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施工图设计指引

公路桥梁施工图设计指引
公路桥梁施工图设计指引

施工图设计指导原则

桥梁设计小组

二OO八年十月

第一章桥涵设计

一、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

1、路基宽度参见“路基扩建宽度分布示意图(一)~(二)”,桥梁标准宽度主要为52m和42m两种,同时结合相应上部结构横向布置图一起使用。

主线桥涵的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被交路,高速及一级公路:公路-I级,二级公路以及三、四级公路:公路-II级;四级以下:公路-II级乘以0.75系数采用。

2、地震作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于0.05g,相当于基本地震烈度为VI度,特大桥及隧道等大型或重点工程按VII度设防。

二、设计深度

1、普通大桥、互通匝道桥及等级路分离式桥(线外桥)设计容包括:

(1)桥位平面图(分离式立交桥应包含被交路平纵数据及图纸)

(2)全桥工程数量表

(3)桥型布置图(绘出结构分联示意图)

(4)梁(或板)平面布置图(含弯斜桥的布置方法示意,直线桥梁无此图)

(5)箱梁一般构造图、钢束布置图、钢筋布置图等(非预制结构绘制,预制结构统一绘制通用图)

(6)桥台一般构造图及相应钢筋布置图(钢筋图包括肋板、承台、桩基或扩大基础钢筋图;台帽、座板、支座垫石、耳背墙、牛腿、挡块、U台侧墙钢筋图及U台台后排水统一绘制通用图)

(7)桥墩一般构造图及钢筋布置图(一般构造图应标示出控制点标高、支座垫石位置及布置大样、地面横向地面线;钢筋图包括墩柱钢筋图、系梁钢筋图、承台钢筋图、桩基或扩大基础钢筋图;墩帽、支座垫石、挡块钢筋图统一绘制通用图)(8)桥台锥坡布置图

(9)墩台基础坐标示意图

2、特殊大桥及匝道桥,除上述图纸外,应有:

(1)特殊结构相关图纸

(2)施工工序图

(3)对拆除重建桥梁要理顺新旧桥桩基础相对关系,桩基的利用原则。

3、需要拼接的桥梁,在拼接之前,原则上不能切除原桥防撞栏,除上述图纸外,

应有:

(1)拼接带的相关图纸

(2)拼接时间及相关结构计算的计算书,包括整体纵向计算,拼接带横向计算。

4、更详细细节参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中施工图设计要求的规定。

三、桥面铺装

1、需拼接桥梁,旧桥桥面铺装厚8cm,分为水泥砼和沥青砼两种类型,扩建桥桥面铺装厚10cm,铺装类型原则上与旧桥保持一致;新、旧桥桥面铺装方案详见“桥面铺装设计方案一览表”。

2、拆除重建桥梁及分离式路基围桥梁原则上采用沥青砼铺装,新桥桥面铺装方案详见“桥面铺装设计方案一览表”。

3、对需要顶升的中小桥(原桥),台后搭板桥面铺装应重铺,并结合搭板综合处理。

四、防撞设施

1、主线特大、大、中桥外侧均采用加强型钢筋砼护栏,设计速度120km/h,采用防撞等级为SS级,宽度45cm,高度110cm。其尺寸参见《桥梁标准横断面图》及《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JTG D81-2006)》;

2、互通匝道桥及分离式立交跨主线桥外侧均采用加强型钢筋砼护栏,采用防撞等级为SA级,宽度45cm,高度100cm。

3、上跨主线、交通量较大道路及通航河流的桥梁(含匝道上跨)一律设置加强型护栏或组合式护栏,且外侧均应设置桥梁护网。

4、主线桥梁桥上护栏均与路基上护栏对齐且顺接。

五、桥头路基填土高度

1、新建桥桥头路基填土高度原则上控制不大于7.0m。在地质条件及原路基允许条件下,可适当提高,但最高不宜大于10m。

2、原桥加宽路基填土高度原桥保持一致。

六、通讯设备预留槽

拆除重建桥梁,桥台背墙应预留通讯管线槽。

七、桥面排水

1、主线上各类桥梁排水方式原则上采用垂直排水。桥面排水系统由排水沟、泄水管、排水管等,参照公用构造图,数量计入具体桥梁中。

2、泄水管不能直接向下泄至桥下主线、互通匝道路面上或有环保要求的流域,应作桥面排水系统设计,通过纵、横管道排至预定位置净化处理。

3、为了行车安全,上跨主线桥如天桥、分离式立交和匝道桥等桥梁桥面表面水采用封闭式排水。桥梁长度较长或跨越规划区的桥梁应适当增加排水孔。

八、桥面连续与伸缩缝

1、需拼接桥梁桥面连续及伸缩缝位置原则上与旧桥保持一致。新建桥梁按下面几条办理。

2、主线桥和线外桥均采用不同规格的模数式伸缩缝,并以《桥梁公用构造》为准。

3、公用构造图中伸缩缝仅适用于装配式结构的桥梁,特殊桥梁参照型号使用;使用原则如下:

(1)桥梁联长一般控制在100~120m,采用D80模数式伸缩缝;特殊桥梁根据桥长及桥长变化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伸缩缝。

(2)当桥梁长度小于等于20m时,不设伸缩缝,采用桥面连续。

(3)对于采用桥面连续的3孔~5孔一般大中桥根据实际情况在变形零点附近桥墩处合理设缝,桥台处采用桥面连续,以减少桥头跳车。

(4)对于采用结构连续的桥梁,在桥台处设置伸缩缝。

4、平缓的盆地地形时,应尽可能控制一联长度在100m以,采用D80型模数式伸缩缝;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可根据实际墩高分布状况,合理确定过渡墩位置,适当增减每联桥的长度。

5、原则上主线多孔桥梁,跨径小于等于20m,桥长或联长小于100m的可采用先简支后桥面连续型式;其它情况则一般采用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方式。

九、桥梁支座及支座垫石

1、原则上空心板采用圆板式橡胶支座,T梁采用圆板式橡胶支座,现浇连续箱梁采用盆式支座。

2、标准装配式结构具体上构对应支座型号统一制定并编制入公用构造图中。

3、装配式桥梁和小跨径现浇桥梁支座体系的高度(自梁底至帽梁顶,包括支座上下钢板、支座、支座垫石高度)全线相同结构原则上统一。公用构造图中仅包含装配式

结构的支座安装图。不同跨径的支座体系,根据支座高度调整支座垫石高度,支座垫石必须配置局部抗压钢筋网,并反映在具体设计图中。

4、原则上支座垫石高度规定如下(整体顶升的桥梁除外):10m~13m空心板采用10cm支座垫石,16m~20m空心板采用10cm支座垫石,16m~30mT梁采用10cm支座垫石,30m以上T梁采用12cm支座垫石。详见下表。

通用结构支座参数表

1.表中括号数据适用于四氟滑板支座。

2.钢板外露厚度根据实际坡度可适当调整。

3.板式橡胶支座的要求、规格系列及选用按《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规格系列》(JT/T663-2006)采用,并应符合《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04)技术性能要求。

十、桥头搭板

1、原则上,桥梁两端桥台处均须设置桥头搭板。原桥两侧加宽桥搭板长度与原桥等长。

2、当桥台处路基填土高度小于等于3m时或小桥明涵及桥式通道,采用5m长搭板;

3、搭板与桥台背墙的连接一律采用Φ22螺纹钢筋,间距不大于45cm。桥台设计文件中必须指出连接钢筋的预埋,数量计入桥台工程数量表中。

4、地方道路上跨的立交桥,除地方道路等级在二级及以上的桥梁设5m长的搭板外,其余桥梁不设搭板。

5、搭板顶面纵坡与路线设计纵坡一致,顺桥向近桥台端置于桥台或牛腿上,其顶面与桥面防水砼层平齐,并应保证其上10cm路面厚度。横向设于路面及硬路肩的围之。

6、需整体顶升的桥梁,桥面连续或伸缩缝需解联,台后搭板原则上利用,在搭板上设整体层或加厚砼铺装处理。

十一、桥梁斜交角度与斜角

1、桥涵斜交角度指路线前进方向顺时针旋转与水流或涵轴线方向的夹角。

2、斜度系路线垂直方向与水流或涵轴线方向的夹角。为了便于通用图设计,构造物选用斜度原则上为0—45°,每5°一级,可结合各种跨径的实际情况,作相应增减。十二、锥坡

主要工程包括:

(1)锥坡基础,采用7.5号浆砌片石,顶宽30cm;

(2)锥坡填心,计算围至搭板尾端;

(3)砂砾垫层,厚度15cm;

(4)刷坡,采用7.5号浆砌片石。

十三、桥梁上部构造

1、为达到美化效果,原则上要求上部构造采用带翼缘板的结构形式;

2、装配吊装式上部结构尽量采用上部结构通用图,统一结构形式;

3、上部结构基本型式参见桥梁标准横断面图及各跨径具体设计图纸;

十四、桥梁墩台

1、桥台结构形式原则上采用对旧桥路基、锥坡开挖较少的桥台形式(如座板台和柱式台),尤其是填砂路基处的桥涵;对于原桥台为肋板式桥台原则上采用开挖量较少的座板式桥台。

2、若桥台采用的形式需开挖较大时(特别是填土较高的桥台),需对台后填土进行加固处理,或采用安全可靠、可行的支护措施(如桥台注浆、打钢板桩、钢花管锚杆等),以免在开挖、施工过程中出现路基及锥坡塌方现象,影响正常通车。这些措施需在相应的图纸中明确交待并细化。

3、建议对需开挖的桥台进行加固处理,台后进行压力注浆、桥台两侧需开挖的围

进行袖阀管注浆;5m以上填土建议采用钢板桩进行辅助支护,确保开挖安全,以防不测。

4、桥墩原则上采用双柱式墩配桩基础,斜交角度大于20°可采用三柱(主要视柱间距的大小和加宽桥宽度而定),或由于基础影响而采用三柱的除外。对于跨路需要的桥梁,可采用独柱或其它桥墩型式。墩高大于6m时设桩顶系梁,否则可不设;盖梁原则上设计成普通钢筋砼构件,必要亦可设计为预应力砼构件。

5、薄壁桥台设计原则:

1)、薄壁台原则上设置支撑梁,其位置可设置在桩头对应的承台底部或桩顶,其尺寸按80cm(高)x60cm(宽)采用,无特殊要求建议设置在承台底部。

2)、台身宽度:对于台身高度(承台顶面至台帽顶)在H≤500cm时,采用60cm;H >500cm时采用70cm。

3)、桥台桩基直径:一般采用D120,对于跨越河沟难以设置支撑梁(河沟较深造成支撑梁埋置很深)时,采用增大桩基直径处理,桩基直径采用D150,并作相应结构验算。

6、桩基配筋率原则上一般控制在8‰左右,同时要求柱中主筋中心到柱边缘的距离为6cm,桩中主筋中心到柱边缘的距离:Φ25主筋为7.5cm,Φ28主筋为8cm。具体钢筋根数参见下表。

7、桩柱式、承台分离式、肋板式桥台耳墙设置与路基同宽,厚度30cm。

8、下构扩大基础需配置钢筋。

9、桥墩钢筋图中,桥墩各部位的工程数量应分开计列,如墩帽(含挡块)、墩系梁、墩柱、扩大基础、桩帽、桩基础等;桩基础声测管的数量,按照桩基础根数的50%的比例计入本桥,其中D120~D160桩径布置3根声测管,D180~D200桩径布置4根声测管。

10、下构初拟主要尺寸详见各跨径具体设计图纸。

11、埋置式桥台,台前溜坡采用1:1.5。

12、每个标段,大中桥桥梁结构形式尽可能统一,同一座桥梁下构尺寸也应尽可能统一,以方便施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