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管道内检测的类型及现状

合集下载

石油管道内缺陷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石油管道内缺陷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石油管道内缺陷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摘要:石油管道是我国石油运输的主要方式,在其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内缺陷,如磨损、腐蚀、结垢等,若不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将会对石油管道安全运行造成极大危害。

石油管道内缺陷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集多种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术,包括激光扫描成像技术、超声波检测技术、红外热像技术和X射线检测技术等。

本文通过对石油管道内缺陷无损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剖析,旨在为石油管道内缺陷的有效检测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石油管道;内缺陷;无损检测技术引言:石油管道的结构决定了石油管道在运行过程中要承受介质的腐蚀、磨损和摩擦等作用,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和管道结构的特殊性,石油管道中会产生缺陷,如果这些缺陷得不到有效的检测和维护,就会给石油管道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无损检测技术是指不损伤石油管道或在无损条件下对油气输送管道进行检测,通过检测获得输油(气)管线内壁腐蚀、磨损、裂纹等缺陷信息,进而发现潜在的问题,确保输送介质安全、顺利地运行。

一、石油管道内缺陷无损检测技术的价值第一,质量评定。

无损检测技术可以相对准确地明确设备故障点。

在进行检测工作时,主要是检测物体表面或内部的缺陷点,之后评定物体成分与化学原理等,有效管控产品质量与技术品质,促使生产工艺与具体要求相适应,为产品品质提升提供坚实基础[1]。

第二,寿命评定。

寿命一般与物体的使用时长有直接关系,寿命评定就是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对被测物体的安全性进行分析,也就是对被测物体能够使用的最长时长进行预测,同时通过检测确定被测物体哪些地方存在不足,以便在后期的使用中采取有效的方法延长使用期限,针对被测物的故障进行检测,及时修复,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石油管道内缺陷无损检测技术1.激光扫描成像技术激光扫描成像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无损检测技术,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激光的照射,对被测物体进行扫描,从而得到被测物体内部的三维信息,并通过计算机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获取被测物体内部的缺陷信息。

《2024年油气输送管道检测方法及安全评价》范文

《2024年油气输送管道检测方法及安全评价》范文

《油气输送管道检测方法及安全评价》篇一一、引言随着油气工业的不断发展,油气输送管道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油气输送管道作为能源运输的重要通道,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对油气输送管道进行定期检测和安全评价,是保障管道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介绍油气输送管道的检测方法及安全评价,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油气输送管道检测方法(一)常规检测方法1. 视觉检测:通过人工巡检、无人机航测等方式,对管道外观进行检查,包括管道颜色、腐蚀情况、泄漏等。

2. 漏磁检测:利用磁场原理检测管道表面裂纹、凹陷等缺陷。

3. 超声波检测:利用超声波对管道内部进行检测,判断管道内部是否存在腐蚀、结垢等现象。

(二)特殊检测方法1. 智能检测:通过安装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管道的变形、应力、温度等参数,实现管道的智能监测。

2. 无损检测:采用射线、超声波等无损检测技术,对管道进行全面检测,以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3. 地质雷达检测:利用地质雷达技术对地下管道进行探测,了解管道周围地质环境的变化情况。

三、安全评价(一)定性评价定性评价主要是根据检测结果,对管道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

通过对比管道设计参数、运行参数以及实际检测结果,判断管道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定性评价的结果通常以文字描述或图表形式呈现。

(二)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利用数学模型、软件算法等手段,对管道的安全状况进行量化评估。

通过建立管道的数学模型,分析管道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变形等情况,从而判断管道的安全性能。

定量评价的结果通常以数值形式呈现,为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提供依据。

四、安全措施与建议针对油气输送管道的检测和安全评价结果,提出以下安全措施与建议:1. 定期进行管道检测和安全评价,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2. 加强管道巡检力度,提高人工巡检和智能巡检的结合程度,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3. 对老旧、腐蚀严重的管道进行更换或修复,提高管道的整体安全性。

国内管道输油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前景

国内管道输油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前景

国内管道输油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前景管道输油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设施,是保障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关键。

随着油气管道的不断建设和投入使用,传统管道输油监测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要,迫切需要利用先进技术对管道输油进行全面监测和保护。

本文将对国内管道输油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前景进行探讨。

一、管道输油监测技术的现状传统的管道输油监测技术主要包括人工监测、直接测量和机械测量三种方法。

人工监测主要是通过巡逻、巡视、听声判断管道运行情况;直接测量则是通过提取输油管道内的油品或水样,进行分析检测;机械测量则是通过管道钢壳表面、地面或水面上的探头,监测燃气、水分、温度、压力等指标。

这些方法虽然可以获取有限的信息,但是无法实现对整个管道的全面监测与保护。

近年来,我国在管道输油监测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目前,管道输油监测技术主要涉及无损检测技术、高科技材料技术、无线传感技术和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

1.无损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是利用一系列无损检测手段对管道进行全面无损检测,来发现管道组件的缺陷和问题,从而确定管道的性能和健康状况。

无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磁粉探伤、超声波探伤、涡流探伤、X射线探伤等。

在管道输油方面,其中最为常用的是超声波探伤技术,该技术可通过声波检测管道的厚度和强度,对管道内存在的故障缺陷进行探查和判断,从而及时发现和修复故障。

2.高科技材料技术高科技材料技术是指利用高科技材料和新型复合材料来制造管道,提高其抗腐蚀性、防护性和坚固性,从而减少管道输油中的损失和自然损耗。

高科技材料技术主要包括陶瓷涂层技术、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纳米材料技术等。

在我国,高科技材料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大型油气管道的建设中,极大地提高了管道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3.无线传感技术无线传感技术是指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在管道中安装传感器,通过采集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压力、流量等信息,实现对管道输油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

无线传感技术主要包括RFID技术、ZigBee技术、NB-IoT技术等。

探析油气管道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探析油气管道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探析油气管道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摘要]:在油气资源运输的过程中,油气管道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油气资源运输安全和运输效率,对国家能源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最近几年,管道腐蚀问题频发,严重的制约了油气资源的运输效率。

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检测技术检测出腐蚀原因,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方法。

本文首先介绍了油气管道的腐蚀机理,重点阐述了目前我国应用比较多的油气管道检测技术,并结合工作经验对油气管道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旨在能够促进我国油气运输领域取得一定的突破。

[关键词]:油气管道检测现状趋势一引言管道是目前我国主要的输送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物质的主要方式,管道运输经济安全在世界上都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于受到油气资源本身物质特性与外界因素的影响,管道腐蚀问题发生的比较频繁。

为了进一步的确保油气管道的安全高效运行,应该定期的对油气管道进行检测,以便及时的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讲风险降到最低。

本文首先介绍了油气管道的腐蚀机理,重点阐述了目前我国应用比较多的油气管道检测技术,并结合工作经验对油气管道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旨在能够促进我国油气运输领域取得一定的突破。

二油气管道腐蚀机理油气管道发生腐蚀的因素很多,我们依据发生腐蚀所产生的机理将其主要分为三类: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以及管材不均匀性腐蚀。

1.化学腐蚀。

化学腐蚀是最常见的一种导致管道腐蚀的方式。

主要因为石油天然气的成分十分复杂,包含大量的硫化物,硫元素的存在很容易对钢管道造成腐蚀,继而诱发油气资源泄漏等事故。

而且,油气管道一般都是常年暴露在空气之中,管道的材质也容易和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比如氧化反应等,也会造成管道的腐蚀。

(2) 电化学腐蚀。

管道发生电化学腐蚀主要是由于管材中的金属成分与电解质接触发生电化学反应。

目前我国所用的油气管道以钢管为主,钢管的表明带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在潮湿的环境中会形成一层很薄的水膜,然后水中的杂志与管道中的金属成分接触发生电化学反应导致管道的腐蚀。

油气管道内腐蚀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油气管道内腐蚀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与其他的油气运输模式相比,管道运输是油气藏以及成品油运输中,最具性价比,安全性也最高的一种运输方式。

依据国内权威机构统计出的数据显示,到2018年12月止,我国的油气长输管道的总长度已高达3.8×104km,并且预计还会以每年1200~2500km的速度逐年递增。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的油气运输管较为成熟,但是其中的绝大多数油气运输管线的使用年限超过了25年,并开始步入事故多发期。

油气运输管道会因为受到腐蚀破坏,导致泄漏问题严重,而产生的污染不但破坏了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还给国家与人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要怎么样才能够做好油气管道内腐蚀检测,就成为广大油气从业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1 当前油气管道内腐蚀检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1)由于管道测量的目标与环境存在复杂的变化(管道内的压力以及腐蚀的情况等等),而且还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管道周边的土质或者第三方干扰等等)导致检测所得的精确度下降。

(2)因为管道的内检测环境的特殊性,使得管道的内检测缺陷的探测、定位以及安全性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最终的检测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检测设备和技术上仍然存在改进空间。

(3)我国的石油开采主要是以稠油为主,而稠油在管道内所产生的结蜡厚度大,而且在探测之前都必须要对管道进行严格的清洁,可是在检测时仍然会有残存的蜡质,导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障。

2 管道内腐蚀检测技术当油气管道出现腐蚀问题时,通常会出管壁变薄,伴有蚀损斑以及应力腐蚀裂纹等现象。

管道内腐蚀检测技术是对油气管道的管壁进行测量与数据分析,并从中获取管道腐蚀的情况与信息。

经过了长期的发展,我国在油气管线内腐蚀问题上做出了大量的技术研究,并开创了不同的检测技术,而且有一些技术受到了世界范围的关注。

2.1 漏磁检测技术漏磁检测技术主要是以钢管或者钢棒等一些具有强磁性材料来作为导体,并通过自身具备的强磁导率来对油气管道的完整性进行检测。

油气管中因为腐蚀而产生的导磁率,会比原油气管的导磁率要小,如果油气管当中没有缺限,那么磁力线就会呈现出均匀分布的情况。

油气管道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油气管道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油气管道检测技术研究现状2014年5月8日目录1 外检测方法 (3)1.1 管道本体检测 (3)1.1.1 超声导波检测技术 (3)1.1.2 射线检测法 (5)1.1.3 涡流检测 (6)1.1.4 瞬变电磁检测技术(TEM) (7)1.2防腐层及阴保系统检测 (8)1.2.1 多频管中电流测试法(PCM) (8)1.2.2 密间距电位测量方法(CIPS) (9)1.2.3 标准管/地点位检测技术(P/S) (9)1.2.4 皮尔逊监测技术(PS) (9)1.3 泄漏检测 (10)1.3.1 光纤检测法 (10)1.3.2 声频检测法 (10)1.3.3 液体浓度检测法 (11)1.4 其他 (12)2 内检测方法 (14)2.1 漏磁检测技术 (15)2.1.1 轴向磁场检测技术 (15)2.1.2 横向磁场检测技术 (15)2.1.3 螺旋磁场检测技术 (16)2.2 超声检测技术 (17)2.2.1 相控阵超声波检测器 (17)2.2.2 弹性波管道检测器 (19)2.2.3 基于电磁超声的管道检测器 (20)2.2.4 适用于气体管道检测的超声波腐蚀检测器 (21)2.3 多种内检测方法的结合应用 (22)3 结束语 (22)参考文献 (24)长输管道在服役时主要受到内、外两个不同环境的腐蚀,内部环境的腐蚀主要指管道运输介质石油和天然气中的H2S、Cl- 及H2O 引起的腐蚀,此外还有管道内应力等引起的腐蚀。

一般采用清理管道以去除污物或者往输送介质中加入缓蚀剂等措施来减缓内腐蚀。

外腐蚀一般因管道涂层/防腐层破坏、土壤腐蚀等造成,管道外腐蚀检测一般是检查涂层/防腐层及阴极保护防腐系统。

根据管道检测实施部位的不同,可将管道检测技术分为外检测技术和内检测技术两大类。

1 外检测方法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管道外检测又可分为管道本体检测、防腐层及阴保系统检测以及泄漏检测。

1.1 管道本体检测1.1.1 超声导波检测技术超声导波检测系统是利用探头上的压电陶瓷等材料和管壁紧密结合,激发出低频超声波信号,在钢管中的频率范围为5~60kHz,传播速度为3260m/s,声波从固定在管道周围的探头环发射[1]。

油气集输管道腐蚀检测技术现状与应用研究

油气集输管道腐蚀检测技术现状与应用研究

油气集输管道腐蚀检测技术现状与应用研究油气集输管道是石油和天然气运输的重要设施,是石油和天然气从生产地到加工厂或终端用户的主要输送方式。

长期运输和环境因素对管道造成的腐蚀是影响其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油气集输管道腐蚀进行及时、准确的检测,对管道的安全和可靠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油气集输管道腐蚀检测技术现状和应用进行研究,探讨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腐蚀检测技术现状1. 无损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是广泛应用于油气集输管道腐蚀检测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可以在不破坏管道结构的情况下,对管道的腐蚀情况进行检测。

目前,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包括超声波检测、涡流检测、磁粉检测、X射线检测等。

(1)超声波检测超声波检测是利用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时间和波速差异来检测材料中的缺陷或腐蚀情况。

它的优点是对管道内外壁的腐蚀情况都能进行检测,且检测的精度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确定腐蚀的类型和程度。

在油气集输管道中,超声波检测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2)涡流检测涡流检测是利用涡流传感器对管道表面的涡流场进行检测,通过测量涡流场的变化来判断管道表面是否存在腐蚀。

它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管道表面的腐蚀情况,对于金属管道特别有效,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等行业的管道腐蚀检测中。

(3)磁粉检测磁粉检测是利用磁铁吸附粉末在管道表面形成磁粉层,在外部施加磁场后,观察磁粉层的变化来判断管道表面是否存在腐蚀。

它可以快速、经济地对管道表面进行检测,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腐蚀检测技术。

(4)X射线检测X射线检测是利用X射线穿透材料的特性,通过测量X射线透射和吸收的强度来判断管道内部和外部的腐蚀情况。

它可以对管道内部的腐蚀情况进行检测,尤其对于埋地管道的检测效果更佳。

2. 电化学腐蚀检测技术电化学腐蚀检测技术是利用管道金属与外部介质之间的电化学反应来检测管道的腐蚀情况。

它通过监测管道金属的电位和电流密度变化,来判断管道是否发生腐蚀。

电化学腐蚀检测技术具有实时监测、定量分析等优点,在油气集输管道腐蚀检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油气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综述范本

油气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综述范本

油气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综述范本油气管道泄漏是目前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与安全问题。

由于油气管道的运输过程中存在着泄漏的风险,及时准确地检测泄漏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防止环境污染、保障人员安全和维护设施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油气管道泄漏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油气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的发展情况,总结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传统方法1. 可燃气体检测法可燃气体检测法是最常用的油气管道泄漏检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安装气体传感器,测量管道周围空气中是否存在可燃气体浓度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泄漏。

当泄漏发生时,管道周围空气中的可燃气体浓度将超过设定的阈值,从而触发报警系统。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成本低廉,但存在误报率高和实时性差的问题。

2. 压力差法压力差法是通过检测管道压力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泄漏。

在正常情况下,管道的压力应保持稳定,当发生泄漏时,管道中的压力会减少,通过检测压力差异来判断是否发生泄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并且可以实时监测管道的状态。

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比如温度变化和管道阻塞等,可能导致误报或漏报的情况。

二、无损检测技术1. 红外热像法红外热像法是一种无损检测技术,通过测量目标区域的红外辐射来判断是否有泄漏情况。

当油气泄漏时,泄漏区域的温度会发生变化,通过红外热像仪可以捕捉到温度异常的区域。

该方法具有非接触、高效率的优点,可以实时监测管道的运行状况。

但是,该技术对环境光线和温度的干扰较大,需要在特定的工况下使用。

2. 超声波检测法超声波检测法是一种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检测泄漏的方法。

当泄漏发生时,泄漏点会产生高频音波,在管道表面或周围的超声波传感器可将此信号捕捉到。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性的优点,可以检测不同尺寸和类型的泄漏。

但是,该方法对环境噪声的干扰较大,需要有较好的信噪比。

三、无人机技术无人机技术在油气管道泄漏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管道内检测的类型及现状
管道发生腐蚀后,主要表现为管壁减薄、蚀损斑、腐蚀点坑、应力腐蚀裂纹等。

管道内检测就是应用各种检测技术真实地检测和记录包括管道的基本尺寸(壁厚及管径)、管线直度、管道内外腐蚀状况(腐蚀区大小、形状、深度及发生部位)、焊缝缺陷以及裂纹等情况。

目前,国内外在油气管线内腐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多种检测技术,其中部分技术已被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些技术包括:漏磁检测技术、超声波检测技术、涡流检测技术、射线检测技术、基于光学原理的无损检测技术。

1漏磁检测技术
漏磁检测技术是建立在如钢管、钢棒等铁磁性材料的高磁导率这一特性上的。

其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钢管中因腐蚀而产生缺陷处的磁导率远小于钢管的磁导率;钢管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被磁化,当钢管中无缺陷时,磁力线绝大部分通过钢管,此时磁力线均匀分布;当钢管内部有缺陷时,磁力线发生弯曲,并且有一部分磁力线泄漏出钢管表面,检测被磁化钢管表面逸出的漏磁通,就可判断缺陷是否存在,通过分析磁敏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即可得到缺陷的有关信息。

图1漏磁检测原理
该方法以其在线检测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等独特优点而满足管道运营中的连续性、快速性和在线检测的要求,使得漏磁检测成为到目前为止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磁粉检测方法,在油田管道检测中使用极为广泛。

此外与常规的磁粉检测相比,漏磁检测具有量化检测结果、高可靠性、高效、低污染等特点。

2超声波检测仪
超声波检测是用灵敏的仪器接收和处理采集到的声发射信号,通过对声发射源特征参数的分析和研究,推断出材料或结构内部活动缺陷的位置、状态变化程度和发展趋势。

其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

图2超声波裂纹检测原理
该方法是利用超声波的脉冲反射原理来测量管壁腐蚀后的厚度,检测时将探头垂直向管道内壁发射超声脉冲,探头首先接受到由管壁内表面的反射脉冲,然后超声探头又会接受到来自管壁外表面的反射脉冲,这两个反射脉冲之间的间距反映了管壁的厚度。

超声检测是管道腐蚀缺陷深度和位置的直接检测方法,测量精度高,被测对象范围广、检测数据简单,缺陷定位准确且无需校验,检测数据非常适合用于管道最大允许输送压力的计算,为检测后确定管道的使用期限和维修方案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适用于大直径、厚管壁管道的检测;能够准确检测出管道的应力腐蚀破裂和管壁内的缺陷如夹杂等。

因此超声检测技术是国内外应用最广泛、使用频度最高且发展最快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

但在实际现场应用中,超声检测会遇到一些问题:检测过程中,探头与管壁间需有连续的耦合剂,也需要声波的传播介质,如油或水等;超声波在空气中衰减很快,在气体管道上的应用还存在一定困难;对薄壁管道环缝缺陷的检测有一定难度。

最近,德国ROSEN公司研发出了一种使用电磁声波传感检测技术(EMAT)的新型高分辨率超声波检测器,提供了一种能有效和精确地检测裂纹的新方法。

研究人员从实验室获得的大量数据,证明了EMAT探测管道应力腐蚀开裂和其他结构缺陷的可行性,这一新型检测器已经通过了工业试验,可以判断SCC、涂层剥落、其他裂纹缺陷、异常沟槽、人为缺陷等。

该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借助电子声波传感器代替了传统的压电传感器,使超声波能在一种弹性导电介质中得到激励,不需要机械接触或液体耦合,适用于天然气管道的超声裂纹检测器。

3涡流检测技术
涡流检测是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的电磁无损探伤方法。

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涡流式检测器的两个初级线圈内通以微弱的电流,使钢管表面因电磁感应而产生涡流,用次级线圈进行检测。

若管壁没有缺陷,每个初级线圈上的磁通量均与次级线圈上的磁通量相等;由于反相连接,次级线圈上不产生电压。

若被测管道表面存在缺陷,磁通发生紊乱,磁力线扭曲,使次级线圈的磁通失去平衡而产生电压。

通过对该电压的分析,获取被测管道的表面缺陷和腐蚀情况。

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涡流检测具有可达性强、应
用范围广、对表面缺陷检测灵敏度较高且易于实现自动检测等优点,适合于管道在线检测。

但是常规涡流检测技术也有不足之处:检测对象必须是导电材料,只能检测管道表面或近表面缺陷;受检测器的影响,采用单一频率检测时,探伤深度和检测灵敏度之间存在矛盾;由于检测信号易受磁导率、电导率、工件的几何形状、探头与工件的位置及提离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信号分析存在一定难度;常规涡流检测频率较高(1kHz左右),检测外部缺陷非常困难。

基于常规涡流检测以上缺点,研究人员提出了多频涡流检测技术、远场涡流检测技术和脉冲涡流检测技术等,并据此研制出了各种新型传感器。

4射线检测技术
射线检测技术即射线照相术,它可以用来检测管道局部腐蚀,借助于标准的图像特性显示仪可以测量壁厚。

该技术几乎适用于所有管道材料,对检测物体形状及表面粗糙度无严格要求,而且对管道焊缝中的气孔、夹渣和疏松等体积型缺陷的检测灵敏度较高,对平面缺陷的检测灵敏度较低。

射线检测技术的优点是可得到永久性记录,结果比较直观,检测技术简单,辐照范围广,检测时不需去掉管道上的保温层;通常需要把射线源放在受检管道的一侧,照相底片或荧光屏放置在另一侧,故难以用于在线检测;为防止人员受到辐射,射线检测时检测人员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

射线测厚仪可以在线检测管道的壁厚,随时了解管道关键部位的腐蚀状况,该仪器对于保证管道安全运行是比较实用的。

射线检测技术最早采用的是胶片照相法,得到的图像质量低,而且存在检测工序多、周期长、探测效率低、耗料成本高及检测结果易受人为因素影响等缺点,限制了射线胶片照相法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及电子测量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新的射线检测技术不断涌现,主要包括射线实时成像技术、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ICT)及数字化射线成像技术。

近期,一种新型的X射线无损检测方法“X射线工业电视”被应用到管道焊缝质量的检测中,X射线工业电视以工业CCD摄像机取代原始X射线探伤用的胶片,并用监视器(工业电视)实时显示探伤图像。

通过采用X射线无损探伤计算机辅助评判系统进行焊缝质量检测与分析,可使管道在线检测工作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

5基于光学原理的无损检测技术
基于光学原理的无损检测技术在对管道内表面腐蚀、斑点、裂纹等进行快速定位与测量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且易于实现自动化。

相比其他检测方法,该方法在实际应用当中有很大的优势。

目前在管道内检测中采用较为普遍的光学检测技术包括CCTV摄像技术、工业内窥镜检测技术和激光反射测量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