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专题复习(带答案)

合集下载

专题06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解析版)

专题06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解析版)
赏析:要夺取政权,彻底实现社会主义变革,土地革命就必须进行。
02、他身上仍留着帝制时代与封建政治作斗争的标志,那是他为了要表示他上书请愿实行宪政的诚意割去的小指尖。
赏析:一个细节表现出徐特立参与政治的决心,也就不难理解他50岁还参加共产党。
03、“我早想当共产党,”他怀念地告诉我,“但是没有人要求我参加。我年已五十,我想共产党大概认为我太老了。”但是有一天,一个共产党员到他避难的地方来找他,请他入党。这个老家伙高兴之极,他告诉我,他当时想到他对建设新世界仍有一些用处不禁哭了。
进行广泛的宣传,争取农民自愿参加,不要有任何强迫命令。
05、 苏区合作社运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它的五项主要任务如下:“制止商人对群众的剥削;克服敌人的封锁;发展苏区国民经济;提高群众经济政治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准备条件”。
06、共产党定义什么人算地主?高利贷和土豪算吗?
共产党定义的地主是大部分收入来自出租给别人种的土地而自己不劳动的人;按此定义,高利贷和土豪属于这一类。
07、根据共产党的(大大简化了的)定义,凡是大部分收入来自出租给别人种的土地而自己不劳动的人都是地主。根据这个定义高利贷者和土豪与地主属于同类。
08、苏维埃经济至少要完成的两个基本任务是:供养和装备红军;为贫苦农民济燃眉之急。
09、西北苏区的经济的第三种方式是合作社。
10、财政人民委员林祖涵(林伯渠)的任务是使红军入够敷出、收入两抵,苏区最大的收入是没收,另一个收入来源是自愿捐款。共产党自称发明了一种能防止舞弊的预算方法和收支方法,那就是依靠集体控制收支。
A .星期一突击队 B.星期三突击队 C. 星期五突击队 D.星期六突击队
11、合作社的五项主要任务:制止商人对群众的剥削;克服敌人的封锁;发展苏区国民经济;提高群众(A)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准备条件。

《红星照耀中国》专题练习第五、六篇(含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专题练习第五、六篇(含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专题练习第五、六篇(含答案)《红星照耀中国》专题练习第3周(含答案)第五篇长征1.下列对华南苏区六年取得的成绩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红军成旅、成师地消灭了国民党的军队。

B.重新分配了土地,减轻了捐税。

C.建立了大量的合作社,失业、鸦片、卖淫、奴婢、买卖婚姻在苏区绝迹。

D.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扫盲活动,苏区基本扫除了文盲。

2.根据红一军团编制的旅程表,长征的路线长达()A.二万五千里B.一万八千零八十八里C.七千英里D.八千英里3.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的总人数为()A.三万多人B.一万来人C.不到两万D.不到三万4.作者附在《过大草地结尾的的旧体诗是()A.《七律·长征》B.《忆秦娥·娄山关》C.《念奴娇·昆仑》D.《清平乐·六盘山》5.红军由于被剥夺了伴攻、伏击或在公开交战中出奇制胜的机会,不得不采取新战略,他们开始把他们的主要力量放在______________上6.判别正误。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红车开始施行总退却的时候,当时良多人认为红军完了,这是为红军送葬出殡。

()(2)从江西出发,历经广东、广西湖南红军损失惨重,其原因一是大量运输队拖了先锋部队的后腿,二是红军出发的路线不变,南京方面可以预计红军的大部分方向。

()(3)红军在贵州占据了四个月,攻占了贵州省主席王家烈的司令部并活捉了王家烈。

()7.阅读下列选段,回答题目①带领紅军先锋部队的是批示员刘伯承,他曾在四川一个军润的军队里当过军官刘伯承熟悉这个部落民族,熟悉他们的内争和不满。

他出格熟悉他们痛恨汉人,并且他能够说几句彝族话。

他奉命前去谈判友好联盟,进入了彝族的境内,同鼻族的首领进行谈判。

他说,族人反对军阀刘湘、刘文样和国民党;红军也反对他们。

彝族人要保持独立;红军的政策主张中国各少数民族都自治。

界族人痛恨汉人是因为他们受到汉人的压迫,但是汉人有“白汉”和“红汉”,正如彝族人有“白彝”和“黑彝”,总是杀族人,压迫彝族人的是白汉。

题库长征(含答案)

题库长征(含答案)

选择题:C 1.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 )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A.吴起镇B.直罗镇C.会宁B 2.( ),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A.1934年10月B.1936年10月C.1938年10月A 3.毛泽东同志曾说过:"( )一仗,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A.直罗镇B.太原C.徐州A 4.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

A.“左”倾错误B.“右”倾错误C.整风运动B 5.(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

A.瓦窑堡会议B.遵义会议C.娄山关会议A6,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三大主力是( )A中央红军,红二,四方面军 B.红一,二,三方面军C.红二十五,二十七军和红十五军团D.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D7,红军长征的原因( )A.日本的入侵B.北上抗日C.伪满洲国的建立D.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B8,红军长征跳出敌人的包围是在( )A.四渡赤水河B.渡过金沙江C.强渡大渡河D.翻过大雪山D9.《八一宣言》最早刊载于1935年10月1日中共在哪个城市出版的中文《救国报》第十期上?( )A.纽约B.伦敦C.莫斯科D.巴黎A10,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是( )A.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B.陕北会师C.红军攻克遵义D.懋功会师D11,长征途中,中共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大会是( )A.两河口会议B.巴西会议C.俄界会议D.遵义会议D12,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强渡大渡河B.四渡赤水C.渡过金沙江D.遵义会议的召开C13,1931年1月,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 )A.政治和军事问题B.政治和思想问题C.军事和组织问题D.军事和作风问题D14,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是在( )A.两河口会议上B.沙窝会议上C.巴西会议上D.俄界会议上D15,"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难"包括 ( )A.国民党的围追堵截B.穷山恶水的自然条件C.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D.ABC都有A16,指挥红军粉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的是( )A.周恩来朱德B.毛泽东朱德C.毛泽东周恩来D.朱德陈毅D17,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A.敌强我弱B.装备落后C.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失败D.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C18,下列哪一项不是遵义会议的内容( )A.集中全力纠正了"左"倾错误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C.选择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主席D.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D19,遵义会议标志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主要是因为( )A.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消极影响B.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C.在危机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以及中国革命D.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B20,长征途中,红军变被动为主动的首次军事行动是( )A.强渡乌江B.巧渡金沙江C.四渡赤水D.强渡大渡河B21,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博古,李德推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提出的口号是( )A."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B."御敌于国门外","不丧失守土"C."稳扎稳打,步步为营"D."逐次转移,各个击破"D22,遵义会议的最大贡献是( )A.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B.坚持了游击战争顺利掩护主力红军转移C.决定了红军继续北上进军陕甘宁D.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B23.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同红二、四方面军在哪里会师?( )A. 西康的甘孜一带B.甘肃会宁C.甘肃平凉D.甘肃天水D24.红军长征被称为什么?( )A.战略后退B.突围转移C.突围后退 D战略转移A25.在哪一天,红军总政治部发布政治指令,提出“准备突破敌人的封锁线,进行长途行军与战斗”?( )A.1934.10.9B.1934.10.10C.1934.10.1D.1935.10.9A26. 长征时中共中央红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将红四方面军之第三十二军编入第二方面军)的总指挥是谁?( )A.贺龙B.刘伯承C.任弼时D.肖克C27.遵义会议取消了( )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红星照耀中国1-6章练习汇编(含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1-6章练习汇编(含答案)

第4节通过红色大门1、我搭乘载重6吨的到达洛川。

2、陕西长期以来盛产闻名,最好的土地都种上了。

3、西北的主要粮食作物严重短缺。

4、一个年轻的农民头上包着一条白毛巾腰间,插着一支左轮手枪从树林里走出来,他就是平民会的主席。

他长得很英俊的小伙子皮肤黝黑发亮,牙齿整齐洁白,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含着一种挑战的神情,他还有一种吓人的气派。

5、我想去县政府所在地,我以为苏维埃主席就在那里。

6、我受到了严密检查,目的是为了要证实他们以前的一种看法:。

7、刘龙火数了共值的苏区纸币,我拿和刘龙火交换。

第一章,探寻红色中国答案第一节答案:1、长征、12 、陕北2、毛泽东、253、林彪、一军团第二节答案:1、红色中国预防针天花、伤寒、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西北2、淋巴腺鼠疫3、西安府西方平安陕西4、洛川洛川5、长城黄河6、苏维埃活动的地方7、杨虎城8、张学良9、邵力子张学良陕西 10、邵力子第三节答案1、收到了一份红军指挥员用隐色墨水写的一封介绍信到西安府磨家旅馆去2、王牧师董建武3、青帮杜月笙国民党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张学良5、治疗伤寒蒋介石国际联盟6、热河张学良张学良欧洲考察7、治愈了吸毒恶习 8、沈阳 9、吸毒恶习 10、他要把毕生的精力用于收复满洲,为人民雪耻 11、冀东魁儡政权华北脱离南方 12、张学良整整两个师 13、盟友敌人 14、张学良我是向你借飞机到红区去的张少帅的私人座机延安 15、张学良周恩来张学良统一战线 16、停止陕西境内的战事通知对方张学良政治训练 17、王曲镇张学良抗日政治训练少帅 18、东北军政治委员 19、卡车卡车卡车 20、如果有一个外国人,丢在前线不回来,他的美国飞行员可能嘴快说出来 21、中国共产党秘密警察的头子 5万元邓发 22、邓发共产党黄埔军校红军第四节答案:1、道奇卡车2、鸦片鸦片3、小米、麦子和玉米4、刘龙火5、安塞毛泽东6、洋鬼子不可思议7、一元钱一元国民党的钱《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练习及答案第二章去红都的道路第一节遭遇白匪追逐1、白匪指的是,赤匪指的是。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五 《长征》节选苏教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三十三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五 《长征》节选苏教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三十三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五《长征》节选苏教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三十三第1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彭德怀:“你冤枉他了。

”B、刘少奇:“我和彭军团长的炒面呢?”C、循着歌声,只见蔡畅面对夜空纵情歌唱“马赛曲”。

D、“主席!”众人异口同声地喊。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猝然(cù)泥泞(nìng)缰绳(jiāng)溢出(yì)B、蓦地(mù)哽咽(yè)扳机(bān)刨地(páo)C、愕然(è)急骤(zhòu)牦牛(máo)掠过(lüè)D、篝火(gōu)先驱(qū)哀鸣(míng)绚丽(xuàn)【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本台今天中午将播出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就煤矿安全生产问题的电视讲话。

B、他的父母都是中学教员,他妈妈就在他的母校向阳中学任教,这次千里迢迢地作为校方代表也赶到北京来了。

C、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D、顺着笛声看去,只见一个青年坐在湖边吹笛,这笛声吹得那么哀怨凄楚。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体裁是电视文学剧本,文章再现了《长征》节选途中的一些情景。

B、文中运用了有详有略的写法,主要刻画了彭德怀、周团长等人。

C、本文歌颂了红军将士不畏艰苦、献身革命、严守法纪的精神。

D、特写是影视艺术的一种手法,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之特别放大(多为人的面部表情)。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填空。

①《长征》节选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代作家,体裁是______。

②《长征》节选根据的______转换与人物______推进情节的发展,文中______镜头的运用,使文章具有震憾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长征材料试题及答案

长征材料试题及答案

长征材料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长征开始的时间是:A. 1934年10月B. 1935年10月C. 1936年10月D. 1937年10月2. 长征的总里程大约是:A. 5000公里B. 10000公里C. 15000公里D. 20000公里3. 长征期间,红军主要的敌人是:A. 日本侵略者B. 国民党军队C. 地方军阀D. 外国干涉军4. 长征中,红军成功渡过的第一条大河是:A. 黄河B. 长江C. 金沙江D. 大渡河二、填空题5.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为了______而进行的一次伟大战略转移。

6. 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______次重要的会议,其中最著名的是______。

7. 长征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从______走向了______。

三、简答题8. 简述长征的历史意义。

四、论述题9. 论述长征精神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答案:一、选择题1. A2. D3. B4. C二、填空题5. 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保存革命力量6. 多次,遵义会议7. 失败,胜利三、简答题8.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它不仅保存了革命的火种,而且锻炼了革命队伍,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四、论述题9.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体现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

在当代中国社会,长征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激励着人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考语文名著复习《红星照耀中国》——章节解读与训练06.红星在西北(教师版)

中考语文名著复习《红星照耀中国》——章节解读与训练06.红星在西北(教师版)

《红星照耀中国》中考语文名著复习——章节解读与训练06.红星在西北一.章节总述该篇包含陕西苏区:开创时期、死亡和捐税、苏维埃社会、货币解剖、人生五十始五个部分,讲述了刘志丹的人生经历和在西北开创苏维埃的历程等内容。

二. 思维导图三.内容概括斯诺重点介绍了刘志丹这个传奇式的人物在陕西苏区开创和发展壮大的事迹。

刘志丹于一九三一年举起一面红旗,在保安着手组织了一支独立的军队,攻占了保安和中阳两县,在陕北迅速展开活动。

刘志丹在一九三六年三月领导突击队袭击敌军工事时受了重伤,不幸牺牲,他葬在瓦窑堡,苏区把红色中国的一个县份改名志丹县来纪念他。

斯诺认为,虽然西北这些苏区是围绕着刘志丹这个人物发展壮大的,但不是刘志丹,而是生活条件本身产生了他的人民这个震天撼地的运动。

斯诺在这一章主要分析了共产主义得到农民拥护的原因。

他介绍了西北苏维埃的种种政策措施,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而这也是农民拥护共产主义运动的经济基础。

因为红军没有像其他军队那样对农民强加压迫和剥削,所以,农民对于共产主义都非常欢迎。

斯诺认为,合作化运动的大力推广也为集体化做了初步的教育工作。

四.章节分述1、陕西苏区:开创时期主要讲述了刘志丹在西北开创苏维埃的历程及其自己的人生经历。

a、刘志丹,出生于保安中农之家,榆林上学→黄埔军校→汉口→上海→陕西。

1929、1932年生涯犹如一个万花筒,失败、挫折、捣乱、冒险、死里逃生、官复原职等,有“刀枪不入”的神话,是现代侠盗罗宾汉。

b、1933年初组织成立陕西第一个苏维埃,之后红军壮大,成立了陕西省苏维埃政府,苏区有了自己的银行、邮局、钞票、邮票等。

c、1935年7月25日,整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总司令,刘志丹任副总司令兼陕西晋革命军市委员会主席。

→被张胖子“审问”之后复职→1936年过黄河进山西指挥“抗日”东征,途中不幸牺牲,葬在瓦尔堡,后来把保安改为“刘志丹县”以纪念他。

苏区历史知识学习题.doc

苏区历史知识学习题.doc

苏区历史知识学习题1、中央苏区的总面积是()A、3.4力平方公里B、8.4力平方公里C、1&4万平方公里2、中央苏区的总人口为()A、1453 万B、853 万C、453 万3、中央苏区的中心县是()A、瑞金B、于都C、会昌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总面积是(A)A、40余力平方公里B、60余力平方公里C、80余万平方公里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总人口约有()A、1000 万B、2000 万C、3000 万6、()开始有中央苏区的叫法A、1928 年10 月B、1929 年10 月C、1930 年10 月7、中央苏区的六大建筑是指()六大建筑A、中央政府大礼堂、叶坪红军广场、红军检阅台、红军烈士纪念亭、公略亭、博生堡B、中央政府大礼堂、红军烈士纪念塔、红军检阅台、红军烈士纪念亭、公略亭、红井C、中央政府大礼堂、红军烈士纪念塔、红军检阅台、红军烈士纪念亭、公略亭、博生堡8、长征第一山是()oA、云石山B、二百山C、莲花山9、长征第一桥是()。

A、双清桥B、武阳桥C、云龙桥10、长征第一村是()oA、沙洲坝下肖村B、武阳围C、云石山丰城村11、中央苏区是由以()为中心的赣南、闽西两块苏维埃区域组成A、于都B、宁都C、瑞金12、瑞金市全市国土面积()平方公里。

A、1448B、2448C、344813、瑞金市全市总人口()万。

A、55B、65C、8514、“红都”这个光荣的称谓起源于上世纪(),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瑞金进行伟大革命实践和红色政权建设探索的光荣历史。

A、三十年代初B、三十年代中C、三十年代末15、最高"三人团"是()成立的。

A、第四次反“围剿”B、第五次反“围剿”C、长征前夕16、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10日从瑞金出发长征,经过11个省,于()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A、1935 年10 月B、1936 年10 月C、1937 年10 月17、1934年10月10 I I,中革命军委在梅坑发布长征出发的第五号命令后,中央首脑机关及其直属队即从云石山出发,率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共()余人,踏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振兴中央苏区、造福苏区人民(专题)
一、【背景材料】
赣南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发祥地和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

在风雷激荡的烽火岁月,赣南苏区人民为革命抛家弃业、舍生忘死,其贡献和牺牲可歌可泣、光耀史册。

中央苏区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
二、【命题角度】
根据江西“服务发展、融入生活、突出特色”等命题原则和历年来江西中考试题鲜明的地域特色,苏区振兴发展是今年中考关注的热点时事之一。

该热点时事可从以下角度切入:1.挖掘、提炼苏区精神的内涵;2.弘扬、传承、践行苏区精神;3.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具有哪些重要的意义?(体现了思想品德课哪些观点或原理?)
4、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各级政府推出的振兴措施(如打造红色文化产业、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创建幸福赣州等);
5、为苏区振兴出谋划策;
6、根据苏区实际,在振兴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8、苏区人民在振兴的大潮中能做些什么?8、青少年为苏区振兴贡献聪明才智……
三、【链接考点】
1.公平正义
2.承担责任
3.高举旗帜
4.基本路线与基本制度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6.科教兴国
7.可持续发展
8.先进文化与民族精神
四、【实题训练】
(一)选择题(第1-4小题为单项选择题,5-11题为多项选择题)
1.从1987年起,国土资源部(原地矿部)踏上赣州这片红土地,践行着“赣南老区不脱贫,扶贫绝不脱钩”的承诺。

25年来,先后在赣州地区实施了近千个扶贫项目,直接帮助20.7万贫困群众走上了富裕之路……国土资源部的扶贫行动表明( A )
A共产党始终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帮助苏区发展是国土资源部的中心工作
C外来帮助是贫困群众走上了富裕之路的最重要因素 D赣南老区已经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2.赣州市不断寻求生态与发展的两全之策,为保护生态环境,放弃了许多发展机遇和经济利益,努力把赣州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先行区。

这表明( D )
A、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相互对立,水火不容
B、生态保护比经济建设更重要
C、实现全省绿色发展先行区目标是赣州市的共同理想
D、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需要协调发展
3. 2011年,赣州整合200亿元资金,集中力量办好涉及群众利益的100件实事。

这些民生实事不仅奠定了赣州发展的基石,也为赣南人民送来了幸福的信号。

沉甸甸的民生“数字”告诉我们赣州市( C )
A、已经实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B、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C、践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D、已经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
4.赣州市宣传部长会议指出,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以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为统领,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促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这让我们体会到( B )
A、要把弘扬苏区精神作为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B、弘扬苏区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C、弘扬苏区精神是振兴苏区的最根本的举措
D、弘扬苏区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
温馨提示:以下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选项。

5.2011年11月7日,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大会在江西瑞金举行,中央苏区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

重温苏区历史,弘扬苏区精神是因为( AD )
A、苏区精神是战胜困难、勇往直前、取得成功的精神力量
B、苏区精神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学习的榜样
C、弘扬和培养苏区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
D、苏区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6. 2012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牵头召开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若干意见制定工作启动会,这标志着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工作进入加快推进的新阶段。

赣南苏区振兴发展( ABC )
A、符合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B、有利于提高苏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存环境
C、有利于促进赣南苏区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加快实现赣南苏区率先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标
7. 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新材料之母,稀土资源丰富的江西龙南县赣江村不但没有从中受益,却成了私挖盗采和违法加工的重灾区,水稻被严重污染,一些村民肝病缠身,多数村民离开家乡。

这启示我们要( ACD ) A、依法打击私挖盗采和违法加工稀土的行为 B、保护稀土资源,禁止稀土开采和加工
C、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D、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8. 近年来,赣州市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理念,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在促进赣州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全市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赣州市践行了的发展理念( ABC )A、坚持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C、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D、艰苦奋斗、同步富裕
9. 2010年12月开始,赣南苏区广泛深入开展“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为主要内容的“三送”活动。

万名党员干部汇成一股巨大的热流,似春风,温暖千家;如春雨,滋润人心。

温暖着赣南大地的“三送”活动( ABCD )
A、表明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C、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有利于促进苏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11. 江西省长鹿心社表示,苏区振兴,就是加快编制中央苏区振兴规划,积极争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推动赣南苏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

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苏区振兴发展( BCD )
A、目的是消除收入差距,消除地区差异
B、符合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原则
C、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D、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问答题
12、春风吹拂大地,给大地送来绿意,更给赣南苏区人民送来了一个特别的喜讯:省、市全力推动中央苏区振兴规划进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喜讯传来,赣南苏区人民精神振奋,对赣南苏区发展振兴充满期盼,纷纷表示,“我们赣南苏区人民更有盼头了!”
(1)赣南苏区发展振兴能给苏区人民带来哪些盼头?
答:①国家出台优惠措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②创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③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更幸福、身心更健康;④能为苏区人民提供广阔的大显身手创业、敬业的舞台。

(2)苏区发展振兴,创建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苏区,应该秉持怎样的发展理念?
答: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坚持依法治“区”的方略,弘扬社会主义民主;③坚持保护环境、资源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④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⑤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3)为振兴苏区提建议
答:①坚持党的领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老区人民的生活水平;②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③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④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使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⑤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为振兴苏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13、“原江西省委书记苏荣表示:苏区振兴的总体思路是,结合实施罗霄山特困片区扶贫攻坚,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制定扶持中央苏区发展振兴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政策体系……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1)你从苏区振兴的总体思路中领悟到了什么?
答:①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③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谈谈推进赣南中央苏区振兴和扶贫开发的意义。

答:①有利于提高赣南中央苏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②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目标;③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④有利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全面小康。

(3)原省委书记苏荣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指出:80年前,以毛泽东、朱德等领导红军和人民群众,在广阔的赣南、闽西大地,创建了中央苏区,铸就了苏区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推进科学发展,加快绿色崛起,努力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为什么还要强调大力弘扬苏区精神?
答:①苏区精神是战胜困难、勇往直前、取得成功的力量之源;②苏区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③苏区精神能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4)大力推进中央苏区振兴和扶贫开发是长期的历史重任,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们青少年责无旁贷,在这个苏区振兴的大潮中,我们能做些什么?
答:①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成才,报效家乡。

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③关注家乡的建设,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