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江苏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7江苏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7江苏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7江苏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物理

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

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所示,两个单匝线圈a、b的半径分别为r和2r.圆形匀强磁场B的边缘恰好与a线圈重合,则穿过a、b两线圈的磁通量之比为

(A)1:1 (B)1:2 (C)1:4 (D)4:1 2.如图所示,A、B两小球从相同高度同时水平抛出,经过时间t在空中相遇,若两球的抛出速度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两球从抛出到相遇经过的时间为

(A)t(B)2

t(C)2t(D)4t

2

3.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然后滑回到原处.

物块初动能为

E,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

k0

变,则该过程中,物块的动能

E与位移x关

k

系的图线是

4.如图所示,三块平行放置的带电金属薄板A、

B、C中央各有一小孔,小孔分别位于O、M、

P点.由O点静止释放的电子恰好能运动到P

点.现将C板向右平移到P'点,则由O点静止

释放的电子

(A)运动到P点返回

(B)运动到P和P'点之间返回

(C)运动到P'点返回

(D)穿过P'点

5.如图所示,一小物块被夹子夹紧,夹子通过轻绳悬挂在小环上,小环套在水平光滑细杆上,物块质量为M,到小环的距离为L,其两侧面与夹子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小环和物块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小环碰到杆上的钉子P后立刻停止,物块向上摆动.整个过程中,物块在夹子中没有滑动.小环和夹子的质量均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向右匀速运动时,绳中的张力等于2F

(B)小环碰到钉子P时,绳中的张力大于2F (C)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2v

g

(D)速度v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

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

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

选或不答的得0分.

6.“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前,“天舟一号”在距离地面约380 km的圆轨道上飞行,则其

(A)角速度小于地球自转角速度

(B)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C)周期小于地球自转周期

(D)向心加速度小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

7.某音响电路的简化电路图如图所示,输入信号既有高频成分,也有低频成分,则

(A)电感L1的作用是通高频

(B)电容G2的作用是通高频

(C)扬声器甲用于输出高频成分

(D)扬声器乙用于输出高频成分

8.在x轴上有两个点电荷q1、q2,其静电场的电势φ在x轴上分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有

(A)q1和q2带有异种电荷

(B)x1处的电场强度为零

(C)负电荷从x1移到x2,电势能减小

(D)负电荷从x1移到x2,受到的电场力增大9.如图所示,三个小球A、B、C的质量均为m,A与B、C间通过铰链用轻杆连接,杆长为L,B、C置于水平地面上,用一轻质弹簧连接,弹

簧处于原长.现A由静止释放下降到最低点,两轻杆间夹角α由60°变为120°,A、B、C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运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忽略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则此下降过程中

(A)A的动能达到最大前,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小于3

mg

2

(B)A的动能最大时,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等mg

于3

2

(C)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A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mgL

(D)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3

2

三、简答题:本题分必做题(第10、11题)和

选做题(第12题)两部分,共计42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必做题】

10.(8分)利用如题10-1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小车的质量为M=200.0 g,钩码的质量为m=10.0 g,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 Hz的交流电.

(1)挂钩码前,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调节木板右侧的高度,直至向左轻推小车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挂上钩码,按实验要求打出的一条纸带如题10-2图所示.选择某一点为O,一次每隔4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x ,记录在纸带上.计算打出各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其中打出计数点“1”时小车的速度v1=______m/s.

(3)将钩码的重力视位小车受到的拉力,取g =9.80 m/s ,利用W=mg x ?算出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 .利用

2k 12E Mv =算出小车动能,并求出动能的

变化量k E ?.计算结果见下表. 3/10J W -? 2.45 2.92 3.35

3.81

4.26 3k /10J

E -?? 2.31 2.73 3.12 3.61 4.00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答题卡的方格纸上作出k E W ?-图象.

(4)实验结果表明,k

E ?总是略小于W .某同学猜想是由于小车所受拉力小于钩码重力造成的.用题中小车和钩码质量的数据可算出小车受到的

实际拉力F=__________.

11.(10分)某同学通过实验制作一个简易的温控装置,实验原理电路图如图11-1图所示,继电器与热敏电阻R1、滑动变阻器R串联接在电源E两端,当继电器的电流超过15 mA时,衔铁被吸合,加热器停止加热,实现温控。继电器的电阻约为20 Ω,热敏电阻的阻值R t与温度t 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1)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源E1(3 V,内阻不计)、电源E2(6 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1(0~200Ω)、滑动变阻器R2(0~500Ω)、热敏电阻R t,继电器、电阻箱(0~999.9 Ω)、开关S、导线若干。

为使该装置实现对30~80℃之间任一温度的控制,电源E应选用(选填“E1”或“E2”),滑动变阻器R应选用(选填“R1”或“R2”)。

(2)实验发现电路不工作。某同学为排查电路故障,用多用电表测量各接点间的电压,则应将如图11-2图所示的选择开关旋至(选填“A”、“B”、“C”或“D”)

(3)合上开关S,用调节好的多用电表进行排查,在题11-1图中,若只有b、c间断路,则应发现表笔接入a、b时指针(选填“偏转”或“不偏转”),接入a、c时指针(选填“偏转”或“不偏转”)。

(4)排除故障后,欲使衔铁在热敏电阻为50℃时被吸合,下列操作步骤正确顺序是。(填写各步骤前的序号)

①将热敏电阻接入电路

②观察到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

③断开开关,将电阻箱从电路中移除

④合上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⑤断开开关,用电阻箱替换热敏电阻,将阻值调至108.1Ω

12.【选做题】本题包括A、B、C三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A、B两小题评分.

A.[选修3–3](12分)

(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过状态B 变化到状态C,其V–T图象如图12A–1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

(A)A→B的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功

(B)A→B的过程中,气体放出热量

(C)B→C的过程中,气体压强不变

(D)A→B→C的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加

(2)题12A–2(甲)和(乙)图中是某同学从资料中查到的两张记录水中炭粒运动位置连线的图片,记录炭粒位置的时间间隔均为30 s,两方格纸每格表示的长度相同。比较两张图片可知:若水温相同,_________(选填“甲”或“乙”)中炭粒的颗粒较大;若炭粒大小相同,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中水分子的热运动较剧烈。

(3)科学家可以运用无规则运动的规律来研究生物蛋白分子。资料显示,某种蛋白的摩尔质量为66 kg/mol,其分子可视为半径为3×10–9 m的球,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6.0×1023 mol–1。请估算该蛋白的密度。(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B.[选修3–4](12分)

(1)接近光速飞行的飞船和地球上各有一只相同的铯原子钟,飞船和地球上的人观测这两只钟的快慢,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A)飞船上的人观测到飞船上的钟较快

(B)飞船上的人观测到飞船上的钟较慢

(C)地球上的人观测到地球上的钟较快

(D)地球上的人观测到地球上的钟较慢

(2)野生大象群也有自己的“语言”。研究人员录下象群“语言”交流时发出的声音,发现以2倍速度快速播放时,能听到比正常播放时更多的声音。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时,播出声波的___________(选填“周期”或“频率”)也变为原来的2倍,声波的传播速度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人的眼球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模型,折射率相同、半径不同的两个球体共轴,平行光束宽度为D,对称地沿轴线方向射入半径为R的小

球,会聚在轴线上的P点。

R,求光线的会聚角α。(示意图未按比

例画出)

C.[选修3–5](12分)

(1)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曲线如图所示,根据该曲线,下列判断中正的有▲.

(A)42He核的结合能约为14 MeV

(B)42He核比63Li核更稳定

(C)两个21H核结合成42He核时释放能量

(D)23592U核中核子的平均结合能比8936Kr核中的大(2)质子()和α粒子()被加速到相同动能时,质子的动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α粒子的动量,质子和α粒子的德布罗意波波长之比为▲.

(3)甲、乙两运动员在做花样滑冰表演,沿同

一直线相向运动,速度大小都是1 m/s,甲、乙相遇时用力推对方,此后都沿各自原方向的反方向运动,速度大小分别为1 m/s和2 m/s.求甲、乙两运动员的质量之比.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解答

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

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

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

单位.

13.(15分)如图所示,两条相距d的平行金属导轨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其右端接一阻值为

R的电阻.质量为m的金属杆静置在导轨上,其左侧的矩形匀强磁场区域MNPQ的磁感

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下.当该磁场区

域以速度v0匀速地向右扫过金属杆后,金属

杆的速度变为v.导轨和金属杆的电阻不计,

导轨光滑且足够长,杆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

导轨垂直且两端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求:

(1)MN刚扫过金属杆时,杆中感应电流的大小l;

(2)MN刚扫过金属杆时,杆的加速度大小a;

(3)PQ刚要离开金属杆时,感应电流的功率P.

14.(16分)如图所示,两个半圆柱A、B紧靠着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其上有一光滑圆柱C,三者半径均为R.C的质量为m,A、B的质量m,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水都为

2

平向右的力拉A,使A缓慢移动,直至C恰好降到地面.整个过程中B保持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未拉A时,C受到B作用力的大小F;

(2)动摩擦因数的最小值μmin;

(3)A移动的整个过程中,拉力做的功W.

15.(16分)

15.(16分)一台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大量的甲、乙两种离子飘入电压力为U0的加速电场,其初速度几乎为0,经过加速后,通过宽为L的狭缝MN沿着与磁场垂直的方向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最后打到照相底片上。已知甲、乙两种离子的电荷量均为+q,质量分别为2m和m,图中虚线为经过狭缝左、右边界M、N的甲种离子的运动轨迹.不考虑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1)求甲种离子打在底片上的位置到N点的最小距离x;

(2)在答题卡的图中用斜线标出磁场中甲种离子经过的区域,并求该区域最窄处的宽度d;

(3)若考虑加速电压有波动,在(

0–

U U

?)到(0U U

+?)之间变化,要使甲、乙两种离子在底片上没有重叠,求狭缝宽度L满足的条件.

2017年江苏物理高考试题参考答案

10.(1)小车做匀速运动

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

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 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 【答案】B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盛行于商周期,延续到汉代。在奴隶制鼎盛时代,鼎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铸九鼎,像九州”,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如果说鼎覆了,就意味着政权的灭亡和国家的崩溃。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钱币,其目的是打击地方郡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 项正确。此时,汉武帝早已实现了国家统一,故B项错误;钱币铸造与赋税征收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是加强君主的权力,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鉴于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后引起的吴楚叛乱等严重后果,汉武帝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才使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最终确定了五铢钱的地位。五铢钱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从经济上加强了中央集权。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江苏苏州市2017-2018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有解析

江苏苏州市2017-2018高一上学期物理期 末试卷(有解析)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调研试卷物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运动描述的几个基本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的物体不可以选为参考系 B.只有质量和体积都极小的物体才能视为质点 C.时刻表示较短的时间,时间表示较长的时间 D.若一段时间内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则其位移大小等 于路程 【答案】D 【解析】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所以运动的物体可以作为参考系,故A错误;原子体积很小,但在研究原子内 部结构时,不能看做质点,故B错误;时刻是指一点, 时间是指一段,时间再短也是时间,故C错误;若一段 时间内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则其位移大小等于路程, 故D正确。所以D正确,ABC错误。 2.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线挂于天花板而保持静止,细线 竖直拉紧,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则小球受到的力是() A.重力、斜面的弹力

B.重力、细线的拉力 C.细线的拉力、斜面的弹力 D.重力、细线的拉力、斜面的弹力 【答案】B 【解析】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受到重力和绳的拉力。斜面对小球没有弹力,如有弹力,小球将受到三个力作用,重力和绳的拉力在竖直方向上,弹力垂直于斜面向上, 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小球将向左上方运动,与题 设条件矛盾,所以只受重力和绳的拉力,故B正确,ACD 错误。 3.立夏“斗蛋”,是深受小朋友们喜欢的一项传统民俗,如图所示,把鸡蛋A快速向另一个静止的鸡蛋B撞去,结果鸡蛋B被撞破了,已知两个鸡蛋质量大小关系为mAm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鸡蛋的惯性小于B鸡蛋的惯性 B.A鸡蛋的惯性大于B鸡蛋的惯性 C.A对B的作用力大小小于B对A的作用力大小 D.A对B的作用力大小大于B对A的作用力大小 【答案】A 【解析】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因为mAmB,所以B 鸡蛋的惯性大,故A正确,B错误;A对B的作用力和B 对A的作用力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大小相等,故

2017年全国1卷高考历史题解析

2017年全国1卷高考历史题解析 平定一中苏双银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解析】本试题依托经典史料,呈现出分封制的时空特征,考察学生对分封制认识,从选项内容设置看,试题采取了比较思维选项设置,学生所需要基本知识是分封制政治实质(D分封制把王畿之外土地分封给贵族,实现王权通过各层贵族对地方统治,其中君主贵族实行分权体制,确定了分封下贵族政治)和对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的影响(A是间接影响),以及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BC属于中央集权下政治特点),以点带线考察内容主题是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发展的趋势。涉及两大政治制度即分封制与郡县制特征的比较。 25.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解析】本题采用了大事年表形式,呈现出历史事实演变中的基本过程,表格主题“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与图表信息结合时空域特征明确。学生思考重心放在与四个选项的逻辑推论上,A是本主题的背景,B不符合主题领域特征(中央对地方管理),D信息提炼与图表信息相悖。因此正确答案是C。本题学生应具有的基本史实是汉武帝中央集权的措施。 26.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解析】本题是史料辨析题,主题明确“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设问明确要求是“不同历史叙述——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要求学生在不同历史叙述中找出共性的历史结论。强调历史叙述具有主观性,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具有客观性,史料真伪辨析是历史实证的前提,是历史学习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能力。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解析】本题涉及历史现象的时间是“明前中期——明后期”,核心主题是“朝廷对饮食器皿等级管制从严格到松弛”问项是“这一变化反映了”,解题关键在“这一变化”本质是饮食器皿上变化反映的是社会习俗的变迁。思维转化为学生熟悉思维即“决定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是什么,社会习俗变迁产生的影响是什么”的思路上来,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A不符合这一理论认识,C项说法绝对化没有适当反映出伦理瓦解的程度性排除。D项是材料信息的一种表象之一,失之于信息片面。正确选项是B项。符合唯物史观认识论。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解析】本试题提供信息丰富,主题是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艰难。本题可以看到中国近代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的近代化,受到列强排挤和压制,立意在于反思中国近代化进程,民族经济发展一定是以民族政治独立为前提的,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经济现代化发展。考察国家政策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BC不符合材料主题排除,D项放在洋务运动特定时空中思考,没有政治独立,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是历史事实。因此排除。正确选项是A。此试题平实的如同一个模拟题,不符合高考选拔功能。A项答案仅仅是就试题论试题而已。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2017年江苏省高考物理试卷

2017年江苏省高考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如图所示,两个单匝线圈a、b的半径分别为r和2r.圆形匀强磁场B 的边缘恰好与a线圈重合,则穿过a、b两线圈的磁通量之比为() A.1:1 B.1:2 C.1:4 D.4:1 2.(3分)如图所示,A、B两小球从相同高度同时水平抛出,经过时间t在空中相遇,若两球的抛出速度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两球从抛出到相遇经过的时间为() A.t B.t C.D. 3.(3分)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然后滑回到原处.物块初动能为E k0,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则该过程中,物块的动能E k与位移x关系的图线是() A.B.C.

D. 4.(3分)如图所示,三块平行放置的带电金属薄板A、B、C中央各有一小孔,小孔分别位于O、M、P点.由O点静止释放的电子恰好能运动到P点.现将C 板向右平移到P′点,则由O点静止释放的电子() A.运动到P点返回 B.运动到P和P′点之间返回 C.运动到P′点返回 D.穿过P′点 5.(3分)如图所示,一小物块被夹子夹紧,夹子通过轻绳悬挂在小环上,小环套在水平光滑细杆上,物块质量为M,到小环的距离为L,其两侧面与夹子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小环和物块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小环碰到杆上的钉子P后立刻停止,物块向上摆动.整个过程中,物块在夹子中没有滑动.小环和夹子的质量均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向右匀速运动时,绳中的张力等于2F B.小环碰到钉子P时,绳中的张力大于2F C.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D.速度v不能超过

完整word版,2017年江苏历史高考真题(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学科.网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2017年高考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含答案)

2017年高考全国I卷文综历史部分试题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分封()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5.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 朝廷决绝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26.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 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 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2017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4.孔子主“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201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真题小高考物理真题带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必修科目)试卷真题Word 版 2017江苏小高考物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部分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1.为倡导绿色出行,许多地方提供了公共自行车服务.小明在某个停放点取了一辆自行车, 骑行10min回到原停放点,共行驶2km.小明在此过程中 A.位移为2km B.路程为2km C.平均速度为0.2m/s D.最大速度为0.2m/s 2.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运动状态是Array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加速直线运动 C.匀减速直线运动 D.变加速直线运动 3.竖直放置的玻璃管内有一根羽毛和一枚铜钱.现将玻璃管迅速翻转180°,如图所示, 在玻璃管内是真空和非真空两种情形下,可以观察到羽毛和铜钱 A.都同时落到底部 B.都不同时落到底部 C.只有真空情形下,才同时落到底部 D.只有非真空情形下,才同时落到底部 4.某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连续打下两点的时间间隔是

A .0.01s B .0.02s C .0.03s D .0.04s 5.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擦黑板.已知黑板擦对黑板的压力为8N ,与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则黑板擦与黑板间的滑动摩擦力为 A .2N B .3.2N C .20N D .32N 6.如图所示,用两根细绳悬挂一个重物,并处于静止状态,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α.当绳中拉力最小时,α等于 A .0° B .30° C .45° D .60° 7.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四张m a 1 -关系图线.其中作图正确的是 A B C D 8.某同学搬一叠书上楼用了时间t ,对书做功 W .此过程中该同学对书做功的平均功率是 A .Wt B .W 2 t C .t W D .t W 2 9.如图所示,汽车雨刮器在转动时,杆上A 、B 两点绕O 点转动的角速度大小为A ω、B ω,线速度大小为v A 、v B ,则 A .A ωB ω,v A =v B C .A ω=B ω,v A v B 10.土星的两颗卫星“土卫十”和“土卫十一”环绕土星做圆周运动,它们的质量之比约为 3.6 : 1,轨道半径近似相等,则土星对“土卫十”和“土卫十一”的万有引力之比约为 A .1 : 3.6 B .3.6 : 1 C .6.3:1 D .13 : 1 11.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弹簧悬挂在天花板上.弹簧A 下端挂一重物M ,弹簧B 受一竖直 拉力F 作用,两弹簧的伸长量相等,未超过弹性限度.则两弹簧弹性势能的关系为A .E PA >E PB B .E PA

2017年高考文综全国一卷历史真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题卷共15页,46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时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帝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5.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26.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2017江苏高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学科.网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 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2017-2018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上)期末物理试卷(选修)

2017-2018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上)期末物理试卷(选修)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把一根直导线平行于地面放在小磁针的正上方附近,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小磁针会发生偏转.发现这个现象的物理学家是() A.奥斯特B.安培C.爱因斯坦D.法拉第 2.(3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1和A2是完全相同的灯泡,线圈L的直流电阻可以忽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上S时,A1和A2同时亮起来 B.合上S时,A2比A1先亮,且最后A2比A1要亮些 C.断开S时,A2立刻熄灭,A1过一会熄灭 D.断开S时,A1和A2都要过一会儿才熄灭 3.(3分)如图所示为洛伦兹力演示仪的结构图.励磁线圈产生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电子束由电子枪产生,其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电子速度的大小和磁场强弱可分别由电子枪的加速电压和励磁线圈的电流来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仅使励磁线圈中电流为零,电子枪中飞出的电子束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仅增大励磁线圈中电流,电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将变大 C.仅提高电子枪加速电压,电子束径迹的半径变大 D.仅提高电子枪加速电压,电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将变小 4.(3分)空间有竖直边界为AB、CD且垂直纸面向里的有界匀强磁场区域.一

闭合金属圆环用绝缘细线挂于O点,将圆环拉至如图所示位置静止释放,圆环在摆动过程中环面始终与磁场垂直.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圆环完全进入磁场后离最低点越近,感应电流越大 B.圆环在进入和穿出磁场时,圆环中均有感应电流 C.圆环向左穿过磁场后再返回,还能摆到原来的释放位置 D.圆环最终将静止在最低点 5.(3分)无线充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图所示为某一充电器的受电线圈示意图,线圈匝数为n、面积为S.若在t1到t2时间内,匀强磁场平行于线圈轴线向上穿过线圈,其磁感应强度大小由B1均匀增加到B2,则该段时间内线圈两端a、b间的电势差φa﹣φb() A.从零均匀变化到 B.从零均匀变化到 C.恒为 D.恒为 6.(3分)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两个平行金属板间有匀强电场,在两板之间等高处有两个质量相同的带电小球(不计两带电小球之间的静电力作用),小球P

2017年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

2017年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 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 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4.“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5.图1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

图1 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 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 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6.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8.1894年,在中国的25个通商口岸有洋行552家,其中近三分之二属于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9.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

高考复习真题2017年江苏省高考物理试卷

高考复习必备科目真题及解析

2017年江苏省高考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如图所示,两个单匝线圈a、b的半径分别为r和2r.圆形匀强磁场B 的边缘恰好与a线圈重合,则穿过a、b两线圈的磁通量之比为() A.1:1 B.1:2 C.1:4 D.4:1 2.(3分)如图所示,A、B两小球从相同高度同时水平抛出,经过时间t在空中相遇,若两球的抛出速度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两球从抛出到相遇经过的时间为() A.t B. 3.(3分)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然后滑回到原处。物块初动能为E k0,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则该过程中,物块的动能E k与位移x关系的图线是() A.B.C.

D. 4.(3分)如图所示,三块平行放置的带电金属薄板A、B、C中央各有一小孔,小孔分别位于O、M、P点.由O点静止释放的电子恰好能运动到P点.现将C 板向右平移到P′点,则由O点静止释放的电子() A.运动到P点返回 B.运动到P和P′点之间返回 C.运动到P′点返回 D.穿过P′点 5.(3分)如图所示,一小物块被夹子夹紧,夹子通过轻绳悬挂在小环上,小环套在水平光滑细杆上,物块质量为M,到小环的距离为L,其两侧面与夹子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小环和物块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小环碰到杆上的钉子P后立刻停止,物块向上摆动.整个过程中,物块在夹子中没有滑动.小环和夹子的质量均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向右匀速运动时,绳中的张力等于2F B.小环碰到钉子P时,绳中的张力大于2F C.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科考试说明 备注:红色标注为与2017年历史考试说明有变化的考点或表述 一、命题指导思想 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江苏卷)的命题,将遵循“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指导,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保持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体现以稳为主,稳中出新的原则。 考查内容的选择,以课程标准的模块“学习要点”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术标准,实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本省的实际情况确定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叙事(原表述: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叙事和历史结论(原表述: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懂得历史事实与历史观点的关系(原表述: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原表述:历史事物)。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原表述: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原表述: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 〃发现历史问题(原表述: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原表述: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提出独立见解(原表述: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二)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涉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和选修内容。其中,历史(I)、历史(II)和历史(III)三个必修模块为必考内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以及“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四个选修模块为选考内

(完整word版)2017年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一

2017 年河南省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1) (适用于湖南、湖北、山西、安徽、河南、河北、江西、广东) 24.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分封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5. 表 1 表 1 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 朝廷决绝边患 的条件更加成熟 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26. 表2 表 2 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 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是,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 口税,每吨税金达 1 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 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 1 钱。这

一举措 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息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 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 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 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30.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 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 ,, 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 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装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 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 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32.在公元前 9 至前 8 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 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 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 理性占据主导低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33. 表 3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约 1770约 1790~1793约 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 年为 100。) 年份175517971835 指数42.7442.4878.69 综合表 3 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2017年高考物理江苏卷及答案解析

物理试卷 第1页(共22页) 物理试卷 第2页(共22页)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物 理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两个单匝线圈a 、b 的半径分别为r 和2r 。圆形匀强磁场B 的边缘恰好与a 线圈重合,则穿过a 、b 两线圈的磁通量之比为 ( ) A .1:1 B .1:2 C .1:4 D .4:1 2.如图所示,A 、B 两小球从相同高度同时水平抛出,经过时间t 在空中相遇。若两球的抛出速度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两球从抛出到相遇经过的时间为 ( ) A .t B .2 C .2 t D .4 t 3.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然后滑回到原处。物块初动能为E ko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则该过程中,物块的动能E k 与位移x 关系的图线是 ( ) A B C D 4.如图所示,三块平行放置的带电金属薄板A 、B 、C 中央各有一小孔,小孔分别位于O 、M 、P 点。由O 点静止释放的电子恰好能运动到P 点。现将C 板向右平移到P'点,则由O 点静止释放的电子 ( ) A .运动到P 点返回 B .运动到P 和P'点之间返回 C .运动到P'点返回 D .穿过P'点 5.如图所示,一小物块被夹子夹紧,夹子通过轻绳悬挂在小环上,小环套在水平光滑细杆上。物块质量为M ,到小环的距离为L ,其两侧面与夹子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 。小环和物块以速度v 向右匀速运动,小环碰到杆上的钉子P 后立刻停止,物块向上摆动。整个过程中,物块在夹子中没有滑动。小环和夹子的质量均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在 --------------------此-------------------- 卷-------------------- 上-------------------- 答-------------------- 题-------------------- 无-------------------- 效----------------

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 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 【答案】B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盛行于商周期,延续到汉代。在奴隶制鼎盛时代,鼎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铸九鼎,像九州”,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如果说鼎覆了,就意味着政权的灭亡和国家的崩溃。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钱币,其目的是打击地方郡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 项正确。此时,汉武帝早已实现了国家统一,故B项错误;钱币铸造与赋税征收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是加强君主的权力,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鉴于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后引起的吴楚叛乱等严重后果,汉武帝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

币制改革,才使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最终确定了五铢钱的地位。五铢钱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从经济上加强了中央集权。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答案】C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名师点睛】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答案】D 【解析】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的,显然与孔子的原本思想不完全一致,故D项正确。朱熹是压抑人性,故A项和B项错误;C中“完全”的说法过于绝对。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思想和朱熹思想比较 【名师点睛】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北宋时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特别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天人合一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D.知行合一

2017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试题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5.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26.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 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