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

报告相关部门
接受医学观察和治疗
暴露后立即就医,进行 医学观察和治疗
A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监 测健康状况
C
B
根据暴露程度和类型, 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D
遵循医生建议,进行药 物治疗或预防性治疗
谢谢
空气传播:吸 入含有病原体 的飞沫或气溶 胶
垂直传播:母 婴传播,如胎 儿在子宫内感 染病原体
操作失误
操作不当:如 针头刺伤、锐
器割伤等 1
培训不足:如 4
缺乏相关技能 和知识,导致
操作失误
防护措施不足: 如未佩戴防护
2 设备、未遵守
操作规程等
3 环境因素:如
污染的工作环 境、不安全的 医疗设备等
会
04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 行职业暴露预防知 识和技能的考核,
确保培训效果
完善防护设备
1
配备合适的防 护服、口罩、 手套、护目镜 等防护设备
2
定期检查防护 设备的完整性 和有效性
3
确保防护设备 符合国家标准 和行业规范
4
加强防护设备 的使用培训和 指导,提高医 务人员的防护 意识和技能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0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
02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03
定期进行职业暴露风险评估,制定预防措施
04
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防范意识和技能
暴露处理
立即采取措施
立即脱掉污染 的衣物和饰品
立即用肥皂和 水清洗暴露的
皮肤和眼睛
立即用生理盐 水冲洗暴露的
粘膜
立即报告并寻 求专业医疗援
防护措施不足
04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防护意识:一些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缺乏足够的防护意识,没有认识到自身职业暴露的风险,导致防护措施不到位。
2. 不合规操作:部分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不合规操作,如未正确戴口罩、未勤洗手、未使用防护手套等,增加了职业暴露的风险。
3. 缺乏培训和技能更新: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改进,医务人员需要不断接受培训和更新知识,但一些医疗机构的培训措施不够完善,导致医务人员在应对职业暴露时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4. 职业暴露风险高:医务人员在处理患者的时候,容易接触到各种传染病,包括艾滋病、肺结核、流感等。
由于职业暴露风险高,一旦发生暴露,可能造成医务人员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二、整改措施:1. 加强培训: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包括职业暴露的风险和防护知识的普及。
培训内容应包括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使用防护手套等基本防护方法,以及应对风险暴露的应急处理措施。
2. 完善防护设施:医疗机构应加大投入力度,提供符合相关标准的防护设施和防护装备。
包括提供医用口罩、手套、护目镜、隔离衣等,确保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有足够的防护措施可供选择。
3. 强化监督检查: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医务人员的防护行为进行定期检查和督促。
并对不按规定操作或不佩戴防护装备的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以引导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防护习惯。
4. 推进科技应用: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水平。
例如,推广使用智能化设备,实现自动化消毒、无接触式体温检测等,减少医务人员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机会。
5. 关注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医疗机构应重视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建立健全的心理援助体系。
定期组织心理辅导和培训,帮助医务人员正确处理工作中的职业暴露压力,增强应对能力。
通过以上整改措施的推进,可以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水平。
医疗机构要加强对职业暴露防护的重视,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防护设施,提升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能,以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问题日益凸显。
他们经常面临着各种风险和威胁,如感染疾病、工作压力过大、暴力威胁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等。
本文将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首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之一是感染疾病的风险。
在医院工作中,医生、护士等人员接触大量病人,特别是传染病患者,容易暴露于感染的环境中。
例如,新冠病毒肆虐期间,许多医护人员感染了这种病毒,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此外,通过暴露于患者体液、血液等可能携带病原体的物质,医务人员也有可能感染其他传染性疾病。
其次,工作压力也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一个主要原因。
医生和护士们通常需要面对巨大的工作负荷,包括长时间的工作、频繁的昼夜倒班以及紧张的工作环境等。
加之医疗资源不足、患者期望过高等因素,使得他们承受巨大的心理和生理压力。
这些压力不仅可能导致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问题,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还包括暴力威胁。
由于医患关系紧张,一些患者或家属对医务人员采取暴力行为的情况时有发生。
医护人员经常遭受患者的恶言恶语、推搡甚至是殴打。
这种暴力行为不仅对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还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情绪和职业热情。
面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医院管理部门可以制定更加严格的防护措施和培训计划,确保医务人员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加强疫情监测和排查工作。
此外,可以提供疫苗接种服务,优先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其次,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至关重要。
医院管理部门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医疗设备和人员的投入,缓解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同时,也应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如开展定期心理辅导、组织团建活动等,帮助医务人员减轻工作压力,增强心理韧性。
另外,对于医务人员面临的暴力威胁问题,可以加强安全管理措施和加大法律保护力度。
医院可以增加安保力量,加强安全设施的监控和运营,确保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ppt课件

总结词
生物暴露对医务人员的 身体健康危害极大,需 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
制措施。
详细描述
常见的生物暴露源、危 害及症状、预防措施、
控制方法等。
图片或图表
生物暴露源分类图、预 防措施流程图等。
相关链接
生物暴露相关法律法规 、标准等。
06
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
加强培训和教育
定期开展职业防护培训课程,提 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识和
防护技能。
培训内容应包括职业暴露的危害 、防护措施、应急处理等方面, 确保医务人员全面掌握相关知识
。
培训形式可以采取讲座、案例分 析、模拟演练等多种方式,以增
强医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完善防护设施和用品
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如手套 、口罩、隔离衣等,确保医务 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得到必要的 保护。
定期检查和更新防护设施和用 品,确保其有效性。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 待遇,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
满意度。
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医疗纠 纷和冲突。
04
05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 医务人员缓解工作压力和情
绪困扰。
04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监测与报 告
监测制度与体系
监测制度
建立完善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制度,确保对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全面、及时、准确的监 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 施ppt课件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03
目录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概述 • 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 • 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监测与报
告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案例分析 • 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
0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概述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定期接受职业 安全培训,提 高职业安全知 识水平
严格遵守操作 规程,避免违 规操作
加强个人防护, 正确使用防护 用品
保持工作环境 整洁,定期进 行消毒处理
加强团队合作, 互相监督,共 同维护职业安 全
提高心理素质, 增强应对职业 暴露的心理承 受能力
完善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01
制定应急预案:根据实际情 02
完善制度:建立健全职业暴露的预 0 2 防和控制制度
加强防护: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和 0 3 用品,确保医务人员的安全
加强监测: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职 0 4 业暴露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加强沟通: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 0 5 时分享职业暴露的预防和控制经验
加强研究:开展职业暴露的预防和 0 6 控制研究,提高预防水平
社会歧视:职业暴露可能导致医务人 员受到社会歧视,影响正常生活和人 际关系。
职业暴露的预防 措施
加强个人防护
正确穿戴个人防护 用品,如口罩、手
套、护目镜等
保持手部卫生,勤 洗手,避免接触眼、
鼻、口
避免直接接触患者 的血液、体液、分
泌物等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 检查,及时发现并 处理职业暴露问题
提高职业安全意识
推动职业暴露的科学研究
1
加强基础研究:了 解职业暴露的机制、
危害和预防措施
2
开展临床研究:研 究职业暴露的临床 表现、诊断和治疗
方法
3
推动政策研究:制 定职业暴露的预防 和控制政策,提高 医务人员的职业安
全
4
加强国际合作:与 国际组织、研究机 构和专家合作,共 享研究成果和经验
谢谢
培训和演练:定期对医务人
况,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应采取的措施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应采取的措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在医疗工作中,医务人员因操作不当、意外伤害等原因,导致自身皮肤、黏膜等接触到了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可能含有病原体的物质。
职业暴露会使得医务人员面临感染的风险,因此,针对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对。
一、加强职业安全培训1. 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加强职业暴露的风险教育,使医务人员充分了解各种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和危害。
2. 定期开展职业安全操作培训,确保医务人员熟练掌握防护知识和技能,如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规范操作流程等。
3. 针对不同科室、不同岗位的医务人员,制定个性化的职业安全培训方案,突出重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完善防护设施和设备1. 为医务人员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服、护目镜等,确保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保护。
2. 优化工作环境,加强通风设备,降低室内空气污染,减少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
3. 配置安全的医疗设备,如锐器回收装置、自动洗手设备等,降低医务人员因操作不当而受到伤害的风险。
三、规范操作流程和防护措施1. 制定并落实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物质。
2. 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医务人员应穿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戴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3. 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管理,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四、建立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和报告制度1. 制定职业暴露应急预案,明确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紧急处置措施及报告程序。
2. 建立职业暴露报告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报告,便于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评估暴露风险,指导医务人员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
3. 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防护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五、关注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1.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心理疏导,帮助其正确面对职业暴露所带来的心理压力。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和应对策略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和应对策略
16/45
HIV病毒职业暴露预防性治疗时间选定:
发生HIV暴露后尽可能在2小时内进行预防性用药, 最好不要超出24小时;
若有必要使用药品预防,即使超出24小时,也提议实 施预防性用药;
疗程均为连续服用28天。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和应对策略
17/45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和应对策略
20/45
5/跟踪随访
经过风险性评定后,不论是否选择暴露后预防性 用药,均应在事故发生后定时抽取血样检测对应 病原体,以明确是否发生感染。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和应对策略
21/45
HIV职业暴露 暴露后马上、第4周、第8周、第12周和6个月检验HIV抗体; 并对用药毒性进行监控及处理;
如暴露源为HIV感染者血液: 经皮肤损伤(针刺伤或割伤)危险性为0.3%; 经粘膜暴露为0.09%; 经不完整皮肤暴露危险度尚不明确,普通认为比粘膜暴露
低。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和应对策略
14/45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 医疗器械、物品;
一级暴露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皮肤或粘 膜,但暴露量少且暴露时间较短。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和应对策略
25/45
③ 锐利器具处理不妥 用过注射器放在床旁或治疗车上; 针尖暴露在利器盒边缘; 普通胰岛素针头放在利器盒盖子上; 静脉留置失败,没有跟换新留置针或留置针针芯没有妥善
处理;
④ 医疗设施问题 医疗设备陈旧; 没有采取安全型医疗器械; 病房灯光太暗,太拥挤; 利器盒太满,没有及时更换; 利器盒使用前装搭不紧密,使用时盖子脱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和应对策略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制度
职业暴露常见的原因有针刺伤,如回套针头、分开针头和注射器、没有及时或就近丢弃针具;锐器刺伤,如传递刀片、缝针、器械等;无刺伤性的接触,如血液通过破损皮肤、血液溅到口腔、眼睛等;接触被血液污染的器械等。
防护措施:
1.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者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脸部时,医务人员除应戴手套外,还应戴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必要时,穿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手部皮肤如有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或防刺穿手套。
4.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时,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同时要注意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6.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必须采取下列的处理措施: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7.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轻轻按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8.同时要在小丑鱼上报告院感办,报告的内容包括职业暴露的时间、地点、经过及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和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处理方法和处理经过等。
职业暴露报告管理流程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标准预防的措施
1、洗手:严格掌握洗手时机,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可
采用速效消毒凝胶洗手;
2、戴手套:
当进行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工作时,必 须佩戴手套;医务人员皮肤发生破损,进行可能接触患者 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工作时戴双层手套手套; 操作前检查手套,操作完毕后再次检查手套。(确保隔离 措施有效;明确是否已发生职业暴露,做到第一时间内进 行职业暴露后的预防性处理); 脱手套时要求动作轻柔,防止污染物飞溅; 脱去手套后严格执行七步洗手; 不要用戴着手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 和头发等部位。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 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主讲:李慧秀
2002 年 -2003 年在全球报告的:“非典”病例中,
职业分布以医务人员居首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 高学历、高职称的医学精英。截止目前,我国出 现了很多感染性职业暴露的事例。我们六院近两 年已发生肺结核职业暴露5例,HIV职业暴露3例. 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督管工作人员,护工等被认为 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其中以护士位居首位。 的危险已成为医疗领域中一个引人关注的职业性 问题。
若血液或体液污染皮肤表面,应立即用肥皂液清洗。
2/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风险评估包括: 暴露源评估 暴露途径 暴露程度
暴露源评估
血源性暴露暴露源分类
含病毒高的依次是: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
含病毒低的是:尿液、粪便、汗液、泪液
例:HIV职业暴露:
具有传染性的暴露源包括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
暴露途径危险度
以下因素会增加感染危险:深度针刺伤(尤其是空心针刺 伤)、暴露量大(患者未经治疗,体内病毒载量高)、污 染器械直接刺破血管等。 如暴露源为HIV感染者的血液:
经皮肤损伤(针刺伤或割伤)的危险性为0.3%; 经粘膜暴露为0.09%; 经不完整皮肤暴露的危险度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比粘膜暴 露低。
3、口罩、护目镜和隔离衣:
接触肺结核阳性患者采用N95医用 防护口罩进行呼吸道隔离;
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污染时 ,医务人员应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 口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止医务 人员皮肤粘膜暴露。
4、可重复使用的设备:采用先消毒,后清洁的原则。
5、物体表面、环境的消毒:
对医院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病人床、床栏、床头 桌、椅、门把手等接触的物体表面用1%的含氯消毒剂消毒, 遇到污染时随时消毒; 病房空气定期使用空气消毒机消毒。
使用后的注射器进行针帽回套;
为病人采血或静脉穿刺时没有戴手套;
进行容易引起喷溅的操作前,没有穿隔离衣,戴护目镜; 输液器钢针与留置针肝素帽没有妥善固定,导致钢针脱落, 引起针刺伤; 为病人拔留置针时,没有将透明敷贴完全清除,造成留置 针在拔出过程中受阻反弹,引起粘连在上面的血液飞溅而 污染; 使用注射器采血后,直接用钢针将血标本注入试管; 手术针线、刀片等锐利器械直接用手传递;
徒手分离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
锐利器具处理不当 用过的注射器放在床旁或治疗车上; 针尖暴露在利器盒的边缘; 普通胰岛素针头放在利器盒的盖子上; 静脉留置失败,没有跟换新的留置针或留置针的针芯没有 妥善处理;
③ ④
医疗设施问题 医疗设备陈旧; 没有采用安全型的医疗器械; 病房灯光太暗,太拥挤; 利器盒太满,没有及时更换; 利器盒使用前装搭不紧密,使用时盖子脱落;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 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割伤物有明显可 视的血液。
三级暴露
3/预防性用药
HIV病毒职业暴露
用药方案:
拉米夫定(3TC)+替诺福韦(TDF) +依非韦伦(EFV)或克力 芝(LPV/r)
妊娠妇女发生职业暴露,如处于孕期前 3个月应避免使用依 非韦伦(EFV),因其具有致畸作用。 奈韦拉平由于潜在严重的肝毒性和皮疹的副作用,不用于暴 露后预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 的医疗器械、物品; 一级暴露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皮肤或粘 膜,但暴露量少且暴露时间较短。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 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程度分级
二级暴露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皮肤或粘 膜,但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暴露类 型为暴露源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 为表皮肤擦伤或针刺伤。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 的医疗器械、物品;
1/暴露部位的处理
若发生皮肤针刺伤或割伤、咬伤等出血性损伤,由近心端 向远心端轻柔挤压伤口,并且要求一边挤压,一边用大量 的流动水冲洗伤口,尽可能多的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 肥皂液清洗伤口;清洗完毕后用75%的酒精或0.5%碘伏对 局部伤口进行消毒,必要时包扎处理;
若污染物贱入眼睛等部位,用大量的清水或生理盐水进行 长时间彻底冲洗;
经各种资料证:实验室人员、医护人员、预防保
医务人员与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接触而被感染
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及分类 2 3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途径
目录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及应 4 对策略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及分类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是指医务人员在从 事临床诊疗、护理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动过 程中被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 直接或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甚至危及 生命的情况。
④
病房环境及陪护人员的管理
保持病房安静,整洁,不可过度拥挤;保持病房灯光明亮; 医务人员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任何陪护人员不可站 在医务人员的同侧,均需在对侧,包括操作时需要陪护人 员协助限制患者肢体位置、拔针按压棉签等操作均需在对 侧完成(避免陪护人员无意间触碰造成暴露); 需要同事协助时,两人之间须提醒告知,确立彼此间的位 置;
⑤
病人/陪护人员方面的原因:
病人担心受到歧视,隐瞒病情; 病人不了解自身疾病的危害,认为没有说的必要; 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空气污染; 治疗操作时,病人抵抗、不配合; 家属/保姆不小心触碰到医务人员;
四、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 对血液和体液实施“普遍性防护原则”,即我 们在日常医疗工作中,无论是病人还是医务人员 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视为具有传染 性,无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 整的皮肤粘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做到安全处 置锐利器具,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认真洗手, 使用防护设施,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③
医疗用品及设施要求
医院加强职业暴露预防资金的投入,提供有力的职业安全保障,为医 务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各种医疗用品尽可能的采用一次性用品;
实行无针化输液;
使用安全型的留置针、采血设备; 正确使用利器盒: 连接紧密,及时更换; 进行各项侵入性操作时应随身携带利器盒,锐利的器械使用后应当马 上放入利器盒内,并且完全没入利器盒中; 不要把棉签放入利器盒 采血针等锐利器械放入利器盒时,注意方法:保持针尖朝下,手应当 在利器盒的入口上2cm以上,不可贴近入口。
感染途径
环境污染 空气 物体表面 器械 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血源性暴露是感染性职业暴露中最严重的问题
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感染路径
被医疗器械损伤-针刺伤 粘膜暴露 破损皮肤接触
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
立刻处理暴露部位 自身采血,检验输血八项。 风险评估 预防用药 填写上报表 上报保健科 跟踪随访
无针化输液装备
安全采血装备脉采血装备
采血针使用小技巧
采血针的蝶翼处用输液胶带固定(将输液胶带纸的一端向内折0.5cm,以免胶 带纸的粘贴面粘在采血者的手套上); 采血完毕步骤:1取下保护帽;2完全清除固定采血针的胶布;3拔针
血培养的安全采血方法
若病人静脉尚可,尽可能 选用采血针采血, 由于血培养用血量多,采 血针的蝶翼处用输液胶带 固定(将输液胶带纸的一 端向内折0.5cm,以免胶 带纸的粘贴面粘在采血者 的手套上); 若病人采血不畅,可在采 血针的当中连接三通,通 过三通使用注射器采血, 并向血培养瓶里注血。
肺结核职业暴露
服药期间每月复查胸部CT及监测肝肾功能
6/暴露后的健康“轻生活”
生活是一种禅,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取决于人的心境,只 有心理平衡了,生理才会平衡;生理平衡了,人体的各个 系统才会处于最佳的协调状态;系统处于最佳状态了,健 康与活力就会自然焕发。
“轻生活”是一种减法的概念,讲究的是一种丢掉的观念, 也就是把一切简化的境界。“轻生活”分为四个方向:轻 心、轻体、轻食、轻居。
一、要有接触感染性暴露源的职业从事者;
二、要有感染性暴露源。
感染性职业暴露的常见疾病
分类 致病病原体
血液传染
呼吸道传染 接触传染 消化道传染
HBV HCV 梅毒螺旋体 胞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金葡菌 甲肝 戊肝 沙门氏菌等肠道病毒
二、感染性职业暴露的途径
脑脊液、关节液、胸水、腹水、心包积液、羊水也具有传染 性,但其引起感染的危险程度尚不明确;
粪便、尿液、鼻腔分泌物、唾液、痰液、汗液、泪液、呕吐 物通常认为不具有传染性。
1、低传染性:患者的病毒载量水平 低;
暴露源危险 2、高传染性:患者未经治疗,体内 度的分级 病毒载量高;
3、暴露源情况不明型:暴露源处的病 程阶段不明,以及污染的器械或物品 所带的病毒载量不明。
四、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
①
防护意识淡薄
对感染性疾病相关知识缺乏了解;
对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
工作繁忙,认为落实防护措施会减慢工作速度,不能按时 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