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课时作业15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1.[2010年全国]原子核238 92U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核234 90Th,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234 91Pa,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234 92U。放射性衰变①、②和③依次为( )

A.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

B.β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

C.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

D.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

解析:由电荷数守恒与质量数守恒可分别写出衰变①238 92U→234 90 Th+42He,衰变②为234 90Th→234 91Pa+0-1e,衰变③为234 91Pa→234 92U+-10e,故知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2.由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可知( )

A.放射性元素一次衰变可同时产生α射线和β射线

B.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新核的化学性质不变

C.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的快慢不可人为控制

D.放射性元素发生正电子衰变时,新核质量数不变,核电荷数增加1

解析:一次衰变不可能同时产生α射线和β射线,只可能同时产生α射线和γ射线或β射线和γ射线;原子核发生衰变后,新核的核电荷数发生了变化,故新核(新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理应发生改变;发生正电子衰变,新核质量数不变,核电荷数减少1。

3.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全部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的一半

B.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

C.原子量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D.元素质量减半所需要的时间

解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它与原子核全部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的一半不同。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后成了一种新的原子核,原来的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个数不断减少;当原子核的个数减半时,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的质量也减半,故选项B、D正确。

答案:B、D

4.原子核发生β衰变时,此β粒子是( )

A.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

B.原子核外的电子跃迁时放出的光子

C.原子核内存在着电子

D.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时,放射出一个电子解析:因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内并不含电子,但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中子可以转化成一个质子和一个负电子,一个质子可以转化成一个中子和一个正电子,其转化可用下式表示:10n→11H+0-1e(β),11H→10n+01e。

由上式可看出β粒子(负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而来的,正电子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转化而来的。

5.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原来静止的原子核,该核衰变后,放出的带电粒子和反冲核的运动轨迹分别如图15-1中a、b所示,由图可以判定( )

图15-1

A.该核发生的是α衰变

B.该核发生的是β衰变

C.磁场方向一定垂直纸面向里

D.磁场方向向里还是向外不能判定

解析:本题考查对α粒子及β粒子的性质的了解,对动量守恒定律以及左手定则的应用能力。原来静止的核,放出粒子后,由于衰变前后总动量守恒,所以粒子和反冲核的速度方向一定相反。根据图示,它们在同一磁场中是向同一侧偏转的,由左手定则可知它们必带异种电荷,故应为β衰变。由于不知它们的旋转方向,因而无法判定磁场是向里还是向外,即都有可能。

答案:B、D

6.关于原子核的衰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α粒子来自于原子核,说明原子核里含有α粒子

B.β粒子来自于原子中的电子,正如光电效应一样

C.某些原子核发生衰变说明它们是不稳定的

D.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

子所产生的

解析:发生β衰变时,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子,B错误,D正确;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并不含有α粒子,A错误;某些原子核的核子间结合不太牢固、不稳定,会放出α粒子,C正确。

答案:C、D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把放射性元素放在低温处,可以减缓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B.把放射性元素同其他稳定元素结合成化合物,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变

C.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全部衰变所需时间的一半

D.某一铅的矿石发现有20个氡原子核,经过3.8天(氡的半衰期),此矿石中只剩下10个氡原子核

解析:半衰期与元素的化学态无关。仅由核内部结构决定,故A错,B对;另一方面半衰期是针对大量原子核进行统计的统计规律;对单个或几个原子而言,无实际意义,故C、D错。

答案:B

8.一个氡核222 86Rn衰变成钋核218 84Po并放出一个粒子,其半衰期为3.8天。1g氡经过7.6天衰变掉氡的质量,以及222 86Rn衰变成218

84Po的过程放出的粒子是( )

A.0.25g,α粒子

B.0.75g,α粒子

C.0.25g,β粒子

D.0.75g,β粒子

解析:经过了两个半衰期,1g的氡剩下了0.25g,衰变了0.75g,根据核反应方程的规律,在反应前后的质量数和核电荷数不变可得出是α粒子,所以B正确。

答案:B

9.放射性同位素钋232经α,β衰变会生成镭,其衰变方程为232 90Th→220 80Rn+xα+yβ,其中( )

A.x=1,y=3

B.x=2,y=3

C.x=3,y=1

D.x=3,y=2

解析:本题考查放射性元素衰变的有关知识,本题为较容易的题目。由衰变方程:232 90Th→220 86Rn+x42He+y 0-1e,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得:232=220+4x,90=86+2x-y,可解得x=3,y =2。

答案:D

10.232 90Th(钍)经过一系列α和β衰变,变成208 82Pb(铅),问经过了多少次α衰变?经过了多少次β衰变?

解析:由α衰变和β衰变的规律分析。由于β衰变不影响质量数的变化,所以质量数的变化决定了α衰变的次数,由232 90 Th变为208 82Pb,质量数减少了232-208=24,每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因此α衰变的次数为6次。6次α衰变,电荷数应减少6×2=12,而现在只减少了90-82=8,所以应有4次β衰

变(每次β衰变增加一个电荷数)。

答案:经过6次α衰变,4次β衰变

11.为了测量某放射性元素衰变时释放的α粒子的动能,让α粒子垂直于磁感线方向进入磁感应强度B=2T的匀强磁场中,测得其圆周运动的半径r=30cm,则α粒子的动能为多少J?

解析:因为r=mv

Bq

,v=

Bqr

m

,所以E k=

1

2

mv2=

B2q2r2

2m

,代入数

据可算得。

答案:2.88×10-12

12.一块氡222放在天平的左盘时,需在天平的右盘加444g 砝码,天平才能处于平衡状态,氡222发生α衰变,经过一个半衰期以后,欲使天平再次平衡,应从右盘中取出的砝码为多少?

解析:衰变前氡的质量为444g,摩尔质量为222g/mol,故共2mol氡。经过一个半衰期,有1mol氡衰变,放出1molα粒子,则左盘质量减少了4g,故应从右盘中取出4g砝码。

答案:4

13.为测定某水库的存水量,将一瓶放射性同位素溶液倒入水库中,已知这杯溶液每分钟衰变8×107次,这种同位素的半衰期为2天,10天以后从水库中取出1m3的水,并测得每分钟衰变10次,求该水库的存水量为多少?

解析:设放射性同位素原有质量为m0,10天后其剩余质量为m,

水库存水量为Q ,由每分钟衰变次数与其质量成正比可得10Q 8×107=m m 0,由半衰期公式得m =m 0? ?????12t T =m 0? ??

???12102,联立解得水库存水量为Q =2.5×105m 3

答案:2.5×105m 3

14.钍核230 90Th 发生衰变生成镭核226 88Ra 并放出一个粒子。设该粒子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它进入电势差为U 的带窄缝的平行平板电极S 1和S 2间的电场时,速度为v 0,经电场加速后,沿O x 方向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有界匀强磁场,Ox 垂直平板电极S 2,当粒子从P 点离开磁场时,其速度方向与Ox 方向的夹角θ=60°,如图15-2所示,整个装置处于真空中。

图15-2

(1)写出钍核衰变方程;

(2)求粒子在磁场中沿圆弧运动的轨道半径R ;

(3)求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所用时间t 。

解析:(1)钍核衰变方程:230 90Th→42He +226

88Ra 。

(2)设粒子离开电场时速度为v ,对加速过程有

qU =12mv 2-12

mv 20①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qvB =m v 2R

② 由①、②得R =m qB 2qU m

+v 20。 (3)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回旋周期T =2πR v =2πm qB

③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t =16

T ④ 由③④得t =πm 3qB

。 答案:(1)230

90Th→42He +226 86Ra (2)R =m qB v 2

0+2qU m

(3)t =πm 3qB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全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全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 静电场 第1课时 库仑定律、电场力的性质 考点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例如: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1. 元电荷:电荷量c e 191060.1-?=的电荷,叫元电荷。说明:任意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 元电荷电荷量的整数倍。 2.使物体带电也叫起电。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三种:①摩擦起电 ②接触带电 ③感应起电。 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考点2.库仑定律 1. 内容:在真空中静止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他们的连线上。 2. 公式:叫静电力常量)式中,/100.9(2 292 21C m N k r Q Q k F ??== 3. 适用条件:真空、点电荷。 4. 点电荷:如果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的大小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形状体积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 考点3.电场强度 1.电场 ⑴ 定义:存在电荷周围能传递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物质。 ⑵ 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⑶ 静电场:静止的电荷产生的电场 2.电场强度 ⑴ 定义:放入电场中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 与它的电荷量q 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

⑵ 定义式: q F E = E 与 F 、q 无关,只由电场本身决定。 ⑶ 单位:N/C 或V/m 。 ⑷ 电场强度的三种表达方式的比较 定义式 决定式 关系式 表达式 q F E /= 2/r kQ E = d U E /= 适用 范围 任何电场 真空中的点电荷 匀强电场 说明 E 的大小和方向与检验电荷 的电荷量以及电性以及存在与否无关 Q :场源电荷的电荷量 r:研究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 U: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 d :两点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 (5)矢量性: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或与负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6)叠加性:多个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这种关系叫做电场强度的矢量叠加,电场强度的叠加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考点4.电场线、匀强电场 1. 电场线:为了形象直观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在电场中画出一系列的曲线,曲线上的各点的切线方向代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曲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 2. 电场线的特点 ⑴ 电场线是为了直观形象的描述电场而假想的、实际是不存在的理想化模型。 ⑵ 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终于无穷远或负电荷,电场线是不闭合曲线。 ⑶ 任意两条电场线不相交。 ⑷ 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它不表示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 ⑸ 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电场线从高等势面(线)垂直指向低等势面(线)。 3. 匀强电场 ⑴定义:场强方向处处相同,场强大小处处相等的区域称之为匀强电场。 ⑵特点: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是等距的平行线。平行正对的两金属板带等量异种电荷后,在

(最好的)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导学案用

《放射性衰变》学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原子核的衰变 2、会用半衰期描述衰变的速度,知道半衰期的统计意义 3、知道两种衰变的规律,能够熟练写出衰变方程 【知识要点】 一.点石成金真的存在吗? 在古代,人们一直幻想能够点石成金,所以他们一直试图利用化学方法做到,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因为他们不知道点石成金的奥妙,这个奥妙就是:点石成金是原子核的变化,这是用化学方法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你们想知道点石成金是怎么物理方法实现的吗? 二.原子核的衰变 1.衰变:原子核放出或,由于变了,所以变成了另一种原子核。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原子核的 2.α衰变:如果原子核衰变时放出一个后,转变成新核的过程,这种衰变叫做。 例如:238 92U→234 90 TH+4 2 He 3.β衰变:如果原子核衰变时放出一个后,转变成新核的过程,这种衰变叫做。 例如:234 90TH→234 91 Pɑ+0 1 e 4.衰变规律:衰变前的等于衰变后的之和;衰变前的等于衰变后的之和。即: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思考:你能通过刚才学到的知识总结出α衰变和β衰变时质量数和电荷数的变化规律吗? 。 三.原子核衰变的本质 1.β衰变的本质:原子核里没有电子,β衰变中的电子来自哪里呢?研究发现,β衰变的实质是核内的(符号是:)转化成了一个和一个,所以新核少了一个,却增加了一个。因此新核不变,而增加1。 2.α衰变的本质:在原子核中2个和2个能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会作为一个整体从的原子核中被抛射出来,这就是α衰变。 四.原子的能级 1.原子核的能级:原子核的能量也跟原子的能量一样,其变化是,也只能取一系列的数值,因此也存在着,同样也是能级越低越稳定。发生衰变时,蕴藏在核内的能量会释放出来,使新核处于,它要向跃迁,能量以的形式辐射出来。 2.γ射线的产生:射线常常是伴随和产生的,当原子核发生连续衰变时,有的发生,有的发生,同时伴随,这时放射线中就会同时具有、和三种射线。 所以衰变只有两种,即和。 五.半衰期 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τ。 2.公式: 3.注意:(1)半衰期是对宏观上大量原子核的统计规律,对单个原子核来说何时发生衰变是不可测的,可能1s后发生衰变,也可能一年后发生衰变,也可能一万年后才衰变。 (2)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无论单质还是化合物,无论施加压力还是提高温度,都不能改变它的半衰期,因为这些因素都不会影响原子核的结构。【典型例题】 例1:配平下列衰变方程23492U→23090Th+( )23492U→23491Pa+( ) 例2:钍232(23290Th)经过________次α衰变和________次β衰变,最后成为铅208(20882Pb) 【巩固练习】 1.β衰变中所放出的电子,来自() A.原子核外内层电子B.原子核内所含电子 C.原子核内中子衰变为质子放出的电子D.原子核内质子衰变为中子放出的电子 2.A、B两种放射性元素,原来都静止在同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如图所示,其中

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5 19.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教案)

第十九章原子核 新课标要求 1.内容标准 (1)知道原子核的组成,知道放射性和原子核的衰变,会用半衰期描述衰变速度,知道半衰期的统计意义, (2)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知道射线的危害和防护, 例1 了解放射性在医学和农业中的应用, 例2 调查房屋装修材料和首饰材料中具有的放射性,了解相关的国家标准, (3)知道核力的性质,能简单解释轻核与重核内中子数、质子数具有不同比例的原因,会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守恒写出核反应方程, (4)认识原子核的结合能,知道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关注受控聚变反应研究的进展,(5)知道链式反应的发生条件,了解裂变反应堆的工作原理,了解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知道核电站的工作模式, (6)通过核能的利用,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例3 思考核能开发带来的社会问题, (7)初步了解恒星的演化,初步了解粒子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例4 了解加速器在核物理、粒子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2.活动建议: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常用的射线检测方法, (2)观看有关核能利用的录像片, (3)举办有关核能利用的科普讲座, 新课程学习 19.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放射现象的实质是原子核的衰变 2、知道两种衰变的基本性质,并掌握原子核的衰变规律 3、理解半衰期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熟练运用核衰变的规律写出核的衰变方程式 2、能够利用半衰期来进行简单计算(课后自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传说的引入,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与唯物史观的教育,不断的设疑培养学生对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从而引领学生进入一个美妙的微观世界, ★教学重点 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及半衰期 ★教学难点 半衰期描述的对象 ★教学方法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目标定位] 1.知道什么是原子核的衰变.2.知道α衰变和β衰变的规律及实质,并能熟练写出衰变方程.3.理解半衰期的概念,学会利用半衰期解决相关问题. 一、原子核的衰变 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由于核电荷数变了,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变了,变成另一种原子核,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二、α衰变: 原子核进行α衰变时,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U的α衰变方程为 U→Th+He. 三、β衰变: 原子核进行β衰变时,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Th的β衰变方程为 Th→Pa+e. 四、半衰期 1.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 2.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没有关系. 一、原子核的衰变 1.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后,变成另一种原子核,这种现象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2.α衰变:X―→Y+He 原子核进行α衰变时,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 α衰变的实质:在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中,2个中子和2个质子结合得比较牢固,有时会作为一个整体从较大的原子核中释放出来,这就是放射性元素发生的α衰变现象.

3.β衰变:X―→Y+e 原子核进行β衰变时,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 β衰变的实质: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且放出一个电子即β粒子,使核电荷数增加1,但β衰变不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其转化方程为:n―→H+e. 4.衰变规律: 衰变过程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 5.γ射线是在发生α或β衰变过程中伴随而生,且γ粒子是不带电的粒子,因此γ射线并不影响原子核的核电荷数,故γ射线不会改变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6.确定衰变次数的方法 设放射性元素X经过n次α衰变和m次β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Y,则衰变方程为 X―→Y+n He+m e. 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列方程 A=A′+4n,Z=Z′+2n-m. 例1 原子核92U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核90Th,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91Pa,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92U.放射性衰变①、②和③依次为( ) A.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 B.β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 C.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 D.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 答案A 解析根据衰变反应前后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特点,92U核与90Th核 比较可知,衰变①的另一产物为He,所以衰变①为α衰变,选项B、C错误; 91Pa核与92U核比较可知,衰变③的另一产物为e,所以衰变③为β衰变,选项A正确、D错误. 例2 U核经一系列的衰变后变为Pb核,问: (1)一共经过几次α衰变和几次β衰变?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选修3-1 知识总结 第一章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一、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 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表述2、在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内,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二、电荷量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2、元电荷:电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1.6×10-19 C 3、比荷:粒子的电荷量与粒子质量的比值。 第一章 第2节 库仑定律 一、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点电荷:带电体的大小比带电体之间的距离小得多。 2、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因素 二、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 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 2 1r Q Q k F 注意(1)适用条件为真空中静止点电荷 (2)计算时各量带入绝对值,力的方向利用电性来判断 第一章 第3节 电场 电场强度 一、电场 电荷(带电体)周围存在着的一种物质,其基本性质就是对置于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二、电场强度 1、检验电荷与场源电荷 2、电场强度 检验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的电场力F 与检验电荷的电荷q 的比值。 q F E = 国际单位:N /C 电场强度是矢量。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受到的电场力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 三、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2r Q k q F E == 四、电场的叠加 五、电场线 1、电场线: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在电场中画出的一些曲线,曲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

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场强的方向。 2、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 3、电场线的特点 (1)假想的 (2)起----正电荷;无穷远处 止----负电荷;无穷远处 (3)不闭合 (4)不相交 (5)疏密----强弱 切线方向---场强方向 第一章 第4节 电势能 电势 一、电势能 1、电势能:电荷处于电场中时所具有的,由其在电场中的位置决定的能量称为电势能. 注意:系统性、相对性 2、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3、电势能大小的确定 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在数值上等于把电荷从这点移到电势能为零处电场力所做的功 二、电势 1.电势:置于电场中某点的检验电荷具有的电势能与其电量的比叫做该点的电势 q E 电= ? 单位:伏特(V ) 标量 2.电势的相对性 3.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三、等势面 1、等势面:电场中电势相等的各点构成的面。 2、等势面的特点 a:在同一等势面的两点间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b: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c:电场线总是与等势面垂直。 第一章 第5节 电势差 电场力的功 一、电势差:电势差等于电场中两点电势的差值 B A AB U ??-= 电电电电电电)=--=-(-=E E E E E W A B B A AB ?)(电势能为零的点点电=A A W E

高中物理选修3-5全套教案--19.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19.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放射现象的实质是原子核的衰变 2、知道两种衰变的基本性质,并掌握原子核的衰变规律 3、理解半衰期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熟练运用核衰变的规律写出核的衰变方程式 2、能够利用半衰期来进行简单计算(课后自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传说的引入,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与唯物史观的教育,不断的设疑培养学生对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从而引领学生进入一个美妙的微观世界。 ★教学重点 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及半衰期 ★教学难点 半衰期描述的对象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点石成金的传说,或者将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 学生讨论非常活跃,孙悟空,八仙,神仙;魔术,街头骗局。 点评:通过这样新颖的课题引入,给学生创设情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挑起学生对未知知识的热情。 教师:刚才同学们讲的都很好,但都是假的。孙悟空,八仙,神仙:人物不存在。魔术,街头骗局:就是假的。 学生顿时安静,同时也心存疑惑:当然是假的,难道还有真的不成? 点评:对于学生来讲要使其相信科学技术反对迷信,同时也要提高警惕小心上当受骗,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更加吊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胃口,为新课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教师:那有没有真的(科学的)能将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呢? 学生愕然。 点评:进一步吊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胃口。 教师:有(大声,肯定地回答) 学生惊讶,议论纷纷。 点评:再一次吊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胃口。 通过这样四次吊胃口,新课的成功将是必然。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点评:及时推出课题。 (二)进行新课 1.原子核的衰变 教师:原子核放出α或β粒子,由于核电荷数变了,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变了,变成另一种原子核。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学生豁然开朗:科学、真实的将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原来就是原子核的衰变。 点评:及时给出问题的答案,学生并不会索然无味,相反会对原子核的衰变这一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铀238核放出一个α粒子后,核的质量数减少4,核电荷数减少2,变成新核-----钍234核。那这种放出α粒子的衰变叫做α衰变。 学生定有这样的想法:放出α粒子的衰变叫做α衰变。那放出β粒子的衰变叫做β衰变? 点评:这里一下子会出现了“α衰变”,“衰变方程式”两个新名词,教师要耐心的讲解,学生有插嘴的,如果正确要及时肯定并表扬。 教师:这个过程可以用衰变方程式来表示:23892U→23490Th+42He(一边说一边写,不要解释,要请学生来分析其中的奥秘) 学生定有这样的想法:衰变方程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有何联系与区别? 点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过程,作为认识对象的知识并不像实物一样可以由教师简单地传递给学生,须由学生自己来建构,并纳入他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别人是无法替代的。在此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即: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来帮助学生自己来建构衰变方程式,并把它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学生充分讨论:衰变方程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有何联系与区别,并由学生自己表述。 点评:可以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不到之处教师再帮助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全套教案(人教版)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 11、1简谐运动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就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 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得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得图象就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得特征,培养学生得观察、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科学得神奇,实验得乐趣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得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得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 偏离平衡位置得位移与位移得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得变化 四、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得规律,就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得运动——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 振动就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得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得运动就就是振动? 微风中树枝得颤动、心脏得跳动、钟摆得摆动、声带得振动……这些物体得运动都就是振动。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得实验,注意边瞧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 [演示实验] (1)一端固定得钢板尺[见图1(a)] (2)单摆[见图1(b)] (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得塑料球[见图1(e)] 提问:这些物体得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就是直线得、曲线得;运动方向水平得、竖直得;物体

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得、不同得……它们得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 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得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就是机械振动得简称。 2、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就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得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 (1)弹簧振子 演示实验:气垫弹簧振子得振动 讨论:a.滑块得运动就是平动,可以瞧作质点 b.弹簧得质量远远小于滑动得质量,可以忽略不计,一个轻质弹簧联接一个质点,弹簧得另一端固定,就构成了一个弹簧振子 c.没有气垫时,阻力太大,振子不振动;有了气垫时,阻力很小,振子振动。我们研究在没有阻力得理想条件下弹簧振子得运动。 (2)弹簧振子为什么会振动? 物体做机械振动时,一定受到指向中心位置得力,这个力得作用总能使物体回到中心位置,这个力叫回复力,回复力就是根据力得效果命名得,对于弹簧振子,它就是弹力。 回复力可以就是弹力,或其它得力,或几个力得合力,或某个力得分力,在O点,回复力就是零,叫振动得平衡位置。 (3)简谐运动得特征 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得大小与方向与振子偏离平衡位置得位移有直接关系。在研究机械振动时,我们把偏离平衡位置得位移简称为位移。 3、简谐运动得位移图象——振动图象 简谐运动得振动图象就是一条什么形状得图线呢?简谐运动得位移指得就是什么位移?(相对平衡位置得位移) 演示:当弹簧振子振动时,沿垂置于振动方向匀速拉动纸带,毛笔P就在纸带上画出一条振动曲线 说明:匀速拉动纸带时,纸带移动得距离与时间成正比,纸带拉动 一定得距离对应振子振动一定得时间,因此纸带得运动方向可以代

人教版选修(3-5)《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学案1

人教版选修(3-5)《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学案1《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导学案 【知识要点】 一、原子核的衰变 1.衰变定义:原子核放出 _________转变为新核的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变 2.种类:α衰变:放出α粒子的衰变,如 。 β衰变:放出β粒子的衰变,如 。 3.规律: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衰变前后的____________ 都守恒. 如:23892U→23490Th+42He 又如:23490Th→23491Pa+0-1e α衰变规律:A Z X→A-4Z-2Y+42He β衰变规律: A Z X→A Z +1Y+0-1e 4. 本质:α衰变:原子核内少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 ,转换方程: 211H +210n →42He β衰变: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转换方程 : 10n→11H +0-1e γ射线的产生:γ射线经常是伴随着α射线和β射线产生的,没有γ衰变。 说明:元素的放射性与元素存在的状态无关,放射性表明原子核是有内部结构的。 5.注意:一种元素只能发生一种衰变,但在一块放射性物质中可以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 二、半衰期(T) 1.意义: 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_______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其半衰期不同. 3.公式:T t T t m m N N )2 1(;)21(00== 注意:(1) 元素的半衰期反映的是原子核内部的性质,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比如加热、变成化合物、放到一定环境中等,半衰期不变。 (2) 半衰期描述的对象是大量的原子核,不是个别原子核,这是一个统计规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全册教案完整

第四章电磁感应 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

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 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 自己的体会。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的足迹 1、科学家的启迪教材P3 2、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教材P4 四、实例探究 【例1】发电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C)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九章 学案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学习目标] 1.知道放射性现象的实质是原子核的衰变.2知道两种衰变的规律,能熟练的运用衰变规律写出其核的衰变方程.3.了解半衰期的概念,知道半衰期的统计意义,能利用半衰期描述衰变的速度,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一、原子核的衰变 [导学探究](1)原子核辐射α射线和β射线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案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辐射α射线或β射线,原子核的核电荷数就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另一种原子核,也就是原子核发生了衰变. (2)原子核衰变过程中符合哪些规律?发生α衰变时,原子核的电荷数和质量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原子核的衰变符合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α粒子的质量数是4,电荷数是2,所以发生α衰变的原子核的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新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向前移 Y+42He. 动两位,核反应方程为:A Z X→A-4 Z-2 (3)发生β衰变的原子核的电荷数和质量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β衰变时的核电荷数为什么会增加?释放的电子从哪里来的? 答案β粒子的质量数是0,电荷数是-1,所以发生β衰变的原子核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新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向后移动一位,核反应方程为:A Z X→A Z+1Y+0-1e.原子核内虽然没有电子,但核内的质子和中子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当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同时要产生一个电子并从核内释放出来,就形成了β衰变,从而新核少了一个中子,但增加了一个质子,核电荷数增加,并辐射出来一个电子. [知识梳理]三种衰变及衰变规律 Y+42He(新核的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 (1)α衰变:A Z X→A-4 Z-2 实质:原子核中,2个中子和2个质子结合得比较牢固,有时会作为一个整体从较大的原子核中被释放出来,这就是放射性元素发生的α衰变现象. (2)β衰变:A Z X→A Z+1Y+0-1e(新核的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 实质: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且放出一个电子即β粒子,使电荷数增加1,β衰变不改变(填“改变”或“不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其转化方程为: 1 n→11H+0-1e. (3)衰变规律: 衰变过程遵循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

2019-2020年高中物理(SWSJ)教科版选修3-5教学案:第三章 第2节 放射性 衰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物理(SWSJ)教科版选修3-5教学案:第三章第2节放射性衰变(含 答案)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34) 一、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 1.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铀和含铀矿物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以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物质放出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 2.玛丽·居里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命名为钋(Po)、镭(Ra)。 二、三种射线的本质 1.α射线实际上就是氦原子核,速度可达到光速的1 10,其电离能力强,穿透能力较差。在空气中只能前进几厘米,用一张纸就能把它挡住。 2.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它的速度更大,可达光速的99%,它的穿透能力较强,电离能力较弱,很容易穿透黑纸,也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 3.γ射线呈电中性,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波长很短,在10-10 m以下,它的电离作用更小,但穿透能力更强,甚至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和几十厘米厚的混凝土。 三、原子核的衰变 1.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某种粒子后变成新原子核的变化叫衰变。 2.能放出α粒子的衰变叫α衰变,产生的新核,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新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向前移动两位,其衰变规律是A Z X―→A-4 Z-2 Y+42He。 3.能放出β粒子的衰变叫β衰变,产生的新核,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加1,新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向后移动一位,其衰变规律A Z X―→A Z+1Y+__0-1e。 4.γ射线是伴随α衰变、β衰变同时产生的。 β衰变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化成一个电子,同时还生成一个质子留在核内,使核电荷数增加1。 四、半衰期 1.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 2.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的。 3.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没有关系。 4.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全册教案完整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

——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第四章电磁感应 4.1 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高中物理必修选修目录-人教版

人教版 高中化学教材目录 必修1 走进物理课堂之前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4 自由落体运动 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 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定运动律解决问题(二) 必修2 第五章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 2 平抛运动 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4 圆周运动 5 向心加速度 6 向心力 7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 宇宙航行 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第七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 追寻守恒量—能量 2 功 3 功率 4 重力势能 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7 动能和动能定理 8 机械能守恒定律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选修1-1 第一章电场电流 一、电荷库仑定律 二、电场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四、电容器 五、电流和电源 六、电流的热效应 第二章磁场 一、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二、电流的磁场 三、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五、磁性材料 第三章电磁感应 一、电磁感应现象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三、交变电流 四、变压器 五、高压输电 六、自感现象涡流 七、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19.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导学案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导学案 一、知识点扫描 1、原子核的衰变 (1)原子核的衰变 原子核放出α或β粒子,由于核电荷数变了,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变了,变成另一种原子核。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2)α衰变 铀238核放出一个α粒子后,核的质量数减少,核电荷数减少,变成新核--钍234核。那这种放出α粒子的衰变叫做α衰变。 这个过程可以用衰变方程式来表示: (3)衰变方程式遵守的规律 第一、质量数守恒 第二、核电荷数守恒 α衰变规律:A Z X→A-4Z-2Y+42He (4)β衰变 钍234核也具有放射性,它能放出一个β粒子而变成23491Pa(镤),那它进行的是β衰变,请同学们写出钍234核的衰变方程式?β粒子用0-1e表示。 钍234核的衰变方程式: 衰变前后核电荷数、质量数都守恒,新核的不会改变,但应加1。 β衰变规律:A Z X→A Z+1Y+0-1e 问题:β衰变核电荷数为什么会增加?哪来的电子? (5)γ射线

是由于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时受激发而产生的光(能量)辐射,通常是伴随α射线和β射线而产生。γ射线的本质是。理解γ射线的本质,不能单独发生。 2、半衰期 问题:阅读教材半衰期部分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的快慢有什么规律?用什么物理量描述?这种描述的对象是谁? 氡的衰变图的投影: m/m0=(1/2)n (1)氡每隔3.8天质量就减少一半。 (2)用半衰期来表示。 (3)大量的氡核。 总结:半衰期表示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的快慢;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半衰期描述的对象是大量的原子核,不是个别原子核,这是一个统计规律。 例如:数学上的概率问题 (抛硬币)将1万枚硬币抛在地上,那正反两面的个数大概为5000对5000,但就某个硬币来看要么是正面,要么是反面。这个事实告诉我们统计规律的对象仅

高中19-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学案教案

【知识要点】 一、原子核的衰变 1.衰变:放射性元素原子核放出某种粒子后变成新的原子核。 2.a 衰变:放射性元素放出___________,叫a 衰变。 b 衰变:放射性元素放出___________,叫b 衰变。 3.衰变规律:原子核衰变时,衰变前后的________和________都守恒。 衰变方程:a 衰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衰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半衰期: 1.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半衰期。 2.半衰期由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 【典型例题】 例1.铀核23892 U 经过______次a 衰变和_______次b 衰变变成稳定的铅核20682.Pb 例2. 23892 U 核经一系列的衰变后变为20682Pb 核,问: (1)一共经过几次a 变和几次b 衰变? (2) 20682 Pb 与23892U 相比,质子和中子数各少多少? (3)综合写出这一衰变过程的方程。 例3.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某种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当它放出一个a 粒子后,其速度方向 与磁场方向垂直,测得a 粒子和反冲核轨道半径之比为44:1,如图所示,则 A .a 粒子与反冲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 .原来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为90 C .反冲核的核电荷数为88 D .a 粒子和反冲粒子的速度之比为1:88 例4.地球的年龄到底有多大?科学家利用天然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通过对目前发现的 最古老的岩石中铀和铅含量的测定,推算出该岩石中含有的铀的岩石形成初期的一半,铀238的相对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出 A .铀238的半衰期为90亿年 B .地球的年龄大致为45亿年 C .被测定的古老岩石样品在90亿年后的铀、铅比例为1:4 D .被测定的古老岩石样品在90亿年后的铀、铅比例大于1:3 【课堂检测】 1.关于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衰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g 射线是伴随a 射线或b 射线而发射出来的 B .某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随化学状态、温度等的变化而变化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知识点总结

选修3-5知识梳理 一.量子论的建立黑体和黑体辐射Ⅰ (一)量子论 1.创立标志:1900年普朗克在德国的《物理年刊》上发表《论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论文,标志着量子论的诞生。 2.量子论的主要内容: ①普朗克认为物质的辐射能量并不是无限可分的,其最小的、不可分的能量单元即“能量子”或称“量子”,也就是说组成能量的单元是量子。 ②物质的辐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以量子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 3.量子论的发展 ①1905年,爱因斯坦奖量子概念推广到光的传播中,提出了光量子论。 ②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玻尔把量子概念推广到原子内部的能量状态,提出了一种量子化的原子结构模型,丰富了量子论。 ③到1925年左右,量子力学最终建立。 4.量子论的意义 ①与量子论等一起,引起物理学的一场重大革命,并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②量子论的革命性观念揭开了微观世界的奥秘,深刻改变了人们对整个物质世界的认识。 ③量子论成功的揭示了诸多物质现象,如光量子论揭示了光电效应 ④量子概念是一个重要基石,现代物理学中的许多领域都是从量子概念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量子论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同时,在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论学,极大地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 (二)黑体和黑体辐射 1.热辐射现象 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并且其辐射能量的大小及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都与温度有关。 这种由于物质中的分子、原子受到热激发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①.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辐射能量。 ②.物体既会辐射能量,也会吸收能量。物体在某个频率范围内发射电磁波能力越大,则它吸收该频率范围内电磁波能力也越大。 辐射和吸收的能量恰相等时称为热平衡。此时温度恒定不变。 实验表明:物体辐射能多少决定于物体的温度(T)、辐射的波长、时间的长短和发射的面积。 2.黑体 物体具有向四周辐射能量的本领,又有吸收外界辐 射来的能量的本领。 黑体是指在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辐射 的物体。 3.实验规律: 1)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2)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 方向移动。

高中物理---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练习

高中物理---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练习 我夯基 我达标 1.原子核X 经p 衰变(一次)变成原子核Y ,原子核Y 再经一次α衰变变成原于核Z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核X 的中子数减核Z 的中子数等于2 B .核X 的质子数减核Z 的质子数等于5 C .核Z 的质子数比核X 的质子数少1 D .原子核X 的中性原子的电子数比原子核Y 的中性原子的电子数少1 思路解析:根据衰变规律,发生一次α衰变减少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发生一次β衰变减少一个中子而增加一个质子.中性原子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 答案:C 2.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在电场中分成A 、B 、C 三束,如图19-2-3所示.其中( ) 图19-2-3 A .C 为氦核组成的粒子流 B .B 为比X 射线波长更长的光子流 C .B 为比X 射线波长更短的光子流 D .A 为高速电子组成的电子流 思路解析:从三束粒子在电场中可以看出,A 为α粒子,B 为γ光子,C 为电子.γ光子的波长比X 射线还短. 答案:C 3.一放射源放射出某种或多种射线,当用一张薄纸放在放射源的前面时,强度减为原来的 3 1 ,而当用1 cm 厚的铝片放在放射源前时,射线的强度减小到几乎为零.由此可知,该放射源所射出的( ) A .仅是α射线 B .仅是β射线 C .是α射线和β射线 D .是α射线和γ射线 思路解析:三种射线中,γ射线贯穿本领最强,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本题中用1 cm 厚的铝片即能挡住射线,说明射线中不含γ射线,用薄纸便可挡住部分射线,说明射线中含有贯穿本领较小的α射线,同时有大部分射线穿过薄纸,说明含有β射线.从三种射线的贯穿能力大小方面分析问题. 答案:C 4.一小瓶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液体,它每分钟衰变6 000次.若将它注射到一位病人的血管中,15 h 后从该病人身上抽取10mL 血液,测得此血样每分钟衰变2次.已知这种同位素的半衰期为5h ,则此病人全身血液总量为____________L. 思路解析:设衰变前原子核的个数为N 0,15 h 后剩余的原子核的个数为N ,则 N=N 0·0038 1)21()21(N N t ==τ, ①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选修3-1(版)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物理·选修3-1(人教版) 第1节磁现象和磁场 1.(双选)关于磁场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场和电场一样,是同一种物质 B.磁场最基本的性质是对处于磁场里的磁体或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 C.磁体与通电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遵循牛顿第三定律 D.电流与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进行的 2.磁铁吸引小铁钉与摩擦过的塑料尺吸引毛发碎纸屑两现象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都是电现象 B.两者都是磁现象 C.前者是电现象,后者是磁现象 D.前者是磁现象,后者是电现象 3.奥斯特实验说明了() A.磁场的存在B.磁场的方向性 C.电流可以产生磁场D.磁体间有相互作用 4.磁性水雷是用一个可绕轴转动的小磁针来控制起爆电路的,军舰被地磁场磁化后就变成了一个浮动的磁体,当军舰接近磁性水雷时,就会引起水雷的爆炸,其依据是() A.磁体的吸铁性 B.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C.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D.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原理 5.如图四个实验现象中,不能表明电流能产生磁场的是()

A.甲图中,导线通电小磁针发生偏转 B.乙图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C.丙图中,当电流方向相同时,导线相互靠近 D.丁图中,当电流方向相反时,导线相互远离 6.判断一段导线中是否有直流电流通过,手边若有几组器材,其中最为可用的是() A.被磁化的缝衣针及细棉线 B.带电的小纸球及细棉线 C.小灯泡及导线 D.蹄形磁铁及细棉线 7.《新民晚报》曾报道一则消息:“上海信鸽从内蒙古放飞后,历经20余天,返回上海市鸽巢”,信鸽的这种惊人的远距离辨认方向的本领,实在令人称奇.人们对信鸽有高超的认路本领的原因提出了如下猜想:那么信鸽究竟靠什么辨别方向呢?科学家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几百只训练有素的信鸽分成两组,在一组信鸽的翅膀下各缚一块小磁铁,而在另一组信鸽的翅膀下各缚一块大小相同的铜块,然后把它们带到离鸽舍一定距离的地方放飞,结果绝大部分缚铜块的信鸽飞回鸽舍,而缚磁铁的信鸽全部飞散了.科学家的实验支持了上述哪种猜想() A.信鸽对地形地貌有极强的记忆力 B.信鸽能发射并接收某种超声波 C.信鸽能发射并接收某种次声波 D.信鸽体内有某种磁性物质,它能借助地磁场辨别方向 8.如图所示为一电磁选矿机的示意图,其中M为矿石漏斗,D为电磁铁. 在开矿中,所开 采出的矿石有含铁矿石和非含铁矿石,那么矿石经过选矿机后,落入B槽中的矿石是________,落入A槽中的矿石是________. 答案: 1.答案:BD 2.答案:D 解析:磁铁吸引小铁钉是靠磁铁的磁场把铁钉磁化而作用的,是磁现象;摩擦过的塑料上带电荷是周围产生电场而吸引毛发碎纸屑的,是电现象.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奥斯特实验,奥斯特实验中电流能使静止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电流周围能产生磁场.故正确选项为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