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内部审计文献综述.doc

国内外内部审计文献综述.doc
国内外内部审计文献综述.doc

国内外内部审计文献综述

2020年4月

国内外内部审计文献综述本文关键词:综述,内部审计,文献,国内外

国内外内部审计文献综述本文简介:本篇论文快速导航:题目:长春市A房地产公司内部审计改进研究第一章第二章:国内外内部审计文献综述第三章:民营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发展历程第四章:长春市A房企内部审计运行中问题及成因剖析第五章:长春A房地产公司内部审计优化的对策第六章:长春市A房地产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房地产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优

国内外内部审计文献综述本文内容: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题目:长春市A房地产公司内部审计改进研究第一章第二章:国内外内部审计文献综述第三章:民营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发展历程第四章:长春市A 房企内部审计运行中问题及成因剖析第五章:长春A房地产公司内部审计优化的对策第六章:长春市A房地产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房地产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优化研究第 1 章引言

现如今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

支柱产业之一,民营房地产企业借着这个机遇也迅速崛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壮大。我国大型知名民营房地产企业在关注市场政策环境、重视自身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其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设。尤其是民营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政策、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自身管理架构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特别是我国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民营房地产企业,已经将内部审计归入其经营管理制度建设的主要环节之中。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995 年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越来越火热,借着这股东风民营房地产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壮大。到如今经过二十年的发展许多民营房地产企业实现了跨区域经营,成为了全国知名的大型房地产企业,有些民营房地产企业也在当地发展的较为成熟,长春市 A 房地产公司就是这样一家很有代表性的区域型民营房地产企业。

经过二十年的跳跃式增长,A 公司的资产数额急剧上升,开发建设项目等经济业务日趋多元化,内部组织机构

日渐精细化,公司员工数量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经营模式也从家族式管理向集团式管理转变,成立董事会并聘请高级管理人才经营企业,主持日常工作并对房地产企业的开发建设和经营活动负责,董事会成员主要负责监督和监察的工作,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在经营模式转变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也在关注建设类、经营类项目是否具有获利能力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认识到了房地产企业项目经营运作安全的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内部审计可以对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和咨询服务,为决策和项目评估风险的作用被突显出来,远远超出传统的财务监督、结果审查的范畴。内部审计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不过 A 公司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历经几个发展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内部审计依然不够成熟完善,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改进优化。

1.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房地产企业建设项目周期长、资金数额巨大、业务量繁多,需要通过内部审计来监督检验其经济活动的安全

性、有效性、可靠性。本文通过对长春市 A 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的优化研究,强化内部审计的反馈作用,探讨改进内部审计的措施、形成一种约束机制,弥补公司治理的缺陷。因此健全完善适用于本公司经济业务规模、适合公司发展建设特点的内部审计制度和工作流程,对于防范和规避企业风险,节约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2.现实意义。

通过对长春市A 房地产公司的内部审计活动作为研究对象,促进 A 公司内部审计制度、流程、业务范畴的规范化,加快发展建设的步伐,结合房地产公司业务内容,寻找内部审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完善,充分发挥其监督和咨询的职能,使得内部审计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另外,企业内部审计慢慢向风险导向审计体系转型,使用更成熟更完善的审计技术来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最后,提出未来 A 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为促进企业健康运营发展做出贡献。

1.2 研究方法。

笔者主要运用了文献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文献调查法主要用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分析部分的阐述,基于中国知网等学术数据库,对近些年有关中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特别是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的已有研究,从理论框架、审计特征、内部机构设置与定位、问题与对策等展开较为全面的文献收集工作。

对国内外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研究文献加以整理和分析,可以较为系统的统计出现阶段内部审计与公司经营之间的联系,研究公司管理和经济业务开展的审计风险控制点,比较 A 公司在对管理控制环节中是否有质量的完成了监督审核的工作。

案例分析法是文章的主要方法。通过对A 公司内部审计经营类项目、基建类项目的具体分析,以点带面、以大见小,其目的在于发现内审体系中风险控制的薄弱环节,找出问题的成因及根源,然后把重点放在对内部审计本身的建设与完善上。最后根据案例分析结果,总结全国知名大型房地产企业的经验,对A公司的内部审计提出趋势性的规划意见。

1.3 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长春市 A 房地产公司经营类、基建类项目和内部审计实际业务工作,分析内部审计运行过程中妨碍审计质量的问题,针对 A 公司民营企业的特点、房地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这部分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对 A 公司内部审计的优化完善具有借鉴意义。

第二,在民营房地产内部审计方面,以往的研究主要针对审计方法落后、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不受重视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主要针对2013 年后IIA 定义的内部审计确认咨询职能在民营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目标定位与组织利益、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相适应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在此研究基础之上,为相关的问题寻求合理的解决建议,对于 A 公司未来的内部审计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4 研究框架。

第一章是引言部分。大体叙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环

境;分理论和现实两个部分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意义;概括了论文的研究方法,介绍了本文在研究内容上的创新点。

第二章为中西方关于内部审计相关文献内容的高度概括。概述了现阶段国内学者对于内部审计研究的成果和侧重点,相比之下,国外在内部审计方面无论是发展程度还是企业重视程度都远超于国内水平。

第三章为长春市A 房地产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和业务范畴。主要阐述了 A 公司内部审计的设立、成果、人才构成等基本情况,内部审计的经历的发展阶段,经营类审计和基建工程审计的特点及现状,并介绍了 A 公司在工程施工环节执行的风险测试评估程序,最后表述了现阶段内部审计的目标定位和内部审计的业务范畴。

第四章为长春市A 房地产公司内部审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剖析。从与高层管理者沟通、内部审计质量保证措施、公司管理目标与内部审计工作目标相适应这三个方面进行切入分析,为后文改善内部审计薄弱环节做铺垫。

第五章为长春市A 房地产公司内部审计尚需完善的关注点。借鉴发达国家内部审计的运行模式,针对上一章

提出的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及措施,使内部审计职能充分发挥、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帮助组织实现战略目标。

第六章为长春市A 房地产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拟解决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其改进工作之后,A 公司将继续在风险导向审计过渡阶段中探索前进,参考如万达等全国知名房地产企业的经验,提出了几点完善风险导向审计的建议。

第2 章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对于民营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方面的研究成果,更侧重于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普遍存在或有待改进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此类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深入剖析。

在民营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素质上,刘通(2012)从内部审计产生原因、审计目的和内容、审计机构及人员定位、审计风险等方面分析了民营房地产企业内部

审计的特殊性.民营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多数民营房地产企业管理层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和满意程度随时调整内部审计的编制和人员,普遍招聘从事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较高。

在民营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和工作流程上,楼赛珍(2014)指出内部审计制度结构建设与审计效率、质量的关系问题;顾雨林(2013)探讨了当前民营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的缺陷,如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管理规范不到位,控制环境不佳,审计目标不明确等问题;马红亮(2012)提出了内部审计职能未能全面发挥,缺乏有效的审计手段,忽略了咨询职能,对风险的管理把控不准确等等,主张房地产公司向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转型.

在民营房地产企业的主要风险方面,黄淑玲(2009)分析了房地产企业货币资金流动上问题,特别是建设项目资金链的特点,房地产行业需要充足的流动资金,在建设项目施工期间,资金回流的速度要更慢一些,并且建设项目一般工期较长,影响了企业资金循环的速度。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风险受企业对于资金的筹措速度和使用效率的影响,除此之外,政府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政策,也影响企业资金的筹集.陈建明(2010)阐述了房地产行业的的特征一是资金密集,

每个建设项目都需要大量的流动性资金;二是管控机制要有效率,房地产各个项目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有质量有效率的监管控制;三是房地产建设项目工序多,项目建设施工量庞大建设周期长,有立项/招标/设计/合同管理、设备材料采购、造价验收等多方面问题.汤辉(2012)认为房地产企业因为经营环节过于复杂,内部审计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会出现工程现场管理与成本控制出现纰漏,执行审计之后缺少后续监督机制,对违规行为缺少有效的惩罚措施等.徐盛芳(2014)认为物资采购中存在的舞弊风险是房地产内部审计有待解决的问题,价格信息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共享,也没有一个价格控制体系,内部审计在采购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袁志刚(2015)认为对于地域性区域性房地产企业来说,政策变化和市场环境对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国家政策的变化、城市规划的动向、建材市场价格的波动都会导致房地产企业建设项目的实施和决策环节增加风险.

综上所述,国内关于民营房地产内部审计的研究问题越来越多,这不仅是由于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推动,更多是源于实践中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在发展需求。以上文献的主旨在于民营房地产企业面临着特有的内部审计风险点,他们是房地产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2.2 国外文献综述。

从美国四大房地产公司Pulte Homes,Centex,Lennar 以及D.R.Horton的内部审计状况来看,企业战略方针和经营效益审计、立项招标审计、市场行业状况分析审计、设备建材采购审计、成品房销售审计、资源使用效率审计等审计项目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审计项目专项化多元化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以美国PH 房地产公司2000 年数据为例,财务审计只占用内部审计工作时间的15%,而且发达国家的财务审计已经脱离了传统财务审计以账务审核为工作重点的审计形式,转为侧重于内部控制的测试和评价,其余时间都专项进行经营审计(Steven Singer.2009).亚洲发达国家如日本的内部审计发展到现阶段,诸如财务收支审计、职员的诚信廉洁审计也很少展开了,而是将内部审计的主要关注点放在公司的经营控制效率上(余玉苗,2013).

对于未来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的看法,一些知名专家学者对内部审计的前瞻性进行了预测。决策层和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期待一直在增加,其内部审计的范围在逐渐不断扩展,其中内部审计对风险会越来越重视并且更好的去适应(Russell,2007).在报告路线方面,内部审计在组织定位上

会有所变化,企业内部审计的报告路线的改变可能是外部力量作用的结果。企业创建的报告路线要符合监管机构的要求,并使内部审计更好地为组织创造价值(Richard L Ratliff,2006).

除此之外,内部审计在技能的掌控上会有所不同,新技术、综合能力及领导力将为其掌握(S Rao Vallabhaneni,2007).企业中会出现跨部门确认这一方向转变的发展新趋势,新技术对塑造内部审计的未来将会有很大的帮助(K H SpencerPickett,2007).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内部审计由于多年的发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运用广泛,偏向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效率,这成为国外内部审计发展的显著的特点(Frink,Dwinht D. Richard J. Klimoski,2009).

经过对国内外内部审计研究成果的对比可以分析出,我国内部审计还不够成熟,发达国家的内部审计模式更为先进,业务范围也更有多元化专业化,不过随着内部审计的发展,我国也在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企业内部审计上的差距。我国企业也认识到了仅仅对财务账目进行监督检查是远远不够的,要更重视风险的防范与经营管理,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价值【外文翻译】

外文翻译 原文: T h e V a l u e O f In t e r n a l A u d i t In C or p or a t e G ov e r n a n c e Today, corporate boards must provide close oversight of such vital issues as finance, accounting, risk management, and compliance in often-complex o r g anizati ons. Yet there i s an organization wi t hin the c ompa ny t hat ha s bee n shaping just the controls needed to effectively monitor these governance matters—internal audit. By making internal audit a stronger player in the governance team, smart boards can tap into a highly valuable source of expertise. Internal auditors are like a lighthouse. Their work provides a point of reference that enabl e s compani e s t o know w he re t hey are—and t heir gui dance c a n h elp provide the insights they need to navigate with confidence into the future. That is why expectations are high that internal auditors will “raise the bar”by continuing to improve operating efficiency as well as effectiveness—not just in controls, risk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but across the enterprise as a whole. There a re th re e mess a ges I would like to shar e on how i nternal audi t ors ca n ke e p th e momentum going by building new value for today, and by becoming a source of leadership talent for business organizations tomorrow. First,internal auditors can help enable the“risk intelligent enterprise.” While management and the board may “o w n”risk, internal auditors can play a key role in ena b ling the “risk int e llige n t e nt erpri s e.”At D e loitt e, this is an outcome t hat we strongly advocate for our clients, for ourselves, and for any corporation that wants to grow and prosper. Think about it. In all companies, risk abounds—in governance, in strategy and execution, in operations, and in infrastructure. If the magnitude of this challenge were not already enough, other factors can leverage the impact of risk, from the speed at which events can unfold to the uncertainty that often accompanies them. It would be great if those were the only challenges but, of course, there are countless others to consider.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着内部管理薄弱、经济效益较差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随着2007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及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设计、制定、实施等方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近年来,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众多学者作了分析,促进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发表了意见。但是,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进一步研究其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1 内部控制定义 其实我们通过学习观察所得,内部控制的定义在不同年代都有所不同。各国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是随着人们对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经济活动和不同的经济管理要求的变化而变化的。 冯培根(2000)认为,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强化内部监督,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文章认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和资产的安全完整,同时对于企业防范经营风险,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经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风险评估不足、意识薄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 Lauraf.Spira(2003)指出 Turnbull 指南的公布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了内控的性质,尤其是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接合。 彭君翔(2008)从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企业内部控制的演进过程和企业内部控制原理探析三方面,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并且回顾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全面风险管理”五个发展阶段;并从“控制论、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三个角度,探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原理。 安艳红(2008)提出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部门,为了保护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信息的真实、正确,利于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

内部审计论文参考文献企业内部审计论文:浅谈内部审计文化建设

内部审计论文参考文献企业内部审计论文:浅谈内部审计文化建设 摘要:内部审计文化是审计事业进步发展的集中反映,对审计监督的长期效应有着重大 的作用。准确地把握内部审计文化的作用和特点,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文化凝聚、协调、形象、约束、团结五大作用。 关键词:内部审计文化建设先进文化 一、新时期下内部审计文化对审计工作创新发展的作用及其必要性 内部审计文化建设是审计工作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审计机关在新形势下实现审计目标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内部审计文化是审计事业进步发展的集中反映,加强中国特色的内部审计文化的研究,是审计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完善和改进审计工作机制,由粗放式 审计向集约化审计,由外延审计向内涵审计转变的重要途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切实重视审计文化建设,为审计文化发展贡献力量。 l、内部审计文化使审计群体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在拥有共同理想和目标的审计群体中,人们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觉地为实现审计组织的目标 而奋斗。 2、内部审计文化将审计组织的组织目标、宗旨和社会责任,内化为审计人员的审计精神、审计心理、审计道德、社会责任感,并规范化为审计行为准则,形成“内控”机制。 3、内部审计文化将科学技术知识、人文社会知识凝结为审计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种综合素质又通过审计人员发挥着知识、科技和智能的机能。内部审计文化的机能正在于将知识等因素和审计人员融为一体,从而造就出一批适应时代进步要求、高素质的审计人员。 4、内部审计文化以其自成体系的组织目标、宗旨和原则等本质内容和特征,给外界以完整、深刻的印象,具有塑造审计组织形象的功能。内部审计文化通过审计组织及其成员的行动,发散和辐射其影响,并外化成在审计客体和社会公众中的形象。 5、内部审计文化将发挥组织“调节器”的机能,将审计组织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消解于萌芽状态之中。由于内部审计文化中群体共同的价值观、精神、道德观、思维和行为方式的作用,审计组织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有利于审计组织内部人员的协调一致。即使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矛盾和冲突,也比较容易消解。 二、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微观解读 1、塑造员工共同的价值观是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在内部审计文化的构建上,应该本着科学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所处环境、人员结构、发展目标等的变化,企业内部审计文化也需要发展、完善,还应该适时分解细化,构建适合企业自己的、具体的行动准则和价值观念,来作为每个员工工作的动力、行动的指南、判别是非曲直的标准。 2、科技的投入和严格的审计工作程序保证了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和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为保证内审部门审计业务高效开展,企业应建设提供“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平台。利用这个审计平台,使内部审计人员工作更加灵活,提高工作效率。审计人员把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随时将细节告知被审计部门的相关当事人及其上一级,以便随查随改,并及时接受被审 计部门的解释和反馈。审计结束后,被审计部门须在六周之内对审计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反馈,将整改的结果或者预计整改完成的时间提交“内审信息系统”,并有第三人监督,直到审计建议和意见被落实为止。内审部门可以根据自身独立的审计发现和意见拟写审计报告,并逐级上报。内部审计委员会根据整改情况,可责成限期整改。内审部门根据风险大小,可随时安排后续审计。上述一系列措施和流程,为审计建议和意见的落实奠定了基础。加之审计结果,直接影响被审计部门及其管理人员的年度考核结果,从而提高了被审计单位整改的积 极性,达到巩固审计成果的目的。

国外内部审计发展趋势

从国际视角看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和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和造成的损失将会进一步扩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会更加明显。风险管理不力、缺乏透明度和无效的公司治理是造成这场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内部审计作为受托责任的一种控制机制,以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为作用点,以监督、评价和咨询为职能,促进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建设,确保内部控制、公司治理持续有效运行,这既是内部审计的职责,更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及其发展 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是随着一国经济、文化、法律意识和公司制度的发展而发展的。内部审计的职责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1947年至1999年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先后7次对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责进行了新的定义,[1]集中反映了国际组织对内部审计理论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入,也反映了社会对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的不断深入挖掘。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监督和评价始终是内部审计的两大核心职责,但监督和评价的范围在不断拓展,层次在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在实践中迅速发展并不断适应组织的需要,逐渐站在管理层甚至整个组织的高度,以为组织增加价值为目的。到20世纪90年代早期,内部审计师已经从事包括财务检查与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以及遵纪守法审计在内的综合性审计工作。随着组织内、外部环境的日益复杂和所面临风险的日益增长,传统上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已不能满足

组织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要求。1999年6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理事会通过了内部审计新定义和新的专业实务框架(PPF),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被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1999年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但拓展了内部审计的内涵,同时还明确了内部审计发挥职能的着力点,主要表现在: 1.新增了咨询服务功能。强调要通过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职能,“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为组织提供增值服务。 2.明确了内部审计、评价和咨询服务的着力点。抛弃了以前“经营业务”、“组织活动”等模糊的定义语言,明确了内部审计职能有效发挥的着力点是“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

财务内部审计风险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文档含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译文: 浅析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解决途径 摘要 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包括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够,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不精,内部审计方法的科学性不强,内部审计管理的制度不健全。为了降低内部审计风险,应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制建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执行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程序,正确处理降低风险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开

展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 一、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1.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够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设机构,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单位服务。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如社会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利益制约。内审人员面临的是与单位领导层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以及与各科室、部门之间的同事关系,所涉及的人不是领导就是同事,非直接有关也是间接相关, 审计过程及结论然涉及到具体的个人利益,因而审计过程难免受到各类人员干扰。 2.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不精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审计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从事审计需要的政策法规水平、专业知识、经验、技能、审计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 审计经验是审计人员应有的一种重要技能,审计经验需要实践的积累。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中不少人仅熟悉财务会计业务,一些审计人员不了解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审计经验有限。另外,内部审计人员工作责任和职业道德也是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由于我国内审准则工作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方面还有一些空白,许多内审机构和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规范的约束和指导。总之,目前我国内审人员总体素质偏低,直接影响到内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面对当今内审对象的复杂和内容的拓展,内审人员势单力簿,这将直接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3.内部审计方法的科学性不强 我国内审方法是制度基础审计,随着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环境复杂化,这种审计模式不适应开展内部管理审计的需要,因为它过分依赖于对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测试,本身就蕴藏巨大的风险内部审计一般采用统计抽样方法,由于抽样审计本身是以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因此,样本和总体之间必然会形成一定的误差,形成审计的抽样风险。随着信息化程度提高,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资料会越来越多,差错和虚假的会计资料掺杂其中,失察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虽然统计抽样是建立在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之上,但其本身是允许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的。同样,大量的分析性审核也会产生相关风险,使审计风险的构成内容更4.内部审计管理的制度不健全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关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系别:商学系专业:会计学 班级:会计N121班学号:2012451090345 学生姓名:周丽君指导教师:施寅国、吴英 一、前言部分 (一)写作目的 2008年的金融危机摧垮了一批批的民营企业,大量民营企业裁剪员工、降低薪水,更有甚的是倒闭破产。这场灾难给我国民营企业敲响了警钟,使民营企业开始审视企业的治理结构以及内部审计。当今环境下,企业面临风险不断增多、组织机构愈加复杂等问题,尤其是在民营企业由单一家族式企业转向人才多样化的过程当中,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通过专职的审计机构以及审计人员,对单位内部的财务收支状况、经营管理状况以及其他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效益型以及合法性进行审查,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内部的相关规定,评价民营企业的经济责任,以规范企业的治理结构,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目的的经济性监督活动。民营企业的审计机构是与企业的其他职能部门是相互独立的,这样可以保证企业内部审计的客观、公平、公正以及可信度。由于民营企业的规模大小不一,所以其内部审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企业审计机构以及专业的审计人员具有高水平的审计能力,也需要企业管理者拥有较高的管理水平来对内部审计的相关规制机制进行经验性的总结以及创新性的探索。 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初创阶段主要是家族式管理,规模不大、实力不强,不需要内部审计,随着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企业管理就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需要通过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来解决。 本文通过系统地查阅与所选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通过对文献进行搜集、

内部审计的一些文献

参考文献 [1] 杜殿明. 谈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J]. 北方经济, 2007, (14) . [2] 李云婷. 浅谈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J]. 北方经济, 2009, (02) . [3] 路媛媛,袁洋.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ERM框架分析[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8, (02) . [4] 张淑艳.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J]. 党政干部学刊, 2008, (01) . [5] 杨霞. 浅析当前企业内部审计[J].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Z2) . [6] 汪海鸿. 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控制[J]. 供电企业管理, 2006, (03) . [7] 王大友. 浅议企业内部审计防范衍生金融风险的对策[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06) . [8] 王红,李继志. 论风险基础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 消费导刊, 2008, (05) . [9] 王清华. 试论集团化企业的内部审计[J]. 消费导刊, 2008, (08) . [10] 马明全.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和作用[J]. 广西电业, 2009, (01) . [11] 黄文武. 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07,(05) . [12] 王荣,于露. 对于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审计效力的研究[J]山西建筑, 2007,(01) . [13] 施岩.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09) . [14] 余超挺.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7,(27) . [15] 黄劲,蒋健华.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与管理[J]山西建筑, 2008,(16) . [16] 刘军.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J]科技风, 2009,(09) . [17] 张娇,田坤. 关于工程审计的有效控制[J]山西建筑, 2008,(30) . [18] 卢轶乔晏晨晖.公司治理模式影响下的审计模式[J].当代财经,2007.8 [19] 王光远.建立政府机关内部审计制度,强化政府施政效率和效果[J].中国内部审计.2007.4 [20] 戚振东段兴民吴清华. 国外人力资源审计发展现状及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7 [21] 陈美华.国有企业审计监督体系构建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7 [22] 吴秋生.论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国企审计职责的重组[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7 [23] 马玉申姚清云高厚礼.内部审计外部协同的可行性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7.7 [24] 李海东莫鸿芳.基于风险控制的公司内部审计监控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2007.8 [25] 余玉苗田娟朱业明.审计合谋的一个博弈均衡分析框架[J].管理科学学报,2007.8 [26 ]傅黎瑛.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协作的现状与对策[J].财会研究,2007.9 [27] 王炳华.内部审计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9 开题报告中的参考文献 [1]吴文娟,高俊杰,赵珂.内部控制质量控制问题探讨[J].经济师,2006,(2):239-240 [2]程新生,张宜.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5:70-74 [3]万全,隋玉明,姜春碧.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业经济[N],2008, (3):33-35 [4]张淑艳.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J]. 党政干部学刊, 2008, (01) :150 [5]张庆龙.内部审计理论与方法[J].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11:45-50 [6]刘继红.浅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N],2007,(29):170 [7]张小英.先带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J],中国总会计师,2005,3:32-37 [8]汤谷良,刘晓嫱,任晨煜.《萨班斯——奥克斯利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构建与运行的启示,对外经贸财会[J],2005,5:9-10 [9]邓春华.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发展建议[J],审计研究.2005,3:72-75 [10]杨士华.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J],2005,1:60-62 [11]白丹.油田企业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探究[N],经济师,2009,(3):180

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发展趋势探究(一)

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发展趋势探究(一) 作者:李正楠王淑琴孙克新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成为客观要求。客观地研究和探讨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对于积极探索新的审计理论框架、防范审计风险、培养内部审计人员新的审计理念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内部审计;现状;发展趋势;研究探讨 内部审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产物。并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组织需求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对传统的理念形成强大的冲击。电子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日益发达,对单位的外部经营环境和生产经营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对审计人员、审计技术的要求愈来愈高,使内部审计面临巨大的挑战,当然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国家审计机关和各级地方政府审计机关的组织、推动和指导下,以及各部门、单位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我国内部审计在组织建设、人员配备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内部审计的必须性也得到广泛认同。审计监督制度的实行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对维护国有资产的完整,监督财经法纪的贯彻执行,保证社会与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我国的审计事业恢复较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缺少历史经历的积累,所以。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一、内部审计的现状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地位尤显薄弱 迄今为止。理论界始终认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只要独立于他们所审计的经济活动之外。就可以处于超脱的地位,就能够在内部审计中做到客观、公正。然而。事实上有很多因素制约了审计独立性的发挥:1一般来说,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所隶属的领导层次越高,独立性就越强,审计工作也就最有效。但实际中一些内部审计机构只是挂靠或隶属某个部门,即使单独设置。其地位也与单位里其他职能部门平行。加上内部审计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处理权,查出违纪违规的问题后,只能移交、建议或督促其他有决定权的部门处理。这就削弱了审计应有的监督职能。2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领导下行使职责,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领导人的牵制,被领导的长官意志左右。使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许多限制。3内部审计人员作为单位职工,与其他职工之间必然存在着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审计人员的工作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4内部审计人员的一切福利关系都在本单位,且掌握在有可能成为其审计对象的其他职能部门手中,客观上也使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事项时,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利益因素,所以审计质量有时也难以得到充分保证。 (二)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在顺应形势变化方面较慢 1重监督、轻管理服务的思想仍然存在。 我国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一直是监督与服务并举,但长期占据优势地位的是监督职能,侧重的是对单位内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虽然初步开展了内部控制审计和管理审计,但过多强调的还是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对内部审计的理解还停留在被动的“经济警察”这一监督功能层面,缺乏对审计的管理功能、增值功能的理解,从而忽略了它的管理服务作用。所以,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仍然集中在财务领域,很少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 2事后审计的缺陷日渐突出。 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大都趋于事后审计。但很多经济活动事项的问题往往都发生在前期论证过程中,如果审计人员早期不能介入,只是到了招投标或要拍板决策时审计才参与监督,则这样的监督无异于走形式,根本起不到监督的目的。以史为鉴固然很有必要。这种审计方式也能帮助单位总结经验、改进工作、亡羊补牢,然而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其对潜在的和未知的风险却难以发挥预警和规避、防范作用,造成的损失也很难挽回,远不如事前就

内部审计的英文文献

内部和外部审计监督的实证比较 理查德?L.拉特利夫、理查德?L.詹森、詹姆斯 C.弗拉格 管理审计杂志,第8 卷,第2章,2006 年,第9-16页 ? MCB 大学出版社,0268-6902 引言 审计监督项目的对象包括所有可以确保审核有效地进行的必要活动。监督一个审计项目与向管理方提出的审计报告息息相关。新西兰社会会计师公会在其审计准则中明确提出正确的审计业务过程中应当包含约定计划和监督。内部审计师协会(IIA)以及其在美国的总部与新西兰的区域分会在其《内部审计专业实践标准》中也提到:“审计工作应妥善计划和监督”。 总体审计项目监督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对那些计划已得到批准的审计工作的监督。 内部审计师协会(IIA)重点要求审计项目应得到“妥善监管”,其中包括: ●指导审计人员的工作分配 ●监督审计方案的批准 ●确保有足够数量的审计底稿 ●保证足够的审计报告 ●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 ●监督审计过程中记录并保留证据 新西兰社会会计师公会在审计准则4中明确指出:“审计工作者应当小心地直接监督和审查那些委托助理们完成的工作。”为达到本文研究目的,这里引用准则4中提到的审计监督方面的术语包括“方向”“监督”“审查”。 “方向”包括“告知助理他们的职责和审计程序的目标”,督促他们并且“让他们知道那些可能会影响整个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及进度的事项……”。准则针对正确的审计工作列出了时间计划表、计划备忘和审计书面方案。 “监督”包括监察审计工作的进展、对审计工作计划中要求修改的部分提出警告以及用自己的专业判断来解决问题。准则中同时还指出:对每一项由助理完成的工作必须进行检查。 尽管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和新西兰社会会计师公会提供了一些关于审计监督的指导性意见,但除了公会简要的未明确定义出规划的时间表、计划备忘以

风险导向模式下的内部审计问题探讨:国内外文献综述

风险导向模式下的内部审计问题探讨:国内外文献综述 侯俊志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风险导向模式下内部审计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国 内外主要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界定、目标、实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的对比,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下对内部审计人员能力要求,以及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等方面对风险导向模式下内部审计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文献综述 一、引言 现代内部审计除了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之外,对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日益关注。正是存在这样的需求,一种以内部审计主体组织的内部控制为基础、同时考虑公司治理在内的、以组织整体风险作为审计重点的审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势而生。目前国内外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主要集中于如何在年度审计计划编制过程中运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关于如何在具体审计项目中贯彻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念的实践性资料并不多见。而要将这种新型审计模式贯彻到内部审计全过程,就必须在如何以风险为导向实施具体审计项目方面有所突破。 二、国内外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国内外运用情况研究 目前内部审计领域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运用目前还主要局限于宏观层面,即在编制年度审计计划、选择审计项目时采用这一方法,而在微观层面,即具体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这一方法的运用还非常有限,如Marco Allegrini,Giuseppe D'Onza(2003)对在意大利上市的前100家大型企业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25%的企业未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67%的企业只在年度审计计划编制过程中采用了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只有8%的企业在年度审计计划编制过程和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都采用了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可见,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并未在具体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界定研究 理论界对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含义有不同的解释。李曼(2010)认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要关注风险,依据风险选择项目,识别风险,测试管理者降低风险的方法,并以风险为中心出具审计报告,协助企业风险管理。这里的“风险”不仅是指“审计风险”,还包括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国外内部审计的发展轨迹

国外内部审计的发展轨迹 内部审计并非诞生于世纪初,它是企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为适应 管理需求多样化、复杂化的产物。随着世界经济繁荣和萧条的几番更替,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也不论企业的规模大小、产业和类型,为何内部审计都受到广泛的重视?内部审计在国外的发展历程如何?未来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文章将作出详细解答。 在年月的美国安然公司财务舞弊事件中,唯一获判无罪的高层管理人员就是安然的首席内审员。年月,世界通讯公司再度爆发财务丑闻,其虚构的近亿美元利润创下了财务舞弊的世界记录。与安然事件类似,世通的财务舞弊也是由三位内审人员在执行内审工作过程中发现的。他们不计个人安危、忠于职守、排除种种困扰、承受巨大的压力,毅然将世通的舞弊行为昭示于天下。 在上述各案中,尽管内审人员都恪尽职守,但为何仍阻挡不了此类弊案的发生?是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是企业对绩效的追逐已 超过对高层主管道德价值和企业良心的关注?还是影响企业有效运作 的基础框架已年久失修、不堪重负呢?这对处于内审领先地位,向来对企业执行严格监管的美国及其相关监管单位,不啻于巨大的耻辱和一个当头棒喝;而全球企业也都开始重新思考内审在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起到的作用,并且审视包含公司层面在内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应如何完善。《萨班斯奥克斯法案》也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在此期间,

内审和审计委员会,似乎被企业和多数企业利益相关团体视为维护企业道德文化的最后一道防线。 国外内审产生的背景 世纪末、世纪初,托拉斯和康采恩等组织快速发展和扩张,逐渐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据了垄断地位。例如,年,美国钢铁公司垄断了全国钢产量的。这些经营规模庞大的企业,经营地点分散,经营业务复杂,高层管理人员无法像以前那样在所有的经营活动上亲历亲为,由此,分权管理和多级控制逐渐成为大型企业的管理方式之一。然而这种营运模式要想运作有效,势必需要建立适当的制度和程序以规范员工在日常营运作业中的合规合理性。 除此之外,也需要有一个独立的专职部门去审查、评价和报告这些作业执行的结果,并做出适时的反馈。一个与业务控制并列但相对独立的控制机制———内部审计便由此诞生。年,德国最大的军火制造商蒂森克虏伯公司开始设置内审部门,美国则在铁路行业最先配备内审人员。 国外内审的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型企业的迅速崛起,企业对内部经营管理、控制和监督的需要也逐步提高。世纪初,内审在美国问世,并随即在英国和日本快速发展。数十年来,其职能也从以查找错误为导向,单纯的监督、控制以及保护企业财产的“警察”角色,发展至今日以企业风险管理为导向,协助企业达成目标、提供咨询,并成为和不可或缺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文翻译文献

文献信息: 文献标题:A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f Internal Audit Effectiveness in Kuwaiti Industrial SMEs(科威特工业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有效性的理论探讨)国外作者:Awn Metlib AL-SHBAIL,Turki A.A.TURKI 文献出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ademic Research in Accounting, Finance and Management Sciences》, 2017,1(7):107-116 字数统计:英文2221单词,12805字符;中文4184汉字 外文文献: A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f Internal Audit Effectiveness in Kuwaiti Industrial SMEs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scrutinis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internal audit effectiveness and the four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Professional Practice of Internal Auditing (ISPPIA): independence of internal auditors, scope of internal auditors, management support, and audited cooper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factors and Satisfaction of internal auditors is also examined. Further, the moderating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factors (if present)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IA among industrial SMEs in Kuwait are investigated through satisfaction of internal auditors. By ascertain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A at the industrial firms via theories as well as variables, this paper broadens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A. Key words:Internal audit effectiveness, satisfaction of internal auditors, Kuwaiti Industrial SMEs 1.Introduction Within the past few decades,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s have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through value added services and thus, it has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研究 专业:会计学 一、前言部分 (一)写作目的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民营企业完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设立不同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设立,它是企业基于提高自身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而做出的一种主动选择,其内部审计的设立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缺乏系统性。政府作为行政机构则无意干涉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问题,缺乏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磬要的指导和管理。这就导致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着诸如机构设置混乱、审计业务不规范等诸多弊病。因此,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已成为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相关概念 1、民营企业的相关概念 所以的非公有制企业均被统称为民营企业。在《公司法》中,是按照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来划分企业类型的,主要有:国有独资、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等。按照上面对民营企业内涵的界定,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中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均属民营企业。 民营不等于私营,民营化也不能等于私有化。从广义上看,民营只与国有独资企业相对,而与任何非国有独资企业是相容的,包括国有持股和控股企业。因此,归纳民营企业的概念就是:非国有独资企业均为民营企业。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民营企业仅指私营企业为主体的联营企业。 2、内部审计的相关概念 1999年6月,内部审计师学会董事会通过了内部审计的如下定义:“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用于改善机构的运作并增加其价值。通过引入一种系统的、有条理的方法去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一个机构实现其目标。

国际内部审计的最新发展趋势

国际内部审计的最新发展趋势 多年来,内部审计的发展和其作用的发挥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得到了产业界、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充分肯定。IIA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内部审计的未来呈现下列十大发展趋势。 1、审计的模式从控制导向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变 在过去数十年中,控制导向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普遍使用的审计方法。它使审计人员容易将审计重点偏向于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而忽视了单位本身的目标。在未检查本单位的目标和所处风险前直接评估控制程序,其结果意义不大,因为审计人员无法判断哪些是最重要的控制,哪些控制对于风险而言是最重要的,以及缺少哪些控制。这一审计模式已经带来许多问题,多余的控制阻碍了组织程序的正常动作,沟通变得更加困难。由于控制的改变滞后于经营环境的迅猛变化,使得对过去形成的、与本单位目前所面临的风险无关的控制进行审计变得缺乏意义。 没有风险就没有控制,控制只为管理风险而存在。不分析风险而想有效地评价控制是不可能的。最新的控制模型如美国的COSO报告、加拿大的COCO报告、英国的Cadbury 报告及南非的King报告,都将风险评估引入了内部控制并将其列为控制的核心。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风险导向审计使审计人员开始关心组织所面临的风险,使审计人员必须根据风险评估的思路开展对内部控制的评估,使审计报告将目前的控制与策略计划和风险评估连接起来,审计具有针对性,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2、从着眼于风险到着眼于经营环境 经营环境是风险的根源,控制系统就是针对它设计的。风险的来源——对单位产生威胁的危险和创造潜在收益的机遇,必须成为风险分析的焦点。这些条件、情况、危险和机遇就是可能影响单位经营的环境。 经营环境包括一组相关内容: (1)一般环境:国际的,经济的,法规的,政治的,环保的,知识的,科技的,社会的; (2)社会环境:社会的,私人的,非盈利性的,公共的,以及宗教的;

审计学内部控制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中英文翻译 内部控制爆炸① 摘要:Power的1997版书以审计社会为主题的探讨使得审计活动在联合王国(英国)和北美得到扩散。由审计爆炸一同带动的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兴起。审计已经从审计结果转向审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它已然成为公众对公司治理和审计监管政策的辩论主题。Power表示对什么是有效的内部控制各方说法不一。本人对内部控制研究方面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内部控制对非常不同概念的各个领域的会计进行探究,并研究如何控制不同水平的组织。因此,内部控制研究的各类之间的交叉影响是有限的,而且,许多内部会计控制是研究是再更宽广的公司治理问题的背景下进行的。所以,许多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对公司治理的价值观点扔需要进行研究。 关键词:机构理论;公司治理;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制度;管理控制 1 概述 Power的1997版书以审计社会为主题的探讨使得审计活动在联合王国(英国)和北美得到扩散。由审计爆炸一同带动的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兴起。审计已经从审计结果转向审 ①Maastricht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Research and Education Center (MARC), 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Universiteit Maastricht, P.O. Box 616, 6200 MD Maastricht, The Netherlands s.maijoor@marc.unimaas.nl Fax: 31-43-3884876 Tel: 31-43-3883783

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它已然成为公众对公司治理和审计监管政策的辩论主题。例如,在最近的对于欧洲联盟内外部审计服务的内部市场形成的辩论中,监管建议建立关于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制度。虽然对有关内部控制的价值期望高,但Power表示对什么是有效的内部控制各方说法不一。本人对内部控制研究方面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内部控制是对非常不同概念的各个领域的会计进行探究,并研究如何控制不同水平的组织。因此,内部控制研究的各类之间的交叉影响是有限的,而且,许多内部会计控制是研究是再更宽广的公司治理问题的背景下进行的。所以,许多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对公司治理的价值观点扔需要进行研究。 在审计和公司治理的公共政策辩论中,内部控制的概念越来越得到重视。公共越来越关注内部控制,令人对power在1997年英国和北美的书中的审计社会的现状有所信服。此书的主题是在Anglo-Saxon经济体的审计活动:审计爆炸的扩散。Power表示,联合开发与审计爆炸带动了内部控制制度兴起。增加监管问责制是公众对审计和公司治理政策辩论机构内部控制系统的一部分。然而Power注意到,尽管公众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度迅速增加,内部控制的概念还是很模糊。他支出,内部控制是什么,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界定是内部控制的最基本问题。 本文讨论研究内部控制的兴起,认为内部控制的研究也有一些潜在的问题。首先,在以往的研究中,长期的内部控制涵盖完全不同的概念。其次,有关的内部控制研究机构的规模是有限的,要从孤立的学科进行交叉使用得到结果很难。因此,内部控制是尚未独立的研究范畴。最后,以往的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没有彻底解决在审计和公司治理的公共政策辩论中谈到的内部控制有关问题。假设的内部控制、财务报告和公司治理的基本关系也没有被证实。 本文解构如下:在开始对内部控制进行研究和讨论之前,先介绍了两个主要的,在Power1997的书中所提出的发展:第一部分讨论了审计爆炸,第二部分讨论了内部控制的崛起。两者也讲被从欧盟的角度评论。第三部分讨论了什么是内部控制,并从会计研究的三个主要观点出发,研究内部控制制度。第四部分确定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公共政策辩论所承担的四个基本关系,并讨论之前的相关研究。最后一节提供了一个总结和结论。 2 内部控制的崛起 不论是否存在审计爆炸,Power1997和1998在审计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根据Power (1997年83爷),因为内部控制系统的可审计假设使得审计爆炸成为可能。根据更具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