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张自忠资料事迹介绍

合集下载

儿童爱国故事:抗日英雄人物-张自忠

儿童爱国故事:抗日英雄人物-张自忠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关于《⼉童爱国故事:抗⽇英雄⼈物-张⾃忠》的⽂章,希望⼤家能够喜欢! 他是带领⼤⼑队夜袭长城喜峰⼝的英雄,也为“临沂⼤捷”、“鄂北⼤捷”⽴下战功,最后在⽇军的围歼下,战死南⽠店,找到了⾃⼰战死报国的地⽅。

九⼀⼋事变后,中、⽇两国实际已处于战争状态之中,先有东北义勇军马占⼭奋起抗⽇,再有“⼀⼆⼋”淞沪之战,复有长城各⼝之战,都是七七全⾯抗⽇前的序幕战。

在这⼏场序幕战中,战果最突出、最辉煌的,⾸推长城喜峰⼝⼤捷。

这是⾃九⼀⼋以来,⽇军所遭遇到最严重的打击,敌⼈⾃⼰也承认,是侵华以来所遭遇到的失败和耻辱。

当时⼆⼗九军第三⼗三师,在师长张⾃忠率领的千⼈⼤⼑敢死队,以急⾏军兼程赶赴前线,⽤⼤⼑、⼿榴弹为武器,于⽉⿊风⾼之夜,乘敌不备,歼灭⽇军步兵两个联队,骑兵⼀个⼤队,⾎染喜峰⼝,造成空前⼤捷,震惊中外。

张⾃忠获中央颁授青天⽩⽇勋章,于是抗⽇英雄的威名,传遍全国,妇孺皆知。

张⾃忠将军⼭东临清⼈,⽣于⼀⼋九⼀年,喜峰⼝⼀役后,中⽇塘沽停战协定签字,先后出任察哈尔省主席和天津市长。

⼀直以来,⽇本⼈都想拉拢张⾃忠,七七事变后,他奉中央之命留守北平与敌周旋,⽬的是希望拖到中央军前来增援。

后来北平、天津急速失守,张⾃忠眼见⼤事已去,继续留在北平已⽆必要,乃设计脱险。

他骑⾃⾏车出⾛到天津,再乘英国轮船经青岛转赴济南。

张⾃忠到了青岛,再改乘⽕车去济南。

⼀路上,他⾝陷险境,更承受着千夫所指的屈辱,因为从北平沦陷起,全国舆论集中⽕⼒攻击他,认为他是华北头号汉*,报纸上都称他为“张逆⾃忠”。

张⾃忠后来抵达南京,获中央还以清⽩。

蒋委员长接见他时,说:“等你⾝体康复,我命令你重回部队,让你再有机会报效国家,回到前⽅看看你的长官、同僚及部下。

”张⾃忠深受感动。

⼀九三⼋年春,中央任命张⾃忠为五⼗九军军长,返回部队那天,他对部众宣⽰:“今天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家⼀同寻找战死的地⽅。

”全体官民激昂效命,泣不成声。

抗日名将张自忠

抗日名将张自忠

抗日名将张自忠(历史名人)■林治波5月16日,是抗日爱国名将张自忠殉国60周年纪念日。

“张扒皮”和“活关公”张自忠,字荩忱,1891年出生于山东临清。

他是个天生的军人,早年就读于天津北洋法政学堂,却因对军事兴趣浓厚而投笔从戎,参加了冯玉祥的西北军。

张自忠以治军严厉著称西北军,绰号“张扒皮”。

1933年,张自忠率部在喜峰口大败日军,这是他抗日历史的起点。

全国抗战爆发后,张自忠犹如蛟龙出水,猛虎出柙,历经淮河、临沂、徐州、潢川、随枣及冬季攻势诸战役,攻锐守坚,所向披靡,建立赫赫威名,官至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兼第33集团军总司令。

同时,张自忠也作为一个厉害的敌手而备受日军钦敬,被他们尊之为“活关公”、“现代关公”。

曾被误解为“亲日派”张自忠的内心很沉重。

因为,卢沟桥事变之前,张自忠身为天津市长曾受命办理对日交涉并率团访问过日本,受到国人误解;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二十九军撤出北平,张自忠又奉命留平缓冲,更被舆论误解为逼宫夺权,附敌为逆。

在国人的眼中,张自忠简直成了汉奸亲日派。

国民政府还一度发布命令,将张自忠撤职查办。

抗日战场上的赫赫战功,逐渐消去了人们对张自忠的误解;但往昔的罪名仍纠缠在他的心头,使他难以释怀。

1939年夏,张自忠在重庆接受《大刚报》记者采访时曾神色凝重地说:“我张自忠决不是韩复榘,他日流血沙场,马革裹尸,你们始知我取字…荩忱‟之意!”绝命赴敌1940年5月1日,15万日军向襄河东岸第五战区部队发动大规模进攻,枣宜会战打响。

张自忠亲笔写信,告谕五十九军各师、团主官:“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

愿与诸弟共勉之。

”在以后的几天里,日军沿襄河东岸迅速向北推进,战局日趋恶化。

为扭转战局,援救友军,张自忠决定东渡襄河,赴第一线督战。

行前,张自忠匆匆给自己的副手写信说:“到河东后,设若与179D、38D取不上联络,即带马之3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

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

【名人故事】抗日英雄人物——张自忠_1500字

【名人故事】抗日英雄人物——张自忠_1500字

【名人故事】抗日英雄人物——张自忠_1500字张自忠(1891年-1940年),河北省永年县马庄村人,抗日英雄人物,曾任国民政府陆军第十四军第四十一师师长。

他在抗日战争中建立了显赫的战绩,被誉为“骁勇善战的将军”和“东北的辉煌人物”。

张自忠自幼受孔孟之道熏陶,受到封建社会的影响,为人忠厚诚实,性格刚毅果敢,且善于军事指挥,于1916年曾考入京师陆军讲武堂,毕业后任职于陆军第七镇,后又进入军官学校所在的北洋政府国民军,历任监狱警卫、步兵营长、团长等职务。

1931年9月,日本侵略军全面进攻中国东北,张自忠奉命进入东北抗日战场,成为东北抗日联军中的核心之一。

他先后担任第四团、第八旅旅长,以及十九路军第三师师长,组织领导了多次抗日战斗,取得了许多胜利。

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张自忠被调往中央军委军训部工作,不久后又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兼前线主要指挥官。

1939年,国民政府陆军第十四军第四十一师成立,张自忠被任命为师长,并开始在鲁南战场上活跃。

1940年1月,他率领师部1000多名官兵和当地民兵在小兹山进行对日作战,成功地消灭了近500名日本鬼子,但在战斗结束后,张自忠在后方检查战斗损失时,不幸地被日军狙击手暗杀。

他的牺牲给中国抗日战争造成了重大损失,也让全中国人民深感痛惜。

张自忠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他深入人民群众中,善于调动人民力量,号召民众成立抗日武装,积极参加抗日斗争。

他带领部队多次向日寇发起无畏无惧的进攻,就算面对强大的日本军队,也从不退缩。

张自忠曾经说过:“我军的弱点在于敌人的猖獗和我国的社会动荡。

我们只要紧紧抓住军心、民心的问题,就一定可以打胜仗。

”张自忠另一个重要的精神品质就是高贵的爱国情操。

在他的心中,国家和民族始终处于第一位,他始终视民族大义高于一切。

在抗战时期,他利用自己的职务为祖国尽心尽力,无私奉献,最终为抗日战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人们为实现民族繁荣和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沈阳英雄人物事迹故事

沈阳英雄人物事迹故事

沈阳英雄人物事迹故事
沈阳是中国东北的重要城市之一,曾经涌现过许多英雄人物,其中一位著名的英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烈士张自忠。

张自忠,生于沈阳,是东北抗联的杰出领导人之一。

在抗日战争初期,张自忠加入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一名坚定的抗日战士。

他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多次冲锋在前,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最为人称道的是,张自忠在抗日战争的初期组织了一支游击队,积极开展抵抗活动。

他的游击队成功地打击了日军的运输线,收集情报,为正面战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张自忠带领的游击队成为东北地区的一支有力抗日力量。

然而,英雄的生命往往是短暂的。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的数年里,张自忠与他的战友们经历了激烈的战斗,但最终,他在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

他的英勇事迹为后来的抗日战士们树立了楷模,成为了沈阳地区抗战史上的一位英雄。

张自忠的事迹让人铭记,他为保卫家园、保卫国家,为了抵御侵略而英勇奋斗,最终舍身取义。

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成为了沈阳城市的光荣历史的一部分,也为中国的抗战历史贡献了一段动人的篇章。

革命先辈张自忠的事迹

革命先辈张自忠的事迹

革命先辈张自忠的事迹张自忠(1891.8.11-1940.5.16),字荩忱,汉族,山东临清唐园村人。

以中华民国上将衔陆军中将之职殉国,牺牲后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

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革命先辈张自忠的事迹,供大家鉴赏!革命先辈张自忠的事迹1:张自忠,汉族,字荩忱,山东临清人,抗日将领。

1911年在天津法政学堂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

1914年投笔从戎。

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

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军事集团被瓦解,张自忠所部被蒋介石收编。

1931年后,张自忠曾任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师长、第五十九军军长、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等职。

1937年,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又把兵锋直指徐州,志在夺取这一战略要地。

1938年3月,日军投入七八万兵力,分两路向徐州东北的台儿庄进发。

待至临沂、滕县时,同中国军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当时守卫临沂的是庞炳勋的第三军团。

由于实力过于悬殊,伤亡惨重,庞部急待援军。

张自忠奉调率第五十九军以一昼夜180里的速度及时赶来增援。

张自忠与庞炳勋原是宿仇,但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摈弃个人恩怨,率部与庞部协力作战。

敌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配合坦克、装甲车向茶叶山阵地发起进攻。

张自忠以“拼死杀敌”“报祖国于万一”的决心,与敌激战,反复肉搏。

茶叶山下崖头,刘家湖阵地失而复得达三四次,战况极其惨烈。

经过数天鏖战,敌军受到重创,节节败退。

中国军队相继收复蒙阴、莒县,共歼敌4000余人。

不久,日军再派坂本旅团向临沂、三官庙发起攻势,妄图有所突破。

张自忠和庞炳勋部两军奋力拼杀,经彻夜激战,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其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被完全粉碎,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

当时中国军队的第33集团军只有两个团驻守襄河西岸。

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本来可以不必亲自率领部队出击作战,但他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留守, 5月6日晚致书副总司令兼七十七军军长冯治安一函:“仰之吾弟如晤:因为战区全面战争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三十八师,一七九师取得联络,即率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

抗日第一名将张自忠的故事

抗日第一名将张自忠的故事

三一文库()〔抗日第一名将张自忠的故事〕导语:张自忠戎马近三十载,竭尽微忱。

自抗战时起,命运起落无常。

曾被污为汉奸,备受责难。

又抱定“只求一死”之决心,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五战于枣宜,终换得马革裹尸还,以集团军总司令之位殉国。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张自忠的相关素材,欢迎大家阅读!▲【人物介绍】张自忠(1891.8.11-1940.5.16),字荩忱,汉族,山东临清唐园村人。

以中华民国上将衔陆军中将之职殉国,牺牲后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

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

从1917年开始,入冯玉祥部,先后担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军团长、集团军总司令等职。

1940年,张自忠战死,享年49岁。

▲【人物素材】1939年5月,随枣会战开始,张自忠率部取得“鄂北大捷”。

12月,又率右翼兵团歼敌4500余人,取得“襄东大捷”,中国老百姓美称他为“活关公”。

此后,张自忠的勇猛善战也受到敌军的尊敬,被日军冠以“现代关公”和“活关公”的称号。

(关羽在中国被美化成武圣人,在日本则是战神的象征。

)他杀日军无数被称为“活关公”,牺牲后鬼子却为他抬棺材敬军礼1940年5月发生的枣宜会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本军队驻武汉的第11军对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发动的一场作战,会战以日军占领宜昌而结束。

此次会战,我军伤亡惨重,但日军损失也不轻,在局部甚至超过我军。

从5月1日至16日之战果,计伤毙敌4.5万人以上,缴获大炮60多门,战马2000余匹,战车70多辆,汽车400余辆。

在这次战役中国民党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殉国。

但日军对让他们付出巨大代价的张自忠将军,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意味深长的尊重。

张自忠将军阵亡殉国后,日军军曹堂野从他随身携带的手提箱中,翻出了“第1号伤员证章”,藤冈也从将军的胸兜中掏出一支派克金笔,上面刻着“张自忠”3个字。

日军大为震惊,不禁倒退几步,“啪”地立正,恭恭敬敬向遗体行了军礼。

抗战英雄故事

抗战英雄故事

抗战英雄故事近代中华民族历史上,抗日战争是一段峥嵘岁月,也是一段英雄的历程。

抗战时期,无数英雄人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和生命,筑起了一道道坚实的民族大墙,让中国人民得以守卫家园和尊严。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位抗战英雄人物的故事,向他们致敬,纪念他们的英勇事迹。

抗战英雄之张自忠张自忠,字火云,陕西省紫阳县张家湾人,中将军衔。

抗战爆发后,他奉命组建新四军,又被调任第二十二军军长。

在抗日战争期间,张自忠身先士卒,英勇打败了日军先锋队,为保卫抗日前沿、掌握战略主动作出巨大贡献。

1940年8月12日,张自忠指挥的部队抵达广东南雄,与日军展开了激烈战斗。

张自忠亲自率领八个团,冲向阵地、瞬间击破日本军队,创造了“八团团长员数敌数同”的奇迹,成为八路军南方局成立后第一个被晋升为中将的人。

但在1941年12月16日,张自忠率部攻打日军碾坊垒,不幸身亡,年仅38岁。

抗战英雄之叶挺叶挺,字子房,江苏无锡人,军队将领。

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挺结识了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决定成立新四军,并当选为总指挥。

抗战中期,日军围攻皖南,威胁着中国的抗日根据地。

国共合作中,叶挺受命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进入皖南作战,并在六年战争中奋斗了整整四年。

1944年春天,叶挺领导的部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战斗,消耗了80%的弹药,但击退了日军进攻。

叶挺直至1945年4月28日才在安徽马群镇牺牲,享年39岁。

抗战英雄之刘永福刘永福,字长夜,湖南永州人,少将军衔。

抗战时期,刘永福信念坚定,始终保持着党员先进性和战斗力,在中国革命事业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1937年7月,日本侵略军占领鄂州后,刘永福带领一路抗日先锋部队开赴武汉开展游击战,激扬民族气概。

1938年3月至11月,在对日本侵略军的游击战中,刘永福部去,攻占敌军近卫师营地,歼灭了日军一千多人。

1949年9月,在打败国民党保障东南右派的过程中,刘永福被敌人绑架殉难,年仅46岁。

抗战英雄之边区八路军十军团边区八路军十军团是中国共产党为打破敌人围剿而组织的一支优秀部队。

张自忠简介

张自忠简介

张自忠简介及朗读内容张自忠(1891-1940)汉族,字荩忱,山东临清人,抗日将领。

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第五十九军军长、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等职。

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军衔最高的将领。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及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

当时中国军队第33集团军只有两个团驻守襄河西岸。

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本可不必亲自率部出击作战,但他不顾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留守,并给前线的将士写下了“抗战家书”。

(五年级朗读内容)“仰之吾弟如晤: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

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

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永离,不得而知。

专此布达。

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

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

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张自忠率两千多人东渡襄河后,一路奋勇进攻,将日军第13师拦腰斩断。

日军随后以优势兵力对张自忠所部实施包围夹攻。

张自忠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向人数比他们多出一倍半的敌人冲杀十多次。

日军伤亡惨重。

5月15日,日军一万多人分南北两路向张自忠率领的部队实行夹击。

激战到16日拂晓,张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

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起猛攻。

一昼夜发动九次冲锋。

张自忠所部伤亡人员急剧上升,战况空前激烈。

五月十六日一天之内,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

到下午二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八人。

他掏出笔向战区司令部写下最后近百字的报告,交给马孝堂时说:“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英雄张自忠资料事迹介绍
张自忠是个非常有名的人物,他是相当著名的爱国将领、抗日英雄。

张自忠还是国军抗日十大名将中之一。

你知道张自忠其他资料吗?他的事迹你又了解多少?下面是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抗日英雄张自忠资料简介张自忠(1891.8.11-1940.5.16),字荩忱,汉族,山东临清唐园村人。

以中华民国衔陆军之职殉国,牺牲后追授为陆军二级上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

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

从1917年开始,入冯玉祥部,先后担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军团长、集团军总司令等职。

1940年,张自忠战死,享年49岁。

张自忠是个非常有名的,他的军事能力和领兵能力都非常出色,他曾经出任了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统帅第33集团军。

张自忠不仅是国军抗日十大名将中一个,他还是十大名将中的第一个。

张自忠能够当选其中的第一名是因为他曾经立下了无数辉煌的战绩。

张自忠曾经在那场台儿庄战役中,使日本军队中坂垣师团受到了重大伤亡,获得了临沂大捷;在他收服枣阳桐柏地区的时候,取得了鄂北大捷。

不仅如此,张自忠还曾取得襄东大捷,在那次大捷后,张自忠被人们称呼为活关公,以此来彰显张自忠的厉害强大。

除了张自忠曾立下不少功绩外,他还是在抗日战争期间魏国牺牲
的国军最高将领,也是二战期间,同盟国中牺牲的最高将领。

然而,没想到的是就这样一位爱国、正直、忠诚的却被误以为是汉奸而被人人喊打,实在是令人可悲。

最后张自忠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而主动牺牲了自己,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证明了自己的清白,真可谓是英雄的悲剧。

总的来说,张自忠是个非常出色、颇有爱国精神的,为国家作出了不少贡献。

张自忠的英雄事迹有哪些张自忠作为一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而出名,因此,关于张自忠的英雄事迹有很多,被世人广泛流传。

张自忠在世期间,参与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战役,为国家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备战临沂是张自忠的英雄事迹中较为出名的一件。

一九三八年的时候,日本军队主动攻击临沂,与庞炳勋的部队发生激烈战斗。

然而因为双方实力差距过大,庞炳勋的部队伤亡惨重,需要等待援军。

那个时候,张自忠奉命带着第59军快速赶来增援,事实上,张自忠与庞炳勋两人有一些不和,但是那个时候,张自忠以战事和国家为重,舍弃个人恩怨,与庞炳勋两人合作带领部下重创了日本军队,为中国军队收服失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随枣会战也是张自忠的英雄事迹中较为出名的一件。

张自忠率领部下参与了武汉会战,在潢川与日军发生激烈战斗,重创日军,就是在这次战役之后,张自忠被提升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驻守荆门县周边地区。

一九三九年五月的时候,中日双方在鄂北地区发生了随
枣会战,日本军队在强火力的支持下,向张自忠所在部队发起了大进攻,张自忠部队顽强地抵抗着日军的强力进攻,支撑了并不坚固的防线。

然而在日军第六日后,我军最终还是被日军突破了,先后失守多个地区。

在八日,张自忠率领部下冒雨向东前进,五月十日的时候,在田家集重创日军,破坏了日军渡河进攻襄阳的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