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会战

合集下载

抗战期间武汉战役的介绍

抗战期间武汉战役的介绍

抗战期间武汉战役的介绍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1-3] 。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抗战武汉战役,希望能帮到你。

抗战武汉战役战役背景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城市,人口超过二百万,该市被长江及汉水分成三部分:武昌、汉口及汉阳,武昌是政治中心,汉口是商业的集中地,汉阳是工业重镇,在粤汉铁路建成后,它是中国内陆的重要交通中心,同时也是将南方港口运来的对外援助运往内陆的枢纽。

日军侵占南京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虽西迁重庆,但政府机关大部和军事统帅部却在武汉,武汉实际上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和战时首都,当时中国的军事力量集中保卫武汉,日本政府及中国远征军总部均预期武汉陷落将令中国停止抵抗。

[5] 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迅速攻取武汉,迫使中国政府屈服,尽快结束战争。

12月13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拟定保卫武汉作战计划。

[4]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中旬,国民政府军委会制定了保卫武汉的作战计划,也规定了战略方针,[6] 其中心思想是立足外线,保持部队高度的机动性,利用地形和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日军,以空间换时间,最后转变敌攻我守的战争态势。

按此计划,蒋介石自任总指挥,调集第五、第九战区全部兵力和海空军各一部,沿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组织防御,准备持久作战。

主要目的一在于以空间换取时间,内、外战线结合,消耗、挫败敌人;二是及早内迁工厂、内运物资、整备军队、加紧生产,作长期抗战准备;三是争取国际上同情和支援,期待国际战场的开辟以彻底战胜日军。

[7]这时,国共两党为了抵御民族大敌,进一步加强合作。

7月6日,在武汉召开了国民参政会第一届会议。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武汉会战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武汉会战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武汉会战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残酷战争,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武汉会战被认为是重要的战役之一,对于整个战争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一、背景介绍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瞄准中国的重要经济和政治中心,将目标对准了武汉。

这一地区地理位置重要,不仅控制着长江交通要道,还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人口基数。

因此,武汉成为了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

二、战役经过1. 准备阶段为了准备武汉会战,中国抗日联盟武汉市工作委员会成立,中国军队展开了战斗力的提升和调整。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汉抗日根据地成为了重要的组织和活动基地,为后续战斗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武汉会战开始1938年5月,日军发起了对武汉的进攻,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中国军队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虽然中国军队在兵力和装备上明显处于劣势,但他们用血肉之躯和明志义气,与日军展开了顽强对抗。

3. 战役转机武汉会战的转机出现在1938年底,中国军队发动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武汉保卫战,取得了较大的胜利。

中国军民的坚韧意志和英勇斗争的精神,在武汉保卫战中得到了充分彰显。

4. 会战结果经过长达三个月的残酷战斗,中国军队最终在武汉会战中取得了胜利。

尽管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中国军队成功挫败了日军的进攻,武汉成功保卫住了。

三、会战意义1. 民族尊严的彰显武汉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胜利,证明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和抗争精神,也彰显了中国人民对民族尊严的坚守。

这对于激励全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提振士气,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2. 改变战局武汉会战的胜利改变了抗日战争的战略态势,使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新的阶段。

武汉会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汉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提升和巩固,为日后的战斗奠定了基础。

3. 国际影响力武汉会战作为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西方国家和国际舆论开始意识到中国人民的抵抗力量和决心,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持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三大保卫战是哪三战

三大保卫战是哪三战

三大保卫战是哪三战引言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战役和战斗,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三大保卫战。

这三场战斗具有重大的历史影响和意义,它们分别是抗日战争中的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三场保卫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一、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的一场重要战斗,也是中国迎战日本侵略的第一次战斗。

该战发生在1937年8月13日至11月26日期间,地点位于上海市及其周边地区。

背景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随后侵略中国东北,并逐步向南方扩张。

上海被视为日本进攻中国的“第一道堡垒”,因此成为了抗日战争的首个战场。

过程淞沪会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日军的进攻阶段,日本侵入上海并迅速占领了外滩地区。

随后,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采取了城市游击战的战术,利用狭窄的巷道和战壕进行战斗。

第二阶段是双方进行相持战,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数周,双方都遭受了巨大的伤亡。

第三阶段是中国军队发动了反攻,最终成功将日军逐出上海。

影响淞沪会战表明中国人民已经意识到了日本的侵略威胁,并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来保卫自己的国家。

中国的抗战斗争因此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和积极参与。

淞沪会战的胜利为中国军队的进一步抵抗提供了动力和信心。

二、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的另一场重要战斗,该战斗发生在1938年10月中旬至12月底,地点位于中国湖北省的武汉市。

背景日本在迅速占领了华北和华中地区后,将目光转向了中国的抗日根据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武汉。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和交通中心,控制武汉意味着控制中国。

因此,武汉会战成为了抗日战争中的关键一战。

过程武汉会战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中国军队进行了积极的外围防御,试图拖延日军的进攻。

第二阶段是日军实施了大规模进攻,经过激烈的战斗,日军迅速占领了武汉的前沿阵地。

第三阶段是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的反击,发动了一系列的战役并收复部分失地。

第四阶段是中国军队发动了总攻,最终成功将日军逐出武汉。

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

4、促进了国共两党的合作
• 军事上,新四军在皖、苏、豫东地区积 极游击,广泛开展交通破袭战,大量歼 敌,拖住大量日军守备兵力,也阻滞了 日军攻击兵力的长驱直入 • 政治上,新四军在华中地区有力牵制日 军西进,八路军则牵制了华北日军30万 的及大部分,使正面战场大大减轻了压 力 • 经济上,新四军不仅消耗了日军大量战 争资源,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而且牵 制了日军的进攻,掩护了战区内居民的 物资财产、工厂企业
李宗仁
陈 诚
长江南北的作战
• 长江南岸地区作战 • 长江北岸地区作战 • 大别山北麓地区作战
长江南岸地区作战(日军左路)
6月11日 日军在安庆下游登陆 6月15日 安庆沦陷 6月24日 日军偷袭香山香口阵地, 并进攻马当要塞, 26日 马当要 塞失守 6月29日 日军攻陷彭泽 7月2日 日军进犯湖口,5日湖口 沦陷
武汉会战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 抗敌御侮挽救民族危亡,国共合作出现第 二个武汉时期 • 文艺界宣传保卫武汉举行化妆游行 • 抗战将士忠勇报国 • 抗战救国,匹夫有责,感召着所有爱国主 义者

武汉保卫战 ——
武汉会战 (1938.6.12~10.25)
武汉会战(中国称为武汉 保卫战,日本称为武汉攻 略战)是抗日战争中一场 大规模战役,超过一百万 名国民革命军在 蒋介石的 领导下防守武汉,以抗击由 畑 焌 六指挥的日本帝国陆军, 战场在长江南岸及北岸, 横跨 安徽省、河南省、江西省及 湖北省,该战役 共进行了四个半月,是整个抗日战争中时间最长、 规模最庞大和最出名的战役。
结果及意义
结果: 武汉会战历时4个半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 出武汉而宣告结束。 意义:1、 就战役而言,日军占领了武汉三镇,并 控制了中国的腹心地区,取得了胜利 2、但战略方面,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 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中国 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 代价,毙伤日军20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 量 ,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 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 相持阶段。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回顾武汉会战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回顾武汉会战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回顾武汉会战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中期,日本侵略者企图迅速攻克华中地区的武汉。

武汉作为当时最大的军事重镇,具备了重要的战略位置和资源优势,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重点。

武汉会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一场激烈战役。

一、敌我双方态势分析1938年初,日军共分六个方面组织了合围武汉的行动,动员了约33个师团的兵力,总人数超过40万。

而中国军队充分利用地形和人民支持,搭建了坚固的中国工事,主动布置了合理的防线。

中国军队调集了数十万官兵,初期力量相对薄弱,但仍然努力抵挡住了日军的攻势。

二、战役推进过程武汉会战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始于1938年10月中旬,日军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展开进攻,试图切断武汉与汉阳地区的联系。

中国军队全力抵抗,展开了顽强的战斗。

进入第二阶段时,日军放弃了南方的进攻而将目光集中于北方。

由于该地区地势复杂,中国军队凭借地利人和的优势,依靠顽强抵抗,成功击退了日军的进攻。

三、战役结果分析武汉会战的决定性阶段始于1938年中旬,到1938年底为止。

中国军队充分利用地形,成功阻止了日军的进攻,保住了武汉。

武汉这一阻击线的形成对中国抗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武汉会战,中国军队展示了强大的抗战意志,为后续的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对抗战的意义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中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胜利,它不仅守住了敌人向心脏地带的侵略步伐,还显示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精神。

这场战役促使了抗战进入新的阶段,壮大了中国军队的信心,保护了中原地区的稳定。

五、总结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它在中国抗战的历史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中国军队以顽强抵抗和勇气击退了日本侵略者的进攻,守住了武汉这一重要城市,为中国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武汉会战不仅仅是一场决战,更是中国军队和人民的重要奋战之地,彰显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

这场战役将永远铭记在中国历史的篇章中,成为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一页。

武汉会战简介

武汉会战简介

武汉会战简介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战,此战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战斗力,使其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未能实现。

此战过后,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武汉会战简介,希望你喜欢。

武汉会战分析中文名称:武汉会战参战部队:国军、日军战争结果:日本获胜,武汉沦陷时间:1938年6月11日~10月27日地点:安徽、河南、江西、湖北人物:蒋介石陈诚冈村宁次畑俊六武汉会战详情波田支队序战1938年6月11日夜,波田支队趁雨夜突袭安庆,川军27集团军杨森部作战不力,一夜间就被逐出城外,波田支队在攻占安庆后,继续搭乘海军舰艇沿长江西进,6月下旬抵达了江防要塞马当的封锁线外。

6月24日凌晨,日军在16军的防地东流登陆成功,然后顺利地攻下了既无准备,又无主官指挥的香山、香口等地。

后连马当炮台也跟着丢了。

波田支队在打退国军反扑后,与来增援的106师团一起直扑彭泽,彭泽失守。

见情况严重,陈诚严令驻扎湖口的李汉魂64军反攻彭泽。

经过一番拉据战,日军不但打退了李汉魂的进攻,还乘势扑向了湖口,湖口陷落,64军退往九江。

106师团在舰炮掩护下向纵深推进,配合正面进攻的波田支队包围九江。

见整体态势不利,张发奎命令第2兵团转进,放弃九江,退往二线阵地金官桥一带防守。

长江南岸作战攻战九江后,南岸的日军兵分两路,松浦的106师团则沿南浔路攻向德安。

波田支队和海军陆战队搭乘海军舰艇继续沿江西进,攻击下一个要点瑞昌;8月11日,在瑞昌东北的港口强行登陆成功,并击破守军孙桐萱的第12军的反击,向瑞昌进攻。

8月24日攻占瑞昌。

第30集团军和第18军等部在瑞昌-武宁公路沿途地区逐次抗击,相持月余,至10月5日,日军第27师团攻占箬溪后,转向西北进攻,18日陷湖北辛潭铺(属阳新),向金牛(今属大冶)方向进犯。

战至10月22日,阳新、大冶、鄂城(今鄂州)相继失守,日军第9师团和波田支队向岳阳急进,以其截断粤汉铁路。

当西进日军进攻瑞昌的同时,第106师团从九江沿南浔铁路(南昌-九江)南犯。

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
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

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
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
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
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
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
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
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

武汉会战中
中国广大官兵总体上是英勇顽强的,曾大量杀伤日军,并
给日军以重大打击。

但由于最高决策者及有些高级将领作
战指导上欠妥,以致在消耗敌人的同时过多地消耗了自
己。

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名称武汉会战主要指挥官蒋介石,冈村宁次
时间1938.6.11-1938.10.27 地点安徽、河南、江西、湖北
参战方中国,日本参战方兵力国军110万人,日军30万
结果日军获胜,战争转入相持阶段伤亡情况中国40余万,日本25.7万,苏军100人。

武汉会战简介

武汉会战简介

武汉会战简介武汉会战分析中文名称:武汉会战参战部队:国军、日军战争结果:日本获胜,武汉沦陷时间:1938年6月11日~10月27日地点:安徽、河南、江西、湖北人物:蒋介石陈诚冈村宁次畑俊六武汉会战详情波田支队序战1938年6月11日夜,波田支队趁雨夜突袭安庆,川军27集团军杨森部作战不力,一夜间就被逐出城外,波田支队在攻占安庆后,继续搭乘海军舰艇沿长江西进,6月下旬抵达了江防要塞马当的封锁线外。

6月24日凌晨,日军在16军的防地东流登陆成功,然后顺利地攻下了既无准备,又无主官指挥的香山、香口等地。

后连马当炮台也跟着丢了。

波田支队在打退国军反扑后,与来增援的106师团一起直扑彭泽,彭泽失守。

见情况严重,陈诚严令驻扎湖口的李汉魂64军反攻彭泽。

经过一番拉据战,日军不但打退了李汉魂的进攻,还乘势扑向了湖口,湖口陷落,64军退往九江。

106师团在舰炮掩护下向纵深推进,配合正面进攻的波田支队包围九江。

见整体态势不利,张发奎命令第2兵团转进,放弃九江,退往二线阵地金官桥一带防守。

长江南岸作战攻战九江后,南岸的日军兵分两路,松浦的106师团则沿南浔路攻向德安。

波田支队和海军陆战队搭乘海军舰艇继续沿江西进,攻击下一个要点瑞昌;8月11日,在瑞昌东北的港口强行登陆成功,并击破守军孙桐萱的第12军的反击,向瑞昌进攻。

8月24日攻占瑞昌。

第30集团军和第18军等部在瑞昌-武宁公路沿途地区逐次抗击,相持月余,至10月5日,日军第27师团攻占箬溪后,转向西北进攻,18日陷湖北辛潭铺(属阳新),向金牛(今属大冶)方向进犯。

战至10月22日,阳新、大冶、鄂城(今鄂州)相继失守,日军第9师团和波田支队向岳阳急进,以其截断粤汉铁路。

当西进日军进攻瑞昌的同时,第106师团从九江沿南浔铁路(南昌-九江)南犯。

守军第1兵团第29军团李汉魂和欧震第4军、李玉堂第8军等部依托庐山两侧及南浔铁路北段的有利地形进行顽强抗击,日军进攻受挫。

在整个赣北地区的作战中,第1兵团较好地完成第九战区所赋予的阻止日军向南扩展的任务,不仅打破了日军攻占武昌的企图,而且给日军第11军的第106、第101师团以歼灭性打击,为武汉会战争取了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会战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8月至10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湖北省武汉地区抗击日军进攻的防御战役。

此战,历时两个多月,是抗日战争初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中国军队由于处处设防,分兵把守,且未掌握强有力的预备队,没有充分发动群众,破坏对方交通线,因此未能重创日军。

但中国军队英勇抗击,也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行动。

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

此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中一场大规模战役,超过一百万名国民革命军在蒋介石的领导下防守武汉,以抗击由畑俊六指挥的日本帝国陆军,战场在长江南岸及北岸,横跨安徽省、河南省、江西省及湖北省,该战役共进行了四个半月,是整个抗日战争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庞大和最出名的战役。

长江南岸地区作战武汉会战--中方部署战争方案第九战区以第1兵团在鄱阳湖西岸地区,第2兵团在江西星子、九江至码头镇之线组织防御。

日军第11集团军主力沿长江南岸地区进攻,7月23日,波田支队在九江东面的姑塘登岸。

守军第2兵团以第70、第64军等部协同第8军实施反击,由于日军第106师团继续登岸,26日九江失守。

波田支队沿长江西进,8月10日,在瑞昌东北的港口登岸,向瑞昌进攻。

第3集团军在第32军团增援下奋力抗击。

后因日军第9师加入战斗,守军力战不支,24日瑞昌失守。

第9师团和波田支队继续沿长江西进,同时以第27师团向箬溪方向进犯。

第30集团军和第18军等部在瑞昌-武宁公路沿途地区逐次抗击,相持月余,至10月5日,日军第27师团攻占箬溪后,转向西北进攻,18日陷湖北辛潭铺(属阳新),向金牛(今属大冶)方向进犯。

在此期间,守军第31集团军和第32军团等部在瑞昌以西地区节节抵抗沿长江西进的日军,至9月24日,码头镇、富池口(属阳新)先后陷落。

第2兵团组织第6、第54、第75、第98军和第26、第30军团等部在阳新地区加强防御,战至10月22日,阳新、大冶、鄂城(今鄂州)相继失守,日军第9师和波田支队向武昌逼近。

当西进日军进攻瑞昌的同时,第106师从九江沿南浔铁路(南昌-九江)南犯。

守军第1兵团第29军团和第4、第8军等部依托庐山两侧及南浔铁路北段的有利地形进行顽强抗击,日军进攻受挫。

8月20日,日军第101师团从湖口横渡鄱阳湖增援,突破第25军防线,攻占星子,协同第106师团企图攻占德安,夺取南昌,以保障西进日军的南侧安全。

第1兵团总司令薛岳以第66、第74、第4、第29军等部协同第25军在德安以北的隘口、马回岭地区与之激战,双方成胶着状态。

9月底,日军第106师团第123、第145、第147团和第101师团第149团孤军深入,进至德安西面万家岭地区。

薛岳指挥第4、第66、第74军等部从侧后迂回,将其包围。

日军第27师一部增援,在万家岭西面白水街地区被第32军等部击退。

10月7日,中国军队发起总攻,激战三昼夜,多次击败日军反扑。

日军由于孤立无援,补给断绝,战至10日,4个团大部被歼。

史称万家岭大捷。

长江北岸地区作战7月24日,日军第11集团军第6师从安徽潜山向太湖进攻,相继突破第31、第68军防线,至8月3日,先后攻占太湖、宿松、黄梅(属湖北)等地,继续西进。

第五战区第4兵团以主力在湖北广济(今梅川)、田家镇、浠水地区准备迎击日军,第11集团军和第68军固守黄梅西北一线,调第21、第26、第29集团军由潜山、黄梅西北山区南下侧击日军,至28日先后收复太湖、宿松。

第11集团军和第68军乘势反攻,未果,退至广济地区,协同第26、第86、第55军等部继续抗击日军。

第4兵团令第21、第29集团军自黄梅西北实施侧击,未能阻止日军,至9月17日广济、武穴相继沦陷。

接着日军围攻田家镇要塞。

第4兵团以守备要塞的第2军并加强第87军一部固守阵地,以第26、第48、第86军在外围策应作战,攻击日军侧背,激战旬余,终因阵地被日军优势火力摧毁,伤亡甚重,29日田家镇要塞失守。

日军继续进攻,10月19日陷浠水,24日占黄陂,直逼汉口。

大别山北麓地区作战第五战区第3兵团以第51军和第19军团第77军在安徽六安、霍山地区,第71军在富金山、固始(属河南)地区,第2集团军在河南商城、湖北麻城地区,第27军团第59军在河南潢川地区,第17军团在信阳地区组织防御。

8月下旬,日军第2集团军从合肥分南北两路进攻。

南路第13师团于29日突破第77军防线攻占霍山,向叶家集方向进犯。

第71军和第2集团军在叶家集附近的富金山至商城一带依托既设阵地顽强抵抗。

日军第13师团受挫,得第16师团增援,9月16日攻占商城。

守军退守商城以南打船店、沙窝地区,凭借大别山各要隘,顽强抵抗,至10月24日,日军逼近麻城。

北路日军第10师团于8月28日突破第51军防线攻占六安后,强渡淠河和史河,9月6日进占固始,继续西进。

第27军团第59军在春河集(属固始)、潢川一带组织抗击,鏖战旬余,19日潢川失守。

21日日军第10师团突破第17军团第45军阵地,攻占罗山,继续西进,在信阳以东地区遭第17军团反击,被迫撤回罗山。

日军第2集团军以第3师增援,协同第10师团向信阳进攻。

10月6日,一部迂回信阳以南,攻占平汉铁路上的柳林站。

12日日军第2集团军攻占信阳,然后沿平汉铁路南下,协同第11集团军进攻武汉。

在日军已达成对武汉包围的情况下,为保存力量,中国军队不得不于10月25日弃守该城。

日军26日占领武昌、汉口,27日占领汉阳。

武汉会战包括有:马当战斗、九江战斗、黄梅战斗、广济战斗、田家镇战斗、瑞昌战斗、马头镇战斗、星子战斗、万家岭大捷、富金山战斗、信阳战斗。

武汉会战总结战役结果和影响武汉会战历时4个半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

就战役而言,日军占领了武汉三镇,并控制了中国的腹心地区,取得了胜利。

但就战略而言,则日本并未能实现其战略企图。

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发动武汉会战,迅速攻占武汉,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但是,中国政府既未因武汉、广州的失守而屈服,日本的侵华战争也未因日军占领武汉、广州而结束。

中国政府在武汉失守后声明说:“一时之进退变化,绝不能动摇我国抗战之决心”,“任何城市之得失,绝不能影响于抗战之全局”;表示将“更哀戚、更坚忍、更踏实、更刻苦、更猛勇奋进”,戮力于全面、持久的抗战。

而在日军已经占领的后方,大批的抗日人民武装成长起来,大片的国土又被收复。

因而可以这样说:武汉会战,不仅使日军又遭到一次战略性的失败,而且成为日本由战略进攻走向战略保守的转折点。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武汉会战中中国广大官兵总体上是英勇顽强的,曾大量杀伤日军,并给日军以重大打击。

但由于最高决策者及有些高级将领作战指导上欠妥,以致在消耗敌人的同时过多地消耗了自己,主要原因是战役上单纯地进行阵地防御,与日军拼消耗。

中国幅员广大,日军可以回避我们的阵地设施,而日军的惯用战法就是迂回包围,即使从阵地防御的角度来看,在作战指导上也有不足与失误:兵力分散,以连绵不断的一线式阵地进行防御战斗,而且逐次使用兵力,缺乏有力的战略预备兵团;会战过程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处处追随在敌人行动之后,不少措施类似“挖肉补疮”;在指挥体系上,受人事关系影响过大,许多兵力调配不是以作战需要为依据,而是按派系及资历任官,职务与所属兵力不适应,造成“屋下架屋,床上叠床”的弊病;命令、报告的转达,自军事委员会至基本战略单位的师,要经过战区、兵团、集团军、军团、军5个层次才能到达,难免贻误战机。

战后损失统计武汉会战以后,本来就感兵力不足的日军,随着战线的延长,兵力益发感到不足,无力再组织像淞沪、徐州和武汉会战这样大规模的、以攻城略地为目标的战略进攻,而被迫转为战略保守。

这就使中国的抗战由战略防御阶段发展为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军则陷入了它自身所最不愿意进行的持久战的泥淖之中,无法自拔,从而导致日本侵华政策的转变:由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改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由以主要兵力进行正面战场的作战,改为转移兵力进行敌后战场的“治安”作战。

武汉会战中中国广大官兵总体上是英勇顽强的,曾大量杀伤日军,并给日军以重大打击。

但由于最高决策者及有些高级将领作战指导上欠妥,以致在消耗敌人的同时过多地消耗了自己,主要原因是战役上单纯地进行阵地防御,与日军拼消耗。

武汉会战意义: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0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

此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中国军队广大官兵英勇奋战,首先在南线将日军阻止在淮河南岸,打破其与北线日军会合的企图;继而在北线将东路日军击败于临沂地区,又将西路日军之右翼阻止在嘉祥地区,粉碎日军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

在台儿庄地区作战中,第五战区采取积极防御战法,以一部担任内线防御,另一部置于外线作战,攻防结合,灵活机动,获得大捷。

随后,最高军事当局不顾敌强我弱的总体形势,调集大军在徐州附近,企图与日军决战,因而使会战在后期陷于被动。

尽管如此,这次会战钳制和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中国军队以伤亡6.5万余人的代价,毙伤日军2.6万余人,除予日军以巨大打击外,还迟滞了日军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薛老虎:薛岳将军其人薛岳受命后,根据对日军动向的判断作出了部署,以主力固守南浔路正面阵地,一部加强鄱阳湖湖防,机动部队部署于德安西方地区,待机出击敌之侧背。

其基本精神是“北守西攻”,即在南浔铁路线上北南面北,采取固守,以牵制日军,保卫南昌;对沿瑞(瑞昌) 武(武宁)路、瑞(瑞昌)通(通山)路西进的日军,背东面西,采取攻势,协同沿江方面的作战,并相机歼灭敌人。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

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

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靠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

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

有人称薛岳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就数量而言,薛岳是受之无愧的。

薛岳是国民党高级将领,被称为杀敌最多的将领。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抱死决心,必胜信念,积极参加多次会战,其中武汉会战外围战的万家岭一役,全歼日军一个师团,威名远震。

中国军队在此次战役中机动灵活,组织严密的特点和中国士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大大震惊了日军和国际社会,万家岭大捷粉碎了敌人攻取南昌的企图,为武汉会战赢得时间。

万家岭大捷的意义万家岭之战,虽然在最后的关头未能组织强大的力量,沉重打击了106师团,但中国军队在此次战役中表现出的机动灵活、组织严密的特点,和中国士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大大震惊了日军上下、朝野内外和国际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