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民间艺术色彩视觉符号分析论文
浅谈广西文化视角下的视觉形象设计

浅谈广西文化视角下的视觉形象设计广西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自治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
在广西文化视角下,视觉形象设计不仅需要传达信息和美感,还需要体现广西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
本文将从广西文化视角出发,浅谈广西文化视角下的视觉形象设计。
广西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其中以壮族、瑶族、苗族等较为知名。
在视觉形象设计中,可以运用这些民族特色元素,体现广西文化多元性。
在横幅、海报等设计中,可以运用壮、瑶、苗等民族的传统图案、服饰、器物等元素,以增强视觉效果。
还可以使用民族文字、语言等特色元素,使得设计更加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
广西还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如桂林山水和龙胜麻巴风景名胜区等。
在视觉形象设计中,可以运用这些地理和自然元素,营造独特的氛围和特色。
在旅游宣传品的设计中,可以使用桂林山水和长寿山等自然景观的图片,体现广西秀美的自然环境。
还可以使用粤西、闽西等特色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如岭南建筑、木雕等,增强设计的地域特色。
广西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南宁师范学院、广西科技馆等。
在视觉形象设计中,可以运用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元素,体现广西的文化底蕴和传统价值观。
在广告设计中,可以运用广西的历史建筑、文物等元素,传达广西的文化积淀和传统价值观,弘扬广西的文化自信。
还可以通过色彩、布局等设计要素体现广西文化的特点。
在色彩搭配上,可以运用广西民族服饰的常见颜色,如壮族服饰的蓝、黄、红等,以增加视觉吸引力和辨识度。
在布局上,可以运用广西传统布局的特点,如对称、层次感等,增强设计的稳定感和艺术美感。
广西文化视角下的视觉形象设计需要融入广西的多元文化元素,体现广西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通过运用民族文化、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等元素,营造独特的氛围和特色。
还可以通过色彩、布局等设计要素体现广西文化的特点。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使广西的视觉形象设计更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展示广西的文化魅力和魅力。
关于广西壮族民间艺术色彩视觉符号的探讨

关于广西壮族民间艺术色彩视觉符号的探讨广西壮族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色彩视觉符号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广西壮族民间艺术中色彩视觉符号的探讨,不仅可以了解广西壮族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还可以深入了解广西壮族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广西壮族民间艺术的色彩视觉符号首先体现在绘画艺术中。
广西壮族民间绘画通常以壁画的形式呈现,图案多采用鲜艳的色彩进行描绘。
在壁画中,常常出现红色、黄色、蓝色等颜色,这些颜色代表着祥瑞、吉祥和美好的寓意。
红色常常被用来描绘壁画中的人物衣着、建筑物和摆设等,代表着喜庆和吉祥。
蓝色则常常被用来描绘天空、江河等自然景观,代表着广阔和宁静。
黄色则代表着丰收和富饶。
通过这些色彩的运用,广西壮族民间艺术展现出了丰富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审美风格。
广西壮族民间艺术的色彩视觉符号还体现在传统服装和器皿的装饰中。
广西壮族民间服装以壮族女性的服饰最为鲜明。
壮族女性的服饰通常采用大胆的亮丽色彩,如红色、黄色、绿色等,通过细腻的刺绣和花纹的装饰,将这些亮丽的色彩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亮丽的色彩不仅为壮族女性增添了魅力,而且也代表着壮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同样,广西壮族民间器皿的装饰也充满了色彩的活力和艺术的美感。
器皿上的花纹通常采用黄、绿、蓝等颜色相互交错,表达着人们对生活的愉悦和对美的追求。
广西壮族民间艺术的色彩视觉符号还可以在节庆活动中找到。
广西壮族民间的节庆活动丰富多彩,给人以大自然融洽和谐之美的感觉。
在这些节庆活动中,人们常常喜用红色、黄色、绿色等鲜艳的颜色进行装饰。
壮族的“三月三”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人们会穿上鲜艳的节日服装,戴上彩灯、花帽等装饰品,通过这些色彩的应用,体现出节日的喜庆和欢乐。
关于广西壮族民间艺术色彩视觉符号的探讨

关于广西壮族民间艺术色彩视觉符号的探讨壮族民间艺术的特点是多样性和典型性。
其表现方式独特,以色彩和视觉符号为主要表现手段。
在中国文化中,色彩传达信息和情感是非常重要的。
壮族民间艺术中使用的色彩和视觉符号,是反映壮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些壮族民间艺术中常见的色彩和视觉符号,以及它们的象征意义。
1. 红色红色在中国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色彩。
在壮族民间艺术中,红色代表喜庆和热情。
比如,壮族的传统节日――壮年节就是以红色为底色,在节日上穿着红色的衣服,表达喜庆和祝福。
此外,在婚礼、新居入宅等重要场合,壮族人也会使用红色的布料、红色的饰品和红色的鲜花,以表达喜悦和美好的祝愿。
2. 黄色在壮族传统史诗《侗族歌谣》中,黄色被称为“娶女色”,代表着婚姻和生育的祝福。
在壮族民间艺术中,黄色也常用于表达幸福和吉祥。
比如,黄色的腰鼓,是壮族舞蹈中常用的乐器,表示祝福和欢乐。
3. 绿色绿色的代表含义在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中略有不同,但聚焦在一个主题上:绿色代表自然和健康。
在壮族民间艺术中,绿色一般被用于表示“春天的色彩”和“生命的活力”。
绿色的花环、绿色的芦笙、绿色的葫芦、绿色的莲花,都以绿色为主色调,从而表达出壮族人对自然和生命的崇尚和尊重。
4. 黑色黑色在壮族民间艺术中,被用于表达忧郁、严肃和神秘。
比如,壮族绣品中的黑色,往往表达出对生活困难和挑战的反思和思考。
此外,在壮族传统祭祀活动中,也常使用黑色的面具和服饰,表达对神秘力量的敬畏和崇拜。
关于广西壮族民间艺术色彩视觉符号的探讨

关于广西壮族民间艺术色彩视觉符号的探讨广西壮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的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色彩和视觉符号而闻名。
在广西壮族的生活中,色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而视觉符号则是民间艺术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广西壮族民间艺术中的色彩和视觉符号,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广西壮族民间艺术中的色彩。
广西壮族的民间艺术中常常运用明亮丰富的色彩,这些色彩通常具有浓烈的个性和情感,能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民间绘画、刺绣、服饰等方面,都可以看到这种特点。
比如在壮族的服饰中,常常运用红色、绿色、黄色等鲜艳的色彩,这些色彩不仅能够装点壮族人的生活,更能体现出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
在壮族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中,色彩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比如在壮族的传统节日中,人们常常会穿着色彩鲜艳的服饰,并且会用五彩纸、彩灯等来装点自己的居所,以示庆祝和欢乐。
这些明亮丰富的色彩使得壮族的节日更加欢快和热闹,也使得人们对节日更加崇尚和向往。
在壮族的传统建筑、器皿和饰品中,也常常出现各种具有地域特色的视觉符号。
比如在壮族的建筑中,常常可以看到雕梁画栋的建筑装饰,这些装饰常常采用各种神话传说中的图案和符号,比如龙、凤、麒麟等,这些视觉符号不仅能够丰富建筑的艺术表现,更能够传达出壮族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幸福家庭的渴望。
在壮族的传统文化中,还有一些具有独特视觉符号的民俗活动。
比如在壮族的传统婚礼中,人们常常会使用各种寓意吉祥的视觉符号,比如红色的彩带、糖块、糯米酒等,这些视觉符号不仅能够使婚礼更加温馨喜庆,更能够传达出壮族人们对美好婚姻和家庭的祝福和祈盼。
广西壮族民间艺术中的色彩和视觉符号是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能够反映出壮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壮族民间艺术的色彩和视觉符号也正在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相信随着时代的变迁,壮族的民间艺术色彩和视觉符号将继续散发出光芒,为世人所瞩目。
广西壮族民间艺术色彩视觉符号分析论文

广西壮族民间艺术色彩视觉符号分析摘要:广西壮族民间艺术的源远流长、璀璨多姿,在不断传承中积淀,形成了独特的色彩视觉符号,彰显出广西壮族民间艺术个性鲜明的色彩审美特征。
色彩视觉符号的形成过程是壮族人民依靠自己的色彩感觉在自然界中肯定自身的过程,有着丰富的象征性,反映着广西壮族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广西壮族民间艺术色彩视觉符号壮族是广西最早的主要世居民族之一,据历史学家考证,在唐、宋以前,壮族先民即西瓯、骆越、俚、僚、土人是广西人数最多的居民。
他们历史悠久,艰苦劳动,多有发明创造,成为广西最早的和主要的开拓者。
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广西壮族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广西壮族先民在左江沿岸峭壁上创造了长达200公里的花山崖壁画;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广南壮族绣球、壮族的三月三歌墟等都是广西壮族民间艺术文化的代表,反映着广西壮族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情趣。
一、民间艺术色彩符号的形成所谓色彩,是指通过视觉感知被识别的那些相对于形态而言具有独立意义的、并且依靠多种颜色的差异性组成的视觉要素。
色彩具有强烈的抽象性,它必须借助具体而多样的颜色来共同描述色彩的视觉现象才具有实际意义。
色彩本身,并不存在审美意义上的界定,它的美是在色与色的结合,色与形的构成组合中体现出来的,在色彩表达意念时与人的审美情感相吻合,能产生共鸣的就被认为是美的。
通过对自然界色彩的模仿,充分表现出对所感觉到的色彩的美的视觉信息的肯定,同时唤起了人的本能的情感冲动和心理反应。
色彩离不开形态,无论是原始洞穴中的壁画,还是原始彩陶上的装饰,都把色彩与形态做了最完美的结合。
色彩是人类所拥有的精神财富中最具有生命力的视觉符号因素,历史悠久的广西壮族民间艺术在不断发展传承中,将色彩赋予在服饰、绣球、壮锦等各种民间艺术形态之上,色彩与形态的贴切结合,使色彩的感觉与艺术造型的理性成为一种最具打动人心的视觉整体力量。
二、民间艺术常见色彩符号及其象征意义广西壮族喜重彩,色彩多取材自然,利用当地植物和有色土,红色用土朱、胭脂花、苏木,黄色用黄泥、姜黄,蓝色用蓝靛,绿色用树皮、绿草,灰色则用黑土、草灰。
关于广西壮族民间艺术色彩视觉符号的探讨

关于广西壮族民间艺术色彩视觉符号的探讨【摘要】广西壮族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色彩和视觉符号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本文从广西壮族民间艺术的特点出发,探讨了色彩在这一艺术形式中的应用以及视觉符号的表现。
通过对广西壮族民间艺术色彩视觉符号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剖析,揭示了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意蕴。
还展望了色彩在广西壮族民间艺术中的未来发展趋势,指出广西壮族民间艺术在不断发展中会融合更多元素,展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风貌。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广西壮族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以及其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关键词】广西壮族民间艺术、色彩、视觉符号、文化内涵、未来发展、探讨、特点、应用、表现、结论1. 引言1.1 引言广西壮族民间艺术是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多彩的色彩和独特的视觉符号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探讨广西壮族民间艺术中色彩和视觉符号的重要性,以及其文化内涵和未来发展方向。
在广西壮族民间艺术中,色彩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色彩的运用,艺术家能够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具有感染力。
广西壮族民间艺术中还存在着丰富多样的视觉符号,这些符号通常携带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是艺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通过对广西壮族民间艺术中色彩和视觉符号的深入探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民族的文化传统,从而推动其未来发展。
在未来,广西壮族民间艺术应该继续保持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同时也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和审美趋势。
通过对广西壮族民间艺术色彩视觉符号的研究,我们能够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2. 正文2.1 广西壮族民间艺术的特点广西壮族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地方风情,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手工艺制作精湛:广西壮族民间艺术以手工艺制作为主,如壮族银饰、绣花、陶瓷等,工艺精湛,为民族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生机。
壮族文化视觉元素在企业品牌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壮族文化视觉元素在企业品牌设计中的运用研究引言企业品牌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旨在建立和传达企业的独特形象和特点,以吸引潜在客户,并建立客户忠诚度。
在品牌设计中,视觉元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通过形式和符号来传达企业的价值观、文化特点和核心信息。
而壮族文化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少数民族文化之一,具有独特的视觉元素,这些元素在企业品牌设计中的运用仍然有待研究。
本文将探讨壮族文化视觉元素在企业品牌设计中的运用,从壮族文化的视觉符号、色彩、图案等方面进行研究。
壮族文化的视觉符号壮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壮族的视觉符号体现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崇拜、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
在企业品牌设计中,将这些视觉符号融入品牌标志和标识中,可以增强品牌的独特性和传播效果。
首先,壮族的视觉符号中常常出现云雾、山水和田园的元素。
这些元素常常与壮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精神世界联系在一起,代表着他们的朴素、纯真和自然。
企业可以借鉴这些符号,将其运用到品牌设计中,以传达企业朴实、真诚和可信的品牌形象。
其次,壮族文化中还有许多器物和建筑物的图案以及鸟兽虫鱼的形象。
这些图案和形象代表了壮族文化的特点和民族的象征。
在企业品牌设计中,可以运用这些图案和形象,以增加品牌的艺术美感和视觉冲击力。
壮族文化的色彩运用色彩在企业品牌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引起情感共鸣和传达特定的信息来加强品牌的形象。
壮族文化的色彩运用丰富多样,可以为企业品牌设计提供灵感和选择。
壮族文化中常见的色彩有红、黄、白、黑等。
红色代表着喜庆、热情和团结,黄色象征着富饶、收获和希望,白色代表纯洁、祥和和庄重,黑色意味着权威、神秘和力量。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壮族文化色彩,以强化品牌的表达效果。
此外,壮族文化中还有许多颜色的搭配和运用技巧,例如红与黑的对比、黄与白的搭配等。
这些搭配和技巧可以通过品牌设计中的Logo、VI设计等方面的运用,以提升品牌形象的吸引力和美感。
探析壮族对色彩的选择与理解

探析壮族对色彩的选择与理解摘要:壮族在与包括汉族在内的兄弟民族大融合之前,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壮族对生活色彩的独特选择,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他们对色彩的审美追求和理解,反映了这个民族的个性和气质特征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壮族对色彩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而缓慢的过程,是从少到多,从单色到复色的变化过程,壮族认识和选择色彩的历史便是本民族不断发展进化的历史。
关键词:壮族色彩选择理解壮族作为广西最大的少数民族,也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55个少数民族大家庭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壮族在与包括汉族在内的兄弟民族大融合之前,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壮族对生活色彩的独特选择,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他们对色彩的审美追求和理解,反映了这个民族的个性和气质特征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红色是壮族的吉祥色壮族人对红色的喜爱是从孩提时就开始了的,壮家人在童年时代最难忘的颜色莫过于红色,它最先来源于大人逢年过节送给娃崽的红鸡蛋。
壮家小孩常常把红鸡蛋挂在脖子上,连续好几天都舍不得取下来,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对红色的喜爱。
其次是过年的春联和嫁娶的婚联。
壮族喜爱红色是与生命有关的,血液、太阳和火这些与生命直接相关的东西给人们予红色的信号。
壮族喜爱红色还与民族习俗有关,他们对红色的选择一般是在办“红事”的时候,例如新生、新婚、新年、新造等。
在多子多福的年代,婴儿的诞生无疑是被视为红事。
新婚是红事的典型代表,这与传统的性文化“红花闺女”有关。
过年的时候,人们用贴红纸的方式来乞求来年的好运,寄托美好的愿望和喜庆的心情。
在壮族人的心目中,红色还起到驱邪的作用。
民间巫术就有在门梁上帖着用红纸剪成的驱邪图案的做法,用以驱赶鬼邪,去除病魔。
二、黑色是壮族的传统色如果说红色是象征壮族“生”的颜色,那么黑色就是“存”的颜色,即从生到死的一个过渡性的颜色。
说是黑其实也不是色谱意义上的黑,是一种蓝草分离出来的普蓝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壮族民间艺术色彩视觉符号分析摘要:广西壮族民间艺术的源远流长、璀璨多姿,在不断传承中积淀,形成了独特的色彩视觉符号,彰显出广西壮族民间艺术个性鲜明的色彩审美特征。
色彩视觉符号的形成过程是壮族人民依靠自己的色彩感觉在自然界中肯定自身的过程,有着丰富的象征性,反映着广西壮族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广西壮族民间艺术色彩视觉符号
壮族是广西最早的主要世居民族之一,据历史学家考证,在唐、宋以前,壮族先民即西瓯、骆越、俚、僚、土人是广西人数最多的居民。
他们历史悠久,艰苦劳动,多有发明创造,成为广西最早的和主要的开拓者。
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广西壮族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广西壮族先民在左江沿岸峭壁上创造了长达200公里的花山崖壁画;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广南壮族绣球、壮族的三月三歌墟等都是广西壮族民间艺术文化的代表,反映着广西壮族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情趣。
一、民间艺术色彩符号的形成
所谓色彩,是指通过视觉感知被识别的那些相对于形态而言具有独立意义的、并且依靠多种颜色的差异性组成的视觉要素。
色彩具有强烈的抽象性,它必须借助具体而多样的颜色来共同描述色彩的视觉现象才具有实际意义。
色彩本身,并不存在审美意义上的界定,它的美是在色与色的结合,色与形的构成组合中体现出来的,在色彩表达意念时与人的审美情感相吻合,能产生共鸣的就被认为
是美的。
通过对自然界色彩的模仿,充分表现出对所感觉到的色彩的美的视觉信息的肯定,同时唤起了人的本能的情感冲动和心理反应。
色彩离不开形态,无论是原始洞穴中的壁画,还是原始彩陶上的装饰,都把色彩与形态做了最完美的结合。
色彩是人类所拥有的精神财富中最具有生命力的视觉符号因素,历史悠久的广西壮族民间艺术在不断发展传承中,将色彩赋予在服饰、绣球、壮锦等各种民间艺术形态之上,色彩与形态的贴切结合,使色彩的感觉与艺术造型的理性成为一种最具打动人心的视觉整体力量。
二、民间艺术常见色彩符号及其象征意义
广西壮族喜重彩,色彩多取材自然,利用当地植物和有色土,红色用土朱、胭脂花、苏木,黄色用黄泥、姜黄,蓝色用蓝靛,绿色用树皮、绿草,灰色则用黑土、草灰。
广西壮族民间艺术色彩符号存在于族服饰、绣球、壮锦等诸多民间艺术形式之中,在悠久的发展进程中一直保持着相对的独立和稳定,其内容、风格和审美标准饱含着民间的精神符号,它的美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
壮族自古有蛇图腾、鸟图腾和蛙图腾崇拜。
《说文·虫部》字条下注:“南蛮,蛇种。
”壮族人民自称蛇的后裔,奉蛇为图腾,可见其对蛇的敬畏和崇拜。
壮族先民尊鸟为祖、为神。
文山地区壮族传说乌鸦是一小姑,崇为小姑女神,其《巫经》之为“乌鸦小姑”,显示其鸟图腾崇拜的痕迹。
在壮族史引人注目的是蛙图腾,广西东
兰、凤山壮族至今仍有“蛙婆节”的节日,在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蛙仪式。
此外,现在石南壮族仍跳铜鼓舞,鼓上雕蛙,亦为蛙图腾祭仪的遗存。
青蛇、乌鸦、青蛙为青黑色,为壮族图腾物的色彩,被赋予了图腾的驭邪祈佑功能,因此得到了广西壮族先民的喜爱。
《易经》中将黑色看成是天的颜色,“天地玄黄”之说说明了古人对神秘的黑色和象征大地的黄色的崇拜。
白与黑相对而生,白色是阳光的颜色,它代表着光明,表示朴素、明洁的审美品性。
蓝色使人联想到大海、天空的颜色,在古代蓝色与青色同义,它代表着宁静、智慧、深远,壮族人民更把它看作朴素、善良、庄重的象征。
阳光撒下的白色和天空的蓝色是壮族先民非常喜爱的颜色,应用广泛,白色和蓝色也是壮族服饰的常见色彩,多见于男子服饰,称之为白衣壮、蓝衣壮,以显示男子的英勇和刚劲之气概,同时体现出壮族朴素的民族风情。
除此以外,红色、黄色、绿色等彩色也使用广泛,多用于刺绣、编织等工艺品,例如壮族花鞋、绣球、壮锦,据《广西通志》载:“壮锦各州县出,壮人爱彩,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杂以织布为花鸟状,远观颇工巧炫丽,近视而粗,壮人贵之。
”绣球更是以红、黄、绿为底色,色彩绚丽,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民间艺术色彩符号的美学特征
色彩鲜明是广西壮族民间艺术色彩符号的一大特征,欧洲中世纪末期基督教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圣·托马斯·阿奎那指出:“美
有三个要素:第一是一种完整或完美,凡是不完整的东西就是丑的;其次是适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是鲜明,所以鲜明的颜色是公认为美的。
”壮族民间艺术色彩艳丽,多使用原色,搭配对比强烈。
和谐是广西壮族民间艺术色彩符号的另一特征,壮族民间艺术色彩讲究色相、明度、纯度、补色和冷暖的对比,虽出自农村,但表现手法具有现代色彩构成的某些要素,实现了色彩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呈现出和谐、鲜明的视觉效果。
广西壮族民间艺术色彩符号之美集中体现在壮族花鞋和壮锦的色彩运用上。
壮族花鞋是壮族的刺绣工艺之一,又称“绣鞋”,为妇女所用,流行于广西龙州等地。
在色彩上,年轻人喜用亮底起白花,常用石榴红、深红、青黄、绿等艳丽色,鲜明的色彩展现了壮族少女的青春活力。
在配色上以红、黄、蓝、绿为基本色,其余是补色,对比鲜明强烈。
如以红为背景,用绿作烘托,充满热烈、活跃、欢腾的气氛;如以黄绿搭配,则清新自然、明亮动人。
在配色上有时也讲究色彩冷暖的对比,如用青色来衬托红、黄等暖性色彩。
广西壮族民间艺术中的色彩符号,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集体的民族情感意识,更饱含着壮族的古老观念、寓意和内涵,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是今天我们赞赏、研究它的主要原因。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民族的即世界的,带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色彩审美文化已经成为当今色彩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
因此,广西壮族民间艺术在其原始朴素的用色中隐含着丰富的美学内涵,有着完整的色彩观念系统和应用法则,是丰富现代色彩设计的
极好素材,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与开发。
参考文献:
[1] 张爱丹.壮族服饰的色彩意义[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2] 邢庆华.色彩[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注:本文系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广西壮族民间艺术设计体系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103yb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