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民族性格比较

合集下载

2021年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试题库

2021年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试题库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项比较试题库中西文化性格比较(一)1.拜伦哪部诗剧对尼采影响很大?A、《唐璜》B、《审判幻景》C、《曼弗雷德》D、《该隐》对的答案:C2.普通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性格偏于阴柔,西方文化性格偏于阳刚。

对的答案:√3.道性格可以看作哪两种?A、无有B、先后C、盛衰D、阴阳对的答案:D4.鲁迅先生一贯捍卫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式文化,她曾经对西方文化阳刚进行过深刻抨击。

对的答案:×5.哪一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式思维方式特点:A、局部B、直觉C、推理D、阳性对的答案:B中西文化性格比较(二)6.下列不能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中和思维是?A、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C、求同存异D、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对的答案:D7.尼采以为,人类没有了什么就会软弱?A、有德行君王统治B、有雄才君王统治C、战争D、对比对的答案:C8.尼采把酒神狄奥尼索斯和日神阿波罗上升到什么高度?A、比较文化学B、神话人类学C、形而上学D、形而下学对的答案:C9.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石以宗教为主线文化。

对的答案:×10.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主线是:A、宗教和审美B、伦理和宗教C、伦理和审美D、理性和伦理对的答案:C11.阴历是出于对什么观测:A、太阳B、月亮C、星星D、地球对的答案:B12.鲁迅《奔月》是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故事演变成一出揭露现实功利悲剧。

对的答案:×中西文化性格比较(三)13.孟子精神中有较刚强一面,例如她所说“舍生取义”就是一种代表。

对的答案:√14.佛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播时内部发生了变化,逐渐成为儒教辅助。

对的答案:√15.哪一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性格特性:A、进取性B、袭击性C、安宁性D、冒险性对的答案:C16.如下谁学说与其她相比更具备阳刚精神?A、孔子B、老子C、庄子D、墨子对的答案:D17.如下不属于儒家三不朽是?A、立德B、立功C、立言D、立行对的答案:D18.孔子反对刚勇,反对尚武,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阴柔是一脉相承。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课后作业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课后作业

中西文化性格的比较(一)1【单选题】哪一项不是张岱年在《中国思维偏向》中指出的中国传统思维特征:· A、分析· B、整体· C、综合· D、直觉我的答案:A2【单选题】哪一项不是西方文学的性格特点:· A、理据性· B、确定性· C、逻辑性· D、朦胧性我的答案:D3【单选题】“一阴一阳之谓道”出自于哪一部古代经典?· A、《庄子》· B、《易传》· C、《道德经》· D、《中庸》我的答案:B4【判断题】一般来说,中国文化性格偏于阴柔,西方文化性格偏于阳刚。

我的答案:√5【判断题】鲁迅先生一贯捍卫中国传统文化,他曾经对西方文化的阳刚进行过深刻的抨击。

我的答案:×中西文化性格的比较(二)1【单选题】阴历是出于对什么的观察:· A、太阳· B、月亮· C、星星· D、地球我的答案:B2【单选题】以下思维倾向中不属于中国的是?· A、中和· B、协调· C、逻辑· D、忍让我的答案:C3【单选题】以下哪位心理学家认为民族的文化性格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神话想象? · A、弗洛姆· B、荣格· C、弗洛伊德· D、华生我的答案:B4【判断题】武则天在上位后排斥道教,推崇佛教。

我的答案:√5【判断题】从四书五经的文化倾向上来看,中国的月亮文化也非常讲究功利和权力。

我的答案:×中西文化性格的比较(三)1【单选题】以下不属于道家思想的是?· A、天人合一· B、克己奉公· C、清心寡欲· D、顺其自然我的答案:B2【单选题】哪一项是中国的性格特征:· A、进取性· B、攻击性· C、安宁性· D、冒险性我的答案:C3【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儒家的三不朽的是?· A、立德· B、立功· C、立言· D、立行我的答案:D4【判断题】孔子反对刚勇,反对尚武,这与中国文化的阴柔是一脉相承的。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相关推荐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中华的文化思想说到底,关键在于一句孔子的“谦、恭、信、敏、慧”。

而西方的文化,在于一个“争”字,在处理人事方面以己为先。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篇1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1、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华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华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华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3、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华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

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中华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

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华人提倡群体本位。

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华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华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华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华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中西民族性格之比较

中西民族性格之比较

第十章内倾与外向——中西民族性格之比较民族性格,反映一个民族的特点。

它是一个民族大多数人所共有的、反复表现的心态和行为模式。

民族性格的形成有其种族的、地理的、语言的、心理的、文化的因素。

因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族,会有明显的性格差异。

据说,有一次国际联盟以“大象”为题,悬赏征文: 英国人——《英国统治下的非洲猎象事业》法国人——《象的恋爱观》意大利人——《象啊!象》德国人——《关于象的研究》波兰人——《波兰主权与象之关系》单从题目上,就可看出这几个国家的民族性格的特点:英国是个老牌殖民主义者,征服和占领似乎成了英国人的特长;法国人浪漫多情;意大利是个诗意的国家;德国是思想家的故乡;波兰则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维护主权是头等大事。

又有一则报道说,有一次国际公寓突遭大火,紧急之中人们来不及考虑,犹太人抢出了保险箱,法国人抢出了情人,中国人背出了老母,美国人抢出了妻小,日本女人则拉出了丈夫。

东西方民族性格的差异,择其主要者,列举如下:一、动与静西方民族生存的空间,多以海岛为主,经济活动多以商业为主,生活方式多以流动为主,价值观念多以个体为主。

在漫长的日月里,形成了爱动的脾性。

他们不喜欢安分守己,不喜欢老死故土。

一到成年,就脱离父母,独自谋生,漂洋过海,从事商业贸易,过着流动不居的生活。

他们似乎不知天高地厚,甚至鲁莽从事。

古希腊的青年不是养在书斋之中,而是整天骑马、射箭、赛跑、玩铅球、掷铁饼、投标枪。

在运动场上显身手,得到运动会比赛的桂冠,是最荣耀的事。

古罗马的勇士都是生活在军营里,展威猛于角斗场上。

西班牙的勇士以斗牛为乐,明知有危险,但无人退缩。

不但在场上斗,甚至把牛赶到大街上,向人群猛冲,惨死者吓不倒生还者。

西方人的血管里,似乎热血时刻都在沸腾,时刻都在准备战斗。

那种躁动、狂热的激情伴随人的终生。

“宁静以致远”,是中国人的至理名言,常常写成条幅挂于居室,作为座右铭,时时鞭策自己。

从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起,就把静作为一种美德。

综艺节目反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和多元价值观

综艺节目反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和多元价值观

综艺节目反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和多元价值观这篇文化类期刊投稿发表了综艺节目反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和多元价值观,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范围内国与国之间发生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

中西方文化之前存在着很多差异,文章分析了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从综艺节目中分析中西文化差异。

【关键词】文化类期刊投稿,中西方文化;差异;原因;正确价值观一、综艺节目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一)中国奇葩说与美国艾伦脱口秀的异同《奇葩说》由马东主持,开播以来邀请到蔡康永、金星、罗振宇、张泉灵、高晓松担任导师。

寻找华人华语世界中,观点独特、口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辩论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以及备受争议的话题,通过辩论给观众带来一定的思考。

《艾伦秀》是美国由CBS电视台推出的一档热门脱口秀,主持人艾伦以其轻松诙谐的主持风格备受青睐,2003年9月3日首播,自开播以来,该节目结合了趣闻、名人、音乐嘉宾和人情故事,已获得33个日间艾美奖,成就显著。

两档节目都以轻松幽默作为节目的特点。

下面从两档节目内容形式、主持风格等几个方面进行异同点的对比,从此探索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

首先是两档节目的相同点:1.内容形式。

从内容上艾伦脱口秀和奇葩说多选用趣闻、名人、音乐嘉宾和人情故事作为节目内容。

艾伦脱口秀邀请奥普拉•温弗瑞、贾斯汀和帕丽斯•希尔顿等名人。

《奇葩说》同样邀请在媒体领域比较有名的人物作为节目导师。

《艾伦脱口秀》和《奇葩说》每期的话题多是贴近生活,是当下热点,也是广大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如“没钱要不要生孩子”“小朋友被欺负了是应该鼓励打回去还是告老师”“伴侣的钱是不是我的钱”等,这些话题很容易拉近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将观众的真实生活以节目的方式呈现并进行探讨,给观众一种很近的感觉,能抓住观众的心。

摆脱了以往节目以道理说教模式。

而不是趾高气扬地在大谈阔谈在很高端的东西,开启说教模式。

2.主持风格。

主持人以其轻松诙谐的主持风格备受青睐,《艾伦秀》里的笑话和明星采访,几乎都是节目组的原创,加入艾伦的个人生活。

中西方悲剧特点比较与分析

中西方悲剧特点比较与分析

中西方悲剧特点比较与分析■邹红人总是处于不断的追求中,在这个追求过程中人必然要经历苦恼、不幸、哀痛甚至毁灭,这就是人类的悲剧。

一个民族文化的成熟与否与这一民族是否有着深刻而理性的悲剧精神密切相关。

中西方对悲剧和悲剧精神的探讨渊源已久,现代意义上的悲剧源于西方,古希腊的悲剧就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悲剧体系,并且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形成一个系统的悲剧美学体系。

中国历代文艺理论的著述中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悲剧这一概念,却也有明确的悲剧意识。

中西民族由于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的不同,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悲剧审美体系。

邱紫华曾指出:“与西方悲剧冲突中那种尖锐的、不可退让的血淋淋方式很不相同,中国悲剧作品表现冲突的方式很难体现激扬高蹈的悲剧精神,而这正是中国民族性格的一种表现。

”中西方民族的悲剧意识产生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下,这种差异是本质的,具有深远的历史传承性。

一、中西方悲剧概念及其分类悲剧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它的主人翁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

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

鲁迅在论及悲剧社会性冲突时指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

世界最早的悲剧是希腊悲剧,如著名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戏剧家们,把悲剧艺术推向了高峰。

中国古典戏曲中也曾涌现出很多杰出的悲剧作品,如杂剧《窦娥冤》、《桃花扇》,传统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都是屡演不衰的优秀悲剧作品。

悲剧,素来被誉为艺术的“最高阶段”,以其深沉激昂的艺术精神和艺术魅力震撼和感召着世人。

悲剧一词在西方文化用语中包含三层意思:(1)作为戏剧的一个种类;(2)人类生活中的悲剧性;(3)对悲剧性进行文化观念把握的悲剧意识。

在西方戏剧史上,悲剧往往描述主人翁所从事的事业,由于恶势力的干扰迫害和主人翁自身性格的弱点或过失而导致事业失败乃至毁灭,表现出较强的个体自主意识。

中西方民族性格比较

中西方民族性格比较

中西方民族性格比较何亚女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本文通过举例简单阐述了中西方民族性格的特点,并分析了民族性格差异的成因,最后提出了关于民族性格的几点启示,以期人们在认识到中西方民族性格差异的同时,能够理性地看待并做出恰当的取舍。

关键词:中西;民族性格;差异;原因;启示一、民族性格的概念所谓民族性格,“亦称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1]可见,民族性格的形成需要历经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需要人们在经受各种磨难、各种外族入侵后彼此之间相互磨合、相互扶持,共同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一己之力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而随着历史进程的推移,民族性格也会有所变化。

二、中西方民族性格特点总的来说,中华民族的性格特点是:忠孝、尚节、守义;谦虚、谨慎,恪守中庸之道;既含蓄忍让、又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慈悲温厚。

西方民族的性格特点是:猎奇、冒险、竞争;惜时、坦率、真诚;自信自立,开拓创新。

三、中西方民族性格举例(一)中西方民族性格举例1:习语在中国,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儒家文化“人生于自然”、“天地万物一体”,因此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都主张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习主席也提出“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和“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老子的政治观主张“无为而治”,从此思想出发,老子又提出了为人处世的两个原则,一是“不敢为天下先”;二是“崇俭养德”。

受此影响,中国人逐渐形成了谦和保守、勤俭节约的民族性格。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

——陆游”西方人富有冒险精神,总是乐于尝试新事物。

如“To put all his eggs in one basket孤注一掷”;“bell the cat自告奋勇去冒险,老虎头上拍苍蝇”。

(二)中西方民族性格举例2:神话在中国的神话里,神仙们都是要经历成百上千年修炼才能得道,待修得正果时,他们往往法力无边,几乎都是救苦救难的菩萨,总能斩妖除魔、救人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神仙们必须遵守天规,其中有一条就是不得与人类恋爱结婚,如若违背,必遭重罚。

中西民族性格比较

中西民族性格比较

中西民族性格比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一些这样的现象,在参与同一个会议的时候,西方人的表现要比中国人活跃许多;在发表意见或看法时,往往也是西方人表现的更为直白和坦率,而中国人的表现则是更加委婉含蓄。

这些表现的产生与个人因素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但更大程度上是由于受到民族性格的影响。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民族性格?民族性格是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是一个民族的共同特征。

每一个民族的性格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一个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物质生活以及长久以来的历史文化积淀都会对这个民族的性格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每一个个体都在为民族性格的形成做出贡献,而民族性格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本民族的每一个个体,使得每个人个性鲜明,并且具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行为特征。

民族性格拥有持久性和稳定性,任何一个民族的群体性格都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是历史的沉淀。

民族性格形成以后,就具有一种很强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这也不是说民族性格一旦形成就是固定不变的。

但这种变化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往往要经过漫长的岁月。

1现今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交流日益增进,各民族通过频繁交流不断产生碰撞,交流和融合。

熟悉每个民族的性格,有助于我们了解世界,并且能更好的与他人进行交流。

下面我将以中国和美国为例,对中西民族性格进行比较分析。

一、中国与美国民族性格特征中国拥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而美国也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

时至今日,中国与美国已成为世界上颇具影响力的两个国家。

并且,中华民族与美利坚民族经过不同的发展,各自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性格。

中国的儒家思想在每个中国人的思想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儒家思想主要以中庸之道为核心。

孔子主张:“凡事叩其两端又取其中,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这种含而不露、过犹不及,不去走极端的思想即中庸之道。

孔子又指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即中庸是最高的德。

孔子以后,中庸思想得到大力弘扬,被认为是“天下之大本”,“天下之大道”,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成为人人都自觉恪守的处事原则,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民族性格比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一些这样的现象,在参与同一个会议的时候,西方人的表现要比中国人活跃许多;在发表意见或看法时,往往也是西方人表现的更为直白和坦率,而中国人的表现则是更加委婉含蓄。

这些表现的产生与个人因素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但更大程度上是由于受到民族性格的影响。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民族性格?民族性格是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是一个民族的共同特征。

每一个民族的性格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一个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物质生活以及长久以来的历史文化积淀都会对这个民族的性格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每一个个体都在为民族性格的形成做出贡献,而民族性格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本民族的每一个个体,使得每个人个性鲜明,并且具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行为特征。

民族性格拥有持久性和稳定性,任何一个民族的群体性格都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是历史的沉淀。

民族性格形成以后,就具有一种很强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这也不是说民族性格一旦形成就是固定不变的。

但这种变化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往往要经过漫长的岁月。

1现今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交流日益增进,各民族通过频繁交流不断产生碰撞,交流和融合。

熟悉每个民族的性格,有助于我们了解世界,并且能更好的与他人进行交流。

下面我将以中国和美国为例,对中西民族性格进行比较分析。

一、中国与美国民族性格特征中国拥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而美国也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

时至今日,中国与美国已成为世界上颇具影响力的两个国家。

并且,中华民族与美利坚民族经过不同的发展,各自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性格。

中国的儒家思想在每个中国人的思想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儒家思想主要以中庸之道为核心。

孔子主张:“凡事叩其两端又取其中,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这种含而不露、过犹不及,不去走极端的思想即中庸之道。

孔子又指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即中庸是最高的德。

孔子以后,中庸思想得到大力弘扬,被认为是“天下之大本”,“天下之大道”,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成为人人都自觉恪守的处事原则,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

2从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看,中华民族看重的是群体意识,而美国人则更强调个体主义。

以儒家学说为主流的传统思想,其宗旨是以维护国家安定,保障群体和谐为基点。

例如,孔子所指出的“忠恕”、“恭俭庄敬”和“恭、宽、信、敏、惠”的处世态度以及孟子所说的“辞让之心,礼之端也”便是要求人们克制个人的欲望,服从家庭乃至社会群体的意志和利益。

汉儒董仲舒指出“大统一”主张以后,更把这种国家一体的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儒家这种家国一体的群体意识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编织成的思想体系,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个体只有克制自己,服从群体,以家国的需要为需要,才能与世俗融洽相处。

纵观中国历史,正是这种家国一体的群体意识才使中华民族这个伟大的群体得以稳定的发展和壮大,才使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伟大情操得以弘扬。

3但是西方民族则与此相反,西方社会更加注重个性发展。

例如,在美国社会中,尊重个性是他们价值观的核心,同时这也是美国文化的基石。

美国人主张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越他人而不顾及他人,反对社会和国家对自由的干涉。

在中世纪后期和近代的欧洲,由于私有制深入到家庭内部,家庭成员各有财产的状况为每个人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法律关系、权力关系成为家庭成员之间的主要关系,而夫权父权局次要地位,这位个人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美国最早的历史始于1620年,当时一些欧洲人为逃避政府的压迫追求自由和幸福远渡重洋而来,后来大批移民前往北美大陆所追求的也是个人的自由和平等。

同时,在这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在生存、生活方面的依赖性不强,由此产生了一个多元制社会。

美国个人主义则表现在追求个人自由、个人自立、自由思考和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只要不超出法律范围,就不会有人去干涉,即使是父母、兄长也无权干涉,这在中国可能就有些困难。

这一点有其明显优越性,它使西方1孙立平:《从社会化看我国民族性格的形成》,《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第1期,第116页。

2刘小艳:《中西文化对中西民族性格影响》,《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第80页。

3张松龙,刘绍斌:《试论中西方民族性格的差异》,《新西部》2010年第16期,第108页。

家庭比中国民主、平等的多,父母很少为孩子决定什么事情,而是与其协商或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同时也使西方人习惯于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奋斗,去独立地求生存求发展,而不依赖父母,不依赖家庭。

1中美民族的性格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点,就是中国人更注重“和”字,偏好于和谐、中庸,而美国人更倾向于“争”字,更喜好竞争,比较极端。

“重和谐,持中道”是儒家的处世原则,也是我国民族的传统心理。

中庸的核心便是思想行为的适度和守常,归结到对个人人格的要求则是要为人庄重、谨慎、节制个人的情感、欲望,反对固执一端的偏激片面,以达到处世通达圆融。

因此,当今许多人仍把中庸看作追求恰如其分的道德行为的择善固执。

然而,人们重节制、求平稳的结果是老成持重、世故圆滑、妥协折衷、谦退隐忍成了中国人的立身准则。

2但是西方民族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美国人最爱的便是一个“争”字,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重视较量,乐于竞争。

在美国人眼中,人必须战胜自然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他们更喜欢向外扩展探索,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努力。

为了达到目标,他们愿意付出一切,成日忙碌,并且十分享受努力的过程。

总的来说,中国民族受儒家学说的影响,中国人崇尚中庸之道,相对来说更平稳,群体意识更为强烈。

而美利坚民族更喜欢冒险,具有探险精神,喜爱竞争,有较强的个人意识。

二、中美民族性格形成分析民族性格的形成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首先,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理环境会对民族性格产生影响。

中国疆域辽阔,物产丰富,这些都为中华儿女提供了极为生动又极富魅力的情感素材,使中国人为之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这种情感日积月累,便孕育了中国人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大地的这些优势向来被人视为得天独厚之处。

地理环境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厚重的民族精神的产生有其深远的影响。

中国各族人民很早就生息在东亚大陆上。

她的东面是一望无际的茫茫沧海,西北面多为沙漠戈壁,而西南面则是峰峦叠嶂、险峰林立的青藏高原。

尽管中国北面、西面和西南面与许多国家和地区接壤,但基本上属于半封闭性的大陆国家。

这种半封闭性的大陆地理环境对中华民族精神和品德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首先,这种地理环境使中国人不必像海洋民族那样承担许多风险,过多地与自然作斗争,而是过着相对平稳而安定的生活。

这便使我们中华民族一开始就有求“稳”求“静”的精神理念。

由此培育了中华儿女安土重迁、默默耕耘,厌兵息战,爱好和平的传统民族精神。

其次,这种半封闭性陆地特点使中国人生活和生产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里,较少依赖外来力量。

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依靠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以求生存。

尤其是中华儿女凭借自己的不断努力,创造了秦汉的威武、唐宋的豁达和明清的宽广等辉煌的古代文明。

长期以来,中华儿女逐步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强意识,从而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奋、勇敢的品德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3美国本身是一个移民大国,他们的祖先是102个英国人,这些人乘坐五月花号从欧洲到达美洲的。

美国人所信仰的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在美国只要经过坚持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

他们在美洲大陆上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了冒险精神,他们相信人的生存就是不断地去迎接自然的挑战,努力征服和改造自然。

人只有在战胜自然的艰苦斗争中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另外,民族性格的形成还会受到现实的经济、政治、社会结构以及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的影响。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早在距今一百七十万年以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生息在祖国这片土地上。

公元前2l世纪夏朝奴隶制国家建立,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国家之一。

在人类社会初期,中华民族没有现成的道路可循,没有先人的经验可学,只能靠摸索向前,这种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培育的伟大开拓精神和勇敢精神,便在中华儿女的现实生产生活中沉淀和积累下来,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中华民族在古代和近代,始终以农耕经济为主。

在这种生产方式中,包含了华夏儿女无尽的努力和付出。

神农尝百草、后稷教人以桑麻、黄帝造车、伏羲制卦、仓颉造字、大禹治水,无不映射出华夏先民重视人力,崇尚进取的自强精神。

在农耕文明中,通过长期的摸索,他们深深地体会到,要1董博:《中美两国文化及国民性的比较研究》,《世纪桥》,2009第12期,第54页。

2张松龙,刘绍彬:《试论中西方民族性格的差异》,《新西部》,2010第16期,第108页。

3张周相,卫芳菊:《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及其现实意义》,《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第1期,第110页。

生存和发展,就须有两大保障:一是人的不懈努力,二是靠天的配合。

在当时生产力落后,科技不发达情况下,要想生存和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这种观念意识逐渐培育出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精神。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古代中国人眼里,凡是自己无能为力的自然和社会力量都是“天”,所以要生存和发展就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也就是只有人和现实世界统一起来,人们才可生存和发展,否则,逆天而行只能死路一条。

这样“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追求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就成了古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又一个重要部分。

1从历史因素的方面来看,西方文化的起源起始于古代希腊的海洋文明,从那时起他们就崇尚征服自然,争取个性解放,每个人在个人努力的过程中,都不拘泥于已有的规定,做人做事都喜欢标新立异,另辟蹊径。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影响下,西方民族性格中更具有创新精神,西方人行事风格更趋向于我行我素,不信奉权威,自信心非常强,坚信自己就是正确的,不轻易屈服于权威,富有挑战冒险的精神。

西方人信奉独立自主,做任何事情不依赖别人的帮助,他们相信依靠自己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

从经济因素的方面看,自18世纪中叶开始,西方世界开始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国家商品经济日趋健全,在工业发达和商品经济繁荣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竞争愈显激烈,社会的基本准则就是优胜劣汰。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非常注重工作效率,珍惜时间,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融入进他们的生活,谁能在这方面获胜,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否则就会遭到淘汰。

随着之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这种竞争愈显激烈,变得更加残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