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数学模拟试题(一)

高三一轮复习数学模拟试题(一)
高三一轮复习数学模拟试题(一)

高三一轮复习数学模拟试题(一)

第I 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i 为虚数单位,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设集合,,则等于( )

A.

B. C.

D. 3.“”是“”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执行右边的程序框图,输出S 的值为( )

A. 14

B. 20

C. 30

D. 55

5.已知向量,向量,且,则实数x 等于

( )

A. 0

B. 4

C. -1

D. -4

6.若是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则的值为

( )

A .12

B .22

C .18

D .44

7. 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区间是( )

A. B. C. D.

8.已知为两条不同直线,为两个不同平面,则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 若,则

B. 若,则

C. 若,则

D. 若,则

i i z )1(+=}{21|<<-=x x A }{30|<<=x x B B A }{20|<

1cos =α)2,1(=a )2,(-=x b b a //n S {}n a 2104,a a +=11S 125)(-+-=x x x f )1,0()2,1()3,2()4,3(m l ,βα,αα?m l ,//m l //αβα⊥l ,//β⊥l αβα?l ,//β//l l m m l ⊥?=⊥,,,αβαβα β⊥m

9.将函数图象上的所有点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图像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是( ) A .B .

B .D .

10.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24,则该几何体的底面积是( )

A. 6

B. 12

C. 18

D. 24

11.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点P 为抛物线上一点,且,垂足为A ,若直线AF 的斜率为

,则|PF |等于( )

A.

B.4

C.

D.8

12.若对任意的,函数满足,且,则( ) A.0

B. 1

C.-2013

D.2013

cos 2y x =6

πcos(2)16y x π

=-+cos(2)13y x π

=-+cos(2)16y x π

=++cos(2)13y x π

=++x y 42=l PA ⊥3-3234R x ∈)(x f (2013)(2012)f x f x +=-+(2013)2013f =-(0)f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

应位置)

13.一组数据为15,17,14,10,15,17,17,14,16,12,设其平均数为m ,中位数为n ,众数为p ,

则m ,n ,p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

14.已知变量满足则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 15.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是____________.

16.设函数,观察: ……

依此类推,归纳推理可得当且时,.

,x y 1,2,0.x y x y ≥??≤??-≤?

z x y =+)0,0(122

22>>=-b a b

y a x 3x y -=)0(2

)(>+=x x x x f 2

)()(1+==x x x f x f 4

3))(()(12+==x x x f f x f 8

7))(()(23+==x x x f f x f 1615))(()(34+=

=x x x f f x f *N n ∈2≥n ____________))(()(1==-x f f x f n n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

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的前n 项和.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是等比数列,公比为,且满足,求数列的前n 项和.

18.(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1)若,都是从集合中任取的数字,求方程有实根的概率;

(2)若是从区间[0,4]中任取的数字,是从区间[1,4]中任取的数字,求方程有实根的概率.

19.(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函数

(1)写出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及单调递减区间;

(2)当时,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求不等式的解集.

{}n a )(2*2N n n n S n ∈+={}n a {}n b )0(>q q 32412,a a b S b +=={}n b n T x 2220x ax b ++=a b {}1,2,3,4a b a x x x x f ++=2cos cos sin 3)()(x f ??

????-∈3,6ππx )(x f 231)(>x f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侧面底面ABCD ,且,若E ,F 分别为PC ,BD 的中点.

(1)求证:平面PAD ;

(2)求证:平面PDC 平面PAD ;

(3)求四棱锥的体积.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椭圆过点,且离心率.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是否存在过点的直线交椭圆于不同的两点M 、N ,且满足(其中点O 为坐标原点),若存在,求出直线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ABCD P -⊥PAD AD PD PA 2

2=

=//EF ⊥ABCD P -)0(1:22

22>>=+b a b

y a x C )3,2(A 21=e C )4,0(-B l 7

16=?ON OM l

22.(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在处取得极小值2. (1)求函数的解析式;

(2)求函数的极值;

(3)设函数,若对于任意,总存在,使得

,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R n m n

x mx x f ∈+=1=x )(x f )(x f a ax x x g +-=2)(2R x ∈1]1,1[2-∈x )()(12x f x g ≤a

答案

又当时,,满足上式 ……4分

∴ ……5分

(2)由(1)可知,, ……7分 又

∴ ……8分

又数列是公比为正数等比数列

∴ 又

∴ ……9分

∴ ……10分 ∴数列的前n 项和 ……12分 18、解:(1)设事件A =“方程有实根”,记为取到的一种组合,则所有的情况有: (1,1),(1,2),(1,3),(1,4),(2,1),(2,2),(2,3),(2,4)

(3,1),(3,2),(3,3),(3,4),(4,1),(4,2),(4,3),(4,4) ……2分 一共16种且每种情况被取到的可能性相同 ……3分

1=n 311==S a )(12*N n n a n ∈+=311==S a 52=a 73=a 32412,a a b S b +==12,342==b b {}n b 42

42==b b q 0>q 2=q 2

321==q b b {}n b )12(2

321)21(231)1(1-=--=--=n n n n q q b T ),(b a

∵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根

∴ ……4分

∴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有:

(1,1),(2,1),(2,2),(3,1),(3,2),(3,3),(4,1),(4,2),(4,3),(4,4)共10种…5分

∴方程有实根的概率是 ……6分 (2)设事件B =“方程有实根”,记为取到的一种组合

∵是从区间[0,4]中任取的数字,是从区间[1,4]中任取的数字

∴点所在区域是长为4,宽为3的矩形区域,如图所示:

又满足:的点的区域是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

∴ ∴方程有实根的概率是 (第(2)题评分标准说明:画图正确得3分,求概率3分,本小题6分)

19、解:(1) ……1分 ……3分 ……4分

令 , ∴, ∴函数的递减区间为: ……6分 x 2220x ax b ++=22440,a b a b ?=-≥?≥105()168

P A ∴=

=8

5),(b a a b ),(b a b a ≥8

3433321)(=???=B P 8331cos 2()sin 222

x f x x a +=++1sin(2)62

x a π=+++T π∴=3222262

k x k π

π

πππ+≤+≤+Z k ∈263

k x k π

πππ+≤≤+Z k ∈)(x f 2[,],63

k k k Z π

πππ++∈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月考试题

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60 分) 1.甲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乙图表示由四个单体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甲乙 A.若甲图中的②大量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是脂肪 B.若甲图中④能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则④可用无水乙醇提取 C.乙图中若单体是氨基酸,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中氧原子增加3 个 D.乙图中若单体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5 种 2.中国科学家在广西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小的陆地蜗牛,十只蜗牛才能填满一个针眼。下列关于该陆地蜗牛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陆地蜗牛体内的tRNA 上的密码子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B.该陆地蜗牛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 C.该陆地蜗牛体内的还原糖包括葡萄糖、糖原、果糖 D. 该陆地蜗牛体内的蛋白质可用斐林试剂检测 3.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某蛋白质中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其特定功能不发生改变 B. 组成蛋白质的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R 基引起的 C.具有复杂功能的蛋白质都应由20 种氨基酸组成 D.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形成的肽键是CO—NH 4.下列关于DNA 和RNA 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体内的DNA 一般为双链结构,RNA 一般为单链结构 B.DNA 和RNA 彻底水解得到的小分子化合物完全不相同 C.原核细胞中位于拟核区的DNA 分子为环状 D.真核细胞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 5.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有关人和动物体内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蛔虫体细胞内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 B.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生成的水中的氢来自丙酮酸的分解 C. 当饮水过多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D.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力逐渐减弱 6.根据实验目的,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实验结果均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试剂预期实验结果A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健那绿染液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 B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双缩脲试剂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 C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甲基绿染色剂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 D 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 分布 龙胆紫、醋酸洋红 龙胆紫将DNA 染成绿色,醋酸洋 红将RNA 染成红色 7.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B.与牛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相比,小麦缺少器官层次 C.要用显微镜观察某视野右上方的目标,需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则应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 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器 8.下列关于乳酸菌、酵母菌和青霉菌这三种微生物的共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三种微生物的活细胞内均时刻发生着ATP 和ADP 的相互转化 B.在三种微生物的细胞中mRNA 都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发挥作用 C.都能在核糖体上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并合成多肽链 D.三种微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并且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9.生物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都可能影响细胞膜上糖蛋白的数量 B.细胞膜上所有蛋白质均有识别作用,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C. 生物膜的不同功能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D.不同生物膜之间的成分可以发生相互转化 10.下列有关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些抗体分子可以与吞噬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以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说明抗体也能在细胞间进 行信息交流 B.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用于下一个神经细胞,能改变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并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相邻细胞进行信息交流 D.高等动物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如性激素)都作用于靶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进而激发细胞内信息 通路 1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含量关系“c=a+b,且a>b”的是( ) A.a 表示非必需氨基酸种类、b 表示必需氨基酸种类、c 表示人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 B.a 表示各细胞器的膜面积、b 表示细胞核的膜面积、c 表示细胞中生物膜系统的膜面积 C.a 表示线粒体的内膜面积、b 表示线粒体的外膜面积、c 表示线粒体的总膜面积 D.a 表示叶肉细胞中的自由水、b 表示叶肉细胞中的结合水、c 表示叶肉细胞中的总含水量 12.苏南养蚕业发达,蚕在5 龄初期,丝腺细胞中的核糖体多为游离型的,内质网很贫乏;但到5 龄的后半期, 丝腺细胞开始大量合成和分泌丝腺蛋白时,核糖体都与内质网结合,形成发达的粗面型内质网。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A.内质网膜的基本支架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共同构成 B. 内质网可以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构成细胞内运输通道 C.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有关,还与性激素的合成有关 D. 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成分类似,但二者不直接相连 13.下列有关细胞中“小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质网形成的小泡中,所含蛋白质已进行了粗加工 B.由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小泡可形成溶酶体,其中含有的蛋白质属于分泌蛋白 C.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聚集的小泡由高尔基体形成 D.刚分裂形成的植物细胞中有小液泡,在细胞成熟的过程中这些小液泡可逐渐融合成大液泡 1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高三文科第一轮复习数学

高三文科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A ={}|2x x <,B ={}|320x x ->,则( ) A .A I B =3|2x x ??” C. 2>x 是2 11a b 4.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区间(1,2)内是增函数的为( ) A.R x x y ∈=,2cos B.0|,|log 2≠∈=x R x x y 且 C.R x e e y x x ∈-=-,2 D. R x x y ∈+=,13 5.若函数)(x f y =是函数x y 3=的反函数,则=)2 1(f ( ) A 2log 3- B 2log 3 C 3 D 9 6.设首项为1,公比为32的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则( ) A.12-=n n a S B. 23-=n n a S C.n n a S 34-= D.n n a S 23-= 7.函数sin21cos x y x = -的部分图像大致为

8.已知函数()ln ln(2)f x x x =+-,则( ) A .()f x 在(0,2)单调递增 B .()f x 在(0,2)单调递减 C .y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x =1对称 D .y =()f x 的图像关于点(1,0)对称 9.△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sin (sin cos )0B A C C +-=, a =2,c 2,则C =( ) A . π 12 B . π6 C . π4 D . π3 10.若将函数 ) 4 2sin(22)(π-=x x f 的图像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关于 点(0,0)对称,则?的最小正值是( ) A 4 3π B 8 3π C 4 π D 8 π 11.设x,y 满足约束条件?? ? ??≤-+≥-+≥0320320 y x y x x ,),2,1(),,(=+=→→b x m y a 且→→b a //,则m 的 最小值为( ) A 1 B 2 C 2 1 D 3 1 12.奇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R. 若)2(+x f 为偶函数,且1)1(=f ,则=+)9()8(f f ( ) A. -2 B -1 C 0 D 1 二、填空 13.若角α的终边上有一点P (3,4),则)2 3cos()2sin()sin()cos(απ πααππα-?-?--= ________.

高三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归纳

高三数学概率统计知识 点归纳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概率统计知识点归纳 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要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方法就是用这“三数”来说明. 一、正确理解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 平均数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的特征数,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一个数据都有关系,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化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化. 2.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一组数据的众数.一组数据中的众数有时不唯一.众数着眼于对各数出现的次数的考察,这就告诉我们在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时,既不需要排列,又不需要计算,只要能找出样本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一个(或几个)数据就可以了.当一组数据中有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它的众数也就是我们所要关心的一种集中趋势. 3.中位数中位数就是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处在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唯一的. 二、注意区别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但它们描述的角度和适用的范围又不尽相同.在具体问题中采用哪种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那得看数据的特点和要关注的问题. 三、能正确选用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所以利用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可以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极差、方差、标准差 极差、方差和标准差都是用来研究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范围或波动大小的量. 极差 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即极差=最大值-最小值.极差能够反映数据的变化范围,差是最简单的一种度量数据波动情况的量,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 二、方差 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波动大小的特征的量.它是指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与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它反映的是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 求一组数据的方差可以简记先求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求平均数.一组数据x1、x2、x3、…、xn 的平均数为x ,则该组数据方差的计算公式为: ])()()[(1222212x x x x x x n S n -++-+-= . 三、标准差 在计算方差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方差的数量单位与原数据的单位不一致,在实际的应用时常常将求出的方差再开平方,此时得到量为这组数据的标准差. 即标准差=方差. 四、极差、方差、标准差的关系 方差和标准差都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量,常用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两组数据中极差大的那一组并不一定方差也大.在实际问题中有时用到标准差,是因为标准差的单位和原数据的单位一致,且能缓解方差过大或过小的现象.

高三文科数学统计概率的总结课件.doc

实用标准文案 统计概率考点总结 【考点一】分层抽样 01、交通管理部门为了解机动车驾驶员(简称驾驶员)对某新法规的知晓情况,对甲、乙、丙、丁四个社 区做分层抽样调查。假设四个社区驾驶员的总人数为N ,其中甲社区有驾驶员96 人。若在甲、乙、丙、丁四个社区抽取驾驶员的人数分别为12,21,25,43,则这四个社区驾驶员的总人数N 为() A 、101 B、808 C、1212 D、2012 02、某个年级有男生560 人,女生420 人,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年级全体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80 的 样本,则此样本中男生人数为____________. 03、一支田径运动队有男运动员56 人,女运动员42 人。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若干人,若抽取的男运 动员有8 人,则抽取的女运动员有______人。 04、某单位有840 名职工, 现采用系统抽样方法, 抽取42 人做问卷调查, 将840 人按1, 2, , 840 随机 编号, 则抽取的42 人中, 编号落入区间[481, 720] 的人数为() A .11 B.12 C.13 D.14 05、将参加夏令营的600 名学生编号为:001,002,,, 600,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50 的样 本,且随机抽得的号码为003.这600 名学生分住在三个营区,从001 到300 在第Ⅰ营区,从301 到495 住在第Ⅱ营区,从496 到600 在第Ⅲ营区,三个营区被抽中的人数依次为( ) A .26, 16, 8 B.25,17,8 C.25,16,9 D.24,17, 9 【考点二】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各种特征数据) 01、从某小区抽取100 户居民进行月用电量调查, 发现其用电 量都在50 到350 度之间, 频率分布直方图所示. (I) 直方图中x的值为________; (II) 在这些用户中, 用电量落在区间100,250 内的户数为_____. 02、下图是样本容量为200 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根据样本的频率分布直 方图估计,样本数据落在[6,10]内的频数为,数据落在(2, 10)内的概率约为 精彩文档

高三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三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集合、函数) 班级: 学号: 姓名: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如果C 、R 和I 分别表示复数集、实数集和纯虚数集,其中C 是全集。则有( ) A. C=R ∪I B. R ∩I={0} C. R ∩I=φ D. CcR=C ∩I 2、已知{1,3,5,7,9}I A B == ,{3,7}A B = ,{9}A B = ,则A B = ( ) A 、{1,3,7} B 、{1,5} C 、{3,7,9} D 、{3,7} 3、满足{a ,b }UM={a ,b ,c ,d }的所有集合M 的个数是( ) A. 7 B. 6 C. 5 D. 4 4、若命题P :x ∈A B ,则 P 是( ) A. x ?A B B. x ?A 或x ?B C. x ?A 且x ?B D. x ∈A B 5、用反证法证明:“若m ∈Z 且m 为奇数,则()1122 m m --± 均为奇数”,其假设正确的( ) A. 都是偶数 B. 都不是奇数 C. 不都是奇数 D. 都不是偶数 6、命题P:若 a.b ∈R ,则a b +>1是a b +>1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命题q: 函数 y = (][),13,-∞-+∞ .则 ( ) A.“ p 或q ”为假 B. “p 且q ”为真 C. p 真q 假 D. p 假q 真 7、 已知01a <<,则方程|| |log |x a a x =的实根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1个或2个或3个 8、已知0log 2log 2a b <<,则a ,b 的关系是 ( ) 9、 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0x <时,1()()3 x f x =,那么1 (9)f --的 值为( ) A 、2 B 、-2 C 、3 D 、-3 10、设0.3log 4a =,4log 3b =,2 0.3c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

高三数学《统计》知识总结

高三数学《统计》知识总结 一、相关性检验(检验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相关关系) 1.相关关系的分类 相关关系包括正相关和负相关。 2.线性相关关系 从散点图上看,如果两个变量对应的点从整体上看大致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则称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回归直线. 3.回归方程 两个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变量的一组数据:(x 1,y 1),(x 2,y 2),…,(x n ,y n ),其回归方程为?y =?b x +?a ,则,,其中,?b 是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a 是在y 轴上的截距,(x ,y )是样本点的中心. 4.样本相关系数 ,用它来衡量两个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 (1)由于相关系数r 的分子与线性回归方程中的斜率?b 的分子一样,因此,当时,两个变量正相关; 当时两个变量负相关. (3) 1r ≤, 当r 越接近1,表明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当r 越接近0,表明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弱. 二、独立性检验 1.2×2列联表 2.K 2统计量 K 2=n (ad -bc )2 (a +b )(c +d )(a +c )(b +d ) (其中n =a +b +c +d 为样本容量) 。规定:,,,a b c d 都要大于5 3.两个临界值: 在独立性检验中,统计量K 2有两个临界值:3.841和6.635.当K 2>3.841时,有95%的把握说明两个 事件有关,当K 2>6.635时,有99%的把握说明两个事件有关,当K 2≤3.841时,认为两个事件无关. 注:有95%(或99%)的把握说事件A 与B 有关,也可说推断犯错误的可能性为5%(或1%). 12 1()()()n i i i n i i x x y y b x x ==--=-∑∑$1221n i i i n i i x y nx y x nx ==-=-∑∑$a y bx =-$()()n i i x x y y r --=∑0r >0r <

高考文科数学试题汇编 统计

I单元统计 I1随机抽样 17.I1,I2[2013·安徽卷] 为调查甲、乙两校高三年级学生某次联考数学成绩情况,用简单随机抽样,从这两校中各抽取30名高三年级学生,以他们的数学成绩(百分制)作为样本,样本数据的茎叶图如下: (1)若甲校高三年级每位学生被抽取的概率为0.05,求甲校高三年级学生总人数,并估计甲校高三年级这次联考数学成绩的及格率(60分及60分以上为及格); (2)设甲、乙两校高三年级学生这次联考数学平均成绩分别为x1,

x 2,估计x 1-x 2的值. 17.解:(1)设甲校高三年级学生总人数为n ,由题意知,30 n =0.05,即n =600. 样本中甲校高三年级学生数学成绩不及格人数为5,据此估计甲校高三年级此次联考数学成绩及格率为1-530=56. (2)设甲、乙两校样本平均数分别为x 1′,x 2′,根据样本茎叶图可知, 30(x 1′-x 2′)=30x 1′-30x 2′ =(7-5)+(55+8-14)+(24-12-65)+(26-24-79)+(22-20)+92 =2+49-53-77+2+92 =15. 因此x 1′-x 2′=0.5,故x 1-x 2的估计值为0.5分. 3.I1[2013·湖南卷] 某工厂甲、乙、丙三个车间生产了同一种产品,数量分别为120件,80件,60件.为了解它们的产品质量是否存在显著差别,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了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进行调查,其中从丙车间的产品中抽取了3件,则n =( ) A .9 B .10 C .12 D .13 3.D [解析] 根据抽样比例可得360=n 120+80+60,解得n =13, 选D.

2014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随机抽样

随机抽样 〖复习目标〗 ①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②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 〖知识梳理〗 1.随机抽样:抽样时保证每一个个体都可能被抽到,每一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是均等的,满足这样的条件的抽样是随机抽样. 2.随机抽样的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基础自测〗 1.从2004名学生中选取50名组成参观团。若采用下面的方法选取:先用简单随机抽样从2004人中剔除4人,剩下的2000人再按系统抽样的方法进行。则每人入选的概率()A.不全相等 B.均不相等 C.都相等,且为 25 1002 D.都相等,且为 1 40 2.现在要完成下列3项抽样调查:①从10盒酸奶中抽取3盒进行抽样调查。②科技报告厅有32排,每排有40个座位,有一次报告会恰好坐满了听众,报告会结束后,为了听取意见,需要请32名听众进行座谈。3东方中学有160名教职工,其中一般教师120名,行政人员16名,后勤人员24名。为了解教职工对学校在校务公开方面的意见,拟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较为合理的抽样方法是() A.①简单随机抽样,②系统抽样,③分层抽样B.①简单随机抽样,②分层抽样,③系统抽样C.①系统抽样,②简单随机抽样,③分层抽样D.①分层抽样,②系统抽样,③简单随机抽样 3.课题组进行城市空气质量调查,按地域把24个城市分为甲乙、丙三组,对应城市数分别为4,12,8。若用分层抽样抽取6个城市,则丙组中应抽取的城市数为 4.①某小区有800个家庭,其中高收入家庭200户,中等收入家庭480户,低收入家庭120户,为了了解家用轿车购买力的某个指标,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②从10名同学抽取3个参加座谈会。I简单随机抽样方法;II系统抽样;III分层抽样。问题和方法配对正确的是() A.①I,②II B.①III,②I C.①II,②III D.①III,②II 5.一个单位有职工8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60人,具有中级职称的320人,具有初级职称的200人,其余人员120人。为了解职工收入情况,决定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容量为40的样本。则从上述各层中依次抽取的人数分别是()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月考试题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月考试题(理科) 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题5分,共50分) 1.若集合A={x ?R},B={y ∈1,x ≦x ?y=2x ,x ∈R},则A B=( ) .A{X 1-?≤x ≤1} B. {x ?x ≥0) C. {x 0?≤x ≤1} D. Φ 2..命题“存在0x ∈R ,0 x 2≤0”的否定是 ( ) A.不存在0x ∈R,0 x 2>0, B.存在0x ∈R,0 x 2≥0 C.对任意的x ∈R,0 x 2≤0, D..对任意的x ∈R,0 x 2>0 3.设集合 A={(x,y)?},B={(X,Y)116 42 2=+y x ?Y=x 3},则 A B 的子集 的个数是( ) . A.4 B. 3 C. 2 D 1 4.函数y= 4 3)1(ln 2 +--+x x x 的定义域为 ( ). A. (-4,-1) B .(-4,1) C. (-1,1) D. (-1,1] 5.函数y=x 4-16的值域是 ( ) A.[0,+∞) B.[0,4] C.[0,4) D. (0,4) 6.给定函数①y=2 1x ,②y=)1(log 2 1+x ,③y=1-x ,④y=12+x ,其中在区间 (0,1)上单 调递减的函数序号是 ( ). A.①② B. ②③ C. ⑶④ D. ①④ 7设a>0.且a ≠1,则“函数f(x)=a x 在R 上是减函数”,是“函数g(x)=(2-a)x 3在R 上是增函数”的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函数 f(x)=?????<-≥+0 ,)1(0,122x e a x ax ax 在(-∞+∞,)上单调 ,则a 的取值范 围是( ) A.(-∞,-2] (1,2] B . [-2,-1) [2,+∞) C.(1,2]D. [ 2,+∞) 9.已知函数y= x -1+3x +的最大值为M,最小值为m,则 M m 的值 为 ( ) A.4 1 B.2 1 C.22 D. 2 3 10.设函数f(x0=c bx ax ++2(a<0)的定义域为D,若所有点(s,f(t)),(s,t ∈D,构成一个正方形区域,则a 的值为 ( ) A.-2 B,-4 C.-8 D,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 (共5 个小题,每题5分,共25分) 11.若全集为实数集R,集合A={x>0})12(log 2 1-x ?则 A C U =________________ 12.若函数y=f(x)的定义域为[2 1 ,2], 则f(x 2log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 13.函数f(x)=ln(-2x +5x+6)的单调递增区是______________ 14.定义域为R 的函数f(x)满足f(x+1)=2f(x),且当x ∈[0,1]时,f(x)=2x -x,则当x ∈[-2,-1]时,f(x)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 15.下列结论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所有真命题的序号都写

高考数学统计及统计案例

§10.2统计及统计案例 考纲解读 分析解读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本部分在高考中的考查点如下:1.主要考查分层抽样的定义,频率分布直方图,平均数、方差的计算,识图能力及借助概率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注意小矩形的高=频率/组距,小矩形的面积为频率,所有小矩形的面积之和为1;3.分析两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通过独立性检验判断两个变量是否相关.本节内容在高考中分值为17分左右,属中档题.

(1)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样本中分数不小于70的频率为(0.02+0.04)×10=0.6, 所以样本中分数小于70的频率为1-0.6=0.4. 所以从总体的4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一人,其分数小于70的概率估计为0.4. (2)根据题意,样本中分数不小于50的频率为(0.01+0.02+0.04+0.02)×10=0.9, 分数在区间[40,50)内的人数为100-100×0.9-5=5. 所以总体中分数在区间[40,50)内的人数估计为400× =20. (3)由题意可知,样本中分数不小于70的学生人数为(0.02+0.04)×10×100=60, 所以样本中分数不小于70的男生人数为60× =30. 所以样本中的男生人数为30×2=60,女生人数为100-60=40,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例为60∶40=3∶2. 所以根据分层抽样原理,总体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例估计为3∶2. 五年高考 考点一 抽样方法 1.(2015北京,4,5分)某校老年、中年和青年教师的人数见下表.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教师的身体状况,在抽取的样本中,青年教师有320人,则该样本中的老年教师人数为( )

高三文科数学统计概率总结

统计概率考点总结 【考点一】分层抽样 01、交通管理部门为了解机动车驾驶员(简称驾驶员)对某新法规得知晓情况,对甲、乙、丙、丁四个社区 做分层抽样调查。假设四个社区驾驶员得总人数为N ,其中甲社区有驾驶员96人。若在甲、乙、丙、丁四个社区抽取驾驶员得人数分别为12,21,25,43,则这四个社区驾驶员得总人数N 为( ) A 、101 B 、808 C 、1212 D 、2012 02、某个年级有男生560人,女生420人,用分层抽样得方法从该年级全体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80得样 本,则此样本中男生人数为____________、 03、一支田径运动队有男运动员56人,女运动员42人。现用分层抽样得方法抽取若干人,若抽取得男运动 员有8人,则抽取得女运动员有______人。 04、某单位有840名职工, 现采用系统抽样方法, 抽取42人做问卷调查, 将840人按1, 2, , 840随机 编号, 则抽取得42人中, 编号落入区间[481, 720]得人数为( ) A.11 B.12 C.13 D.14 05、将参加夏令营得600名学生编号为:001,002,……600,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50得样本, 且随机抽得得号码为003.这600名学生分住在三个营区,从001到300在第Ⅰ营区,从301到495住在第Ⅱ营区,从496到600在第Ⅲ营区,三个营区被抽中得人数依次为( ) A.26, 16, 8 B.25,17,8 C.25,16,9 D.24,17,9 【考点二】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各种特征数据) 01、从某小区抽取100户居民进行月用电量调查,发现其用电 量都在50到350度之间,频率分布直方图所示、 (I)直方图中x 得值为________; (II)在这些用户中,用电量落在区间[)100,250内得户数为_____、 02、下图就是样本容量为200得频率分布直方图。 根据样本得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样本数据落在[6,10] 内得频数为 ,数据落在(2,10)内得概率约为 03、有一个容量为200得样本,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根据样本得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样本数据落 在区间)10,12??内得频数为 A.18 B.36 C.54 D.72 04、如上题得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该组试验数据得众数为_______,

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教师版

2014----2015学年高三第一学月考试 历史试题 第I卷(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4广)“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 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 2.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 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 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 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 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 3. “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这反映出唐代( ) A.宰相有职无权 B.皇权至高无上 C.三省六部制不成熟 D.尚书省地位下降 4.(2014北)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 )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 5.(2014广)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 6.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一定程度上说明科举制度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7.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战争的那些当事人

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地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 B.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C.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 D.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 解析:A 清政府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说明清政府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这是问题的表面现象,从本质上说明清政府缺乏对鸦片战争的深度反思。 8.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依据应是( ) A.北洋海军的参战 B.战争由朝鲜引发 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 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解析:A 这里的“形式近代化”是中日两国宣战,这里的“内容近代化”是指战争武器以近代武器为主,海军参战等。A项属于洋务运动时期引进西方的军事技术创办海军之措施,与近代战争特征符合;B、C两项与题意无关;D项属于甲午战争的结果,与材料中“形式和内容”不符。 9.如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由此可见,当时( ) 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 D.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相互斗争 解析:D 陕甘宁边区是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蒋介石下令不允许刊登与之有关的新闻,实际上反映了国民政府在社会舆论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压制,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即1943年,国共两党相互合作,坚持抗战。因此反映了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相互斗争。10.下图两部文献有其共性的一面,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计划

2006—2007学年度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以高考考试大纲为指南,着重落实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进入高校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教学要求: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并且还从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学科能力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多视点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的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与创造能力。 三、教学内容: 文科高考内容. 四、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题组教学,探索讲练,自学辅导,启发教学,并根据内容适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五、教学措施: ①搞好对大纲、考纲与教材内容的研究; ②研究学生,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因材施教; ③改革传统教法,使教学方法多样化; 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良好的思维品质,探索与创新精神。 六、时间安排: 7月16日—8月24日 集合与简易逻辑、函数 9月3日—9月9日 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9月10日—9月16日 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三角函数的概念 9月17日—9月23日 同角关系式与诱导公式、和角与二倍角公式、化简与求值 9月24日—9月30日 三角函数式的证明、图象与性质、)sin(φω+=x A y 的图象

10月3日—10月9日三角函数的最值、向量的概念及初等运算、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0月10日—10月16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线段的定比分点与平移、解斜三角形及应用10月17日—10月23日不等式的性质、基本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1) 10月24日—11月2日不等式的证明(2)、不等式的解法(1)、不等式的解法(2) 11月3日—11月9日不等式的应用、直线方程、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1月10日—11月16日有关对称问题、线性规划、曲线和方程 11月17日—11月23日圆的方程、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椭圆 11月24日—11月30日双曲线、抛物线、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12月1日—12月10日圆锥曲线的最值问题、轨迹问题、平面及其基本性质 12月11日—12月17日空间直线、直线与平面平行、垂直、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12月18日—12月24日两个平面的平行与垂直、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12月25日—12月31日空间的角、空间的距离、棱住与棱锥 1月1日—1月10日多面体和球、折叠问题、两个基本原理及排列与组合的概念 1月11日—1月17日排列组合基本应用题、排列组合综合应用题、二项式定理(一) 1月18日—1月24日二项式定理(二)、随机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1月25日—1月31日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统计、导数 2月1日—2月4日导数及其应用 2月5日—市调研考试综合练习 七、几点说明 1.每周一套周末练习; 2.每周星期四上午8:30开始为教研活动时间. 高三文科数学备课组 2006年8月3日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练习题文科

概率与统计专题练习(文) 1、潮州统计局就某地居民的月收入调查了10000人,并根据所得数据画了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每 个分组包括左端点,不包括右端点,如第一组表示收入在)1500,1000[)。 (1)求居民月收入在)3500,3000[的频率; (2)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算出样本数据的中位数; (3)为了分析居民的收入与年龄、职业等方面的 关系,必须按月收入再从这10000人中分层抽 样方法抽出100人作进一步分析,则月收入在 )3000,2500[的这段应抽多少人? 2、某校从高三年级期末考试的学生中抽出60名学生, 其成绩(均为整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1)估计这次考试的及格率(60分及以上为及格) 和平均分; (2)从成绩是80分以上(包括80分)的学生中 选两人,求他们在不同分数段的概率. 3 (1)分别从集合A=,中各取一个数,求的概率; (2)对于表中数据,甲、乙两同学给出的拟合直线分别为113y x = +与11 22 y x =+,试根据残差平方和: 2 1 ?()n i i i y y =-∑的大小,判断哪条直线拟合程度更好. 4.下图是我国2008年至2014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单位:亿吨)的折线图. 注:年份代码1–7分别对应年份2008–2014. (Ⅰ)由折线图看出,可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 y 与t 的关系,请用相关系数加以说明;(Ⅱ)建立y 关于t 的回归方程(系数精确到0.01),预测2016年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附注:参考数据: 7 1 9.32 i i y ==∑, 7 1 40.17 i i i t y ==∑, 0.55=,≈2.646.参考公式:()() n i i t t y y r --= ∑回归方程y a bt =+ 中斜率和截距的最小二乘估计公式分别为:1 2 1 ()() ()n i i i n i i t t y y b t t ==--= -∑∑ ,=.a y bt - 0.0005300035000.0003 0.0004200015000.0002 0.0001 400025001000月收入(元)频率/组距

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数学第一次月考.doc

陇东中学 2016 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理科) A .命题“若x24x 3 0 ,则x3”的逆否命题是“若x 3,则x2 4 x 30 ” 第Ⅰ卷 一、选择题 (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 1.复数z 4 3i 的虚部为() 1 2i A.i B . i C . 1 D . 1 B." x >1”是“x >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若p q 为假命题,则p, q 均为假命题; D .命题p :“x R ,使得x2x 1 <0”,则? p :“x R ,x2x 1 >0”。 7.在极坐标系中与圆4sin相切的一条直线的方程是() A .cos2 B .sin2C. 4 sin() D . 4 sin() 3 3 2.已知I为实数集,M { x | x 2 2x 0}, N { y | y x 1},则M N =(). 8.设f (x)是, 上的奇函数, f ( x 2) f (x) ,当0 x 1时,f ( x) x ,则 f (7.5) () A .{ x | 0 x 1} B .{ x | 0 x 2} C.{ x |1 x 2} D. A .0.5 B. 1.5 C. -0.5 D. -1.5 x 3t 2 2 (t 是参数 ) ,则曲线是()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曲线的参数方程为 t 2 1 y a x a x A .函数f ( x) ( a >0且a 1)是奇函数; A. 线段 B. 双曲线的一支 C. 圆 D. 射线 2 4.设函数f ( 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 0 时,f ( x) 3x 2x a (a R) ,则 f ( 2) () a x 1 x ( a >0且 B .函数f ( x) a )是偶函数; A .-1,B. -4 C. 1 D . 4 a x 1 1 5.已知命题p : 函数f (x) sin 2 的最小正周期为;命题q : 若函数 f ( x 1) 为偶函数,C.若f (x) 3x,则 f ( x y) f ( x) f ( y) ; 则 f ( x) 的图像关于x 1 对称。则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D .若f ( x) a x(a>0且a 1 ),且 x1 x2,则1 f ( x1 ) f ( x2 ) < f ( x 1 x 2 ) 2 2 A .p q B.P (? q ) C. (?P)?(?q) D.p q 10.已知f ( x)是奇函数,当x >0时, f (x) x(1 x) ,当x<0时, f (x) ()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1 x) B . x(1 x) C.x(1 x) D.x(1 x) j精选

2012届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计划1

2012届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计划 (文科) 一. 背景分析 近年来的高考数学试题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坚持了稳中求改、稳中创新的原则。考试题不但坚持了考查全面,比例适当,布局合理的特点,也突出体现了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这一举措。更加注重考查考生进入高校学习所需的基本素养,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在教学中的关注和重视。 2012年山东数学试卷充分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重视考查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注意考查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做到了总体保持稳定,深化能力立意,积极改革创新,兼顾了数学基础、思想方法、思维、应用和潜能等多方面的考查,融入课程改革的理念,拓宽题材,选材多样化,宽角度、多视点地考查数学素养,多层次地考查思想能力,充分体现出山东卷的特色: 1 试题题型平稳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重视对新增内容的考查 2 充分考虑文、理科考生的思维水平与不同的学习要求,体现出良好的层次性 3 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4 深化能力立意,考查考生的学习潜能 5 重视基础,以教材为本 6 重视应用题设计,考查考生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计划与要求 新课已授完,高三将进入全面复习阶段,全年复习分两轮进行。 第一轮为系统复习(第一学期),此轮要求突出知识结构,扎实打好基础知识,全面落实考点,要做到每个知识点,方法点,能力点无一遗漏。在此基础上,注意各部分知识点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横向联系,理清脉络,抓住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在教学中重点抓好各中通性、通法以及常规方法的复习,是学生形成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意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方法。同时有意识进行一定的综合训练,先小综合再大综合,逐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三、具体方法措施 1. 认真学习《考试说明》,研究高考试题,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复习的依据. 高考试题是《考试说明》的具体体现。只有研究近年来的考试试题,才能加深对《考试说明》的理解,找到我们与命题专家在认识《考试说明》上的差距。并力求在复习中缩小这一差距,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复习。 2.高质量备课, 参考网上的课件资料,结合我校学生实际,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复习。充分发挥全组老师的集体智慧,确保每节课件都是高质量的。统一教案、统一课件。 3.高效率的上好每节课, 重视“通性、通法”的落实。要把复习的重点放在教材中典型例题、习题上;放在体现通性、通法的例题、习题上;放在各部分知识网络之间的内在联系上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定出实施方法和评价方案。 4.狠抓作业批改、讲评,教材作业、练习课内完成,课外作业认真批改、讲评。一题多思多解,提炼思想方法,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5.认真落实月考,考前作好指导复习,试卷讲评起到补缺长智的作用。

高考数学复习专题:统计与概率(经典)

11 12 13 3 5 7 2 2 4 6 9 1 5 5 7 图1 统计与概率专题 一、知识点 1、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 1、用简单随机抽样从100名学生(男生25人)中抽选20人进行评教,某男生被抽到的概率是( ) A . 1001 B .251 C .5 1 D . 5 1 2、为了解1200名学生对学校教改试验的意见,打算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30的样本,考虑采用系统抽样,则分段的间隔k 为( ) A .40 B .30 C .20 D .12 3、某单位有职工160人,其中业务员有104人,管理人员32人,后勤服务人员24人,现用分层抽样法从中抽取一容量为20的样本,则抽取管理人员( ) A .3人 B .4人 C .7人 D .12人 2、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1、一枚硬币连掷3次,只有一次出现正面的概率是( ) A .83 B .32 C .31 D .4 1 2、如图所示,在正方形区域任意投掷一枚钉子,假设区域内每一点被投中的可能性相等,那么钉子投进阴影区域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3、线性回归方程 用最小二乘法求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1 2 211 ???n i i i n i x y nx y b a y bx x nx ==-==--∑∑,. 二、巩固练习 1、随机抽取某中学12位高三同学,调查他们春节期间购书费用(单位:元),获得数据的茎叶图如图1, 这12位同学购书的平均费用是( ) A.125元 B.5.125元 C.126元 D.5.126元 2、200辆汽车通过某一段公路时的时速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时速在[50,60) 的汽车大约有( ) A .30辆 B . 40辆 C .60辆 D .80辆 3、某校有高级教师26人,中级教师104人,其他教师若干人.为了了解该校教师 的工资收入情况,若按分层抽样从该校的所有教师中抽取56人进行调查,已知从其 他教师中共抽取了16人,则该校共有教师 ______人. 4、执行下边的程序框图,若0.8p =,则输出的n = . 0.04 0.030.020.01频率 组距时速8070605040开始 10n S ==, S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