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年龄差异研究

合集下载

不同年龄层次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不同年龄层次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不同年龄层次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刘彤;胡永健【摘要】以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为基础,在恰当的理论假设下,可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城乡居民不同年龄层次收入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居民收入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正向影响,即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主观幸福感会随之提升;在年龄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加,幸福程度先下降后上升.这些研究结果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以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并提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提供了依据.【期刊名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18)005【总页数】7页(P11-17)【关键词】主观幸福感;收入;年龄【作者】刘彤;胡永健【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222;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2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14.44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已经成为中国政府所追求的重要施政目标。

城乡居民对当前经济环境下的生活水平是否感到幸福以及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有哪些一直以来都是很多学者想要探究的问题。

本文致力于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主观幸福感,并针对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收入情况来解释不同年龄层次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联系。

关于财富与幸福是否相关这个论题,最早的理论来源于古希腊著名的政治家梭伦,他曾经断言:“很多拥有大量财富的人并不幸福,但很多只拥有中等财富的人却是幸福的”。

伊斯特林(Easterlin,1974)也认同此观点。

他最早提出“伊斯特林悖论”,认为国民收入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不强:一个国家中富有群体的幸福水平是要比贫穷群体高的,可是如果进行空间上的跨国比较,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的幸福水平相差并不多[1]。

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对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做了研究。

伊斯特林(2010)针对同一国家内居民的收入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作出的研究表明:短期内收入的增长与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但从长期来看(10年以上),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并无明显关系[2]。

情感关系中年龄差异的心理学探讨

情感关系中年龄差异的心理学探讨

情感关系中年龄差异的心理学探讨情感关系中的年龄差异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很多人认为,年龄差异可能会影响情感关系的稳定性和幸福感。

然而,是否所有的年龄差异都会对情感关系造成负面影响呢?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情感关系中年龄差异进行探讨。

一、年龄差异对情感关系的影响年龄差异可能会对情感关系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带来挑战。

首先,年龄差异可以为情侣带来新鲜感和刺激感。

不同年龄段的人生经历、成长背景以及兴趣爱好的差异,可以为双方带来温故知新的体验。

这种新鲜感和刺激感可以增强情侣之间的吸引力和互动。

另一方面,年龄差异也可能带来一些困扰。

不同年龄段的人生阅历、成熟度以及生活阶段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双方对未来的期望和价值观存在差异。

例如,年龄较大的一方可能更加关注事业发展和经济稳定,而年龄较小的一方可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上。

这种差异可能会引发摩擦和冲突,影响情感关系的稳定性。

二、情感关系中的心理过程在情感关系中,年龄差异会引发一些心理过程,如权衡得失、社会比较以及心理成熟度等。

首先,情侣在面对年龄差异时可能会进行权衡得失的思考。

他们会评估自己在这段关系中所能获得的好处和可能面临的挑战,并尝试寻找平衡点。

这种权衡得失的过程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年龄差异,减轻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

此外,社会比较也是情感关系中常见的心理过程。

年龄差异可能会引发周围人的评论和评价,进而影响个体的自尊心和自我认同。

在这种情况下,情侣需要学会如何处理他人的眼光和评价,保持自信和坚定,以避免负面情绪的产生。

最后,心理成熟度在情感关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无论年龄差异大小,情侣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成熟度来应对情感关系中的挑战和冲突。

心理成熟度包括情绪管理、妥协和沟通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可以帮助情侣更好地处理年龄差异所带来的问题。

三、应对年龄差异的策略为了建立健康稳定的情感关系,情侣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应对年龄差异。

首先,他们应该保持开放和尊重,尊重对方的选择和生活方式。

老龄群体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老龄群体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现,其重点是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探讨提高老龄群体主观幸福感的方法 。 而 国内关 于主观 幸福 感 的研 究落后 于 国外 ,它 开始 于 2 0世纪 8 0年代 中期 ,当时 关于老 龄 群体 的研 究成果比较零散。进入 2 0 世家 9 0 年代中期,在学习应用 国外研究工具的同时,出现 了很多关于老龄群 体主观 幸福 感 的研 究 。本世 纪初 至今 ,关 于老龄 群 体主 观幸福 感 的探 讨深 入 到 了其 影 响因素 的研 究 ,研 究者 不仅探 讨 老龄 群体 主观 幸福 感 的状 况 ,还 着手 研究 相 关变量 对其 的影响 。 那么 ,究竟 是哪 些 因素影 响老 龄群 体 的主观 幸福 感 ?学 者从 年龄 、性别 、婚 姻状 况 、人 格 、 自我 效 能 、应 对方 式 、社会 支持 、亲 子支持 、生 活事 件等 不 同角度 探讨 了该 问题 ,本 文对 前期 学者 的研 究进 行 了梳 理 ,将 具有代 表 性 的老龄 群体 主观 幸福 感影 响 因素分 为 一般社 会 学变 量 、主观 变量 和客 观变 量三 大
性的幸福度高于女| I 生,如曹新美等的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平均分要高于女性 ,并表现
出显 著 的性别 差异 。Ha r i n g 、S t o c k和 Ok u n提 出男性 的幸 福感 比女性稍 高一 点 ,通 过数 据分 析 ,发现 在
大多数国家中,女性 比男性 的消极情绪体验更多。但是也有研究表 明,女性的主观幸福观高于男性,城 市 回族老 年 女性 比城 市 回族老 年 男性 的 主观 幸福 感程 度 高 。


引言
主观 幸福 感是 什么 ?国 内外 学者 比较 认 同 Di e n e r 提 出的概 念L l J , 主观 幸福 感 ( S u b j e c t i v e We l l - b e i n g , 下文 简称 S WB)主 要指 个 体依 据 自己设 定 的标准 对 其生 活质 量所 作 的 总体评 价 ,是衡 量 社会 中个 体 生

年龄差异与夫妻幸福感的关系

年龄差异与夫妻幸福感的关系

年龄差异与夫妻幸福感的关系夫妻之间的年龄差异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有人认为,年龄相差越大,夫妻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就会变得困难,最终导致不和谐和不幸福。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年龄差异可以给夫妻带来新鲜感和互补,促进彼此的成长和幸福。

那么,究竟年龄差异与夫妻幸福感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系呢?本文将以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年龄差异对夫妻幸福感的影响。

首先,年龄差异可以带来彼此的新鲜感和互补。

在婚姻关系中,新鲜感是维持夫妻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夫妻之间年龄相差较大时,双方的经历和背景会有所不同,这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从彼此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

例如,年长的一方可能会带给年轻的一方更多的人生经验和智慧,而年轻的一方则能给年长的一方带来更多的活力和新鲜的思维。

这种互补的关系可以促进夫妻之间的成长和发展,进而增加夫妻的幸福感。

其次,年龄差异也可能会带来沟通和理解上的困难。

在夫妻关系中,沟通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年龄相差较大的夫妻可能由于成长环境和价值观的不同,导致在沟通和理解上产生障碍。

年轻的一方可能会由于缺乏经验而无法理解年长的一方的想法和思维方式,而年长的一方可能会因为年轻的一方不成熟而产生困扰。

此外,年龄差异还可能引发夫妻之间的权力失衡,导致关系不平等,进而影响夫妻的幸福感。

然而,年龄差异并不是唯一影响夫妻幸福感的因素。

事实上,夫妻的幸福感受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性格、共同兴趣、家庭背景等。

一个年龄相差较大的夫妻,如果在其他方面有共同点和互补,很有可能拥有更高的幸福感。

例如,如果双方有相似的兴趣爱好、共同的家庭价值观念,他们很可能能够建立起稳定和谐的夫妻关系,从而提升夫妻的幸福感。

此外,夫妻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是可以培养和提升的。

无论年龄差异有多大,只要双方愿意投入努力,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学习,他们仍然可以建立一种良好的夫妻关系。

通过互相尊重、倾听和包容,夫妻之间的年龄差异不会成为婚姻的矛盾点,相反,它可以成为夫妻成长和幸福的机会。

近年来关于幸福感研究的文献综述

近年来关于幸福感研究的文献综述

近年来关于幸福感研究的文献综述作者:李立来源:《学理论·下》2013年第07期摘要:近年来,关于幸福感的研究越来越多,成果也越来越丰富。

从幸福感研究的对象、学科角度、对比角度等多个角度对以往研究归类进行简单总结并分析以往研究的长处与不足,希望对未来研究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幸福感;文献综述;研究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094-04一、对以往研究的回顾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大体分为两种取向:一是主观幸福感(SWB, Subjective well-being),一是心理幸福感(PWB, psychological well-being)[1]。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综合性心理指标,是评价者个人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

心理幸福感是对人的心理机能的良好状态和潜能的实现程度的评价。

(一)国外对幸福感的研究国外幸福感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40余年的发展,研究方法日益多样、研究对象日益广泛、研究成果非常丰硕。

研究对象涉及从少年到老年的整个年龄段、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的相关人员、从小学生到博士后的整个教育对象。

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定量、和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研究成果中论文上万篇,专著近百本[2] 。

他们在研究的领域提出了幸福感稳定论( Stability Theory)、定值理论(set- point theory)、动态平衡理论、认知比较论( Cognition and Judgment Theory)、应对方式论(Coping Style Theory)、文化差异论(Cross Culture Theory)以及其他理论。

此外,外国学者也得出了一些关于影响幸福感的主客观因素。

(二)国内对幸福感的研究我国开展幸福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晚了国外20余年,但是发展较快,取得了很多成果[2]。

根据中国知网的初步的词频统计量发现,至今有关幸福感的研究论文已有11 900余篇。

年龄研究报告

年龄研究报告

年龄研究报告年龄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基于对不同年龄群体的研究,探讨了年龄与身体健康、智力水平、心理状态、社交关系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健康状况逐渐下降,智力水平和心理状态存在差异,社交关系和生活满意度也受到影响。

鉴于研究结果,建议加强老年人的身体保健和心理护理,同时提供社交支持,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1. 引言年龄是人类生命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有着显著的影响力。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身体逐渐老化,智力和心理状态也会有所变化。

此外,社交关系和生活满意度也可能会受到年龄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这些关系,为老年人的身体保健、心理护理和社交支持提供指导。

2. 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调查了1000名不同年龄段的受访者。

受访者被分为青少年(15-24岁)、成年人(25-60岁)和老年人(61岁及以上)三个年龄组。

问卷主要包括身体健康、智力水平、心理状态、社交关系和生活满意度等方面的指标。

3. 结果3.1 身体健康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健康状况逐渐下降。

老年人群体中患有慢性疾病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年龄组。

此外,老年人的体能活动能力明显下降,更容易感到疲劳和不适。

3.2 智力水平在智力水平方面,研究发现年龄组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青少年群体在认知能力和学习记忆方面更为出色,老年人群体在这些方面相对较弱。

但老年人在知识和经验方面的优势则更加明显。

3.3 心理状态年龄对心理状态也有一定影响。

青少年和老年人群体存在较高的焦虑和抑郁水平,而成年人群体相对较稳定。

这可能与青少年正处于成长阶段,老年人面临身体功能衰退和社会退休等因素有关。

3.4 社交关系社交关系是人类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交关系的质量和数量逐渐减少。

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的社交圈子可能变得相对狭小,缺乏交流和支持。

3.5 生活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是衡量个体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指标。

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满意度呈现U型曲线。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3-03-07T06:35:32.858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33期作者:刘继红涂红英赵建名杨兰[导读]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由于身体素质和社会观念的变化,老刘继红涂红英赵建名杨兰攀枝花学院,四川攀枝花 617000主观幸福感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由于身体素质和社会观念的变化,老年人容易产生抑郁、悲观、焦虑等情绪。

文章通过对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如性别,健康状况,婚姻状况等进行分析,总结出提高老人幸福度的干预措施,包括教育支持,创新养老模式等,对帮助老年人增强幸福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为科研及心理护理提供信息。

关键词: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干预措施联合国将人口老龄化定义为60岁以上老年人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7%[1]。

按此数据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如何提高老人生活质量,让老人安享晚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

主观幸福感用于恒定人们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这一重要指标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实际生活中,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幸福感依然有不少问题。

最新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指出,33.1%的受访老人有较严重的抑郁症状[2]。

并且,我国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人数逐年增多,目前抑郁症患病率为2.1%,焦虑障碍患病率达4.98%,其中除15岁-35岁人群外,60岁老年人群上升最为明显。

所以,在当前背景下,探究老年人的幸福感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同时以此为依据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迫在眉睫。

1.概述1.1定义主观幸福感简称SWB,最初是由外国学者Ed?Diener提出,主要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评估,由对生活水平的满意程度和情感平衡组成,是评估个体主观幸福感的指标[3]。

其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不同阶层幸福感的调查报告3篇

不同阶层幸福感的调查报告3篇

不同阶层幸福感的调查报告3篇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水平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是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本文是不同阶层的幸福感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

居民幸福感的调查报告一:一.调查背景:国民幸福指数(GNH)最早20世纪70年代是由不丹国王提出的,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

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

如果说“生产总值”体现的是物质为本、生产为本的话,“幸福总值”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

完全受经济增长左右的政策往往使人陷入物欲的陷阱,难以自拔。

2023年,“十二五”规划开局幸福成为地方两会热词。

很多地方逐步呈现了“GDP减速,幸福提速”的趋势。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幸福指数”被置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也将会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二.调查准备:为反映居民主观幸福程度,在调查问卷设计中,分别设计了基本情况和问卷部分的调查项目,包括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社会保障、社会环境)、经济收入、自我价值实现、家庭幸福和人际关系等多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并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幸福指数。

为了使本次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网上问卷调查,抽样对象为年龄在0-70周岁之间的常住居民,涵盖社会各年龄、各阶层、各行业。

并且在中山市实地进行了社会实践,通过与社区群众的沟通,来了解当前社会中民众对于生活的满意度和自身的幸福感。

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通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参考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通过自己反复查看并参考别人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做出用于调查的问卷.最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调查人群及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对具体的调查实施作出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1 75 361 44 4158
p= 1 001 或< 1 001
» 量表的高分组与低分组差异及与心境相关。高 分组 ( 得分上 27% ) 和低分组 ( 得分下 27% ) 的差
异以及与单项心境自评的相关见表 3。可见各分量表
高低相差显著, 说明鉴别指数合格, 除自主性与心境 相关较低外, 余均中等略低, 表明心境 有其独立意
X 国家自然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39470256, 参加本研究的还有成都朱昌明、福州陈维泽、乌鲁木齐周容、大连于锡香、南京刘颂、汉口徐洪祥、 武昌张亚林、太原张一峰、沈阳丁宝坤、北京孟凡强等同志。
1 68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 年 第 17 卷 第 3 期
组 200 名 ( 40- 59 岁) , 平均 4919 岁; 老年组 203 名 ( 60- 74 岁) , 平均 6614 岁; 老老年组 172 名 ( 75 岁 以上) , 平均 7919 岁。各年龄组大专以上、高中和初 中文化程度大体相近 ( V 2= 11162, P > 105) 。职业属 科教文医、干部、学生、工人、家庭主妇以及其他者 分别为 258、306、11、140、22 和 18 人, 22 人 情况 不明。健康自评及自觉满意程度均分六级评定。
11 自主性: 高分表示自我决定和独立 性; 能抵 制要求自己以某种方式思考或行动的社会压力、由自 我内部调节行为、用个人标准评价自己。例: 我敢于 发表自己的意见, 即使它们与大多数人的看法相反。
21 环境掌握: 高分表 示有能掌握环境事务的感 觉、能控制复杂的外界活动、对环境提供的机会能有 效利用、能选择和创造适合个人需要和价值的关系。 例: 如果我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不满意, 我会采取有效 的办法来改变它。
= 关键词> 健康心理学 心理幸福感 年龄差异 断面调查 成人 中国人 美国人
Age Differences of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 of Chinese Adults
XU Shulian, WU Zhiping, WU Zhenyun et al1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目的、自我接受、自我成长和自主性等项内容和许淑 莲关于健康老龄化的设想相近[ 11] , 心理幸福感与健
康老化必然联系, 我 们遂引进 Ryff 的这 个量表进行 成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年龄差异研究, 并与美国结果进 行初步比较。
对象与方法
对象 全国 9 大城市 20 至 94 岁的成年 人, 共 777 人: 男 416 人, 女 361 人, 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其中青年组 202 名 ( 20- 39 岁) 平均 2914 岁; 中年
义。
表 3 量表的高分组与低分组差异及与心境相关
分量表分
高低差异 心境相关
自主性
151 82 114
环境 掌握 171 41 1 38
31 个人成长: 高分表示有一种继续发展的感觉; 看到自我在成长和扩展; 敢于尝试新鲜经验; 有实现 自己潜力的感觉; 不时看到自己和自己行为的进步, 更多反映自己知识和效率变化。例: 对我来说, 生活 是一个不断学习、变化和成长的过程。
41 与他人的积极关系: 高分表示与他人有温暖、 满意和信任的关系; 关心他人的幸福; 有强烈的感情 感染和亲密感; 懂得人际关系的给予和获得。例: 大 多数人认为我是可亲和热情的。
另外, 对个人月收入及满意程度、工作学习、文 体活动、人际交往等状况均要求受试者自评。心境自 评的方法是一端为非常悲伤和抑郁, 另一端为非常愉 快共分十级。研究资料全部收集于 1997 年。
该量表包括六个分量表: 自主性、环境掌握、个 人成长、与他人的积极关系、生活目的、自我接受。 每个分量表 14 题, 各按一至六级评分。在整理结果 时, 由 于三个 题目 结果 另两题不隶属任何主要因素, 故予以删除, 其 中属自我接受四题、自主性一题。各分量表含义示例 说明如下:
= Key Words> health psycholog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 cross sectional investigaton age difference adult Chinese American
关于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自觉幸福感国内外已有多 年研究[ 1- 7] 。作者 ( 1993) 曾对老年人心理幸福感和 生活质量进行过研究[ 8] 。但这些研究主要将心理幸福 感看作一种积极情绪, 或缺少消极情绪, 而缺乏应有 的理论基础。Ruff ( 1989) 提出了包括六项内容的有 理论依据的心理幸福感量表[ 9- 10] 。由于其中的生活
结果
11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¹ 量表的 A系数、分半相关: 见表 1, 17 以上, 可见量表信度合格。
表 1 量表的 A系数和分半相关
均在 16 和
信度
自主 性
环境 掌握
个人 成长
积极 关系
生活 目的
自我 接受
总分
A系数 167
1 74
1 73
1 79
1 77
172 193
分半相关 171
1 77
=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ge differences of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 with Ruff. s scale1 Method: 777 adults aged 20- 94 years old ( were divided into four age groups ( young 20- 39, middle aged 40- 59, elderly 60- 74, old elderly 75 or above) , all of them) completed Ruff. s Scale1Result: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cale was satisfying1 The results of normal subject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o that of those depressed1 Among the six subscales, autonomy had no age difference1 The two younger groups had higher scores in personal growth than the two older groups1 The three relatively younger groups had higher scores in Purpose in Life and Positive Relations to Others than the old elderly group had1 Middle age group and elderly group had higher scores in environment control than old elderly group1 Elderly group had higher scores in self- acceptance than young group1 Male subjects had higher scores than female in autonomy, personal growth, purpose in life and self - acceptance1 Female had higher scores than male in positive relation to others1 Factors having influence on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 in young group included work, education, disease and mood; that in middle age group included stress in work, marriag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hat in elderly group included mood, health status; in old elderly, that included m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disease education and family relations1 Compared with results of Americans, the two countries had similar results in personal growth1 Chinese had lower score in purpose in life and self acceptance1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s influenced by age1 Ruff. s scale includes some positive attitude to life, but lack of assessment of family relations qx cept marriage1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 年 第 17 卷 第 3 期
1 67
# 论文#
成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年龄差异研究X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100101) 许淑莲 吴志平 吴振云 孙长华 张 瑶
= 摘 要> 目的: 了解成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年龄 差异和 有关因 素。方法: 采用 Ruff 的心理 幸福感 量表对 777 名 20- 94 岁的人进行测查。结果: 11 量表的信度合格, 与抑郁症 患者反映 的差异显著。216 个 分量表除 自主性无明显年龄差异外, 个人成长较年青组均高于较年长组; 与他人积极关 系及生活目的较年青三组均高 于老老年组; 环境掌握中年组与老 年组高 于老老 年组; 自我 接受老 年组显 著高于青 年组。31 自主 性、个人 成长、生活目的和自我接受分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与 他人 的积极 关系 分女性 稍高 于男 性。41 影响心 理幸 福感的因素, 青年组以工作学习、教育程度、疾病和心 境, 中年组以 工作学习 量、婚姻 状态以及 人际交 往, 老年组以心境、健康情况, 老老年组则以心境、人际交往、疾病情况、教育程度、家庭 关系等因素 为主; 51 与美国比较, 个人成长结果基本一致; 中国人生活目的、自我接受评价较低, 可能受我国传统的 中庸之道影 响。结论: 心理幸福感受年龄影响, 量表从积极心理功能角度考虑是合理的, 但对除婚姻外的家 庭关系涉及 过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