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大事年表

合集下载

诸葛亮北伐详细资料大全

诸葛亮北伐详细资料大全

诸葛亮北伐详细资料大全诸葛亮北伐又称诸葛亮北伐中原,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

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诸葛亮设疑兵于斜谷,自己率大军攻祁山。

张郃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

建兴六年(228年)年冬,诸葛亮为回响东吴而进行第二次北伐。

诸葛亮出散关,包围陈仓,攻打二十多天未破,汉军粮尽退军。

魏将王双率兵追击,被蜀军击败,蜀军斩杀王双。

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诸葛亮派遣陈式攻占武都、阴平。

魏将郭淮带兵援救,诸葛亮亲自率军至建威,郭淮撤退,蜀汉成功得到二郡。

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汉军包围祁山,司马懿和张郃带兵援救。

李严运粮不继,汉军粮尽退军。

张郃追击蜀军至木门,被蜀军射杀。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

因未能成功抢占北原而与魏军僵持达百余日。

秋,诸葛亮逝世,汉军退回汉中,至此诸葛北伐结束。

五次北伐可分为:两次大型全面战争(第一次北伐,第五次北伐);一次中型区域战争(第四次北伐);两次小型局部战争(第二次北伐,第三次北伐)。

基本介绍•名称:诸葛亮北伐(诸葛伐魏)•地点:陇西、关中•时间:公元228年春~公元234年秋•参战方:蜀汉、曹魏、东吴(只对曹魏发动了几次小型战役,侧面回响诸葛亮北伐)•结果: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魏国大将司马懿开始掌权•参战方兵力:汉军8~10万、魏军20万、吴军6~10万•主要指挥官:蜀汉:诸葛亮曹魏:曹真、司马懿•战后成果:蜀汉、魏国、吴国•蜀国:占领武都、阴平,消耗魏国国力•魏国:了解蜀汉地形,大军得到训练•吴国:劳民伤财,国内矛盾日渐尖锐•重要战役:街亭之战、五丈原之战、陈仓之战名称,背景,动机,过程,第一次北伐,第二次北伐,第三次北伐,第四次北伐,第五次北伐,争议,子午奇谋与陇右战略,北伐是否拖垮了蜀国,后世纪念,名称诸葛亮北伐又称诸葛亮北伐中原、北伐中原、北定中原、克复中原、讨贼兴复、讨贼兴汉,而艺术作品中多对此次北伐战争称为六出祁山等。

诸葛亮的历史资料

诸葛亮的历史资料

诸葛亮的历史资料诸葛亮,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散文家、发明家。

207年,受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仕,随刘备转战四方,建立蜀汉政权,官封丞相。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文名诸葛亮逝世日期 234年10月8日主要成就帮刘备作出战略规划;助刘备夺取荆州、益州;平定南蛮;发明木牛流马、改造连弩代表作品《隆中对》《出师表》《诫子书》等谥号忠武侯出生地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封爵武乡侯出生日期 181年别名(字) 孔明、卧龙、伏龙国籍中国朝代汉末三国民族汉族职业政治家、军事家祠庙武侯祠人物基本资料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中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

诸葛亮早年在南阳隐居。

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刘备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联孙抗曹,赤壁之战大败曹军。

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夺占荆州。

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蜀汉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

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

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

他曾革新“连弩”,可连续发射10箭;制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个人档案19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19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出生:公元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官职:丞相、领司隶校尉、益州牧、录尚书事、假节爵位:武乡侯、武兴王(东晋追封)谥曰忠武侯先祖:诸葛丰(西汉司隶校尉)父亲:诸葛珪字君贡(东汉末年泰山郡丞)母亲:章氏叔父:诸葛玄(豫章太守)配偶:黄月英(黄硕)同族:诸葛诞兄弟:诸葛瑾(兄)、诸葛均(弟)子女:诸葛瞻(长子),诸葛怀(幼子)、诸葛果(长女)、诸葛乔(养子,原诸葛瑾之子)孙子:诸葛尚(瞻长子)、诸葛京(瞻次子)、诸葛质(瞻三子)、诸葛攀(养子之后,后因诸葛恪获罪,满门抄斩,故重归诸葛瑾门下) 继任者:蒋琬、费袆、姜维人物生平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

关于诸葛亮的主要事迹

关于诸葛亮的主要事迹

关于诸葛亮的主要事迹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是中国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被后世尊称为“卧龙先生”。

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战略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以下是关于诸葛亮的主要事迹:1.顺流而下,火烧七星坛:诸葛亮年轻时曾担任刘备的军师,参与了刘备的草庐起兵、夺取益州的战役。

在战略和谋略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行动是他使用火攻计,顺流而下,火烧曹军的七星坛,成功迷惑和击败了曹操。

2.三顾茅庐,唤醒刘备:在刘备漂泊时,诸葛亮连续三次前往草庐拜访,劝说刘备出山治理乱世。

最终,诸葛亮的才智和魅力使刘备被唤醒,并被推举为益州牧,开始了他的征战之路。

3.七擒孟获,巧授木牛流马:在蜀汉的征战中,南方少数民族部落孟获经常袭扰蜀汉边境。

诸葛亮多次出征,并采用了隐忍、智谋的策略,最终七次擒获了孟获。

他还向刘备献上了木牛流马之法,这是一种提高运输效率的技术创新,为蜀汉军队的后勤保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4.竖起烽火台,七擒孟获:在蜀汉丞相的任期中,面对外敌的侵略,诸葛亮采取了一系列军事和防御策略,确保了蜀汉的安全。

他出使吴国,和孙权达成了嘉兴之盟,确立了魏、蜀、吴三国的稳定格局。

同时,他还建立了蜀汉境内的烽火台网络,用以传递紧急情报,保障边境安全。

5.提出“精兵简政”:诸葛亮在政治上非常重视“精兵简政”。

他提倡聚精会神地培养和训练优秀的军队,并用智慧和谋略管理国家。

他实行了一系列和政策,提高了国家的治理能力,为蜀汉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6.撰写《出使表》和《诫子书》:诸葛亮不仅在军事和政治方面有出色的成就,他的文学才华也非常突出。

他撰写了《出使表》和《诫子书》等著名文章,用精炼的文字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担忧。

这些文章至今仍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综上所述,诸葛亮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主要事迹包括火烧七星坛、三顾茅庐、七擒孟获、竖起烽火台、提出“精兵简政”等。

出师表课件

出师表课件

思路:以“出师” 为中心 首先,危急形势下出师,提出治国建议; 然后,陈述出师理由,表达感激之情效忠心愿; 最后,要求批准出师,表达出师决心。
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超出本文得逞于、典故的出处,并 写出有关成语、典故。 2、选出你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的 看法。 3、每人提出你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
出师表
诸葛亮
文综之家
诸葛亮生平大事年表:
208年先主遣亮自结于孙权,与曹军战于 赤壁,大破之。
211年先主入蜀,亮与关羽守荆州。
212年先主攻刘璋,亮与张飞、赵云等将 兵溯流定白帝、江洲、江阳诸地。
214年先主领益州牧,亮为股肱,法正谋 主。 218年先主占汉中,进位汉中王。 221年先主称帝,以亮为相,许靖为司徒。 秋7月,先主率师伐吴,亮留守成都。 223年先主兵败后还白帝城,亮自成都到 白帝,先主托孤于丞相亮。后主即位,亮 遣邓芝通好吴国。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将要 对着 泪 落 所说的话
朗读课文,讨论并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
全文划分为三段:
第一部分(1---5):谈治国大计。 第二部分(6---7):关于出师这一决 策的说明。 第三部分(8): 归结全文主旨。
危 急 存 亡 欲 报 殊 遇
先帝崩殂
第一条建议
诚宜
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表:文体名,古代奏议 的一种,是臣子向主上 奏事的公文。
尝试自学:
先帝创业为半而中道崩殂(cú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死 疲弱困乏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 确实 时 但是 懈怠 奋不顾身
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 表原因 追念 特别厚待 应该

三国诸葛亮的生平经历

三国诸葛亮的生平经历

三国诸葛亮的生平经历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忠臣与智者之代表。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三国诸葛亮的生平经历,一起来看看吧!三国诸葛亮的生平经历(公元181年)诸葛亮出生在徐州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宦家庭。

诸葛亮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

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父亲诸葛珪娶章氏为妻,生有三男两女。

长子诸葛瑾,次子诸葛亮,幼子诸葛钧。

在大哥之后,诸葛亮还有两个姐姐。

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年轻时重点研究儒家经典,以孝顺而闻名。

后来他避乱江东而被孙权重用,并逐步升迁到东吴的最高军事职务———大将军。

诸葛亮的弟弟诸葛钧史书上记载甚少,只说他一直追随诸葛亮,后来当过蜀国的长水校尉。

诸葛亮有一位堂弟,名叫诸葛诞。

他在魏国出任军政要职,位极人臣。

诸葛家族在这一时期,不仅仅英才辈出,而且他们在三个相互敌对的国家中都执掌权柄。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而他们中最耀眼的明星,无疑是诸葛亮。

诸葛亮的童年甚至于他的一生都是极其坎坷的。

他很小时,父母亲就先后离开了人世。

之后,他们兄妹几个被叔叔诸葛玄的好友刘表抚养成人。

诸葛亮从小受到了系统的儒学训练。

当这位青年学子17岁时决定自立,他在离襄阳城外不远的一个地方隐居起来,半耕半读。

他居住在襄阳的隆中,读了许多书。

首先他读过儒家著作。

比如:《诗》、《书》、《礼记》、《春秋》等。

其次,他还读过兵家的书,如《左传》、《战国策》、《孙子兵法》等。

特别是诸葛亮著名的八阵图,更是研习前人的军事著作后演化而来的。

诸葛亮只是吸取这些学说的营养,却不盲目迷信这些学说。

他曾经这样评价诸子百家:“老子长于养性,不可以临危难;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苏、张长于驰辞,不可以结盟誓。

”据史书记载,诸葛亮在荆州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知识分子,有襄阳著名的学术领袖、大师级的人物庞德公、大学者司马徽和黄承彦。

其中特别是黄承彦很欣赏诸葛亮的人品和学识。

有一天他突然对诸葛亮说,我有一位丑女儿,头发黄、脸上黑,不过她的才干倒是与你相配。

诸葛亮简介_诸葛亮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诸葛亮简介_诸葛亮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诸葛亮《前出师表》分析[三国·蜀]【作者小传】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南)人。

东汉末年,他避乱隐居在南阳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躬耕陇亩”,自比管仲、乐毅。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刘备屯兵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慕名前去邀他出来辅佐自己,凡三次才得相见。

初次见面他就向刘备提出要取得荆、益二州为基业,东连孙权,北抗曹操的方针,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从此,他就辅助刘备,从事光复汉室的大业。

章武三年(223),刘备在猇亭战败,病死白帝城,临终把后事嘱托给诸葛亮。

后主刘禅继位后,蜀国军政大事,一应由他裁决。

于是与孙吴重修旧好,结为盟国;亲征孟获,平定南中;整顿内政,充实军资,做好北伐中原的准备。

建兴五年(227),北上屯驻汉中,连年北征,“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直至公元二三四年,病死渭滨军中,兴复之业始终未能。

蜀汉灭亡后不久,陈寿纂集诸葛亮的遗文,编成《诸葛氏集》,凡二十四篇。

但根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所列载的篇目看,许多篇现已不复存在。

今传各种诸葛亮集,系后人从史传中采辑而成。

【题解】《前出师表》出自《三国志·蜀志》本传。

当时为建兴五年,蜀汉已从刘备殂亡的震荡中恢复过来,外结孙吴,内定南中,励清吏政,兵精粮足;诸葛亮认为已有能力北伐中原,实现刘备匡复汉室的遗愿。

于是,决意率军北进,准备征伐曹魏。

临行上书后主刘禅,强调自己为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咐,以“讨贼兴复”作为自己的职责,并规劝后主采纳忠言,和辑臣吏,自振,使他能专心一致于北伐大业。

“表”是古代文体的一种,专为臣下对君王进行陈述求请时使用,类似的还有“章”、“奏”、“议”等。

本文表达了作者审慎勤恳、以伐魏兴汉为己任的忠贞之志和诲诫后主不忘先帝遗愿的孜孜之意,情感真挚,文笔酣畅,是古代中的杰出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4],欲报之于陛下也[5]。

诸葛亮大事年表

诸葛亮大事年表
隐居隆中躬耕陇亩襄阳古隆中建安五年200年19岁好友徐庶崔州平水镜先生司马徽与好友徐庶崔州平师从水镜先生司马徽建安十三年208年27岁刘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隆中对柴桑浙江九江市西南周瑜孙权群儒舌战群儒建安十三年11月赤壁湖北省赤壁市周瑜程普鲁肃曹操赤壁之战火烧赤壁三分天下湖北赤壁景区章武三年223年43岁白帝城重庆奉节县城东部刘备刘禅白帝托孤白帝城景区诸葛亮大事年表王冀浩整理3建兴三年225年45岁蜀国国都不毛之地成都南亚地区成都缅甸北境八莫刘禅赵云魏延孟获南伐木牛流马八阵图七擒孟获飞军成都缅甸建兴六年春228年春48岁蜀都魏国南安天水安定箕谷街亭四川甘肃陕西成都甘肃陇西天水济川陕西褒城西北赵云邓芝马谡首出祁山第一次北伐挥泪斩马谡建兴六年冬356年冬散关陈仓陕西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宝鸡市东王双第二次北伐建兴七年229年49岁武都阴平建威浙江古城区甘肃省成县周边文县周边西和县西陈式雍州刺史郭淮第三次北伐诸葛亮大事年表王冀浩整理4建兴八年秋230年50岁西城子午谷斜谷
陕西
陕西宝鸡市岐山县五丈原镇Biblioteka 司马懿第五次北伐武侯祠
建兴十二年
234年
病逝
病逝五丈原
诸葛亮大事年表
时间
地点
人物
故事
景点
古历
今历
年龄
古称
今称
具体
光和四年
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
出生
琅琊国阳都县
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诸葛亮故里纪念馆”和
阳都故城
出生
诸葛亮故里纪念馆”和阳都故城
光和七年
184年
3岁
母亲章氏
母亲去世
中平六年
189年
8岁
琅琊国阳都县—豫章—荆州南阳邓县
山东临沂市沂南县——江西南昌——南阳

诸葛亮生平大事年表

诸葛亮生平大事年表

诸葛亮生平大事年表
建安十三年(208),先主遣亮自结于孙权,与曹军战于赤壁,大破之。

建安十六年(211),先主入蜀,亮与关羽守荆州。

建安十七年(212),先主攻刘璋,亮与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诸地。

建安十九年(214),先主领益州牧,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

建安二十三年(218),先主占汉中,进位汉中王。

蜀汉章武元年(221),先主称帝,以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

秋七月,先主率师伐吴,亮留守成都。

章武三年(223),先主兵败后还白帝城,亮自成都到白帝,先主托孤于丞相亮。

后主即位,亮遣邓芝通好吴国。

建兴三年(225)春,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

十二月,亮还成都。

建兴五年(227),亮出屯汉中,上《出师表》。

建兴六年(228)春,亮出攻祁山,不克。

冬复出散关,围陈仓,粮尽退。

建兴七年(229),亮遣陈氏攻武都、阴平,克定二郡。

建兴九年(231),亮复出军祁山,始以木牛运,粮尽退军。

建兴十年(232),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

建兴十一年(233),亮使诸军运米,集于斜谷口。

建兴十二年(234)春,亮由斜谷出。

秋八月,卒于渭滨。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yáo] ~象(a.卦的形象;b.喻形迹、真相)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玄病逝,在刘表处谋职不得。隐居隆中,躬耕陇亩
襄阳古隆中
建安五年
200年
19岁
好友徐庶、崔州平、水镜先生司马徽
与好友徐庶、崔州平师从水镜先生司马徽
建安十三年
208年
27岁
刘备、关羽、张飞
三顾茅庐,《隆中对》
柴桑
浙江
九江市西南
周瑜、孙权、群儒
舌战群儒
建安十三年11月
赤壁
湖北省
赤壁市
周瑜、程普、鲁肃、曹操、
诸葛亮大事年表
时间
地点
人物
故事
景点
古历
今历
年龄
古称
今称
具体
光和四年
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
出生
琅琊国阳都县
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诸葛亮故里纪念馆”和
阳都故城
出生
诸葛亮故里纪念馆”和阳都故城
光和七年
184年
3岁
母亲章氏
母亲去世
中平六年
189年
8岁
琅琊国阳都县—豫章—荆州南阳邓县
山东临沂市沂南县——江西南昌——南阳
赤壁之战、火烧赤壁、三分天下
湖北赤壁景区
章武三年223年43岁Fra bibliotek白帝城
重庆
奉节县城东部
刘备、刘禅
白帝托孤
白帝城景区
建兴三年
225年
45岁
蜀国国都——不毛之地
成都——南亚地区
成都——缅甸北境八莫
刘禅、赵云、魏延、孟获
南伐、木牛流马、八阵图、七擒孟获、“飞军”
成都、缅甸
建兴六年,春
228年,春
48岁
蜀都、魏国南安、天水、安定、箕谷、街亭
山东沂南—南昌—河南南阳
父亲诸葛珪
弟弟诸葛均
叔父诸葛玄
父亲去世。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
诸葛亮故里纪念馆——南昌——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亮庵”
建安二年
197年
16岁
隆中
湖北襄阳西20里
湖北襄阳
诸葛玄
刘表
陕西
陕西宝鸡市岐山县五丈原镇
司马懿
第五次北伐
武侯祠
建兴十二年
234年
病逝
病逝五丈原
230年
50岁
西城,子午谷,斜谷。城固,赤坂。羌中,阳溪
陕西、甘肃
陕西省安康市西北,陕西省城固县东,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
费曜、雍州刺史郭淮、魏延
建兴九年,二月
231年
51岁
上邽、卤城
甘肃
甘肃省天水县、甘肃省天水市与甘谷之间
司马
第四次北伐,二出祁山
建兴十二年
234年 2月
54岁
五丈原
四川、甘肃、陕西
成都、甘肃陇西、天水、济川、陕西褒城西北
赵云、邓芝、马谡
首出祁山,第一次北伐,挥泪斩马谡
建兴六年,冬
356年,冬
散关、陈仓
陕西
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宝鸡市东
王双
第二次北伐
建兴七年
229年
49岁
武都、阴平,建威
浙江古城区
甘肃省成县周边,文县周边,西和县西
陈式,雍州刺史郭淮
第三次北伐
建兴八年,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