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审计失败综述

合集下载

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审计失败类型
审计失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内部控制有效性未得到合理保证
重大错报未发现 审计意见不恰当
审计失败的原因
审计师职业素养不足:审计师缺 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或者 职业操守不良,导致未能发现重 大错报或漏报。
审计程序执行不当:审计师在执 行审计程序时存在不当行为,如 简化程序、忽略重要证据等,导 致未能发现重大问题。
加强行业自律建设,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行业自律不足是导致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 行业自律建设,提高行业整体素质,有助于减少行业 内的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应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发挥 行业协会的引导和规范作用,推动行业内自律和互律 的实现。同时,应加强行业内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从 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
原因分析
德勤会计事务所未能保持独立性和谨慎性,同时科龙电 器管理层存在财务造假行为。
影响与后果
科龙电器的财务造假丑闻曝光后,导致德勤会计事务所 的信誉受损,并受到监管机构的处罚。
03
审计失败的成因分析
会计师事务所方面的原因
审计程序不当
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审计 时,未按照规定的审计程序进 行,导致遗漏了一些重要的审 计环节,从而影响了审计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审计证பைடு நூலகம்不足
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审计 时,未收集足够的审计证据来 支持审计结论,导致审计结果
不可靠。
审计意见不当
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在出具审计 意见时,未按照规定的要求进 行,导致审计意见不准确或存
在误导。
被审计单位方面的原因
财务报告不实
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报告存在重大不实,而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发现或未提 出质疑,导致审计结果失真。

审计失败案例分析总结汇报

审计失败案例分析总结汇报

审计失败案例分析总结汇报审计失败案例分析总结汇报一、概述审计是一项重要的职业,其目的是验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可靠的信息。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审计工作有时会失败,导致错误和不准确的信息得到认可。

本文将分析一些审计失败案例,并总结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以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果。

二、案例分析1. Enron案Enron公司是美国一家能源公司,由于存在管理不善、内部控制缺失等问题,导致其财务报表涉嫌虚假记载。

安然公司是当时美国最大的会计事务所之一,负责审计Enron公司的财务报表。

然而,安然公司未能揭示Enron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导致了严重的审计失败。

2. 弗吉尼亚州国家汽车事故基金案弗吉尼亚州国家汽车事故基金是一家负责承保高风险驾驶以及对被保险人赔偿的非盈利性公司。

然而,审计师未能发现其会计记录中存在的错误和潜在的欺诈行为,导致审计失败。

3. 华尔街投资银行欺诈案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很多华尔街投资银行因欺诈行为而破产。

审计师未能准确评估这些银行的财务风险和内部控制状况,导致审计失败。

三、失败原因分析1. 内部控制不完善内部控制是公司确保财务报表准确性和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审计师未能充分考虑和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导致未能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和风险,从而造成审计失败。

2. 遗漏审核和检查过程审计师在审核和检查过程中可能会遗漏一些重要的信息和数据,导致未能揭示财务报表中的错误和潜在的欺诈行为。

3. 忽视风险因素审计师未能充分了解和评估被审计单位面临的风险,导致未能进行相应的审计程序和测试,从而造成审计失败。

四、教训总结1. 加强内部控制评估审计师应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估,确保其充分有效,能够支持和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 审计程序的完善审计师应完善审计程序,确保审核和检查过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避免遗漏重要信息和数据。

3.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审计师应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面临的风险,评估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

检讨与改进:来自审计失败案的思考五篇范文

检讨与改进:来自审计失败案的思考五篇范文

检讨与改进:来自审计失败案的思考五篇范文第一篇:检讨与改进:来自审计失败案的思考今年以来,郑百文、黎明股份、银广夏、麦科特等审计失败案接踵而至,如同美国20世纪30年代和60年代出现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信誉危机一样,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顿时期”。

此时,深刻反思审计职业界面临的现状与问题,从中提炼关于生存和发展的教训与启示,既是业内人士驾驭危机和迎接挑战的艺术,也是利用“财富”和面向未来的应有态度。

一、审计技术层面独立审计模式经历了由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到风险导向审计的三个阶段。

账项基础审计以会计凭证和帐簿为起点,以详细审计为标志,以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为目标,虽然后来导入了审计抽样方法,但采用更多的是判断抽样,即主要源于注册会计师的主观判断,在企业规模较大和经济业务较复杂的情况下,很容易遗漏甚至无视交易或事项的重大错报。

制度基础审计以内部控制为起点,以了解、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为标志,据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与范围。

但随着企业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增加,特别是审计证据的获取需要更多的来源,因此,制度基础审计仍可能发生较大的偏差。

风险导向审计以风险的系统分析和评价为起点,以审计证据的性质和类型满足可接受风险的需要为标志,注册会计师围绕审计风险模型,做出识别、计量、化解、规避风险或终止审计的决策,以将剩余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从我国的审计实务看,总体上仍处在账项基础审计向制度基础审计过渡的阶段,理由是:(一)我国现代审计实务生长的土壤贫瘠,缺少基于内部控制基础上的审计传统。

注册会计师职业曾经被遗弃长达31年,其间连“审计”这个术语甚至都显得生疏,审计即查账的认知根深蒂固地留存在人们的头脑中。

加之行业恢复重建以来,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骨干多为知识老化、年龄老化、观念老化的“考核注册者”,即使有学有所长的青年才俊加入,也限于人微言轻和势单力孤而难以改变现状,最终或被同化或选择出走。

审计失败原因、后果及对策分析

审计失败原因、后果及对策分析
审计失败的原因有许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合适的审计计划和方法:审计过程中,如果审计计划和方法不科学、不合理,就容易导致审计失败。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的风险评估不准确,导致没能把握关键风险点;审计程序设计不完善,导致重要信息遗漏等。
2.审计程序执行不当: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程序时出现差错或疏漏,未能获取足够的证据支持审计结论。审计人员对关键数据的采样不足,导致样本代表性差,审计结论不准确;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环境了解不够,导致审计程序设计不完善。
审计失败原因、后果及对策分析
【摘要】
审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通过对财务和业务活动的审核,确保了企业的合规性和稳健性。审计也可能出现失败的情况。审计失败的原因可能包括人为因素、技术因素、以及监管不力等。审计失败的后果可能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增加、声誉受损,甚至可能导致法律问题。为了解决审计失败的问题,需要在人员培训、技术升级、以及监管加强等方面做出改进。企业也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以及加强对外部审计机构的监督。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审计失败的发生,保障企业的财务稳健和合规性。审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才能有效预防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审计是企业运作的重要基石,只有做好审计工作,企业才能持续稳健地发展。
5.其他因素:除了以上几点外,审计失败的原因还可能包括审计人员主观臆断、被审计对象欺诈行为等。审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能力,才能尽可能避免审计失败的发生。
2.3 审计失败后果分析
审计失败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审计失败可能导致企业面临法律诉讼和罚款。如果审计结果出现偏差或错误,可能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给企业声誉带来负面影响,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审计失败还可能导致投资者信心丧失,股价下跌,甚至可能引发公司股价暴跌,造成投资者严重损失。

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实行审计轮换制度
定期对审计机构、人员进行轮换,以避免长期合作关系可能带来的审计偏差 和利益纠葛。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与培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严格选拔和培养审计人才,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包括业务水平、职业道德 和执业操守等方面。
加强审计技能培训
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审计方法和技术的运用能力,使其能够 更好地应对复杂多样的审计任务。
出具了不真实的审计报告。
03
处理结果
该事务所受到了监管机构的严厉处罚,包括罚款、暂停承接业务等,
声誉受到严重损害。
案例三:某IPO企业审计调整失败
审计机构背景
某IPO企业为寻求上市,对财务数据进行了一系列的包装 和调整。
审计失败原因
审计人员在IPO过程中未发现或隐瞒了企业财务造假问题 ,导致其出具了不准确的审计报告,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
完善审计制度与流程
制定严格的审计制度
建立健全的审计制度,明确审计标准和程序,使审计工作有 章可循、有据可依。
规范审计流程
从审计计划、实施到报告和后续工作,都应建立规范的流程 ,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监控和落实。
强化监管与惩戒力度
加强审计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审计机构和人员的执业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 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案例分析
该案例暴露出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 程序时存在疏漏,未能保持足够的 职业谨慎,对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 真实性审查不够充分。
案例二: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违规处罚
01
审计机构背景
某地方会计师事务所,因利益诱惑,违规操作,隐瞒了企业的重大财
务问题。
02
违规内容

审计失败综述

审计失败综述

审计失败综述审计失败成因及其防范措施——一个综述摘要: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审计失败对概念的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整理了审计失败的研究文献,分析了导致审计失败的外部与内部成因。

同时对如何防范审计失败,在事务所内部层次和制度环境层次提出了相关措施。

关键词: 审计失败成因防范措施一、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概念的界定(一)审计工作过程的失败美国审计学者A A Arens和J K Loebbecke(1990)在他们的著名审计著作《当代审计学》中把审计失败(audit failure)定义为:“指注册会计师由于没有遵守公认审计标准而形成或提出的错误的审计意见。

”秦荣生(1999)认为,审计失败是指企业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师发表错误的审计意见。

范文红(2005)则认为,审计失败是指注册会计师未能遵循公认审计准则的要求执行审计任务而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通常表现为在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发表了无保留审计意见。

马兰、王延明(2003),吴芳(2004),刘明辉(2006)认为,审计失败是审计师执业中未能遵守审计准则,在企业财务报表存在重人错报或漏报的情况下,出具了无保留意见。

(二)审计工作结果的失败我国审计失败研究专家郑朝晖(2001)认为:“审计失败,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发生错误而签发了不适当审计意见。

审计失败典型表现为在企业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发表了无保留意见.”林钟高、叶德刚、刘先兵(2002)把审计失败定义为“所谓审计失败,是指注册会计师发表与所审计的会计报表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审计意见。

”我国台湾东吴大学会计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林柄沧会计师(2003)认为“所谓审计失败,一般是指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财务报表有虚假不实情况,却仍表示干净的意见。

”邓敏(2003)在其硕士学位论文《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问题研究》中将审计失败定义为:审计失败是由于客户会计资料中存在重要的错误或舞弊,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审计时存在过失或欺诈行为,从而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受到了审计意见使用者的指控,给注册会计师本人及其事务所造成经济和信誉上的损失的情况。

审计失败的成因和对策(含5篇)

审计失败的成因和对策(含5篇)

审计失败的成因和对策(含5篇)第一篇:审计失败的成因和对策审计失败的成因和对策【摘要】审计失败是造成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执业人员承担审计责任的主要原因。

文章从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三个角度,全面剖析审计失败的成因,并针对其防范制定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审计风险;职业审慎;审计程序;审计责任一审计失败的概念审计失败是指执业人员没有遵守审计准则和保持职业审慎而形成或提出了错误的审计意见,信息使用者据此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或决策,并因此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和签字注册会计师承担相应责任。

审计失败的发生,轻者会使投资者经济利益受损,重者会影响整体经济市场的运行效率及社会资源的配置效果。

当然,会计行业的发展也会因为审计失败的发生而不得不放慢脚步。

另一方面,审计失败的发生也影响着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事务所的声誉,这不仅会导致事务所业务量的减少,严重的话甚至导致事务所的倒闭和解体。

二审计失败的成因分析引起审计失败的不仅有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自身的原因,还有整个社会环境的因素。

(一)注册会计师的原因缺少审计独立性。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的前提,离开独立性,审计质量几乎是不可期望的。

对事务所而言,非审计业务则是影响独立性的重要原因,大部分事务所在为同一客户提供审计业务的同时也提供非审计业务,而且非审计业务的收入高出审计业务收入,这就使审计人员主观上对被审单位相当信赖、放松警惕,使独立性受到影响。

另外,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不断增多,关系自然越来越密切,从而可能为了避免审计意见对被审计单位产生不利影响而放弃应坚持的原则。

轰动一时的美国“安然事件”就是审计独立性受损的典型案例。

安达信事务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为安然公司提供外部审计业务。

从90年代起。

安达信事务所又受聘为安然内部审计师。

全面负责安然的咨询工作。

在长达20年的委托审计业务中,咨询服务业务成了安达信事务所获得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失败的成因及防范策略分析

审计失败的成因及防范策略分析

审计失败的成因及防范策略分析一、引言审计是指对企业、组织或项目的财务、业务运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定,目的是为了保障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审计有时候可能会失败,导致审计结果不准确或者不能全面反映实际情况,这对企业和组织的经营和管理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审计失败的成因和防范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审计失败的成因1. 缺乏审计资源和能力审计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而在一些情况下,审计机构可能因为资源和能力不足,无法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检查,导致不能获得准确的审计结果。

由于审计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专业知识,如果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不足,也容易导致审计失败。

2. 被审计对象隐瞒信息一些企业或组织可能会故意隐瞒相关信息,或者通过虚假账目和资料来掩饰实际情况,这就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容易导致审计失败。

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需要具有辨别真伪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免受到被审计对象的欺骗。

3. 审计方法和程序不当审计工作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如果在实际操作中未能严格执行审计规范和标准,或者由于审计人员的疏忽和不负责任,也容易导致审计失败。

审计方法和程序的选择和运用也需要根据被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如果盲目套用模板式的审计方案,也容易导致审计失败。

4. 审计对象管理体系不健全被审计对象的管理体系如果不健全,包括内部控制体系、财务管理体系等各个方面,都容易给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和风险,也可能导致审计失败。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对被审计对象的管理体系进行全面了解和评估,发现和解决相关问题,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保证审计结果的可信度。

5. 其他因素审计失败还可能由于其他因素造成,比如审计人员的道德失范、被审计对象的恶意干预、审计环境的恶劣等。

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审计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审计失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失败综述审计失败成因及其防范措施——一个综述摘要: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审计失败对概念的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整理了审计失败的研究文献,分析了导致审计失败的外部与内部成因。

同时对如何防范审计失败,在事务所内部层次和制度环境层次提出了相关措施。

关键词: 审计失败成因防范措施一、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概念的界定(一)审计工作过程的失败美国审计学者A A Arens和J K Loebbecke(1990)在他们的著名审计著作《当代审计学》中把审计失败(audit failure)定义为:“指注册会计师由于没有遵守公认审计标准而形成或提出的错误的审计意见。

”秦荣生(1999)认为,审计失败是指企业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师发表错误的审计意见。

范文红(2005)则认为,审计失败是指注册会计师未能遵循公认审计准则的要求执行审计任务而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通常表现为在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发表了无保留审计意见。

马兰、王延明(2003),吴芳(2004),刘明辉(2006)认为,审计失败是审计师执业中未能遵守审计准则,在企业财务报表存在重人错报或漏报的情况下,出具了无保留意见。

(二)审计工作结果的失败我国审计失败研究专家郑朝晖(2001)认为:“审计失败,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发生错误而签发了不适当审计意见。

审计失败典型表现为在企业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发表了无保留意见.”林钟高、叶德刚、刘先兵(2002)把审计失败定义为“所谓审计失败,是指注册会计师发表与所审计的会计报表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审计意见。

”我国台湾东吴大学会计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林柄沧会计师(2003)认为“所谓审计失败,一般是指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财务报表有虚假不实情况,却仍表示干净的意见。

”邓敏(2003)在其硕士学位论文《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问题研究》中将审计失败定义为:审计失败是由于客户会计资料中存在重要的错误或舞弊,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审计时存在过失或欺诈行为,从而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受到了审计意见使用者的指控,给注册会计师本人及其事务所造成经济和信誉上的损失的情况。

陈志强(2006)在综合分析审计失败现有观点后,认为不应该把重点落在是否遵循了审计准则,而应落在是否达到审计目标发表适当审计意见。

我们知道,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活动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意见。

而所谓的失败,主要是指工作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与“成功”相对。

这样一来,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概念的界定主要要看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预期目标如何。

预期目标不同,则会导致衡量审计失败的标准不同,上述概念中有的将衡量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标准界定为“审计工作的结果”,有的将衡量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标准界定为“审计工作的过程”。

但毫无疑问,审计失败的后果主要通过审计报告等载体体现出来的。

我们认为根据注册会计师审计预期目标的不同,可以将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概念分为两类:一类将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定义为注册会计师在其审计过程中没有遵守或者没有完全遵守公认审计准则等即存在着过错行为,从而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这主要是将衡量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标准界定为“审计工作的过程”;一类将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定义为企业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即注册会计师所发表的审计意见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相背离,这主要是将衡量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标准界定为“审计工作的结果”。

二、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一)审计失败的内因1. 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原因美国学者 Mark S Beasley,Joseph V Carcello,Dana R Hermanson 三人在2000 年研究了 1987 到 1997 年间的美国证监会对会计师舞弊案的行政处分报告,提出了十大审计失败因素:1.未收集充分恰当的审计证据;2.未善尽职业专注;3.未表现适当程度的职业怀疑;4.未恰当解释或应用会计原则;5.未适当设计规划审计证据;6.适度依赖询问方式作为证据;7.对评估管理阶层的重大估计未取得充分证据;8.函证应收账款过程不当;9.对关联方交易的审核及揭露不当;10.过度依赖委托人的内部控制。

瓦茨和齐默尔曼(1999)认为审计师审计失败的概率取决于独立审计师发现某一特定违约行为的概率和报告或披露该违约行为的概率的联合概率。

他们又进一步指出,审计师报告违约的概率(已发现违约行为为前提)取决于审计师的职业能力和审计师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审计师的独立性。

徐政旦等(2002)认为审计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丧失审计独立性,文中采用DeAngelo于1981年提出的审计独立性定义“审计独立性是指审计人员发现财务报告的问题并愿意披露这种问题的联合概率”,并分析了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以及非审计服务、初次审计收费、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从实证的角度认为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大小与审计失败的联系。

陈晓阳(2005)认为审计人员执业行为不恰当直接导致审计失败的发生,不恰当的执业行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不足、审计人员舞弊和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关注与职业谨慎。

2. 被审计单位的原因Palmrose(1988)也发现了客户的经济状况与审计诉讼的相关性。

她发现随着经营状况的恶化,审计诉讼的比例上升,在近一半的审计诉讼案件中涉及到经营失败或客户存在财务困境.林柄沧(2003)认为审计失败主要发生在破产或兼并等高风险行业,而且在大多数审计失败案例中,被审计公司高级管理人员都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他还指出注册会计师的品质管制和相互评鉴对预防审计失败将起相当大的作用。

秦荣生(1999)认为审计失败成因之一是企业错误与舞弊或经营失败,并进一步指出了被审计单位舞弊的具体情况、心态和动机,认为必须同时具备这三个因素才会发生舞弊。

3、审计合谋黄世忠(2002)认为重大审计失败的常见原因包括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失效或人员逾越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共同舞弊、缺乏独立性、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和职业怀疑.高明华和袁清波(2005)认为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影响了其事务所的选择,现代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为舞弊提供了动机和可能,也造就了审计失败的温床。

李首文和卢洪斌(2004)也认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上的缺陷导致被审计单位与审计机构之间的监督与制约关系失衡,是审计失败的结构性缺陷。

4、审计技术落后赵德武、马永强(2006)认为现行审计模式在揭露管理层舞弊方面力不从心。

因为注册会计师能够真正承担起揭露舞弊的“历史责任”的根本前提是, 审计准则所确立的审计模式本身对揭露舞弊是有效的。

因此,他们提出一个新的审计模式:审计目标与审计基础的重新定位——治理系统基础因此,他们提出一个新的审计模式:审计目标与审计基础的重新定位——治理系统基础审计。

金蕊(2011)认为导致审计失败的原因是不成熟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和注册会计师容易受到无意识偏颇的影响。

(二)审计失败的外因1、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刘峰(2002)从我国现有制度安排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我国上市公司以国有企业为主体改制而来且总体业绩不佳,承担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基本由原隶属财政、审计或其它政府部门后经脱钩改制而来,受当地政府左右的程度较高。

在政府管制的证券市场,审计不是一种自发的市场需要,而只是政府管制机构“模仿’,’’国际惯例”的一个附带产物。

这样的制度安排本身排斥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并诱发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

谢国珍(2004)通过对数家上市公司的个案分析,得出诚信缺失是造成CPA 审计失败的根本原因。

邓敏(2010)认为我国的审计失败的客观因素为经济转轨时期社会契约诚信缺失与新兴证券市场发展不足和法律监管不足。

2、审计职业环境宣言(2002)从上市公司的制度缺陷分析审计失败的原因,首先是公司上市先天不足,地方政府往往用行政方式推动其上市,并附加一些帮助其他企业脱困的条件。

大多数国有企业上市前不是股份公司,导致上市公司基础不牢,与上市公司本身的运行机制要求相比差距甚远,漏洞和缺陷很多。

其次,企业产权所有者的缺位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提供了极大方便。

陈汉文等(2003)通过分析安达信事件,从审计独立性,注册会计师管制模式,会计师事务所组织结构,会计准则制定和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行为等视角,透视诱发华尔街财务舞弊与审计失败的深层原因。

高克智(2003)认为证券发行市场和证券交易市场对高质量审计的自愿性需求不足以及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制约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的公允表达等问题是导致审计失败的一个重要外因。

审计失败的原因要从注册会计师行业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就注册会计师行业内部而言,审计失败往往是由于注册会计师独立性被削弱、职业道德低下、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或者是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内部控制缺陷所致;就注册会计师行业外部环境而言,审计失败的外部因素包括中国证券市场的固有缺陷上市公司的内部人控制现象、行业监管失灵,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不明确,法规不健全等。

三、审计失败的规避(一)加强事务所建设,提高审计队伍质量常勋(2004)从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方面来探讨如何避免审计失败,提出审计产品质量和审计工作质量,认为审计产品质量具有隐蔽性,审计工作质量则有直观性,要控制审计产品质量就必须要控制审计工作质量,只有高质量的审计工作过程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审计产品。

他提出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认为审计失败主要归咎到错误地接受了被审计单位提供的错误信息,从而出具不合适的审计报告,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风险控制对策和风险财务对策,并提出建设会计师事务所全面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员工职业道德规范、专业胜任能力水平和工作委派、业务承接与监控制度等。

顾署生、张其镇(2005)认为,提高注册会计师业务水平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技术手段:大力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是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条件。

韦延欢(2005)认为防止审计失败需要会计师事务所方面,包括强化注册会计师的风险管理能力;增强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重视风险评估;推行风险导向审计;聘请精通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担任法律顾问;投保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险;强化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制度;重视人员的雇用、培训与督导,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严格遵守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

(二)完善法律制度环境,更好更快推动审计发展左田芳、戴月娥、马天锋(2003)根据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规定性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对策:针对审计主体资格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委托时应把对审计主体资格的考察放在首位;完善相关法规,确保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独立性;加强法制建设,保障审计人员的审计权限,完善损害赔偿制度,追究审计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