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8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合集下载

人教版 必修 化学1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 必修 化学1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必修化学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2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有其重要的意义。

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还原反应。

而且金属的腐蚀及电化学部分是氧化还原的重要应用。

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

学生对本节教材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以后对化学的学习。

本节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

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依存的,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系统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又会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此节内容分两部分,第一是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第二是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二)、学生分析1、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经接触了许多反应,并已经掌握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从具体的反应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并没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学习了化合价,理解了化合价的变化,但并没有了解化合价变化的实质以及化合价的变化与得失电子之间的关系。

2、学生在初中化学一年的学习中只对化学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有了一定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仍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2、通过对典型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学案

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学案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学习目标:从化合价变化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被氧化、被还原等概念;了解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应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理解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的关系。

预习导航:1.元素的化合价的判定: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全为,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一般既有又有,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思考:标出下列化合物中划线元素的化合价:N2、NH3、NH4Cl、NO、NO2、N2O4、HNO3;H2S、SO2、SO3、H2SO4、BaSO4;Cl2、NaCl、HCl、HClO、HClO4、HClO3、KClO3;CH4、CO、CO2、H2CO3、NaHCO3、CaCO3;Fe、FeCl3、FeSO4、Fe2O32.从得氧失氧角度来分析:Fe2O3+3CO高温2Fe+3CO2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思考】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吗?(1)CuO+H2=Cu+H2O从CuO来看是反应,从H2来看是反应。

(2)CO2+C=2CO,从CO2来看是反应,从C来看是反应。

(3)C+H2O=CO+H2,从C来看是反应,从H2O来看是反应。

结论:4.若从反应物变为产物时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分析,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的反应,即_____________,另一类是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反应,称为_____________。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反应指,还原反应指。

5.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它的外观表现是。

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常根据。

5.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总数与化合价升降的总数是。

课堂互动:一.初中学过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它们的反应特点用图示表示出来。

基本类型:练习:1.以制得CO 2为目的,分别用四种反应类型,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新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对于氧化氧化还原反应,在初中阶段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理解;在化学必修1中要求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能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初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以及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即可;通过后续课程如金属及其化合物及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了更多更具体的认识后再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

本节课既要复习初中的基本类型反应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不仅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

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体验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和以辩证的观点来思考问题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相反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的认识,深刻体会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树立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4、重难点设置: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中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难度大,要使同学们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

因此,必须精心设计教法,力求深入浅出,而且还要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者。

所以我采用“问题解决法”教学,通过设计富有驱动性的、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微观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将学生的思考方向引向深入。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2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教案设计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2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教案设计

[板书]一、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反应( oxidation reaction):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 reduction reaction):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问]请判断投影的五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1、2、3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所以他们是氧化还原反应;4、5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过]为什么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其本质原因是什么呢?[讲]以2Na +Cl2==2NaCl 为例[投影][讲]2Na +Cl2==2NaCl ,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是个氧化还原反应。

钠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成为稳定的钠离子;而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成为稳定的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

这个过程中电子通过失与得由钠原子转移到氯原子。

[讲]在形成离子化合物时,某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则使元素化合价升高,某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则此元素化合价最低。

那么得失电子会使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电子由一种元素的原子转移到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带负电荷电子的移动使电路中产生了电流,电流计指针发生了偏转,有关它的原理我们将在必修2中继续学习。

通过及时到位的练习更好地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和应用。

结构与板书设计1、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物)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氧化性还原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还原性氧化产物:氧化后的生成物还原产物:还原后的生成物。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2、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结果(2) 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课前小练]判断下列反应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1、2 Na +Cl2==2NaCl2、Fe +CuSO4 ==FeSO4+Cu3、2 HgO ==2Hg +O2↑4、NH4NO3==N2O ↑+2H2O5、CaO +H2O ==CaCO36、3 Fe +2O2 ==Fe3O47、BaCl2 +H2SO4==BaSO4↓+2HCl8、CaCO3 ==CaO +CO2↑[师]请大家根据以上的练习,总结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教案在2CuO+C 2Cu+CO 2 ↑这个反应中,对于氧化铜,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对于碳,得到氧变成了二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而这两个反应同时处于一个反应中,因此,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我们把这类型的反应称之为氧化还原反应【板书】氧化还原反应【投影- 思考与交流】请分析下列3 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

2CuO+C 2Cu+CO 2↑H2O+C H2+CO CuO+H 2 @Cu+H 2O【讲解】从这三个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看出,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的前后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把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就叫氧化还原反应,而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板书】二、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1、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2、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投影- 思考与交流】氧化还原反应中是否必须有氧元素参与?(举例:反应Fe+CuSO4==FeSO4+Cu 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结论】并非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问】化学反应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那么从反应物变为产物时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我们又可以分为哪几类呢?【投影】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升降非氧化还原反应【投影- 巩固练习】判断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① Zn+2HCl===H2+ZnCl2② 2Na+Cl 2 2NaCl+2 0 0 +4CuO+C 2Cu+C O2↑+1 0 0 +2H2O+C H2+ CO+2 0 0 +1CuO+H 2 @Cu+H 2O一类是元素化合价有变化的反应,即氧化还原反应;一类是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反应,即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称氧化还原反应从得失氧的片面角度顺利过渡到元素化合价变化这个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③ 2KClO 3 2KCl+3O2↑④ MnO2+4HCl(浓)==MnCl2+Cl2↑ +2H2O⑤ CaCl 2+Na2CO3===CaCO3↓ +2NaCl⑥ NaOH+HCl===NaCl+H2O【分析】从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角度来分析,①②③④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⑤⑥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引言)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学过氧化反应还有还原反应,那同学们还记得那时我们是怎么定义氧化反应还有还原反应的吗?(得氧的反应就是氧化反应,失去氧的反应就是还原反应)(讲述)恩,那现在请同学们判断一下下面这个反应方程式里哪些物质发生了氧化反应,哪些物质又发生了还原反应。

2Cu + CO2↑2CuO + C 高温==CuO→Cu 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C→CO2 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讲述)好,那初中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写一个化学方程式时要遵循什么守恒?(质量守恒)恩,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元素守恒。

这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一个方程式里有一种物质得到氧肯定就要有一种物质失去氧对不对,也就是说得氧跟失氧是同时进行的,所以,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是不是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恩,那我们就把这种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的反应就做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的反应。

现在请同学们判断一下下面这些反应属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还有那些物质发生了氧化反应与那些物质又发生了还原反应。

Cu + H2OCuO + H2Δ=C + H2O ΔCO + H2=(练习讲评)。

(设问)恩,同学们都回答的不错,那现在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些物质的化合价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元素的化合价有什么共同的变化?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元素的化合价又有哪些变化呢?(讨论)(分析)恩,那同学们现在可以看出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都有哪些特征呢。

(发生氧化反应的元素的化合价都升高了,发生还原反应的元素的化合价都降低了)(讲述)对,那这里我们就可以从化合价的角度给氧化反应还有还原反应重新下个定义;有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有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那从这里同学们可以看出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个特征是什么?(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练习)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刚所学的来判断一下下面这个反应属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二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二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

从三个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1.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高温 对于反应 2CuO+C=====2Cu+CO2↑: (1)CuO 失氧 ,发生了还原反应,被 C还原,得到 Cu。 (2)C 得氧 ,发生了氧化反应,被 CuO氧化,得到 CO2。 结论:从得失氧的角度看,一种物质被氧化,另一种物质 被 还原 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③注意事项: a.箭尾、箭头必须指向反应物、生成物中相应的同种 元素。 b.采用 a×be-形式表示得失电子数,a 为得失电子的 原子总数,b 为每个原子得失电子数,a、b 是“1”时省略。 得到与失去的电子总数相等。
(2)单线桥法 表明反应中化合价变化的元素原子间的电子转移情况。 ①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基本步骤
第三节
第一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课标要求] 1.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 2.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的角度理解氧化 还原反应。 3.培养由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探究意识。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 的偏移)。 3.反应物→得电子→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 生还原反应。 反应物→失电子→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 生氧化反应。 4.两种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单线桥法、双线桥法。
②钠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 反应,被 Cl2氧化 。 结论:从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角度看,只要反应 前后有元素 化合价升降 的反应,就叫氧化还原反应。
3.从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点燃 (1)反应:2Na+Cl2=====2NaCl ①氯元素化合价降低 ,氯原子得 电子,发生还原 反应, 被 还原。 ②钠元素化合价升高,钠原子 失 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被氧化。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二章第三节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二章第三节

必修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一、学习目标分析(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理解、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了解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了解中学阶段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能够从化学反应分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思考与交流,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从得、失氧,到化合价有升降变化特征,再到发生电子转移的微观本质,体会由表及里地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体会知识的延续和发展。

(2)学会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视角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思路与方法。

(3)通过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体会应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了解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学会用对立统一、辨证观点的分析、认识事物。

(3)通过学习,体会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一)教学重难点的分析与确定中学阶段化学反应通常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本章前两节从反应类型的角度、离子反应的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了分类。

本节则从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的角度分类,进一步学习、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并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分析,学习、体会应用分类观、微粒观、氧化还原反应观学习化学反应的方法。

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看,初中化学中氧气是重点内容,学生对有氧参加的反应很熟,但对反应实质没有深入了解;从学生原有能力看,能运用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但对四个基本化学反应类型缺乏微观上的认识;学生对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有所了解,但对电子转移和化合价变化之间的关系没有认识;通过本节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延续和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完成认识过程、认识方法的转变,提升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1)
[使用说明]课下阅读课本内容,利用35分钟完成学案,课堂纠错、讨论、整理.
[考纲要求]
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等概念。

2.知道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的判断方法,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

3.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化学方程式。

[考点聚焦]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判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知识梳理]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或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的转移,且失电子总数等于得电子总数。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化合价升降。

(3)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2.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常见氧化剂:①活泼的非金属单质:F2、Cl2、Br2、I2、O2、S等;
②能电离出H+的物质:HCl、H2SO4(稀)、NaHSO4等,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起氧化作用的
实际上是H+;
③不活泼金属的阳离子:Ag+、Cu2+、Hg2+、Fe3+等;
④某些含高价态元素的物质: KMnO4、KClO3等;
⑤有氧化性的含氧酸:H2SO4(浓)、HNO3、HClO等
⑥某些高价氧化物:CuO、MnO2、SO3等
⑦过氧化物:Na2O2、H2O2等;
⑧某些混合酸:王水(1体积浓硝酸与3体积浓盐酸的混合物)
常见还原剂:①金属单质:K、Ca、Na、Mg、Al、Zn、Fe、Cu等;
②某些非金属单质:H2、C、Si等;
③含较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CO、SO2、NO、HI、H2S、NH3等
④某些低价含氧酸及其盐:H2SO3、Na2SO3、Na2S、NaNO2等
⑤某些盐溶液中的较低价态的金属阳离子:Fe2+等
⑥某些有机化合物:醛类、乙二酸(草酸HOOC—COOH)等
例1、下列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 Cl2→Cl-
B.S2O32-→S4O62—
C.CuO→Cu
D.Cr2O72-→CrO42-
例2.、常温下,在溶液中可以发生反应X+2Y3+ = 2Y2+ + X2+,则下列叙述①X被氧化②X是氧化剂③X具有还原性④Y2+是氧化产物⑤Y2+具有还原性⑥Y3+的氧化性比X2+的氧化性强中,正确的是()
A.②④⑥
B.①③④
C.①③⑤⑥
D.②⑤
例3.、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

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B.ClO2是氧化产物
C.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
D.1 mol KClO3参加反应有2 mol 电子转移
二、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根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元素的单质(或原子)从左到右还原性渐弱,氧化性渐强(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同主族元素单质(或原子)从上到下还原性渐强,氧化性渐弱。

例如,氧化性:F2>Cl2>Br2>I2>S(含常识性知识),还原性:Na<K<Rb<Cs。

对应的简单离子的还原性:F-<Cl-<Br -<I-<S2-,氧化性:Na+>K+>Rb+>Cs+
3.根据金属活动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还原性渐弱
K+ Ca2+ Na+ Mg2+ Al3+ Zn2+ Fe2+ Sn2+ Pb2+(H+)Cu2+ Fe3+ Ag+
氧化性渐强
4.①据原电池电极:负极金属比正极金属活泼(还原性强);②据电解池中放电顺序,先得(或失)电子者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其规律为:阳离子得电子顺序(即氧化性强弱顺序):参考3中规律。

阴离子失电子顺序(即还原性强弱顺序):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等。

5.同种元素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如Fe3+>Fe2+),例外,氧化性:HClO>HClO2>HClO3>HClO4),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价态越低,还原性越强(如S2->S>SO2),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兼具氧化性和还原性。

例4、根据下列反应,判断M、N、P、Q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①NCl2+P=N+PCl2;②2MCl3+3N=2M+3NCl2;③3QCl2+2M=2MCl3+3Q
A.M>N>P>Q
B.P>N>M>Q
C.Q>P>N>M
D.N>M>P>Q
6.反应原理相似的不同反应中,反应条件要求越低,说明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

例5、已知 MnO2 + 4HCl(浓)MnCl2 + Cl2↑+ 2H2O
2KMnO4 + 16HCl = 2KCl + 2MnCl2 + 5Cl2↑+ 8H2O
O 2+ 4HCl
Cl 2 + 2H 2O
则以上三个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的来说,比较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根本依据在于得失电子能力的大小,而绝不能以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作为依据。

例6、 已知Co 2O 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 2+
,Co 2O 3、Cl 2、FeCl 3、I 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3Cl 2 + 6 FeI 2== 2FeCl 3 + 4FeI 3
B . Cl 2 + FeI 2 == FeCl 2 + I 2
C .Co 2O 3 + 6HCl == 2CoCl 2 + Cl 2↑ + 3H 2O
D . 2Fe 3+ + 2I —==2Fe 2+
+ I 2 三、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表示方法
1.
MnO 2
2H 2O
注:桥上标:得(失)电子数,得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2.
MnO 2 + 4HCl === MnCl 2 + Cl 2↑ + 2H 2O
注:箭头线由还原剂...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指向氧化剂...
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桥上只标电子数,不写“得”、“失”等。

四、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应用
1.一种氧化剂总是优先氧化还原性更强的微粒,一种还原剂总是优先还原氧化性更强的微
粒。

如:把Cl 2通入含有Br - 、I - 、S 2-
的溶液中,依次置换出的是S 、I 2、Br 2、而不是同时生成
这三种物质。

再如:把Zn 加入到含有Cu 2+、Ag +的溶液中,首先置换出的是Ag ,只有Ag +
反应完后,才能置换出单质Cu 。

2. 价态归中规律: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物质之间反应,产物中该元素的化合价为反应物的中间价态,如2H 2S+SO 2=3S+2H 2O ;2FeCl 3+Fe=3FeCl 2等。

若不能完全归中,则化合价的升降不应有交叉,如:
例7、G 、Q 、X 、Y 、Z 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

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
有如下的转化关系(未配平):①G→Q+NaCl;②Q+H 2O→X+H 2;③Y+NaOH→G+Q+H 2O ;④Z+NaOH→Q+X+H 2O 。

则这五种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依据是两个守恒: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个数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若为离子方程式,则离子所带电荷也应守恒)。

配平的关键是找到作为配平出发点的基准物质。

例8、配平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且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Cu + HNO 3(稀) = Cu(NO 3)2 + NO + H 2O
(2)H 2C 2O 4+ KMnO 4+ H 2SO 4= CO 2+ K 2SO 4+ MnSO 4+ H 2O (3) KI + KIO 3 + H 2SO 4 = K 2SO 4+ I 2+ H 2O 六、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通常是根据电子守恒,即得电子总数等于失电子总数(或化合价
升高总数等于化合价降低总数)的关系,列代数式求解;常见题型为求元素的化合价。

例9、用0.1 mol / L 的Na 2SO 3溶液30 mL ,恰好将2×10-3
mol 的-24XO 还原,则元素X 在还原产物
中的化合价是 ( )
A. +1
B. +2
C. +3
D. +4
*例10、24 mL 浓度为0.05 mol / L 的Na 2SO 3溶液恰好与20 mL 浓度为0.02 mol / L 的K 2Cr 2O 7溶
液完全反应。

已知Na 2SO 3被K 2Cr 2O 7氧化为Na 2SO 4,则元素Cr 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 ) A . +2
B . +3
C . +4
D . +5

失去2e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