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基本情况
四川省基本情况及经济发展情况

四川省基本情况及经济发展情况四川省基本情况及经济发展情况四川地处中国西部,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
四川是我们国家的资源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居中国第5位;人口9000万,居中国第3位;在中国西部12个省区市中,四川的生产总值、粮食总产量、工业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占四分之一左右。
四川资源非常富集。
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寺,大熊猫栖息地,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水能、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2亿千瓦,占全国的26%;钒、钛、天然气等1 1种矿产储量居中国首位,其中天然气远景储量7.2万亿立方米。
丰富资源的精深加工、就地转化具有很大的投资空间。
四川科教人才实力雄厚。
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中国科学院院士27人、中国工程院士35人,普通高校94所,在校普通本(专)科学生113.9万人。
有200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而且相对成本比较低,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裕的劳动力。
四川产业体系较为完善。
全省农产品资源丰富,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粮食和副食品基地。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油气化工、钒钛钢铁、饮料食品和现代中药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工程与新材料等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拥有长虹、五粮液、攀钢、东方集团等一大批骨干企业。
四川商务环境比较优越。
四川是中国西部地区内外资金融机构最多的省份,咨询、现代物流等服务贸易领域也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公司进入,综合配套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
这些年我们通过开展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审批事项由1122项减少到478项,是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
特别要指出的是,四川生活环境宜人,生活方式舒适,省会成都享有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最佳宜居城市”殊荣,被誉为“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四川省“五失”青少年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

四川省“五失”青少年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四川省“五失”青少年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失足、失管、失学、失业、失亲青少年(以下简称“五失”青少年)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殊的弱势群体,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扶工作是广大群众和全社会的殷切期盼,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中国关工委明确指出,“五失”青少年是关工委关爱、服务的重点对象。
今年初,省委王东明书记对省关工委的报告作出重要批示,“望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发挥‘五老’优势,在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帮扶助困特别是关爱‘五失’青少年方面做更多工作,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按照中国关工委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为充分发挥关工委和“五老”优势,提高对“五失”青少年关爱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4年5月至7月,四川省关工委开展了全省百镇(乡)“五失”青少年基本情况调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报告于后。
一、四川省“五失”青少年的现状此次调研方法为:在全省21个市、州各选择辖区内1个县(市、区)的5个乡镇(街道)共115个样本单位(宜宾市兴文县选择了全部15个乡),对全乡镇(街道)的“五失”青少年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登记。
同时,在这115个乡镇(街道)中,每个乡镇(街道)各选择10名共计1150名“五失”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
各市、州关工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调研工作开展扎实有序。
省关工委领导亲自带队分赴成都、眉山、泸州、宜宾、南充、德阳、绵阳、巴中等地实地调研,深入县(市、区)、乡村、社区、民户了解情况、听取意见、研究对策。
省关工委还专门邀请了省委政法委、省民政厅、省教育厅、省司法厅、省人社厅、团省委、省妇联等部门参加座谈,就当前关爱“五失”青少年的基本情况、重点、难点问题及对策建议交换了意见。
历时半年,初步摸清了我省“五失”青少年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根据《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婚姻法》、《劳动法》等我国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关工委工作实际,我们对“五失”青少年范围作了如下界定。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四川省的基本概况

交通与资源
4.四川省能源资源很丰富,主要以水能、煤炭 和天然气为主。水能资源集中分布于川西南山 地的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三大水系。煤炭 资源种类比较齐全。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是 国内主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四川矿产资源丰 富且种类齐全。
” “谢谢观看 SUMMER RECRUIT STUDENTS
区划与人口
1.四川省共有21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 即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183个县级 行政区划单位。
2.四川省面积约49万平方千米,人口 9097万。
交通与资源
1.四川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高速公路、 铁路通车里程分别达6000千米、4600千米 ,成渝高铁建成通车。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现已开通200多条国内 航线,通航119个城市。 “四江六港”建设加快,港口吞吐能力突 破一亿吨。
地理与气候
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北高原和川 西南山地三大部分。
地理与气候
气候类型:季风气候明显
气候特点:雨热同季;区域间差异显著, 东部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多云雾、 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寒冷、冬长, 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 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 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且范围大, 主要是干旱,其次是暴雨、洪涝等。
” “地方导游 基础知识
西南地区——四川省
基本概况
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 区划与人口 交通与资源
地理与气候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处长江上游, 东连重庆,南邻滇、黔,西接西藏,北 界青、甘、陕三省,面积居全国第五位。 四川,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
地理与气候
处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 青藏高原河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 度带,高低悬殊,西高东低。
四川简介资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川江号子:四川地区特有的民间歌谣
• 成都糖画:四川地区传统手工艺
• 四川竹编:四川地区传统手工艺
03
四川经济发展
四川经济发展概况
经济发展水平
• 四川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为全国经济大省
• 2019年,四川地区GDP达到万亿元
产业结构
• 以第三产业为主导
• 第二产业、第一产业为辅
经济发展特点
• 形成了以成都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格局
• 充分发挥西部大开发政策优势,大力发展经济
四川主要产业及特点
主要产业
产业特点
• 电子信息产业:如成都富士康等
• 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 汽车产业:如一汽-大众、长安汽车等
• 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 食品饮料产业:如五粮液、泸州老窖等
• 旅游业:四川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
• 主要地貌类型包括丘陵、山地等
四川省气候条件及自然资源
气候条件
• 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
• 气温适中,四季分明
• 降水量丰富,水资源丰富
自然资源
• 矿产资源丰富,如铁、铜、铝等
• 水资源丰富,拥有长江、黄河等河流
• 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高
• 生物资源丰富,拥有多种珍稀动植物
02
四川历史文化
四川历史发展概述
远古时期
秦汉时期
明清时期
• 四川地区就有人类活动
• 秦朝统一六国后,四川地区纳入
• 四川地区经历多次战乱,经济有
• 青铜器时代,四川地区出现蜀文
中央政权管辖
所衰退
化
• 汉朝时期,四川地区经济发展,
• 清末,四川地区进行洋务运动,
四川规章制度是什么

四川规章制度是什么一、四川省的基本情况四川省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东临重庆,西接西藏,南与云南、贵州接壤,北邻陕西、甘肃、青海。
全省总面积超过48.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
四川省居住着超过8000万人口,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
四川省位于长江上游和金沙江、岷江的交汇处,地形多山,盛产农副产品和矿产资源。
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二、四川省颁布的重要规章制度四川省积极探索制定各类规章制度,以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四川省颁布的重要规章制度中,包括了《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川省社会保障条例》,《四川省环保法规》,《四川省教育法规》,《四川省交通规划》,《四川省食品安全管理条例》等。
这些规章制度覆盖了四川省各个领域,对促进四川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四川省规章制度的体系建设四川省规章制度的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立法、行政管理、司法等多个方面。
四川省积极推进规章制度的体系建设,建立了由省、市、县三级的规章制度体系。
省级规章制度由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布即可生效,市、县级规章制度经各级人民政府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
四川省还建立了规章制度的相互衔接和协同配套机制,以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四、四川省规章制度的实施效果四川省规章制度的实施效果在各个方面逐渐显现出来。
首先,在经济发展方面,四川省的规章制度助力企业发展,促进了各类产业的蓬勃发展。
其次,在社会治理方面,四川省规章制度提高了政府管理效率,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再者,在环保和资源管理方面,四川省规章制度助力保护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总的来说,四川省规章制度的实施效果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综上所述,四川省的规章制度是一个完善的体系,为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川将进一步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实施,促进四川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就。
四川省基本情况及经济发展情况

四川省基本情况及经济发展情况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面积第五大的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本文将介绍四川省的基本情况以及其蓬勃发展的经济状况。
四川省人口众多,面积广阔。
截至2021年,该省人口约为8500万人。
其土地面积达到48.3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德国的两倍。
四川省辖14个地级市,下辖173个县级行政区,包括资阳、南充、宜宾、雅安等。
四川省不仅有丰富的人文历史,还拥有壮美的自然风景,如九寨沟、峨眉山、稻城亚丁等著名景点。
四川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近年来,四川省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逐渐从传统的农业省份转变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制造业是四川省经济的重要支柱。
四川省在汽车、电子、航空航天、能源装备等领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重庆和成都两个地级市是中国中西部最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之一。
四川省还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领域,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的壮大。
服务业在四川省的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旅游业是四川省的一大亮点,该省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
四川的美食文化和民间艺术也吸引了国内外的顾客。
此外,金融、教育、医疗和文化创意等服务行业也在四川省经济中快速发展。
四川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和机场的建设都大大提升了四川省的交通运输能力。
近年来,成都天府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的建设使得四川省成为中国内陆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是四川省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该省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保护自然环境。
四川省还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努力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综上所述,四川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核心省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资源优势。
四川省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并在基础设施、绿色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四川省基本情况

四川省基本情况一、总体概况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处长江上游,介于东经92°21'~108°12'和北纬26°03'~34°19'之间,东西长1075余公里,南北宽900多公里。
东连重庆,南邻滇、黔,西接西藏,北界青、甘、陕三省。
面积48.5万平方公里,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和青海,居全国第五位。
全省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
四川位于我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差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
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1000~3000米之间。
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部分。
二、历史沿革四川省简称川或蜀。
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了两个国家:一个是在今川西地区,由古蜀族为中心建立的蜀国;另一个是在今川东地区(包括今重庆市),由古巴族为中心建立的巴国。
所以,四川地区古称‚巴蜀‛。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臵巴蜀二郡,汉属益州,唐属剑南道及山南东、西等道,宋臵川陕路,后分臵益、梓、利、夔四路,总称四川路,至此始有四川之名。
元设四川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
明臵四川布政使司,辖区内还包括今贵州省遵义和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部。
清为四川省,并对川、滇、黔3省省界进行较大调整,基本确定了现在四川的南部省界。
民国时期,今四川西部分治为西康省,1955年西康省划归四川。
1997年将四川分为今重庆直辖市和四川省,川渝分治。
目前,四川省辖18个市,3个民族自治州。
自古以来四川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使四川成为中国经济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
据考古证明,旧石器时期今四川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在距今4000-5000年,成都平原地区是长江上游区域文化的起源中心。
其中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是古蜀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农业文明和城市文明很早兴起,历史上四川的农业、冶金、丝织、建筑等都得到一定发展。
四川省广安市基本情况和技术需求简况

附件四川省广安市基本情况和技术需求简况一、基本情况广安市位于四川省东部,华蓥山脉中段,辖广安、岳池、武胜、邻水、华蓥五县(市)区,全市面积6343.6平方公里,人口4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7万人,全市可耕地面积282万亩。
广安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常年平均气温17.2℃,年平均日照时数1374小时,平均降雨量1113毫米,全年无霜期310天。
境内有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28条,嘉陵江、渠江流经境内236公里,有效灌溉面积16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0%。
全市林业面积270多万亩,活立木总蓄积26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24.5%。
广安位于嘉陵江、渠江、交江的三角区域,距重庆空港仅100公里,国道210、212、318线与省、县、乡道纵横交错,襄渝铁路贯通南北,嘉陵江、渠江直连长江黄金水道。
二、农业发展需求广安市目前急需引进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保鲜业新技术、新成果。
寻求与业主联合开发农业项目和对农产品实施深加工。
具体包括:瘦肉型猪、奶牛、兔、羊及特种动物养殖技术和品种;肉鸡、鹅及特种禽类养殖技术和品种;牧草、食用菌、蔬菜、花卉、水果、杂粮、薯类、花生等种植技术和品种;农副产品加工、保鲜技术和设备;设施农业技术和设备;优质农业生产资料等。
养殖业:以“一草三业无公害”为发展目标。
即:大力发展优质牧草养畜,大力发展猪、牛、羊、兔、鹅等养殖,建成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
种植业:实施种子工程,大力发展优质稻,建设国家级商品粮基地。
林果业: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形成麻竹、芦荟产业链;大力发展优质柑桔、茶叶和反季蔬菜。
三、广安市今后发展思路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好“三张牌”、抓好“五件大事”的发展思路。
打好“三张牌”,即打好邓小平故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和华蓥山革命老区“三张牌”,力求把邓小平同志的影响力转化为对广安发展的注意力,把人们对邓小平同志的爱戴、崇敬之情转化为支持广安的强大力量,把邓小平理论转化为建设广安的具体实践,以广安建设与发展的成就诠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弘扬华蓥山革命斗争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基本情况富饶的山川大地四川的地理位置。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介于东经97°21’—108°31’和北纬26°03’—34°19’之间,北连青海、甘肃、陕西,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现辖18个地级市、3个民族自治州;全省共有181个县(市、区),列全国首位,其中有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
辖区面积48.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5大省。
中国的人口大省。
2008年末,四川年末常住人口8138万人,仅次于河南和山东,列全国第4位,占西部总人口的22.3%,列西部第1位。
中国的民族大省。
四川是多民族聚居的省区,除汉族外,有彝、藏、羌、土家、苗、回、满、傣、傈僳、蒙古、壮、白、壮、白、纳西、布依、侗、哈尼族等55种民族,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惟一的羌族聚居区,藏族聚居人口仅次于西藏。
民族自治地区土地面积30.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2.7%。
四川的地形。
以多山与高原为特色,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齐全,总体上分为东部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山地两大部分。
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4℃—19℃之间。
年平均降水量900-1200毫米。
全年日照时数约为1000小时—1600小时,为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
四川的水力资源。
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4276.3万KW,理论年发电量12506亿KW/h,仅次于西藏,列全国第2位。
已建成的二滩电站装机容量330万千瓦,是中国20世纪建成投产的最大水电站,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水电站。
四川的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已找到矿产130种,占全国总数70%,已探明有工业储量的矿种89种。
有2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3位,其中钒、钛、锂、银、硫铁矿、天然气等11种矿产居全国第1位(钒、钛居世界之冠);铁、镉、溴、石棉、岩盐、熔剂石灰石、白云母等10种列全国第2位;锌、铍、锶、钾长石、硅藻土、铂等7种居全国第3位。
四川的植物资源。
四川植被类型多样,植物种类异常丰富。
有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银杉、红杉等珍稀树种,其种类占了中国的1/5以上。
全省高等植物万余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3。
其中维管植物9250多种,居全国第二位,松杉植物种类居全国之首。
四川的旅游资源。
四川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分布均衡,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乐山大佛-峨眉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都江堰-青城山,被誉为“人间仙境”、“人间瑶池”的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
有蜀南竹海、剑门蜀道、贡嘎山、海螺沟、四姑娘山、大邑西岭雪山、石海洞乡、天台山、龙门山、白龙湖等15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有省级风景名胜区75处。
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7处。
珍稀动物大熊猫。
四川地域辽阔,地形复杂,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享有大熊猫故乡的美誉,大熊猫数量占全国的85%以上。
现已发现陆生野生动物1031 种,其中鸟类625 种,兽类217种,爬行类92种,两栖类97种。
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大熊猫、白唇鹿等30种,占全国的30.9%;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有小熊猫、大灵猫等112 种,占全国的47.1%。
悠久的文化历史四川是古代中国蜀人和巴人的发祥地。
这片土地孕育了四川悠久的历史。
1986年,广汉城西的一个农民在取土制砖时,发现一节青铜手臂,闻讯赶来的考古学家展开了大规模发掘,这就是震惊海内外的三星堆祭祀坑发掘。
它将巴蜀历史上推至距今4000多年前,使四川成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物雕像、金杖和枝叶茂盛的青铜神树、头像、面具等大批珍贵文物,展示出公元前2000多年古蜀文化的历史面貌,及其在绘画、雕塑、冶炼、浇铸、打磨等方面的精湛技艺。
古代蜀人的文化、宗教和地域特征在此形成。
千百年来,四川人一直繁衍在巴蜀大地上,生生不息。
距今2200多年前,秦太守李冰率众兴建的都江堰,是中国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
它变水害为水利,浇灌沃野千里,造福于民,被誉为世界科学史上的奇迹。
早在3000多年前,“蚕丛之国”的四川即开辟了西南丝绸之路,以成都为起点,经云南,过缅甸,如印度,并进而远达中亚及欧洲。
通过这条路输出了盛产与四川的丝绸、布匹、瓷器、漆器和茶叶;输入了宝石、玉石、珍珠、海贝和玻璃。
这不仅互通了有无,而且开拓了四川与这些地区的文化交流。
当时蜀锦即以图案丰富,织纹精巧,色彩艳丽而被视为中华文化的象征。
四川的历史沿革要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尧舜时期。
当时,中国分为九州,四川为梁州。
从商丘到春秋战国,四川为巴、蜀两国地域。
蜀国在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巴国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
公元前316年,秦王征服巴蜀,设巴、蜀两郡。
从那以后,四川逐步发展,至唐代已设剑南道、山南道和黔中道。
北宋时,设益州路、枳州路、利州路、夔州路,合称“四川路”,“四川”由此得名。
元代正式设四川行省,省治为成都。
明代改称四川承宣布政使司。
清代复设四川行省,沿用至今。
四川现辖18个地级市、3个民族自治州;全省共有181个县(市、区),列全国首位,其中有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
辖区面积48.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5大省。
四川经济大省中国西部经济大省。
2008年,四川生产总值(GDP)达12506.3亿元,列全国第9位,西部第1位。
地方财政收入列全国第8位,西部第1位。
四川经济总量占西部地区总和的21.5%,在西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四川工业规模较大,门类基本齐全。
钢、水泥、平板玻璃、化肥、农药、丝、布原盐、白酒、纯碱等产品产量均名列西部第1位。
机械、电子、冶金、化工、建筑、建材、食品、医药、皮革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2008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4922.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GDP)39.4%。
五粮液集团公司、攀钢集团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长虹集团公司等一大批骨干企业闻名全国。
名优产品畅销全国,并走出国门,远销世界。
中国重要的粮油基地。
四川的粮食产量历来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左右。
2008年粮食总产量3500.0万吨,列全国第4位,西部第1位,占全国的6.6%,西部的24.5%;油料产量249.9万吨,列全国第4位,西部第1位。
全国畜牧业生产大省。
养猪业是四川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生猪数量居全国首位,出栏数、猪肉产量及省际间猪肉贸易量,均占全国10%以上。
2008年生猪出栏9023.6万头,猪肉产量652.1万吨,肉类总产量906.5万吨,均列全国第1位。
中国西部最大市场和物资集散中心。
四川商业机构门类齐、网点分布广、覆盖面积大。
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00.8亿元,列全国第9位,西部第1位。
国务院确定了把省会成都建成中国西南的商贸、科技、金融中心,交通、通讯枢纽,使成都的发展日益加快。
新会展中心落成,城市地铁奠基开工,新增数条国际航线。
中国西部投资热土。
除香港、台湾、澳门外,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川的投资已占有相当数额,东南亚、拉美等地发展中国家在川的投资也逐年增多,投资地区和投资领域不断拓宽。
一些国际知名企业集团进入四川开办企业。
2008年末,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142家在四川直接投资。
2008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33.4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0.88亿美元。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四川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四通八达,2008年末铁路通车2988公里,公路通车里程已达22.4 万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超过2162公里),大小通航河流120多条,通航里程1万多公里,国际国内空运航线145条,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我国西部地区的枢纽机场。
完美的通讯网络。
与国内通讯系统连成一体的四川通讯,国际直拨电话可通达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末电信公网电话用户4527万户。
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69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837万户,农话固定电话用户608万户。
全省电话普及率达到51.7%。
中国西南金融中心。
四川是西南地区金融中心,在西部地区也占有重要地位。
2008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661.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163.4亿元,存贷规模均列西部第1位。
全年保险业务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123.5亿元。
科技领域人才济济。
四川拥有雄厚的科技开发实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大批高级科研人才,是继北京、上海之后,中国又一个重要的科研基地。
有举世闻名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有中国最大的受控热核聚变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有中国西部的“硅谷”绵阳科学、电子城。
有各级各类科研开发机构数百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一百多万人,全省有两院院士57名,59人次,列全国第4位,西部第1位。
兴旺发达的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已形成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相互衔接,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高等院校数列西部第1位。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78所,在校学生99.1万人,在校研究生6.5万人;中等专业学校109所,在校学生23.5万人;普通中学4937所,在校学生502.6万人;小学1.4万所,在校学生628.8万人。
卫生事业基础雄厚。
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中医药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针灸、按摩、肛肠、骨伤、眼科、耳鼻喉科等中医医疗独具特色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
中西医并重的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学等较为完整的卫生事业体系已发展为遍布城乡的医疗卫生网络,单纯的临床医疗已发展为防疫、保健、康复医疗,由生物医学扩大到生理、心理、社会医学。
2008年末,全省卫生机构21320个,医院病床21.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5.8万人。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
目前全省有艺术表演团体81个,公共图书馆155个,文化馆203个,博物馆73个,无线广播电台17座,电视台17座,电视综合覆盖率97.1%。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四川人具有豁达开朗、勤奋好学、富于活力和进取心。
全省有37.4%的人生活在城镇。
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33元,人均消费性支出9679元,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占44.0%,生活迈向小康。
全省有62.6%的人居住在农村。
2008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121.2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27.9元,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占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