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对内部审计影响的理论分析文献综述
浅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数据价值性
在海量的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信 息和知识成为关键。
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内部审计的挑战
数据安全风险
随着数据量的增加,数据泄露、篡改和破 坏的风险也随之上升。
数据整合难度
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数据给数据整合带 来挑战。
数据处理能力不足
现有的审计方法和工具在面对海量、多样 、快速的数据时,可能会显得力不从心。
要点二
研究方法
通 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和调查数据 进行深入研究。其中,文献综述主要是对相关文献进行 梳理和评价,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案例分析主要是对 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问卷调查 主要是对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和相关人员进行调查,了解 实际情况和需求。
浅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 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11-03
目 录
• 引言 • 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影响 • 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针对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背景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内部审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个背 景下,探讨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对于提高高校治理 水平、加强风险防控、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意义
通过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当前高校 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理论 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目的和方法
要点一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揭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 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 议,以期为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参考。
进一步深入研究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内部审计 中的应用。
文献综述模版

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献综述人文管理(或工商管理)学院班级:08会计二班姓名:王乃斌学号:084980090 会计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对它的研究仟何时刻都离不开具体的历史环境与条件。
而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制约、影响会计发展的历史大环境是全球经济一体化。
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的日益频繁,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加快:跨国公司日益壮大,国际货币资本投资遍布全世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动,各国经济间的相互关联及其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经济全球化要更稳步的发展,就必然会要求具有驾驭经济全球化的经济信息系统。
但由于世界各国的社会历史环境千差万别,导致没有哪两个国家的经济信息系统是完全相同的,因此,若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提供全世界都能理解的经济信息,就必须要有全世界通用的经济信息系统。
而会计作为一种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很好地迎合了这种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会计开始打破国界,走向世界,会计国际化的呼声日高涨:区域或全球资本市场要求筹资者或投资者提供在国际间可比的、可理解的且相关的会计信息;全球企业兼并浪潮要求使用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提供可比的企业财务信息;跨国公司开展国际经济活动需要国际化的通用会计信息;不同国家之间会计报表的合并、国际物价变动影响的调整、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等会计难题迫切需要全球范围的合作;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风暴也企盼会计国际化的早日实现,以此来阻止类似灾难性危机的再次发生……由此可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急切呼唤下,会计走向国际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一、人员素质与内部审计肖京正指出内部审计人员自身应该端正态度,丰富知识结构,不断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提高。
成焕玲也指出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上岗资格的获取条件,同时注意改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结构,最后应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曲学佳指出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加强审计人员计算机水平,促进审计技术提高。
浅谈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文献综述

浅谈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文献综述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内部审计产生了巨大的变革。
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的定义相比传统内部审计得到了延伸,并且大数据对于内部审计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变革。
通过分析大数据对内部审计产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提家政策;公司管理;审计人员素质等方面的措施。
关键词:大数据;内部审计一、引言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出现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变革。
随着会计行业信息化的出现,传统的内部审计已无法满足信息化的要求,大数据内部审计应运而生。
2008年制定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8号———信息系统审计》对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做出了具体规范,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及大数据一词并强调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对我国的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表明大数据内部审计是适应时代要求的最新产物。
二、内部审计新理念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内部审计的定义已无法适应大数据的复杂环境,内部审计定义需要创新,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大数据环境下的内部审计新理念进行了总结。
国外对于信息化审计研究较早,对于信息化审计的定义国外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美国Ann?barry教授(1989)曾预测未来审计工作的重心将转变为对数据库的审计。
日本通产省情报协会(1995)从信息化审计的过程出发,认为信息化审计就是在审计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全面的评估。
可见国外学者对于审计信息化已形成了系统性的理论研究。
国内学者对于信息化审计的研究进行的较晚,并且尚处于初级阶段。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认为内部审计具有评价并改善风险水平、控制并治理审计过程的作用。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学者发展了内部审计理念,不仅拓宽了内部审计的覆盖范围,同时也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汤靖(2016)提出大数据内部审计是新时期审计事业发展的方向,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规章为准绳,并且能够推动组织架构、盈利模式、管理流程方面的变革。
审计方面的文献综述

审计方面的文献综述审计方面的文献综述涉及了许多相关主题,包括审计理论、审计方法、审计流程、审计质量、审计报告、审计风险等。
以下是一些审计方面的文献综述相关主题以及相关文献的综述。
1. 审计理论- 审计理论的演变和发展趋势:这方面的综述可以回顾审计理论的历史发展,以及当前审计理论的主要趋势和前沿。
- 审计理论的理论框架:这方面的综述可以整理和总结不同的审计理论框架,包括信号检测理论、代理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等。
2. 审计方法- 审计程序的综述:这方面的综述可以总结不同类型企业的审计程序,以及不同类型审计的程序特点,如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
- 数据分析方法在审计中的应用:这方面的综述可以介绍数据分析在审计中的应用,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
3. 审计流程- 审计计划与风险评估:这方面的综述可以介绍审计计划的编制过程,以及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 审计证据的收集与评价:这方面的综述可以总结审计证据的不同来源和收集方法,以及如何评价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和充分性。
4. 审计质量- 审计质量的评估指标:这方面的综述可以总结审计质量的评估指标,如审计报告的标准符合程度、审计结果的重要性等指标。
- 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这方面的综述可以整理和总结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包括审计师的专业素质、审计机构的制度设计等。
5. 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这方面的综述可以总结不同国家或地区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要求,以及国际审计准则对审计报告的要求。
- 审计报告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这方面的综述可以研究审计报告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对用户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审计报告的可读性。
以上仅是一些审计方面文献综述的主题示例,具体的文献综述需要根据具体研究目的和关注点来确定。
可通过学术数据库、审计期刊和研究机构的网站等渠道搜索相关文献,以获取更详细和最新的研究综述。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转型的挑战及对策分析——以交通运输企业为例

现代营销中旬刊XDYX 早在2018年,第一届中央审计委员会就提出“创新审计理念,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审计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的最新要求,为新时期的企业内部审计指明了新的方向。
大数据审计是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新模式,相较于传统的现场审计模式,可利用信息技术更加充分地获取企业数据信息,及时查找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准确评估其风险程度,得出更加全面的审计结论。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也逐步上升,研究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通过内部审计技术创新,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提质增效,成为交通运输企业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大数据审计的文献综述关于大数据技术对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的影响,李艳(2020)认为,国有企业采用大数据审计除了要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外,还具有健全内部约束机制、提高企业管理效率、规避财务风险等积极意义。
国有企业应当做好数据平台建设,提高审计信息质量,提升内部审计人员核心素养。
王琳(2020)认为,大数据环境为企业内部审计提供了崭新的审计视野及审计方法,也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挑战。
企业应强化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和人才建设。
杜小兰(2020)提出,大数据背景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业务的融合是必然趋势,具有实现国有企业统筹管理、确保国有企业监督独立性、有效预防腐败事件等重要作用。
周煦杰等(2021)分析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的现状及难点,认为应当创新内部审计手段,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由传统审计向大数据审计转变,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转变。
Balios D (2021)研究大数据技术对会计和审计的影响,认为大数据审计技术可提高审计质量、降低人工成本,为管理决策提供关键帮助;管理者与审计师之间的关系将因大数据而变得更加密切。
关于大数据审计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实践,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课题组等(2021),以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审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及进一步深化开发为蓝本,指出大数据预警分析平台通过大数据全面抽样、风险和问题预警分析,使审计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推动企业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
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研究综述

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研究综述目录一、文献综述 (3)二、选题意义 (4)(一)理论价值 (4)(二)实践意义 (4)三、研究方法 (4)一、文献综述本文的原始资料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利用校园网内资源如互联网如中国知网()等查阅相关的电子期刊、学校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以及近年来的相关学位论文来进行阐述,这些文章对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的问题都进行了的阐述: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活动,其目的在于为企业增加价值和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发现、分析并解决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帮助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
然而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尚处在探索阶段,内部审计制度很不健全很难发挥其在企业中固有的作用。
就如何解决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问题李志鹏认为“企业应该理顺内审管理体,加强内部审计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原则,赋予内审机构一定的处罚权同时内部审计机构也要在审计前,必须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方案。
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进行了解用先进的审计理论和审计技术方法”。
同样,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离不开制度的约束,沈洁铭(2011)给出了一些很好的应对措施:“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完善内部的质量控制制度;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在改进内部审计的方法上甄晓文采取风险基础审计方法:“风险基础审计是将审计风险观念全面应用于审计过程的一种审计模式,它通过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来确定审计风险是否可以控制在可以容忍的范围内。
它主要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不仅对审计对象的控制风险进行评价,同时更要对产生风险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这样就使审计风险与整个审计过程密切联系起来。
”在完善审计机构建设,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方面沈洁铭认为:“从根本上说,防范审计风险关键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而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
审计能否真正发挥为政府和公众服务的最终作用,不仅要有完善的审计行业标准来规范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要建设一支合格的、高素质的审计专业队伍。
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S t p e h e n ( 1 9 9 3 ) 认为,内部审计不仅需要取得董事会的支持 , 还需要
审计委员会的支持 ,这样才能保证其能够得到合理的安排 ,同时才能 保持内 部审计在组织内部的独 性,从而保证审计质量。 A 1 一 T w a r y 等( 2 o o 3 ) 认为内部审计部门要发挥应有 的作用 。实现 自 身价值 ,必须具备 以下条件:保持独立性 、 资源充足 、 审计 人员专业
模 、公司组织结构的影响。 刘 国常 、郭慧( 2 0 0 5 ) 从 中小企业板块选取 T3 o 家 上市公司进行研
耿建新 、续芹 、李跃然( 2 0 0 6 ) 收集了沪市2 0 0 1 年一2 o o 4 年I P O 公司发
布的招股说 明书 中内部审计相关信息 ,用以研究公司治理 因素和公 司 管理因素对 内部审计部 门是否单独设立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 设立时间越长 ,控股的子公司与分公 司数量越多,资产规模越大 , 独 立董事 比例越高的上市公司越有可能单独设立 内部审计部 门。 2 . 1 . 4 内部审计与董事会 、审计委员会 wa l e 和K r e u t z f e l d t t 1 9 9 1 ) 对内部审计机构建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 究 ,他们发现这些 因素包括公 司地理位置的集中或分散 ,公司的大小 以及是否设立有 审计委员会 、 公司主营业务所处的行业等。研究结果 同时显示出 ,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的公司比没有建立 内部审计制度 的 公司呈现出受到监管部 门更多的关注 ,财务绩效表现更好 ,公司规模 更庞大等特征。 L i g h t l e NB u s h o n g ( 2 0 0 0 ) i  ̄ k N 部审计向审计委员会报告l l : 作, 能够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在组织中的地位 , 资源的获取能够得到保障 ,从而 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 He r m a n s o n ( 2 0 0 2 ) 提出 ,内部审计直接向审计委员会负责的模式能 够使内部审计成为公司治理的一部分 , 从而最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 Ka p l a n 和S e h u l t z ( 2 0 0 6 ) ¥  ̄ 美国 l 1 9 个上市公司进行 调查发现 ,内部 审计发现问题后 ,如果是向审计委员会报告 ,则比较可能进行后续调
大学论文中的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大学论文中的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在大学阶段进行学术研究时,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文献综述是指对相关领域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评析,以归纳、总结和分析这些资料中的观点和研究成果;而理论分析则是对研究主题的理论基础进行探讨、解析和运用,以支撑研究问题并指导研究内容。
一、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通常位于论文的引言部分,旨在提供研究主题的背景和前沿,展示已有研究成果,并找出研究方向的空白或争议之处。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确定研究主题范围:首先,明确研究的具体领域和研究对象,界定研究的范围和限制。
2.搜集文献资料:利用学术数据库、图书馆资源和互联网等渠道,广泛搜集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包括学术期刊、会议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
3.筛选和整理文献资料: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筛选,选择与研究主题相关而又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同时注意筛选出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以保持研究的前沿性。
然后,将选定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主题内容或方法论进行分类。
4.评析文献资料:对选定的文献资料进行评析,即对每一篇文献进行摘要和评论。
摘要是对文献的主要内容进行简洁概括,评论则是对文献的观点和研究方法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
5.对比已有研究成果:将不同文献资料之间的观点和研究成果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一致性和争议性,进一步识别出研究的空白或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上述步骤,研究者可以将文献综述编写为一篇有条理且完整的综述性论述,为接下来的理论分析提供基础。
二、理论分析理论分析是对研究主题所依托的理论进行剖析和运用,以解释问题、构建理论框架和指导研究方法。
理论分析的步骤如下:1.选择适当的理论框架:在理论分析之前,需要选择适用于研究主题的理论或理论框架。
可以通过检索相关文献、研究现有理论和与研究导师或同行的讨论等方式确定。
2.解析理论核心概念:对所选理论的核心概念进行解析和定义,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并分析其与研究主题的关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对内部审计影响的理论分析
文献综述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腾飞,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中。
自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以来,内部审计信息化也被提上了日程。
内部审计在企业中有着重要作用,它能够监督各项制度、计划的贯彻情况,为部门、单位领导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还可以揭示经营管理薄弱环节,促进部门、单位健全自我约束机制。
当信息技术应用到了内部审计当中,内部审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繁杂的手工劳动被大大地简化了,而审计的工具、载体和审计规则等发生了变化。
这就要求我们分析掌握信息化对内部审计的影响,从而掌握融入信息技术的内部审计,结合国外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先进经验,对我国的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提出适当的意见和建议。
一、我国内部审计的概况
我国目前内部审计信息化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虽然大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对于内部审计的作用和职能仍然认识不足。
而由于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不足,传统审计方式依然普遍存在。
同时,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软件的开发和研制速度较为缓慢。
随着ERP和BPR等管理软件的不断发展,对于内部审计人员要求也越来越高。
内部审计人员越来越需要向复合型人才发展。
二、国外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研究现状
国际信息系统审计领域的权威专家Ron Weber将信息系统审计定义为“收集并评估证据,以判断一个信息系统是否有效做到保护资产、维护数据完整、完成组织目标,同时最经济的使用资源”。
这一定义不仅包括了被审计信息系统保护资产安全及数据完整,还包括了信息系统的有效性目标。
日本通产省情报协会对信息系统审计定义如下:为了信息系统的安全、有效,有独立于审计对象的信息系统审计师,以第三方的客观立场对会计核心的信息系统进行综合的检查与评价,向信息系统审计对象的最高领导提出与建议的一连串的活动。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安·贝里教授等在《公元2000年审计师的效能》里预言:未来的审计师将会是数据库的审计,而不是那种由数据编制除了的原始的财务报表,未来审计人员将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编制、保存和确保数据库的程序上。
美国计算机审计专家托马斯·波特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下的审计越来越受到关注,面对数据共享性强、网络化程度高,而又必须满足用户各种需要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开展计算机审计。
美国Gallegos指出:不同的审计技术对信息系统审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要求也不相同。
在实施信息系统审计时,只有熟练掌握各种审计技术,才能取得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有效执行审计,实现审计目标。
伊恩·吉尔霍利指出信息技术下的审计内容更加广泛,例如MIS审计所包含的内容有数据档案的维护控制、输出数据的利用、系统自身的内部控制、输入控制、EDP系统的安全、设备控制、输出控制、系统部门的组织、系统的计划、设计和发展、直线控制和系统部门的成本控制等方面。
三、我国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研究现状
1、我国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现状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我国内部审计信息化也在不断地发展。
大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必要性,但局限于技术与经济实力,我国的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较为缓慢,手工的内部审计仍然较为普遍。
由于科技水平的局限性,相关的内部审计软件的研发也遇到了一定的瓶颈。
同时,内部审计的从业人员也缺乏相应的培训,由传统内部审计到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过渡还没有完成,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仍需提高。
2、会计信息化对内部审计的影响
彭湘茹(2011)在《关于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控审计工作的思考》中提出从内控审计工作上来看,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搭建的内部信息化管理系统,使得传统审计工作的范围扩大,原有的审计线索因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而消失,审计程序及内容也发生率相应的转变。
宋英(2011)在《会计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中提出会计信息化增加了内部审计的风险,也增加了内部审计的难度。
罗珍(2012)在《会计信息化对医院内部审计的影响》中提出在当前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中,由于会计数据几乎都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虽然没有改变,但却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地冲击。
徐静(2012)在《会计信息化下企业内部控制探讨》中提出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应重视并加强研究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促进内部控制政策的实施,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
3、我国内部审计信息化面临的困难
汤孟飞(2009)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内部审计发展的思路》中提出我国对信息化下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传统审计方式依然普遍存在,审计信息化与软件的开发或研制速度缓慢,复合型内部审计人员严重缺乏。
盛碧荷(2010)在《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提出审计信息化工作开展不够普遍,且发展不甚均衡,审计风险评估重视不够,审计工作的安全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重视信息化硬件设施的建设,忽视信息化软件建设,审计业务水平与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匹配问题时有发生。
4、对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意见和建议
相小红(2012)在《信息化系统对审计流程的影响及对策》中提出应制定规范的计算机审计法规和准则,适应信息化的审计工作流程。
开发和利用适合信息化审计工作流程的会审一体化软件。
采用适应信息化审计流程的方法和手段。
金希萍,丁洁文(2012)在《浅论会计信息化对传统审计的影响及对策》中提出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合理的信息化审计程序,使审计人员对计算机系统所用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进行符合性测试阶段,全面评价和编制审计报告。
林玉琼(2010)在《略论会计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其对策》中提出应健全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会计信息化的审计方法,加强审计软件技术的开发,提高审计人与的业务素质。
李慧(2012)在《论信息化下审计的变革》中提出应健全审计机关的各项规章制度,科学录用审计机关工作人员,加强审计机关工作人员专业化培养力度,实行效绩考评,完善审计机关的奖惩机制,加强审计机关专业化建设。
四、总结
内部审计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了信息化的内部审计的先进性。
我国目前也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在积极地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进程。
但由于我国目前的现状,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进程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各种原因的综合导致了我国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滞后。
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分析和借鉴,针对我国目前的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的现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从而提出解决诸如内部审计人员从业经验缺乏,内部审计软件研发缓慢等问题的方法。
进而可以提高我国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加强企业自身的内部审计水平,规范我国内部审计的秩序,同时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争取能够追赶上发达国家的脚步,从而让我过的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赶上国际化的脚步,从而提高我国企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提高我国企业在世界上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01】郭状先,康梅娟.从信息化视角分析审计成本的控制【J】.商业会计.2009(17):39-40
【02】彭湘茹.关于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控审计工作的思考【J】.会计师.2011(09):75
【03】宋英.会计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J】.审计与理财.2011(05):15-16 【04】罗珍.会计信息化对医院内部审计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09(12):172
【05】徐静.会计信息化下企业内部控制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2(19):139-140
【06】李慧.论信息化下审计的变革【J】.时代金融.2012(18):4,9
【07】林玉琼.略论会计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其对策【J】.消费导刊.2010(03):93-94
【08】汤孟飞.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内部审计发展的思路【J】.财会研究.2009(19):61-63
【09】金希萍,丁洁文.浅论会计信息化对传统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2(04):165,191
【10】盛碧荷.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0(29):24-25
【11】相小红.信息化系统对审计流程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2(12):99-101
【12】郑长峰.浅谈社会信息化对审计环境的影响【J】.财会通讯.2012(13):126-127
【12】Fandel.G;Trockel.J“Avoiding non-optimal management decisions by applying a three-person inspection game”REStud;pp85-93
【13】w; “National neonatal data to support specialist care and improve infant outcomes”REStud:pp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