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资料

一、改造花卉的原则与途径:
(1)改革名花走新路 (2)改造洋花为中华 (3)选拔野花进花园 (4)花卉王国靠共建
二、遗传的基本规律:(1)分离规律 (2)自由组合规律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意义:
①,具有普遍性,不仅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在其他二倍体生物中同样具有相应的遗传规律。
②,由于自由组合的存在使生物群体存在着多样性,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生物得以生存和进化。
③,指导育种工作,有目的地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通过杂交是多种优良性状集中于杂种后代,并可预测优良性状组合出现的大致比例,以确定杂交育种的规模。另外,杂合体是不能留作种子的,杂种优势只体现在F1代,F2代性状会发生分离。


三、连锁:当2个或2个以上的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时,这些基因都称为连锁基因,它们可在常染色体上,也可在性染色体上连锁。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彼此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孟德尔的独立分配定律)
交换:连锁基因并不总是留在一起,这种连锁称为不完全连锁。
四、核酸的分子结构:核酸是由核苷酸的长链组成,核苷酸由碱基、糖、和磷酸组成。
五、转录: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在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4种核糖核苷酸(ATP,CTP,GTP和UTP)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
六、翻译: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在核糖体上合成多肽链的过程。


一、花发育概述:植物花的发育,实质上就是由茎尖分生组织属性不断改变。从分生组织的属性来讲,则是分生组织从营养型向生殖型的转化。
成花诱导:正常植物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营养型分生组织进入“感受态”。如遇合适的外界因子,营养型分生组织即转化会花序醒分生组织,即成花诱导。(又称开花决定)
二、开花的ABC模型:该模型认为,器官特性基因分为A,B,C三类功能,每类基因分别控制相邻两轮花器官的发育。ABC三类基因已从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阐明,其空间表达特异性主要在转录水平上调节。


一、花色:花色是穿透花瓣色素层而未被吸收的那部分光线经下层海绵组织反射折回进入眼帘所产生的色彩。狭义的花色是指花瓣的颜色;广义的花色是指花器官的颜色,包括花萼、正常花瓣、雄蕊、雌蕊、苞片及它们发育或退化而成的瓣化瓣的颜色。
二、变色花的原理:花从花蕾开放到凋谢,多数花色变浅或者叫褪色,究其原因,一是色素含量发生变化,随着花瓣的生长,单位花瓣面积色素含量减少;二是花朵开放后,与日光、空气接触的面积增大,花色素在强烈阳光暴晒下,往往分解。但是,金银花初开时为白色

或者淡黄色,凋谢时呈黄色,这是由于花黄素行车所致。
三、花瓣彩斑遗传的表现形式:(1)规则性彩斑遗传根据彩斑在花瓣上的位置分为花环、花眼、花斑、花肋和花边等多种形式。规则性的花瓣彩斑都是通过基因的稳定遗传而控制的,都能经由有性生殖过程按照遗传的基本规律进行传递。(2)不规则性彩斑为具有非固定图案的异色散点或条纹,形成洒金;有些花朵被划分为或大或小的异色部分,形成“二乔”或“跳枝”。


一、花香挥发物的种类:花香挥发物主要属于3类物质,即萜类化合物、苯丙酸类化合物(苯环型化合物)和脂肪酸衍生物。

二、重瓣行遗传:重瓣性遗传指观赏植物花朵花瓣数量的遗传变异规律。

一、茎是一种体节(或繁殖单位)的结构重复发育而来的。体节是由一个节、与节相连的叶(或叶状器官)及叶腋下的侧生分生组织、一个节间4部分构成。
二、茎发育:高等植物茎的发育经历幼年期、成年期、生殖期等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由独立而又部分重叠的发育程序控制。茎的发育主要有以下2个特点:
①阶段性 茎的生长是在一个方向上,体节不断重复增加的结果,因此,最先发育的叶最老,属于幼年期;而最后发育的叶最嫩,却属于成年期。(这种在不同发育时间的变异,称为异时性变异;而在不同表达位置的变异,为同源异型变异。)
②可塑性 温度、营养、光照、矿物质等多种因素均能延长或缩短幼年期,使成熟期的茎又返回幼年期而表现一种可塑性,但这种可塑性是有限的。


一、种质资源:种质资源是具有一定遗传物质,表现一定优良性状,并能将这种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生物资源的总和。
二、种质资源的分类:按照种质资源的栽培状况:可以分为野生种质资源、品系、和品种。
按照发生来源:可以分为野生种质资源和人工种质资源。
按照地域来源:可以分为本地种植资源和外地种质资源。
三、种质资源的意义(1)育种和栽培的物质基础 (2)生物技术的基因资源 (3)基础研究的实验材料
四、种质资源的收集方式:①、考察收集 ②、函件收集 ③异地(国外)引种(有商业够买和种质交换两种渠道)
保存方法:(1)离体保存(①种子保存、②无性繁殖体保存、③组织保存) (2)就地保存 (3)迁地保存


一、引种驯化的概念:引种驯化就是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野生植物)或栽培区域(栽培植物)人为的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和品种。

二、引种

驯化的意义:(1)引种驯化是栽培植物起源与演化的基础
(2)引种驯化是丰富并改变品种结构,提高环境质量的快速而有效的途径
(3)引种驯化可为各种育种途径提供丰富多彩的种质资源

三、引种驯化的原理:(1)引种驯化的遗传学原理就在于植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的大小及其遗传。
(2)引种驯化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有气候相似论、主导生态因子(比如温、光照、水分、土壤、生物)和生态历史分析法。

四、引种驯化的原则(1)适地适树 (2)改树适地 (3)改地适树
五、引种驯化的方法(1)引种目标及其可行性分析 (2)引种材料的收集与检疫 (3)引种实验、驯化与选择 (4)引种材料的评价与应用


一、选择育种:选择育种简称选种,即对园林植物的繁殖群体所产生的遗传变异,通过选择、提纯以及比较鉴定等手段而获得新品种的一种育种方法。
二、选择育种的意义:(1)选择是植物进化和育种的基本途径之一。 (2)选择虽然不能创造变异,但它的作用却不是单纯的过筛,而是有积极的创造性作用。 (3)选择不仅是独立培育良种的手段,而且也是其他育种途径,如杂交育种、引种,以及其他非常规育种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
三、选种的原理:选择改变了群体内基因和基因型频率:某些基因型的分离重组,给某些有价值基因型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一、芽变:是体细胞突变的一种。突变发生在芽的分生组织细胞中,当芽萌发长成枝条,并在性状上表现与原来不同的类型,即为芽变。芽变包括突变的芽发育成的枝条和繁育而成的单株变异。
二、芽变的意义:芽变是植物产生新变异的无限丰富的源泉,它既可以为杂交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又可直接从中选出优良的新品种,是选育新品种的一种简易而有效的方法。
三、芽变的特点:(1)芽变表现的多样性 (2)芽变的重演性 (3)芽变的稳定性 (4)芽变性状的局限性和多效性

一、杂交育种:是以基因型不同的园林植物或品种进行交配或结合形成杂交种,通过培育、选择,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它是培育新品种的主要途径,是近代育种工作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二、根据杂交的亲缘关系远近,可分为近缘杂交和远源杂交育种。根据杂交性质不同,又可分为有性杂交和无性杂交育种。
三、远缘杂交的概念:远缘杂交指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之间的杂交。
四、远缘杂交的特点:(1)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 (2)远缘杂种的不育性 (3)远缘杂种后代分离的广泛性 (4)远缘杂种的杂种优势
五、远缘杂

交的意义:(1)提高花卉的抗病性和抗逆性 (2)创造花卉新类型 (3)利用杂种优势 (4)植物系统发育研究的重要手段
六、杂交育种的原理:选择适当的亲本杂交,杂种后代可分离多种纯和基因型个体,经过一定的选择程序,选出综合双亲优良性状的纯合体繁殖下去,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意义:(1)杂交育种是创造新品种新类型的重要手段 (2)杂交是遗传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3)可培育以杂交选育的新品种为龙头的花卉产业
杂交常用的方式:成对杂交、复合杂交、回交、及(多父本混合授粉、自由授粉)

七、花期调整:园林植物开花的时间因种(品种)及外界环境条件不同而异。温度和光照影响最大。找出影响开花的主导因子,就能有效的调整花期。

花粉的贮藏方法:收集花粉后,除去杂物,装在小瓶子里,数量以小瓶容量的1/3~1/2为宜,瓶口扎以纱布,然后贴上标签,注明品种,采集花粉的时间。小瓶置于干燥器内,干燥器内底盛无水氯化钙。干燥器放于阴凉、黑暗的地方、最好放在冰箱内,冰箱温度保持在0~2C?。
八、远缘杂交不亲和及其原因:(1)由于花粉和柱头识别,柱头分泌物抑制不亲和花粉,致使花粉在异种植物的柱头上不能发芽; (2)即使花粉在柱头上萌发,但连接柱头的传递组织抑制花粉管向柱头生长,使花粉不能进入柱头; (3)花粉管生长缓慢或花粉管太短,不能进入子房到达胚囊中; (4)花粉管虽能进入子房,到达胚囊,但不能受精; (5)受精后的幼胚不发育,或发育不正常,或发育中途停止; (6)杂交种子的幼胚、胚乳和子房组织之间缺乏协调性,胚乳不能为杂种提供正常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影响杂种胚的发育。

克服方法:①选择适当亲本并注意正反杂交、②混合花粉和多次重复授粉、③选择第一次开花的幼龄杂种实生苗作母本、④柱头移植、剪短法。⑤预先无性接近法⑥媒介法。⑦化学药剂的应用⑧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⑨应用温室或保护地杂交,改善授粉受精条件⑩花粉预先用低剂量辐射处理再行杂交。

一、杂种优势育种的概念:杂种优势育种是指利用植物的杂交优势,选用适合的杂交亲本,通过特定的育种程序和制种技术培育超亲的品种的育种方法。

二、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是指人为地采用物理、化学的因素,诱发物体产生遗传物质的突变,经分离、选择、培育成新品种的途径。

三、诱变育种的意义和特点:(1)丰富植物原有的基因库,创造新的基因型; (2)提高突变频率; (3)改良单一性状; (4)缩短育种年限; (5)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改变自交亲和

性; (6)变异方向和性质不易控制

四、辐射诱变育种。射线的种类及其特性,按性质分为两大类:电磁波辐射和粒子辐射。
辐射材料的选择:(1)首先必须根据目标选择亲本材料; (2)亲本材料必选是综合性状优良而只具有一两个需要改进的缺点,而不应该是缺点很多但具有少数突出优点的材料; (3)为了增加辐射育种成功的机会,选用的处理材料避免单一化; (4)适当选用单倍体、多倍体作为诱变材料。

五、适宜剂量: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剂量可提高突变率和突变谱,但超过一定范围之后增加剂量,就会降低成活率和增加不利突变率等后果,这个范围为适宜剂量。

六、多倍体育种:选育具有3套以上染色体组培育优良新品种的方法称为多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的意义:多倍体在自然界是进化的一种方式,它使一个种在极短的时间里。以飞跃的方式产生新物种。所以多倍体在植物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多倍体的特点:①巨大性。②可孕性低。③适应性强。④有机合成速率增加。⑤可克服远源杂交不育性。
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射线、异常温度、高速离心力、高温)、化学法(秋水仙素)、生物法(组织培养)。
单倍体育种:利用植物仅有1套染色体组之配子体而形成纯系的育种技术。
单倍体植物在育种上的意义:(1)利用单倍体植物克服杂种分离缩短育种年限; (2)快速获得异花授粉植物的自交系; (3)单倍体植物的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 (4)克服远缘杂种不孕性与不稳定的现象; (5)单倍体育种在园林植物上应用的价值。

七、品种退化:品种退化指园林植物原有的优良种性削弱的过程与表现。
品种退化的原因:(1)生物学混杂 (2)基因劣变 (3)病毒侵染 (4)繁殖方法不当 (5)栽培环境不合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