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阳离子的鉴定
实验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V1

实验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V1实验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阳离子是指带正电荷的离子,常见的有盐酸中的K+、Na+、Mg2+、Ca2+等。
在实验室中对这些阳离子的分离和鉴定是一项比较常见的实验操作,下面将对此进行重新整理。
一、分离NH4+和Fe3+实验操作步骤:1.将NH4+和Fe3+混合,并加入NaOH,出现棕色沉淀;2.将沉淀过滤,并加入HCl,沉淀消失;3.将所得溶液加入HgCl2,出现白色沉淀。
实验操作目的:该实验可用于检测食品和饲料中的氨盐等。
二、分离Ba2+和Fe3+实验操作步骤:1.将Ba2+和Fe3+混合,并加入NaOH,出现棕色沉淀;2.将沉淀过滤,得到沉淀和过滤液;3.将所得沉淀加入Na2CO3,在锅炉中加热,轻轻搅拌,直到溶解;4.将溶液冷却,加入硫酸钠,出现白色沉淀。
实验操作目的:该实验可用于检测水中钙、铁的含量。
三、分离Mg2+和Fe2+实验操作步骤:1.将Mg2+和Fe2+混合,加入氨水,pH值达到9.5~10.2;2.将所得溶液加入EDTA,出现蓝色沉淀。
实验操作目的:该实验可用于检测水或者土壤中的镁和铁的含量。
四、分离Ca2+和Ba2+实验操作步骤:1.将Ca2+和Ba2+混合,加入Na2SO4;2.出现白色沉淀。
实验操作目的:该实验可用于检测食品和饲料中的钙盐。
五、分离Na+和K+实验操作步骤:1.将Na+和K+混合,并加入Na2CO3;2.加热,溶解后冷却,加入二甲基黄。
3.观察产生的沉淀,小型重沉。
实验操作目的:该实验可用于检测水中钠、钾的含量。
阴阳离子的鉴定

阴阳离子的鉴定
阴离子和阳离子是化学中离子的两种基本类型。
阴离子带有负电荷,而阳离子带有正电荷。
在化学分析中,可以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来鉴定阴离子和阳离子。
阳离子的鉴定方法:
1.火焰试验:将待鉴定物质放入火焰中,观察火焰的颜色。
不同的阳离子会产生不同颜色的火焰。
例如,钠离子会产生黄色火焰,钾离子会产生紫色火焰。
2.沉淀反应:使用适当的反应剂,观察是否生成可沉淀的产物。
例如,钡离子通常通过加入硫酸钡溶液来鉴定,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
阴离子的鉴定方法:
1.沉淀反应:使用适当的反应剂,观察是否生成可沉淀的产物。
例如,氯离子可以通过加入银离子(硝酸银溶液)来鉴定,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2.气体的鉴定:一些气体可以用来鉴定特定的阴离子。
例如,二氧化硫气体可以用于检测硫离子。
3.酸碱中性化反应:使用适当的酸或碱与待鉴定物质反应,观察是否发生中性化反应。
例如,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鉴定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
在实验室中,这些方法通常结合使用,以确保对离子的准确鉴定。
通过观察沉淀、颜色变化和气体产生等现象,可以得出关于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信息。
无机化学常见阳离子分离与鉴定

无机化学常见阳离子分离与鉴定Ag+鉴定方法取2 滴试液,加入2 滴2molL HCl, 若产生沉淀,离心分离,在沉淀中加人6molL-1NH3H2O 使沉淀溶解,再加入6molL-1 HNO3 酸化,白色沉淀重又出现,说明Ag+离子存在。
反应如下:Ag+ +Cl-→AaCl↓ AgCl + 2NH3H2O → [Ag(NH3)2]+ + Cl- + H2O [Ag(NH3)2]+ + Cl- + 2H+ → AgCl↓+ NH4+ + Cl-1备注Al +3+2取试液2 滴,再加入2 滴铝试剂,微热,有红色沉淀,示有Al+3反应可在HAc-NH4Aa 缓冲溶液中进行。
Sr2+对Ba2+的鉴定有干扰,但SrCrO4 与BaCrO4 不同的是,SrCrO4 在乙酸中可溶解。
所以应在乙酸存在下进行反应。
离子。
-1Ba在试液中加入0.2 molL K2CrO4 溶液,生成黄色的BaCrO4 沉淀,示有B a+2 离子存在。
可用K2Cr2O4 溶液代替K2CrO4 溶液。
Bi+3①SnO2 离子将Bi 离子还原,生成金属铋(黑色沉淀), 示有Bi3+离子存在:2 Bi(OH) 3 + SnO22- →2Bi↓+ 3SnO32- + H2O 取2 滴试液,加入2 滴0.2 molL-1 SnCl2 溶液和数滴2molL-1 NaOH 溶液,溶液为碱性。
观察有无黑色金属铋沉淀出现。
②BiCl3 溶液稀释,生成白色BiOCl 沉淀,示有Bi+3 存在:Bi+3 + H2O + Cl- → BiOCl↓+ 2H+2-3+Ca2+试液中加入饱和(NH4)2C2O4 溶液,如有白色的Ca2Cr2O4 沉淀生成,示有Ca2+离子存在。
沉淀不溶于乙酸。
Sr2+、Ba2+离子也与(NH4)2C2O4 生成同样的沉淀,但在乙酸中可溶解。
Cd2+①取 5 滴示液,加入0.5mL 丙酮,然后加入1molL-1 NH4SCN 溶液,溶液显蓝色,表示有Co2+离子存在。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第I组阳离子

2.第Ⅰ组阳离子的鉴定反应
(1) Ag+离子的鉴定反应 —— Ag2CrO4沉淀(稍溶于HAc,易溶于HNO3及氨水)
(2) Pb2+离子的鉴定反应 a.以K2CrO4试剂鉴定Pb2+离子 —— PbCrO4沉淀(溶于NaOH和HNO3,不溶于HAc) b.以KI试剂鉴定Pb2+离子 —— 黄色片状PbI2晶体
进一步验证Hg22+的存在: 沉淀用氨水洗涤,加浓HCl溶液5滴和浓HNO3溶液3滴,水浴加热溶解,转入 微烧杯,小火蒸发至余2~3滴。冷却,加10滴水再蒸发至余2~3滴,加4滴水。离 心分离弃去沉淀。 SnCl2试剂检验溶液中的Hg2+离子。 (5) Ag+ 的鉴定 加入6mol/L HNO3溶液数滴生成AgCl沉淀;或用KI试剂检验。
(1) 沉淀分离第Ⅰ组阳离子 阳离子混合试液1.5ml + HCl溶液→ 加热2~3min → 冷却并充分搅拌 → 离心, 检验并继续滴加HCl至沉淀完全→离心分离。 分离得的溶液中含有Ⅱ、Ⅲ组阳离子,保留待用。 (2) 分离Pb2+离子 上一步骤分离得的沉淀→ HCl溶洗涤2次→加10滴水→水浴上加热,不断 2+ 搅拌→趁热离心分离 溶液转出→鉴定Pb 离子 沉淀热水洗涤,保留待用 (3) Pb2+离子的鉴定 (4) 分离并鉴定Hg22+ 取 (2)分离所得沉淀+氨水,充分搅拌,离心分离 溶液→鉴定Ag+ 沉淀:若黑色(Hg+HgNH2Cl) 已可初步确认含有汞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 定
第Ⅰ组阳离子的分离和鉴定
第Ⅰ组阳离子的分离和鉴定
第Ⅰ组阳离子包括Ag+、Hg22+、Pb2+ 离子 特点: 它们的氯化物难溶于水
实验13 常见阴阳离子的鉴定

实验13 常见阴阳离子的鉴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常见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离子的化学性质。
2.学习对常见阴离子和阳离子进行鉴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常见的阴离子有:CO32-、SO42-、PO43-、Cl-、Br-、I-等。
常见的阳离子有:Fe3+、Cu2+、Mn2+、Zn2+、Ca2+、Mg2+等2.基本鉴定方法(1)铵盐检验铵盐检验是检验有机离子的一种方法。
一般用Nessler试剂作为指示剂。
当有机物质中含有氨族离子时,与Nessler试剂接触,会生成黄褐色沉淀,这就表明有氨族离子的存在。
(2)氯离子检验氯离子在加入银离子后可以发生沉淀反应,生成AgCl。
在阳光照射下,AgCl的颜色变为紫色或深褐色。
向含有硫酸根离子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会产生白色沉淀,这表明存在硫酸根离子。
将含有碳酸根离子的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放入棉花团,有气泡产生并观察是否溶解,证明溶液中有碳酸根离子。
在加入铁离子的溶液中加入几滴硝酸,再加入几滴硫氰化钾溶液,出现氰化铁现象即表明溶液中含有铁离子。
三、实验过程取少量待测物溶于水中,滴加少量Nessler试剂。
有黄褐色沉淀出现证明溶液中存在氨族离子。
在待测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生成。
如果出现白色沉淀则滴加NH3溶液,出现紫色或深褐色证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
3.硫酸根离子检验取待测溶液滴加BaCl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沉淀。
如果有白色沉淀出现,则为硫酸根离子的存在。
取待测溶液加入少量HCl溶液,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如果有气泡产生并观察是否溶解,则说明溶液中存在碳酸根离子。
四、实验结果通过上述方法进行鉴定,我们得到了实验结果,其中把它们罗列如下。
(3)硫酸根离子检验:发现无硫酸根离子。
五、实验思考题1.我们观察到样品的一些性质,确定了其化学成分。
这些性质的本质是什么?这些性质是样品化学成分所具有的化学性质。
通过这些性质,我们可以推断出样品中可能存在的物质种类。
阳离子的鉴定方法与介绍

阳离子的鉴定方法与介绍阳离子纤维素聚合物是可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高度配伍的阳离子调理剂,它可以提供头发多种调理功能,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什么是阳离子,欢迎阅读。
什么是阳离子又称正离子,是指失去外层的电子以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离子形式。
常见的阳离子有:Na+、K+、NH4+、Mg2+、Ca2+、Ba2+、Al3+、Fe2+、Fe3+、Zn2+、Cu2+、Ag2+等。
阳离子基本简介离子是指原子由于自身或外界的作用而失去或得到一个或几个电子使其达到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或2个的稳定结构。
这一过程称为电离。
电离过程所需或放出的能量称为电离能。
与分子、原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后所形成的带电粒子叫离子,例如钠离子Na+。
带电的原子团亦称“离子”,如硫酸根离子。
某些分子在特殊情况下,亦可形成离子。
一般说来,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通常形成阳离子(就是带正号的),大于4的通常形成阴离子(也就是带负号的),还有一个规律,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也就决定了该元素的化合价,就是正号或者负号前的数.阳离子是指原子由于外界作用失去一个或几个电子,使其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或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原子半径越大的原子其失电子能力越强,金属性也就越强。
属性最强的金属元素是钫(Fr)。
带一个或多个正电荷的离子称为“正离子”,亦称“阳离子”。
(放)电子的功能而原子的半径愈大,原子的失电子能力较强,金属性也就较强;相反,原子的半径愈小,原子的失电子能力愈弱,因此金属性也较弱。
而原子的半径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目愈少,失电子能力较强;相反,最外层电子数目愈多,失电子能力较弱。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钫(Fr),也是失(放)电子的能力最强的金属。
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带正电荷数等于原子失去的电子数。
阳离子的书写方法就是在该离子的元素或原子团负号右上角表上所带电荷数与“+”号,如钠离子:Na+、三价铁离子:Fe3+、铵根NH4+、银铵配离子:[Ag(NH3)2]+等阳离子的鉴定方法Na鉴定方法:1.取2滴Na试液,加8滴醋酸铀酰试剂:UO2(Ac)2+Zn(Ac)2+HAc,放置数分钟,用玻璃棒摩擦器壁,淡黄色的晶状沉淀出现,示有Na :3UO2+Zn+Na+9Ac+9H2O=3UO2(Ac)2·Zn(Ac)2·NaAc·9H2O 条件与干扰:1.在中性或醋酸酸性溶液中进行,强酸强碱均能使试剂分解。
常见阳离子的检验实验报告doc

常见阳离子的检验实验报告篇一:常见离子检验1.常见阳离子的检验检验操作1.检验溶液中含有Fe3+的实验操作: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证明溶液中含有Fe。
2.检验溶液中含有Fe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在加入几滴氯水后溶液变红,则证明溶液中含有Fe。
3.验证溶液中有铁元素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在加入几滴氯水后溶液不变红,则证明溶液中不含+铁元素。
4.检验溶液中含有NH4的实验操作是:+2+2+3+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后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证明溶液中含有NH4+。
5.如何检验SO42-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加入盐酸无现象,在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中有SO42-。
(补充:加入盐酸的作用防止Agcl 干扰) 6.如何检验Cl-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H NO3后沉淀不溶解则证明溶液中含有Cl-。
二、实验室常见操作1.气密性检验(1)装置形成封闭体系→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水等) →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2)微热法检查的关键词是封闭、微热、气泡、水柱; (3)液差法的关键词是封闭、形成液差。
甲①实验开始前,某同学对甲实验装置进行了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关闭活塞,从长颈漏斗加水至浸没长颈漏斗的下端,继续加水形成一段水柱,一段时间水柱无变化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实验开始前,某同学对乙实验装置进行了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导管插入水中用酒精灯微热烧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导管内出现一段水柱,证明气密性良好。
2.气体的收集依据:根据气体的溶解性或密度①②③④⑤⑥3.气体的净化、干燥4、尾气处理直接吸收燃烧处理袋装防倒吸吸收 ? 防倒吸装置4.溶液中晶体析出的方法:如何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 ----------蒸发结晶如何从KNO3溶液中得到KNO3晶体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蒸发结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如:NaCl)、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大,如:KNO3)5.沉淀的洗涤向漏斗内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使水自然流出,重复操作2—3次6.中学化学常见的试纸:PH试纸、KI淀粉试纸、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①红色石蕊试纸:定性检验碱性。
常见阳、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常见阳、阴离子的分离和鉴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常见阳离子、阴离子的基本性质; 2.了解常见阳离子、阴离子的分离方法; 3.了解常见阳离子、阴离子的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一)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法、特征反应鉴定利用待分离、鉴定的阳离子均能与NaOH 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沉淀,依据各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所需的pH 值不同,可通过控制pH 值的大小来将其分离开,然后再利用各离子的特性逐一鉴定。
(二)常见阴离子的鉴定——特征反应鉴定Hg 2+ + 2I - = HgI 2(红色) HgI 2 + 2I - = [HgI 4]2-(无色)三、实验内容(一)阳离子的分离、鉴定将5mL Mg 2+、Fe 3+、Zn 2+的混合溶液(先在试管中加入3mL 去离子水,然后依次加入10滴0.1 mol/L MgCl 2、0.1 mol/L Fe 2(SO 4)3、0.1 mol/L ZnSO 4溶液),注入离心管1中,参照以下步骤进行分离和鉴定。
1.Mg 2+、Fe 3+、Zn 2+的分离(1)在混合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直到混合液中产生沉淀、并使其pH =4时止,Mg 2+ 、Fe 3+ 、Zn 2+Mg 2+ 、 Zn 2+棕色Fe(OH)3稀HCl NaOH,pH=4.0蓝色 示有Fe 3+存在K 4[Fe(CN)6] NaOH,pH=8.0 Zn(OH)2Mg 2+NaOH 粉色示有Zn 2+存在二苯硫腙\△ NaOH,pH=10 红色示有Mg 2+存在EBT然后离心分离。
把上清液移到另一离心管2中;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二遍后,记为沉淀1,留待下面分析。
(2)往离心管2的上层清液中继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到溶液中产生沉淀、并使其pH=8时止,把上清液移到另一离心管3中;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二遍后,记为沉淀2,留待下面分析。
2.Mg2+、Fe3+、Zn2+的鉴定(1)Fe3+的鉴定取沉淀1加入去离子水及几滴盐酸,振荡试管使沉淀溶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离子的鉴定一、铵离子的鉴定铵离子的鉴定之一[原理]铵盐跟碱反应,生成氨气,这是铵盐的共性NH4++O—H ==NH3↑+ H2O[用品]表面皿、铵盐溶液、6mol/L 氢氧化钠溶液、红色石蕊试纸[操作]在表面皿的中央滴几滴铵盐溶液,再滴加6mol/L 氢氧化钠溶液到碱性。
混均匀后用沾有红色湿润石蕊试纸的表面皿覆盖,放在水浴中微热,石蕊试纸变成蓝色,说明原溶液里有NH4+。
铵离子的鉴定之二[原理]NH3与奈斯勒试剂(K2Hgl4)反应,生成橙黄或红棕色(依NH3含量多少)沉淀,NH4在强碱条件下,能生成NH3[用品]滤纸、毛细吸管、滴管、奈斯勒试剂、10%Nao溶液[操作]在滤纸片上滴一滴10%NaO溶液,待液滴渗入滤纸中后,再加一滴试液,使其发生沉淀并等待液滴渗入滤纸中。
用毛细吸管沾少量水垂直放在斑点中心,将NH4+ 扩散到周围,在外围的水渍区上加K2HgI4溶液一滴,黄橙或红棕色斑点证明NH4+ 的存在。
[备注]本法可检出0.3 μg (微克)的NH4+二、钠离子的鉴定钠离子的鉴定之一[原理]钠离子的焰色反应为黄色[用品]试管或点滴盘、铂丝环、煤气灯或酒精灯、1 :1盐酸、蒸馏水[操作]取试液1滴于试管中,加1 :1盐酸2滴,用约ImL水稀释,以铂丝环沾取进行焰色反应,浓烈的黄色火焰表示Na+存在。
[备注]此反应的灵敏度很大,0∙0001 μg (微克)的Na+就会使火焰呈浅黄色,因此盐酸、蒸馏水及其它试剂中的微量Na诸E有反应,必须做空白试验,并火焰的黄色要浓烈,才能确定Na+勺存在。
钠离子的鉴定之二[原理]锑酸根离子[Sb(OH)6]—和Na+作用,会有白色晶状的锑酸钠沉淀出现Na[Sb(OH)6]。
Na++[Sb(OH)6]—=Na[Sb(OH)6];利用这种性质可以检验Na+勺存在。
[用品]试管、试管架、滴管、玻璃棒、0∙5mol ∙L—INaCI溶液、0.1mol ∙L—1K[Sb(OH)6]溶液。
[ 操作]1、在试管中加入5mL0.5mol∙ L—INaCI溶液。
2、往此试管中滴加0.1mol ∙L—1K[Sb(OH)6]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生成白色晶状沉淀。
如果没有沉淀产生,可以用玻璃棒摩擦试管内壁,放置十分钟,可再进行观察。
[ 备注]检验钠离子时,溶液应保持弱减性。
因为在酸性条件下,会产生白色无定形的锑酸沉淀。
H++[Sb(OH)6]—=H[Sb(OH)6];这样会干扰对Na[Sb(OH)6]的判断。
所以,只有得到结晶状沉淀时,才能肯定有Na■离子的存在。
锑酸钠Na[Sb(OH)6]沉淀的特征是,有颗粒状晶体,较重,能很快沉到试管底部,或在试管壁上结晶。
也可以与H[Sb(OH)6]沉淀对比,判断其沉淀是不是Na[Sb(OH)6]。
为此,可在试管中加几滴饱和K[Sb(OH)6]溶液和12mol ∙L—1盐酸,即有白色胶状H[Sb(OH)6]沉淀出现。
把它与Na[Sb(OH)6]沉淀相比较,就可以掌握Na[Sb(OH)6] 沉淀的特征。
钠离子的鉴定之三[原理]在中性或醋酸溶液中,Na+与醋酸双氧铀锌生成黄绿色晶体。
Na++Zn2++3UO22++9A—c+9H2O =NaAc- Zn(AC)2 ∙3UO2(Ac)2∙ 9H2Q (黄绿)[ 用品] 试管或点滴盘、滴管、玻璃棒、醋酸双氧铀锌、醋酸[ 操作] 1 滴未知试剂加4 滴醋酸双氧铀锌试剂,用玻璃摩擦管壁,观察沉淀产生。
[ 备注] 该晶体的溶解度较大,且易形成过饱和溶液,可加入适量的乙醇,降低它的溶解度,用玻璃棒摩擦壁的目的是破坏它的过饱和状态,促进晶体快速生成。
三、钾离子的鉴定钾离子的鉴定之一[原理]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K+与Na3[Co(NO2)6]试剂生成亚硝酸钻钠二钾黄色沉淀2K++Na++Co(NO2)6—K2Na[Co(NO2)6];(黄)[ 用品] 试管、试管架、点滴盘、滴管、亚硝酸钻钠试剂[ 操作] 向试管中加入1 滴未知溶液,再加几滴亚硝酸钻钠试剂,出现黄色沉淀,确定含K+。
[备注]NH4+与Na3[Co(NO2)6]试剂生成类似的黄色沉淀,干扰K+的鉴定,因此鉴定K+时必须先除去NH4+钾离子的鉴定之二[原理]亚硝酸铜铅钠(以醋酸铜、醋酸铅和亚硝酸钾的混合溶液)与K+反应生成K2PbCu(NO2)6黑色立方晶体[ 用品] 表面皿、滴管、亚硝酸铜铅钠试剂、显微镜[ 操作] 滴取少量未知液在表面皿上,用微火烘干、冷却,滴加Na2PbCu(NO2)6 试剂1滴,在显微镜下观察,黑色立方晶体表示K+的存在。
[备注]NH4+、Cs+、Rb诸E有类似的晶体生成,以K+的晶体最大。
四、钠离子和钾离子的鉴定[ 原理] 当钠和钾(或它们的化合物)在高温火焰中灼烧时,其原子中的电子被激发,由于接受了能量,从较低的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
但被激发到较高能级的电子不稳定,随即又从较高能级回到较低能级,这时便会发出一定波长的光来,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原子结构不同,发出光的波长就不同,焰色也各异。
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钾的焰色反应为紫色。
[用品]酒精灯、铂丝(或镍丝)、蓝色钻玻璃、玻璃棒、KCl溶液、NaCl溶液、KCl 固体、NaCl 固体、浓盐酸、蒸馏水[操作]1、把铂丝(或镍丝)的一端熔入玻璃棒中,另一端弯成小圈。
2、用浓盐酸浸渍铂丝,再用蒸馏水冲净,在酒精灯的氧化焰中灼烧,如火焰接近无色,即可进行焰色反应。
否则应继续用盐酸浸渍,灼烧,直到接近无色为止。
3、用洁净的铂丝分别蘸取KCl、NaCl 溶液,放在酒精灯的氧化焰中灼烧,观察它们的焰色有何不同。
4、再用洁净的铂丝蘸水后,粘上KCl、NaCl 小颗粒放在酒精灯的氧化焰中灼烧,观察它们的焰色。
[备注]观察钾的焰色,要隔着蓝色的钻玻璃去观察。
因蓝色钻玻璃可以滤去灯焰本身和钠杂质所产生的黄光。
五、镁离子的鉴定镁离子的鉴定之一[原理]把Mg2+专化成Mg(OH)2而Mg(OH)2能溶于浓NH4CI溶液。
[用品]MgCI2溶液、2mol∙L—INaOH溶液,滴管、试管、饱和NH4CI溶液[操作]在试管中盛ImLMgCI2溶液,滴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少量饱和NH4CI溶液,沉淀即溶解。
镁离子的鉴定之二[原理]把Mg2+专化成MgNH4PO白色晶粒状沉淀。
Mg2++NH4++PO—3=MgNH4PO4[用品]试管、滴管、MgCI2溶液、2mol ∙L—1 盐酸、0.2mol ∙L—1Na2HPO溶液、2moI∙L—1 氨水[操作]在试管中加入ImLMgC12容液,再加几滴盐酸和1mLNa2HP0溶液,再滴入氨水。
振荡试管,有白色晶粒沉淀出现。
镁离子的鉴定之三[原理]把Mg2+专化成Mg(OH)2而Mg(OH)2遇镁试剂沉淀由白色转成天蓝色。
[用品]MgCI2溶液、2mol∙L—INaoH溶液,镁试剂、试管、滴管[操作]在试管中加ImLMgCI2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明显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镁试剂后,沉淀转变为天蓝色。
[备注]镁试剂的配制方法:0.001g对硝基苯偶氮间苯二酚染料溶于100mL1mol∙ L—INaOHS液中。
六、钙离子的鉴定钙离子的鉴定之一[原理]在弱酸性条件下,Ca2+和草酸铵(NH4)2C2O4式剂生成白色沉淀Ca2++C2O4—=CaC2O4 (白)[用品]试管、试管架、滴管、3%(NH4)2C2O溶液、稀醋酸[操作]中性试液用稀醋酸酸化,加入3%(NH4)2C2O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备注]由于Ba2+ Sr2+也有草酸盐沉淀,应再做焰色反应进一步证实,将所得沉淀过滤,弃去溶液,在沉淀上加6mol∙L—1HCl1滴,用铂丝环沾取灼烧,砖红色火焰证明Ca2+存在。
钙离子鉴定法之二[原理]氯宗代C[1-(6- 氯-3- 吲唑偶氮)-2- 羟基荼-3- 羧酸]配成氨水,乙醇溶液,与Ca2+形成红紫色络合物。
[用品]试管或点滴盘、滴管、氯宗代C试剂、乙醚、浓氨水[操作]在1~2滴试液中加入浓氨水1滴,氯宗代C试剂1滴,乙醚1滴,摇匀, 出现红紫色(放置后呈絮状沉淀),证实有Ca2+存在。
[备注]该法非常灵敏,可检出0.005 μg(微克)的Ca2+最低浓度0.01~0.1ppm<[用品]试管或点滴盘、滴管、氯宗代C试剂、乙醚、浓氨水[操作]在1~2滴试液中加入浓氨水1滴,氯宗代C试剂1滴,乙醚1滴,摇匀, 出现红紫色(放置后呈絮状沉淀),证实有Ca2+存在。
[备注]该法非常灵敏,可检出0.005Mg(微克)的Ca2+,最低浓度0.01~0.1ppm<钙离子的鉴定之三[原理] Ca2+ 的焰色反应为砖红色[用品]烧杯、铂丝环、1 :1盐酸、蒸馏水[操作]1、把铂丝先放在稀盐酸里洗净后,在无色火焰上灼烧,再在蒸馏水中洗净,又在火焰上灼烧,直到铂丝火焰上灼烧时呈无色。
2、用清洁的铂丝蘸取含有Ca2+勺盐溶液,放在酒精灯无色火焰上灼烧,火焰呈橙红色,证明溶液里有Ca2+。
[备注]如果不用铂丝,把脱脂棉绕在玻棒上,蘸取Ca2+的盐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焰色反应能持续较长时间,效果更好。
七、钡离子的鉴定[原理]Ba2+与K2CrO4试剂反应生成黄色BaCro4沉淀Ba2++ CrO42-=BaCrO4[用品]试管、试管架、滴管、铂丝环、酒精灯、10%K2CrO溶液、6mol ∙L—1盐酸[操作]取中性试液加入10%K2CrO溶液,生成黄色沉淀[备注]1 、为了与其它黄色铬酸盐沉淀区别开,应做焰色反应证实。
将铬酸钡沉淀过滤出,弃出滤液,在沉淀里加上6mol ∙L—1HCl1滴,用铂丝环沾取灼烧,黄绿色火焰出现证明Ba2+的存在。
2、也可以用稀H2SO4或Na2SO4溶液作试剂与Ba2+⅛成不溶于稀HCl的白色沉淀。
八、钙离子、锶离子、钡离子的鉴定钙离子、锶离子、钡离子的鉴定之一[ 原理] 钙、锶、钡及其挥发性化合物在受热时会发出各自特定波长的可见光,钙为砖红色;锶为洋红色,钡为黄绿色。
[用品]铂丝(如无铂丝可用无锈铁丝或曲别针代替)、直角玻璃管(一端为①2mm 的尖嘴)、酒精灯、CaCI2晶体、Sr(No3)2晶体、BaCI2晶体。
[ 操作]酒精灯焰因受空气的影响而跳动不定,且氧化焰(即火焰顶部)总呈黄色,使得焰色反应不够准确。
如果有一根直角玻璃管,一端为内径约2mm勺尖嘴,使尖嘴沿水平方向靠近酒精灯火焰底部约2cm处,用嘴经过导管吹气,可以获得淡蓝色接近酒精灯的火焰(如图)。
用沾过水的铂丝分别蘸取CaCI2、Sr(No3)2、BaCI2 的晶体粉末并放在上述酒精灯淡蓝色火焰上灼烧。
用铂丝蘸取另一种晶体粉末,必须把铂丝用蒸馏水、稀盐酸预先洗净。
当把洗后的铂丝放在火焰中灼烧时,只见铂丝红热而无任何焰色反应,则表示铂丝已经洗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