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技术

合集下载

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

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

第 17卷 第 18期2017年 6 月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Vol. 17 © 2017No. 18Jun. 20171671 — 1815(2017)18-0055-08Sci. Tech. Engrg.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气 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赵 青 1 张建军1 丁保东1 王 洋 2(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 \ 乌 鲁 木 齐 8 3 0 0 1 1 ;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石油工程学院 2 , 青 岛 266580)摘 要 鉴 于塔河缝洞油藏单井注气吞吐试验取得了较好采油效果, 为将注气技术从单井吞吐向单元区块进行推广, 有必要优化缝洞型油藏单元注气方式。

首先通过岩板刻蚀缝洞模型来研究不同气驱方式的产液特征、 产液规律, 在此基础通过具有 类似缝洞结构的玻璃刻蚀模型开展可视化物理模拟研究来定性解释上述规律产生的机制。

板状模型物理 模 拟 研究 发现 , 缝 洞模型水驱后以不同方式注气, 第一阶段皆表现为产水、 不出油; 不同注气方式产油速度、 采收率增值差别较大。

从采油速度 看, 转单纯注气效果优于气水同注、 气水交替和注泡沫;从采收率增值看, 泡沫驱 > 气 水 同 注 > 纯氮气驱 > 气 水 交 替 。

研究 表明, 水、 气体、 泡沫在缝洞介质中流动特征可概括为气往高处去, 水往低处流, 泡沫高低都能走; 上述驱替介质在缝洞模型中 特定的行进方式决定了其对水驱剩余油的作用机制和产液特征。

关键词碳酸盐岩油藏中 图 法 分 类 号 TE344;注气提高采收率文 献 标 志 码 B阁楼油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属于岩溶缝洞型块状油 藏, 储集空间以裂缝、 溶洞为主, 具有非均质性极强、 基质孔隙度低的特点。

目前, 注水替油是主要提高 采收率手段。

随着油田开发, 注水替油井轮次逐年 不断增加.失效井也越来越多, 注水替油效果逐年变 差, 很多油井注水替油失效导致高含水而停产关井。

CB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采机理及提高采收率基础研究报告

CB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采机理及提高采收率基础研究报告

123工程名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采机理及提高采收率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李阳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起止年限:2018.1至2018.8依托部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二、预期目标本工程的总体目标:刻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的缝洞单元外部形态、缝洞组合和填充物分布等特征,揭示深埋藏高温高压条件下缝洞单元空间发育和垮塌充填演化机制,建立缝洞单元成因模式和结构模式;发展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岩石物理分析方法,揭示缝洞单元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建立缝洞单元高精度地震成像及识别描述方法;探索缝洞体充填与流体判识方法,形成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描述方法和多元约束多尺度缝洞单元地质建模新方法,提高缝洞型油藏的描述水平和地质模型精度;发展缝洞单元的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阐明缝洞型油藏开采机理,形成不同缝洞单元的开发模式;发展缝洞型油藏配套注水开发技术和剩余油预测方法,形成提高采收率的主导技术,实现油藏的高效开发。

成果应用后提高缝洞型油藏采收率4-5个百分点。

通过该工程的研究,将使我国在缝洞型油藏开发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形成一支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研究团队。

五年预期目标:<1)揭示高温高压条件下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水岩相互作用机制、缝洞垮塌和充填机制,建立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缝洞单元的结构模式和成因模式,解决塔河油田深层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的基础地质认识问题。

<2)发展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岩石物理特征分析方法,揭示不同形式的缝洞单元体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建立缝洞单元体的地震成像及识别描述方法;探索缝洞体充填与流体判识方法,最终实现缝洞单元的地球物理表征。

<3)形成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描述方法,研制多元约束多尺度缝洞型油藏地质建模新方法,建立缝洞型油藏三维地质模型。

<4)发展缝洞单元的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不同缝洞单元高效开发的影响因素及水驱油规律,阐明缝洞型油藏的开采机理,形成不同缝洞单元的开发模式。

任11碳酸盐岩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研究

任11碳酸盐岩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研究

任11碳酸盐岩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研究郭平;周耐强;张茂林;张晓辉【摘要】许多碳酸盐岩油藏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如何挖潜,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是目前的主要工作方向.目前任11碳酸盐岩油藏存在单井产油量低,注入水利用系数低,水驱效率越来越差的问题.因此需要探索新途径,以便进一步发挥油藏生产潜力.分析了任11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开展了任11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的数值模拟研究.针对研究区块的地质及开发特点,建立了相应的三维数值模型,在水驱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技术从注气强度、注气方式、注气部位,生产气油比控制等方面进行了优化研究.油藏注CO2方案模拟计算20年,产油量显著上升,采用注CO2可比目前开发方式提高采收率3.5%左右.%Many carbonate reservoir have been into high water-cut development stage. How to dig the remaining oil potential and enhancing oil recovery further is dominant work target now.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carbonate reservoir of Rl 1, such as low oil production of single well, in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injected water, and worsening of the water-flood efficienc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a new way to dig reservoir production potential. The EOR mechanism by Carbon dioxide injection process in Rl 1 is analyzed an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earch on EQR by Carbon dioxide injection process in Rl 1 reservoir is completed. Aimed at reservoir properties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the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is setup. Based on the fitting history of water flooding, the gas injection rate, gas injection mode, gas injection position and the gas-oil ratio control are optimized. The plan of Carbon dioxide injection is predicted for 20 years and theresult shows that oil production rise obviously and it can enhance oil recovery about 3.5% more than the current exploitation mode.【期刊名称】《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34)002【总页数】5页(P180-184)【关键词】注二氧化碳;碳酸盐岩油藏;油藏数值模拟;提高采收率【作者】郭平;周耐强;张茂林;张晓辉【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4郭平,周耐强,张茂林,等.任11碳酸盐岩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2):180–184.Guo Ping,Zhou Naiqiang,Zhang Maolin,et al.Study on EOR by carbon Dioxide Injection Process in R11 Carbonate Reservoir[J].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cience&Technology Edition,2012,34(2):180–184.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相继发现和开发了三十多个碳酸盐岩油藏,开辟了一个新的开发领域[1]。

美国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EOR)实践

美国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EOR)实践

国 外 石 油 动 态
第 1 期 总第 23 9 7 期
 ̄QigS n , 0 3 ar , 0 rv等 , 0 0 B no 等 ,19 ;Wada 1 n u ] 2 0 ;C r 等 2 0 ;G a e 2 0 ; esn 1 8 9 rlw,
19 ) 96。
T R S 据库 ( O I数 由美 国能 源 部 提 供 资金 )显 示 ,美 国2 %的原 始 石 油 地质 2
储 量 ( OI )储 藏 在 浅 大 陆架 碳 酸 盐 岩 油藏 中 。 目前 ,在 美 国超 过 l个 州 发 现 O P 4 了浅 大 陆 架碳 酸 盐岩 油藏 ;并 且超 过7 % 以上 的 原 始 石 油地 质 储 量 ( P)储 0 OOI
藏在得克萨斯和 新墨西哥油藏 中 ( 主要集 中在二叠盆地 )f cos 9 2 Nuk l,19 ;Xi e
也是 用来 识别 关键 变量和 项 目设 计 参数 的一次 尝试 ,并 用 于成熟碳 酸盐岩 油藏 的
未来 评价 和复 苏。
二氧化碳驱 ( 连续注入或水气交替注入 ( A )) WG 在美国是主要的ER 0 方法, 这是 因为低成本c 0的高利用率。二氧化碳E R z 0尤其代表 了 向可行的地质碳储存 走 和 隔离 的第 一步 。在 美 国,ER 学方 法尤 其是 聚合 物驱 油法 已经广 泛地 在碳 酸 0化
部分是堵气和堵水 )以便缓解注入流体早期突破并且提高采收率。但是,在大部
分情况 下 ,原始 石油地 质储 量 ( 0 P 0 I )的4%~5% 不 能采 出的。 0 0是
自从2 世纪7年代 以来,在文献 中报道 了大量在碳酸盐岩油藏中实施 的E R O 0 0 项 目。这些油田项 目证明了在碳酸盐岩油藏中不同提高采收率 ( 0 ) ER 方法的技 术可行性。但是 ,由于油价的挫折 ,上述绝大多数方案被放弃 了。本文是美国碳 酸 盐岩 油藏提 高采 收率 ( 0 ER) ( 空气法 ,化学 法和 热力方 法 )实 践的综 合 汇编 ,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资源量丰富,碳酸盐岩沉积 分布面积达450 xlO4 m2,油气资源量358 x 108 t油当 量,石油资源量约150 x 108 t,截至2015年底,塔里木 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渤海湾盆地累计探明碳酸盐岩 石油地质储量29. 3 xlO8 to 1984年塔里木盆地沙参2 井获得高产油气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实现了中国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 油藏重大突破,成为中国油气勘探史上的重要里程 碑⑴;1990年沙23井发现了中国第一个古生代超深 层海相特大型油田——塔河油田⑵;1997年塔河油田 投入开发,目前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缝洞型油藏原油
摘要:中国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资源量丰富,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达29.3 x10s t,已经成为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和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
域。由于深埋5 500 m碳酸盐岩缝洞体的描述精度低、流动模式多样、模拟预测难度大,注水窜流易造成油井暴性水淹,导致采收率
低仅为15.9%,此类油藏开发是世界级难题。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地球物理描述、地质建模、注水注气和酸压改造等提高
采收率系列技术,单元应用后储量动用率提高了 42%,同时已提高采收率2.3%,对同类深层、超深层强非均质性油藏开发具有借鉴
作用。
关键词:改善注水;气项驱;缝洞型油藏;碳酸盐岩油气藏;提高采收率
中图分类号:TE327
文献标识码:A
Key technologies for EOR in fractured-vuggy carbonate reservoirs
Kang Zhijiang1 ,Li Yang2 , Ji Bingyu1, Zhang Yun1
(1.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SINOPEC,Beijing 100083 ,China;!. SINOPEC,Beijing 100728,China)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途径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途径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途径刘中春【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年(卷),期】2012(019)006【摘要】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以大型溶洞、溶蚀孔洞及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其非均质性极强,且多种流动方式共存,勘探开发属于世界级难题.综合分析了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历程,确定油井过早出水、储量动用能力低、天然能量不足是天然能量开发阶段采收率低的主要原因;水驱效率低是注水开发阶段采收率低的主要原因.同时分析了目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面临的主要问题,初步探索了缝洞型油蔵提高采收率的途径,提出了天然能量开发阶段以“整体控水压锥、提高油井平面和纵向上储量动用能力”,补充能量阶段以“优化、改善注水开发为主,注气、稠化水驱等扩大波及体积的方法为辅”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思路,对塔河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总页数】4页(P66-68,86)【作者】刘中春【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相关文献】1.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气驱油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 [J], 胡蓉蓉;姚军;孙致学;王晨晨2.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水方式优选及注气提高采收率实验 [J], 苑登御;侯吉瑞;宋兆杰;罗旻;郑泽宇;屈鸣;3.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水方式优选及注气提高采收率实验 [J], 苑登御;侯吉瑞;宋兆杰;罗旻;郑泽宇;屈鸣4.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后剩余油分布主控因素与提高采收率途径 [J], 郑松青;杨敏;康志江;刘中春;龙喜彬;刘坤岩;李小波;张世亮5.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氮气及注泡沫提高采收率研究 [J], 苑登御;侯吉瑞;王志兴;苏伟;赵大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定量化注水提高采收率技术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定量化注水提高采收率技术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定量化注水提高采收率技术根据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地质特征,依托油藏工程方法,利用油藏物质平衡原理,结合现场实验,分析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定量化注水技术。

该技术实现了缝洞型油藏注水时机的准确把控,可有效保持油藏能量及泄油半径。

对于单井缝洞单元注水替油井实现了周期注水定量化设计,对于多井缝洞单元水驱井组,通过采油井分水量计算,实现了注采井组多流线差异化定量水驱及均衡波及。

该技术的使用对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高效开发,有效提高油藏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物质平衡方程;定量化注水;采收率一、地质背景塔河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區南坡阿克库勒凸起南部,是典型的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缝洞型油藏(漆立新,2014)。

受多期构造岩溶控制,储集空间以大型溶洞、溶蚀孔洞及裂缝为主,基岩基本不具备储渗能力,储集体非均质性极强,空间分布复杂(李阳,2013;金强等,2013)。

开发过程中普遍出现含水快速上升,产量递减快,常规开发手段开发效果不理想,采收率较低。

二、定量化注水理论依据2.1单井注水替油生产实践表明,储集体发育程度越好,规模越大,其注水替油效果越好,尤其以溶洞型储集体效果最好。

2.2单元注水开发实践表明,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有相当一部分注采单元为一注多采或多注一采模式,要保证注水过程均衡波及,需要精准确定每口受效井的分水量。

同理,可根据油藏物质平衡原理,计算单元中受效井的分水量。

定量化注水技术可以实现单元注水量的定量化配注与调整,通过调整生产压差、注水参数等方式,来调整井间压差,从而分配引导分水量,使得同一注采井组中,不同受效井均达到注采平衡,均衡波及。

三、定量化注水生产实践3.1注水替油井的定量化注水实践以A井为例,该井钻完井过程中发生少量漏失(205.5m3),钻遇溶洞型储集体。

投产即带水,累计产液2442t,产油2164t后停喷转抽,生产过程中与邻井无明确动态响应,为典型的定容性单井缝洞单元。

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及提高采收率技术

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及提高采收率技术

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及提高采收率技术前言碳酸盐岩油气田在世界油气田的分布中占有重要地位。

据统计,全世界 236 个大型油田中,砂岩油藏占 59%,碳酸盐油藏约占 40%。

碳酸盐岩油藏以灰岩和白云岩油藏为主,目前,世界上已有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近 60 个沉积盆地中找到了碳酸盐岩油气田,其原油产量约占世界原油总产量的 65%,主要来自位于中东、墨西哥和加拿大等地的碳酸盐岩油藏,如:伊朗的阿兹马里灰岩油藏、墨西哥的孔洞型碳酸盐油藏、北海的白垩统油藏等。

碳酸盐岩油气富集的类型,除大型隆起富集带、生物礁型富集带等以外,潜山也是一种重要的富集类型。

潜山油气田包括构造隆起潜山油气田、岩性潜山油气田和断块潜山油气田,我国的潜山油藏多属于断块潜山油气田。

碳酸盐岩油气藏在储层结构和驱替机理上与砂岩油藏相比有一些本质的区别,在开发与开采方面也具有一系列特殊性。

开发这类油藏的关键是搞清其地质特征,特别是裂缝和溶洞的发育情况及其对开采的影响。

目前,胜利油田已找到了 15 个潜山油田,地质储量达 1.53 亿吨。

碳酸盐岩潜山油藏成为重要的开发对象和原油生产的重要来源之一。

针对这一情况,广泛调研了国内外碳酸盐岩油田的碳酸盐岩油藏的分类及特征、开发方式及开发经验、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碳酸盐岩油田的文献和资料分析,并结合胜利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的类型和特点,对国内外部分油田(重点是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在开发与提高采收率方面的做法及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供领导和科研人员参考。

一、碳酸盐岩油藏的分类及特征(一) 国外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分类由于碳酸盐岩储层的多样性,对碳酸盐岩油藏进行简单的分类是很困难的,依据强调的不同特征,分类体系也各不相同。

以下是近年来国外几种较常用的分类方法。

1 以岩相和成岩特征的分类方法被认为是一种实用的分类体系该方法把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分为六类:①碳酸盐岩砂;②碳酸盐岩建造/骸晶堤;③前缘斜坡/碎屑碳酸盐岩;④深海白垩岩/白垩质陆硼石灰岩;⑤泥质白云岩;⑥岩溶/裂缝碳酸盐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技术张冬玉(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11影响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的因素
碳酸盐岩油藏的采收率较低且变化大,一般为20%~45%。

影响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的地质因素主要有:储集层类型、基质渗透率、原油粘度、储层的润湿性及非均质性等。

碳酸盐岩油藏不同孔隙结构的分布特点,导致在各类孔隙网络中的渗流条件差异很大。

根据流体在不同类型储集空间的流动特点,碳酸盐岩储集层可划分为裂缝孔隙型、溶蚀晶洞孔隙型、粒间或晶间孔隙型和混合孔隙型等4种类型。

其中,溶蚀晶洞型储集层和混合孔隙系统储集层的采收率最高,平均在40%以上;裂缝孔隙系统储集层的采收率较低,平均为24%。

在上述影响因素中,基质渗透率和原油粘度是影响油藏动态和采收率的最重要的因素。

21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技术
(1)碳酸盐岩油藏油层改造。

酸化是碳酸盐岩油气藏的主要增产措施,当基质孔隙度和渗透率得到改善时,基质中的油向产油裂缝及溶蚀管道中的供给速度增加,使采收率提高。

国内、外在酸化理论研究、酸化设计、酸液和添加剂、施工工艺等方面都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

为了提高酸化处理的效果,多种深度酸化用的酸液也已被广泛应用,其中效果较好的酸液有油酸乳化液、胶凝酸、废硫酸、泡沫酸,还有多组分酸、氨基磺酸和特高浓度盐酸(30%~35%)等。

(2)恢复和保持油藏压力。

碳酸盐岩油藏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油井必须以自喷方式生产。

为了保持油井自喷生产,应该把地层压力水平恢复和保持在原始压力的95%以上。

常用的保持地层压力方法有注水和注气两种。

对具有良好基质渗透率或有利渗吸特性的裂缝性油藏,已证实注水是保持油藏压力和优化最终石油采收率的有效方法。

对于基质渗透率差,或不具备有利渗吸特性的裂缝性油藏,普遍使用注气改善油藏动态。

研究表明,如果在生产初期就开始注气,把气—油接触压力保持在原始值,则可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

(3)钻加密井。

碳酸盐岩油藏钻加密井既能提高采油速度,又能大大提高采收率,这在美国西
色条状絮凝体堵塞物及破坏粘度大、弹性强的白色条状絮凝体堵塞物,使其长度由80c m变成5~10c m左右,以便随母液带出管内。

用热洗车进行清洗,将水加热到50℃左右冲洗,进一步将部分母液管线内的白色条状絮凝体堵塞物带出管线,直到出口见水为止。

带有温度的水对聚合物起到降解作用,可将挂壁的堵塞物清洗掉。

再次用压风机吹扫,将经过热水从管壁冲洗掉的堵塞物扫出,当注入站出口见风时,开始蹩压,反复扫4~6次后,停止扫线,这时管线内仍有未扫净的剩余残留物。

配制站启泵供母液,用母液顶出管线内的残留物,当注入站出口见到母液时,停止外排,这时倒入正常生产流程。

清洗管线工作至此全部完成。

(3)现场试验效果分析。

清洗前后取样分析,可以直观地看到清洗后管线内的条状絮凝体堵塞物及黑、灰、棕色杂质去除了,溶液呈均匀透明状态。

对比试验前后管线终点压力变化、沿程摩阻变化情况,处理后管线终点压力平均上升了0121MPa,最高上升了0126MPa;沿程摩阻平均下降0124MPa,效果对比十分明显。

41预防母液输送管线内粘附物产生的主要措施
(1)保证管线的施工质量,管道内应无毛刺、防腐层应完好。

(2)新管线投入使用前一定要认真清理干净。

(3)加强聚合物质量检验,严防使用不合格产品。

(4)加强配制过程的质量监督。

(5)严格母液过滤,保证进入管道的母液质量合格。

(6)停用的管线应及时扫线,清理内部杂质。

实践证明,采用扫、洗、扫、顶等物理方法解决母液管线堵塞的问题是可行的,该方法清洗母液管线彻底,不破坏母液管线的内防腐层,而且费用低(1380元/km),操作简单,便于推广使用。

(栏目主持 杨 军)
61 油气田地面工程第25卷第1期(200611)
得克萨斯的碳酸盐岩已经得到证实。

据French等人报
道,西德克萨斯的Clearf ork和San Andres油藏钻加密井提高采收率为5%~7%(原始石油地质储量)。

据统计,美国30~50年代投入开发的敏斯圣安得列斯、富勒顿、罗伯逊、伊阿勃、多瓦尔得、砂岩山、埃尔克和沃森八个碳酸盐岩油田,20世纪70年代以来,采取加密钻井措施,共增加1052口井,平均每口井增产原油近104t。

(4)钻水平井。

随着钻井技术的发展,水平井在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

水平井可以穿过更多的裂缝,并可在水平段更多的地方进行压裂,增加了导流能力,提高了油井的产能。

特别是在一些老油田,由于早期的采油速度过高,导致油藏残留不少“死油区”。

钻井水平井是开采“死油区”的有效方法。

如美国的Crystal油田,由于最初的产油速度高,造成油田大面积水窜,估计有60%~80%的可采储量处于“死油区”。

1998年4月以来,通过钻水平井使油田产量大幅提高。

一些国家和石油公司已把水平井技术作为碳酸盐岩油藏的主要开发技术。

(5)二氧化碳气驱。

CO
2
驱提高采收率技术以其适用范围大、驱油效率高、成本较低等优势,作为一项成熟的三采技术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注CO
2
是美国的主要三采技术之一,美国已在西得
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之间建设了大量的CO
2
输送管道,延伸到许多油田。

美国得克萨斯州Kelly Snyder油田的碳酸盐岩油藏在全面水淹、含水高达95%以上的情况下,实施CO2混相驱,提高采收率达918%。

(6)天然气驱。

注天然气过去一直是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技术之一,加拿大应用较为普遍,其正在生产的注烃气混相驱油项目有40多个。

中东地区和英国也有不少烃气驱项目。

(7)氮气驱。

注氮气是改善低渗、裂缝、纵向非均质和平面非均质严重、构造倾角大等各类油藏的开发效果,提高这些油藏采收率的最经济、最安全的手段。

目前美国有四个注氮气驱油项目。

随着氮气分离技术的发展,氮气驱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31技术发展方向
(1)注气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注气是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技术之一,过去一直以注烃
气为主。

随着注非烃气技术的发展,注CO
2和N
2
气的项目迅速增多,规模越来越大。

特别是CO
2驱,由于其在技术和经济上的成功,已成为近年来美国唯一的、工业化应用规模不断扩大的提高采收率技术。

据美国对CO
2
驱的经济情况研究表明, CO2驱的采油成本与蒸汽驱相当,比聚合物驱低的多。

(2)酸压新技术不断发展。

碳酸盐岩的压裂液体系主要包括水基压裂液、油基压裂液、泡沫压裂液、乳化压裂液和醇基压裂液。

其中,水基压裂液的最大进展是清洁压裂液。

清洁压裂液是20世纪90年代末由斯伦贝谢的道威尔公司开发的新型无聚合物压裂液,目前全球范围内使用清洁压裂液进行的压裂作业已超过2100井次,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美国堪萨斯、怀俄明、俄克拉荷马,意大利亚得里亚海及美国墨西哥湾等油田的常规压裂作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增产效果好于使用聚合物压裂液的井。

碳酸盐岩酸化目前广泛采用了自转向酸和用泡沫做转向剂的转向技术。

这种新的转向剂技术使用独特的胶化酸。

当这种酸体系与碳酸盐反应时,会形成临时阻挡层,在高渗透率地带和自然裂缝中产生比较高的流动阻力,并且对地层的伤害较低,可在高温下使用。

(3)水平井、侧钻水平井等综合技术广泛应用。

加拿大的一些碳酸盐岩油藏利用水平井注水的实践证明,可使原油采收率提高10%。

北海发现的Valhall油田1982年投入开发,成功地采用了水平井开发技术、水平井酸化压裂技术和大位移井开发技术,20多年来,原油产量稳定增长。

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使这个油田的总可采储量达到初期可采储量的4倍以上。

(4)碳酸盐岩油藏表征技术受到重视。

采用油藏描述、数值模拟以及钻井和完井等多学科的综合技术,充分认识油藏及其潜力,是提高采收率的最有效手段。

近年来,利用三维地震、岩芯分析、测井、试井、层序地层学等进行综合油藏描述的碳酸盐岩油藏表征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确定碳酸盐岩油藏的裂缝体系,评价剩余油和提高原油采收率发挥了巨大作用。

(5)碳酸盐岩微生物驱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近10年来,微生物采油技术已从室内研究走向了矿场试验。

中欧最大的Matzen油田的两个微生物采油试验区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的微生物采油矿场试验均证实,这种方法可多采出5%~10%的剩余油。

(栏目主持 杨 军)
71 油气田地面工程第25卷第1期(20061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