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用无线收发芯片性能比较表

合集下载

短距离无线通讯(芯片)技术概述

短距离无线通讯(芯片)技术概述

短距离⽆线通讯(芯⽚)技术概述短距离⽆线通讯(芯⽚)技术概述⼀、各种短距离⽆线通信使⽤范围与特性⽐较⽆线化是控制领域发展的趋势,尤其是⼯作于ISM频段的短距离⽆线通信得到了⼴泛的应⽤,各种短距离⽆线通信都有各⾃合适的使⽤范围,本⽂简介⼏种常见的⽆线通讯技术。

关键字:短距离⽆线通信,红外技术,蓝⽛技术,802.11b,⽆线收发⼯业应⽤中,现阶段基本上都是以有线的⽅式进⾏连接,实现各种控制功能。

各种总线技术,局域⽹技术等有线⽹络的使⽤的确给⼈们的⽣产和⽣活带来了便利,改变了我们的⽣活,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的推动作⽤。

有线⽹络速度快,数据流量⼤,可靠性强,对于基本固定的设备来说⽆疑是⽐较理想的选择,的确在实际应⽤中也达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但随着射频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线通信功能的实现越来越容易,数据传输速度也越来越快,并且逐渐达到可以和有线⽹络相媲美的⽔平。

⽽同时有线⽹络布线⿇烦,线路故障难以检查,设备重新布局就要重新布线,且不能随意移动等缺点越发突出。

在向往⾃由和希望随时随地进⾏通信的今天,⼈们把⽬光转向了⽆线通信⽅式,尤其是⼀些机动性要求较强的设备,或⼈们不⽅便随时到达现场的条件下。

因此出现⼀些典型的⽆线应⽤,如:⽆线智能家居,⽆线抄表,⽆线点菜,⽆线数据采集,⽆线设备管理和监控,汽车仪表数据的⽆线读取等等。

1.⼏种⽆线通信⽅式的简介⽣产和⽣活中的控制应⽤往往是限定到⼀定地域范围内,⽐如:主机设备和周边设备的互联互通,智能家居房间内的电器控制,餐厅或饭店内的⽆线点菜系统,⼚房内⽣产设备的管理和监控等0~200⽶的范围内,本⽂着重探讨短距离⽆线通信实⽤技术,主要有:红外技术,蓝⽛技术,802.11b⽆线局域⽹标准技术,微功率短距离⽆线通信技术,现简介如下:1.1 红外技术红外通信技术采⽤⼈眼看不到的红外光传输信息,是使⽤最⼴泛的⽆线技术,它利⽤红外光的通断表⽰计算机中的0-1逻辑,通常有效作⽤半径2⽶,发射⾓⼀般不超过20度,传统速度可达4 Mbit/s,1995年IrDA(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将通信速率扩展到的⾼达16Mbit/s ,红外技术采⽤点到点的连接⽅式,具有⽅向性,数据传输⼲扰少,速度快,保密性强,价格便宜,因此⼴泛应⽤于各种遥控器,笔记本电脑,PDA,移动电话等移动设备,但红外技术只限于两台设备通讯,⽆法灵活构成⽹络,⽽且红外技术只是⼀种视距传输技术,传输数据时两个设备之间不能有阻挡物,有效距离⼩,且⽆法⽤于边移动边使⽤的设备。

短距离无线通讯(芯片)技术概述

短距离无线通讯(芯片)技术概述

短距离无线通讯(芯片)技术概述一、各种短距离无线通信使用范围与特性比较无线化是控制领域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工作于ISM频段的短距离无线通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种短距离无线通信都有各自合适的使用范围,本文简介几种常见的无线通讯技术。

关键字:短距离无线通信,红外技术,蓝牙技术,802.11b,无线收发工业应用中,现阶段基本上都是以有线的方式进行连接,实现各种控制功能。

各种总线技术,局域网技术等有线网络的使用的确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便利,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有线网络速度快,数据流量大,可靠性强,对于基本固定的设备来说无疑是比较理想的选择,的确在实际应用中也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但随着射频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功能的实现越来越容易,数据传输速度也越来越快,并且逐渐达到可以和有线网络相媲美的水平。

而同时有线网络布线麻烦,线路故障难以检查,设备重新布局就要重新布线,且不能随意移动等缺点越发突出。

在向往自由和希望随时随地进行通信的今天,人们把目光转向了无线通信方式,尤其是一些机动性要求较强的设备,或人们不方便随时到达现场的条件下。

因此出现一些典型的无线应用,如:无线智能家居,无线抄表,无线点菜,无线数据采集,无线设备管理和监控,汽车仪表数据的无线读取等等。

1.几种无线通信方式的简介生产和生活中的控制应用往往是限定到一定地域范围内,比如:主机设备和周边设备的互联互通,智能家居房间内的电器控制,餐厅或饭店内的无线点菜系统,厂房内生产设备的管理和监控等0~200米的范围内,本文着重探讨短距离无线通信实用技术,主要有:红外技术,蓝牙技术,802.11b无线局域网标准技术,微功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现简介如下:1.1 红外技术红外通信技术采用人眼看不到的红外光传输信息,是使用最广泛的无线技术,它利用红外光的通断表示计算机中的0-1逻辑,通常有效作用半径2米,发射角一般不超过20度,传统速度可达4 Mbit/s,1995年IrDA(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将通信速率扩展到的高达16Mbit/s ,红外技术采用点到点的连接方式,具有方向性,数据传输干扰少,速度快,保密性强,价格便宜,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种遥控器,笔记本电脑,PDA,移动电话等移动设备,但红外技术只限于两台设备通讯,无法灵活构成网络,而且红外技术只是一种视距传输技术,传输数据时两个设备之间不能有阻挡物,有效距离小,且无法用于边移动边使用的设备。

各种无线芯片对比

各种无线芯片对比

TI各种无线芯片介绍与对比TI低功耗射频产品TI 可为低于1GHz 和2.4GHz ISM 波段频带的各种无线应用提供符合经济效益、低功耗且与ZigBee? 兼容的解决方案, 以及一系列基于标准高性能专利的射频集成电路。

设计资源(如低功耗射频选择指南)将提供有关低功耗射频产品的技术信息,包括特性和优势、应用领域、常规特征和图表,以及TI 的超低功耗MCU 和辅助高性能模拟产品的选择表。

完整的在线资源(如低功耗射频开发者网络、电子新闻简报、培训研讨会、软件、开发套件和参考设计,以及产品样片和评估模块)可以帮助您鉴别最佳设计解决方案并加快您的产品上市时间。

借助TI 的产品和设计工具,将新的低功耗射频创新更快地推向世界。

针对消费类电子中键盘/鼠标, VoIP 方案, 遥控和游戏配件及其工业应用中警报和安全, AMR 系统, 监控和控制, 家庭和楼宇自动化和医疗电子的产品:2.4GHz 频段芯片:CC2500 ——针对2.4GHz ISM 频带低功率无线应用设计的低成本、低功耗2.4GHz 射频收发器。

CC2500 是真正的高集成度、多通道2.4 GHz 收发器,其设计适用于极低功耗的无线应用。

该电路专用于频带为2400-2483.5 MHz 的ISM(工业、科学及医药设备)与SR D(短程设备)。

市面最低的系统成本:极少的外置元件需求,所需元件均为低成本类型;参考设计采用两层PCB布板,所有元件置于同一板侧;极少的占位面积(4*4mm),CC2500采用20引脚QFP封装。

超低功耗:接收模式:13.3mA,发送模式:21.2m A (0dBm输出功率);快速启动时间(0.5us)降低平均电流损耗;无线电唤醒功能实现超低功耗的自动RX检测。

卓越的RF性能:高灵敏度(10kpbs时-99dBm,250 kpbs时-89dBm);可编程数据率X围:1.2-500kpbs;可编程输出功率可高达+1 dBm;适用于多通道运作(50-800kHz通道带宽);支持GFSK、2FSK、MSK和OOK调制方式;SPI接口可用于配置及数据通信在节电模式下可实现配置数据保留;完整的数据分组处理包括:前同步码生成、同步字插入/检测、地址效验、任意的封包长度及自动循环冗余码效验(CRC);可编程载波感应指示及数字RSSI输出,用于支持自适应通道选择并增强了通道连接的强劲性。

常用无线射频芯片

常用无线射频芯片

常用无线射频芯片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常用无线射频芯片目录CC1000PWR 超低功率射频收发器CC1010PAGR 射频收发器和微控制器CC1020RSSR 射频收发器CC1021RSSR 射频收发器CC1050PWR 超低功率射频发送器CC1070RSQR 射频发送器CC1100RTKR 多通道射频收发器CC1101RTKR 低于1GHz射频收发器CC1110F16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CC1110F32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CC1110F8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CC1111F16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CC1111F32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CC1111F8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CC1150RSTR 多通道射频发送器CC2400RSUR 多通道射频发送器CC2420RTCR 射频收发器CC2420ZRTCR 射频收发器CC2430F128RTCR ZigBee芯片CC2430ZF128RTCR ZigBee芯片CC2431RTCR 无线传感器网络芯片CC2431ZRTCR 无线传感器网络芯片CC2480A1RTCR 处理器CC2500RTKR 射频收发器CC2510F16RSPR 无线电收发器CC2510F32RSPR 无线电收发器CC2510F8RSPR 无线电收发器CC2511F16RSPR 无线电收发器CC2511F32RSPR 无线电收发器CC2511F8RSPR 无线电收发器CC2520RHDR 射频收发器CC2530F128RHAR 射频收发器CC2530F256RHAR 射频收发器CC2530F64RHAR 射频收发器CC2550RSTR 发送器CC2590RGVR 射频前端芯片CC2591RGVR 射频前端芯片CCZACC06A1RTCR ZigBee芯片TRF7900APWR 27MHz双路接收器TRF6900APT 射频收发器TRF6901PTG4 射频收发器TRF6901PTRG4 射频收发器TRF6903PTG4 射频收发器TRF6903PTRG4 射频收发器ADF7020-1BCPZ-RL7 射频收发ICADF7020BCPZ-RL7 射频收发ICADF7021BCPZ-RL7 ISM无线收发IC ADF7021-NBCPZ-RL7 ISM无线收发IC ADF7025BCPZ-RL7 射频收发ICADF7010BRUZ-REEL7 ISM无线发射IC ADF7011BRUZ-RL7 ISM无线发射IC ADF7012BRUZ-RL7 UHF无线发射IC ADF7901BRUZ-RL7 ISM无线发射ICA7121(A71C21AQF) 射频收发器A7122(A71C22AQF) 射频收发器A7102(A71C02AQF) 射频收发ICA7103(A71C03AUF) 射频收发ICA7201(A72C01AUF) 射频接收ICA7202(A72C02AUF) 射频接收ICA7302(A73C02AMF) 射频发射ICA7105(A71X05AQF) 射频收发ICA7125(A71X25AQF) 射频收发ICA7325(A73X25AQF) 射频发射ICA7303A(A73C03AQF) FM发射芯片A7303A(A73C03AUF) FM发射芯片A7303B(A73C03BUF) FM发射芯片A7303B(A73C03BQF) FM发射芯片A7282(A72N82AQF) GPS接收芯片A7531B(A75C31BQF) GPS开关芯片A7532(A75C32AQF) GPS开关芯片A7533(A75X33AQF) GPS开关芯片A7533(A75X33BQF) GPS开关芯片AS3931 低功耗无线接收芯片AS3932BTSW 低功耗无线接收芯片AS3932BQFW 低功耗无线接收芯片AS3977BQFT FSK发射芯片AT86RF211DAI-R 射频收发ICAT86RF211SAHW-R 射频收发IC AT86RF212-ZU 射频收发ICAT86RF230-ZU 射频收发ICAT86RF231-ZU 射频收发ICATA2745M-TCQY 射频发送IC ATA5428-PLQW 宽带收发ICATR2406-PNQG 射频收发ICT5750-6AQ 无线发射ICT5753-6AQ 无线发射ICT5754-6AQ 无线发射ICT7024-PGPM 前端收发器U2741B-NFB 无线发射ICAX5051 射频收发器ICAX5042 射频收发器ICAX5031 射频收发器ICAX50424 射频收发器ICAX6042 射频收发器ICCYRF6936-40LFXC 无线USB芯片CYRF7936-40LFXC 无线收发器芯片CYWUSB6932-28SEC 无线USB芯片CYWUSB6934-28SEC 无线USB芯片CYWUSB6934-48LFXC 无线USB芯片CYWUSB6935-28SEI 无线USB芯片CYWUSB6935-48LFI 无线USB芯片CYWUSB6935-48LFXC 无线USB芯片CYWUSB6935-48LFXI 无线USB芯片CYRF69103-40LFXC 无线射频芯片CYRF69213-40LFXC 无线射频芯片CYWUSB6953-48LFXC 无线USB芯片EM2420-RTR ZigBee芯片EM260-RTR ZigBee芯片EM250-RTR ZigBee芯片EM351-RTR ZigBee芯片EM357-RTR ZigBee芯片PA5305 射频功率放大器PA2420 射频功率放大器PA2421 射频功率放大器PA2432 射频功率放大器FM2422 射频前端模块FM2422U 射频前端模块FM2427 射频前端模块FM2429 射频前端模块FM2429U 射频前端模块FM2446 射频前端模块FM7705 射频前端模块FM7707 射频前端模块MC13190FCR2 射频收发IC MC13191FCR2 射频收发IC MC13192FCR2 射频收发IC MC13193FCR2 射频收发IC MC13201FCR2 射频收发IC MC13202FCR2 射频收发IC MC13203FCR2 射频收发IC MC13211R2 射频收发ICMC13212R2 射频收发IC MC13213R2 射频收发IC MC13214R2 射频收发IC TDA5200 ASK接收器TDA5201 ASK接收器TDA5210 ASK/FSK接收器TDA5211 ASK/FSK接收器TDA5212 ASK/FSK接收器TDA5220 ASK/FSK接收器TDA5221 ASK/FSK接收器TDA7200 ASK/FSK接收器TDA7210 ASK/FSK接收器TDA5230 ASK/FSK接收器TDA5231 ASK/FSK接收器TDK5100 ASK/FSK发射器TDK5100F ASK/FSK发射器TDK5101 ASK/FSK发射器TDK5101F ASK/FSK发射器TDK5102 ASK/FSK发射器TDK5103A ASK发射器TDK5110 ASK/FSK发射器TDK5110F ASK/FSK发射器TDK5111 ASK/FSK发射器TDK5111F ASK/FSK发射器TDA7116F ASK/FSK发射器PMA7105 ASK/FSK发射器PMA7106 ASK/FSK发射器PMA7107 ASK/FSK发射器PMA7110 ASK/FSK发射器TDA5250 ASK/FSK收发器TDA5251 ASK/FSK收发器TDA5252 ASK/FSK收发器TDA5255 ASK/FSK收发器MAX1470EUI+T 无线接收IC MAX1471ATJ+T 无线接收IC MAX1472AKA+T 无线发射IC MAX1473EUI+T 无线接收IC MAX1479ATE+T 无线发射IC MAX7030HATJ+T 无线收发IC MAX7030LATJ+T 无线收发IC MAX7031LATJ+T 无线收发IC MAX7031MATJ50+T 无线收发IC MAX7032ATJ+T 无线收发IC MAX7033ETJ+T 无线接收ICMAX7044AKA+T 无线发射IC MAX7058ATG+T 无线发射IC MLX71121ELQ 射频接收IC MLX71122ELQ 射频接收IC TH71071EDC 射频接收ICTH71072EDC 射频接收ICTH7107EFC 射频接收ICTH71081EDC 射频接收ICTH71082EDC 射频接收ICTH7108EFC 射频接收ICTH71101ENE 射频接收ICTH71102ENE 射频接收ICTH71111ENE 射频接收ICTH71112ENE 射频接收ICTH71221ELQ 射频接收ICTH7122ENE 射频收发ICTH72001KDC 射频发射ICTH72002KDC 射频发射ICTH72005KLD 射频发射ICTH72006KLD 射频发射ICTH72011KDC 射频发射ICTH72012KDC 射频发射ICTH72015KLD 射频发射IC TH72016KLD 射频发射IC TH72031KDC 射频发射IC TH72032KDC 射频发射IC TH72035KLD 射频发射IC TH72036KLD 射频发射IC MICRF102BM 无线发射IC MICRF112YMM 无线发射IC MICRF113YM6 无线发射IC MICRF302YML 射频编码器MICRF405YML 射频发射IC MICRF505BML 射频收发IC MICRF506BML 射频收发IC MICRF002YM 射频接收器MICRF005YM 无线接收IC MICRF007BM UHF接收器MICRF008BM 无线接收IC MICRF009BM UHF接收IC MICRF010BM UHF接收IC MICRF011BM 射频IC MICRF211AYQS 射频接收器MRF24J40-I/ML ZigBee芯片MRF24J40T-I/ML ZigBee芯片MCP2030-I/P 免钥登录芯片MCP2030-I/SL 免钥登录芯片MCP2030-I/ST 免钥登录芯片MCP2030T-I/SL 免钥登录芯片MCP2030T-I/ST 免钥登录芯片nRF2401AG 收发器ICnRF24AP1 收发器ICnRF24E1G 收发器ICnRF24E2G 发射器ICnRF24L01+ 收发器ICnRF24LE1 收发器ICnRF24LU1 收发器ICnRF24Z1 收发器ICNRF905 430 928MHz收发器NRF9E5 430-928MHz收发器MFRC50001T/0FE,112 阅读器IC MFRC53001T/0FE,112 阅读器IC MFRC53101T/0FE,112 阅读器IC MFRC52301HN1 阅读器ICPN5110A0HN1/C2 收发器IC PN5120A0HN1/C1 收发器ICPN5310A3HN/C203 NFC控制器IC PN1000 GPS RF接收ICRX3400 射频接收ICRX3930 射频接收ICRX3140 射频接收ICRX3310A 射频接收ICRX3361 射频接收ICRX3408 射频接收ICPT4301 射频接收ICPT4316 射频接收ICPT4450 射频发射ICTX4915 射频发射ICTX4930 射频发射ICPA2460 功率放大器ICPA2464 功率放大器ICFS8107E 锁相环ICFS8108 锁相环ICFS8160 锁相环ICFS8170 锁相环ICFS8308 锁相环ICMG2400-F48 ZigBee单芯片MG2450-B72 ZigBee单芯片MG2455-F48 ZigBee单芯片AP1092 功率放大器ICAP1098 功率放大器ICAP1110 功率放大器ICAP1091 功率放大器ICAP1093 功率放大器ICAP1280 PA/LNA功率放大器AP1213 射频前端模块AP1290 功率放大器ICAP1291 功率放大器ICAP1294 功率放大器ICAP1045 功率放大器ICAP1046 功率放大器ICAP2085 功率放大器ICAP2010C 功率放大器ICAP3011 功率放大器ICAP3013 功率放大器ICAP3014 功率放大器ICAP3015 功率放大器ICAP3211 功率放大器ICSX1211I084TRT 单芯片收发器SX1441I077TRLF 系统蓝牙芯片XE1203FI063TRLF 射频收发芯片XE1205I074TRLF 射频收发芯片XE1283I076TRLF 射频收发芯片XM1203FC433XE1 射频收发芯片XM1203FC868XE1 射频收发芯片XM1203FC915XE1 射频收发芯片SX1223I073TRT 射频发射芯片SI3400-E1-GM 以太网电源ICSI3401-E1-GM 以太网电源ICSI3460-D01-GM 以太网电源ICSI4020-I1-FT 射频发射ICSI4021-A1-FT 射频发射ICSI4022-A1-FT 射频发射ICSI4030-A0-FM 射频发射ICSI4031-A0-FM 射频发射ICSI4032-V2-FM 射频发射ICSi4230-A0-FM(IA4230) 无线发射IC Si4231-A0-FM(IA4231) 无线发射IC Si4232-A0-FM(IA4232) 无线发射IC Si4320-J1-FT 无线接收ICSi4322-A1-FT 无线接收ICSi4330-V2-FM(IA4330) 无线接收ICSI4420-D1-FT 射频收发ICSI4421-A1-FT(IA4421) 无线收发IC SI4430-A0-FM(IA4430) 无线收发IC SI4431-A0-FM(IA4431) 无线收发IC SI4432-V2-FM(IA4432) 无线收发IC TM1001 功率放大器ICTM1006 功率放大器ICTM1008 射频晶体管TM3001 射频开关ICTM3002 射频开关ICTM4001 FM发射ICUW2453 无线网络ICUZ2400 ZigBee芯片UP2206 功率放大器UP2268 功率放大器UA2707 射频信号放大器UA2709 射频信号放大器UA2711 射频信号放大器UA2712 射频信号放大器UA2715 射频信号放大器UA2716 射频信号放大器UA2725 射频信号放大器UA2731 射频信号放大器UA2732 射频信号放大器W2805 无线视频ICW2801 无线音频IC。

wifi模块开发 芯片选型对比

wifi模块开发 芯片选型对比

Wifi模块开发调研本文对几款主流的wifi芯片进行对比,包括TI公司的cc3200,乐鑫的esp8266,联发科的mt7681。

通过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开发环境等方面的需求,选取适用于自己使用的芯片来进行物联网wifi模块的开发。

1CC32001.1芯片简介CC3200是TI无线连接SimpleLink Wi-Fi和物联网(IoT)解决方案最新推出的一款Wi-Fi MCU,是业界第一个具有内置Wi-Fi的MCU,是针对物联网应用、集成高性能ARM Cortex-M4的无线MCU。

客户能够使用单个集成电路开发整个应用,借助片上Wi-Fi、互联网和强大的安全协议,无需Wi-Fi经验即可实现快速的开发。

CC3200是一个完整平台解决方案,其中包括软件、示例应用、工具、用户和编程指南、参考设计以及TI E2E支持社区。

CC3200采用易于布局的四方扁平无引线(QFN)封装。

有人科技的USR-C322模块采用的是TI的CC3200方案,基于ARM Cortex-M4内核,运行频率高达80MHz;超低功耗:低功耗,在网待机低至3.5mA,深度休眠最低25uA;Simplelink 功能:实现一键联入Wi-Fi网络;另外支持自定义网页、websocket、httpd client等功能。

1.2特点Wi-Fi网络处理器(CC3200)包含一个Wi-Fi片上互联网和一个可完全免除应用MCU处理负担的专用ARM MCU。

Wi-Fi片上互联网包含802.11b/g/n射频、基带和具有强大加密引擎的MAC,可以实现支持256位加密的快速安全的互联网连接。

Wi-Fi片上互联网还包括嵌入式TCP/IP和TLS/SSL协议栈、HTTP服务器和多种互联网协议。

CC3200支持站点、接入点和Wi-Fi直连3种模式,支持WPA2个人和企业安全性以及WPS2。

1.3开发支持官方提供的SDK包含用于CC3200可编程MCU的驱动程序、40个以上的示例应用以及使用该解决方案所需的文档。

主流无线芯片汇总及特点解析

主流无线芯片汇总及特点解析

主流无线芯片汇总及特点解析时代需要速度更快、互操作更方便以及更安全可靠的无线网络,Nordic VLSIASA、Freascale、Atmel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IC生厂商都相继推出了新一代短距离无线数据通信收发芯片,以nRF905、CC1100 为主流的无线芯片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最新的无线收发芯片将全部无线通信需要的调制/解调芯片、高/低频放大器等全部集成在芯片中,使外围器件大幅度减少,很容易与各种型号微控制器连接实现高可靠性无线通信,使开发无线产品成本大大降低,开发难度更简单,应用更广泛,嵌入式无线通信和无线网络将逐步取代现有的有线通信和有线网络,无线技术将展示其巨大的影响力,必将掀起一场的新的技术浪潮。

系列A: 433/868/915MHZ频段1. NRF905基本特性工作电压:1.9-3.6V调制方式:GFSK接收灵敏度:-100dBm最大发射功率: 10mW (+10dBm)最大传输数率:50kbps瞬间最大工作电流: <30mA工作频率:(422.4-473.5MHZ)1) 接收发送功能合一,收发完成中断标志2) 433/868/915 工作频段,433MHZ 开放ISM 频段免许可使用3) 发射速率50Kbps,选用外置433 天线,空旷通讯距离可达300 米左右,加功放可到3000 米左右;室内通信仍有良好通信效果,3-6层可实现可靠通信,抗干扰性能强,很强的扰障碍穿透性能;4) 每次最多可发送接收32 字节,并可软件设置发送/ 接收缓冲区大小1/2/4/8/16/325) 100 多个频道,可满足多点通讯和跳频通讯需求6) 内置硬件8/16 位CRC 校验,开发更简单,数据传输可靠稳定。

7) 1.9-3.6V 工作,低功耗,待机模式仅2.5uA.8) 内置SPI 接口,也可通过I/O 口模拟SPI 实现。

最高SPI 时钟可达10M。

2. SI4432基本特性1) 完整的FSK 收发器,2) 工作频率范围430.24~439.75MHz;发射功率最大17dBm,接收灵敏度-115 dBm(波特率9.6Kbps);空旷通讯距离800 米左右(波特率9.6Kbps)3) 工作频率范围900.72~929.27MHz;发射功率最大17dBm;接收灵敏度-115 dBm(波特率9.6Kbp);空旷通讯距离800 米左右(波特率9.6Kbps)4) 传输速率最大128Kbps5) FSK 频偏可编程(15~240KHz)6) 接收带宽可编程(67~400KHz)7) SPI 兼容的控制接口,低功耗任务周期模式,自带唤醒定时器8) +20dB,低的接收电流(18.5mA),最大发射功率的电流(73mA)3. CC1100芯片特性工作电压:1.8-3.6V接收灵敏度:在1200 波特率下-110dBm最大发射功率: 10mW (+10dBm)最大传输数率:500kbps瞬间最大工作电流: <30mA工作频率:(387-464MHZ)1)315、433、868、915Mh 的ISM 和SRD 频段2)最高工作速率500kbps,支持2-FSK、GFSK 和MSK 调制方式选用外置433 天线,直线通讯距离可达300 米左右,降低通信波特率距离更远,我公司也提供高精度参数RF1100SE 模块,性能更佳,室内通信仍有良好通信效果,3 层左右可实现可靠通信,抗干扰性能强,很强的扰障碍穿透性能;3)高灵敏度(1.2kbps 下-110dDm,1%数据包误码率)4)内置硬件CRC 检错和点对多点通信地址控制5)较低的电流消耗(RX 中,15.6mA,2.4kbps,433MHz)6)可编程控制的输出功率,对所有的支持频率可达+10dBm7)支持低功率电磁波激活功能,支持载波侦听系统8)模块可软件设地址,软件编程非常方便9)单独的64 字节RX 和TX 数据FIFO4. CC1020芯片特性1) 频率范围为402 MHz -470MHz 工作2) 高灵敏度(对12.5kHz 信道可达-118dBm)3) 可编程输出功率,最大10dB m4) 低电流消耗(RX:19.9mA)5) 低压供电(2.3V 到3.6V)6) 数据率最高可以达到153.6Kbaud7) SPI 接口配置内部寄存器8) 比相同功率下,NRF905- CC1100 远1/35. A7102基本特性1) 433Mhz 开放ISM 频段免许可证使用2) 最高工作速率50kbps,高效GFSK 调制,抗干扰能力强,适合工业控制场合3) 125 频道,满足多点通信和跳频通信需要4) 内置硬件CRC 检错和点对多点通信地址控制5) 低功耗3-3.6V 工作,待机模式下状态仅为2.5uA6) 收发模式切换时间< 650us7) 模块可软件设地址,只有收到本机地址时才会输出数据(提供中断指示),可直接与各种单片机使用,软件编程非常方便8)TX Mode: 在+10dBm 情况下,电流为40mA; RX Mode: 14mA9)增加了电源切断模式,可以实现硬件冷启动功能!10)SPI 接口、功能强大、编程简单,与RF905SE 编程接口类似。

十大物联网WiFi芯片模块:谁是你心目中的王者

十大物联网WiFi芯片模块:谁是你心目中的王者

十大物联网WiFi芯片模块:谁是你心目中的王者展开全文物联网应用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新一轮的无线通信技术商机,越来越多的芯片(如处理器和微控制器MCU)厂商开始厉兵秣马,加快了WiFi/BT/ZigBee等技术的研发,以卡位物联网市场。

从2013年至今,整合无线的单芯片MCU、集成MCU和无线功能的模块、整合嵌入式处理器和无线的单芯SOC等产品和方案全线开花。

针对该市场,我们列举出了国内当下主流的十大物联网wifi芯片或者模组供大家选择,看看谁才是你心目中的王者,这些芯片厂商既有国际厂商的,也有国内厂商的。

1、乐鑫:ESP82662014年上半,针对物联网市场,乐鑫推出了一款名为ESP8266 wifi芯片,其核心是一块Diamond Standard 106Micro控制器的高集成度芯片。

据悉,该芯片是当时行业内集成度较高的Wi-Fi MCU芯片,集成了32位MCU、WiFi射频、基带、MAC、TCP/IP于单颗SoC 上,实现了板上占用空间最小化。

同时ESP8266 也只有7个外围器件,大大降低了ESP8266的模组BOM成本,也正因为如此,该芯片迎合了智能家居市场的价格要求。

另外,该芯片的 WLAN 拥有领先的电源控制算法,可在省电模式下工作,满足电池和电源设备苛刻的供电要求。

特征:802.11 b/g/nWi-Fi Direct (P2P)、soft-AP内置TCP/IP协议栈内置TR开关、balun、LNA、功率放?大器和匹配??网络内置PLL、稳压器和电源管理组件802.11b模式下+19.5dBm的输出功率支持天线分集断电泄露电流?小于10uA内置低功率32位CPU:可以兼作应?用处理器SDIO 2.0、 SPI、UARTSTBC、1x1 MIMO、2x1 MIMOA-MPDU 、A-MSDU的聚合和 0.4μs的保护间隔2ms之内唤醒、连接并传递数据包待机状态消耗功率?小于1.0mW (DTIM3【应用场景】智能电源插头、家庭自动化、网状网络、工业无线控制、婴儿监控器、网络摄像机、传感器网络、可穿戴电子产品、无线位置感知设备、安全ID标签、无线定位系统信号等2、瑞昱:RTL8710瑞昱RTL8710是一个完整且自成体系的WiFi网络解决方案,能够独立运行,也可以作为从机搭载于其他主机MCU 运行。

三种主流RF方案及其优缺点比较

三种主流RF方案及其优缺点比较

三种主流RF方案及其优缺点比较一:主流的三种RF方案及其优缺点比较1):蓝牙方案(IEEE802.15)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一般10m内)的无线电技术。

能在包括移动电话、PDA、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

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设备与因特网Internet之间的通信,从而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道路。

蓝牙采用分散式网络结构以及快跳频和短包技术,支持点对点及点对多点通信,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GHz ISM(即工业、科学、医学)频段。

其数据速率为1Mbps.采用时分双工传输方案实现全双工传输。

信息时代最大的特点便是更加方便快速的信息传播,正是基于这一点,技术人员也在努力开发更加出色的信息数据传输方式。

蓝牙,对于手机乃至整个IT业而言已经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技术,而是一种概念。

当蓝牙联盟信誓旦旦地对未来前景作着美好的憧憬时,整个业界都为之震动。

抛开传统连线的束缚,彻底地享受无拘无束的乐趣,蓝牙给予我们的承诺足以让人精神振奋。

蓝牙协议允许数据在1个主设备和最多7个从设备,最高传输速率为723kbit/s.不过,实际实际的速率会比这个数值小。

高斯频移键控(GFSK)调制模式,在2.4G频段内使用83个1Mbps的频道。

在送到载波之前,GFSK在基带信号上使用高斯过滤。

可以平滑高电平(“1”)低电平(“0”)。

与频移键控(FSK)的直接方法相比,可以给传输信号提供一个较狭和“更干净”的频谱。

蓝牙设备有三种基本功率电平:1级(100米线视距)、2级(10米)和3级(2-3米)。

目前常用的设备为2级。

在蓝牙网络中的每一个设备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48比特识别号码。

第一个识别设备(通常在2秒钟内)成为主设备,接着设定为在频段中每秒使用1600次,所有网络中的其他设备将与这个主设备锁定并与其同步。

主设备以偶时隙传送,从设备以奇时隙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常用无线收发芯片性能比较表
由于无线收发芯片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多,如何在你的设计中选择你所需要的芯片是非常关键的,正确的选择可以使你少走弯路,降低成本,更快地将你的产品推向市场。

下面几点有助于你选择你所需要的产品:1、收发芯片的数据传输是否需要进行曼彻斯特编码?
采用曼彻斯特编码的芯片,在编程上会需要较高的技巧和经验,需要更多的内存和程序容量,并且曼彻斯特编码大大降低数据传输的效率,一般仅能达到标称速率的1/3。

而采用串口传输的芯片(如nRF401),应用及编程非常简单,传送的效率很高,标称速率就是实际速率,因为串口对大家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编程也很方便。

2、收发芯片所需的外围元件数量
芯片外围元件的数量的直接决定你的产品的成本,因此应该选择外围元件少的收发芯片。

有些芯片似乎比较便宜,可是外围元件使用很多昂贵的元件如变容管以及声表滤波器等;有些芯片收发分别需要两根天线,会大大加大成本。

这方面nRF401做得很好,外围元件仅10个左右,无需声表滤波器、变容管等昂贵的元件,只需要便宜且易于获得的4MHz晶体,收发天线合一。

3、功耗
大多数无线收发芯片是应用在便携式产品上的,因此功耗也非常重要,应该根据需要选择综合功耗较小的产品.
4、发射功率
在同等条件下,为了保证有效和可靠的通信,应该选用发射功率较高的产品。

但是也应该注意,有些产品号称的发射功率虽然较高,但是由于其外围元件多,调试复杂,往往实际的发射功率远远达不到标称值。

5、收发芯片的封装和管脚数
较少的管脚以及较小的封装,有利于减少PCB面积降低成本,适合便携式产品的设计,也有利于开发和生产。

nRF401仅20脚,是管脚数和体积最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