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污染的五大危害!

合集下载

噪音污染的危害与减少方法

噪音污染的危害与减少方法

噪音污染的危害与减少方法噪音污染指的是超出正常范围的噪声,它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许多危害。

然而,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我们可以减少噪音污染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噪音污染的危害及减少噪音污染的方法。

一、噪音污染的危害1. 耳朵受损:噪音超过80分贝时,会对人的听力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长期接触大噪音环境甚至可能引发失聪。

2. 睡眠障碍:夜间的噪音对人们的睡眠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失眠、早醒等问题,进而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3. 心理压力:长期处于嘈杂环境下,人们容易感到激动、疲劳、烦躁不安,甚至引发情绪失控或精神疾病。

4. 影响学习和办公:学生在课堂上或者家中无法专注于学习,办公室员工无法集中注意力完成工作。

二、减少噪音污染的方法1.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减少噪音污染的首要措施。

要合理规划居住区和工业区的定位,将工业区和噪音源远离居住区。

同时,需要将交通干道、商业广场等噪音源远离居住区。

2. 声音隔离在建筑设计和装修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隔音材料来降低噪音传播。

例如,在墙体和地面上安装隔音材料,选择隔声效果好的窗户和门等。

3. 噪音源控制对于噪音源,应该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

例如,在工业厂房中使用隔音设备,设置限制噪音的工作时间段,以减少噪音源对周边环境的扰动。

4. 绿化和缓冲植物具有吸音以及减少噪音传播的作用。

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应该增加绿化带和公共花园等绿化项目,以达到减少噪音的目的。

5. 教育宣传通过教育和宣传,向公众普及噪音污染的危害和减少噪音污染的方法。

例如,可以开展讲座、展览和社区活动,提高公众的意识和责任感。

6. 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应加强立法和改善执法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和限制噪音污染。

同时,要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和监督,确保法规的有效执行。

三、结论噪音污染带来了诸多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但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装修、噪音源控制、绿化和缓冲、教育宣传以及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等手段,我们可以有效减少噪音污染的影响。

噪声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噪声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噪声的危害与防护措施噪声是环境中产生的一种不规则的声音,其可以对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接触噪声会导致听力损失、睡眠障碍、心理压力和影响生活质量等问题。

因此,了解噪声的危害以及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对于保护个人和社会的健康非常重要。

1.听力损伤: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如工厂、施工现场或机动车辆等,会导致听力损伤。

高强度的噪声会破坏耳膜和听觉神经,引起永久性听力损伤。

这种损伤发生得很慢,但是无法逆转,因此需要尽早采取措施保护耳朵。

2.睡眠障碍:噪声可以影响睡眠质量,尤其是在夜间。

持续的噪声会打断正常的睡眠模式,导致失眠、多梦和浅眠等问题。

睡眠质量下降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和健康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3.心理压力: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会导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下降。

过度噪音会增加压力水平,导致焦虑、抑郁和易怒等负面情绪。

4.影响交流:高噪声环境下,人们往往需要大声说话才能听到对方的声音,导致沟通困难。

这不仅对于正常的人际交流造成阻碍,也会影响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为了保护个人和社会免受噪声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耳塞和耳罩:在暴露在噪音环境中时,佩戴耳塞或耳罩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方法。

这些装置可以减少噪音进入耳朵的程度,从而保护听力。

2.控制噪音源:对于有噪声源的工作环境,可以采取控制噪声源的措施,如隔音墙、噪声消音器和噪声屏障等。

同时,减少噪音源的使用时间和频率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3.规范噪声标准: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制定严格的噪声标准,并强制执行。

这样可以限制噪音源的噪声水平,保护公众免受噪声的侵害。

4.音量控制:个人在使用电视、音响和耳机等娱乐设备时,应注意控制音量不超过安全水平。

长时间高音量的娱乐设备使用会对听力产生负面影响。

5.教育宣传:开展噪声污染的教育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对噪声危害的认识,提高个人对于噪声防护的重视。

这可以通过媒体宣传、学校教育和社区活动等方式来实施。

总之,噪声对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着负面影响,因此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非常重要。

防噪音作业安全操作指引

防噪音作业安全操作指引

防噪音作业安全操作指引在许多工作场所中,噪音污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音环境下,不仅会对工作人员的听力造成损害,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因此,掌握正确的防噪音作业安全操作方法至关重要。

一、噪音的危害噪音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听力损伤长期处于高强度噪音环境中,内耳的毛细胞会受到损伤,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出现永久性耳聋。

2、心血管系统影响噪音会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3、神经系统影响容易导致神经衰弱、失眠、焦虑、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影响工作和生活。

4、心理影响使人产生烦躁、易怒、疲劳等不良情绪,降低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

二、噪音的来源了解噪音的来源是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前提。

常见的工作场所噪音来源包括:1、机械设备如机床、压缩机、风机、破碎机等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2、动力工具电钻、电锯、砂轮机等电动工具使用时发出的噪音。

3、交通运输车辆行驶、飞机起降、火车通过等产生的噪音。

4、生产工艺如冲压、焊接、锻造等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三、防噪音作业安全操作的基本原则1、源头控制优先选择低噪音设备和工艺,从源头上减少噪音的产生。

2、传播途径控制通过合理布局工作场所、采用隔音、消音、吸声等措施,降低噪音的传播。

3、个体防护为工作人员配备合适的防噪音用品,如耳塞、耳罩等。

4、管理措施制定并执行防噪音作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噪音的监测和评估,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听力检查和培训。

四、防噪音设备的选择与使用1、耳塞耳塞是一种常见的防噪音用品,分为一次性和可重复使用两种。

选择耳塞时,要根据噪音的强度和频率选择合适的型号,并确保佩戴正确,以达到良好的隔音效果。

佩戴耳塞时,应将耳塞轻轻塞入耳道,使其与耳道紧密贴合。

2、耳罩耳罩能提供更好的隔音效果,尤其适用于噪音强度较大的环境。

佩戴耳罩时,要调整头带的长度,使耳罩紧密贴合头部,同时要注意保持耳罩的清洁和完好。

噪音的危害及个体防护措施

噪音的危害及个体防护措施

噪音的危害及个体防护措施一、噪音的危害。

1.1 对听力的损害。

噪音就像一个无形的杀手,悄悄地侵蚀着我们的听力。

长时间处于高分贝的噪音环境中,就好比耳朵在遭受一场残酷的战争。

那些嘈杂的声音,像机器的轰鸣声、高分贝的音乐等,会不断冲击我们内耳脆弱的毛细胞。

这些毛细胞一旦受损,可就难以恢复了。

刚开始可能只是觉得耳朵有点嗡嗡响,就像有只小蚊子在里面飞,这就是耳鸣。

要是还不重视,慢慢地听力就会下降,听东西就像隔了一层厚厚的玻璃,模糊不清。

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失聪,这可就把人带入了一个无声的世界,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1.2 对身体的影响。

噪音可不光是对耳朵不友好,它对整个身体都像是个捣蛋鬼。

它会影响我们的心血管系统,让血压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心跳也变得不规律,就像敲鼓敲乱了节奏。

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或生活的人,得高血压、心脏病的几率比正常人要高不少呢。

而且它还会干扰我们的神经系统,让人变得烦躁不安,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容易发脾气。

晚上睡觉的时候,如果有噪音,那简直就是一场噩梦,翻来覆去睡不着,整个人第二天都无精打采的,就像霜打的茄子。

1.3 对生活和工作的干扰。

在生活里,噪音无处不在,简直是个不请自来的讨厌鬼。

想象一下,你想在家里安静地看书或者休息,可外面汽车喇叭声、邻居装修的电钻声不停地传进来,这时候你是不是觉得心烦意乱,什么事都做不好。

在工作环境中,如果噪音太大,那大家交流起来都困难,得扯着嗓子喊,就像在吵架一样。

而且注意力也难以集中,工作效率就像蜗牛爬行一样慢,这对工作的影响可不小啊。

二、个体防护措施。

2.1 耳塞和耳罩的使用。

耳塞和耳罩就像是我们耳朵的小卫士。

耳塞比较小巧,方便携带,就像个贴心的小跟班。

把它搓细了塞进耳朵里,它会慢慢回弹,堵住耳朵,就能有效降低噪音的传入。

耳罩呢,就像给耳朵戴了个安全帽。

它的隔音效果往往更好一些,适合在噪音比较大的环境下使用,比如在工厂车间或者建筑工地。

不过戴久了可能会有点不舒服,但是为了保护耳朵,这点小不舒服还是得克服的,毕竟“两害相权取其轻”嘛。

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噪声污染是指环境中存在的干扰人类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噪音,它来自于交通、工业、建筑施工、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噪声污染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而且还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引发各种疾病。

今天,我们将从噪声污染的危害出发,谈谈对噪声污染的治理措施。

一、噪声污染的危害1.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噪声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是不可小觑的。

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会导致人们的听力下降,甚至失聪。

噪声会引发人们的头痛、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长期受到噪声的干扰还会加重人们的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

尤其是对儿童和老年人来说,他们更容易因为噪声污染而受到损害。

2.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噪声污染还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危害。

长期处于嘈杂的环境中,人们会感到疲倦、易怒、精神紧张,甚至出现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大量的研究表明,噪声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人们的精神疾病。

3. 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噪声污染不仅会对个人产生影响,还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噪音会扰乱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同时还会导致人们的情绪波动,引发社会矛盾和纠纷。

长期以来,一些城市的噪声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政府和社会的难题。

二、对噪声污染的治理措施1. 提高法律法规的意识要有效治理噪声污染,首先需要提高人们对噪声污染的认识和意识,推动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政府需要出台更加严格的噪声污染管理条例,规范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管理程序,建立监督和管理机制。

增强舆论宣传,使全社会都能认识到噪声污染对人们的危害,共同参与到噪声治理工作当中来。

2.强化监管和执法力度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噪声污染的监管力度,加强对相关行业的管理和监督,对于一些长期存在的、频繁发生的噪声污染问题,要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整改和治理。

要建立健全的噪声源动态监测体系,实现对噪声源实时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噪声污染问题。

噪声、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噪声、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精心整理噪声对人体的影响1、听觉系统(1)暂时性听阈位移 暂时性听阈位移是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2)永久性听阈位移 永久性听阈位移是指噪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升高。

2、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听觉器官受噪声后,经神经传入大脑,在传入过程中,经脑干网络结构时发生泛化,投射到大心悸、。

3 4 100dB )并 5 1 2 3 45 6.合理安排劳动和作息:噪声作业应避免加班或连续工作时间过长,尽可能地缩短接触时间。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一)、尘肺尘肺是指工农业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按其病因不同又分为五类:矽肺、硅酸盐肺、炭黑尘肺、混合型尘肺、其他尘肺上述各类尘肺中,以矽肺、石棉肺、煤矽肺较常见,危害性则以矽肺最为严重。

(二)、局部作用接触或吸入粉尘,首先对皮肤、角膜、粘膜等产生局部的刺激作用,并产生一系列的病变。

如粉尘作用于呼吸道,早期可引起鼻腔粘膜机能亢进,毛细血管扩张,久之便形成肥大性鼻炎,最后由于粘膜营养供应不足而形成萎缩性鼻炎。

还可形成咽炎、喉炎、气管及支气管炎。

作用于皮肤、可形成粉刺、毛囊炎、脓皮病,如铅尘浸入皮肤,会出现一些小红点,称为“铅疹”等。

(三)、全身中毒作用吸入含有铅、锰、砷等毒物的粉尘,可被吸收引起全身中毒。

例如用通过作业人员的呼吸带。

④增设吸尘净化设备:依据粉尘的性质、浓度、分散度和发生量、采用相适应的除尘、净化设备消除和净化空气中的粉尘,并防止二次扬尘。

⑤个人防护:依据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方式和伤害途径,进行针对性的个人防护。

粉尘(或毒物)对人体伤害途径有三种:一是吸入,通过呼吸道进人体内:二是通过人体表面皮汗腺、皮脂腺、毛囊进入体内;三是食入,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

那么针对伤害途径,个人防护对策:一是切断粉尘进入呼吸系统的途径。

依据不同性质的粉尘,配载不同类型的防尘口罩、呼吸器、(对某些有毒粉尘还应配戴防毒面具);二是阻隔粉尘对皮肤的接触。

噪音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应对策略

噪音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应对策略

噪音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应对策略噪音污染是指由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及人类活动等引起的过量噪声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

在现代社会中,噪音污染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且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噪音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应对策略。

一、噪音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 影响听力持续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会导致听力受损。

高强度的噪音会损坏内耳的细胞,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失。

2. 引发心理和情绪问题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容易导致人的压力反应增加,进而引发心理和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3. 干扰睡眠噪音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特别是夜间噪音对于入睡和维持睡眠的影响尤为明显。

长期睡眠不足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4. 扰乱正常交流高噪音环境下,人们往往需要大声喊叫才能互相听清对方,这不仅增加了听力上的负担,也妨碍了正常的交流和沟通。

二、应对噪音污染的策略1. 加强法律法规与规范政府应加强噪音污染监测和管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噪音污染的来源进行明确规定,以便监督和控制。

2. 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噪音污染危害的认识,培养群众对噪音污染问题的重视意识。

3. 加强噪音治理技术研究加大对噪音治理技术的研究力度,开发高效、低成本的噪音治理方法,以减少噪音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 强化建筑和工装设备的隔音设计在建筑和工装设备设计中,合理选择材料和方式,加强隔音效果,减少噪音污染的产生。

5. 限制噪音污染源的时间和范围政府应采取措施限制噪音源的运营时间和使用范围,特别是在居民区和学习区域设置相应的限制措施,以保护居民和学生的健康。

6. 增加绿地和公共休闲区建设更多的绿地和公共休闲区,如公园、广场等,提供宁静的环境供人们休息和放松,缓解噪音带来的压力。

7. 个人防护措施个体在面对噪音环境时,可以佩戴耳塞或耳罩等防护器具来减少噪音对耳朵的伤害。

综上所述,噪音污染对人体健康有着明显的危害。

为了减少噪音污染对人们的影响,我们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提高公众对噪音污染的认识,推动噪音治理技术的研究,加强建筑和工装设备的隔音设计,限制噪音源的时间和范围,增加绿地和公共休闲区,并且个人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噪音控制方法

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噪音控制方法

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噪音控制方法引言:噪声污染作为一种环境问题,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地区,噪声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存在。

本文将首先探讨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然后提供一些噪音控制方法。

一、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 耳膜受损: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容易导致耳膜受到损伤。

噪声的频率越高,对耳膜的危害就越大。

2. 造成听力损伤:噪音的高分贝会对人体的听觉系统造成损伤,导致听力下降或失聪。

3. 睡眠障碍:噪声会干扰人的睡眠,导致难以入睡、易醒或睡眠质量下降,进而影响身体的休息和恢复。

4.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被噪声包围往往会导致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5. 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在高噪音环境中,人们很难集中注意力,从而影响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二、噪音控制方法1. 减少噪音源(a) 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管控,采取减少噪音的措施,如使用消音器。

(b) 增加隔音设施,对高噪音的工业设备进行隔音封闭,减少声音泄漏。

(c) 培养社会公德心,减少人们的噪音行为,如禁止在住宅区晚上大声喧哗、禁止高音量音乐等。

2. 加强城市规划(a) 将工业设备、交通干道和娱乐场所等与居民区相隔离,减少噪音对居民的影响。

(b) 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减少车辆拥堵和交通噪音。

(c) 在规划住宅区时,选择远离主要噪音源的地点。

3. 使用隔音设备和噪音消除器(a) 在家庭中使用隔音材料,如安装隔音窗、门、墙壁等,减少外部噪音的干扰。

(b) 使用耳塞或耳机来屏蔽噪音,特别是在睡眠和学习时。

4. 积极噪音管理(a) 加强噪音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噪音污染源。

(b) 对违反噪音污染标准的单位进行处罚,提高违法成本。

(c) 增加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噪音污染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噪音环境保护观念。

结论: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了多方面的危害。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噪音控制方法来减轻噪声对我们的影响。

减少噪音源、加强城市规划、使用隔音设备和噪音消除器以及积极的噪音管理是有效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签:标题]
篇一:噪声污染对人的危害
噪声污染对人的危害
一、噪声对听力的损伤
1. 短时间处于高噪声环境中,双耳难受、头痛、不舒服,过一段时间适应了,
但这以后,双耳嗡鸣,一般令听力损失15dB。

休息几小时后,听力会逐渐恢复,这叫暂时
性听力损伤(听阈偏移、听觉疲劳),听觉器官未受到器质性损害。

2. 如果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日积月累,内耳器官会发生器质性病变,听
觉疲劳不能恢复,成为永久性听阈偏移,这就是噪声性耳聋。

3. 如何确定为耳聋?ISO规定在500、1000、2000Hz三个倍频程内听阈提高的平
均值在25dB以上时,即认为听力受到损伤,又叫轻度噪声性耳聋。

噪声性耳聋与噪声强
度、频率以及作用时间的长短有关。

强度越大,频率越高,作用时间越长,噪声性耳聋发病
率就越高。

工人在85dB(A)环境下工作15年,发病率为5%。

90dB为14%。

105dB则达50%以上。

如达到120dB,即使短时间也会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

当达到140dB时,听觉器官会发生急性创伤,致使鼓膜破裂出血,双耳突然失听,这是一次性使人耳聋的恶性噪声性
耳聋。

4. 噪声性耳聋分两种情况:一是机械传导性耳聋,由外耳道阻塞、耳鼓或听觉
系统损坏或功能降低引起。

二是神经感觉性耳聋,由耳蜗中听觉神经功能衰退引起,也可
由传导神经和大脑听觉中枢功能的降低引起。

噪声性耳聋两个特征:一是有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一开始感觉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二是不能治愈。

二、噪声对健康的影响
1. 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头痛、脑胀、耳鸣、失眠、全身无力、为神
经官能症。

2. 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导致肠胃病和溃疡病。

3. 引起心跳加快,心律不齐,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冠心病。

4. 视觉器官:眼睛、视力减退、眼花、使劳动生产率下降。

5. 内分泌功能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的影响,及胎儿听觉器官影响。

机场噪声无
论大小对儿童健康都有不良影响,引起儿童的血压升高和紧张荷尔蒙凝聚度显著上升。

三、噪声对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干扰
1. 影响睡眠。

40dB(A)连续噪声使10%的人睡眠受到影响,70dB(A)影响50%。

突发噪声40dB(A),可使10%的人惊醒,60dB可使70%的人惊醒。

我国大城市的交通噪
声(70~85dB)、火车噪声(75dB)、飞机噪声(95~120dB)、工厂噪声(60~70dB)、建筑施工噪声(80~90dB),均会影响居民的睡眠。

2. 影响交谈和通讯。

通常谈话声不大于70dB,大声可达85dB,当噪声级与谈话
声级相接近时,正常交谈会受到干扰。

噪声级比谈话声级高10dB以上时,谈话声安全被掩蔽。

一般65dB噪声就会干扰普通谈话,必须提高嗓门或靠近距离才能交谈。

如果噪声级
超过90dB,大喊大叫也听不清。

3. 影响工作。

分散人的注意力,使人容易疲劳,反应迟钝,影响工作效率,增
高工作差错率。

上课时受噪声干扰,使教师提高嗓门,增加劳累,学生分散
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