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减数分裂第1课时教案2(1)

合集下载

2.1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2.1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对有丝分裂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结合减数分裂的特点,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与后续章节中的遗传变异、基因突变等知识紧密相连,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遗传学知识体系。
- 完成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材或教辅资料中的相关练习题,以巩固减数分裂的概念、过程、特点和应用。
- 制作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制作减数分裂的思维导图,整理和归纳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加强理解和记忆。
- 撰写学习心得:要求学生撰写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心得体会,包括自己的理解、疑问和思考,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10. 减数分裂的教学策略:针对减数分裂的教学,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1. 减数分裂的评估方法: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减数分裂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作业布置与反馈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布置以下作业,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
3. 减数分裂的特点:减数分裂具有偶数性、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的特点。
4. 染色体变化的规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包括染色体配对、交叉互换和分离现象。
5. 减数分裂的应用:减数分裂在遗传育种、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如人工选择、杂交育种等。
6. 减数分裂与遗传变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配对、交叉互换和分离可能导致遗传变异,从而影响生物的遗传特征。
- 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学生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减数分裂的实际应用案例,如遗传育种、医学等领域,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2. 作业反馈
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变形
精细胞
精子 (成熟生殖细胞)
精细胞的变形是指由精细胞变为精子 的过程,变形后的精子具备了游向卵细胞 并进行受精作用的能力
过程: 细胞核→精子头的主要部分 高尔基体→头部的顶体 中心体→精子的尾巴 线粒体→线粒体鞘 其他物质→原生质滴
总结2:减数分裂I与减数分裂II的区别
比较项目 分裂前的间期 DNA的复制与否
精子的形成过程②过程2:减数分裂I
(3)减数分裂Ⅰ(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特点 ①同源染色体分离 ②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③染色体数目不变
【思考】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合
只能是一条红的和一条黑的吗?
减数分裂Ⅰ后期
不是
有丝分裂后期
精子的形成过程②过程2:减数分裂I
(4)减数分裂Ⅰ末期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发生在减数分裂Ⅰ(末期结束)
√B.在减数分裂Ⅰ后期,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含同
源染色体 C.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它
们通过一个着丝粒②相连 D.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习题检测
4.联会复合体(SC)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一种 梯状结构。如果在减数分裂Ⅰ前期的早期抑制DNA合成或蛋白质合成, 则SC不能形成,并将导致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过程受阻,也不会发生同源 染色体的互换。研究发现,用RNA酶处理可使SC结构破坏,在减数分裂 Ⅰ前期的晚期联会复合体解体消失。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减数分裂Ⅰ前期可能合成某些DNA
原始生殖细胞:指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 成熟生殖细胞:指精子和卵细胞或雄配子和雌配子。
配子是如何产生的?
回顾旧知:有丝分裂
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关键是DNA的复制)之 后,精确的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 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细胞的有丝分裂对于细胞的生命细胞的遗传有 重要意义。

2.1《减数分裂》说课教案(通用6篇)

2.1《减数分裂》说课教案(通用6篇)

2.1《减数分裂》说课教案(通用6篇)2.1《减数分裂》说课教案篇1《减数分裂》说课教案-01-12(来源):[暂无]一、教材地位和作用《减数分裂》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的其次部分。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以学过的细胞学学问、染色体学问、有丝分裂学问、生殖种类学问为基础。

通过学习,使同学全面熟悉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把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力量目标:通过观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育同学识图、绘图力量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力量。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熟悉,培育对立统一和进展变化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

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熟悉,较难抓住本质。

四、教材处理依据教材的重难点、同学的实际状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支配2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其次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开成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的比较。

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叙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同学思索一系列问题,使他们乐观主动参加到教学中,在猎取学问的同时,培育同学观看、比较和总结的力量。

在猎取学问的同时,培育同学观看、比较和总结的力量。

六、详细的教学过程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导言首先以问题引入,引发思索(1)什么是有性生殖?(2)其主要方式是什么?回答之后,演示卵式生殖过程即受精作用,提示同学留意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组成,为进一步观看受精卵中染色体的特点,又设计动画模拟精卵的结合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1 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1 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教案[备课时间]:2012年3月7日[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说明精子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分裂示意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关键] 通过对比,分清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教学方法] 讲授,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教具] 多媒体课件[课型] 新课[课时按排] 1课时[教学过程]: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二、预习内容(一)有丝分裂1、细胞增殖的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2、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3、分裂间期的特点:完成DNA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略微增大分裂期主要变化为:前期:两消两现一散乱中期:形定数析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增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二)减数分裂2、 精子形成过程:精原细胞(1个)−−→−复制 初级精母细胞 (1个)同源染色体分开等联会四分体−−−→− 次级精母细胞(2个) 染色单体分开着丝点分裂−−−→− 精细胞 (4个) −−→−变形 精子 ( 4个 )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记录下来探究案一、教学过程探究点一:减数分裂的概念问题1、 填空:1、时期:进行 有性生殖 的生物在产生 配子 时。

2、特点:细胞分裂 两 次,而染色体只复制 一 次。

3、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 减少一半 。

4、实质:是一种特殊方式的 有丝分裂问题2、原始生殖细胞与体细胞的关系如何?原始生殖细胞与体细胞的核染色体数目相同,生物体各部位的组织细胞都是体细胞。

性腺产生的用于减数分裂的细胞叫原始生殖细胞。

人教版 新课标 高中生物 必修2 第二章 第一节 减数分裂(第1课时) 教学课件

人教版 新课标 高中生物 必修2 第二章 第一节 减数分裂(第1课时) 教学课件

2 c’ d d’ c
3 4
染色体的交叉互换(联会)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发生缠绕而互换染色体片段。
一、)减数分裂 I
减I 间期
前期
复制
联会
四分体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2N
2N
前期 膜仁消失显两体
有丝分裂
一、)减数分裂 I
减I 中期 后期
中期: 整齐排列分布于 赤道板两侧(平 面)
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 移向细胞两极
前期 间期
中期 后期 分裂期
末期
观/察/思/考

精子

有丝分裂 ? 卵细胞 配子
受精作用



受精卵
染色体数目:
有丝 分裂
有丝 体细胞 分裂
子细胞 子细胞
2N
2N
2N
质疑:配子源于什么细胞通过何种分裂方式产生的? 精子和卵细胞中含有多少条染色体?
魏斯曼的预测:
2N
体细胞 体细胞
特殊 过程 特殊 过程
一、)减数分裂 I
减I 末期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2N
2N
减I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
一、)减数分裂 I
减I
减 I
后期
末期
同源染色 体分离
有丝
减I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 有丝分裂结果:染色体数目不变
着丝点 分裂
一、)减数分裂 I
2N
减I结果: 2个 次级精母细胞 染色体数目减半
2N
次级 精母 细胞
特点: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 出现四分体
概念:联会、同源染色体、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来源不同; 比如:A和B,C和D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课件第2章第1节第1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与减数分裂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课件第2章第1节第1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与减数分裂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图①中每条染色体都含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共有 4 对姐妹染 色单体;图②中无姐妹染色单体;图③处于减数分裂Ⅱ的中期,细胞中有两条染色 体,说明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4 条,当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才 为 8 条。
答案:D
知识点(二)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减数分裂的概念
D.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即为同源染色体
解析: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但不 是随意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A 错误;在形成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Ⅰ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 过程中,B 错误;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叫做联会,进而形成四分体,所以在减数 分裂过程中彼此联会形成四分体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C 正确;细胞分 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姐妹染色单体,不是 同源染色体,D 错误。 答案:C
非姐妹
a 和 a′、b 和 b′、c 和 c′、
染色单 连接在不同着丝粒上的两条染色单体 d 和 d′是姐妹染色单体;

a 和 b(除 a′外)等是非姐
妹染色单体
概念
解释
联会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图像及分析
四分体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称为 四分体 1 个四分体=1 对同源染色体=2 条染色体 =4 条染色单体(含 4 个 DNA 分子)
(2)(科学思维)细胞 B、C 中有没有同源染色体?有没有姐妹染色单体? 提示:没有。 有。
(3)(生命观念)染色体数目减半和姐妹染色单体的消失分别发生在图中的哪个过程?
提示: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即甲过程;姐妹染色单体的消失 发生在减数分裂Ⅱ的后期,即乙过程。 (4)(生命观念)不考虑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细胞 D、E 的染色体组成 是否相同?如果考虑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呢? 提示:相同。 不一定相同。

人教版教学课件生物必修二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

人教版教学课件生物必修二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 成成熟的有性生殖细胞时进行的细胞 分裂。分裂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 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细胞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减半。
假设:体细胞直接分裂成为两个子细 胞,那有什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险? 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有可能不均匀分配 到两个子细胞。
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成对存 在相对独立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 时彼此分开,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P Dd d
X
Dd
配子 D
D
d
F1 DD Dd
Dd dd
遗传因子应该存在细胞中的染色体上 在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彼此分开。 那么配子这种细胞在形成过程中染色 体是否也彼此分开? 设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6,假设形 成配子时染色体不分开 P 46 X 46 配子 46 23 23 46 F1 92 46 个体会表现大一些
回顾有丝分裂的过程:
前期 中期 间期 末期 后期
减数分裂过程:
第二次分裂 第一次分裂 后期 中期 前期 末期 间期
减数分裂过程:
联会(四分体)
间期
减一前期
减一中期
减一后期
初级生殖母细胞
减二末期
减二后期
减二中期
减二前期
次级生殖母细胞
同源染色体: 形态大小相同,一条来 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 体。 联会: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时,同源 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此时一对同 源染色体构成了一个四分体。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时由于同源染 色体分开而实现了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实际上是没同源 染色体参与的有丝分裂。
对比课本17页精子的形成和20页卵子 的形成,你能找到其中的区别吗? 精子的形成过程中,细胞两次分裂都 是均匀分裂,以致1个精原细胞能产 生4个精子。注意4个精子细胞形成后 还得通过变形才能形成精子。 卵子的形成过程中,细胞两次分裂都 是不均匀分裂,以致1个精原细胞只 能产生1个卵子,其余3个小的细胞被 称为极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2章 减数分裂(第1课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2章 减数分裂(第1课时)
2、减Ⅰ前期
减Ⅰ前:联会,形成四分体
重要概念:(见学案一:3)
形状、大小一般相同
1.同源染色体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减Ⅰ前期能联会
思考:所有同源染色体的大小都相同吗?
不一定,例如人体的X和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但大小不相同。
能联会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重要概念:(见学案一:4、5)
2.联会、四分体
四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
分 体
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
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A a A A a a 交叉互换
B
b B bB b
完成学案【拓展题】
减数第一次分裂
3、减Ⅰ中期
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减数第一次分裂
5、减Ⅰ末期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联会,形成四分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 入两个子细胞中去。
你能结合精子的形成过程找出减Ⅰ和减Ⅱ的区别
吗?
项目
减数
减数
名称 间期是否复制 同源染色体有无 着丝点是否断裂 染色体数目变化 DNA数目变化
染色体主要行为
第一次分裂 是 是 否
2N→N 2N→4N→2N
联会,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分离
第二次分裂
内容回忆: 1、染色体复制时间? 减Ⅰ间期(精原细胞时期) 2、联会时染色体是否复制过? 是 3、四分体的含义?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
四条染色单体
4、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的时期? 减Ⅰ后期 5、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的时期?减Ⅰ后期
6、染色单体的分开发生在什么时间? 减II后期
7、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在什么时间?其根本原因是 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数分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理解精子形成过程;理解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等概念。

3、比较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的异同点。

能力目标:1 、培养识图能力。

2、培养正确地使用专业术语来描述生物现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2、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活动,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对于染色体的一些基础知识已经具备,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识图能力!
三、重点难点分析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主要内容包括“精子的形成过程”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和“受精作用” ,本节内容计划3 课时。

其中“精子的形成过程”为第1 课时。

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是“精子的形成过程” ,尤其对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分析和理解是教学的核心内容。

这节课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基本概念多而集中,理解难度大、易混淆,如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联会、四分体等概念。

第二,减数分裂中连续进行了两次分裂,又复杂又抽象,以往的有丝分裂相关特征容易干扰新知识的构建。

第三,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即分离、自由组合及交叉互换等,多种变化交织在一起,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四、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引入: 以前我们学过,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是哪三种?
(答: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以前学过了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现在学习减数分裂。

提问: 首先请看“问题探讨”中的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
(答: 配子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 配子染色体是由体细胞每对染
色体中分别取出一条组成的。


提问: 这说明配子是如何产生的?
(答: 由体细胞分裂而来的。


提问: 这个过程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吗?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
(答: 染色体复制、均分;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不变; 从而在生物亲代和子代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而配子的形成需要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见它不是通过普通的有丝分裂产生的,而是通过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即减数分裂产生的。

活动2【讲授】动画演示,共同探究
1. 减数分裂的概念
提问: 什么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有何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找出减数分裂特点。

ppt 展示)强调:对象: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原始生殖细胞T成熟生殖细胞
特点: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下面我们结合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

讲述: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图2-1 ,同时ppt 展示)
睾丸里有许多弯弯曲曲的曲细精管。

在曲细精管中,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大量的精原细胞。

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这说明精原细胞是通过哪种方式产生的?(答:有丝分裂。


2. 精子形成的过程
整播放一遍减数分裂全过程,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两次分裂各时期细胞名称是什么?数量变化?染色体有哪些行为变化?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了哪些行为变化呢?下面我们分步详解减数分裂过程。

(1)动画演示: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过程观察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精原细胞变为初级精母细胞时染色体的行为
变化,细胞体积的变化
(2) 动画演示: 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动态变化和四分体形成过程提问: 减数第一次分
裂前期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配对的是怎样的染色体,图中有几个四分体?
教师点拔: 学生总结出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特点。

教师讲解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交叉互换在遗传学上有重要意义。

(3) 动画演示:减I中期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I后期同源体分离
提问:减I中期和后期染色体发生了怎样的行为变化?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分离情况?
(4) 动画演示: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教师点拔: 一个精原细胞分裂只能发生其中的一种形成二种类型的精子。

多个精原细胞分裂,各种情形都能发生因而产生的精子具有多样性。

(5) 动画演示: 次级精母细胞形成过程
提问: 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了怎样的一半?引导学生分析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变化特点(无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

提问: 次级精细胞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数还会再减
半吗?
(6) 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到精子的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数不再减半。

同时精细胞变形为精子。

(7) 再完整播放一遍减数分裂全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减数分裂过程: 提问: 减数两次
分裂各时期细胞名称是什么?染色体有哪些行为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复制、联合、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体自由组合,着
丝点分裂等
活动3【活动】动手体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分组在作业本上模拟减数分裂全过程,画出各个时期的图像,并表
明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然后每组代表表达交流。

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设计意图: 通过多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动脑、动口、动手以突破教学难点。

]活动4【练习】温故知新
1、关于四分体正确的叙述是()
A. 四个染色单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B. —个四分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C. 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D. 一个四分体就是两对染色体
2、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确切的是()
A. 由一条染色体复制成的两条染色体
B.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状大小一定相同的染色体
C. 相同来源的染色体
D.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染色体
3、关于减数分裂的描述,下面哪一种是正确的?()
A. 第一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
B. 第一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
C. 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
D. 第二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
活动5【测试】学以致用,巩固提升
1、人的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在其形成配子的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四分体的数量是()
A.184 个
B.92 个
C.46 个
D.23 个
2、某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是40 条,那么该物种配子的染色体数目是()
A.10 条
B.20 条
C.40 条
D.80 条[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3、一条复制过的染色体,其着丝点数、染色单体数和DNA数依次为()
A.2,2,4
B.2,2,2
C.1,4,4
D.1,2,2
4、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中,每个染色体与其DNA分子数之比是()
A」:2B.I : 4C.1 : 8D.2 : I
5、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某动物细胞中有24 条染色体,那么本物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
A.12 条
B.24 条
C.36 条
D.48 条
活动6【作业】知识迁移课下查阅相关资料,试比较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