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植物生理学04盐胁迫及其它

高级植物生理学04盐胁迫及其它
高级植物生理学04盐胁迫及其它

盐胁迫

全世界约有1/3的盐渍化土壤,我国约有250 多万公顷的各种盐渍土壤,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或内陆新疆、甘肃等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随着工业污染加剧、灌溉农业的发展和化肥使用不当等原因, 次生盐碱化土壤面积有不断加剧的趋势。这些地区由于土壤中含有较多的盐类植物常受盐害而不能正常生长和存活,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植物耐盐机理和耐盐作物品种的培育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综合治理盐渍土、提高植物的耐盐性、开发利用盐水资源已成为未来农业发展及环境治理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钠盐是形成盐分过多的主要盐类,NaCl和Na2SO4含量较多称为盐土,Na2CO3与NaHCO3含量过多称为碱土。自然界这两种情况常常同时出现统称为盐碱土。

一、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机理

盐害包括原初盐害和次生盐害。原初盐害是指盐离子的直接作用,对细胞膜的伤害极大;次生盐害是指盐离子的间接作用导致渗透胁迫,从而造成水分和营养的亏缺。

1、生理干旱。土壤盐分过多使植物根际土壤溶液渗透势降低,植物要吸收水分必须形成一个比土壤溶液更低的水势,否则植物将受到与水分胁迫相类似的危害,处于生理干旱状态。如一般植物在土壤盐分超过0. 2 %~0.5 %时出现吸水困难,盐分高于0. 4 %时植物体内水分易外渗,生长速率显著下降,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2、直接盐害。(1)细胞内许多酶只能在很窄的离子浓度范围内才有活性,从而导致酶的变性和失活,以致于影响了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代谢。高浓度盐分影响原生质膜,改变其透性,盐分胁迫对植物的伤害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破坏生物膜的生理功能引起的。盐胁迫还可影响膜的组分用NaCl 和NaCO3溶液处理玉米幼苗发现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指数降低,饱和脂肪酸指数相对增多,这也证明了盐离子能影响膜脂成分的组成。(2)植物吸收某种盐类过多而排斥了对另一些营养元素的吸收,导致不平衡吸收,产生单盐毒害作用,还造成营养胁迫。如Na+浓度过高时,减少对K+的吸收,同时也易发生PO43-和Ca2+的缺乏症,盐胁迫下造成养分不平衡的另一方面在于Cl-抑制植物对NO3-及H2PO4 -的吸收。

3、光合作用。众多实验证明,盐分胁迫对盐生植物和非盐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都是抑制的,并且降低程度与盐浓度呈正相关。

(1)盐胁迫使叶绿体中类囊体膜成分与超微结构发生改变

(2)盐胁迫对光能吸收和转换的影响

(3)盐胁迫对电子传递的影响随着盐浓度的提高PSⅡ电子传递速度明显下降能与盐胁迫损害了PSⅡ氧化侧的放氧复合物的功能,使它向PSⅡ反应中心提供的电子数量减少,阻断了PSⅡ还原侧从QA 向QB 的电子传递。

(4)盐胁迫对光合碳同化的影响光合作用碳同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Case),在盐胁迫下会使RUBPCase 的活性和含量降低,结果酶的羧化效率下降,导致植物固定CO2 的能力减弱,与此同时,RUBPCase 还限制RUBP 和无机磷(Pi)的再生,而这两种物质再生能力的大小对C3 循环至关重要。此外,盐胁迫还会降低磷酸甘油酸、磷酸三糖和磷酸甘油醛的含量。这些物质均是C3循环的中间产物,其含量减少不利于碳同化的正常

运转,从而进一步限制植物对CO2的作用。

4、呼吸作用。关于盐胁迫对呼吸作用效应的实验结果大多数是矛盾的,有人认为盐分胁迫抑制植物呼吸作用,发现盐胁迫抑制小麦、绿豆、棉花等植物的呼吸作用;有的作者认为盐胁迫可以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般来说,低盐时植物吸收受到促进,而高盐时受到抑制。盐分过多时总的趋势是呼吸消耗量多,净光合生产率低,不利于植物生长。

5、蛋白质合成。盐分过多对蛋白质代谢影响比较明显,抑制合成促进分解,抑制蛋白质合成的直接原因可能是由于破坏了氨基酸的合成,蚕豆在盐胁迫下叶内半胱氨酸和蛋氨酸合成减少,从而使蛋白质含量减少。

6、有毒物质。盐胁迫使植物体内积累有毒的代谢产物,如蛋白质分解的产物游离的氨基酸、胺、氨等的积累,这些物质对植物有毒害作用,致使植物叶片生长不良,抑制根系生长,组织变黑坏死等。毒素积累是盐害的重要原因。

7、植物体内活性氧代谢系统的平衡受到破坏。体内积累较多的活性氧活性氧清除剂的结构活性受到破坏,含量降低, 导致植物清除活性氧的防御能力下降,膜脂过氧化或脱脂导致膜的完整性被破坏, 差别透性丧失, 电解质及某些小分子有机物大量渗漏, 细胞物质交换平衡破坏

8、盐分对植物个体发育的影响总的特征是抑制植物组织和器官的生长和分化,提早植物的发育进程。小麦长时间处于盐胁迫下,其叶片的面积缩小,分蘖数和籽粒数减少,影响了小麦的产量。

二、植物的耐盐机理:

耐盐是指通过生理或代谢过程来适应细胞内的高盐环境

1、植物的避盐机理:主要是通过降低盐分在体内的积累来躲避盐害的发生。避盐方式主要分三种:稀盐、泌盐和拒盐。

(1)稀盐作用:盐生植物将吸入茎和叶的盐类,借体内肉质化的结构,将盐稀释,减低其盐离子的危害,盐愈多,肉质化愈增加。非盐生植物通过快速生长进行稀盐,有些非盐生植物不断进行营养性生长,使有机物质、胁变数量和植物体积增加的速度远远超过离子的摄入速度,结果植物体虽吸入一定量的盐离子,但其浓度却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2)泌盐作用:盐生植物吸收了盐分,但并不在体内积存,而是通过特异机构(盐腺和盐毛等)主动地排泄到茎叶表面,而后雨水冲刷、风吹、昆虫粘附等方式脱落,从而降低植物体内的盐分,这是盐生植物最常用的形式,如柽柳

( Tamari x sp) 和匙叶草( Statica sp) 等。非盐生植物没有盐腺结构,不能通过盐腺进行泌盐。有的植物可通过自由吐水将盐分排出体外。

(3)拒盐作用:盐生植物的拒盐作用是依靠其对盐的不透性,阻止盐分进入植物体或进入植物体内进行重新分配。非盐生植物的拒盐作用除了依靠质膜对盐的不透性或利用其他方式阻止盐分向地上部分转移外,其根部的根茎木质薄壁细胞及叶片薄壁细胞会分化成传递细胞,前者可从木质部导管中重新吸收Na+运回根部,后者可将Na+随营养物质运到根部即“脉内再循环”。

2、植物的耐盐机理:耐盐主要是指植物对盐分胁迫的忍耐性,其中包括对渗透胁迫的忍耐和对离子胁迫的忍耐。

(1)离子区域化:盐生植物一般将无机离子通过跨膜运输转入液泡中而与细胞质隔离开,这样不但降低了整个细胞的渗透势,而且使细胞质免受离子的毒

害。非盐生植物尽量减少对有害盐离子的吸收,同时将吸收的盐离子输送到老的组织,在此作为盐离子的储存库,以牺牲这些组织为代价,保护幼嫩组织。区隔化作用是由基因控制的, 同时也受细胞质中的渗透调节物质和某些激素的影响。用于分析区隔化的技术有3 种: ①X-ray 微区分析;②核磁共振;③形态解剖。

(2)渗透调节:渗透调节是盐生植物和非盐生植物适应盐胁迫的主要生理机制之一。渗透调节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吸收和积累无机盐离子,二是合成无毒的有机物质,如脯氨酸、甜菜碱、可溶性糖、有机酸等。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植物细胞积累K+而排除Na +。植物细胞膜上至少存在2 种不同的钾吸收系统低亲和K+吸收系统和高亲和K+吸收系统。低亲和K+吸收系统是一个K+通道,只能顺浓度梯度由高向低运输K+,高亲和K+吸收系统则含有一个K+—H+同向运输装置,由于和质子电化学梯度紧密偶联并由此获得能量,可以逆着浓度梯度由低向高运输K+。在受到盐胁迫时,K+的吸收由低亲和K+吸收系统转为由高亲和K+吸收系统,增强植物对K+的吸收并减少对Na +的吸收。

水孔蛋白的调节作用质膜上存在一种水孔蛋白(aquaporin) ,这种蛋白可

以在膜上形成通道而让水分子线形通过。水孔蛋白是一类膜内嵌蛋白(membrane intrinsic protein,MIP) ,包括液泡膜内嵌蛋白(tonoplast intrinsic protein,TIP) 和质膜内嵌蛋白(plasma intrinsic protein,PIP) 2 类。植物水孔蛋白的功能包括:促进水的长距离运输;促进细胞内外的跨膜水运输;调节细胞的胀缩及运输其他小分子物质。水孔蛋白的调控主要有3 种:水孔蛋白在特定组织与细胞表达,这是调节功能的最直接方式;改变水孔蛋白的含量;调节水孔蛋白的活性。

(3)维持膜结构的完整性保护酶活性和活性氧清除剂含量。

(4)通过代谢产物与盐类结合,减少游离离子对原生质的破坏作用。如细胞内广泛存在的清蛋白,它能提高亲水胶体对盐凝固作用的抵抗力,从而避免了原生质受电解质影响而凝固。有机物、多肽等。

(5)消除盐对酶或代谢产生的毒害作用很多抗盐植物的某些酶活性要求有高盐环境,如玉米幼苗用NaCl 处理时可提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大麦幼苗在盐渍条件下仍保持丙酮酸激酶的活性,但不耐盐的植物则缺乏这种特性。

(6)激素调控激素可提高植物的抗盐性, 抵消盐分胁迫, 促进植物生长。ABA在植物对外界逆境的感受及其信号传导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植物首先诱导合成了ABA,而ABA又诱导了许多抗盐基因的表达。在盐胁迫下,ABA 在细胞中的含量增加,从而促进气孔关闭以减少因蒸发作用而造成的水分的损失。

(7)胁迫信号的感知和传导。SOS (salt overly sensitive) 信号传导途径是与植物耐盐性相关的信号传导途径之一。Wu 等在通过快中子或T-DNA 插入突变方法得到了大约250 000 株拟南芥,然后在含NaCl 的培养基上筛选,获得了40 多个SOS 突变体,通过对这些SOS 突变体进行等位性检测,定义了5 个耐盐性基因:SOS1, SOS2, SOS3, SOS4, SOS5。SOSI 基因被认为是植物耐盐性的一个必需基因,位于第二条染色体上。与盐胁迫有关的信号主要有Ca2+ / CaM、ABA、

H2O2 等。H2O2在植物逆境生理中可能起到信号分子的作用。人们首先发现O·2可以通过影响脂膜流动性而促进气孔的关闭;外源低浓度H2O2处理可引起细胞

游离Ca2+浓度增加,启动Ca 信使系统,从而导致气孔关闭。ABA可以诱导H2O2的产生,同时在ABA 诱导的气孔关闭过程中也发现了过氧化氢酶相关基因的表达,这说明H2O2可能是信号传导链的一个中间环节。

(8)改变代谢途径在盐分胁迫下,植物的代谢就会受到干扰而发生紊乱,而一些盐生植物则能够通过改变其自身的代谢途径而适应高盐分的生境. 一些

盐生植物如獐毛,在盐渍条件下,其代谢途径可由C3 途径改变为C4 途径,增强了光合作用,日中花也是如此,在低盐下其代谢是C3途径,转到高盐条件下其光合途径转向CAM 途径. 这种转变的机理,赵可夫认为主要是Cl-活化细胞中PEP 羧

化酶而抑制了RUBP 羧化酶所导致的。

三、提高耐盐性的途径

1、对盐渍进行土壤改良,是一项长期、重要而艰巨的工程,而且成本昂贵。

2、杂交育种。

3、通过组织培养筛选抗盐品系:利用离体组织、细胞培养技术、筛选鉴定耐盐种质,提高作物耐盐能力的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

4、通过肥水调控:盐渍土壤对作物吸收大量矿质元素有一定的影响。例如,生长在盐渍土壤中的棉花,往往缺磷,因而降低硝酸盐的还原和蛋白质的合成,产生盐害。这时如能及时补施磷,就可以提高其耐盐性。

5、通过化学调节等措施提高作物耐盐性:外施脱落酸能诱导气孔关闭,减少蒸腾作用和盐的被动吸收,也可提高根对水分的吸收和输导,防止水分缺失,提高作物的抗盐能力。通过对种子的化学处理提高作物耐盐性,通过逐渐提高盐浓度的浸种法,逐步适应锻炼可以提高作物耐盐性。

6、分子育种:目前普遍认为植物的耐盐性是多种抗盐生理性状在一种植物中叠加起来形成的综合体现, 由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多个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植物盐诱导基因主要涉及盐胁迫下植物在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光合和代谢、钙调蛋白、通道蛋白、胚相关蛋白等方面的相应变化。植物耐盐性是一个由多基因决定的性状, 要获得真正的耐盐的植物品种可能需要多个耐盐基因的转移。

已相继克隆了一些与渗透调节物质如甘氨酸甜菜碱、脯氨酸、果聚糖、糖醇等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及其它相关基因, 如SOS、Lea(晚期胚胎发生富集蛋白基因) 等。这些基因的转化, 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转基因植物的耐盐能力.

P5CS 基因Kishor等对P5CS基因进行转基因研究, 获得P5CS转基因烟草, 发现在转基因烟草中脯氨酸的含量明显提高, 耐盐性也有所提高

BADH 基因目前已从甜菜、菠菜、山菠菜、大麦、水稻等植物中克隆出了BADH基因。

mtiD基因(1-磷酸甘露醇脱氢酶基因) 和gutD 基因( 6-磷酸山梨醇脱氢酶基因) 都是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中克隆的分别编码甘露醇和山梨醇合成的关键基因。目前已将m t lD 基因和gu tD 基因中单价或双价基因在烟草、水稻、玉米和八里庄杨等植物中进行了遗传转化并得到表达, 使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

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otsBA (海藻糖合成酶) 为一多酶体系, 它们是受干旱、高盐、高温等胁迫诱导而表达的基因。目前已从细菌、真菌、耐受干旱等高等植物中克隆出了海藻糖合成酶基因。otsBA 基因是从大肠杆菌中克隆的大肠杆菌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基因。真核生物海藻糖的合成分别由Tps1和Tps2 两个基因来完成, 其功能分别相当于大肠杆菌的OtsA 和OtsB基因。

LEA基因、保护酶及相关基因

重金属胁迫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三废的排放、矿产的开发和利用、污水灌溉以及农药、除草剂和化肥的使用等,严重地污染了土壤、水质和大气,导致环境恶化,给社会、经济和人类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过量的重金属一旦进入环境,特别是进入土壤后就很难予以排除,并且在生物体内还有有机化的趋势。

许多重金属(例如Cu,Zn等) 都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数量超过某一临界值时会对植物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

一、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的直接伤害。

1、重金属首先并直接地影响到细胞质膜。

2、水分代谢砷对作物的毒害,在于阻碍作物中水分输送,从根部向地上部分的水分供给受到抑制;铬可引起永久性的质壁分离并使植物组织失水。

3、光合作用Cd 污染对水稻不同发育时期的光合作用影响非常明显,并且其光合强度随着Cd 浓度增高而降低. 处理浓度为0. 01mg kg-1时,水稻植株光

合作用下降。

4、呼吸作用在重金属胁迫下,植物呼吸作用紊乱,不仅供给植物正常生命活动的能量减少,而且还会使一部分能量从正常代谢和生长过程转移到对重金属胁迫的适应过程上,如损伤的修复和合成一些重金属络合物等,相应地植物的生长发育就会被抑制.

5、碳水化合物代谢低浓度重金属能增加植物的可溶性糖含量,在高浓度条件下,可溶性糖含量则降低。

6、氮素代谢重金属降低氮素的吸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改变氨基酸组成,阻碍蛋白质合成以及加速蛋白质分解。

7、核酸代谢受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体内细胞核、核仁严重遭到破坏,导致染色体复制和DNA 合成受阻,核酸代谢失调。Cd 能使玉米根和叶中的细胞核变形,甚至溶解。Hg可诱导大麦体内的核仁结构发生分解,染色体畸变率升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DNA和染色体的复制。进入植物细胞内的Cd 和Pb还能与带负电荷核酸结合,降低RNA 和DNA 活性,干扰植物体内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结果导致RNA 的合成受到抑制,含量降低

8、植物激素Zn 能使吲哚乙酸合成受到抑制,刺激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加速吲哚乙酸的分解,从而使生长素含量急剧下降。

9、生长发育重金属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重金属可以抑制植物种子萌发。重金属对植物效应的表观现象之一是阻止生长。As 能使四季豆的生殖生长停止,不开花,不结实;Cu 处理后,水稻的有效穗数减少;受Pb 影响后,水稻的成熟期推迟,空秕率增加,从而使产量大幅度的下降。

二、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的间接伤害

1、土壤的影响从而破坏土壤中原有有机物或无机物所固有的化学平衡和转化。进入土壤中的重金属能使土壤酶活性降低. 现污灌土样中脲酶、蛋白酶、蔗糖酶、淀粉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均明显低于清灌土样中这7 种酶的活性.

2、土壤微生物体系发生显著变化。Cd 污染能减少土壤微生物群体,降低呼吸速率;As 污染对固氮菌、解磷菌及纤维分解菌均有抑制作用

3、营养胁迫伤害重金属进入土壤后除了本身有可能产生毒性外,还可以通过颉颃或协同作用,造成植物体中元素失调。

重金属污染对植物

三、植物的重金属抗性和抗性机理

植物对重金属的抗性即植物能生存于某一特定的含量较高的重金属环境中而不会出现生长率下降或死亡等毒害症状。例如芦苇对重金属有很高的抗性。

避毒一些植物可通过某种外部机制保护自己,使其不吸收环境中高含量的重金属从而免受毒害,称之为避性。

与体外分泌物络合在重金属胁迫条件下,植物可反馈分泌一些物质。通过这些物质与重金属离子发生络合反应,降低植物周围环境中有效态的重金属离子含量,避免植物受害.

耐性植物体内具有较高浓度的重金属但可自身解毒而不受伤害。植物能根富集重金属离子在根部积累大量重金属离子,而限制向地上部分运输,从而使地上部分免遭伤害,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植物的耐性。植物耐性的另一个途径是金属积累,即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积累,但以不具生物活性的解毒形式存在,与细胞壁结合、进入液泡、形成重金属络合物。

加强抗氧化系统

紫外胁迫

UV-B辐射对核酸和蛋白质(如DNA和Rubisco)有破坏作用。因为它们分别在260nm和280nm有吸收峰,UV-B辐射能够使植物细胞质膜的透性发生变化(1 )改变植物细胞质膜的酶系统,如启动高等植物细胞质膜氧化还原系统的H+-ATP H排出H+而改变细胞的膜电位,打开质膜的K+通道并导致Ca2+在细胞内积累;

(2 )破坏植物细胞质膜的结构物质,UV-B辐射增强黄瓜其叶片的细胞膜质过氧化程度,降低质膜的饱和脂肪酸/未饱和脂肪酸比值,还破坏质膜上的蛋白质。

UV-B降低叶绿素含量,抑制光合作用。(1 )破坏光反应系统,特别是光系统Ⅱ(PSII)的反应中心,引起光合电子传递效率下降并导致发生光合作用的光抑制,以至于叶绿体的放氧活性下降;(2 )破坏光合作用关键酶Rubisco,尤其是它的大亚基(rbcL),从而使其羧化效率下降,(3 )增加了植物(气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

UV-B辐射降低许多植物的株高、叶面积和地上、地下部分的干鲜重,还减少大豆的豆荚和种子数目以及豆荚的重量,抑制烟草,花粉管的生长。对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直接导致了植物的生物产量和种子产量下降。

植物抗病性

病原菌的侵染是植物所遇到的一种生物逆境。病原菌通过本身所分泌的酶、毒素来达到侵染的目的。植物则通过体内的抗病基因的表达所产生的抗菌性物质来抵抗病原菌的侵害。这些抗菌性物质是植物体内次生代谢的产物。

1.植物中先天存在的抗菌性物质:在病原菌侵染之前就已经存在于健康植物中,受到病原菌侵染后,这些物质在特定酶的作用下水解,显示出抗菌的活性。

酚类化合物物质主要有肉桂酸、绿原酸、原儿茶酸等。生长了两年的咖啡树受锈病菌侵染后体内总酚含量迅速提高。受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苗体内的酚类物质,特别是绿原酸、阿魏酸的含量明显提高。在植物体内,大多数酚类化合物是经由莽草酸途径合成的。在这一途径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是一个关键酶, 木质素植物的木质素是由许多苯基丙烷单体聚合在一起的交联分子,在细胞壁上经常和纤维素及其它糖类联结在一起,沉积在壁上而形成木栓化,阻止病原菌侵染和发展蔓延。寄主植物木质素的积累是一种对病原生物的主动反应。

苯丙烷代谢途径有多种植物含有生氰的糖苷,如苦杏仁苷。这种糖苷本来无毒,当寄主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受伤害时,这些成分受到植物体内一些酶的水解作用,产生对病原菌有毒害作用的氢氰酸。

皂角苷,如番茄含有的番茄苷,马铃薯的茄碱、察康素,燕麦的燕麦菌素及大麦幼苗发育产生的大麦素等。这些皂角苷能抗小麦根瘤病菌,抑制真菌孢子萌发。

2.保卫素:植物受到生物或非生物因子侵袭时在体内合成并积累的低分子量抗菌性物质。在健康植物中不能被检出,只有在受到病原菌侵染后才被诱导产生出来的物质。病原菌侵入后,以侵入点为中心形成组织坏死斑,使病原菌的生长受到抑制,并抑制病斑的扩大。在未侵染细胞中形成植物保卫素可抑制病菌扩展。

植物保卫素产生的速度和积累的量与植物的抗病性有关。1)抗性植株与感性植株同样可以积累植物保卫素,但是抗性植株植物保卫素形成速度快,在感病初期就达到高峰,此时可见到植株细胞产生过敏性反应,如局部坏死、褐变等;2)植物保卫素只局限在植物受侵染的细胞周围积累,并不运输到植物体的其它部位。植物保卫素集中在侵染的细胞周围起化学屏障作用,阻挡病原菌的进一步侵

染;3)植物保卫素的诱导是非专一性的。

到目前为止发现的二百多种植物保卫素大部分都是亲脂性的。豆科植物的植物保卫素以异类黄酮衍生物(isoflavonoids)为主,茄科植物以环碳类倍半萜(carbocyclo-sequiterpenoids) 为主,在菊科、兰科、锦葵科、伞形科、旋花科、藜科中也有发现植物保卫素的报道。

O3和CO2过高(FACE free air CO2 enrichment)

强光和弱光胁迫

铝毒胁迫

当前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区域或全球性碳循环

植物或生态系统对CO2浓度升高的生理生态响应

胁迫环境下的植物生理生态响应

现代植物生理学研究有几个明显的特点和趋势:

(1)传统植物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方法)的结合;

(2)植物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的生理反应的研究形成热点;

(3)强调物种间差异及生理特异性的研究。

植物培养细胞常作为一种模式工具用以更好的了解涉及胁迫反应的细胞过程,

通过改变培养基成分的胁迫处理及比较经过抗性筛选的和未经过抗性筛选的(野生系) 细胞和原生质体的生理和生物化学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分子水平上的基

因调节,可以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尤其是比较一种胁迫与其他胁迫的关系时,

该系统的优越性更加突出。因为培养细胞在发育上是均一的,任何与胁迫有关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变化都代表正在生长的变化,而完整植物系统是一个异质的细胞群体,正在活跃生长的细胞比例很小,而且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培养细胞易于操作控制,在胁迫环境下,全体细胞群所受胁迫程度一致,生理生化变化

一致,易于观察。更重要的是,培养的胚性细胞可以很好的模拟完整植物中的细胞。所以它具有其他技术无法比拟的优点,为深入研究植物的抗性生理机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三种叶黄素组分(紫黄质V 、单环氧玉米黄质A 和玉米黄质Z) 之间的相互转化.

转基因植物抗逆性研究展望

相对与生物胁迫来讲,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在抗非生物胁迫方面的应用可能要更有意义一些。一方面是因为非生物胁迫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要大于生物胁迫,抵抗生物胁迫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达到。另一方面,植物病原菌及害虫快速的进化速度使得基因工程作物应接不暇,而非生物胁迫相对来讲稳定的多。目前已有大量关于植物抗非生物胁迫方面的研究报道,但是要在更多的作物中应用与生产中应考虑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1、胁迫会导致植物中大量基因的表达变化。其中涉及到植物的许多生化及生理过程。而目前对于植物在逆境下这么多的生理生化过程的机制还了解不多,因此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要阐明植物的生理代谢过程是如何被逆境所影响的。

2、目前分离到的功能明确的植物逆境胁迫相关基因数目不多,需要尽快丰富胁迫相关基因的数据库,而且这些基因来源应尽量广泛。现在使用大规模的基因分离技术可以得到很多逆境相关基因,但这些基因的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分析。

3、目前大多转基因植物使用了在植物中具有强表达能力的启动子,这当然可以使所转基因有更大的表达量,但有个显然的问题是这些逆境胁迫相关基因在植物中组成型大量表达必然会对植物生理代谢产生影响,比如能量的浪费或其他的副效应。因此,对于逆境胁迫诱导的启动子的研究已越来越引起人们注意,但这些启动子大多表达能力很弱,如果能找到受逆境诱导后表达量足够大的启动子,将更有利于改善转基因植物抗逆性。

4、现在多数通过遗传工程产生的抗逆植物都局限于实验室内,而且他们的抗逆能力检测一般都只在F0、F1或F2代进行,转基因的遗传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检验。此外,转基因植物在实验室里所表现的优于对照的抗逆能力在田间能否表现出来,这些转基因植物的产量和对照相比如何,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通常情况下植物具有抵御植物病原菌侵染的能力,而且不同的植物在与病原菌长期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相互选择乃至协同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防御方式,使植物的抗病性和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之间达到某种形式的动态平衡,减轻病原菌的危害。该种机制既有专一性的抗性,也有非专一性的抗性;既有组成型表达的抗性,也有诱导型表达的抗性。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植物本身具有对各种病原菌的天然免疫,叫非寄主抗性(non-host resistance)。二是植物具有直接对抗病原菌的毒性物质的基因,叫真正抗性(true resistance)。三是植物自身存在的结构屏障,如细胞壁外的附属结构:角质、蜡质、栓质、木质素等附属结构,以及合成植保素(phytoalexin)和酚类氧化物、产生植物防卫素等一些小分子抗病物质破坏真菌细胞透性、导致核糖体失活等,使植物逃脱或耐受病原菌的侵染,叫表观抗性(apparent resistance)。但只有所谓的真正抗性依赖于诱导反应,而植物只有当病原菌侵染时才能激发产生抗性,这也就是通常情况下所说的植物抗性。

基因对基因假说(gene for gene hypothesis):1971年,Flor H H根据亚麻品种对锈病病原真菌生理小种的特异性抗性,提出了基因对基因假说,它不仅是植物与病原相互关系的遗传基础,也是现在克隆病原无毒基因和植物抗病基因的理论基础。该假说认为,植物与病原的关系可分为相容性(compatiblity)和不相容性

(incompatiblity)两种。植物是否具有对某种病原的特异抗性要看它是否具有相应的抗性基因,而病原是否具有对某一植物品种的专一致病性则要看病原是否具备无毒基因(avirulence gene)。只有当具有相应抗病基因的植物与具有相应无毒基因病原相遇时,才产生不相容的抗性反应,而当抗病基因与毒性基因(virulence gene)以及感病基因与无毒基因或毒性基因相遇时均产生相容性的感病反应。基因对基因假说的直接解释就是配体和受体模型。即植物的抗病基因编码产物作为受体(receptor)直接或间接地与病原无毒基因编码的配体(ligand)或称为诱激子(激发子)特异性地相互识别,两者互作激活与抗病有关的信号转导级联网络,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防御反应。在植物抵抗病原侵染的过程中,关键环节是病原与寄主植物间的相互识别及其随后所诱导的一系列反应

过敏性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 HR)HR是抗病反应最常见的方式,指植物经非亲和性病原物侵染后诱导产生的抗病反应,进而激发一系列的防卫反应,产生组织或全株抗病性在植物HR中,植物侵染点细胞的死亡是植物一种重要的保护,胜自杀行为,对抵抗病原物的进一步侵染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可以造成活体营养型病原物营养的缺乏,也可能释放核酸酶等其它一些具有杀菌功能的物质。HR是植物细胞识别病原物病启动细胞程序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的

结果(Hutcheson et al, 1998)。这种细胞死亡不是由于病原菌毒性因子对细胞毒害引起的,而是植物主动表现抗病性的一种细胞死亡。

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PR)的诱导表达在由病原物所引起的植物过敏性坏死斑反应中,植物细胞内的许多基因被这一过程激活,促进许多代谢途径加快进行,以便抵抗病毒的侵染,使侵染限于局部。与此同时,植物细胞内加速合成一些正常细胞没有、或虽有但含量极低的物质,其中现在研究比较多的是一组与致病性有关的蛋白质,称为病程相关蛋白。PR蛋白在健康植物中不存在或表现微弱,而当植物受病原微生物侵染诱导则迅速产生和积累,因此PR 蛋白很可能是植物对病原微生物感染或相关诱导的基本反应之一

3.系统获得性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SAR):并不是所有的抗病反应均表现过敏反应,寄主植物可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来抵御侵染。植物中还有一种与物理或化学障碍、过敏性反应等不同的抗病机制,即系统获得性抗性((Ryals J et al,1994)。这种抗性是由过敏反应和其它坏死反应激发,在病原接种后数天内形成,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不等,对随后同种病原甚至不同种病原的侵染均表现广谱抗性,是组织或植株的非专化抗性,并特异性的作用到整个植株(。例如,烟草的SAR可对病毒、细菌、真菌等多种病原表现抗性。SAR基因主要是一些病程相关蛋白基因,这些基因的表达和其它抗病反应使植物具有了对病原的广谱抗性。

【优质文档】高级植物生理学专题复习题

2014 高级植物生理学专题复习题 一、将下列英文名词翻译成中文并用中文简要解释 phytochrome polyamines calmodulin Rubisico elicitor phytoalexin lectins systemin oligosaccharinaquaporin Phosphotidylinositol Osmotin 二、问答题 1. 举例说明突变体在植物生理学研究中的应用。2. 简述由茉莉酸介导的植物伤信号转导过程。3. 植物体内产生NO 形成途径主要有哪些?NO 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怎样?4. 简述由水杨酸介导的植物抗病信号转导过程。5. 试论述在逆境中,植物体内积累脯氨酸的作用。6. 简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7. 什么是活性氧?简述植物体内活性氧的产生和消除机制。8. 植物抗旱的生理基础有哪些?植物如何感受干旱信号?9.盐胁迫的生理学基础有哪些?如何提高植物的抗盐性? 10.说明干旱引起气孔关闭的信号转导机制。 11.为什么在植物生理分子研究中选拟南芥、蚕豆、番茄作为模式植物? 12.试述植物对逆境的反应和适应机理(阐述1-2 种逆境即可) 13.简述高等植物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与调节 (文字详述与详细图解均可14.以乙烯为例说明激素的信号转导过程。 15.什么是光呼吸与光抑制?简要阐明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包括外界环境因素与植物本身 calcium messenger systym late embryogenesis abundent protein hypersensitive response 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 induced systemic resistance heat shock protein 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ses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 Partial rootzone irrigation Original fluorescence yield Maximal fluoreseence yield photoihibition photooxidation photoinactivation photodamage photobleaching solarization

植物对盐胁迫的反应

植物对盐胁迫的反应 植物对盐胁迫的反应及其抗盐机理研究进展 杨晓慧1,2,蒋卫杰1*,魏珉2,余宏军1 (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2.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REVIEW ON PLANT RESPONSE AND RESISTANCE MECHANISM TO SALT STRESS YANG Xiao-hui1,2,JIANG Wei-jie1*,WEI Min2,YU Hong-jun1( 1.Institute of Vegetables and Flowers,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Beijing100081,China;2.College of Horticultur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do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Taian 271018,China) Key words:Iron stress,Osmotic stress,Salt resistant mechanism,Plant 摘要:本文从植物形态发育、质膜透性、光合和呼吸作用以及能量代谢等方面概述了盐胁迫下植物的生理生化反应,分析了盐害条件下离子胁迫和渗透胁迫作用机理以及植物的耐盐机制:植物小分子物质的积累、离子摄入和区域化、基因表达和大分子蛋白质的合成等,并简要综述了植物抗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关键词:离子胁迫;渗透胁迫;耐盐机制;植物 中图分类号:S6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324(2006)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植物的抗盐性: 我国长江以北以及沿海许多地区,土壤中盐碱含量往往过高,对植物造成危害。这种由于土壤盐碱含量过高对植物造成的危害称为盐害,植物对盐害的适应能力叫抗盐性。根据许多研究报道,土壤含盐量超过0.2%~0.25%时就会造成危害。钠盐是形成盐分过多的主要盐类,习惯上把硫酸钠与碳酸钠含量较高的土壤叫盐土,但二者同时存在,不能绝对划分,实际上把盐分过多的土壤统称为碱土。世界上盐碱土面积很大,估计占灌溉农田的1/3,约4×107ha,而且随着灌溉农业的发展,盐碱面积将继续扩大。我国盐碱土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和海滨地区,盐碱土总面积约2~7×107ha,而且这些地区都属平原,盐地土层深厚,如能改良盐碱危害,发展农业的潜力很大,特别应值得重视。 土壤盐分过多对植物的危害: 1.生理干旱:土壤中可溶性盐类过多,由于渗透势增高而使土壤水势降低,根据水从高水势向低水势流动的原理,根细胞的水势必须低于周围介质的水势才能吸水,所以土壤盐分愈多根吸水愈困难,甚至植株体内水分有外渗的危险。因而盐害的通常表现实际上是旱害,尤其在大气相对湿度低的情况下,随蒸腾作用加强,盐害更为严重,一般作物在湿季耐盐性增强。 2.离子的毒害作用:在盐分过多的土壤中植物生长不良的原因,不完全是生理干旱或吸水困难,而是由于吸收某种盐类过多而排斥了对另一些营养元素的吸收,产生了类似单盐毒害的作用。 3.破坏正常代谢:盐分过多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蛋白质代谢影响很大。盐分过多会抑制叶绿素生物合成和各种酶的产生,尤其是影响叶绿素-蛋白复合体的形成。盐分过多还会使PEP羧化酶与RuBP 羧化酶活性降低,使光呼吸加强。生长在盐分过多的土壤中的作物(棉花、蚕豆、番茄等),其净光合速率一般低于淡土的植物,不过盐分过多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初期明显降低,而后又逐渐恢复,这似乎是一种适应性变化。盐分过多对呼吸的影响,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呼吸作用降低,也有些植物增加盐分具有提高呼吸的效应,如小麦的根。呼吸增高是由于Na+活化了离子转移系统,尤其是对质膜上的Na+、K+与A TP活化,刺激了呼吸作用。盐分过多对植物的光合与呼吸的影响尽管不一致,但总的趋势是呼吸消耗增多,净光合速度降低,不利于生长。 一、实验目的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成株生长等。不同种类的植物受盐胁迫影响的程度也各不相同。本实验主要观察Na2CO3对小麦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探讨小麦种子在盐胁迫下的萌发特性,对小麦的耐盐能力做出了初步评价。通过实验了解盐胁迫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掌握种子萌发过程中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芽长、总长、芽重、总重等各项指标的观察和计算方法;各项指标在盐胁迫条件下的变化趋势,绘制盐浓度与生长指标相关曲线,并分析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二、仪器设备和材料 电子天平;培养皿(直径120mm),滤纸(直径125mm定量滤纸若干),500ml、200ml烧杯,250ml 容量瓶,10ml移液管,玻璃棒,镊子,毫米刻度尺,剪刀;次氯酸钠、碳酸钠;小麦种子等。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1.预处理 (1)种子的预处理:用10%的次氯酸钠消毒10min,蒸馏水冲洗数次后,于培养皿中做发芽实验。

高级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1、共振传递:一个色素分子吸收光能被激发后,其中高能电子的振动会引起附近另一个分子中某个电子的振动(共振)。 2、激子传递:激子通常是指非金属晶体中由电子激发的量子,它能转移能量,但不能转移电荷。在由相同分子组成的聚光色素系统中,其中一个色素分子受光激发后,高能电子在返回原来轨道时也能释放出激子,此激子同样能使相邻色素分子激发,即把激发能传递给相邻色素分子。激发的电子可以相同的方式再放出激子,依次传递激发能。 3、受体:狭义概念:是细胞表面或亚细胞组分中的一种天然分子,可以识别并特异地与有生物活性的化学信号—配基结合,从而激活或启动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广义概念:是指能够接受任何刺激(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刺激等),并能产生一定细胞反应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均称为受体。 4、它感作用:植物群生在一起,相互之间存在对环境生长因素,如光照、水肥的竞争和通过向周围环境释放有机化学物质,影响周围植物称为它感作用,也成为相生相克或异株克生作用。 5、它感化合物:也称克生物质,它感作用中把生物体产生的、能影响其它植物生长、健康、行为或群系关系的所有非营养物质统称为它感化合物。 6、量子产额:吸收一个光量子后所所释放的O 2的分子数或固定CO 2 的分子数,或光化学产物数。 7、花熟状态:当植物营养生长达到一定程度,即体内一些特殊物质积累达到一定量时,即产生对开花诱导条件能够发生反应状态,即为花熟状态。 8、光周期诱导:一定适宜的日照条件(光周期)诱导花熟状态的植物启动开花反应的现象。 9、光周期反应:植物能够接受一定适宜的日照条件(光周期)后体内进行花反应的生理现象。 10、开花:成花反应完成(叶原基转向花原茎),植物开花的现象。 11、临界夜长:昼夜周期中短日植物能开花的最小暗期长度或长日照植物能够开花的最大暗期长度。 12、临界日长:指昼夜周期中能诱导植物开花所需的最低或最高的极限日照长度。 13、根系提水作用:是指土壤表层干旱的条件下,当植物蒸腾作用降低时,处于深层湿润土壤中的根系吸收水分,并通过输导组织运至浅层根系进而释放到周围干燥土壤中的现象。 14、被动吸水:常称为“蒸腾拉力吸水”,是指叶片因蒸腾失水而造成与维管束系统一个连续的水势差而产生的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一种吸水形式,是植物水分吸收的主要形式。 15、协助扩散:是小分子物质经膜转运蛋白,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势梯度跨膜的转运,不需要细胞提供代谢能量。 16、空化现象:虽然水分子之间存在内聚力,但木质部中的水柱也有可能被其间的气泡所阻塞,导致水流中断的现象。 17、源:指制造营养并向其它器官提供营养的部位或器官,主要是指成熟的叶片。 18、库:指消耗养料和贮藏养料的器官,如生殖器官、干物质贮藏器官等。 19、活性氧:是指氧在还原过程中产生的、氧化性极强的一类中间产物的统称。 20、呼吸链电子漏:当电子由呼吸链的辅酶Q裂解出来,在细胞色素系统进行传递过程中,部分电子也会发生“泄露”现象,泄露的电子并使氧的单价还原的形式生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这种现象称为呼吸链电子漏。 21、伤呼吸:植物在受伤后,伤处细胞呼吸均明显的增强,把这种呼吸习惯称为伤呼吸。 22、信号转导:植物细胞通过膜上的受体细胞感受和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将这种刺激通过胞内各种转导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植物学考博参考书-真题-分数线-育明考博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植物学考博参考书-真题-分数线 一、北京林业大学考博资讯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以培养生物科学领域高新技术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为主要目标,肩负着教育部设立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任务,设有生物科学(理科基地班)、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学院学科门类齐全,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林木遗传育种、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微生物学科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细胞生物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承担着总理基金研究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高新技术“863”、国外农业先进科学技术引进“948”、国际科技合作、国家科技攻关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与基础项目数十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多项,在教学及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院共招收博士生33人,其中植物学招收8人,微生物学招收1人,细胞生物学招收4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招收4人,森林生物资源利用招收5人,林木遗传育种招收11人,各位考生需要在考前联系导师,以确定是否能够报考。 植物学下设五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植物生长发育与系统进化,导师是郑彩霞;第二个方向是植物抗逆生理及分子机制,导师是陈少良、夏新莉、尹伟伦;第三个方向是光合作用与植物光生物学,导师是高洪波、郑彩霞;第四个方向是药用植物及其次生代谢,导师是刘玉军;第五个方向是植物防御反应与信号转导,导师是沈应柏。大家需要提前联系导师以确定是否能够报考。 考试科目有三门,满分三百分,每门课100分,第一门是英语,第二门是植物学,第三门是植物生理学。 注意事项: 1、复试成绩=外语口语及听力×10%+专业外语×20%+综合素质×70%;入学总成绩=初试总成绩×(75-50)%+复试成绩×(25-50)%。 2、原则上按考生报考导师录取,同时兼顾考生入学总成绩排名;导师在达到录取基本分数线的考生中有录取决定权。每名导师招生总数原则上不能超过3人(含直博、自主选拔生、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生),外聘导师及首次招生导师原则上不能超过1人。 3、达到录取分数线但是没有导师接受者不予录取,所以说提前联系一下导师是非常重要的,育明考博可以协助大家联系到一位称心满意地导师。 二、北京林业大学考博英语内容、题型

植物盐胁迫及其抗性生理研究进展解读

植物盐胁迫及其抗性生理研究进展 李艺华1罗丽2 (1、漳州华安县科技局华安 363800 2、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州 350002 摘要:盐胁迫是制约农作物产量的主要逆境因素之一。本文综合了几年来植物盐胁迫研究的报道,对盐胁迫下植物生理生化和生长发育变化、植物自身生理系统的响应以及增强植物抗盐胁迫的方法进行综述和讨论。 关键词:植物抗盐胁迫生理 中图分类号:Q9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327—(200603—0046—04 盐胁迫是目前制约农作物产量的主要逆境因素之一[1],既有渗透胁迫又有离子胁迫[2]。随着土壤盐渍化面积的扩展,许多非盐生植物因受盐胁迫而导致产量和品质的快速下降,已成为中国西北部和沿海地区迫切解决的难题。迄今,植物盐胁迫这方面有较多的研究报道,多数侧重于某一植物或是植物某一生长阶段耐盐胁迫性与抗盐胁迫性的研究,缺少对植物抗盐胁迫有一个较为系统的综合阐述。鉴于植物抗盐胁迫的研究面的广泛性和分散性,本文综合了几年来抗盐胁迫研究报道,对植物抗盐胁迫的生理机制做一个综合阐述,为阐明植物对盐胁迫的反应机制提供一个较系统的理论依据。 1 盐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盐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可分为三方面:离子毒害、渗透胁迫和营养亏缺。离子毒害作用包括过量的有毒离子钠和氯对细胞膜系统的伤害,导致细胞膜透性的增大,电解质的外渗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细胞代谢失调;渗透胁迫是由于根系环境中盐分浓度的提高、水势下降而引起的植物吸水困难;营养亏缺则是由于根系吸收过程中高浓度Na和Cl 离子存在,干扰了植物对营养元素K、Ca和N的吸收,造成植物体内营养元素的缺乏,影响植物生长发育[1]。大量试验结果表明,盐胁迫不同程度地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渗透作用,影响植物的同、异化功能[3],当盐

高级植物生理学03温度胁迫

低温胁迫 低温程度和植物受害情况,可分为冷害(chilling),指作物在它生长所需的适温以下至冰点以上温度范围内所发生的生长停滞或发育障碍现象;冻害(freezing),指冰点以下低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低温的伤害: 膜伤害:目前普遍认为细胞膜(特别是质膜和类囊体膜)系统是植物受低温伤害的初始部位,低温处理后膜相对透性以及膜上各组分的变化, 是衡量植物抗冷性的一个指标。若温度缓慢降至零下,能引起细胞外冰晶积累,造成机械性胁迫和细胞内次生干旱等复杂变化。 膜脂相变:细胞膜系统是低温冷害作用的首要部位, 温度逆境不可逆伤害的原初反应发生在生物膜系统类脂分子的相变上。膜脂从液晶相变成凝胶相,膜脂上的脂肪酸链由无序排列变为有序排列,膜的外形和厚度发生变化,膜上产生皲裂,因而膜的透性增大,离子大量外泻,因而电导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脂脂肪酸的不饱和度或膜流动性与植物抗寒性密切相关。膜脂肪酸成份(饱和和非饱和脂肪)酸和膜透性 膜脂过氧化:植物在低温胁迫下细胞膜系统的损伤可能与自由基和活性氧引起的膜脂过氧化和蛋白质破坏有关。MDA含量可以作为低温伤害程度以及植物抗冷性的一个生理指标。 乙烷。植物在正常条件下几乎不产生乙烷,在逆境条件下细胞遭到破坏时乙烷大量产生。一般认为乙烷是由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及其过氧化物通过自由基反应生成的,所以乙烷的产生与膜脂过氧化密切相关,其产量与膜透性呈正相关,可作为膜破坏的指标。 乙烯???当植物处于逆境条件时,乙烯生成增加,被称为逆境乙烯或应激乙烯,其量比正常条件下的乙烯量高2~50倍。乙烯主要由受刺激而未死亡的细胞产生,其生物合成也是遵循:蛋氨酸→腺苷蛋氨酸(SAM)→ACC→乙烯途径。也有人报道逆境乙烯也可由亚麻酸过氧化作用产生。但在植物体内很难将各种途径产生的乙烯区分开来,因此乙烯的释放不能作为一种表示膜脂过氧化的指标。 细胞骨架是(植物中主要是指微管和微丝)。与细胞运动、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细胞分裂、基因表达及细胞分化等生命活动都密切相关。低温直接毁坏了细胞骨架,使细胞质基质结构紊乱,进而破坏细胞的代谢系统及其中物质的运输。不同耐寒性植物的微管对低温的反应有着显著差异。不耐寒植物的微管对低温敏感,而抗寒植物其微管具有抗寒性,其冷稳定性与植物种类抗寒性成正相关,抗寒锻炼后,抗寒植物的微管其冷稳定性提高。 光合作用:温胁迫对植物光合色素含量、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光合能量代谢及PS活性等一系列重要的生理生化过程都有明显影响。对于亚热带起源的低温敏感植物,当温度稍低于其最适生长温度时,即表现出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当温度降至引起冷害的临界温度时,光合作用显示出强烈的抑制。光合机构的光破坏在很多情况下是由过剩光能产生的活性氧引发的(引发光氧化损害的两类活性氧是米勒反应产生的超氧阴离子O和单线态氧’O2。

植物对盐胁迫的反应及其抗盐机理研究进展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7(2):302~305 Journa l of Shandong Agricu lt ura lUn i versity(Natura l Sc i ence) 文#献#综#述 植物对盐胁迫的反应及其抗盐机理研究进展 杨晓慧1,2,蒋卫杰1*,魏珉2,余宏军1 (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2.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REV IE W ON PLANT RESPONSE AND RE SISTANCE M ECHAN IS M TO S ALT STRESS YANG X i a o-hu i1,2,JI A NG We i-jie1*,WE IM i n2,Y U H ong-jun1 (1.I n stitute ofV egetab l es and Flo wers,Ch inese A cade m y ofAgricu l tural Sci ence,Beijing100081,Ch i na; 2.Coll ege ofH orti cu lt u re Science and Engi n eeri ng,Shandong Agricu l tureU n i versit y,Ta i an271018,Ch i na) K ey words:Iron stress,Os motic stress,Salt resistantm echan i s m,Plant 摘要:本文从植物形态发育、质膜透性、光合和呼吸作用以及能量代谢等方面概述了盐胁迫下植物的生理生化反应,分析了盐害条件下离子胁迫和渗透胁迫作用机理以及植物的耐盐机制:植物小分子物质的积累、离子摄入和区域化、基因表达和大分子蛋白质的合成等,并简要综述了植物抗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关键词:离子胁迫;渗透胁迫;耐盐机制;植物 中图分类号:S6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324(2006)02-0302-04 1植物对盐胁迫的反应 1.1盐胁迫对植物形态发育的影响 盐胁迫对植物个体形态发育的整体表现为抑制组织和器官的生长,加速发育过程,缩短营养生长和开花期。P laut等(1985)研究发现,90mmol/L NaC l胁迫抑制甜菜块根的干物质积累,但低浓度NaC l可增加叶面积。Nunes(1984)认为这主要是细胞体积增加而不是细胞分裂的结果。盐分对佛手瓜的生长及腋芽的萌动均有抑制作用,幼苗的生长速度与中期细胞指数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说明盐分影响植物生长的途径是通过细胞的有丝分裂来完成的[2]。在NaC l胁迫(0.1%、0. 2%、0.3%、0.4%)条件下,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受到显著抑制,且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各处理间差异加大[3]。戴伟民等[4]研究发现,随盐浓度的增加,番茄幼苗的下胚轴粗度、侧根数逐渐减少,根干重逐渐降低。根据牟永花的研究,50、100mm ol/L NaC l使番茄株高和干物质积累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对根冠比无影响[5]。用25、50mmol/L NaC l处理黄瓜幼苗,发现植株株高、鲜重和干重均降低[6]。杨秀玲等[7]也发现,随着N aC l浓度(75、100、125、150mm ol/L)的增高,黄瓜幼苗地上和地下部鲜重以及根冠比(R/T)也均表现为下降。 1.2盐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 1.2.1水分平衡与质膜透性Levltt在1980年即指出,不同环境胁迫作用于植物时都会发生水胁迫。在盐胁迫下,植物细胞脱水,膜系统破坏,位于膜上的酶功能紊乱,各种代谢无序进行,导致质膜透性的改变。而且,高浓度NaC l可置换细胞膜结合的Ca2+,使膜结合Na+增加,膜结构和功能破坏,细胞内的K+、磷和有机溶质外渗。 1.2.2光合作用盐胁迫下,植物组织因缺水而引起气孔关闭,叶绿体受损,光合相关酶失活或变性,光合速率下降,同化产物合成减少。叶绿体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而类囊体膜是光能吸收、传递和转换的结构基础,植物进行光能吸收、传递和转换的各种色素蛋白复合体都分布在类囊体膜上。盐胁迫下,过量盐离子积累使类囊体膜糖脂含量显著下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而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从而影响细胞膜的光合特性。叶绿素是类囊体膜上色素蛋白复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盐胁迫下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必将影响色素蛋白复合体的功能,使垛叠状态的类囊体膜比例减小,叶绿体中基粒数量和质量下降,光合强度降低[8]。 R ub isco(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和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是光合作用的两种重要酶。盐胁迫下,收稿日期:2005-06-25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2004AA247030,2004AA247010);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4BA521B01);农业部蔬菜遗传与生理重点开放实验室项目. 作者简介:杨晓慧(1980-),女,硕士研究生,从事设施园艺与无土栽培. *通讯作者:Aut hor f or correspo ndence.E-m a i:l ji ang w@j m ai.l https://www.360docs.net/doc/625921648.html,

盐分胁迫对植物生长和生理影响

盐分胁迫对植物生长生理的影响 张华新,刘正祥等研究了光叶漆、银水牛果等11种树种后发现,盐胁迫后,各树种的苗高生长量下降、生物量累积减少,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各树种的根冠比值增大1 王润贤,周兴元,葛晋纲等人对草的研究后发现,在草坪草适应范围之内,根系活力和蛋白质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如超过忍受范围则持续下降。随盐分胁迫强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草坪草叶片的WSD上升,脯氮酸含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但因胁迫程度和草种的不同,其峰值和下降幅度有较大差异。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的趋势因草种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与其耐盐性有关,可以作为判定草坪草抗盐能力的评定依据。2 孙方行,李国雷对刺槐进行3天和17天盐胁迫处理后发现,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浓度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存在极显著关。SOD活性和叶绿素浓度成负相关。从逐步回归分析可以看出细胞膜透性是影响高生长的主要指标3 张金香,钱金娥等人发现,经过前处理的1/2海水区中生长的苗木其叶、茎、根的生长量均超过淡水区中生长的苗木。说明一定程度的耐盐锻炼能够增强苗木对盐碱、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4 张士功,高吉寅,宋景芝发现,6-苄基腺嘌呤、水杨酸、阿斯匹林,硝酸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幼苗对Na+的吸收,阻滞其向地上部分运输的数量和速度。提高体内K+含量、向上运输效率,降低地上部分对Na+、K+的选择性(SNa+、K+>,同时6-苄基腺嘌呤还能够促进幼苗根系对Cl-的吸收,并有效地将Cl-限制在根部,阻滞Cl-向上运输,相对降低地上部分的Cl,这些都有利于

提高小麦幼苗抗盐性和对盐分胁迫的适应性5 王强,石伟勇,符建荣,指出,叶面喷施海藻液肥能提高黄瓜根冠比和干物质含量,提高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不同浓度的海藻液肥均能降低盐胁迫对叶片质膜的伤害,提高SOD、POD等酶的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积累,提高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6 许兴,郑国琦.等指出,在等渗条件下,NaCl胁迫引起的小麦叶片组织含水量的下降、胁迫伤害率的增大及叶片和根部的脯氨酸、可溶性糖、Na+、K+含量的增加,均大于PEG胁迫引起的变化7 郑国琦,许兴,徐兆桢研究了盐分胁迫对植物的伤害和探讨了植物的耐盐的生物学机理以及通过基于改良作物耐盐性的研究进程。8 吴忠东,王全九.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生育期降水量条件下,冬小麦对盐分胁迫有着不同的响应。生育期一般年和湿润年可以采用的最高矿化度为3 g/L,而在生育期偏旱年,如果不采取其他措施的条件下,可以采用的最高矿化度为2 g/L,该结果为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的地下咸水资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9 郭淑霞,龚元石在研究盐分胁迫对菠菜生长和吸氮量的影响后发现,对菠菜进行盐分胁迫,前 44 天,随着盐分胁迫程度增加,菠菜相对生长速率

(完整版)考博高级植物生理学

1水分生理。水分的吸收机理(细胞的吸收,根的吸收),提高抗逆性 水分代谢: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一、细胞吸水的机理: 1.渗透吸水指由于溶质势的下降而引起的细胞吸水,为含有液泡的细胞吸水。 2.吸胀吸水对于无液泡的分生组织和干燥种子来说,主要是依赖于细胞内的亲水性物质,有较低低的衬质势。 二、植物根系吸水。 植物根系吸水的方式按动力不同,分为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两种方式。主动吸水是由植物根系本身的生理活动而引起的吸水方式,动力来自根压,根压指由于根系生理活动引起水势下降,导致土壤周围细胞的水分向根部流动,这种是液体从根部上升的压力;被动吸水是由于枝叶的蒸腾作用而引起根部吸水的方式,动力来自蒸腾拉力,蒸腾拉力指由于整体作用产生的一些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 根系吸水的途径 有三条,质外体途径,跨膜途径和共质体途径。质外体途径是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无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速度快;共质体途径是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速度较慢;跨膜运输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到另一个细胞,要通过两次质膜和液泡膜; 提高作物抗旱性途径是什么? (1)根据作物抗旱特征可以选择不同抗旱性的作物品种。 (2)提高作物抗旱性的生理措施,如:抗旱锻炼等 (3)施用生长延缓剂如矮壮素等 2根干旱后怎么告诉叶片(机理),如何做到合理灌溉等人为的因素。 什么叫信号转导?细胞信号转导包括哪些过程? 答:通过信号传导。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偶联各种刺激信号与其引起的特定生理效应之间的一系列分子反应机制。 包括四个步骤:第一,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相结合;第二,跨膜信号转换;第三,在细胞内通过信号转导网络进行信号传递、放大和整合;第四,导致生理生化变化如何才能做到合理灌溉? 合理灌溉是依据作物需水规律和水源情况进行灌溉,调节植物体内的水分状况,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用适量的水取得最大的效果。要做到合理灌溉,就要掌握作物的需水规律。通过观察作物的灌溉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土壤含水量,并使用喷灌、滴灌、调亏灌溉、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等节水灌溉方法,还要注意水温和水质。 3矿质营养,吸收的机制和机理,(通过蛋白吸收等形式),如何指导合理施肥。 矿质营养: 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通称为植物的矿质营养。 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有哪些? (1)被动吸收:包括简单扩散,消耗代谢能。 (2)主动吸收:有载体和质子泵参与,需消耗代谢能。 (3)胞饮作用:是一种非选择性吸收方式。 合理施肥的依据:

高级植物生理学04盐胁迫及其它

盐胁迫 全世界约有1/3的盐渍化土壤,我国约有250 多万公顷的各种盐渍土壤,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或内陆新疆、甘肃等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随着工业污染加剧、灌溉农业的发展和化肥使用不当等原因, 次生盐碱化土壤面积有不断加剧的趋势。这些地区由于土壤中含有较多的盐类植物常受盐害而不能正常生长和存活,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植物耐盐机理和耐盐作物品种的培育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综合治理盐渍土、提高植物的耐盐性、开发利用盐水资源已成为未来农业发展及环境治理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钠盐是形成盐分过多的主要盐类,NaCl和Na2SO4含量较多称为盐土,Na2CO3与NaHCO3含量过多称为碱土。自然界这两种情况常常同时出现统称为盐碱土。 一、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机理 盐害包括原初盐害和次生盐害。原初盐害是指盐离子的直接作用,对细胞膜的伤害极大;次生盐害是指盐离子的间接作用导致渗透胁迫,从而造成水分和营养的亏缺。 1、生理干旱。土壤盐分过多使植物根际土壤溶液渗透势降低,植物要吸收水分必须形成一个比土壤溶液更低的水势,否则植物将受到与水分胁迫相类似的危害,处于生理干旱状态。如一般植物在土壤盐分超过0. 2 %~0.5 %时出现吸水困难,盐分高于0. 4 %时植物体内水分易外渗,生长速率显著下降,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2、直接盐害。(1)细胞内许多酶只能在很窄的离子浓度范围内才有活性,从而导致酶的变性和失活,以致于影响了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代谢。高浓度盐分影响原生质膜,改变其透性,盐分胁迫对植物的伤害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破坏生物膜的生理功能引起的。盐胁迫还可影响膜的组分用NaCl 和NaCO3溶液处理玉米幼苗发现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指数降低,饱和脂肪酸指数相对增多,这也证明了盐离子能影响膜脂成分的组成。(2)植物吸收某种盐类过多而排斥了对另一些营养元素的吸收,导致不平衡吸收,产生单盐毒害作用,还造成营养胁迫。如Na+浓度过高时,减少对K+的吸收,同时也易发生PO43-和Ca2+的缺乏症,盐胁迫下造成养分不平衡的另一方面在于Cl-抑制植物对NO3-及H2PO4 -的吸收。 3、光合作用。众多实验证明,盐分胁迫对盐生植物和非盐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都是抑制的,并且降低程度与盐浓度呈正相关。 (1)盐胁迫使叶绿体中类囊体膜成分与超微结构发生改变 (2)盐胁迫对光能吸收和转换的影响 (3)盐胁迫对电子传递的影响随着盐浓度的提高PSⅡ电子传递速度明显下降能与盐胁迫损害了PSⅡ氧化侧的放氧复合物的功能,使它向PSⅡ反应中心提供的电子数量减少,阻断了PSⅡ还原侧从QA 向QB 的电子传递。 (4)盐胁迫对光合碳同化的影响光合作用碳同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Case),在盐胁迫下会使RUBPCase 的活性和含量降低,结果酶的羧化效率下降,导致植物固定CO2 的能力减弱,与此同时,RUBPCase 还限制RUBP 和无机磷(Pi)的再生,而这两种物质再生能力的大小对C3 循环至关重要。此外,盐胁迫还会降低磷酸甘油酸、磷酸三糖和磷酸甘油醛的含量。这些物质均是C3循环的中间产物,其含量减少不利于碳同化的正常

植物生理学考博深刻复知识题

词解释 01. 根压——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02. 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植物体表面(如叶片等),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03. 水分临界期——指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缺水最为敏感,最易受害的阶段 04. 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05. 矿质营养——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通称为矿质营养 06. 必需元素——指在植物营养生理上表现为直接的效果、如果缺乏时则植物生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以及去除时植物表现出专一的、可以预防和恢复的症状的一类元素 07. 单盐毒害——溶液中只有一种金属离子对植物起有害作用的现象 08. 离子对抗——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如加入少量其他金属离子来减弱或消除单盐毒害的作用叫离子对抗 09. 平衡溶液——对植物生长有良好作用而无毒害作用的溶液 10. 还原氨基化——还原氨直接使酮酸氨基化而形成相应氨基酸的过程 11. 胞饮作用——物质吸附在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攫取物质及液体的过程 12. 通道蛋白——在细胞质膜上构成圆形孔道的内在蛋白 13. 植物营养临界期—— 14. C3途径——以RUBP为CO2受体,CO2固定后的最初产物为PGA的光合途径为C3途径 15. 交换吸附——根部细胞在吸收离子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离子的吸附与解吸附的过程,总有一部分离子被其它离子所置换,所以细胞吸附离子具有交换性质

16. C4途径——以PEP为CO2受体,CO2固定后最的初产物是四碳双羧酸的光合途径为C4途径。 17. 光系统——由不同的中心色素和一些天线色素、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组成的蛋白色素复合体。 18. 反应中心——由中心色素、原初电子供体及原初电子受体组成的具有电荷分离功能的色素蛋白复合体结构。 19.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 20. 磷光现象——当去掉光源后,叶绿素溶液和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它是由三线态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这种发光现象称为磷光现象。 21. 爱默生效应——如果在长波红光(大于685nm)照射时,再加上波长较短的红光(650nm),则量子产额大增,比分别单独用两种波长的光照射时的总和还要高。 22.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同化CO2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O2并积蓄能量的过程 23. 聚光色素——没有光化学活性,只有收集光能的作用,并将之传到反应中心色素的色素 24. 光合磷酸化——叶绿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ATP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25. 光补偿点——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26. 光饱和点——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27. 呼吸作用——生活细胞内某些有机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进行彻底或不彻底的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过程 28. 呼吸链——呼吸代谢中间产物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顺序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过程

高级植物生理学复习题2018-12-28

高级植物生理学复习题2018-12-28 1、试述质子驱动力的产生过程及其作用。 答:(1)质子驱动力的产生根据A TP的利用或形成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种产生方式是,水解ATP产生。 质子泵通过水解ATP和PPi,把H+逆电化学势梯度泵入膜内,从而使得膜两测的电位不等,形成跨膜质子驱动力,该质子驱动力而后会驱动溶质的跨膜次级主动运输。如在液泡膜中的质子驱动力产生方式(H+-ATP 酶或H+-焦磷酸酶作用)。 第二种产生方式是,其他方式产生,但最终转化生成A TP。 如线粒体中氧化电子传递过程NADH释放的电势能在质子泵的作用下形成H+的电化学梯度,产生质子驱动力;再如类囊体膜光合电子传递过程中水分子裂解产生质子放在内囊体腔内,产生质子驱动力。最后线粒体和类囊体膜上产生的质子驱动力均利用ATP合成酶形成ATP。(H+-ATP酶作用)(2)作用: 是驱动次级主动转运的动力来源,是液泡成为植物细胞内离子平衡的调节器的重要原因; 为各种溶质(如阳、阴离子、氨基酸和糖类等)分子的主动跨膜转运提供了动力; 是驱动ATP生成最直接的因素; 为各种养分离子的跨膜运输提供动力; 有效的调节膜内外渗透压; 有效地减少高浓度离子对植株造成的毒害作用。 2、试述植物同化硝态氮的过程。 答:植物吸收的硝态氮必须在体内经代谢还原同化成有机氮化合物才能被植物进一步加以利用。因为蛋白质的氮呈高度还原状态,而硝酸盐的氮却是呈氧化状态的。NO3-采用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细胞膜,植物体内NO3-的还原反应是在细胞基质中(根部或叶片中)进行的。 一般认为,硝酸盐还原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NO3-在NR(硝酸还原酶)的作用下被还原成亚硝酸盐。电子从NAD(P)H经FAD、细胞色素b557传至Mo,最后还原NO3-为NO2-。 第二步,NO3-还原为NO2-后,NO2-被迅速转运到质体中,亚硝酸盐再经过NiR(亚硝酸还原酶)催化还原生成NH4+。还原过程需要消耗H+,同时伴随产生OH-,部分OH-被排出体外,使外部介质pH升高。没有被还原的NO3-则临时贮存在液泡中。 植物直接吸收的NH4+与还原生成的NH4+一起进入谷氨酸合成酶(GOGA T)循环反应生成谷氨酸(Glu)和谷氨酰胺(Gln);进一步转化为天冬氨酸(Asp)和天安酰胺(Asn);最后形成体内其他所需的氨基酸或含氮化合物以供植物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利用。 3、质膜NO3-转运系统的类型和作用特点。 答:植物体内存在着3个主要的NO3-吸收转运系统: (1)高亲和力NO3-吸收转运系统(HATS) 作用特点:分为诱导型和组成型两种,诱导型对NO3-有较高的亲和力,Km和Vmax相对较高;组成型Km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植物的抗盐性: 我国长江以北以及沿海许多地区,土壤中盐碱含量往往过高,对植物造成危害。这种由于土壤盐碱含量过高对植物造成的危害称为盐害,植物对盐害的适应能力叫抗盐性。根据许多研究报道,土壤含盐量超过0、2%~0、25%时就会造成危害。钠盐就是形成盐分过多的主要盐类,习惯上把硫酸钠与碳酸钠含量较高的土壤叫盐土,但二者同时存在,不能绝对划分,实际上把盐分过多的土壤统称为碱土。世界上盐碱土面积很大,估计占灌溉农田的1/3,约4×107ha,而且随着灌溉农业的发展,盐碱面积将继续扩大。我国盐碱土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与海滨地区,盐碱土总面积约2~7×107ha,而且这些地区都属平原,盐地土层深厚,如能改良盐碱危害,发展农业的潜力很大,特别应值得重视。 土壤盐分过多对植物的危害: 1、生理干旱:土壤中可溶性盐类过多,由于渗透势增高而使土壤水势降低,根据水从高水势向低水势流动的原理,根细胞的水势必须低于周围介质的水势才能吸水,所以土壤盐分愈多根吸水愈困难,甚至植株体内水分有外渗的危险。因而盐害的通常表现实际上就是旱害,尤其在大气相对湿度低的情况下,随蒸腾作用加强,盐害更为严重,一般作物在湿季耐盐性增强。 2、离子的毒害作用:在盐分过多的土壤中植物生长不良的原因,不完全就是生理干旱或吸水困难,而就是由于吸收某种盐类过多而排斥了对另一些营养元素的吸收,产生了类似单盐毒害的作用。 3、破坏正常代谢:盐分过多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蛋白质代谢影响很大。盐分过多会抑制叶绿素生物合成与各种酶的产生,尤其就是影响叶绿素-蛋白复合体的形成。盐分过多还会使PEP羧化酶与RuBP羧化酶活性降低,使光呼吸加强。生长在盐分过多的土壤中的作物(棉花、蚕豆、番茄等),其净光合速率一般低于淡土的植物,不过盐分过多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就是初期明显降低,而后又逐渐恢复,这似乎就是一种适应性变化。盐分过多对呼吸的影响,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呼吸作用降低,也有些植物增加盐分具有提高呼吸的效应,如小麦的根。呼吸增高就是由于Na+活化了离子转移系统,尤其就是对质膜上的Na+、K+与ATP活化,刺激了呼吸作用。盐分过多对植物的光合与呼吸的影响尽管不一致,但总的趋势就是呼吸消耗增多,净光合速度降低,不利于生长。 一、实验目的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成株生长等。不同种类的植物受盐胁迫影响的程度也各不相同。本实验主要观察Na2CO3对小麦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探讨小麦种子在盐胁迫下的萌发特性,对小麦的耐盐能力做出了初步评价。通过实验了解盐胁迫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掌握种子萌发过程中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芽长、总长、芽重、总重等各项指标的观察与计算方法;各项指标在盐胁迫条件下的变化趋势,绘制盐浓度与生长指标相关曲线,并分析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二、仪器设备与材料 电子天平;培养皿(直径120mm),滤纸(直径125mm定量滤纸若干),500ml、200ml烧杯,250ml容量瓶,10ml移液管,玻璃棒,镊子,毫米刻度尺,剪刀;次氯酸钠、碳酸钠;小麦种子等。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预处理 (1)种子的预处理:用10%的次氯酸钠消毒10min,蒸馏水冲洗数次后,于培养皿中做发芽实验。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及代谢的影响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及代谢的影响文章: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盐适应性研究进展 内容概要: 盐分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该文综述了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生长发育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并从植物自身结构、活性氧清除、渗透调节物质、离子稳态等方面评述植物对盐分的适应性机制。目前植物盐胁迫适应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读后心得: 盐害是21世纪世界农业的重要问题,也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之一。盐渍化土壤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阻碍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农牧民收入的增加。为了抵御盐分胁迫,适应生存环境,植物产生了一系列生理生化的改变以调节水分及离子平衡,维持正常的光合作用。 1 盐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盐浓度影响种子的萌发主要有三方面效应,即增效效应、负效效应和完全抑制效应。低浓度盐分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随盐分升高,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降低,盐浓度过高会抑制种子萌发。浓度0.4%以下的盐胁迫能促进荆条、白蜡和沙枣种子的萌发,随着盐浓度增加种子萌发受到不良影响,光照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夏至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胚轴生长也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对无芒雀麦的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在不同钠盐胁迫下,碱性盐、较中性盐更显著地降低了高冰草种子的发芽率。由此可见,不同的盐分对种子萌发影响效应不同。 盐分可从如下两个方面影响种子的萌发:一是建立渗透势阻止水分吸收,二是为对胚或发育着的幼苗有毒离子的进入提供条件。孙小芳等将胁迫对棉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伤害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渗透胁迫,高盐浓度造成棉花种子吸水进程迟缓,发芽势小,种子萌动慢。二是离子的毒害,三是盐分对酶活性的抑制嘲。盐生植物互花米草种子萌发在受到盐抑制后,如果去掉盐胁迫并置于淡水中,其萌发率仍可恢复一部分例,这种抑制作用的解除可以部分说明种子萌发受抑制是由于渗透效应造成的。另外,盐胁迫可使西藏南美藜种子的胚乳变小,这可能是抑制种子萌发的又一原因。 2 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盐胁迫下,植物根系最早感受逆境胁迫信号,并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继而影响地上部生长,盐胁迫常导致植物根系生长受抑制。短期盐胁迫下,植物根系总吸收面积受到一定抑制、质膜透性升高并伴随吸水能力下降,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根系活力和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受抑制程度加大,根系吸收能力持续下降,同时蒸腾速率(Tr)的下降导致蒸腾拉力降低,水分失衡加剧,叶片相对含水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