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育理论》复习模拟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教育理论》复习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相对于传统教学评价来讲,新课程所提倡的评价更加倾向于过去所忽视的(B D)评价

A、终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量化

D、质性

2、根据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将课程资源分为(A) A、素材性资源与条件性资源 B、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 C、显形课程资源与隐形课程资源 D、自然课程资源与社会课程资源

3、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应该具有哪些特点?(BCD)A、统一性B、情意性C、过程性 D、个性化

4、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够科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最典型的质性评价方法是(D)

A、纸笔测试

B、行为观察

C、情景测验 D档案袋评价

5、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学校中最为基本与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C)

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班级教学

D、学生自学

6、新课程改革所要构建的课程结构具有(ABC)的特点。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超前性

7、谋求现代教育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时,要从学校已有的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和教学条件出发,这体现了(C)的原则 A适时性 B针对性 C、量力性 D个性化

8、在对课程资源进行筛选时应符合(CD)A优先性原则 B适合性原 C实用性原则 D经济性选择

9、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的学习方法有(ACD)A自主学习 B接受学习 C探究学习 D合作学习

10、探究学习的特征有(ABCD) A、开放性 B、问题性 C、实践性 D、综合性

11、校本课程的呈现模式多种多样,当前我国采用比较多的两种模式是(AD)

A、目标模式

B、动态模式

C、过程模式

D、环境模式

12、教师个别化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是(B)

A、热爱学生

B、良好的方法 C了解学生 D周密的计划

二、填空题

1、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教材)仍然是最重要的、最易操作的课程资源,它在实际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主要是以当地的乡土知识、风土人情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并且其教学方式主要以(实验和参观)为主。

3、组织学生自学也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核心价值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在教学中,过分关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过分强调学科的重要性和独立性的观点被人们称为(学科本位论)

6、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技术。

7、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

8、教师的(教学)是实施综合课程的一种重要形式。

9、新课程改革要改变以往只强调学科课程、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综合课程,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10、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有知识探究型、学术研究型、(社会调查型)和创造发明型四种。

11、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主要包括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对(教学对象)的分析。

12、在综合课程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综合课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是(主题式教学)

13、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观,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实施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课程发展上的重大作用。

14、新课程下的教学改革要达到的效果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高质量,另一方面是(个性化)

15、我国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6、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两种较为典型的师生关系论,即“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其中,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主张属于(学生中心论)

17、在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应以(学科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根本宗旨,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和优势。

18、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性活动),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自己的创造才能,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

19、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选题)、开题、实施和结题四个环节。

20、就学校内部而言,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校长、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其中,(教师)是最主要的参与者,甚至应担负起开发活动的领导责任。

21、新课程改革要改变以往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22、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确立的教育理念就是(素质教育),它是此次课程与教学改革所要确立的带有根本性的理念。

名词解释:

1、教学设计:运用现代教学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实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2、档案袋评价:指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关的证据与材料等,以次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

3、小组教学: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构建起来的,他旨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4、自主学习:要使学生不再被动的跟着老师走,跟着教材走,而是发挥其个体能动作用主动地、独立地、有目的的去进行学习。

5、课程资源: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从其功能来定义,指满足课程活动所需要的思想、知识、人力、物力等,他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有密切联系的课程外部系统。

6、校本课程: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教育哲学为理念,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以当地社区和学校教育资源为依托而开发的多样化的课程。

7、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

8、质性评价:只根据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现实状态的观察和分析,直接对评价对象做出定型结论的价值判断。

9、狭义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10、小组协同教学:就是将若干教学人员组成一个教学小组,根据其成员的的能力和特长将教学任务进行合理分工,使他们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

四、简答题

1、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1)校本课程体现出课程决策权力重新分配的民主化(2)作为国家课程计划中一个组成部分的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3)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校本课程开发对提高教师实施实施课程的质量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5)校本课程开发是丰富和发展课程理论的一个重要途径。

2、一个好的教学目标至少要满足哪两个条件?一个好的教学目标至少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教学目标不应指向教师的教学行为,而应该是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作为体现的方式。外,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不能过于笼统、含糊。第二、从教学目标本身的角度来讲,教学目标要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另外,教学目标要体现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和渐进性,即体现课程目标的要求,又反映当代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等的研究成果,各个单元或章节以及整个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一间既自成体系,又前后联系,逐渐递进。

3、教师应该依据哪些因素来选择有效的教学媒体呢?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媒体。2、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媒体。3、依据教学对象选择教学媒体。

4、依据教学条件选择教学媒体。

4、简述档案袋评价的局限性。档案袋评价虽然在许多方面要优于传统的考试,但是,我们也应该了解到这种评价方法也有其局限性。例如,档案袋评价作为一种质性评价,缺乏一定的有效评价标准,而且只能对学生的发展过程进行评价,其评定结果很难量化分数。因此,档案袋评价无法发挥筛选功能。教师要将档案袋评价与其它评价有效地结合起来,做到既有对学生的量化评价,又有对学生的质性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又有关注学生的发展结果。

5、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主要指向以下五个转变

⑴课程内容的转变⑵课程结构的转变⑶课程实施方式的转变⑷课程评价的转变⑸课程管理的转变

6、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有哪些?⑴确立全新的教育理念⑵建立民主的教学关系⑶改革教学与学习的方式⑷重建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

7、简述协同教学的优势协同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整体功能,使教学走出“高能低耗”的困境;有利于教师之间形成优势互补,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与革新能力,以适应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有利于减轻乃至消除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和涌现提供民主、宽松的环境

8、课程改革的特点是什么?⑴由“专制”走向民主⑵由封闭走向开放⑶由专家走向教师⑷由立足结果走向立足过程

9、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应注意哪些问题?⑴在混合编组时,必须注意考虑学生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性别差异、家庭背景等,尽量保证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每个小组之间又不能差距太大,即力求组内异质、组间同质。⑵为合作学习创设环境条件。⑶合作学习只是学习方式的一种,必须适时适度地应用。10、自主学习的特征自主学习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⑴学习者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⑵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⑶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感情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⑷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试。

11、简述设置综合课程的目的。首先,现代综合课程的产生是为了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所以综合课程的第一个目的就是除弊。其次,随着现代综合课程理论的不断完善,综合课程不仅有除弊这样一个目的,而且提出了自己主动发展的目标,那就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个综合的基础。最后,综合课程还有促进课程整体发展的作用,综合课程的设置目的之一就是要增加课程的灵活性,调节课程的结构。

12、述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目标定位。⑴通过亲身时间,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⑶学会分享和合作。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13、小组教学的优势有哪些?⑴小组教学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⑵小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发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⑶小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4、为什么说课程综合化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1)新知识观是课程综合化的理论来源(2)社会的新发展,新问题要求课程走向综合化(3)学生的认知发展也需要课程的综合化

五、论述题

一、论述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的关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在课程综合化的过程中必须予以明确的问题。课程综合化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但并不意味着要以综合课程取代分科课程。因为无论是综合课程还是分科课程,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阶段人类认识的总体水平和特征,都有各自独立的存在价值。

1、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具有绝对的联系性。在课程综合化的过程中,人们很容易将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对立起来,这是片面的。其实他们是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体,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理论上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是趋向于统一的。两者反映了人的两种认识方式,分析与综合,这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单独重视其中一种必然会造成学生发展的片面性。另外综合课程是一种整合课程,它是相邻知识系列的整合,是性质相近学科的整合,是人文、自然和社会学科的整合,是教育内容变化与文化发展的整合,是儿童与文化的整合。由此可见,综合课程是建立在分科课程的的基础之上,没有分科,就没有综合,没有分科课程的的深入研究,综合课程就会流于形式,没有深度。同时,综合课程是对分科课程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展,缺少综合课程的整合,分科课程就会显得柔弱无力,难于对实践产生影响。

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互助互补。分科课程是以知识为逻辑起点的,注重知识的逻辑结构,注重知识的相对独立性,这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的学习与记忆。但是,分科课程忽视了人的认知发展的另一要素,那就是经验。而综合课程是一种以人的经验为逻辑起点的课程,他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注重知识的丰富性与联系性。因此这是两种互补的课程形态,分科课程为综合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基础,综合课程则为分科课程提高了实践价值,增强了知识的应用性。

二、在新课程背景下,好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从发展教育的角度出发,好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越来越强调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这里,“学生的发展”包括三个方面。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