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3年北大西洋海浪场与NAO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冬季北大西洋涛动与极涡的变化研究

冬季北大西洋涛动与极涡的变化研究朱智慧;王延凤【期刊名称】《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9(0)S1【摘要】采用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s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冬季北大西洋涛动(NAO,Northern Atlantic Oscilation)指数、极涡面积(PVA,Polar Vortex Area)指数、极涡强度(PVI,Polar Vortex Intention)指数的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冬季PVA指数基本和NAO指数呈反位相变化,冬季PVA指数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冬季NAO指数、PVA指数、PVI指数都具有多重周期变化特征,具有较为一致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周期,都具有准9 a的年代际振荡周期和4~5 a的年际振荡周期;在强(弱)NAO指数年份,极地地区500 hPa高度场降低(升高),冷空气向极地地区收缩(冷空气向中纬度活动),PVA指数偏小(偏大),而PVI指数偏大(偏小),在年际变化尺度上,NAO与极涡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极涡为2极分布,且极涡偏向大西洋侧,太平洋侧较弱,为典型的北大西洋局地的NAO分布;在1988年左右,冬季NAO指数有一突变现象,冬季PVI指数在1976年前后有一突变现象,比冬季NAO 指数的气候突变要稍微提前,冬季PVA指数没有明显的突变现象。
NAO指数突变后60°N以北的距平中心位置更靠东,强度更大。
在年代际变化尺度上,极涡表现为3极,其显著变化中心主要表现在40°N附近的异常高中心,且环球一圈,没有极涡的优势偏心特征。
【总页数】7页(P281-286)【关键词】北大西洋涛动;极涡;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作者】朱智慧;王延凤【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21.2【相关文献】1.冬季北大西洋涛动与中国北方极端低温相关性的年代际变化 [J], 韩方红;陈海山;马鹤翟2.北大西洋涛动指数变化与北半球冬季阻塞活动 [J], 柴晶品;刁一娜3.冬季北大西洋涛动极端异常变化与东亚冬季风 [J], 武炳义;黄荣辉4.冬季北极涛动与极涡的变化分析 [J], 邓伟涛;孙照渤5.北极涛动、极涡活动异常对北半球欧亚大陆冬季气温的影响 [J], 沈柏竹;廉毅;张世轩;李尚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40年全球海洋热浪的时空特征和机制

近40年全球海洋热浪的时空特征和机制The main focus of my question revolves aroun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mechanisms behind global marine heatwaves over the past four decades.海洋热浪是指突然而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海洋温度异常增加的现象。
它们可以导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对渔业、旅游业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近年来,关于全球海洋热浪的研究逐渐增多,人们开始关注其时空特征和形成机制。
Marine heatwaves are characterized by sudden and prolonged increases in sea temperature. They can have severe impacts on ecosystems and marine biodiversity, as well as negative effects on fisheries, tourism, and the economy.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ing amount of research on global marine heatwaves, with a growing interest in understanding their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as well as the mechanisms that drive their formation.为了研究海洋热浪的时空特征,科学家们使用了多种方法进行分析。
其中一种方法是利用卫星观测数据,通过观测海表温度变化来检测和分析海洋热浪事件。
夏季北大西洋涛动与我国天气气候的关系

夏季北大西洋涛动与我国天气气候的关系
王永波;施能
【期刊名称】《气象科学》
【年(卷),期】2001(021)003
【摘要】利用1873~1995年北半球月平均海平面气压(SLP)资料,计算了夏季北大西洋涛动指数(NAOI).通过NAOI与我国降水、气温和北半球环流的相关计算以及强、弱涛动年北半球环流异常的合成分析,发现,夏季强NAOI年,副高偏强,我国西南地区降水偏少,易出现一类和二类雨型;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偏高.此外,还研究了多时间尺度上,NAOI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NAOI与东亚夏季风在年际、年代际、基本态尺度上都存在显著相关,强NAOI年,对应是强东亚夏季风特征,当NAOI处高(低)基本态时,夏季风处于高(低)基本态.
【总页数】8页(P271-278)
【作者】王永波;施能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气象局,;南京气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7
【相关文献】
1.冬季北大西洋涛动与我国天气气候的关系 [J], 王晓腾;胡长雷;任晓峰
2.南极海冰北界涛动指数及其与我国夏季天气气候的关系 [J], 马丽娟;陆龙骅;卞林根
3.北大西洋涛动和南半球环状模不同位相配置对我国南方夏季降水的协同影响 [J], 李景鑫;任宏利;陆波;刘景鹏;康延臻
4.春季北大西洋涛动与东亚夏季风年际关系的转变及其可能成因分析 [J], 左金清;李维京;任宏利;陈丽娟
5.近45 a冬季北大西洋涛动异常与我国气候的关系 [J], 王永波; 施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93-2011年北大西洋与北太平洋的波浪变化及其原因探究

1993-2011年北大西洋与北太平洋的波浪变化及其原因探究石永芳;杨永增;吴克俭;尹训强【摘要】基于1993-2011年的7套卫星高度计数据,分析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波浪变化趋势;利用NCEP/NCAR提供的月平均风场及SLP(Surface Level Pressure)数据,分析风场和SLP的空间变化特征,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进一步考察了波浪变化与SLP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北大西洋波浪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呈偶极子形态,西南区域为增大趋势,东北区域为减小趋势;而北太平洋波浪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在中纬度带呈明显的减小趋势;比较而言,波浪变化趋势的空间形态与SLP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更接近,波浪主要模态的空间分布及时间系数与SLP距平场的震荡特征十分吻合,大尺度背景场SLP的变化对波浪的长期变化趋势有重要的影响.%We studied the trends of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in 1993-2011 in the North Atlantic and North Pacific based on seven sets of satellite altimeter data,and analyzed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wind and SLP (surface level pressure),using monthly mean data provided byNCEP/NCAR.Furthermore,the link between wave and SLP is determined by PC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overall pattern of SWH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in North Atlantic is dipole-shaped.The increasing trend in SWH is in the southwestern North Atlantic and the decreasing trend in SWH in the northeastern Atlantic.In North Pacific,the wave variability features a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 in mid-latitudes.The spatial pattern of wave variability is very similar to the SLP's.The principal space and time modes of wave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oscillation of theSLP anomaly filed.The changes of large-scale background field-SLP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long-term change of wave.【期刊名称】《海洋与湖沼》【年(卷),期】2014(045)004【总页数】10页(P685-694)【关键词】波浪变化趋势;SLP(Surface Level Pressure);主成分分析;北大西洋;北太平洋【作者】石永芳;杨永增;吴克俭;尹训强【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青岛266100;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6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青岛266100;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1.22近岸和近海工程建筑物处于严酷的海洋环境下,要保证建筑物在此环境中安全并能在使用期内发挥其应有功能,波浪常常是最主要的环境影响因素,对波浪严重性估计过低将导致近岸和近海工程被破坏,而估计过高又将导致很大的浪费。
北印度洋-南海海域海浪场、风场的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北印度洋-南海海域海浪场、风场的年际变化特征分析梅勇;宋帅;周林【期刊名称】《海洋预报》【年(卷),期】2010(027)005【摘要】利用1957年9月~2002年8月共45年的逐6小时ERA40 10m风场,驱动WAVEWATCH Ⅲ海浪模式,得出北印度洋.南海海域3小时一次,分辨率为0.5°×0.5°的海浪场;对上述海浪场和对应风场进行EOF分析,讨论它们的年际变化的特征.研究结果指出:亚丁湾以东洋面、孟加拉湾和南海都存在海浪和风速场的高值变化中心,尤其是亚丁湾以东洋面风力最强,有效波高最高;赤道印度洋中东部有效波高为高值区可能是南印度洋西风带产生的涌浪向北传播引起的;北印度洋-南海海域海面风速和有效波高呈线性增强趋势,海面风速还存在3年左右的周期变化现象.【总页数】7页(P27-33)【作者】梅勇;宋帅;周林【作者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江苏,南京,211101;济南军区特种大队气象台,山东,泰安,271000;解放军总参谋部气象水文局,北京,100094;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江苏,南京,211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2【相关文献】1.印度洋-南海海域海表风场的时空分布特征 [J], 苏勤;杨艳;郑崇伟2.东中国海及毗邻海域海面风场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J], 孙龙;于华明;王朋;常小军;王树乐3.1957~2002年南海—北印度洋海浪场波候特征分析 [J], 郑崇伟;李训强;潘静4.南海海面风场、高度场和温度场近十年的变化趋势及年际变化特征 [J], 王佳莹;方国洪;王永刚5.基于JASON-1资料的南海海域海面风、浪场特征分析 [J], 张荷霞;刘永学;李满春;王加胜;汪业成;邹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大西洋涛动指数的比较及其变率

大尺度大气环流变化对北半球冬季温度的影响龚道溢(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北京100871)摘要行星尺度的大气环流的变化对北半球冬季温度有很重要的影响,NAO和NPO都是行星尺度大气环流在区域的特殊表现形式。
当处于高指数时期时,则温度偏高,当处于低指数时期时,则温度偏低。
西风强度及NAO 和NPO能解释近50年来北半球冬季温度变化方差的27.2%。
关键词大气环流北半球温度1 前言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区域特征与大气环流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
近来人们认识到,要更好地理解气候变率及其区域特点,必须要首先了解大气环流变化的特征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北大西洋涛动(NAO)和北太平洋涛动(NPO),是北半球中高纬地区最为突出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因子,所以受到高度关注。
Hurrell和van Loon[1]及Hurrell[2]认为最近北大西洋海表温度的变冷及亚欧大陆的变暖很大一部分可由NAO的变化得到解释。
但是,NPO和NAO都是一个区域性的大气现象,如NAO对北大西洋及邻近的大陆地区气候异常有直接的控制作用,这是早为人们所认识的事实[3],但区域性的NAO如何显著影响亚欧大陆及北半球平均温度的呢?并未有满意的解释。
近半个世纪来的全球温度的变化表现出有很大的空间尺度,其尺度远大于NAO和NPO,那么全球或北半球的温度变化是否与与之相匹配的行星尺度大气环流的异常有关呢?很早人们就发现,北半球近地面大气环流变化最基本的特征是中纬度和高纬海平面气压的反向变化,这本质上反映了中、高纬度之间大气质量的交换[4,5],这种大气质量间的交换及其相应的热量的传输与交换,对行星尺度的气候异常有直接的控制作用。
因此人们用35︒N与55︒N(或40︒N与60︒N)间纬圈平均SLP或位势高度差定义西风指数来反映纬向风的强弱,西风指数高的时候为高指数状况,反之为低指数状况。
高低指数的循环的结果就表现为中纬度和高纬度海平面气压的反向关系,不管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这种关系在中高纬表现出明显的纬向对称性,其变化对半球的气候有重要意义[5~8]。
北太平洋海温Victoria模态与ENSO年际关系的非对称特征

北太平洋海温Victoria模态与ENSO年际关系的非对称特征作者:祁莉毛欣张文君来源:《大气科学学报》2022年第02期摘要利用美国NOAA海表温度资料,重点分析了北太平洋海温异常EOF第二模态Victoria模态(VM)与ENSO年际关系的非对称特征。
研究发现,VM和ENSO在年代际尺度上相关性较弱,而在年际尺度上有很好的相关关系,两者同期为负相关,VM超前1a为正相关。
然而,正负VM事件与ENSO冷暖位相在年际尺度上的联系存在着一定的非对称性。
正VM事件与同年冬季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联系较弱,但次年常有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相比较而言,负VM事件在同年一般都有厄尔尼诺事件伴随发生,而与次年冬季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没有显著联系,且很少有ENSO事件发生。
由此可见,正VM事件对次年厄尔尼诺的发生发展似乎有促进作用,可作为ENSO前期预报因子之一,而负VM事件不能作为ENSO的前期预报因子。
关键词北太平洋海温;Victoria模态;ENSO;非对称性北太平洋是重要的海域之一,它对热带太平洋地区、东亚地区的气候都有着明显的影响(LatifandBarnett,1994;DeserandBlackmon,1995;Nakamuraetal.,2008;方陆俊等,2016;张文君等,2018;祁莉等,2019;陈海山等,2020)。
众所周知,北太平洋海表温度经验正交函数分析(EmpiricalOrthogonalFunction,EOF)的第一模态是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acificDecadalOscillation,PDO)模態(Mantuaetal.,1997)。
它是北太平洋上显著的年代际信号,研究指出PDO会造成局部地区气候的年代际变化(魏凤英和宋巧云,2005),并且PDO与热带太平洋的ENSO事件紧密联系(Wang,1995),有些研究甚至通过PDO的位相预测ENSO的频率与振幅(Papineau,2001;杨修群等,2004),而不同PDO位相背景下ENSO 对东亚冬、夏季风和气候的影响也存在明显的不同(WuandWang,2002;朱益民和杨修群,2003;Wangetal.,2008;YoonandYeh,2010;Kimetal.,2014)。
北大西洋涛动(NAO)指数的比较及其年代际变率

4a
2
0
-2
-4
4b
2
0
-2
-4
1870 1880 1890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图 3 夏季(a)与冬季(b)的 NAO 指数 1873-1997
种都要高 在夏季 基于海平面气压的三种定义之中 新定义对海平面气压方差的解释率
也是最高的 是第 2 第 4 种定义的 3 倍多 这说明 上述分夏季和冬季的不同而定义的
NAO 指数 代表性有更好的提高
表 2 不同 NAO 指数对北大西洋地区 SLP 的解释率
1
2
3
4
5
6
冬 季 37.3% 37.0% 35.3% 36.8% 27.8% 39.9%
从上述前后 10 年的 NAO 指数的差值变化看 冬季 1985 年 t 值是-3.1 在所有年代之 间的 t 值中是最突出的 说明 1980 年代中到 1990 年代初比相邻的前 10 年有最显著的增强
而且 这种增强从 1960 年代中期就开始了 一直持续了近 20 多年 这在近百年的记录中 是前所未有的 对于夏季 则是以 1910 到 1920 年代的突变性质的增强最为显著 1912 年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80
-60
-40
-20
0
20
40
图 1 夏季北大西洋地区海平面气压 EOF 分析第 2 特征向量分布
a
b
707050Fra bibliotek50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 各大 洋之 首 。它有 着许 多海 上战 略通
道 :被 称为 “ 方生 命线 ”的直 布 罗陀 西 海 峡 、黑海 海 峡 、卡 特 加 特 海峡 等 等 。 北 大西 洋两 岸聚集 了众多发 达 国家 以及 资 源 丰 富的 发 展 中 国家 ,在 世界 海 运 、
圭■l 释 嚣 镳棼|鬣翟l■I l ‘ .- :
■■ t爨嚣糟跫譬■ 量■■■- , 曩噩 一
图 1 a ~d为 1月、4 月、 7月、 1 月北 大 西洋 涛 动 与风 浪 场 的 相 关性 ;e 0 ~h为 1 月 、4月、7月、 1 0月北 大 西洋 涛动 与 涌 浪场 的 相 关性 ;i 为 1月、4月、 7月、 1 ~l 0月 北 大西 洋涛 动 与 混合 浪 场 的相 关性 ; 阴影 区代 表通 过 了 9 % 的 显著 性检 验 。 5
N O 与 风 浪场 的相 关 性 为 全 年 最好 , A
风 浪 场 在 爱 尔 兰 西 部 海 域 、 西 班 牙 西
尔 兰 西 部 海 域 呈 显 著 的 正 相 关 , 在 西
低 纬 度 和高 纬 度 海 域 呈显 著 的 正 相关 , 中纬 度为显著的负相关 ,该 月份北 大 西洋大 部 分海 域 的风 浪 与 NAO都 有 显
■ ‘ 、
▲■ ●I ■孵啊掰辑誓— ■■■■ ■
} ^ : _ I l
“ 擗 .
矗 。 ,
- _。 雠 敷 I
.。| _
骱 。- L
i { : 器 ■■番 辫錾蠢蠹露■l 一 ■ ,
主■I霹繇黯鹫遂●■l■ 1 l■■. ●
一
时 ,时 间 分 辨 率 为 6小 时 ,空 间分 辨 率为 1 5 × 1 5 。ERA一4 .。 .。 0海 浪资
料 被 国 外 广泛 运 用 ,精 度较 高 { 】 。 一
,
集 中了诸 多世界 海运航 线 ,货 运量
3 N O与北 大西洋浪场 的相关 A 性
NAO指数 :定义 为亚 速 尔群 岛的
航 运 、渔业 、矿藏 、通 讯等 各 个经 济领
S y k s omu 的标 准化 S P之差 , tk i l r h L 月平均 的 NA O指 数参考 Jn s 的计 算 o e ̄ 方法 。 将 N AO 指 数 取逐 年 平 均 ,得 到
域 中都 有举 足轻重 的影 响 ,在 世界政 治 格 局 中 占有 十分重 要 的地位 。 国内 对该
南 部 海 域 呈 显 著 的 正 相 关 ,在 纽 芬 兰 南 部 海 域 、赤 道 附 近 海 域 呈 显 著 的 负 相 关 ;7 月 份 , 相 关 性 为 全 年 最 低 ,
班 牙西部海域 呈显著的 负相关。
N O 与 涌浪 场 :1月 份 ,N A AO
与 涌 浪 场 的 相 关 性 为 全 年 最 好 , 在 冰
NA O 与海 表 风 场 、风 浪 场 : 由 于 N AO 指 数 与海 表 风 场 、风 浪 场 的 相 关 性 极 为相 似 ,在 图 1中 只 给 出 了 N 与 风 浪 场 的 相 关 性 。 1月 份 , AO
2 4
l ■● ■露 瓣蚴瓣雠曩 墨叠■■ ■■■ T
D I 0 36 / . s .0 1 8 7 .0 10 50 5 O :1 .9 9 ji n 10 - 9 22 1 .0 .0 s
近4 3年北大 西洋海浪场
与N AO指数的襁 关性研究
刘志宏 ,郑 崇伟 1 ,王 健 ’ I 2 ,刘 寒 ’
1 引 言
大 西 洋 作 为 世 界 海 上 航 运 中 心 之
截取 。
资 ( 简称 E MWF ,该海 浪 资料 C ) 将 风浪和 涌浪 进行 了分 离 。其 范 围覆 盖 全球 海域 ,时 间范 围从 l5 年 0 月 0 97 9 1
日O O 0:0时 ~2 0 0 2年 0 8月 3 1日 l : 0 8 0
海 域波 候的研 究并 不 多 ,仅韩树 宗 、俞
1 5 ~2 0 9 8 0 0年 的年平 均 NAO指数 ,将 慕 耕 等做 过一 些 分 析I 。该 区域 海 浪 卜1 北 大 西洋 1 5 × 1 5 .。 . 。每 个 网格点 上 特 征分布 复杂 , 对航 海 、 海洋 工程 设计 、 l5 9 8年 ~2 0 0 0年 的海表 风 速 、风浪 波 军 事及 海洋 能开发 与利 用等 方面 都有 重 高 、涌浪波 高 、混 合浪波 高进 行逐年 平 要 影响 ,随 着我 国大航 海时 代掀 开新 的 均 ,分 别 得 到 各 个 网格 点 上 各 个 要 素 页 ,对该 区域 的海浪 特征 做深 入研 究 4 个时次 的年 平均 值 ,求 N 3 AO指数 与 极 有 必要 。 每 个 格 点上 各个 要素 之 间 的相 关 。
著的关系,且通过了 9 %的显著性检 仅在 爱尔兰西部海域 、西班 矛西南 部 岛附近海域 、加 勒 比海呈显著的 正相 5 0 验 ,如 图 1 a所示 ;4 月份 ,N A O 与 海 域 呈 显 著 的正 相 关 ;1 0月 份 ,在 爱 关 ,在 戴 维 斯 海峡 、 3 。N 附 近 一 半
一
2 资料简介
ERA- 0 4 wa e r a ay i v e n l ss海浪
由于 NA0 指数 只 到 2 0 0 0年 ,为 了 与 N AO 指 数 保持 一 致 ,本 文 在 求 N AO 与 风 场 、 浪 场 的 相 关 性 时 只 算 到 2 0 年 ,后 面 的谱 分 析 也 是 这 样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