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简介及欣赏ppt课件

合集下载

对联 教学PPT课件

对联 教学PPT课件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的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 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岸上一指,笑而不语。 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 随即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 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其实,这是二人开玩笑的一副哑联。你猜得出来吗?
苏轼上联的意思是: 狗 啃 河 上 骨;
“品节详明德性坚定”
我们判断一下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 声韵相协,仄起平收
北京大学吴小如教授曾为茅盾纪念馆作 了一副对联,其中巧用了茅盾的小说篇名。 请你补全对联:
一代文章推( 毕生心血似(
子夜 ), 春蚕 )。
把下面悼念鲁迅的挽联补充完整。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叠字联:
对穿肠: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 唐伯虎: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
拆字联:
叠字联:
对穿肠: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 唐伯虎: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
拆字联:
对穿肠: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唐伯虎:八目尚賞,赏花赏月赏秋香
拆得巧妙,对得工整有趣,有爱江山又爱美人之意。
给下列对联归类,把相应的序号填写在后面。
能力要求:D(表达应用)
对联的种类
按时间和场合分: ①春联 ②行业联 ③喜联 ④寿联 ⑤挽联
李渔《笠翁对韵》的句子,进一步体会对联的特点。
天对地,雨对风,大地对长空。山花对海树,
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
shēn yào dǒu 雨后或雪后转晴
4.平仄协调,仄起平收; 5.竖行书写,从上到下,不加标点; 6.张贴时,上联在右(进门的右边),下联在 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联(共20张PPT)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联(共20张PPT)

今对古,汉对唐。五帝对三皇。 三国分吴魏,六朝有宋梁。 虞夏商周为四代,禹汤文武是三王。
茶对酒,饭对羹。美酿对香粳。 炮羊对脍鲤,煮笋对餐英。 雪夜烹茶真韵事,春初煎酒见交情。
对联的种类 1.春联:春节时张贴在门上的对联。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春来春去春常在 庆欢庆乐庆有余 2.门联:用于堂屋、大厅前部柱子上的对 联,多刻于木版悬挂在柱上,具有永久性。 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3.装饰联:多悬挂在堂屋墙上中堂画两侧、 书斋墙壁上或悬挂在名胜古迹的壁柱上。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裁缝店 旧货店 玩具店
根据对联连店名
1.刻刻催人知惊醒;声声呼 汝惜光阴。
2.摄将真面去;幻出化身来。
3.寻寻觅觅韶华转眼飞逝; 犹犹豫豫知音再度难求。
钟表店 婚姻介绍所 照相馆
上联 1.翠柏苞松寿者相 2.月静池塘桐叶影 3.肥瘦短长皆有度 4.水色山光皆画意 5.水惟善下能成海 6.半帘竹影十分秀
下联 a.山不争高自极天 b.花香鸟语是诗情 c.一剪梅花百样娇 d.童颜鹤发古稀年 e.风摇庭幕桂花香 f.精细表里是其能
上联 1.时雨点红桃千树 2.亭闲有竹春常在 3.无意东风花半露 4.晴空一镜悬明月 5.芳树无人花自落 6.春日偏能惹恨长
下联 a.山静无人水自流 b.春风吹绿柳万枝 c.夜市千灯照碧云 d.有闲春色燕双飞 e.东风不为吹愁去 f.春山一路鸟空啼
长:① (zhǎng)增多。 ② (cháng)同“常”。 明代文学家徐渭所写。这则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借山海关居高临
下之势,写海阔天空、碧水白云之壮丽景色,用海水 每天的涨落与浮云的消长表达人们对传说中孟姜女不 幸遭遇的同情和千里送寒衣的执著精神的崇敬。汉字 多音和谐音的使用令人称奇。

小学关于对联的课件ppt

小学关于对联的课件ppt
动词对动词
如飞对舞、游对唱 等。
数量词对数量词
如三对五、千对万 等。
名词对名词
如山对水、花对鸟 等。
形容词对形容词
如红对绿、深对浅 等。
副词对副词
如忽然对果然、偏 对只等。
韵律和谐
平仄相间
韵母相同
上联以仄声收尾,下联以平声收尾。
上联和下联相应位置上的字韵母相同 或相近。
声调和谐
上联和下联相应的位置上使用相反的 声调。
详细描述
对联的哲理美在于其深刻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在鉴赏对联时,引导小学生 思考对联所蕴含的哲理和智慧,让他 们从中汲取人生的启示,可以启发他 们的思考能力和智慧。
04
CATALOGUE
对联的实际应用
对联在生活中的运用
01
02
03
节日庆典
在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 日,人们会张贴对联来营 造喜庆氛围,寄托美好愿 望。
感受对联的语言美
总结词
通对对联的语言美的感受,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详细描述
对联的语言美在于其精炼、工整、富有节奏感。在鉴赏对联时,引导小学生关注 对联的用词、音韵和结构,让他们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 表达能力。
领略对联的哲理美
总结词
通过对对联的哲理美的领略,可以启 发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智慧。
对联的特点与种类
特点
对联讲究对仗工整、韵律和谐,要求上下两句在字数、结构、意义、声调等方 面相呼应,语言简练、意蕴深远。
种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联有多种类型。按用途可分为春联、喜联、挽联等; 按形式可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等;按风格可分为豪放、婉约等。
02
CATALOGUE

对联ppt课件

对联ppt课件

化内涵和精神风貌传递给更多的人。
THANKS
感谢观看
名人名联背后的故事
名人名联1
纪晓岚是清朝乾隆时期著名的才子,他曾为一家茶馆的对联 题词:“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这个对联不仅表现了 纪晓岚的才情,还体现了他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名人名联2
郑板桥在某年春节时,看到家家户户贴的对联都是些俗套的 吉祥话,于是他写了一副别具一格的对联:“春风放胆来梳 柳,夜雨瞒人去润花”。这个对联既有诗情画意,又含讥讽 之味,让人过目难忘。
对联故事与趣闻
与对联相关的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1
相传,古时有一富豪为了刁难穷秀才,要求秀才在短短几日之内对出他的上联,而这个上联是“五百两花红”, 秀才思考后,对出了“半斤八面玲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联不仅要求字数、词性的工整,还要求有较高的 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历史典故2
古代有一名官员为测试儿子的才智,出了一个上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儿子对曰:“祖当官, 孙当官,祖孙皆当官”。这个故事表现了古代对联的精妙之处,不仅要求上下联的词性、字数对仗工整,还要求 有相应的文化背景和家庭情感。
2. 分析对联的韵律和节奏,讲解其用字 精准和声韵和谐的特点。
详细描述
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对联,如“海 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绿叶厚荫 覆长亭,繁花漫烂映眼明”等。
名胜古迹对联品鉴
01
02
总结词:名胜古迹对联 品鉴是对对联文化与旅 游文化的结合,通过对 名胜古迹中的对联的品 鉴,了解其历史文化内 涵和旅游价值。
平仄要求
对联上联末句尾字通常为仄声,下联末句尾字通 常为平声。
对联的构成要素
上下联
对联由上下两联构成,上联通常在左边,下联通 常在右边。

(完整版)对联PPT课件

(完整版)对联PPT课件

重重 绿
三、修改对联:
1.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冰消雪化万朵
梅花扑鼻( )。
2.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春雨润物长城
( )外百花香。
3.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
《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
,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四、分小组对对联,看谁对得更多更好。
春联:如:春满长征路,花繁民主枝。
楹联:如: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 老柏,千寻抬头望;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 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婚联:如:并蒂新开幸福花,同心永结富裕果。
挽联:如: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 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寿联:如: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做伴支床有 龟。
请对出下联。 [1]好山好水好景 [2]知识海洋勤是岸 [3]攀高峰不怕千般苦
返回
对联的一般特点
3)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语法结构也应该相同。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返回
对联的一般特点
4)上下联平仄相谐,仄起平落。
日春 耀回 长大 天地 画诗 卷行 红绿
寿福 比如 南东 山海 不长 老流 松水
返回
对联的一般特点
5)内容关联
直登岳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姓家。
可拆成一湾、溪水、绿。“一湾”是数量词, 可对“两岸”“万岭”等;“绿”是颜色常与 “红”对;而“溪水绿”就可对“荔枝” “杜鹃”“杏花”等。再将它们一组合就成功 了2、。岭南春雨迎新岁
可以对“塞北瑞雪兆丰年”“江北东风送旧 年”“河北秋风兆丰年”等。横批“风调雨 顺”“国泰民安”等。
(九)布置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下列一题,用原稿纸完成。

对联公开课用ppt课件

对联公开课用ppt课件
10
一、字数相等,避免重字。
• 上联:墨 下联:
• 昆明大观园大泉观楼
清.孙髯翁180字
号称“古今第一长联” 青城山门联 共392字
•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11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 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 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3
拆字联 •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分片切瓜,竖八刀横七刀。 所谓拆字,就是将联中某一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
4
• 南北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隐字联
—— 没有东西 —— 缺一(衣) —— 少十(食)
所谓隐字,就是有意识地将某些字隐去,从而含蓄、巧妙地表达某种意思。
5
镶字联
• 韬略终须绘新图 奋起还得读良书 ——郭沫若题上海韬奋图书馆
2.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 3.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
托孤寄命,三马迁 项羽
诸葛亮
理发店
18
配对联: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 1.发愤识遍天下字 2.雨滋春树碧连天 3.腊梅吐芳迎红日 4.学海无涯勤可渡 5.书山万仞志能攀 6.立志读尽人间书 7.绿柳展枝舞春风 8.风送花香红满地
和 风吹 柳 绿
细形容雨词 润名词花 动红词 名词 形容词
形容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13
三、结构相应, 保持匀称 要求: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依此类推 。 处处春光好 家家气象新 一代园丁乐 九州桃李荣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 章。
14
四、平仄相合,仄起平收。

对联ppt课件-PPT精品文档

对联ppt课件-PPT精品文档

3.串对
所谓串对,亦叫流水对。即上下联意思相承,
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上下联紧相衔 接,联贯而下的联语。比如: “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 “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身。” 上列楹联,上下联的命意顺承连串,均有珠 联壁合、一气呵成之妙。
[对联种类]无情对
对联有正对、反对、串对,一般要求上下联
对联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
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 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 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自产生的那天起, 就在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站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为广大人民所喜爱。这是因为汉字的独特造 型与结构造就了对联:
(1)汉字的方正典雅、齐整庄重,上下联语句的
镶字联
塔楼亮灯,层层孔明 荷塘抠藕,节节太白 韬略终须绘新图
奋起还得读良书--郭沫若题上海韬奋图书馆
对联的要求
•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
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 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 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 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 表现思想内容。 •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 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 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 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 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一般认为,后蜀孟昶所作“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
春”的春联,是传世的第一副对联。(此“中国第 一联”或可作为一种提法,而不能就此论定。例如 唐太宗就曾题书藏晋祠一联语:“文章千古事;社 稷一戎衣”。)对联的发展、形成有其漫长的演变 过程和民间性等,并不能确认哪是真正的首联。 北宋末宣和年间,有人把四川眉山诗人唐庚的名句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用来作门联,这是日 常用对联榜门的一个先例。

《对联》ppt课件

《对联》ppt课件

详细描述
夸张通过对事物的描绘进行夸大或缩小,强调其某一方 面的特点,在对联中常用来表达强烈的感情或深刻的寓 意。例如,“水深千尺龙鱼跃”,夸张地描绘水的深度 和鱼跃的情景,表达了壮观的自然景象。
05
对联的鉴赏
语言美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对联的语言美体现在其音韵和谐、对仗工 整、平仄有律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结词
春联是最常见的对联类型,用于庆祝春节等喜庆场合,通常以红色纸书写,寓意吉祥如 意、幸福美满。
详细描述
春联通常由上下两句对仗工整的诗句组成,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整 体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常见的春联主题包括迎春接福、家和万事兴、财源广进等。
婚联
总结词
婚联是为庆祝新人结婚而写的对联, 通常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福。
总结词
对联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为一种高雅的文学艺术,被文人墨客所喜爱和推崇。
详细描述
对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为一种高雅的文学艺术。它不仅在民间广受欢迎,还受到了许多文人墨客的 喜爱和推崇。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学家、诗人都是对联的高手,他们创作出了许多经典的对联作品,为后人所传 颂。同时,对联也在不断发展创新,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对联的起源
总结词
对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最初是为了驱邪避凶,后来演变为一种文学形式。
详细描述
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桃符。在春节时,人们会在门户上悬挂桃木板,上 面写上吉祥的词句或神名,以驱邪避凶。随着时间的推移,桃符上的字句变得越 来越讲究,对仗工整、韵律和谐,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对联的发展
对联讲究声调的和谐,平仄的搭配,词语 的对仗,句式的统一,给人以音乐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2)宽对

形式服从于内容,诗人不应该为了追求工对而
损害了思想内容。同一诗人,在这一首诗中用工对,
在另一首诗用宽对,那完全是看具体情况来决定的。

宽对和工对之间有邻对,即邻近的事类相对。
例如天文对时令,地理对宫室,颜色对方位,同义
词对连绵字,等等。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
汉塞,归雁入胡天”,以“天”对“塞”是天文对
地理;陈子昂《春夜别友人》:“离堂思琴瑟,别
路绕山川”,以“路”对“堂”是地理对宫室。这
类情况是很多的。
❖ 稍为更宽一点,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这是最普通的情况。
13
(3)借对
❖ 一个词有两个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 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词相为对仗, 这叫借对。
16





二 、
17
叠字联
❖ 在对联创作中,叠字法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 几乎随处可见。 叠字,又名“重言”,系指 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人们在创作楹 联时,常常将叠字运用于联语创作的方法, 就是叠字法。
18
❖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 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 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 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惨惨。”
❖ (7)副词 (8)虚词
(“之”“其”归入虚词)
(9)代词
❖ ——《诗词格律》第38页,王力著,中华书局,1977年12 月第2版。
8
❖ 同类的词相为对仗,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四点: ❖ (a)数目自成一类,“孤”“半”“独”等
字也算是数目。 ❖ (b)颜色自成一类。 ❖ (c)方位自成一类,主要是
❖ 如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 古来稀”,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所以 借来对数目字“七十”。
❖ 白日放歌须纵酒, ❖ 黑夜跳舞好揩油。
14
❖ 有时候,不是借意义,而是借声音。 ❖ 借音多见于颜色对,如借“篮”为“蓝”,
借“皇”为“黄”,借“沧”为“苍”,借 “珠”为“朱”,借“清”为“青”等。 ❖ 杜甫《恨别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 云白日眠”,以“清”对“白”。
❖ 名词还可以细分为以下的一些小类: ❖ (1)天文 (2)时令 (3)地理 (4)宫室 (5)
服饰 (6)器用 (7)植物 (8)动物 (9)人伦 (10)人事 (11)形体
❖ (这十一类还不是完备的)
10
2、对仗的讲究
❖(1)工对
❖ 凡同类的词相对,叫做工对。 ❖ 名词既然分为若干小类,同一小类的词相对,更是
“东”“西”“南” ❖ “北”等字。 ❖ 这三类词很少跟别的词相对。 ❖ (d)不及物动词常常跟形容词相对。
9
❖ 连绵字只能跟连绵字相对。连绵字当中又再分为名
词连绵字(鸳鸯、鹦鹉等)、形容词连绵字(逶迤、磅 礴等)、动词连绵字(踌躇、踊跃等)。不同词性的连 绵字一般还是不能相对。

❖ 专名只能与专名相对,最好是人名对人名,地名对 地名。
11
❖ 同义词相对,似工而实拙。《文心雕龙》说: “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同义词比一般正 对然更“劣”。像杜甫《客至》:“花径 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缘”与 “为”就是同义词。
❖ 因为它们是虚词(介词),不是实词,所以 不算缺点。再说,在一首诗中,偶然用一对 同义词也不要紧,多用就不妥当了。出句与 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上同义),叫做“合 掌”,更是诗家的大忌。
❖ 解放前流传一时的一副叠字对联。
19
❖ 根根柱柱抽抽扔扔手手人民币, ❖ 丝丝缕缕吸吸吐吐口口尼古丁。
杭州西湖 ❖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20
❖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 燕燕莺莺,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 红红绿绿家家树, ❖ 白白青青处处烟 。

——《汉语大词典》
4
(一)关于句数字数
❖ 每联两句,字数相等。
❖ 特殊情况下字数可不同,如:
袁中 世华 凯民 千国 古万

5
(二)关于平仄
❖ 律诗对仗的规则:
❖ 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 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 对联(对子)是从律诗演化出来的,所以也要 适合上述两个标准。
❖ 王力《龙虫并雕斋文集·语言与文字》:“对 仗,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 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对虚词。”
7
❖ 1、词的分类概说
❖ 词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 ,依照律诗的对仗概括起来, 词大约可以分为下列的九类:
❖ (1)名词 (2)形容词 (3)数词(数目字) (4)颜色词 (5)方位词 (6)动词
❖ 又“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15
(4)流水对
❖ 对仗,一般是平行的两句话,它们各有独立性。但是, 也有一种对仗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话,其实十个字或十 四个字只是一个整体,出句独立起来没有意义,至少 是意义不全。这叫流水对。
❖ 现在从上文所引过的诗篇中摘出下面的一些例子: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白居易)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古代文化常识 之
对联 简介及欣赏
讲授:沈祖春
字:古木 号:苦雨斋主人 又号:书生剑客
1
❖ 寸土為寺,寺旁言詩,詩曰:明月送僧歸古寺。
2
一、对联简介
3
定义
❖ 【对联】互相对偶的文句。由上联和下联 组成。一般张贴、悬挂或镌刻在门、厅堂 及柱子上。讲究对仗工整贴切,上句末字 声调必仄,下句末字声调必平。根据位置 与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门联、楹联、寿 联、挽联、春联等。也称“对”、“联”、 “对句”、“对子”。
❖ ——《诗词格律》第11-12页,王力著,中华书局, 1977年12月第2版。
❖ 春按:对联虽源自律诗中的对仗,但在发展的 过程中,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故古 人实多未遵循这一标准,仅是上联末尾之字用 仄声,下联末尾之字用平声。
6
(三)关于对仗之法
❖基本原则:
❖ 词性相同,结构相称,内容相反或相关。
工对。有些名词虽不同小类,但是在语言中经常平 列,如天地、诗酒、花鸟 等,也算工对。反义词也 算工对。例如李白《塞下曲》的“晓战随金鼓,宵 眠抱玉鞍”,就是工对。 ❖ 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算是工对。像杜甫诗中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与河是地理,草 与木是植物,对得已经工整了,于是地理对植物也 算工整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