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反思)》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反思)》教学设计

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交流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多种形式,明白好的开头和结尾对一篇文章所起的重要作用。

2.了解咏物诗的特点,明确所咏之物和作者所抒之志的相关点。

3.体会用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的表达效果。

4.积累俗语。

[教学重难点]1.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妙用。

2.体会用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摘录的文章开头和结尾)先自由朗读,后指名朗读。

2.“凤头豹尾”是人们对好的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赞誉,也是大家作文时想要达到的一种高度。

好的开头犹如美丽的凤头,能给人以赏心悦目、耳目一新的感觉;好的结尾则像豹子的尾巴,强劲有力,收束得当。

刚才大家在朗读的过程中对这几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怎样的感受呢?这样写好在哪里?二、交流平台1.结合文章开头和结尾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1)《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文中回忆了父亲李大钊十六年前遇难的经过。

开头两句话点明了父亲李大钊的遇难日,表达了自己的深切缅怀。

结尾再次强调“4月28日”这个时间,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2)《藏戏》开头用三个反问句形成排比段,不仅强调了藏戏的三个突出特点,同时我们也读出了作者对藏戏独特艺术魅力的无比惊叹。

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有条理,便于大家的阅读。

(3)《草原》的开头,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草原的无比热爱,让读者未到草原也已深深被吸引,使读者一读为快。

(4)《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结尾,照应开头,表明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向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志,革命到底。

(5)《匆匆》的结尾,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更突出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不甘心虚度时光的心情,同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6)《那个星期天》的结尾,作者用简笔勾画出一幅充满意境的画面,将作者第一次盼望时的兴奋、期待到最后落空的心情融入荒凉的景色中,韵味无穷,发人深思。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二课时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二课时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

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2.读一读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并联系所学古诗,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

4.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试着将学到的知识融入自己的习作中。

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2.联系所学古诗读一读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并联系所学古诗,并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

4.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

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出示课件1】出示“开篇如爆竹,结尾如撞钟”引题:同学们,有一句话叫做“开篇如爆竹,结尾如撞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开头要像放鞭炮一样,一鸣惊人;结尾呢,应该像撞钟一样,清音有余。

可见,写开头和结尾多么重要呀!为了让同学们能写好作文,真正当个小作家,我们这堂就来学习优秀作文的开头与结尾。

二、引用例子,讲解方法。

文本资料:学生自己读文本资料,再分析作用。

开头的方法有什么呢?(板书:开头)1.【出示课件2】总结开头的方法及作用:(板书)(1)点题式。

即一开头便照应题目,简洁明快,开门见山。

(一学生读此方式的开头,比如我们学习的《十六年前的回忆》就是点题式。

)(2)设问式。

提出问题,引起注意。

这也是我们常用的开头方式,《藏戏》一文的开头就是设问式。

(学生读)(3)描写式。

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动物,总之用美的语言写出特点。

例如《草原》。

再介绍非常好用的开头方式:(4)引用式。

引用名言警句、诗歌、谚语、人物语言等。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
文章的结尾: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在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腊八粥》
①同桌交流这段结尾的特点。
②学生交流:通过侧面描写,如“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来体现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也给我们传递了一份如腊八粥一般甜蜜的浓浓亲情。
(3)人物的外貌和神态描写可以体现人物的精神内涵。
(4)富有哲理的诗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要多积累。
板书设计:
蜜蜂 梅花 月亮
托物言志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涉及的内容较多,本次教学设计,教师充分考虑到了以下两点:
1.注重学生的阅读。
本课有很多重要片段以及诗句和名言,读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步骤,只有通过读才能有所体会,有所思考,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教案序号:课题:语文园地四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 年班:
教学目标:
1.梳理学过的课文,体会好的开头和结尾对文章的好处。
2.回忆学过的古诗,感受诗人运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效果。
3.回忆已学课文,体会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及文章表达效果的作用。
4.背诵并默写“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4)连一连。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百善孝为先。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存心想求得却得不到。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忠言利于自己进步。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就不知道它的艰难。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要节约,不要浪费。
3.背诵名言警句。
2.查找利用资料帮助学习。
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有许多古诗及古文名言,涉及到许多课外知识,那么,学生通过自主查找资料来了解学习内容,不仅可以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还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四教案与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四教案与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能围绕文章内容讨论开头和结尾的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语文要素】3.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语文要素】4.背诵一组有劝勉意义的俗语。

[教学重难点]1.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2.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围绕文章内容讨论开头和结尾的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重难点)一、交流平台:学习写文章的开头和结尾1.围绕“交流平台”中列出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

(1)学生默读“交流平台”中列出的开头和结尾。

(2)思考:这些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呼应,强调了主题,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藏戏》的开头用了问句和排比来激发读者的好奇之心,表达了对藏戏的推崇之情。

《草原》的开头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给人简洁明了的感觉。

《匆匆》以问句结尾,呼应了开头,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慨叹,余味悠长。

《那个星期天》的结尾含蓄深刻,引人深思。

2.围绕学过的课文中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

(1)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自己喜欢的开头和结尾,在班里大声地朗读出来,把它推荐给大家。

(2)交流:这些开头和结尾的特点、作用。

3.围绕自己习作中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

(1)在小组里,把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或是有待改善的开头和结尾读给同学听听。

(2)交流:谁的开头和结尾写得好?好在哪里?你还可以提出哪些建议?(3)修改自己的开头或结尾。

二、词句段运用:体会古诗中事物代表的品格和志向1.先读诗句,再填表格。

(1)课件出示:诗句/品格和志向(2)学生自己读书上的三句诗,想想诗句中的事物被赋予了什么品格或志向,然后在全班交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语文园地四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语文园地四教案

课题语文园地课型语文园地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

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2.读一读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并联系所学古诗,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

4.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试着将学到的知识融入自己的习作中。

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2.联系所学古诗读一读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并联系所学古诗,并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

4.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

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

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出示课件2】出示“开篇如爆竹,结尾如撞钟”引题:同学们,有一句话叫做“开篇如爆竹,结尾如撞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开头要像放鞭炮一样,一鸣惊人;结尾呢,应该像撞钟一样,清重点说明,引起兴趣,赏析优秀音有余。

可见,写开头和结尾多么重要呀!为了让同学们能写好作文,真正当个小作家,我们这堂就来学习优秀作文的开头与结尾。

作文的开头与结尾。

新课教学()分钟二、引用例子,讲解方法。

文本资料:学生自己读文本资料,再分析作用。

开头的方法有什么呢?(板书:开头)【出示课件3】总结开头的方法及作用:(板书)1点题式。

即一开头便照应题目,简洁明快,开门见山。

(一学生读此方式的开头,比如我们学习的《十六年前的回忆》就是点题式。

)2设问式。

提出问题,引起注意。

这也是我们常用的开头方式,《藏戏》一文的开头就是设问式。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 四》(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 四》(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本单元主要学习《语文园地四》中的三篇课文,分别是《草船借箭》、《景阳岗》、《七步诗》。

2. 生字词学习:学习本单元的生字、生词,掌握其读音、写法和用法。

3. 写作练习: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难点: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PPT,生字词卡片,教学视频。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视频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中心思想,作者情感等,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深入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写作练习: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教师提供反馈。

板书设计1. 《语文园地四》2. 课文《草船借箭》、《景阳岗》、《七步诗》3. 生字词:列出本单元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

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让学生回家后再次阅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写作练习: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生字词练习:对本单元的生字词进行复习和练习。

课后反思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为下一单元的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与难点在上述教案设计中,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设定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与反思

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与反思

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与反思1.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

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2.读一读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并联系所学古诗,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

4.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试着将学到的知识融入自己的习作中。

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2.联系所学古诗读一读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并联系所学古诗,并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

4.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

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

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出示“开篇如爆竹,结尾如撞钟”引题:同学们,有一句话叫做“开篇如爆竹,结尾如撞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开头要像放鞭炮一样,一鸣惊人;结尾呢,应该像撞钟一样,清音有余。

可见,写开头和结尾多么重要呀!为了让同学们能写好作文,真正当个小作家,我们这堂就来学习优秀作文的开头与结尾。

二、引用例子,讲解方法。

文本资料:学生自己读文本资料,再分析作用。

开头的方法有什么呢?(板书:开头)总结开头的方法及作用:(板书)1.点题式。

即一开头便照应题目,简洁明快,开门见山。

(一学生读此方式的开头,比如我们学习的《十六年前的回忆》就是点题式。

)2.设问式。

提出问题,引起注意。

这也是我们常用的开头方式,《藏戏》一文的开头就是设问式。

(学生读)3.描写式。

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动物,总之用美的语言写出特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 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  教案

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开头与结尾的重要性,初步感知形式美,体会开头结尾的写作方法。

2.积累古诗词,学习咏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体会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4.学习古语,明白其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了解文章开头与结尾的重要性,初步感知形式美,体会开头结尾的写作方法,学习咏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文章开头结尾的写作方法以及古诗中咏物言志的手法,积累诗歌。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多媒体出示图片,学生先朗读再分析这些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交流有什么发现,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开头和结尾的写作方法。

二、细读感悟1.学生朗读三句诗歌,同桌之间讨论理解诗意。

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2.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事物经常在古诗中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

3.老师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咏物诗。

三、读一读,记一记学生读记这三句诗歌及拓展的诗歌。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理解古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学生说一说外貌描写包括哪些内容。

2.教师带领学生回忆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示作者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二、细品感悟1.逐句分析,回忆课文,思考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多媒体展示有外貌描写的内容和删掉外貌描写的内容,学生对比两部分内容,看看删掉外貌描写是否会影响文章表达效果。

3.老师拓展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抓住人物外貌的特征、注意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反映人物的内心感情。

)4.师生共同讨论如何使外貌描写更生动。

三、深入探究1.学生背一背之前学过的古语,说一说古语的含义。

2.多媒体展示古语,学生分小组讨论古语的意思。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古语蕴含的人生哲理。

4.教师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习文章中好的开头和好的结尾,并在习作中能加以运用,让自己的文章更加精彩。

2.了解古诗词中借他物来表达志向、情感的写法——“托物言志”,并加以运用。

3.学习课文中主人公外貌描写跟文章主题的紧密关系,以及在整个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三首古诗和三篇现代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三篇古诗和三篇现代文,想一想:每篇课文的最后都有什么要求?(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查看课后练习,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流畅地回答课后习题。

)
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发现第四单元的课文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哪些特点?
(学生自由交流,并推选出迅速举手要回答问题的学生。

)
(1)《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是直接点题(“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结尾呼应开头(“妈,昨天是4月28日”)。

(2)《为人民服务》的开头是直接点题(“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结尾升华主题(“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金色的鱼钩》开头是交代事情的起因(“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结尾起到了呼应和升华标题的作用(“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2.表扬回答正确的同学,让学生交流如何写好开头和结尾。

3.如何写好文章中的开头和结尾,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在这方面非常值得大家学习,请女生、男生分别读出开头和结尾。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细细品味诗句,现在我们就先来看看下面的诗句。

课件展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学生齐读后思考:诗句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诗人托“竹”言自己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和品质。

)
2.品味课本“词句段运用”中的其他诗句,先读一读,再和同桌一起交流诗句的主要意思。

3.检查反馈,全班交流。

(1)“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

诗人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

)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的菊花花枝还傲霜斗寒。

诗人苏轼借用“傲霜枝”来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

)
4.在本单元的课文中,还有不少值得细品的语句,找出来与周围的同学交流、品味,说说这些语句的主要意思。

5.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二)第二题。

联系课文想一想:下面的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如果删去这些内容,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1.教师展示:“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作用:通过外貌描写可以看出父亲虽受尽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如果删去,则不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品质,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 2.教师展示:“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

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个耳朵,向两边拉。


(作用:通过外貌描写,扁鼻子军官凶神龌龊的丑陋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让读者由衷开始担心雨来的命运。

删去,就没有这个效果了。

)
3.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这段话是对祥子的外貌描写,表现了他的健硕和无限的活力。

外貌描写能够很好地表明人物的特点。

如果删去,就没这种表达效果了。

)
4.学生齐读这三段话,体会人物的外貌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题方面的作用。

全班交流。

5.拓展练习。

(1)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成功的外貌描写的段落。

(2)一位学生描述另一个同学的外貌,其他同学猜一猜他说的是谁。

互相交流,教师点拨。

四、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注意读准“栽”“柳”“逆”等的读音。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名言警句。

第一个句子出自《增广贤文》。

意思是:人们刻意用心去栽培花朵不一定成活,而无意间插在土里的柳树苗却在不知不觉中长成了一片绿荫。

告诉我们有时刻意为之不能称心如意,顺其自然反而比较容易成功。

第二个句子出自《孔子家语》。

这句话是说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

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第三个句子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

“树欲静而风不止”是以树欲静,而风不休不止吹之为喻说明事与愿违,或客观情况与主观愿望相悖。

“子欲养而亲不待”则是叹人子欲孝敬双亲时,其父母已亡故。

第四个句子出自《名贤集》。

意思是在过富有的生活时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

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时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

意为应注意节约,不要浪费。

第五个句子出自《警世贤文》。

意思是,所学知识只有到用的时候才后悔自己懂得太少了,事情如果不亲身去经历就不知道有多难。

(学生在交流句子意思时,只要大致说对就好。

)
3.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全班交流。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4.结合实际,学生谈谈对一些名言警句的理解。

1.“词句段运用”中,学生关于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体会不够深刻,应多举事例,让学生加以体会。

2.学生对“日积月累”中的名句体会较深刻,能快速组织背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