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合子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的解题

合集下载

高三生物遗传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遗传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遗传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果蝇白眼为伴X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在下列哪组杂交后代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A.白眼♀果蝇×白眼♂果蝇B.杂合红眼♀果蝇×红眼♂果蝇C.白眼♀果蝇×红眼♂果蝇D.杂合红眼♀果蝇×白眼♂果蝇【答案】C【解析】X a X a(白雌)×X a Y(白雄)→X a X a(白雌)、X a Y(白雄),所以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A错误;X A X a(杂合红雌)×X A Y(红雄)→X A X A(红雌)、X A X a(红雌)、X A Y (红雄)、X a Y(白雄),所以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B错误;X a X a(白雌)×X A Y (红雄)→X A X a(红雌)、X a Y(白雄),所以可以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C正确;X A X a(杂合红雌)×X a Y(白雄)→X A X a(红雌)、X a X a(白雌)、X A Y(红雄)、X a Y(白雄),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及分离定律的应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014•北京石景山一模,3)油菜的凸耳和非凸耳是一对相对性状,用甲、乙、丙三株凸耳油菜分别与非凸耳油菜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相关说法错误的是B.甲、乙、丙均为纯合子C.甲和乙杂交得到的F2均表现为凸耳D.乙和丙杂交得到的F2表现型及比例为凸耳∶非凸耳=3∶1【答案】D【解析】根据甲与非凸耳杂交后得到的F1自交,F2代出现两种性状,凸耳和非凸耳之比为15∶1,可以推知,凸耳性状是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A正确;由于甲×非凸耳得到的F2代凸耳∶非凸耳=15∶1,说明非凸耳是双隐性状,甲是双显性状的纯合子,乙×非凸耳得到的F2代凸耳∶非凸耳=3∶1,说明乙是单显性状的纯合子,故甲与乙杂交得到的F2代个体中一定有显性基因,即一定是凸耳;由于丙×非凸耳得到的F2代凸耳∶非凸耳=3∶1,故丙也为单显性状的纯合子,因此乙×丙杂交得到的F1为双杂合子,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凸耳∶非凸耳=15∶1,C正确,D错误。

素材:自交和自由交配后代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规律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素材:自交和自由交配后代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规律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自交和自由交配后代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规律考试中,经常会遇到在某种选择的条件下,如淘汰隐性类型,自交和自由交配后代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的判断和计算。

例1、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①连续自交、②随机交配、③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④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

①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曲线Ⅰ、Ⅱ、Ⅲ、Ⅳ分别对应题中①②③④中的哪一种杂交?(只要求按数字排序)。

答案:②④③①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及应用、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

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遗传平衡定律,能通过计算判断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题干中的哪种情况;其次还要求考生能运用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频率进行相关的计算,总结规律,有一定难度。

①连续自交-对应曲线Ⅳ:杂合子Aa连续自交n代(如图1),杂合子比例为(1/2)n,纯合子比例为1-(1/2)n。

连续自交的结果是纯合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杂合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连续自交的F1-F5的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1/2、1/4、1/8、1/16、1/32。

连续自交不存在选择,所以A和a的基因频率都不会改变。

故对应曲线Ⅳ。

②随机交配-对应曲线Ⅰ:若亲本杂合子Aa随机交配得F1,杂合子比例为1/2,显性纯合子比例为1/4,隐性纯合子比例为1/4,随机交配不存在选择,所以A和a的基因频率不会改变,得到的杂合子F1-F5的Aa的基因型频率不变始终为1/2。

故对应曲线Ⅰ。

③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对应曲线Ⅲ:亲本杂合子Aa自交和随机交配的结果是一样的,即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1/4AA+1/2Aa+1/4aa),淘汰掉aa,则F1基因型为(1/3AA+2/3Aa),杂合子Aa的比例是2/3,即杂合子F1的基因型频率为2/3。

如果F1自交则其后代是1/3AA+2/3Aa (1/4AA+1/2Aa+1/4aa),淘汰掉aa以后,得到的后代F2是3/5AA+2/5Aa,F2杂合子Aa所占的比例是0.4。

2025年高中生物高考精品备课教案:基因分离定律的重点题型

2025年高中生物高考精品备课教案:基因分离定律的重点题型

基因分离定律的重点题型题型1性状显隐性的判断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性状1.[海南高考]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

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C.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D.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解析若黑色为隐性,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后代也均为黑色,A错误;若该种群中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不能说明栗色为显性,B错误;若显隐性基因频率相等,则种群中隐性性状的基因型频率为0.5×0.5=0.25,其他为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因此该种群栗色和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时,显隐性基因的频率不等,C正确;若这对栗色个体均为显性纯合子,则其交配后产生的子代也全部为栗色,D错误。

2.[2024合肥模拟]水稻的多粒和少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现有多粒植株甲和少粒植株乙,为了判断多粒和少粒的显隐性关系,有两种方案(方案一:让甲和乙分别自交。

方案二:让甲与乙杂交)可供选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A.若方案一的子代有一方发生性状分离,则发生性状分离的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B.若方案一的子代均未发生性状分离,则让二者子代进行杂交可判断性状显隐性C.若方案二的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D.若方案二的子代出现两种表型,则让子代两种个体继续杂交可判断性状显隐性解析方案一甲与乙分别自交,若两者自交的子代有一方发生性状分离,则子代出现性状分离的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A正确;方案一甲与乙分别自交,子代均未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甲、乙均为纯合子,二者子代进行杂交,杂交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B正确;方案二甲与乙杂交,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说明甲与乙都是纯合子,则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C正确;方案二甲与乙杂交后代出现两种表型,说明甲、乙中有一方为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甲与乙的子代继续杂交依然无法判断性状显隐性,D错误。

高中生物 暑期作业第7讲“连续自交与自由交配”的解题方法(高考复习适用)苏教版-苏教版高二全册生物试

高中生物 暑期作业第7讲“连续自交与自由交配”的解题方法(高考复习适用)苏教版-苏教版高二全册生物试

第7讲 “连续自交与自由交配”的解题方法对于特殊遗传现象的推理分析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热点,常考的特殊题型有连续自交问题、自由交配问题、特殊分离比问题等,复习时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要构建出思维模型,然后理解相关的解题规律,最后总结出相关的公式并形成牢固的记忆。

一、连续自交问题的解题方法1.第一步,构建思维模型Aa 连续自交,在保证所有基因型的个体繁殖能力相同(产生的子代数量一样多)的情况下,建立下列金字塔模型。

从图可解读以下信息:(1)Aa 在中轴线上,AA 与aa 沿此中轴线两侧对称。

(2)杂合子(Aa)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增加而递减,每代递减50%,最终接近于零。

(3)纯合子(AA +aa)的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增加而增大,最终接近于1,且显性纯合子(AA)和隐性纯合子(aa)各占一半。

2.第二步,依据上图推导公式如下杂合子Aa =(12)n ,纯合子AA =aa =[1-(12)n ]/2。

3.第三步,整理出相关的曲线模型例1 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亲本连续自交,某代的纯合子所占比例达95%以上,则该比例最早出现在( )A .子3代B .子4代C .子5代D .子6代总结感悟连续自交类题目是常考题型之一,多在选择题中出现,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记住相关公式,而记忆公式的关键是在金字塔思维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特别是要记住Aa在中轴线上呈(1/2)n递减,AA与aa在Aa两侧对称分布,而这一特点是整个记忆链的核心。

二、连续自交并淘汰隐性个体的解题方法首先构建不淘汰时的连续自交思维模型,然后在连续自交模型基础上去除隐性个体即可。

分析过程如下:1.第一步,构建出金字塔模型:从图可解读以下信息:在去除aa后,(1)F1中,Aa=2/3,AA=1/3;(2)F2中,Aa=2/5,AA=3/5;(3)F3中,Aa=2/9,AA=7/9。

2.第二步,推导出相关公式:Aa=AaAA+Aa =(1/2)n1-(1/2)n2+(1/2)n=22n+1;AA=1-Aa=1-22n+1=2n-12n+1。

自交与自由交配的概率计算

自交与自由交配的概率计算

自交与自由交配的概率计算摘要:自交和自由交配的概率计算是两类重要的遗传学问题,本文首先阐明了自交和自由交配的概念,然后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哈迪-温伯格定律,利用数学工具,推导了连续自交和连续自由交配(逐代淘汰/不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的概率计算公式(推论I-IV),并用以指导育种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自交自由交配基因的分离定律哈迪-温伯格定律育种基因的分离定律内容为: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与基因的分离定律相关的两类遗传学问题:自交和自由交配的概率计算,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拟根据遗传学原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哈迪-温伯格定律)并结合数学工具,分别对自交和自由交配的概率计算问题进行探究,并将之应用到育种工作中。

一、自交的概率计算自交是遗传学术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自交仅限于植物,指来自同一个体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此时该同一个体,既是父本,又是母本。

显花植物的花,有两性花和单性花之分。

两性花的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单性花的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

单性花又分雌雄同株和雌雄异株两种情况。

显花植物的交配系统可以自交,异交或两者兼有。

自交是指植物的花粉粒传到同一植株花的柱头上的受精过程,而异交指一株植物的花粉传送到另一株植物的花的胚珠或柱头上的受精过程。

交配方式与植物的性别系统有很大关系,如果某种植物为雌雄异株,那就都是异交了。

自然界中存在一些由于开两性花而专性自交的植物。

如大麦、小麦、大豆、水稻等开两性花,雌、雄蕊接近,花粉易于落到本花的柱头上。

另外如豌豆和花生,是严格的自交,自花传粉闭花受精,在花尚未开放时,花蕾中的成熟花粉粒就直接在花粉囊中萌发形成花粉管,把精子送入胚囊中受精。

再比如玉米开单性花雌雄同株,同一植株上的异花传粉,也为自交。

高中生物必修2 生物遗传题类型和解题技巧

高中生物必修2  生物遗传题类型和解题技巧

遗传规律有关题型及解题方法遗传规律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是高考的必考点,下面就遗传规律的有关题型及解题技巧进行简单的认识。

类型一:显、隐性的判断:1、判断方法②杂交:两个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F1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则为显性性状。

②性状分离: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F1出现性状分离,则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原性状为显性性状;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多于隐性性状;④分析遗传系谱图时,双亲正常生出患病孩子,则为隐性(无中生有为隐性);双亲患病生出正常孩子,则为显性(有中生无为显性)⑤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2、设计杂交实验判断显隐性类型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1、测交:用待测个体和隐性纯合子进行杂交,观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2、自交:让待测个体进行自交,观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类型三、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1、自交:指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自交时一定要看清楚题目问的是第几代,然后利用图解逐代进行计算,如图2、自由交配(随机交配):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以基因型为23AA 、13Aa 的动物群体为例,进行随机交配的情况 如 ⎭⎬⎫23AA 13Aa ♂ × ♀⎩⎨⎧ 23AA 13Aa欲计算自由交配后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概率,有以下几种解法:解法一 自由交配方式(四种)展开后再合并:(1)♀23AA ×♂23AA →49AA (2)♀23AA ×♂13Aa →19AA +19Aa (3)♀13Aa ×♂23AA →19AA +19Aa (4)♀13Aa ×♂13Aa →136AA +118Aa +136aa 合并后,基因型为2536AA 、1036Aa 、136aa ,表现型为3536A_、136aa 。

分离定律的一般解题思路

分离定律的一般解题思路

三 概率计算的方法
1 用公式计算
概率=某性状或遗传因子组合数/总组合数 X100%
2 用配子的概率计算:先计算出亲本产生每种 配子的概率,再根据题意用相关的两种配子 概率相乘,相关个体的概率相加就可
Hale Waihona Puke 例题: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的双亲也正 常,但双亲都有一个患白化病的兄弟。求 他们婚后生白化病孩子的几率是多少?
答案:(1)3∶1 (2)5∶3 (3)8∶1 (4)5∶1
即时应用
如果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 基因型Aa的比例占50%,基因型aa的比例 占25%。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和 繁殖的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后代显 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为?
若自交呢?
两种自交类型的解题技巧 (1)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杂合子比例为(1/2)ⁿ,纯合子比例为1- (1/2)ⁿ ,显性纯合子比例=隐性纯合子比例=[1- (1/2)ⁿ]×1 / 2。 (2)杂合子Aa连续自交,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自交n代后,显性个体中, 纯合子比例为(2ⁿ-1) /(2ⁿ+1),杂合子比例为2/(2ⁿ+1) 。 两种随机交配类型的解题技巧 (1)杂合子Aa连续随机交配n次,杂合子比例为1/2,显性纯合子比例为 1/4,隐性纯合子比例为1/4。 (2)杂合子Aa连续随机交配n代,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后,显性个体中, 纯合子比例为n/(n+2),杂合子比例为2/(n+2)。
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
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 →F2 性状分离比为 3∶1→分离比占 3/4 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假设推证法:以上方法无法判断时,可以用假设法来判断 性状的显隐性。

连续自交淘汰隐形个体的计算公式

连续自交淘汰隐形个体的计算公式

连续自交淘汰隐形个体的计算公式连续自交淘汰是指在自交繁殖的过程中,弱势个体因为遗传缺陷或互补基因的不足而被淘汰的现象。

我们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计算公式来刻画这一过程,因为自交淘汰的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遗传背景、环境条件以及自交的程度。

然而,在一些简化的模型中,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描述连续自交淘汰的情况:f= (1 - 1/2^g)n
其中,f表示第n代中幸存下来的个体比例,g为自交代数(代数是指个体的父母与祖父母间的自交次数),n为自交的代数。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描述连续自交淘汰的趋势,也就是随着自交次数增加,幸存个体的比例会逐渐下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公式仅反映了一种简化模型的情况,并且忽略了许多真实世界中的复杂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变异率、突变效应等,以更准确地描述连续自交淘汰的过程。

此外,基因座的连锁和基
因重组等遗传机制也需要考虑进来,这样才能更全面地理解自交淘汰的效应。

总的来说,连续自交淘汰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没有一个简单的公式可以准确地描述。

相关的研究需要结合实验和数学模型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和预测自交淘汰的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用赋分法对这 部分知 识题进行 统计 ,每题 赋值 1分 ,总分 为 8分 。经统计 ,参与调查学 生的毒 品预防 知识平均得分为 4.51分 。经统计 分析 (表 2)发现 ,高 中组学生 的平 均得分 要高 于初 中组学 生 ,而不 同性别 学生之 间的得分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
维普资讯
· 56·
生物学 教学 2007年(第32卷)第11期
2006年 上 海 市 中学 生禁 毒 宣传 教 育情 况调 查
黄伟杰 林 峰 杨 力达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上海 200062)
摘 要 为了解 当前上海市中学生对禁毒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探索不同年龄段学生乐 于接受 的反毒 品教育 形式 ,笔者 以问卷 的 形式对上海市的 1651名中学生进行 了调查研究,并针对 当前上海市中学禁 毒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 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禁毒宣传教育 中学生 调查
维普资讯
教 学 2007’年(第32卷)第11
· 55 ·
杂 合 子连 续 自交并 逐 代 淘汰 隐性 个 体 的解 题
谢 明柏 (江西省南康中学 3414OO)
利用遗传 规律分 析遗传 中的实 际问题 ,推导 分析
题 ,往往能反 映出学生分析 、综合 、判断 、推理 等能力和
解法三 :公式规律法。从解 法二 中可知 ,若 每代 中 的隐性个体都不淘汰 ,让所有个 体进行 自交 ,产 生的后 代个体总数增加 了,但其 中的 DDtt和 Ddtt的个 体数量 与淘汰 隐性个 体后再 自交所 产生 的 DDtt和 Ddtt的个 体数量是相 等 的,即 DDtt占 DDtt与 Ddtt之 和 的 比例 不变 。大家 已经知 道 ,含一 对 等位基 因的杂合 子 连续 自交 n次 ,则 后 代 中杂 合 子 占(1/2)“,纯合 子 占 1一 (1/2)“,且显 性纯合子与 隐性纯合 子比例相 等,这一规
合子连续 自交并逐代 淘汰 隐性个 体 ,求 自交后代 有关
FI
- DDtt
Ddtt
- ; DDt j2 。。 !暑。
例为— — 。
F iDD

一3 一4 眦 DD 一3 一4 Dd 一3× 一 4 ddtt

20Ddtt —
j 55 骂 r aDDtt :5
1.2 方法 本 调查采 用无记 名方式 。调查 实施 过程 中 ,调查人员与教职员均在调查现场提供服务 ,并保证 学生独立完成 问卷 。调查过程结束后 由调查员统一将 问卷收回。问卷 自行设计 ,主要包括以下 四部分 内容 : 考察 中学生对 毒 品预防基本 知识 的掌握情况 ;询问学 生对毒品和吸毒行 为 的态 度 ;了解学 生在 13常生活 中 获得禁毒信息的主 要途径 ;学生 的 13常生 活习惯和周 围环境 中 接 触毒 品 的 风险 。调查 数 据 录 入 微 机 ,用 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 析 ,各类 问题 的分 析 比较 采 用 t检验或 x 检验 。 2 结果与分析 2.1 初 高中学生对相 关毒品预 防基本知识 的掌握情 况 对全 体学 生的答题情 况进行 了统 计分析 (表 1)。 结果表 明 ,大多数 学生 能够将传统 的毒 品与新 型的毒 品区分开来 ,有近 85% 的学生认识 到吸毒可导 致艾滋 病的传播 。与此 同时 ,只有 42.4% 的学生知道 世界禁 毒 13是每年的 6月 26 13,而仅有约三成学生 (30.5%) 明确毒品的基本概 念。另外学 生对禁 毒相关 法律 、法 规的了解 情况也不容 乐观 ,比如学生 回答 《刑法》中与 禁毒相关 的一些法律 、法规 内容 (比如贩卖毒品罪的最 低刑事年龄 )测试题 的正确率均低 于 50% 。
20 a
addtt (淘 汰)

5/2a DDt t
l 10aDdtt 1 5/2a‘ddt t
5a-2 Ddtt
在 F, 中 ,基 因 型 是 DDtt的 小 麦 个 体 共 有 10a DDtt+5a +5/2 a =17.5 a (株 ),Ddtt的小麦个 体共有 5 a (株 ),同样 得到 DDtt占 DDtt与 Ddtt之委 员会 颁 布 了《上海 市 教育委员会关 于做好 2006年毒 品预 防教育 工作 的意 见》,要求 各高校 、各区县教育局深化毒 品预防教育 ,扎 实做好 试点学 校 、教学研 究 、教案选 编三项 专项 工作 , 继续将毒品预防教育 贯彻到《上海 市学 生 民族精 神 教 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 中小 学学 生生命 教 育指 导纲 要》的实施过程之 中,并将其 纳入到创建安全文 明校 园 和行为规范示范学校评估体系以及青 少年学生社会 实 践教育体系 当中去。在 各级领导 的关心 下 ,上 海市 青 少年毒品预防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并取得 了初步成 效。 但鉴于该项工作 目前 还处 于起 步 阶段 ,所 以准 确并 且 全面地掌握 当前 中小学生毒 品预防教育开展 的基本情 况对 于确保青少年毒品预 防工作的有效开展 显得 十分 重要而迫 切。为 此 ,我们 于 2006年底 开 展 了此 项 调 查 。 1 调 查对 象和方法 1.1 对 象 研究小组采用 配额抽样 和整群抽样 相结 合的方法 ,在长宁 、徐汇 、闵行 等 7个 区 随机抽取 了 l4 所 中学 ,包 括市 、区示范性中学 7所 、寄宿制高级 中学 2 所 一普通初、高级 中学 4所 以及 中等 专 业学 校 1所。 在这些学校里我们随机选取了 38个 班级 ,以班级 为单 位进行问卷调查 。获邀参与本调查 的学 生均需填写 一 份 问卷。本调查 共涵盖学 生 1651名 ,其 中初 中生 636 人 ,高 中生 923人 ,中专生 92人 ,男 女学 生 比例 为 47.6 :52.4。经过 数据 审核后 ,共有 1589名学 生成功填 妥 问卷 ,有关数据可作数据分析用 ,本次调查 问卷的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