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运动简介及主要代表人物
启蒙运动简介及主要代表人物

启蒙运动(法文:Siècle des Lumières,英文:The Enlightenment,德文:die Aufklärung)通常是指在17世纪至18世纪法国大革命之间的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与理性主义等一起构成一个较长的文化运动时期。
这个时期的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
启蒙运动同时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与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以及艺术史上的新古典主义时期是同一时期。
背景十八世纪的法国仍然是一个君主政体的国家,专制和天主教会控制着国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农村在封建领主和教会的盘剥下已是满目疮痍,宫廷贵族挥霍无度、国库空虚。
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互勾结,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疯狂残害不同信仰者和有进步思想的人们。
与专制制度严重衰败景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新兴进步力量的壮大,他们强烈要求冲破旧制度,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束缚[1] 。
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科学家们揭示许多自然界的奥秘,天主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
人们要求摆脱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首先在思想领域展开了反对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思想束缚的斗争,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
性质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光明”。
当时先进的思想家认为,迄今为止,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
他们著书立说,积极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和特权主义,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
历史贡献在启蒙运动中,一批先进的、新兴的思想家前赴后继,口诛笔伐:(1)对专制制度及其精神堡垒——天主教会展开猛烈抨击;(2)对未来的社会蓝图进行展望和描绘;(3)这场持续近一个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民智,为欧美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4)这场运动传播到世界成为强大社会思潮,为民族解放斗争做了贡献。
启蒙运动

3、代表人物: 哥白尼:“日心说”; 布鲁诺:“宇宙是无限的”;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4、意义:
第二课 冲破思想的牢笼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1.“启蒙运动”
(2)、孟德斯鸠
思想主张: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提出了 “三权分立”学说。 “三权分立”学说的内容: (立法、行政、司法)
资料:孟德斯鸠也对自由作出了解释:“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 由,自由式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利。如果一个公 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 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结合孟德斯鸠的话,你觉得真正的自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吗?
资料1: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所说的一切,但我誓死捍卫你 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力。” 资料2:伏尔泰说的自然生活。 问:伏尔泰追求的是什么自由?
伏尔泰追求的自由是思想与言论自由,要把人们从 中世纪的蒙昧和宗教愚昧中解放出来,最终建立自 由、平等、幸福的理想社会。
三 权 分 立 示 意 图
司法权 法院
议会 立法权 制约 与平衡 行政权 国王
三权分立的重要性?
高举理性的旗帜,号召人们运动自己的理性去 思考,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宣扬自由、 平等。其核心是强调理性。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8世纪后半期,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顶峰。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1)、伏尔泰—启蒙运动的巨匠
思想主张: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反对政 治迫害、宗教愚昧,宣扬自由、平等是 人的自然权利,倡导君主立宪制。 宣扬“天赋人权”
启蒙运动主要人物及思想

1722年随母亲移居法国
1750年发表《论科学与 艺术Fra bibliotek一文,正式开启启 蒙运动思想家生涯
主要思想
倡导自然主义教育观
认为教育应顺应儿童天性,反对过度强调纪律和规范。
主张民主共和制度
认为社会契约是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基础,强调人民 主权和社会公约。
教育经历
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接受 教育,并成为一名逻辑学 和形而上学教授。
学术生涯
康德的学术生涯主要集中 在哲学、逻辑学和政治理 论领域,他的思想对西方 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主要思想
知识论
社会政治理论
康德提出了先验主义认识论,认为人 类的认识只能局限于经验世界,这个 经验世界是由人类理性所构建的。
康德提出了政治哲学的三大理念,即 “自由”、“平等”和“博爱”,这 些理念构成了他的政治哲学的基础。
主要思想
狄德罗强调理性和科学的重要性,认 为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他主张 通过科学实验和理性思考来认识世界, 反对宗教信仰和传统观念的束缚。
狄德罗认为人类社会存在着不平等和 压迫,主张通过教育和改革来消除这 些不公正现象。他强调个人自由和平 等,反对专制主义和特权阶级的统治。
对启蒙运动的影响
德尼·狄德罗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思想和作 品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理性主义思想启发 了许多其他启蒙思想家,促进了科学和理性的普及。
对启蒙运动的影响
孟德斯鸠的思想对启蒙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三权分立思想成为现代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 。
他的言论自由和宗教宽容思想也影响了后来的政治和社会发展,成为现代民主社会的重要价值观。
05
启蒙教育运动时间

启蒙教育运动时间启蒙教育运动是指17世纪至18世纪初欧洲发生的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这场运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育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倡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强调人的自我解放和个体发展。
启蒙教育运动时间跨越了几十年,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教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蒙教育运动的时间大致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期,当时欧洲正处于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
启蒙运动的思想渐渐兴起,主要代表人物包括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
他们提倡人的理性和自由,反对封建迷信和专制统治,倡导人的平等和自由。
这一时期的启蒙运动对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历史事件埋下了伏笔。
启蒙教育运动的时间一直延续到18世纪初,这一时期被称为启蒙时代。
在这段时间里,启蒙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影响了欧洲的各个领域。
教育领域也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提倡普及教育,鼓励人们接受教育,培养理性思维和批判精神。
启蒙教育运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其影响却是深远的。
在启蒙教育运动的时间里,教育制度得到了改革和完善。
学校教育不再只是为了培养上层社会的精英,而是普及到了更多的人群。
启蒙运动提倡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也深刻地影响了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育的目的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启蒙教育运动的时间对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提倡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对后世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蒙运动的思想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影响了美国、拉丁美洲、亚洲等地区的教育发展。
启蒙教育运动的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几百年,但其思想和影响却一直延续至今。
总的来说,启蒙教育运动的时间跨越了17世纪至18世纪初,这一时期的思想和理念对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蒙运动提倡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对后世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蒙教育运动的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几百年,但其思想和影响却一直延续至今。
启蒙运动代表人物有谁

启蒙运动代表人物有谁启蒙运动的有很多人是支持的,那么启蒙运动代表人物都是谁呢?他们的代表作品有哪些呢?他们又主张些什么呢?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启蒙运动代表人物有谁,希望你喜欢。
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介绍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伏尔泰:人们称他为启蒙大师,他的观点对十八世纪的他的故乡有着巨大的影响。
他反对当代的政治,反对当时人们都信仰的东西,因为看到人民都被专治的君主折磨不堪,人人都有“三、六、九等级”,内心对专治的政治就十分不满。
孟德斯鸠:也与前文所说者一样,反对当代的政治,但他注重的是法律的部分,他不忍心看见自己的子民在君主的残暴的统治下渐渐对君主失去信心,所以提出了一个“三权分立”,他是理性的代表人物,浑身充斥着法律的严谨。
卢梭:他与他上面所说的人就不一样了,上面的人出生于贵族世家,而他,则是一代钟表匠出身,歌德说他是新一代的开辟者。
他认为,人的权利是上天赋予人们的,谁也没有权力剥夺,人们是拥有主权的,而在世间,人们有三、六、九等级的原因就是有很多人所拥有的财产是他们自己的,并不是大家、不是社会的,这才造成了人们为了争抢钱财而从内心滋生出来的丑恶的情绪。
康德:他主要是在强调,人们是上天赐予这个世界的,并不是属于某个人的,也就和本文第一个所说的人的思想是差不多的,他一直在强调“人”是什么意思,并不能为君主一人所用,而是归于世界的,归于这个天下的。
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其实要了解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首先要知道“启蒙”两个字的意思。
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是要打开新的局面,给民众灌输新的思想。
所以说从这两个字可以看出来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就是反对封建教条主义,宣扬民主、和平等新思想。
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之所以确定为这个是因为当时的欧洲等级制度森严,底层民众的生活苦不堪言,社会矛盾剧烈的激化,这个思想一出来就受到了民众的追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启蒙运动期间,涌现了一批思想家,围绕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
启蒙运动在当时的影响非常深远,虽然说不能完全的改变欧洲当时的社会现状,但是最起码让人们思想中有了民主、平等这些新的观念,为以后各种思想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第六章 启蒙运动时期

《格列佛游记》 一位诚实的英国船长的四次航海:侏儒国、巨人国、飞行浮岛、 贤马国。贤马国的统治者是具有高度理性的贤马,有贪婪、 嫉妒、凶残、狠毒的人形动物服侍着。表明如果贪欲战胜 理智,人类就会堕落为动物。
3. 菲尔丁 Fielding 1707-1754
《弃婴汤姆· 琼斯的故事》 平行构筑情节:讲述善良和恶毒的两兄弟最终是善有善报、恶 有恶报。
英国、法国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异
兴起 高潮 主要 对象 核心 影响 根源
同
性质 影响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把人从封建神学 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作了 束缚中解放出来 思想准备 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古希腊文化(起源) 借助 资本 主义 萌芽 共同根源 文艺复兴(形成)
4. 思想核心:理性崇拜。 提倡用理性作为衡量一切、判断一切的尺度, 把封建专制制度比作漫漫长夜,呼唤用理性的 阳光驱逐现实的黑暗,消灭专制王权和贵族特 权强调只有科学才能使人正确认识自然,破除 宗教迷信,从而增进人类的福利,实现美好的 自由、平等、民主的新社会。
Ⅱ.法国哲学和文学
孟德斯鸠
伏尔泰
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了。 但他是永生的。他走的时候有长寿的岁月, 有等身的著作,还挑起过最荣耀的、也是 最艰巨的责任,即培育良知,教化人类。 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 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他是一个 世纪。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个 使命。 ——雨果
他的灵车上写着这样的句子: “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
Ⅲ.英国文学
1. 笛福 Defoe 1660-1731
《鲁宾逊漂流记》依靠自己的理智和劳动登上幸福的顶峰 鲁宾逊是一个英国水手,海难后到达一个荒岛上,再依靠自己 力量生活的过程中,在食人族手中救了一个叫做星期五的 黑人。后来他得到了一艘船,驶回了家乡。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

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斗争,历史上称为“启蒙运动”,这场运动,其影响之大正如恩格斯所讲的:这些启蒙思想家,“是使十八世纪成为主要是法国人的世纪。
”这是唯物主义取得辉煌成就的时代。
法国启蒙运动大体经过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十八世纪初,反封建的启蒙运动,其代表人物有孟德斯鸿、伏尔泰、卢梭等。
他们主要是在政治思想上批判封建专制和教权统治,在哲学理论上,他们还只是自然神论者。
启蒙运动的第二阶段是十八世纪中叶以“百攀对纬派”为代表的唯物主义,主要人物有狄德罗、崔酗丈巴赫、爱尔维修、拉美特利等。
他们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超自然的精神实体-上帝是不存在的,他们发展了启蒙运动前期思想家的思想成果,成为战斗的无神论。
十八世纪法国思想家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从“人”出发,充分肯定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利益,认为只有人才是现实世界的真正主人,从而反对扼杀人性的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
他们对“人”到底是怎么看的呢?他们是以力学原理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也用这种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来研究人类社会,把人仅仅看成是一架机器。
爱尔维修认为:“人是一部机器,为肉体的感受性所发动,必须做肉体的感受性所执行的一切事情。
”(《十八世纪法国哲学》第499页)霍尔巴赫说:“人的所作所为,以及人身上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惯性力、自我引力、吸力和斥力以及自保倾向的结果。
”(同上第611页)这种肉体感受性和自保倾向是一种趋乐避舍的感觉能力,动物和人都有这种感觉能力,所不同的是人的感觉能力更为灵敏些罢了。
拉美特利就认为人只是比最完善的动物再多几个齿轮、几个弹簧等等而已。
启蒙思想家片面强调了人的生物的一面,往往把人看作是快乐和痛苦这种身体感觉的承担者,进而用人的生物性要求来说朋人的社会要求,什么“肉体的感受性是我们各种活动、思想、感情以及我们的社会性的唯一原因”(同上第496页)。
正是我们的需要强迫我们去思维、去愿欲、去行动。
”(《自然的体系》下卷第6页)他们企图用人的生理上的感觉和需要来说明人的思想行为,而不是把人放到一定的社会关系(首先是生产关系)中去考察,这种离开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关系来谈人,只能是抽象的人,是历史唯心主义。
启蒙运动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项上带着圈,而贵族的 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天然 权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 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 人。” ——伏尔泰
主张自由,尤其是思想和 言论的自由,反对因意见 不同而施以迫害
2、思想主张:②孟德斯鸠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 够做被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 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 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 的人都容易滥用权,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 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 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有相互 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什么是“启蒙运动”?
“启蒙”原意是指给黑暗的地方带来光明, 引申出来的意思是启迪智慧,把人们从迷 信和偏见中解放出来。 启蒙思想家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而是以 理性为武器,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 统治,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 平等,追求人自身的解放。
18世纪后半期,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顶锋
思考:孟德斯鸠如何理解自由?他主张建立一个怎样 的政府才能使公民享有政治自由?
思想主张
1、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2、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蒙运动(法文:Siècle des Lumières,英文:The Enlightenment,德文:die Aufklärung)通常是指在17世纪至18世纪法国大革命之间的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与理性主义等一起构成一个较长的文化运动时期。
这个时期的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
启蒙运动同时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与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以及艺术史上的新古典主义时期是同一时期。
背景十八世纪的法国仍然是一个君主政体的国家,专制和天主教会控制着国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农村在封建领主和教会的盘剥下已是满目疮痍,宫廷贵族挥霍无度、国库空虚。
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互勾结,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疯狂残害不同信仰者和有进步思想的人们。
与专制制度严重衰败景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新兴进步力量的壮大,他们强烈要求冲破旧制度,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束缚[1] 。
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科学家们揭示许多自然界的奥秘,天主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
人们要求摆脱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首先在思想领域展开了反对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思想束缚的斗争,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
性质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光明”。
当时先进的思想家认为,迄今为止,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
他们著书立说,积极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和特权主义,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
历史贡献在启蒙运动中,一批先进的、新兴的思想家前赴后继,口诛笔伐:(1)对专制制度及其精神堡垒——天主教会展开猛烈抨击;(2)对未来的社会蓝图进行展望和描绘;(3)这场持续近一个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民智,为欧美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4)这场运动传播到世界成为强大社会思潮,为民族解放斗争做了贡献。
思想精髓启蒙运动的倡导者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认为启蒙运动是以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为目的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为黑暗时期)。
这个时代的文化批评家、宗教怀疑派、政治改革派皆是启蒙先锋,但他们只是松散、非正式、完全无组织的联合。
而当时的启蒙知识的中心是巴黎,法语则是共享语言。
对比性与文艺复兴的比较启蒙时代的学者不同于之前的文艺复兴时代的学者:(1)他们不再以宗教辅助文学与艺术复兴,而是力图以经验加理性思考而使知识系统能独立于宗教的影响,作为建立道德、美学以及思想体系的方式。
(2)从字面上讲,启蒙运动就是启迪蒙昧,反对愚昧主义,提倡普及文化教育的运动。
但就其精神实质上看,它是宣扬新的政治思想体系的运动,并非单纯是文学运动。
它是文艺复兴时期反禁欲、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直接为一七八九年的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3)启蒙思想家们从人文主义者手里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专制制度的不合理,从而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
他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真正信仰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用“天赋人权”的口号来反对“君权神授”的观点,用“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来反对贵族的等级特权,进而建立新的政权。
发展历程启蒙运动发生在十八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
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
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的启蒙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声势最大,战斗性最强,影响最深远,堪称为西欧各国启蒙运动的典范。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是伏尔泰。
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后来的人曾这样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和卢梭都具有统一欧洲的思想,这一思想最终得以实现的事件是1993年《马约》生效,欧盟建立。
代表人物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又译海登、海典、偕丁,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交响乐之父,出生于奥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边境的风景秀丽的罗劳村。
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
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
海顿的音乐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脱,他将奏鸣曲式从钢琴发展到弦乐重奏上,他是器乐主调的创始人,将传统对位法的独立声部完全同化了,将主题发展自行展开。
后期他访问英国,接受牛津大学授予的音乐博士头衔,受到了韩德尔的影响,也受莫扎特的影响,产生旋律优美的抒情色彩,出现类似巴洛克的风格。
他用弦乐四重奏代替钢琴,用管弦乐代替管风琴,创造了两种新型的和声演奏形式。
他同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绰号为“海顿爸爸”。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年7月1日-1716年11月14日),德意志哲学家、数学家,历史上少见的通才,被誉为17世纪的亚里士多德。
1666年他出版第一部有关于哲学方面的书籍,书名为《论组合术》。
1671年发表两篇论文《抽象运动的理论》(Theoria motus abstracti)及《新物理学假说》(Hypothesis physica nova),分别题献给巴黎的科学院和伦敦的皇家学会。
由于莱布尼茨曾在汉诺威生活和工作了近四十年,并且在汉诺威去世,为了纪念他和他的学术成就,2006年7月1日,也就是莱布尼茨360周年诞辰之际,汉诺威大学正式改名为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
主要成就▪微积分▪拓扑学▪符号思维▪单子论▪形式逻辑大卫·休谟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年4月26日-1776年8月25日)是苏格兰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他被视为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虽然现代对于休谟的著作研究聚焦于其哲学思想上,他最先是以历史学家的身份成名。
他所著的《英格兰史》一书在当时成为英格兰历史学界的基础著作长达60至70年。
因果问题休谟不赞同大多数人都相信的只要一件事物伴随着另一件事物而来,两件事物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关联,使得后者伴随前者出现(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它在那之后而来,故必然是从此而来)的思想观点。
归纳问题在《人类理解论》一书中,休谟主张所有人类的思考活动都可以分为两种:追求“观念的连结”(Relation of Ideas)与“实际的真相”(Matters of Fact)。
前者牵涉到的是抽象的逻辑概念与数学,并且以直觉和逻辑演绎为主;后者则是以研究现实世界的情况为主。
而为了避免被任何我们所不知道的实际真相或在我们过去经验中不曾察觉的事实的影响,我们必须使用归纳思考。
自我理论休谟指出我们通常会假设现在的我们就和五年前的我们没有两样,虽然我们在许多方面都有了改变,呈现在五年前的我们和现在的我们都是同一个人。
我们也会思考时光究竟可以在不改变一个人自身的情况下,改变一个人内在到什么程度。
不过休谟否认那神秘的自我与一个人所带有的各式各样人格之间是有所区分的。
当我们开始自省时我们会发现:“除非依靠一种特定的感觉,我们从来不可能有任何的意识;人只不过是由许多不同的感觉累积而成的一个集合或一个包裹,这些感觉永远处在一种快到无法想像的流动速度中互相交替汰换。
实践理性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一些行为比其他一些行为要来的“合理”。
举例而言,吞食铝箔片在大多数人来看是一种很奇怪的举动。
然而休谟否认那种理性在驱动或排斥特定行为上扮演了任何重要的角色,毕竟理性只是一种对于概念和经验的计算罢了。
在休谟来看,真正重要的是在于我们如何感觉这些行为。
休谟的这个理论在现代被视为是工具主义(Instrumentalism)的基本原则,主张一个行为的合理与否应该是取决于这个行为能否达成其预定的目标和欲望,无论这些目标欲望为何。
理性只是扮演着一种媒介和工具的身份,用于告诉我们怎么样的行为才能达成我们的目标和欲望,但理性本身永远不能反过来指挥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目标和欲望。
孟德斯鸠主要主张: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认为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
②法律应当体现理性(代表著作如《论法的精神》、《波斯人的信札》等)孟德斯鸠,(1689—1755),出生于法国波尔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园的贵族世家。
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
孟德斯鸠不仅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
他的著述虽然不多,但其影响却相当广泛,尤其是《论法的精神》这部集大成的著作。
三权分立学说是古代希腊、罗马政治理论的发展,它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
他所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直到现在仍为一些国家所使用。
他在《论法的精神》中论述了自然历史环境对于人性的影响、对于国家品格的塑造。
正因为如此,他的这一段论述才具有真实的客观意义。
自然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的作用是长期的根本的,是不会因为某人的立场或是利益分割而变化的,显然这样一种巨大作用将继续延续下去。
在现代经济或是历史研究中,他的这个论证视角仍然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孟德斯鸠是国家学说理论的奠基者之一。
伏尔泰主要主张:①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②主张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
③认为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是“天子犯法于庶民同罪”思想的西方表述。
④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罪恶行径,但主张信仰自由和信仰上帝。
⑤反对专制制度,强调自由和平等。
(Voltaire,1694-1778):原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François-Marie Arouet),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的,不能被剥夺。
他主张人一生下来就应当是自由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曾经说过:“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还尖刻地抨击了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切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热狂作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