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
水文地质类型分类报告

前言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
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掌握矿井水文地质规律,研究和解决矿井生产建设中的水文地质问题,防治水害,保护和利用地下水资源,严格科学管理,以适应煤炭生产进展的需要。
2009年8月17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的《煤矿防治水规定》,规定从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
其中规定第十二条要求各矿井应当对本单位的水文地质情形进行研究,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目的是分析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肯定水文地质类型,指导矿井防治水工作,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水综合治理办法,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本次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类依据煤炭工业部制定的《矿井水文地质规程》,和借鉴《松树镇煤矿地质勘探报告》、《矿井水害评价报告》及其它有关图纸资料。
按照核实的资料和矿井的实际情形,编制了《江源区松树镇煤矿综合经营公司新一号井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第一章矿井概述及井田概况第一节矿井自然概况白山市江源县松树镇煤矿综合经营公司新一号井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松树镇火车站约,行政区隶属于白山市江源区松树镇所管辖。
地理坐标北纬42°07′58″,东经126°30′01″。
第二节矿井概况及邻井关系一、矿井概况井田平均走向长约,平均倾斜长,面积,企业隶属于白山市江源区。
该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万吨/年,白山市江源县松树镇煤矿综合经营公司新一号井地质储量243万吨,煤质牌号为无烟煤、瘦煤。
企业性质为集体企业。
二、矿井开拓方式、主井提升方式、采煤方式、通风方式、供电方式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片盘式开拓。
主提升为串车提升,现生产标高为+413m,有两个掘进面,和一个回采工作面,采用壁式采煤方式,各井口地面标高:主井+738m,副井。
采煤方式为壁式炮采落煤方式。
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
供电电源主线由松树镇变电所沿青松线引入高压10kV,备用线沿青桦线高压10kV进入变电所,经地面变电所供给井下双回路供电。
22种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依据

22种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依据!本文根据地质矿产勘查行业标准汇编而成,涵盖22种矿床勘查类型:岩金矿床铜、铅、锌、银、镍、钼矿床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床冶金、化工用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床硫铁矿——硫铁矿和多金属型矿床硫铁矿——煤系沉积型矿床钨、锡、汞、锑矿床盐湖和盐类矿床——固体矿床盐湖和盐类矿床——浅藏卤水矿床深藏卤水矿床磷矿床砂矿床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床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床铝土矿、冶镁菱镁矿煤矿床泥炭矿床煤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稀有金属矿床稀土内生矿床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铀矿床01岩金矿床确定因素:第I勘查类型(简单型):矿体规模大,形态简单,厚度稳定,构造、脉岩影响程度小,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的层状一似层状、板状一似板状的大脉体、大透镜体、大矿柱第II勘查类型(中等型):矿体规模中等,产状变化中等,厚度较稳定,构造、脉岩影响程度中等,破坏不大,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的脉体、透镜体、矿柱、矿囊第III勘查类型(复杂型):矿体规模小,形态复杂,厚度不稳定,构造、脉岩影响大,主要有用组分分布不均匀的脉状体、小脉状体、小矿柱、小矿囊具体类型特征:02铜、铅、锌、银、镍、钼矿床确定因素:第I勘查类型:为简单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2.5-3.0,主矿体规模大到巨大,形态简单到较简单,厚度稳定到较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均匀到较均匀,构造对矿体影响小或中等第II勘查类型:为中等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7-2.4,主矿体规模中等到大,形态复杂到较复杂,厚度不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到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第III勘查类型:为复杂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1.6,主矿体规模小到中等,形态复杂,厚度不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到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到严重具体类型特征:03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床确定因素:I勘查类型:矿体(层)延展规模大型,形态规则,厚度稳定,内部结构、地质构造简单II勘查类型:矿体(层)延展规模中一大型,形态较规则,厚度较稳定,内部结构、地质特征简单至较简单Ill勘查类型:矿体(层)延展规模中一小型,形态较规则至不规则,厚度较稳定至不稳定,内部结构、地质构造较简单至复杂具体类型特征:04冶金、化工用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床确定因素:第I勘查类型:矿体内部结构简单,厚度稳定,构造简单至中等,岩浆岩与变质岩不发育至较发育,岩溶不发育至较发育第II勘查类型:矿体内部结构中等,厚度较稳定,构造中等至复杂,岩浆岩与变质岩较发育至发育,岩溶较发育至发育第III 勘查类型:矿体内部结构复杂,厚度不稳定,构造复杂,岩浆岩与变质岩发育,岩溶发育具体类型特征:05硫铁矿——硫铁矿和多金属型矿床确定因素:第I勘查类型:矿体形状简单-较简单,厚度稳定-较稳定,构造简单-中等的大型矿床第II勘查类型:矿体形状较简单,厚度较稳定-不稳定,构造简单-复杂的大-中型矿床,矿体形状较简单,厚度较稳定,构造中等的中小型矿床第III勘查类型:矿体形状复杂,厚度不稳定,构造中等-复杂的中-小型矿床具体类型特征:06硫铁矿——煤系沉积型矿床确定因素:第I勘查类型:矿体形状简单,厚度稳定-较稳定,连续性好,构造简单的大型矿床第II勘查类型:矿体形状简单-较简单,厚度较稳定,连续性较好,构造简单-中等的大-中型矿床第III勘查类型:矿体形状较简单-复杂,厚度不稳定,连续性差,构造中等的中-小型矿床具体类型特征:07钨、锡、汞、锑矿床具体类型特征:08盐湖和盐类矿床——固体矿床确定因素:第I勘查类型:矿体延展规模大型,矿体稳定,构造简单或岩(盐)溶不发育(或界线规则)第II勘查类型:矿体延展规模大-中型,矿体较稳定,构造简单-中等或岩(盐)溶中等-发育(或界线较规则)第III勘查类型:矿体延展规模中-小型,矿体不稳定,构造较简单-复杂或岩(盐)溶不发育-发育(或破坏矿体)具体类型特征:09盐湖和盐类矿床——浅藏卤水矿床确定因素:第1勘查类型:矿体延展规模大型、矿体稳定、构造简单或岩(盐)溶不发育(或界则)第II勘查类型:矿体延展规模大-中型,矿体较稳定,构造简单-中等或岩(盐)中等-发育(或界线较规则)第III勘查类型:矿体延展规模中-小型,矿体不稳定,构造较简单-复杂或岩(盐)溶不发育-发育(或破坏矿体)具体类型特征:10深藏卤水矿床确定因素:第I勘查类型:无河流补给,或虽有常年性、季节性河流补给,但补给强度弱:周边地下水及盐下水富水性弱,卤水动态稳定,卤水层结构简单,水化学组分分布均匀-较均匀、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异不明显第II勘查类型:有常年性河流注入并形成湖泊,补给强度中等,周边地下水及盐下水富水性弱-中等,卤水动态较稳定,卤水层结构较简单;水化学组分分布较均匀,但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异较明显第III勘查类型:河流补给较丰富,有常年性湖泊,周边淡水含水层-直延伸到矿层之下,具承压性,水头高,富水性强,卤水动态不稳定,卤水层结构较简单-较复杂,水化学组分变化较大、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异明显具体类型特征:11磷矿床确定因素:第I勘查类型:矿体延展规模大型、矿体稳定、构造简单或岩(盐)溶不发育(或界线规则)第II勘查类型:矿体延展规模大一中型、矿体较稳定、构造简单一中等或岩(盐)溶中等一发育(或界线较规则)第III勘查类型:矿体延展规模中一小型、矿体不稳定、构造较简单一复杂或岩(盐)溶不发育一发育(或破坏矿体)具体类型特征:12砂矿床确定因素:第工类型(简单型):主要矿体延展规模大,宽度较稳定,形态简单-较简单,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第II类型(中等型):主要矿体延展规模大-中等,宽度不稳定-很不稳定,形态较简单-复杂,有用组分分布不均匀-很不均匀第III类型(复杂型):主要矿体延展规模中等-小,形态复杂,宽度很不稳定,有用组分分布很不均匀,底板极不平坦,属于此类型的多为规模小的支谷砂矿,残积、坡积、洪积砂矿和以岩溶为基底的砂矿,以及人工堆积的砂具体类型特征:13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床确定因素:矿床勘查类型根据矿体规模、主矿体形态和内部结构、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矿石质量稳定程度及矿床构造、岩浆岩、岩溶对矿体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五个方面划分为三个类型,即:1地质条件简单型,11地质条件中等型,111地质条件复杂型。
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经验谈

结合 上述 两个规范 ,根据现行类 的划分 ,目前将其按照直接充 水水源划分为六类 :孔 隙充水矿床 ,是 以孔隙水充水为主 的矿床 ; 裂隙充 水矿床 ,是以裂隙水充 水为主 的矿床 ;岩溶充水矿床 ,是 以 岩溶水充水为主的矿 床;老窿水充 水矿床 ,是以老 窿水充水为主 的 矿床;地表水充水矿 床,是以地表 水充水为 主的矿床 ;复合式充水 矿床 ,是 以两种或两种 以上充水水源为主的矿床 ,一般包含孔 隙一 裂 隙 、 岩 溶 一 老 窿 水 、老 窿 水 一 裂 隙 、 孔 隙 一 裂 隙 一 地 表 水 、 岩 溶
以直接充 水水源 的充水方式对亚类分为 四大类 :以顶板充水为 主的矿床 ,对前五类都 比较适用 ,对第六类 的部分情况也适用 ,如 老窿水一裂隙、孔隙一裂 隙、孔 隙一裂 隙一地表 水;以底板充 水为 主的矿床,对第三类 比较 适用;以周边 充水为主的矿床 ,对第 四类 比较适用;组合式 ,指两种或两种 以上的充水方式,对第六类 比较 适用 。建议直接对组合式亚类进行命名 ,例如顶板一底板充水 、顶 板一周边充水等。 以充水强度及水文地质条件作为型的划 分依据 , 主要分 为四个 型 :首 先 ,水 文 地 质 条 件 简 单 。矿 体 位 于 侵 蚀 基 准 面 上 部 ,在 地 形 上对 自然排 水比较有 利,矿床 的构造破碎带和充 水含 水层富水性 , 般为弱一 中等,或者是主要矿体 位于侵蚀基 准面以下,但 没有地 表水,矿床 构造破碎 带及 充水含水层富水性比较弱,而且地下水的 补给条件较差,没有第四系水覆盖,导致水文地质边界 比较简单 。 其次 ,水文地质条件 中等 。矿体位于侵蚀基准面 以上 ,在地形上对 自然排水 比较有利 ,矿床 的构造破碎带和充水含水层 富水性 ,一般 为 中等一强 ,而 由较好 的地下水补给条件 ,附近地表水构不成主要 充水 因素 , 主要 构 造 破 碎 带及 充 水 含 水 层 富 水 性 中等 ,或 者 是 地 下 水补给条件 比较差 ,有第 四系水覆盖 ,但面积较小,如果将 水排干 ,
矿床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研究

热液型铅锌矿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和西南地区,其水文地质类型主要受地下热液活动影响,根据矿床含水层和隔水层的组合特征,可以将热液型铅锌矿划分为以下三种水文地质类型
热液型铅锌矿的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1. 碳酸盐岩热液充水型:这种类型的矿床以碳酸盐岩为主要含水层,地下热液活动强烈,热液通过裂隙和岩溶通道进入矿床,对矿床充水产生重要影响,开采过程中需要重点防治热液突涌
根据矿床周围的水文地质条件,结合矿床的地质特征,专家进行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
数值模拟法
利用计算机模型模拟矿床的水文地质特征,根据模拟结果进行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
神经网络法
利用神经网络模型,根据大量的已知样本进行学习,对未知样本进行预测,进而确定矿床的水文地质类型。
划分方法的种类
划分方法的优缺点
要点三
要点一
要点二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方法和标准,不断完善和优化分类指标和划分标准,提高分类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我们还将加强与其他行业的合作和交流,借鉴和吸收其他行业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为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研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要点三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研究结论
02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通过对多种矿床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最终确定了以水文地质条件为分类指标的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03
通过实例验证,我们发现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研究展望
要点三
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矿床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研究起源于20世纪初期,随着矿山开采技术的发展和对水文地质条件认识的深入,逐渐得到了完善和发展。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

前言本标准属于煤炭工业协会《2005年煤炭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文件批准下达。
本标准是为了适应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在原煤炭工业部1980年颁发的有关规程基础上,总结二十多年执行过程的实践经验,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制定的。
本标准是《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的配套标准。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替代原煤炭工业部(80)煤地字第638号文件颁发的《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程》和《煤田水文地质测绘规程》。
本标准的附录主要引自GB 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及DZ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王佟、傅耀军、程爱国、孙玉臣、华解明、袁同星、牛志刚、李洪。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提出并负责解释。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1、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的基本准则,侧重于勘查技术要求、工作方法。
1.2本标准适用于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各阶段的设计编制、勘查施工、地质研究、地质报告编制和评审、资源/储量评估、矿业权评估、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在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面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 127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DZ/T 0 0215—2002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GB/T 14158—93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 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197—2005 露天矿工程设计规范GB 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T 0080—93 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3、总则3.1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是煤炭资源勘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勘查阶段都应予以重视,认真做好相应工作。
主要矿床水文地质类型的基本特点

主要矿床水文地质类型的基本特点矿床是地球内部物质迁移富集的结果,与相关的水文地质条件有密切关系。
不同类型的矿床具有不同的水文地质特点。
在此,我们将介绍几种主要的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及其基本特点。
热液矿床热液矿床是指在由热液活动形成的岩石中含有经济矿物的成矿作用。
热液矿床的水文地质特点是:•热液:热液在成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热液通道将矿物元素从原来的地方搬运到成矿地区。
•活塞效应:热液在深部地层中形成高压、高温条件,推动地下水向上运动,形成了很多由热液和地下水共同形成的岩浆岩和角岩矿床。
•热液影响:热液流经产矿岩体时,会影响产矿岩体的物理、化学特性,从而形成热液矿床。
例如,在热液的作用下,产矿岩体的矿物颗粒逐渐变大,矿物含量逐渐增加。
石英脉型矿床石英脉型矿床主要是由深部的热液在岩石中形成的大型石英脉和伴生矿物所组成的成矿作用。
石英脉型矿床的水文地质特点是:•热液介入:热液流向产矿岩体,其中的矿物元素向着不同的方向迁移并聚集,形成了石英脉矿体。
•填洞作用:石英脉经地层变迁,由于其硬度较高,未被侵蚀,被保留下来,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脉体中一些空隙被填充了矿物,形成了各种类型的石英脉矿床。
•缝隙填充:石英岩和伴生矿脉自身具有较大的空隙和裂缝,水文作用使得这些缝隙被矿物充填,形成了石英脉型矿床。
磷酸盐矿床磷酸盐矿床是指以磷酸盐矿物为主要成分的矿床,形成于不同岩石成因环境中。
磷酸盐矿床的水文地质特点是:•碱性环境:在适宜的成矿环境下,磷酸盐的含量可以高达10-20%。
而这些适宜的成矿环境是在碱性环境下形成的,这是磷酸盐矿床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
•沉淀作用:磷酸盐一般是以化学沉淀的形式出现在地层中的。
不同的岩石成因环境会形成不同的磷酸盐沉积,在水文作用下,逐渐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磷酸盐矿床。
•交代作用:在一些特殊的成矿环境下,磷酸盐可以与其他的岩石形成交代作用,使得磷酸盐与其他矿物组合成为矿体。
海底热泉型矿床海底热泉型矿床指的是在海底热液喷口周围产生富含高温、高压水溶液的区域中,由这些水溶液带来的金属矿物重新沉淀而形成的成矿作用。
矿床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矿床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
矿床水文地质类型是指导矿床水文地质调查和研究,以便合理选择勘探方法、正确布署勘探工作、有效地防治与利用矿坑水的重要依据。
地质矿产部1982 年颁发的《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勘探规范》,根据矿床充水的主要含水层的类型,将固体矿床划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以孔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简称孔隙充水矿床。
其矿床充水条件和矿坑涌水量的大小取决于充水岩层的颗粒成分、孔隙大小、胶结程度、埋藏条件及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程度
第二类: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简称裂隙充水矿床,其矿床充水条件和矿坑涌水量的大小取决于充水岩层的裂隙发育程度,构造复杂程度以及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程度。
第三类:以岩溶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简称岩溶充水矿床。
其矿床充水条件和矿坑涌水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充水岩层的岩溶发育程度及分布和埋藏条件、矿区的构造复杂程度。
本类矿床又划分为三个亚类:
第一亚类:以溶蚀裂隙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
第二亚类:以溶洞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
第三亚类:以暗河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
各类充水矿床根据矿层与当地侵蚀基准面及地下水位的关系,地表水体的影响程度,主要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的富水性补给条件,矿层直接顶底板隔水层的稳定性等影响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因素,划分为三型:
第一型: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
(1)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条件有利于自然排水,矿床。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

前言本标准属于煤炭工业协会《2005年煤炭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文件批准下达。
本标准是为了适应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在原煤炭工业部1980年颁发的有关规程基础上,总结二十多年执行过程的实践经验,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制定的。
本标准是《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的配套标准。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替代原煤炭工业部(80)煤地字第638号文件颁发的《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程》和《煤田水文地质测绘规程》。
本标准的附录主要引自GB 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及DZ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王佟、傅耀军、程爱国、孙玉臣、华解明、袁同星、牛志刚、李洪。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提出并负责解释。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1、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的基本准则,侧重于勘查技术要求、工作方法。
1.2本标准适用于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各阶段的设计编制、勘查施工、地质研究、地质报告编制和评审、资源/储量评估、矿业权评估、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在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面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 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DZ/T0 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GB/T14158—93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50215—200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197—2005露天矿工程设计规范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T0080—93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3、总则3.1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是煤炭资源勘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勘查阶段都应予以重视,认真做好相应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床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
【摘要】:根据矿床充水的主要含水层的类型,将固体矿床划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以孔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简称孔隙充水矿床。
第二类: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简称裂隙充水矿床。
第三类:以岩溶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简称岩溶充水矿床。
矿床水文地质类型是指导矿床水文地质调查和研究,以便合理选择勘探方法、正确布署勘探工作、有效地防治与利用矿坑水的重要依据。
地质矿产部1982年颁发的《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勘探规范》,根据矿床充水的主要含水层的类型,将固体矿床划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以孔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简称孔隙充水矿床。
其矿床充水条件和矿坑涌水量的大小取决于充水岩层的颗粒成分、孔隙大小、胶结程度、埋藏条件及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程度
第二类: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简称裂隙充水矿床,其矿床充水条件和矿坑涌水量的大小取决于充水岩层的裂隙发育程度,构造复杂程度以及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程度。
第三类:以岩溶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简称岩溶充水矿床。
其矿床充水条件和矿坑涌水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充水岩层的岩溶发育程度及分布和埋藏条件、矿区的构造复杂程度。
本类矿床又划分为三个亚类:
第一亚类:以溶蚀裂隙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
第二亚类:以溶洞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
第三亚类:以暗河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
各类充水矿床根据矿层与当地侵蚀基准面及地下水位的关系,地表水体的影响程度,主要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的富水性补给条件,矿层直接顶底板隔水层的稳定性等影响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因素,划分为三型:
第一型: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
(1)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条件有利于自然排水,矿床充水主要含水层或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弱。
(2)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面以下,附近无地表水位,矿床充水主要含水层或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弱,补给条件差。
第二型: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
(1)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下水位以下,矿床充水主要含水层富水性中等,区域补给条件好,但地形条件有利于自然排水。
(2)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附近无地表水体或虽有地表水体但对矿床充水影响不大,矿床充水主要含水层的富水性中等,构造破碎带不沟通地表水体及富水性强的含水层。
第三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床
(1)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附近有地表水体并对矿床充水具有威胁,矿床充水主要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强。
(2)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矿床充水主要含水层富水性强,补给条件好或构造破碎带沟通区域富水性强的含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