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5.古诗词三首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上册古诗词1. 《浪淘沙》(其七)
作者: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卷起沙堆似雪堆。

2. 《鹿柴》
作者: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 《雪梅》
作者: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4. 《嫦娥》
作者: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5. 《出塞》
作者: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 《夏日绝句》
作者: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7. 《题西林壁》
作者: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8. 《暮江吟》
作者: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9. 《别董大》
作者: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0. 《凉州词》
作者: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强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烈思乡情深深的震撼了我们。
泊船瓜洲
钟山/只隔/数重/山。
【宋】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
京口/瓜洲/一水/间,
明月/何时/照我/还?
A
秋思
——[唐]张籍
B

秋 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①。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②临发又开封③。
PART ONE
全词共出现几种意象?
山水代表路途的艰辛, 风雪意象思乡之情。
山、水、灯、风、雪、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2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3
想象一下,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4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深夜,将士们都住宿帐篷,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5
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油灯。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没睡着,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而又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03
不能还
02
思家切
01
此处“绿”字诗人曾想过用“到、过、入、满”,为什么诗人最后选“绿”?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了国家大事,虽到家门却不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高境界,他从内心深处发出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诗人为了改革大计,为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能还,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添加标题
京口:今江苏镇江。
添加标题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词三首》【精华版】PPT课件(完整版)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词三首》【精华版】PPT课件(完整版)

词人和将士们身在征途之中。
“身”点明行进的方向,突 出了身心分离之苦。
从北京到山海关,即使在高速公路上开车行驶也需要三个 多小时。古代交通不便,将士们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很辛苦。
想象将士们“山一程,水一程”的画面。你想到 了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

波涛滚滚 巨浪滔天
课堂小结
• 诵读了王维的《山居秋暝》和张继的 《枫桥夜泊》
• 学习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课堂演练
判断对错。
1.王维和张继都是唐代诗人。
(√)
2.《山居秋暝》颔联写的是自然景物。 ( √ )
3.《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指的是今天的苏州。
(√ )
第二课时
长相思
观察《长相思》和前两首诗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先看下面的资料,再品读尾联,想一想:此时 诗人心中生出了怎样的情感呢?
中年的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 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 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 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树林也有溪谷, 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与他的知心好友度 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将士们行军的遥远与艰辛。
“千帐灯”让你想象到了一幅什么画面?
朗读指导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边读边想象行军队伍的壮观, 征途中的艰辛,缓慢而深情地读。
品读下阕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 不成,故园无此声。
边读边想象:“风一更,雪一更”描绘的 是怎样的场景?
风雪交加、苦寒持续不断
06
检查、修改及反馈收集
1-仔细检查每一页内容准确性 2-邀请他人审查并提供意见反馈 3-根据反馈进行必要调整优化4-不断完善,追求卓越品质

【预习】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讲解

【预习】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讲解
字词解释: ①西江月: 词牌名。 ②夜行黄沙道中: 词题。黄沙: 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 ③别枝: 横斜突兀的树枝。 ④七八个: 概数词,不是确指,说明星星寥寥无几。 ⑤两三点: 概数词,说明雨量不大。 ⑥旧时: 往日。 ⑦茅店: 用芽草盖的小客舍。 ⑧社林: 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⑨见: 同 “现”。
2.《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宿建德江》先写羁旅夜泊, 再叙日暮添愁,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雨、风、湖水。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中的比喻有什么作用? 诗用 “翻墨” 写出云的来势,用 “跳珠” 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翻墨”与 “跳珠” 的比喻新颖而生动,绘色绘声绘形,极为传神。
2、《宿建德江》《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感情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 一说。 答:两首古诗都写了月亮,都借月抒发感情。但抒发的感情不同,《宿建德江》借月亮抒发诗人旅 途寂寞、孤独之情,《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诗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并流露出喜 爱与兴奋之情。
《宿建德江》这首诗中,第二句 “日暮客愁新” 写日暮添愁,其中的 “日暮” 是“客愁新”的原 因,一个 “愁” 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写宇宙广袤宁 静,明月伴人更亲。因为野 “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愁思似乎因亲 近的明月而得到慰藉。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出建德江的月夜美景,情景交融,构成了一个特殊的 意境。整首诗围绕一个“愁” 字,通过写夜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了自己客居他乡、仕途失意 的羁旅之思和孤寂情怀。
诗词大意: 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 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jt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05古诗词三首》

jt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05古诗词三首》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 的意思。
7. 何时:什么时候。
整理ppt
10
泊船瓜洲①
[宋]王安石
瓜洲:在长
京口:今江苏镇江江。北岸,扬
还 京口②瓜洲钟山一:今水南间京 ,州南面。
钟山③只隔市数紫金重山。山。
整理ppt
22
秋思
[唐]张 籍(jí)
洛 阳 城 里 见 秋 风 ,jiàn 欲 作 家 书 意 万 重 。zhònɡ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整理ppt
23
【注释】
1.行人:此处指送信的使者。 2.发:出发。 3.意万重:思绪万千。 4.开封:打开信封。
整理ppt
24
全诗的大意
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 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 新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 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 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 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 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 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 封好的信查看。
春风又过江南岸
春风又满江南岸
整理ppt
16
诗人为了改革大计,为 了国家大事,虽到家门却不 能还,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 高境界,他从内心深处发出 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强烈 思乡情深深的震撼了我们。
整理ppt
17
明诗意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哎!和煦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大江南岸, 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陪着我一起 回家呢?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
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
唐代:韩愈、柳宗元 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课件【最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课件【最新】

例:湖泊(pō)中央停泊(bó)着一只小船。
gēng (更改)(半夜三更)
更 gèng (更加)(更好)
例:更(gēng)换了一个灯泡后,房间里显得更(gèng) 亮了。
山居秋暝
品读课文
苏轼曾赞:“味摩诘之诗,诗 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 诗。”雨后的山林,空寂清幽, 引起了诗人的诗兴,让我们一 起去看看王维诗中的如画美景 吧!
21 古诗三首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二课时
枫桥夜泊Βιβλιοθήκη 桥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郊, 是一座江南常见的单孔石拱桥。 大运河在此通过,又是官道所在, 南北舟车在此交会,旧时每到夜 里航道就要封锁起来,这里便成 了理想的停息之地,此桥便因此 得名为“封桥”,后因张继的诗 而易名“枫桥”,并沿袭至今。
品读课文
写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此时 已是“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终南别业》)的 后期了。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唐玄宗时期最后 一个开明的宰相张九龄被李林甫等排挤罢官,朝政日趋 昏暗,王维的政治热情冷却下来,对政治抱着消极的态 度。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后,他在终南山构筑了 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由写景转为抒情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认为“空山”之中是自己的世外桃源,“可留”二 字暗示诗人向往空寂山林的高洁情怀与乐于归隐的生 活乐趣。
层次梳理
山居 秋暝
山中之景 山中之人
山雨月松
泉石竹莲
浣女 渔人
生活美
自然美 留 (归隐)
主旨概括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的秀 丽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美好景色的喜爱以 及归隐山林的心愿。
书写指导
pàn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预习和知识点复习总结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预习和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知识点+复习重点目录知识点 (1)一、作者简介 (1)二、生字组词 (2)三、多音字 (2)四、译文 (2)五、问题归纳 (3)六、课文主题 (4)1. 《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他的诗多写田园山水,世称孟襄阳,和王维并称为“王孟”。

“宿”的意思是住宿,“宿建德江”写出了写作的地点和事由,描写了诗人旅途中夜泊江上所见的江边夜景,前两句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移舟:划动小船。

烟渚:烟雾中水中的陆地。

诗意: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黄昏时分新愁又涌上我的心头。

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野:原野。

旷:空旷。

诗意:旷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沉。

江水清清,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与人亲近。

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二、生字组词德dé(美德、德行、品德)鹊què(喜鹊、鹊桥、声名鹊起)蝉chán(蝉联、金蝉、蝉蜕)三、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四、译文1.《宿建德江》: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古诗词三首》PPT课件人教部编版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古诗词三首》PPT课件人教部编版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 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 诗人,新乐府运动主要倡 导者,生活在唐朝中期, 是李杜之后唐朝最伟大的 诗人。写下了不少反映人 民疾苦的诗篇,一生留下 近3000篇诗作,与元稹 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 称“元白”,与刘禹锡并 称“刘白” 。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P PT课件 人教部 编版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诗歌 之一,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 于宋代。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是中国都 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代表。可以配上乐 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 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P PT课件 人教部 编版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P PT课件 人教部 编版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面上反射的光线和秋天的月亮交相 辉映,没有一丝风吹过,静静的湖面像还没 有磨过的铜镜.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P PT课件 人教部 编版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P PT课件 人教部 编版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 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P PT课件 人教部 编版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P PT课件 人教部 编版
想一想
作者刘禹锡是在什么季节 写的《洞庭湖》?作者通过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 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 的?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P PT课件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P PT课件 人教部 编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镇县瓦疃中心校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熊国宝授课人:全册第课时
教学内容: 5.古诗词三首第1,2 课时单元第课时
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
固镇县瓦疃中心校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固镇县瓦疃中心校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固镇县瓦疃中心校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固镇县瓦疃中心校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熊国宝授课人: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 6.梅花魂第1,2 课时单元第课时
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领悟作者如何表达感情的方法。

(2)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具准备: 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2.自学生字词.
固镇县瓦疃中心校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1.把文中使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
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
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3.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教学反思
固镇县瓦疃中心校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熊国宝授课人:全册第
课时
教学内容7.桂花雨第课时单元第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
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自读自悟;细读悟情;品读体会。

教具准备:ppt
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
一、自读提示明要求
二、师生谈话:说说在儿时曾发生过哪些有
趣的事?
教师导语:童年曾发生过的趣事令我们难忘,
只要一想起它,我们仍会感受到一种快乐.今天我
们要读的课文的作者就用手中的笔把童年趣事记录
了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表达的情
感.(板书课题:桂花雨)
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桂花的资料后,针对课题
说说想了解哪些内容.
三、初读课文知大意
1、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
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
纠正字音,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概括课
文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语句悟情感
1、读课文,看“摇花乐”的挂图,在课文中
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
2、分小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所
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
样的画面,从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朗读
“摇花乐”这一段.)
3、教师导语: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它同
样也把童年的快乐带给了我们.然而,作者仅仅为
了写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吗?联系上下文,读读有关
语句,再说说你的感受.
4、学生边读有关语句,边谈自己的体会.教师
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这几句话,联系上下文,如与
“梅花、梅树”的对比,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体会母亲对故乡的怀念.
5、听着母亲的话,“我”不禁又想起了“摇
花乐”,你能通过朗读向同学们表达出“我”的思
乡之情吗?(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
段.)
6、难忘童年的画面,难忘母亲的话语,更难
忘故乡的桂花,读读课文中的语句,想一想,课文
中是否还有让你回味无穷的句子?找出来并有感情
地读一读,再交流为什么要这样读.
五、积累语言求发展
1、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感
受呢?
2、在课外阅读中,在你的生活实际中,你
有没有感受到人们对家乡的怀念呢?说一说,
并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固镇县 瓦疃中心校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五 年级 上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 熊国宝
授课人:
全册第 课时
教学内容:
8* 小桥流水人家 第
课时 单元第 课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3、认识7个生字,识记本课相应的词语。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4、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三、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
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
旁作批注.
1、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2、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
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
会.
3、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
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四、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五、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
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
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2、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3、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句?读一读,说一说.
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主备人: 熊国宝 授课人:
全册第 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习作二 第 1,2,3 课时 单元第 课时
教学目标: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
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2、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
热爱家乡之情.
4、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
集体备课意见
二次备课记录
固镇县瓦疃中心校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固镇县瓦疃中心校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进一步提高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
固镇县瓦疃中心校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话导入,明确内容
“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
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
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
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
课题:回顾·拓展),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
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
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
们感受到了什么?(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
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
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过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
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
表达思乡之情的?
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
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边读边批注.
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
畅所欲言.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
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
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或
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谁
能背诵一两段?
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读一读下
面的诗句(日积月累中的),你能把它们印在
脑海里吗?练习背诵.(个人背,同桌背.)
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能向同学们介绍
介绍吗?(指名读背.)
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
查字典.
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
的问题.
全班交流对“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
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的实例.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