除同一汇水区域的雨水。
5、压力流雨水排水系统的屋面应设溢流设施,且应设置在溢流时雨水能通畅流达的场所。
当采用金属屋面、水平金属长天沟且沟檐溢水会进入室内时,宜在天沟两端设溢流口,无法设置溢流口时,可采用溢流管道系统。
6、溢流设施的最大溢水高度应低于建筑屋面允许的最大积水深度,天沟溢流口不应高于天沟有效深度。
7、当采用溢流管道系统溢流时,溢流水应排至室外地面,溢流管道系统不应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8、压力流系统排出管的雨水检查井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检查井或消能井。
检查井应能承受排出管水流的作用力,并宜采取排气措施。
9、雨水斗应设在天沟或集水槽内。
当设于屋面时,雨水斗规格不应大于50mm。
10、雨水斗在天沟内宜均匀布置,其最大间距不应大于20m,并确保雨水能依自由水头均匀分配至各雨水斗。
当天沟坡度大于0.01时,雨水斗应设在天沟的下沉小斗内,并宜在天沟末端加密布置。
11、雨水斗应设连接管和悬吊管与立管连接。
多斗系统中雨水斗不得直接接在立管顶部。
当悬吊管上连接多个雨水斗时,雨水斗宜对雨水立管做对称布置。
12、连接管垂直管段的内径不宜大于雨水斗出水短管内径。
13、雨水斗出水短管可采用焊接、螺纹、法兰等连接方式。
当出现不同材质时,可采用法兰或卡箍连接;当采用相同材质时,可采用焊接或热熔连接。
14、压力流排水系统应设置过渡段,立管底部应设置检查口。
屋顶—屋面排水设计(建筑构造)

平屋顶坡度
平屋顶是否需要坡度
屋脊分水线 屋面排水方向
平屋顶坡度
1、材料找坡 材料找坡是指屋顶坡度由垫坡材料 形成,一般用于坡向长度较小的屋面。 为了减轻屋面荷载,应选用轻质材料找 坡,如水泥炉渣、石灰炉渣等。找坡层 的厚度最薄处不小于20mm。平屋顶材料 找坡的坡度宜为2%。
平屋顶坡度
2、结构找坡 结构找坡是屋顶结构自身带有排水坡度,平屋顶结构找坡的坡度宜为3%。 结构找坡无须在屋面上另加找坡材料,构造简单,不增加荷载,但顶棚 顶倾斜,室内空间不够规整。这两种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均有广泛的运用。
屋面排水组织
(五)檐沟宽度及坡度
1、檐沟或天沟应做纵向坡度 纵坡一般为0.5%至1%,用 石灰炉渣等轻质材料垫置坡度。 2、檐沟宽度 檐沟净宽不小于200mm,分 水线处最小深度大于120mm。
屋面坡度
屋顶排水坡度的表示方法
常用的坡度表示方法有角度法、斜率法和百分比法。 角度法: 用屋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表示, 如a=26O、30O、32O等; 斜率法:用屋顶高度与跨度一半之比表示,如H:L=1:2等; 百分比:用屋顶高度H与坡面水平长度L的百分比表示,如i=1%。 坡屋顶多采用角度法,平屋顶多采用百分比法。
屋面排水组织
(一)排水区划分
排水分区的大小一般 按一个雨水口负担150m2 ~200m2屋面面积的雨水考 虑,屋面面积按水平投影 面积计算。
屋面排水组织
(二)排水坡面 屋面流水线不宜过大。屋面宽度≤12m时,可做成单坡排水;当屋面宽度>12m时, 宜采用双坡或四坡排水。
屋面排水组织
(三)雨水口间距
屋面排水方式
有组织排水
在工程实践中,由于具体条件的千变万化,可能出现各式各样的有组织排水方案,有 外排水、内排水、内外排水三种情况。
屋面排水规范与设计的全面解析

屋面排水规范与设计的全面解析我们都知道在建筑行业,任何事情都有这严格的规范,这样才能确保良好的施工质量。
那么屋面排水设计规范有哪些呢?今天就随小编来看看屋面排水设计规范全面解析,以供大家参考哦。
一、屋面排水设计规范1.屋面排水设计的主要任务首先将屋面划分成若干个排水区,然后通过适宜的排水坡和排水沟,分别将雨水引向各自的落水管再排至地面。
2.具体步骤:(1)确定屋面坡度的形成方法和坡度大小;(2)选择排水方式,划分排水区域;(3)确定天沟的断面形式及尺寸;(4)确定落水管所用材料和大小及间距,绘制屋顶排水平面图。
单坡排水的屋面宽度不宜超过12m,矩形天沟净宽不宜小于200mm,天沟纵坡最高处离天沟上口的距离不小于120mm。
落水管的内径不宜小于75mm,落水管间距一般在18m~24m之间,每根落水管可排除约200平方米的屋面雨水。
水专业规范,每根落水管可排除约250平米的屋面汇水面积(汇水面积含屋面的墙面面积)。
二、屋面排水系统1.屋面雨水系统按照管道的设置位置不同可分为外排水系统、内排水系统。
内排水是指屋面设雨水斗,雨水管道设置在建筑内部的雨水排水系统。
雨水内排水系统适用于屋面跨度大、屋面曲折(壳形、锯齿形)、屋面有天窗等设置天沟有困难的情况,以及高层建筑、建筑立面要求比较高的建筑、大屋顶建筑、寒冷地区的建筑等不宜在室外设置雨水立管的情况,多采用内排水。
内排水系统一般由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排出管、埋地干管和附属构筑物几部分组成。
2.屋面雨水系统按照屋面的排水条件分为:檐沟排水、天沟排水。
(1)檐沟外排水由檐沟和敷设在建筑物外墙的立管组成。
降落到屋面的雨水沿屋面集流到檐沟,然后流入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立管排至室外的地面或雨水口。
根据降雨量和管道的通水能力确定1根立管服务的屋面面积,再根据屋面形状和面积确定立管的间距。
檐沟外排水适用于普通住宅、一般的公共建筑和小型单跨厂房。
(2)天沟外排水由天沟、雨水斗和排水立管组成。
雨水管,屋面排水设计

1、有组织排水每根雨水管可排除大约_ 屋顶面积的雨水,其间距控制在_以内每根直径100 的雨水管可排除大约150-200 平方米屋顶面积的雨水,其间距控制在12-15 米以内第六章屋顶第二节屋面排水设计一、屋顶坡度的表示方法及形成1.屋顶坡度的表示方法表 6.2屋面最小坡度屋面防水材料最小坡度 (H:L)卷防水、刚性防水1:50水泥瓦、黏土瓦无望板基层1:2水泥瓦、黏土瓦有望板及油毡基层1:2.5波形石棉瓦1:3波形金属瓦1:4压形钢板1:7屋顶坡度的常用表示方法有斜率法、百分比法和角度法三种。
2.屋面坡度的形成屋顶排水坡度的形成主要有材料找坡和结构找坡两种。
材料找坡,又称垫置坡度或填坡。
常用的找坡材料有水泥炉渣、石灰炉渣等。
材料找坡坡度宜为2%左右,找坡材料最薄处一般应不小于30mm厚。
常用的找坡材料有水泥炉渣、石灰炉渣等;材料找坡坡度宜为2%左右,找坡材料最薄处一般应不小于30mm厚。
二、屋顶排水方式及排水设计1.屋顶的排水方式屋顶的排水方式分为无组织排水和有组织排水两大类。
2.屋面排水设计屋面排水设计的主要任务首先将屋面划分成若干个排水区,然后通过适宜的排水坡和排水沟,分别将雨水引向各自的落水管再排至地面。
具体步骤:(1)确定屋面坡度的形成方法和坡度大小;(2)选择排水方式,划分排水区域;(3)确定天沟的断面形式及尺寸;(4)确定落水管所用材料和大小及间距,绘制屋顶排水平面图。
单坡排水的屋面宽度不宜超过12m,矩形天沟净宽不宜小于200mm,天沟纵坡最高处离天沟上口的距离不小于 120mm。
落水管的内径不宜小于 75mm,落水管间距一般在 18m~24m 之间,每根落水管可排除约 200 平方米的屋面雨水。
屋面排水坡度与排水设计(2010-03-08 11:19:12)转载标签:教育防水涂料宜用结构找坡。
需用材料找坡时,可用轻质材料或保温层找坡。
(1) 平屋面结构找坡宜为3%,与卷材防水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组织排水每根雨水管可排除大约_ 屋顶面积的雨水,其间距控制在_以内
每根直径100的雨水管可排除大约150-200平方米屋顶面积的雨水,其间距控制在12-15米以内
第六章屋顶
第二节屋面排水设计
一、屋顶坡度的表示方法及形成
1.屋顶坡度的表示方法
表6.2 屋面最小坡度
屋面防水材料最小坡度(H:L)
卷防水、刚性防水1:50
水泥瓦、黏土瓦无望板基层1:2
水泥瓦、黏土瓦有望板及油毡基层1:2.5
波形石棉瓦1:3
波形金属瓦1:4
压形钢板1:7
屋顶坡度的常用表示方法有斜率法、百分比法和角度法三种。
2.屋面坡度的形成
屋顶排水坡度的形成主要有材料找坡和结构找坡两种。
材料找坡,又称垫置坡度或填坡。
常用的找坡材料有水泥炉渣、石灰炉渣等。
材料找坡坡度宜为2%左右,找坡材料最薄处一般应不小于30mm厚。
常用的找坡材料有水泥炉渣、石灰炉渣等;材料找坡坡度宜为2%左右,找坡材料最薄处一般应不小于30mm厚。
二、屋顶排水方式及排水设计
1.屋顶的排水方式
屋顶的排水方式分为无组织排水和有组织排水两大类。
2.屋面排水设计
屋面排水设计的主要任务首先将屋面划分成若干个排水区,然后通过适宜的排水坡和排水沟,分别将雨水引向各自的落水管再排至地面。
具体步骤:
(1)确定屋面坡度的形成方法和坡度大小;
(2)选择排水方式,划分排水区域;
(3)确定天沟的断面形式及尺寸;
(4)确定落水管所用材料和大小及间距,绘制屋顶排水平面图。
单坡排水的屋面宽度不宜超过12m,矩形天沟净宽不宜小于200mm,天沟纵坡最高处离天沟上口的距离不小于120mm。
落水管的内径不宜小于75mm,落水管间距一般在18m~24m之间,每根落水管可排除约200平方米的屋面雨水。
屋面排水坡度与排水设计
(2010-03-08 11:19:12)
防水涂料宜用结构找坡。
需用材料找坡时,可用轻质材料或保温层找坡。
(1)平屋面结构找坡宜为3%,与卷材防水相同。
屋面坡度大于25%时,不宜采用沥青类防水涂料、流平性大的涂料及成膜时间过长的涂料。
(2)游泳池等其他工程排水坡度按规定要求设计。
(3)屋面防水工程中的天沟、檐沟纵向坡度、沟底水落差等要求,与卷材防水相同。
(4)屋面水落管内径宜不小于100mm,l根水落管的最大汇水面积宜小于200m2。
水落管离墙面不应小于20mm,其排水口距散水坡的高度不应大于200mm。
水落管应用管箍与墙面固定。
接头的承插长度不应小于40mm。
水落管经过的带形线脚、檐口线等墙面突出部位宜用直管,并应预留缺口或孔洞。
如必须采用弯管绕过时,弯管的接合角应为钝角。
(5)高低跨屋面间排水(包括无组织和有组织排水)要求,与防水卷材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