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治风解痉中成药

合集下载

中成药学提纲

中成药学提纲

1.中成药概念、特点?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材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工艺成批生产的具有确切的疗效和可控的质量标准,可以直接供临床辩证使用的药剂,简称成药。

它具有明确的功效和主治,严格的用法与用量,科学的命名和有效期,便于贮存和携带等特点。

2.中成药学发展各时期著作。

先秦《五十二病房》两汉魏晋南北朝1)《黄帝内经》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蜜煎导法,我国方书之祖。

(后为《伤寒论》《金匮要论》)3)魏伯阳《周易参同契》4)晋葛洪《肘后备急方》5)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隋棠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宋金玉官方编《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钱乙将《金匮要论方论》中的肾气丸去桂枝,附子改地黄,为今六味地黄丸。

金元四大家:1.刘河间《宣明论》,创防风通圣散表里双解。

2.李东垣《脾胃论》创补中益气汤。

3.张子河《儒门事亲》创木香槟榔丸行气导滞,导水丸,禹功散。

4.宋丹溪《丹溪心法》,创滋阴降火大补阴丸。

3.影响中成药功效的因素。

原材料质量、中药炮制、制备工艺、配伍组方、辅料、剂型、临床应用对中成药功效的影响。

4.炮制的影响。

醋制后有何功能。

主治?1)除去非药用部位与杂质。

2)提高中成药的疗效。

3)改变中成药的主治。

4)提高中成药的安全性。

5.命名类别。

1)以组方组成、功效等命名①依主药名称②依成药功效③依主药及其功效④依组成药物味数命名⑤依组成中药味数及主要功效命名⑥依主治病证⑦依方药相须配伍⑧依药味相减命名。

2)以方源、创始人及产地命名①依制剂处方原载书籍命名②依制剂创始人③依产地或厂家命名 3)以炮制方法、方药配比、服用剂量及服用方法命名4)以成品的外观性状命名①依成品的颜色②依裱褙材料 5)以古代哲理或寓意、夸张等命名6.剂型?常用类型概念、优缺点。

1)丸剂:用适宜的粘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固体剂型,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浓缩丸等。

2)散剂:指一种或多种材料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药剂。

内科常用中成药--治风剂、祛湿剂、蠲痹剂

内科常用中成药--治风剂、祛湿剂、蠲痹剂
26





颈复康颗粒
活血通络散风止痛
风湿瘀阻所致的颈椎病,症见头晕、颈项僵硬、肩背酸痛、手臂麻木
羌活、川芎、葛根、秦艽、威灵仙、苍术、丹参、白芍、地龙(酒炙)、红花、乳香(制)、黄芪、党参、地黄、石决明、花蕊石(煅)、黄柏、王不留行(炒)、桃仁(燀)、没药(制)、土鳖虫(酒炙)。
27





独活寄生颗粒
候者
地黄、熟地黄、续断、附片(黑顺片)、独活、骨碎片、桂枝、淫羊藿、防风、威灵仙、皂角刺、羊骨、白芍、狗脊(制)、知母、伸筋草、红花。
31
壮腰健肾丸
壮腰健肾,
祛风活络
肾亏腰痛,风湿骨痛
狗脊、黑老虎、千斤拔、桑寄生(蒸)、女贞子(蒸)、鸡血藤、金樱子、牛大力、菟丝子(盐水制)。
泽泻、车前子、败酱草、金银花、牡丹皮、白花蛇舌草、赤芍、仙鹤草、黄连、黄柏。
12
癃闭舒胶囊
益肾活血清热通淋
肾气不足、湿热瘀阻所致的癃闭,症见腰膝酸软、尿频、尿急、尿痛、尿线细,伴小腹拘急疼痛;前列腺增生症见上
补骨脂、益母草、金钱草、海金沙、琥珀、山慈菇。
13
排石颗粒
清热利水通淋排石
下焦湿热所致的石淋,症见腰腹疼痛、排尿不畅或伴有血尿;泌尿系统结石见上述证候者
内科常用中成药--治风剂、祛湿剂、蠲痹剂
序号
类别
中成药
功能
主治
组成
1





川芎茶调散
疏风止痛
外感风邪所致的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甘草、细辛、防风、薄荷。
2
芎菊上清丸

10种治疗风湿类风湿常用中成药

10种治疗风湿类风湿常用中成药

2023-11-06•祛风除湿类中成药•清热解毒类中成药•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目录•补益肝肾类中成药•祛风散寒类中成药•化痰通络类中成药•平喘止咳类中成药•理气止痛类中成药01祛风除湿类中成药追风透骨丸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功效适用人群使用方法注意事项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引起的关节疼痛、麻木、僵硬及活动障碍的人群口服,按照说明书或者医生建议的剂量服用孕妇禁用,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风湿定胶囊祛风散寒,活血通络功效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等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等症状的人群适用人群口服,按照说明书或者医生建议的剂量服用使用方法孕妇禁用,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注意事项腰痛宁胶囊适用人群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等引起的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人群注意事项孕妇禁用,有急性炎症表现的患者慎用使用方法口服,按照说明书或者医生建议的剂量服用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02清热解毒类中成药雷公藤多苷片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成药,对于风湿类风湿等疾病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雷公藤多苷片清热解毒该药物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等症状,对于风湿类风湿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

抗炎止痛长期使用雷公藤多苷片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副作用疏风定痛丸具有疏风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等疾病。

疏风散寒中药成分用法用量该药物由多种中药组成,如麻黄、桂枝、制川乌等,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和疗效。

疏风定痛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般口服,每次6g,一日2次。

03疏风定痛丸0201银翘解毒丸清热解毒该药物能够缓解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作用。

缓解症状中药成分用法用量银翘解毒丸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等疾病。

银翘解毒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般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中药“平肝息风药:息风止痉药”——羚羊角

中药“平肝息风药:息风止痉药”——羚羊角

中药“平肝息风药:息风止痉药”——羚羊角本品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

主产于俄罗斯。

全年均可捕捉,猎取后锯取其角,晒干。

本品气微,味淡。

以质嫩、光润者为佳。

镑片用,或砸碎,粉碎成细粉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咸,寒。

归肝、心经。

具有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1~3克,宜另煎2小时以上;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克。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脾虚慢惊者忌。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羚羊角寒,明目清肝,祛惊解毒,神志能安。

三、临床应用1.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妊娠子痛,高热痉厥,癫病发狂本品性寒,主肝经,长于清肝热、息肝风、止痉,为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

因其清热力强,故尤宜于温热病热邪炽盛,热极动风之高热神昏、痉厥抽搐,常与钩藤、菊花、白芍等清热平肝药配伍、如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治癫痫发狂,可与钩藤、天竺黄、郁金等息风止痉、化痰开窍药同用。

2.肝阳上亢,头痛眩晕本品质重沉降,有平抑肝阳作用。

治疗肝阳上亢所致之头晕目眩、烦躁失眠、头痛如劈等症,常与石决明、龟甲、生地黄等同用。

3.肝火上炎,目赤翳障本品善于清泻肝火而明目,治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目生翳障,常配伍决明子、夏枯草、龙胆等4.温热病壮热神昏,温毒发斑本品性寒清热,主入心、肝经,有清心凉肝、泻火解毒之功。

用于温热病壮热神昏,谵语躁狂,甚或痉厥抽搐,常与生石膏、寒水石、麝香等配伍,如紫雪(《外台秘要》);治疗温毒发斑,多与生地黄、赤芍、大青叶等清热凉血、解毒之品同用。

5.痈肿疮毒本品性寒,能清热解毒,用治热毒炽盛,疮疡肿痛,可与黄连、栀子、金银花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尚有清肺热之效,临证配伍也可用于肺热咳喘。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角质蛋白,水解后可得18种氨基酸及多肽物质;还含有多种1.化学成分、胆固醇、维生素A等。

此外,本品含锌、铝、铬、锰、铁、铜等多种微量元素。

磷酸钙、胆固醇2.药理作用作用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能镇静、抗惊厥、降血压,并有解热、镇痛、抗病毒及增强免疫等作用五、山羊角本品为牛科动物青羊的角。

治风剂中成药

治风剂中成药
血诸法于一方,既能祛风除湿,又能养血以 助疏风止痒之效。 故有外透内清,上疏下渗,祛邪扶正兼顾的 特点。
27
[运用] 1.用方指征: 主治风疹、湿疹,以皮肤瘙痒,疹出色红,
或遍身云片斑点为证治要点。
28
2.加减运用
1) 偏于风热,而见身热口渴者,加银花 、连翘以疏风清热解毒; 2) 偏于湿热,而见胸脘痞满,身重乏力 ,舌苔黄厚而腻者,加地肤子、车前子、 栀子以清热利湿; 3) 血分热甚,见五心烦热,舌红或绛者 ,加赤芍、丹皮,紫草、水牛角以清热凉 血。
47
[运用]
1.用方指征:本方以头目眩晕,脑部胀痛, 面色如醉,心中烦热,脉弦长有力为其用方 指征。
2.加减运用:
(1)若痰多者,加胆南星,川贝母以化痰。
(2)头痛眩晕者,加夏枯草,菊花以平肝泻 火。
(3)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山萸肉以滋养 肝肾。
(4)心中热甚,加生石膏以清热 。
48
红花等 以搜风活络止痛。
11
独活寄生汤
《备急干金要方》
12
[组成]
独活9g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桂心 苓
秦艽
防风 人参 茯
甘草
当归
川芎
芍药
干地黄各6g
[功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3
[主治] 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 筋骨失养:肢节屈伸不利。 风寒湿邪痹阻于腰膝筋骨:腰膝疼痛,或麻
木不仁。 肝肾虚寒,气血虚弱:畏寒肢冷,心悸气短。 舌淡苔白,脉细弱。
养阴生津,增液舒筋。
38
[运用]
1.用方指征:高热,痉厥,舌绛而干,脉 弦数。
2.加减运用
1) 若兼邪热内陷心包,神志昏迷者,配合 安宫牛黄丸、紫雪等清热开窍之品。

11-10祛风止痉中成药

11-10祛风止痉中成药
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行气止痛——华佗再造丸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中医药学概论
再造丸
【临床表现】 中风,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手足麻木、疼痛拘挛、语
言謇涩。 【病因病机】
瘀血风痰阻络,络脉不通,活动不利。 【治法及中成药】
祛风化痰,活血通络——再造丸 【使用注意】
孕妇禁用。
中医药学概论
天麻钩藤颗粒
头痛。 【治法及中成药】
疏风活血,养血平肝,通络止痛——正天丸 【使用注意】
①孕妇禁用;②本品对肝阳上亢头痛和肾虚头痛疗效较差;③ 空腹服可能出现胃部不适,故宜饭后服用;④本品为中西药复方 制剂,需要医师指导下应用。
中医药学概论
小活络丸
【临床表现】 痹病,症见肢体关节疼痛,或冷痛,或刺痛,或疼痛夜甚、
【临床表现】 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震颤、失眠。
【病因病机】 肝肾不足,肝阳偏亢,化火生风,风火上扰清窍。
【治法及中成药】 平肝息风,清热安神——天麻钩藤颗粒
【使用注意】 肝经实火或湿热所致之头痛,不宜使用。
中医药学概论
牛黄抱龙丸
【临床表现】 小儿惊风,症见高热神昏、惊风抽搐。
【病因病机】 风、痰、热蒙蔽清窍。
关节屈伸不利、麻木拘挛。 【病因病机】
风寒湿邪或痰湿瘀血留滞经络,经络阻滞不通。 【治法及中成药】
祛风散寒,化痰除湿,活血止痛——小活络丸 【使用注意】
孕妇禁用。
中医药学概论
华佗再造丸
【临床表现】 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症见半身不遂、拘挛麻木、口眼喎斜、
言语不清。 【病因病机】
血瘀风痰阻络,络脉不通,活动不利。 【治法及中成药】
脉浮 。 【病因病机】
风邪外袭,循经上扰头目,阻遏清阳之气。 【治法及中成药】

息风止痉药

息风止痉药

息风止痉药
息风止痉药
息风止痉药主入肝经,以息肝风,止痉挛抽搐为主要作用。

通常用于温热病热极动风,肝阳化风和血虚生风等所导致之眩晕,颈强肢颤,痉挛抽搐症。

息风止痉药主要包括羚羊角、珍珠、天麻、地龙、全蝎、蜈蚣、僵蚕。

地龙
药性:咸,寒功效:清热定惊,平喘,利尿、通络主治:高热惊痫,癫狂、肺热哮喘、小便不利,尿闭不通、气虚血滞,半身不遂、痹证用法:煎服,4.5至9克,鲜品10至20克;研末吞服,每次1至2克。

外用适量.注意:
天麻
别名:明天麻、赤箭、定风草、鬼督邮科目:兰科药性:甘,平功效: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主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眩晕,头痛、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用法:煎服,3至9克。

研末冲服,每次1至1.5克。

中成药用药指导治风类中成药

中成药用药指导治风类中成药

中成药用药指导:治风类中成药中成药是指以天然药材为主要原料,加工制作而成的中药制剂。

由于其易于携带、口服方便、价格实惠等特点,中成药在我国民间用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其中,治风类中成药以其疏风散寒、通络止痛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篇文章将对几种常用的治风类中成药进行介绍和用药指导。

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丸是一种经典的治风类中成药,由桂枝、茯苓、白术、生姜、甘草等多种中药组成。

桂枝茯苓丸主要治疗风寒感冒、头痛发热等病症。

其通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轻度发热等症状,还能减轻痛经、月经不调等病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5丸,一日3次。

儿童酌减。

注意事项:孕妇及体质虚弱者勿用。

白虎加人参散白虎加人参散是一种中成药方,由桂枝、石膏、甘草、人参等多种中药组成。

白虎加人参散主要用于治疗伤寒后的头痛、发热、口渴、喉咙肿痛等症状。

其还能起到清热解毒、生津止渴、镇痛等功效。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6克,一日2-3次。

注意事项:孕妇及体质虚弱者慎用。

逍遥散逍遥散是清代医学家丹波康正所创制的一种中成药方,由瞿麦、佩兰、桔梗、葛根等多种中药组成。

逍遥散含有芳香成分,有脾胃行气的作用,能够调和人体气血运行,软化痰液,改善不适的症状。

该方主治风热感冒、气滞不畅、口干口渴等病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克,一日2次。

注意事项:孕妇及体质虚弱者禁用。

美沙酮麻黄素复合片美沙酮麻黄素复合片是一种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等症状的中成药。

该药包含美沙酮、麻黄素和对乙酰氨基酚等组成。

美沙酮为一种镇痛药,麻黄素为一种镇咳化痰药,对乙酰氨基酚为一种退烧药。

美沙酮麻黄素复合片主要用于缓解感冒、头痛、发热、咳嗽等症状。

注意事项:禁用于儿童、孕妇及体质虚弱者。

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水是一种清热解毒、调理脾胃的治风类中成药,适应于急慢性肠胃炎、轻度胃痛、呕吐、腹泻等病症。

该药可以调和人体阴阳,改善病情,还可以起到解暑清热、消食止呃等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0-20毫升,一日3次;儿童用量缩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肝阳化风 肝肾阴虚,阴虚不能制阳,水亏不得涵木, 肝阳因之亢逆,亢阳化风。 可见筋惕肉瞤、肢麻震颤、眩晕欲仆,甚则 口眼喎斜、半身不遂。严重者,则因血随气 升而发卒然厥仆。
2.热极生风 热极生风,又称热甚动风。多见于热性病 的极期。 主要病机是火热亢盛,化而为风,并因邪 热煎灼津液,伤及营血,燔灼肝经,筋脉 失养。 临床出现痉厥、抽搐、鼻翼煽动、目睛上 吊等,常伴有高热、神昏、谵语。
内生“五邪”与外感六பைடு நூலகம்的区别: 内生“五邪”由脏腑及精气血津液功能失常 而产生,属内伤病的病机; 外感六淫由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失常而产生, 属于外感病的病因。
内生“五邪”病机所反映的病证,多为里证 、虚证或虚实夹杂证; 外感六淫邪气所致的病证,多为表证、实证 。

(一)风气内动 风气内动,即是“内风”,是指疾病发展过 程中,主要因为阳气亢盛,或阴虚阳亢,阳 升无制,出现动摇、眩晕、抽搐、震颤等类 似风动的病理状态。 风气内动,主要是体内阳气亢逆变动所致。 内风的病机,主要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 阴虚风动、血虚生风等。
清眩片

川芎 白芷 薄荷 荆芥穗 石膏

散风清热。用于风热头晕目眩,偏正头痛, 鼻塞牙痛。
方解
川芎、白芷—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 薄荷、荆芥穗—发表、祛风、理血 石膏—解肌清热,除烦止渴

第二节 平息内风类
天麻钩藤颗粒
天麻
黄芩
钩藤
牛膝
石决明
杜仲
栀子
益母草
桑寄生 首乌藤 茯苓
平肝息风,清热安神。 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等所引起的头痛 、眩晕、耳鸣、眼花、震颤、失眠。 肝阳上亢—亢阳化风—风阳上扰清窍—头痛 、眩晕、耳鸣、眼花、震颤、失眠。

平肝潜阳,醒脑安神。用于头晕目眩,耳鸣 口苦,心烦难寐。
方解
牛膝—引血下行 赭石—镇肝逆,平肝潜阳 珍珠母—益阴潜阳,镇肝息风,安神除烦 冰片—开窍醒神 半夏—燥湿化痰,降气逆而和胃 猪胆汁—苦寒清热润燥 酒曲—和胃,防止磁石、赭石伤脾

4.血虚生风 血虚生风,多由于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 或久病耗伤营血,肝血不足,筋脉失养, 或血不荣络,则虚风内动。 临床见肢体麻木不仁,筋肉跳动、甚则手 足拘挛不伸等症。
分类
疏散外风
平熄内风
使用注意

辨清外风与内风。

分清内风外风的主次,全面兼顾。

根据病邪兼夹及病证虚实相应配伍。
第一节
外风
风邪外袭,侵入人体 病变在肌表、经络、肌肉、筋骨、关节
风病
症状:头痛、恶风、肌肤瘙痒、肢体 麻木、筋骨挛痛、屈伸不利,或口眼 喎斜,甚至角弓反张等。
肝风上扰 内风 脏腑功能失调, 病变主要在肝。 热极动风 阴虚风动 血虚风动
内生“五邪” 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 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等病 理变化。 因病起于内,又与风、寒、湿、燥、火外 邪所致病证的临床征象类似,故分别称为“ 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和 “内火”,统称为内生“五邪”。
3.阴虚风动 阴虚风动,多见于热病后期,津液和阴气大 量亏损,或由于久病耗伤,津液及阴气亏虚 所致。 主要病机是津液枯竭,阴气大伤,失其凉润 柔和之能,既对筋脉失之滋润,又不能制阳 而致阳气相对亢盛。 临床出现筋挛肉瞤、手足蠕动等动风症状, 并见低热起伏、舌光少津、脉细如丝等阴竭 表现。
方解
磁石、珍珠母、牛膝—重镇潜阳 黄芩、夏枯草、决明子、槐木—清肝火,平 肝阳 地龙、钩藤—息风通络 当归、地黄—养血柔肝 丹参、水蛭—清心除烦,活血化瘀通络

全天麻胶囊

天麻
平肝,息风,止痉。 用于肝风上扰所致的头痛、眩晕、肢体麻木 、癫痫抽搐等。

脑立清丸

磁石、赭石、珍珠母、清半夏、酒曲、酒曲( 炒)、牛膝、薄荷脑、冰片、猪胆粉
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丸
组 成
薄荷
细辛
川芎
防风
荆芥
白芷
羌活
炙甘草
茶清
功 用
疏 风 止 痛
主 治
外感风邪头痛
外感风邪,壅遏阳气。
巅顶痛
偏头痛
偏正头痛
或巅顶作痛
症 状
目眩鼻塞 或恶风发热
舌苔薄白
脉浮
配伍特点
集辛散疏风药于一方 升散中寓清降,疏风止痛而不温燥
临床应用
感冒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 鼻炎头痛、偏头痛等属于风邪所致者
第十六章 治风解痉 中成药
定 义
药物 作用 病证 辛散祛风药或熄风止痉药 疏散外风或平息内风 风病
风邪
1.风邪的基本概念 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 外邪,称为风邪。 2.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2)风性善行而数变 (3)风性主动 (4)风为百病之长

方解
天麻、钩藤—平肝息风 石决明—平肝潜阳,除热明目 牛膝—引血下行 黄芩、栀子、桑寄生—补益肝肾 首乌藤、茯苓—宁心安神

清脑降压片
黄芩 夏枯草 磁石(煅) 牛膝 地黄 丹参 水蛭 钩藤 决明子 地龙 珍珠母

槐米 当归

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症见 头晕、头痛、项强、血压偏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