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系统

合集下载

车身控制系统认知

车身控制系统认知
通过读取故障码,发现诊断软件上显示有五个 故障,分别为:B100E13右转向灯或某个灯泡损 坏、B100F13左转向灯或某个灯泡损坏、 B128229 ACC继电器控制输出无效、B128329 IG1继电器控制输出无效,B12A053 与发动机认 证失效
学习单元12.12 空车气身流控量制传系感统器认故知障检修
学习单元12.12 空车气身流控量制传系感统器认故知障检修
理论知识
二、帝豪EV450车身控制系统的组成
1.ESC控制模块
ESC控制模块控制系统功能并检 测故障。当点火开关接通并且未出 现防抱死制动系统故障码时,系统 给继电器通电,从而向电磁阀和泵 提供蓄电池正极电压。ESC控制模 块不断检测车轮的状态,控制车轮 的滑移率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从 而保持车辆的稳定性
学习单元12.12 空车气身流控量制传系感统器认故知障检修
理论知识
二、帝豪EV450车身控制系统的组成
吉利EV450纯电动汽车车身控制系 统是基于车身网V-CAN总线的多个 系统的集合,按照各部件的功能,主 要包含:BCM、ESC、EPS、远程控 制器、转角传感器、安全气囊模块、 低速预警系统、组合仪表、360全景 影像、电子手刹模块、热管理控制器、 电动座椅控制器等。
学习单元1.2 空气流量传感器故障检修
理论知识
汽车车身控制系统概述
帝豪EV450车身控制系统的组成
学习单元12.12 空车气身流控量制传系感统器认故知障检修
理论知识
一、汽车车身控制系统概述
1.汽车新技术概述
车身控制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1)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大幅度提高汽车的性能,使之更舒适方 便、安全可靠。 (2)满足社会需求,保护环境,节省能源,节约资源。 (3)实现包括道路在内的交通系统智能化,将汽车和社会有机地联结 起来,即智能网联汽车ADAS.

车身系统介绍

车身系统介绍

第一位:系统
第三位:子系统
B – 车身
C – 底盘 P – 动力系统 U – 网络
0 – SAE定义
1 – 制造厂 定义
1 - 燃油\空气
2 – 喷油器 3 – 点火 4 – 排放 5 – 车速传感器 6 – 计算机输出 7 – 变速器
(FCSC)新车型培训
车身电气系统—CAN
网络维修
所有的网络基本上都是由电子控制模块、连接器,数据链接插口(DLC )和数据总线电路组成。能够进行的维修仅仅是线路维修、连接器维 修或模块更换。 l 线路或连接器需要维修时,都要采用汽车维修手册中指定的方 法进行维修。在检查控制模块所有的电源和接地电路后,才能确定该 控制模块是否发生故障。首先识别该模块的电源和接地电路,然后采 用数字万用表进行检查。 l 所有的双绞线在每英寸内必须至少有一个扭结(为了防止电磁 干扰),并且在与模块连接的10英寸范围内必须扭结。 l 维修数据总线时,必须使用正确规格的导线。数据总线电路中 的高阻抗会场导致网络发生故障。 导线维修必须焊接,不允许将导线拧接
1. 2. 3. 4. 5. 6. 7. 8. 顶盖横梁1 B柱 门槛 横梁2 横梁3 前门防撞杆 后门防撞杆 碰撞能量
(FCSC)新车型培训
车身系统—内饰
(FCSC)新车型培训
车身系统—内饰
1 中央控制面板
2 仪表板杂物箱 3 储物盒 4 副仪表板储物盒 5 杯座 6 前烟灰缸 7 后烟灰缸
车内装饰
(FCSC)新车型培训
车身电气系统—多路传输
车载电脑发展 的趋势
模块:减少→增加
(FCSC)新车型培训
车身电气系统—多路传输
• 由来
什么是多路传输?
CAN

汽车车身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汽车车身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汽车车身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从本质上来说,汽车的基本功能就是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

在这个现代化社会中,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

而汽车车身控制系统则是驾驶员操控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于驾车过程的安全至关重要。

汽车车身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和驾驶辅助系统等,每个系统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功能。

其中,悬挂系统是汽车车身控制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悬挂系统主要作用是通过缓解路面颠簸和保证车身稳定性,提高驾驶员的控制感和舒适性。

同时,转向系统则为驾驶员提供了操纵车辆方向的手段,其作用基本上是取决于驾驶员的操作技巧和方向盘的设计。

制动系统则是汽车车身控制系统的又一个重要部分。

制动系统的主要作用是阻止车辆行进,从而保证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

而在实际的道路行驶中,刹车系统的好坏则直接影响到车辆的制动距离和制动灵敏度。

此外,驾驶辅助系统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这包括了诸如气囊、安全带、自动泊车、防碰撞预警等等。

驾驶辅助系统可以保证不同驾驶情况下的行车安全。

对于汽车车身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要考虑到许多因素。

首先是轮胎的选择和悬挂系统的设计。

不同的轮胎对于悬挂系统的设计和性能影响很大,轮胎的选择决定了驾驶员对车辆的控制感和路面行驶的稳定性。

同时,悬挂系统的设计要根据车辆的重量、车速、路面状况等因素进行优化,以保证行车过程中的平稳性和载荷能力。

其次是转向系统的设计。

转向系统应该具备精度高、稳定性好、操纵柔顺、方向角里程长等特性。

其中,操纵柔顺和方向角里程长可以提高驾驶员的操控感,从而减少疲劳驾驶的风险。

制动系统的设计则需要在保证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制动距离和提高制动灵敏度。

其中,车辆的质量、轮胎的性能、制动器的摩擦系数等都是影响制动系统性能因素。

为了成本控制,大部分汽车厂商采用前轮盘式刹车后轮鼓式刹车的设计,这种设计可以降低造价,但是其不利影响就是后轮制动能力较差,容易出现侧滑。

汽车车身电控系统的组成

汽车车身电控系统的组成

汽车车身电控系统的组成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是现代汽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控制汽车车身的各项功能和操作。

这个系统由多个子系统和控制单元组成,通过电子设备和传感器来实现对汽车车身的控制和监测。

下面将介绍汽车车身电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1. 车门控制系统:车门控制系统是汽车车身电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它负责控制汽车的车门开关、锁定和解锁功能。

通过电子开关和传感器,驾驶员可以方便地控制车门的开闭,并且可以实现一键锁车和解锁的功能,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2. 电动窗控制系统:电动窗控制系统是汽车车身电控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子系统,它负责控制汽车的电动窗的开合。

通过电子开关和传感器,驾驶员可以方便地控制车窗的升降,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

3. 外后视镜控制系统:外后视镜控制系统是汽车车身电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它负责控制汽车外后视镜的调整和折叠功能。

通过电子开关和传感器,驾驶员可以方便地调整外后视镜的角度和位置,提供更好的视野和行驶安全。

4. 天窗控制系统:天窗控制系统是汽车车身电控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子系统,它负责控制汽车的天窗的开合和倾斜功能。

通过电子开关和传感器,驾驶员可以方便地控制天窗的开合和倾斜角度,提供更好的通风和视野。

5. 中央锁控制系统:中央锁控制系统是汽车车身电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它负责控制汽车的中央锁的开闭功能。

通过电子开关和传感器,驾驶员可以方便地控制车辆的中央锁定和解锁,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6. 防盗报警系统:防盗报警系统是汽车车身电控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子系统,它负责监测和报警汽车的非法入侵和盗窃行为。

通过电子设备和传感器,防盗报警系统可以及时检测到非法入侵行为,并通过声光报警器发出警报,提醒车主和周围人员。

7. 车身稳定控制系统:车身稳定控制系统是汽车车身电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它负责监测和控制汽车的横向和纵向稳定性。

通过电子设备和传感器,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汽车的姿态和动态参数,并通过制动系统和动力系统来实现对车身稳定性的控制,提高汽车的行驶安全性和稳定性。

汽车车身控制系统故障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汽车车身控制系统故障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汽车车身控制系统故障的分析和解决方法车身控制系统是现代汽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它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来确保车辆在行驶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车身控制系统偶尔也会出现故障。

本文将对车身控制系统的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一、故障分析1. 倾斜感应器故障:倾斜感应器是车身控制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用于检测车辆的倾斜角度。

一旦倾斜感应器出现故障,车身控制系统将无法准确判断车辆的倾斜状态,从而导致车辆的稳定性降低。

2. 车身高度调节系统故障:一些高档汽车配备了车身高度调节系统,用于根据路况和驾驶员的需求来调整车身的高度。

如果该系统发生故障,车辆的行驶平稳性和操控性将受到影响。

3. 刹车控制系统故障:车身控制系统中的刹车控制模块负责控制刹车的力度和分配刹车力。

一旦刹车控制系统发生故障,可能导致刹车不灵敏或者刹车力度不均衡,进而影响到车辆的制动性能。

二、解决方法1. 定期维护保养:定期对车辆进行维护保养是避免车身控制系统故障的有效途径。

通过定期更换传感器、检查线束连接、保持控制模块的正常工作等方式,可以提高车辆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及时检测故障码:当车身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系统会记录下相应的故障码。

驾驶员可以使用专业的诊断工具读取故障码,并根据故障码提供的信息,找到具体故障的位置和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3. 保持车辆稳定驾驶:良好的驾驶习惯有助于减少车身控制系统故障的发生。

避免过度加速、急刹车、猛打方向盘等行为,可以减少车身控制系统的负担,延长其使用寿命。

4. 寻求专业帮助:当车身控制系统故障无法自行解决时,驾驶员应该尽快寻求专业的汽车维修技师的帮助。

他们可以通过专业的检测设备和经验来定位故障,并提供相应的维修方案。

总结:车身控制系统故障可能会影响到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因此驾驶员需要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故障。

通过定期维护保养、及时检测故障码、保持稳定驾驶和寻求专业帮助等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和解决车身控制系统故障,确保车辆的行驶安全和稳定性。

汽车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汽车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汽车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汽车的稳定性对于行车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保持车辆在复杂驾驶条件下的稳定性,现代汽车普遍配备了车身稳定控制系统(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 System,简称VSC)。

本文将介绍汽车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传感器检测VSC系统依赖于多个传感器来感知车辆的运动状态和驾驶员的操作。

其中最重要的传感器包括车轮速度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横摆角速度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通过实时监测车辆的动态参数,为VSC系统提供必要的数据。

二、车辆动态参数计算基于传感器提供的数据,VSC系统通过算法对车辆的动态参数进行计算。

其中,车轮速度传感器可以帮助判断车辆是否存在侧滑现象,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用于监测驾驶员的操控输入,横摆角速度传感器则用于检测车辆是否发生横摆。

三、稳定性控制VSC系统在检测到车辆运动状态异常时会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主要的控制手段包括刹车力分配、减小发动机输出功率等。

1. 刹车力分配当VSC系统检测到车辆侧滑或失控趋势时,它可以通过独立的制动系统控制每个车轮的制动力。

通过对车轮的制动力进行调整,VSC 系统可以减少发生侧滑或失控的车轮的速度,使车辆恢复稳定。

2. 发动机输出功率调整除了控制制动力分配外,VSC系统还可以通过调整发动机输出的功率来控制车辆的动力输入,以减少车辆的侧滑和横滑。

当系统检测到车辆的横摆角速度异常时,会自动减小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并对每个车轮的制动力进行调整,以使车辆恢复稳定。

四、操作干预在对车辆进行稳定性控制的同时,VSC系统还提供一定的驾驶员操作干预。

例如,当系统检测到车辆偏离预定的驾驶路线时,它可以通过触发车辆的制动器或调整转向力来引导车辆回到正常行驶轨迹。

总结:汽车车身稳定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车辆的动态参数,计算并控制车辆的稳定性。

在识别到车辆欠稳定时,系统会自动调整制动力分配和发动机输出功率,以使车辆保持稳定。

汽车车身电控系统的组成

汽车车身电控系统的组成

汽车车身电控系统的组成一、引言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是现代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电子设备和传感器的配合,对汽车车身的各个部分进行监控和控制,以提供更安全、舒适、便利的驾驶体验。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汽车车身电控系统的组成。

二、主要组成部分1. 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是汽车车身电控系统的核心部件,它负责整合和处理来自各个传感器和执行器的信号和指令。

中央控制器通常由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组成,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决策能力。

2. 传感器传感器是车身电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感知车身各个部分的状态和环境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中央控制器进行处理。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

3. 执行器执行器是车身电控系统的另一关键组成部分,它根据中央控制器的指令,对车身的各个部分进行控制和调节。

常见的执行器包括发动机控制单元、制动阀门、电动窗控制器、电动座椅调节器等。

4. 电源系统电源系统为车身电控系统提供电能,使其正常运行。

电源系统通常由蓄电池和发电机组成,蓄电池负责提供起动电能和短时供电,而发电机则在发动机运行时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能。

5. 数据总线数据总线是各个电子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通道,它能够高效地传输大量的数据和指令。

常见的数据总线标准有CAN总线、LIN总线等,它们能够满足车身电控系统对数据传输速率和稳定性的要求。

6. 控制算法控制算法是车身电控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它通过对传感器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以及对执行器的控制和调节,实现对车身各个部分的精确控制。

控制算法的优化和改进可以提升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7. 人机交互界面人机交互界面是车身电控系统与驾驶员进行信息交互的桥梁,它通过显示屏、按钮、语音识别等方式,向驾驶员展示车身信息,并接受驾驶员的指令和操作。

优秀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可以提高驾驶员的操作便利性和安全性。

8. 安全系统安全系统是车身电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配合,对车身的安全进行监控和保护。

车身系统结构概述-WCY

车身系统结构概述-WCY

白车身系统概述吴春宇 BE/TDC/SGMW 2011年5月7日 wuchunyu编写本文的目的: 给大家对车身的结构有一个整体了解,对车身在整车上要实现的性能、功能 进行一个全面而简要的介绍,以便为大家将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工作时能有所 借鉴,不论你是否从事车身的设计,希望能对提升大家日常设计时的工作方式和 与相关区域及部门沟通效率有所帮助。

wuchunyu目 录1,整车的角度看车身 2,白车身的功能及结构介绍 3,白车身的材料 4,白车身的制造过程 5,白车身的明天—更快、更轻、更强wuchunyu1.整车的角度看车身首先来看看,一辆完整的汽车要实现什么功能?wuchunyu1.1整车性能集成概述Vehicle Structure 结构 Safety 安全 Energy 能量顾客 Thermal 温度 Vehicle Dynamics动力性法规+ 法规+人机工程+ 人机工程+美学Aerodynamics 空气动力性Durability 耐久性Noise & Vibration 震动和噪声wuchunyu整车按功能系统分解10. 动力总 成 15. 动力集成系统70. 电子60. 外饰Vehicl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20. 底盘 30. 空调& 动力冷 却系统55. 车门盖 50. 白车身40. 内饰wuchunyu1.2车身系统占整车质量的比重GP50—宝骏630车身件质量 30% 整车其他部 件质量 70%整车其他部件质量 车身质量一般情况,车身占整车质 量的比重为30%左右。

wuchunyu2.0白车身的功能及结构介绍车身是整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整车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车身也一样,它 主要包括车身本体、车门及附件,由于它是汽车上载人的容器,因此要求车身应具 有良好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此外,乘用车身又是包容整车的壳体,能够最直观地反 映乘用车外观形象等特点,所以,乘用车身设计应非常注重外形造型,以满足人们 对轿车外形地审美要求,取得较好的市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布置篇第四章车身系统4.1 整车断面断面的作用:构建车身主体框架结构;定义整车各主要总成部件的配合形式;定义主要的配合尺寸;分析造型的工程可行性;指导详细三维数据的设计;反应整车构件刚度分布状况,定义各部分构件的力学特性指标;形成技术积累,缩短整车开发周期并提高整车研发质量;整车断面:如下图所示4.1.1 发盖-前保HOOD-FRT BUMPER截面位置:Y=0平面需要表达的信息:发盖关闭时,锁、锁扣的啮合状态;锁、锁扣的安装结构;发盖与前保的间隙平度;发盖内板与前保的间隙、密封;发动机罩二次打开的手部空间,参见总布置设计指南;前保外表面到前横梁的距离A>65mm;前横梁到空调冷凝器的距离B>20mm;空调冷凝器到散热器的距离C>10mm;发动机总成到冷却风扇的距离D>35mm;图示:CE-1NL-1 GC-14.1.2 发盖-前组合灯HOOD-HEAD LAMP截面位置:过前组合灯上一点且平行于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前组合灯、发盖、前保及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前组合灯与周围件的间隙、平度;组合灯的固定点;组合灯与上隔栅的装配可行性;换灯的空间图示:CE-1GC-1NL-24.1.3 发盖-前围HOOD-COWL截面位置: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发盖外板、前风挡、通风盖板、前围板及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前风挡玻璃倾角;前风挡与前围板上部的配合及密封;发盖运动过程中与通风盖板、前风挡的间隙;发动机总成和前围板之间的间距A;机盖与机舱刚性零部件的距离B。

参见总布置设计指南。

发盖打开时保证在5%女性手控范围以下并且满足95%男性头部活动线路的要求,具体校核方法见总布置设计指南。

图示:CE-1NL-1GC-14.1.4 前风挡-顶盖FRT WINDSCREEN-ROOF截面位置: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顶盖、顶盖前横梁、前阅读灯、前风挡、前风挡密封条、顶棚及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前风挡与顶盖的搭接及密封;顶盖前横梁与顶盖的搭接;前阅读灯的布置(人机及照射范围);顶棚的布置;内后视镜的布置(视野校核)图示:CE-1内后视镜装在前风挡上FC-1 内后视镜装在顶盖前横梁上(非天窗版)FC-1 内后视镜装在顶盖前横梁上(天窗版)NL-2内后视镜装在前风挡上4.1.5 顶盖-后风挡ROOF-RR WINDSCREEN截面位置: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顶盖、顶盖后横梁、后风挡、顶棚及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后风挡与顶盖的搭接及密封;顶盖后横梁与顶盖的搭接;顶棚的布置;图示:CE-2GC-14.1.6 后风挡-行李箱盖RR WINDSCREEN-TAILGATE截面位置: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行李箱盖、密封条、后风挡、后风挡下横梁及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后风挡玻璃倾角;后风挡与后风挡下横梁的搭接关系;行李箱盖与后风窗下横梁的密封;行李箱盖开启过程中与后风挡的间隙;高位制动灯的布置。

图示:CE-2 (行李舱门开启角度为108°,整体式铰链)GC-1 (行李舱门开启角度为83.6°,四连杆铰链)4.1.7 顶盖-后背门ROOF-TAILGATE截面位置: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顶盖、顶盖后横梁、后背门、顶棚及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后背门与顶盖的静止间隙A;后背门与顶盖的运动间隙B;背门开启到最大角度时与顶盖间隙C;后背门与顶盖的密封;顶盖后横梁结构;顶棚的布置;高位制动灯的布置。

图示:CE-1(背门开启角度88°)NL-1(背门开启角度81.6°)LC-1(背门开启角度106°)4.1.8 后背门(行李箱盖)-后保TAILGATE-RR BUMPER截面位置: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后背门(行李箱盖)、锁、后保、后围上横梁、后围板、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后背门(行李箱盖)关闭时,锁、锁扣的啮合状态;锁、锁扣的安装结构;后背(行李箱盖)门的密封;后背门(行李箱盖)打开自动跳起的手指间隙,见总布置设计指南;后备门打开时保证在5%女性手控范围以下并且满足95%男性头部活动线路的要求,具体校核方法见总布置设计指南。

图示:CE-1NL-1LC-14.1.9 发盖-前悬HOOD-SUSPENSION截面位置:截面过悬架中心线需体现的零部件:发盖、前悬、轮胎包络、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前悬架与发盖内板(前舱导水板)的最小间隙;前悬架与轮胎包络的最小间隙;前减震器的安装图示:LC-1CE-1 NL-14.1.10 A柱-前门上铰链A PILLAR-FRT DOOR HINGE UPPER截面位置:过铰链安装孔的中心,且垂直于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前门、翼子板、铰链、A柱、密封条、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前门与翼子板的静止间隙A;A柱结构;B点、R点;A柱与前门的密封;翼子板的结构;前门与翼子板的运动间隙B;前门开启最大角度时与上铰链安装座的最小间隙图示:CE-1(两道密封,前门最大开启角度66°)NL-1(两道密封,前门最大开启角度67°)LC-1(一道密封,前门最大开启角度61°)4.1.11 A柱-前门下铰链A PILLAR-FRT DOOR HINGE LWR截面位置:过铰链安装孔的中心,且垂直于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前门、翼子板、铰链、A柱、密封条、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前门与翼子板的静止间隙a;A柱结构;B点、R点;A柱与前门的密封;翼子板的结构;前门与翼子板的运动间隙b;前门开启最大角度时与上铰链安装座的最小间隙c 图示:CE-1GC-1NL-1LC-1 单道密封,密封条与车门内板配合4.1.12 前门-门槛FRT DOOR-SILL截面位置:过前门玻璃挡水条的中点并垂直于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前门、侧围、地板、护板、密封条、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前门门槛结构;前门门槛与前门的配合及密封;B点、R点;前门门槛与底板的搭接;迎宾踏板、门护板、内外饰件的搭接关系;前门的密封;车门玻璃与门内板的距离图示:LC-1 (车门下端与侧围外板配合)CE-1 (车门下端与侧围外板配合)GC-1(车门下端与门槛装饰板配合)NL-1(车门下端与侧围装饰板配合)4.1.13 前门上部-A柱FRT DOOR-A PILLAR截面位置:过前门B-R-line上一点且垂直于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前门上部、A柱、前风挡、密封条、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前门上部结构;前门上部与A柱的密封及配合;A柱结构;前风挡与A柱的搭接及密封;A柱护板、帘式气囊、风管的布置图示:CE-1(天窗版)NL-1(带帘式气囊)GC-1(天窗版)4.1.14 前门上部-顶盖FRT DOOR-ROOF截面位置:过前门B-R-line上部中点且垂直于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前门上部、A柱、顶盖、顶饰条、顶棚、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前门上部结构;前门上部与A柱的密封及配合;A柱结构;顶盖与侧围的搭接;顶饰条与侧围、顶盖的装配关系;A柱护板、帘式气囊、风管、顶棚等的布置图示:CE-1NL-1(带帘式气囊)GC-1(带帘式气囊)4.1.15 B柱上部B PILLAR UPPER截面位置:过腰线和表面窗口线的中间点且垂直于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前门、后门、B柱、护板、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前、后门的结构;前、后门与B柱的密封;前、后门的间隙、平度;B柱结构;B 点、R点;B柱护板图示:CE-1NL-1LC-14.1.16 B柱-后门上铰链B PILLAR-RR DOOR HINGE UPPER截面位置:过铰链安装孔的中心且垂直于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前门、后门、B柱、铰链、护板、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前、后门的结构;前、后门与B柱的密封;前、后门的间隙;B柱结构;后门开启时与周围部件的运动间隙,开启到最大角度时与铰链的间隙;门护板、B柱护板等内饰件的关系图示:CE-1(两道密封,后门最大开启角度65°)GC-1(两道密封,后门最大开启角度67°)LC-1(单道密封,后门最大开启角度62°)4.1.17 B柱-前门锁B PILLAR-FRT DOOR LATCH截面位置:过啮合线垂直于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前门、后门、B柱、护板、锁、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锁、锁扣的啮合状态;锁、锁扣的安装结构;密封;后门开启时与前门、B柱的最小间隙图示:CE-1LC-1GC-1NL-14.1.18 B柱-后门下铰链B PILLAR-RR DOOR HINGE UPPER截面位置:过铰链安装孔的中心且垂直于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前门、后门、B柱、铰链、护板、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前、后门的结构;前、后门与B柱的密封;前、后门的间隙、平度;B柱结构;后门开启时与周围部件的运动间隙;门护板、B柱护板等内饰件的搭接关系布置图示:GC-1NL-1LC-1CE-14.1.19 后门-门槛RR DOOR-SILL截面位置:车身中段靠近车门最宽处且与Y基准面垂直需体现的零部件:后门、侧围、护板、地板、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后门门槛结构;后门门槛与后门的密封形式;B点、R点;后门门槛与底板的搭接;门装饰板、迎宾踏板、门护板等内外饰件的搭接关系;后门玻璃与门内板间隙图示:CE-1LC-1NL-1GC-14.1.20 后门锁-C柱RR DOOR LATCH-C PILLAR截面位置:过啮合线垂直于ZX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后门、侧围、护板、锁、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垂直于锁安装面并过啮合线做截面)锁、锁扣的啮合状态;锁、锁扣的安装结构;密封图示:NL-1CE-14.1.21 后门-C柱RR DOOR-C PILLAR截面位置:过C柱上部一点垂直于ZX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后门、C柱、护板、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后门与C柱的密封;C柱结构;后背门与C柱的密封;气弹簧的布置图示:CE-1LC-1背门玻璃直接与侧围配合GC-1NL-14.1.22 后门上部-顶盖RR DOOR-ROOF截面位置:车身中段靠近车门最宽处且与Y基准面垂直需体现的零部件:后门、顶盖、顶饰条、顶棚、护板、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后门上部结构;后门上部与侧围的密封及配合;侧围结构;顶盖与侧围的搭接;顶饰条与侧围、顶盖的装配关系;护板、顶棚、风管等的布置图示:NL-1 CE-1NL-1LC-14.1.23 侧围-后组合灯SIDE BODY-RR COMBINATION LAMP截面位置:过后组合灯上一点且垂直与Z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后组合灯、侧围、后背门、后保、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后组合灯安装方式;后组合灯与周围件的间隙、平度;换灯的空间图示:LC-1 CE-1NL-14.1.24 顶盖-后背门(行李箱盖)铰链ROOF-HINGE TAILGATE截面位置:过后背门(行李箱盖)铰链在车身上的安装点且垂直于Z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后背门(行李箱盖)、铰链、后风挡、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后背门(行李箱盖)铰链的固定;后风挡与后风挡横梁搭接;背门与顶盖(行李箱盖与后风挡)的静止间隙、运动间隙;行李箱盖与后风窗下横梁的密封;图示:CE-1(最大开启角度88°)CE-2(扭簧式铰链,最大开启角度108°)LC-1(最大开启角度106°)GC-1(四连杆铰链,最大开启角度83.6°)4.1.25 发盖-发盖铰链HOOD-HINGE HOOD截面位置:过发盖左铰链在发盖上的安装点的连线切垂直于Z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发盖、前风挡、铰链、通风盖板、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发盖铰链在发盖上的固定方式;发盖与前风挡(通风盖板)的静止间隙、运动间隙;图示:CE-1(发盖最大开启角度75°)LC-1(发盖最大开启角度81.5°)NL-1(发盖最大开启角度49°)GC-1(发盖最大开启角度49°)4.1.26 后侧窗-顶盖RR WINDOW-ROOF截面位置:过后侧窗中点且垂直于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后侧窗、侧围后部、顶盖、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后侧窗玻璃与侧围的搭接;侧围结构;顶盖与侧围的搭接;顶饰条与侧围、顶盖的装配关系;风管、护板、顶棚、乘客扶手等的布置图示:PREVIAHL-14.1.27 中导轨-侧围MIDDLE GUIDE RAIL-SIDE BODY截面位置:过中导轨中点且垂直于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后侧围、中导轨、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中导轨与侧围的配合;侧围结构;滑门打开时与侧围的间隙;护板及其他附件的布置图示:HL-1 PREVIA4.1.28 后侧窗-后背门RR WINDOW-TAILGATE截面位置:过OPEN-line上一点且垂直于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后侧窗、D柱、后背门需要表达的信息:后侧窗与D柱的搭接;D柱结构(流水槽结构);后背门与D柱的密封;气弹簧布置图示:HL-1PREVIA4.1.29 滑门前锁-B柱SLIDING DOOR LATCH-B PILLAR截面位置:过啮合线垂直于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B柱、滑门前锁、滑门需要表达的信息:(垂直于锁安装面并过啮合线做截面)锁、锁扣的啮合状态;锁、锁扣的安装结构图示:HL-14.1.30 前轮罩-轮胎包络FRT_WHL_HOUSE-TIRE_VOLUME截面位置:过轮胎中心切垂直于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前轮罩、护轮板、轮胎包络等需要表达的信息:翼子板与发盖的间隙;前轮罩的结构;轮罩护板与轮罩的配合;轮胎包络与轮罩、轮罩护板的间隙图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