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用油营销市场分析报告
油脂行业分析报告

油脂行业分析报告一、行业概况油脂行业是指以植物性或动物性原料为基础,通过物理或化学处理而获得的油质和脂质的生产与销售的行业。
油脂行业是农副产品加工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制药、能源等领域。
二、市场规模1.全球市场:全球油脂市场规模庞大,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油脂市场价值约为1.5万亿美元,2024年-202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5%左右。
2.国内市场:中国油脂市场在近年来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2024年中国食用油市场销售收入约为7000亿元人民币。
未来几年,中国油脂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市场前景广阔。
三、行业发展趋势1.健康、营养、有机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油脂行业中,有机、天然、健康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各类天然、有机、功能性的植物油脂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同时,消费者对营养价值的关注度也提高,需要更多富含维生素、抗氧化剂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产品。
2.高科技发展:油脂生产过程中的高科技应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如超临界流体萃取、超声波萃取、微波辅助提取等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油品品质和生产效率。
3.多样化产品:油脂行业产品多样化发展是未来的趋势之一,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行业需要不断推出新产品,如高油酸油脂、低饱和度油脂、植物蛋白油脂等,满足市场需求。
4.电子商务的兴起:随着互联网新零售模式的兴起,电子商务对油脂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电商平台的广泛普及,为油脂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消费市场。
四、主要问题与挑战1.原料价格波动:油脂行业生产的原料主要是油籽和动物脂肪,其价格受到全球经济形势、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给企业带来原料采购风险。
2.环保压力:油脂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渣等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也日益增加,企业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来处理废弃物和减少排放。
3.市场竞争加剧:油脂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需要通过品牌建设、创新研发等措施来提升竞争力。
食用油行业分析报告

食用油行业用户分析一、食用油行业用户认知程度食用油行业的认知度,是指食用油产品被用户认识知晓的程度。
食用油产品的认知度越高,说明对食用油知道的人越多,使用的人越多,对食用油的功能和规格等熟悉的人也越多,意味着食用油有一个比较好的用户基础。
食用油认知度的要素包括两个维度:广度和深度。
广度是指有多少人知道食用油。
深度则体现为若干了解的程度。
用户对食用油行业的认知广度情况良好,食用油行业的用户都知道食用油这种产品,但对于食用油行业的认知深度上一般。
二、食用油行业用户关注因素1.质量产品质量是生存的根本,服务质量能保持持续竞争优势。
随着生产制造技术的发展,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这个时候竞争关键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对于食用油行业来说,质量将决定生产企业的命运。
用户在购买食用油行业产品时会比较不同企业的产品的价格等因素,但产品质量是最关注的。
消费者不仅关心油品的质量,而且在一部分人群中十分关心油脂的营养价值。
在保健型特种食用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的今天,国内各食用油企业争先恐后地推出各种具有营养价值和健康卖点的产品。
但目前高端食用油市场缺乏强有力的品牌领导,主要是橄榄油以及高档天然植物油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
2.价格食用油行业产品所需的原料成本对企业的成本影响较大,在目前国内食用油行业的竞争过程中,尤其是大型企业与小型企业同质化的产品,成本能否具有优势是企业能否在行业竞争中立足的关键,成本具有优势,成为产品的定价策略以及市场开拓、盈利能力的增强的基础保障。
同时价格的高低也将影响到用户采购成本、生产成本的高低。
3.服务用户在选择产品时,产品本身是一方面,服务也成为用户关注的因素之一,良好的服务能够拉近用户和厂家的距离,良好的服务能够让用户产生亲切感,增加对产品的信任,也增大了潜在的销售力。
三、用户的其它特性为了更精准了解食用油产品的消费需求、竞争态势和潜在的市场机会,-咨询对北京食用油产品消费者需求做了一次专项、深入的市场调研。
中国食用油营销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食用油营销市场分析报告一、市场背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油消费国之一,年消费量接近40亿吨。
食用油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种烹饪方式中。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用油质量和口感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因此,中国食用油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市场现状1.品种多样化:中国食用油市场涵盖了多种品种,如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棕榈油等。
2.市场巨大: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对食用油的消费需求量大。
3.价格竞争激烈:由于品种繁多,市场上存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企业需要通过降价或提高品质来吸引消费者。
4.区域差异:中国东、南、西北地区在食用油使用习惯上存在差异,企业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来定位产品。
三、市场趋势1.健康食用油受青睐: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用油的需求逐渐增加,如低脂肪、低胆固醇、富含维生素E的食用油。
2.优质进口油的增加:中国消费者对进口食用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橄榄油、亚麻籽油等高品质食用油。
3.线上线下销售结合: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线购买食用油,企业需要考虑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的结合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四、市场竞争1.国内品牌竞争:中国食用油市场上有许多知名的国内品牌,如金龙鱼、福临门、花园等,它们通过提高产品品质、不断推出创新产品来竞争市场份额。
2. 进口品牌竞争:随着进口食用油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如Bertolli、Carapelli等。
五、发展机会和挑战1.健康食用油的发展机会: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用油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加,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有机、纯天然的食用油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品牌建设的挑战:中国食用油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通过品牌建设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提高市场份额。
3.快速变化的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食用油的需求不断变化,企业需要更加敏锐地捕捉到市场的动态,灵活调整产品结构和销售策略。
中 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一、引言粮油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市场状况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物价以及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中国粮油市场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
二、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粮油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
随着人口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油市场的总体规模持续扩大。
在过去的几年里,粮油消费总量稳步上升,尤其是食用油和优质大米、面粉的需求增长较为明显。
从长期趋势来看,消费者对于粮油产品的品质和种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绿色、有机、健康的粮油产品越来越受到青睐,这也促使粮油企业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升级。
三、消费结构与需求特点(一)食用油在食用油领域,大豆油、花生油和菜籽油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橄榄油、玉米油等小品种油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加。
消费者对于食用油的营养成分、加工工艺和品牌信誉更加关注,高端食用油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二)大米大米是中国居民的主食之一,消费者对于大米的口感、品质和产地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东北大米、泰国香米等优质品种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而功能性大米如富硒米、胚芽米等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三)面粉面粉市场的消费结构逐渐多元化,除了传统的普通面粉,专用面粉如面包粉、饺子粉、蛋糕粉等的需求不断增加。
消费者对于面粉的品质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无添加、纯天然的面粉产品更受欢迎。
四、供给状况(一)国内生产中国的粮油生产保持稳定增长,但受到耕地资源、气候条件和农业技术等因素的限制,部分粮油品种仍需依赖进口。
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粮食产量,保障国内粮油市场的基本供应。
(二)进口情况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粮油进口国之一,进口的粮油品种主要包括大豆、棕榈油、小麦等。
进口粮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市场的供需缺口,但也对国内粮油产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五、价格波动因素(一)供需关系供需平衡是影响粮油价格的最基本因素。
当市场供应不足或需求旺盛时,粮油价格往往上涨;反之,价格则会下跌。
2024年菜籽油市场调研报告

菜籽油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菜籽油是一种重要的食用油品,其在中国市场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菜籽油市场的调研,分析市场规模、供需情况、竞争格局等因素,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2. 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菜籽油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一直保持较稳定的增长态势。
主要原因包括中国人口数量庞大、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以及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等。
预计未来几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菜籽油市场将继续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
3. 菜籽油供需情况菜籽油的供需情况主要受到农业产量和消费市场需求的影响。
目前,中国的菜籽油产量保持在较高水平,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然而,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高品质菜籽油的需求也在增加,这可能对菜籽油供应产生一定的挑战。
4. 菜籽油品牌竞争格局菜籽油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品牌包括金龙鱼、福临门、榨菜牌等。
这些品牌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优势,通过不断升级产品质量、拓展销售渠道等方式竞争市场份额。
此外,一些新兴品牌也在不断涌现,通过创新包装、营销手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5. 菜籽油市场的机会与挑战菜籽油行业面临的机会主要包括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农村市场的潜力待挖掘等。
然而,菜籽油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市场竞争激烈、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企业在把握机遇的同时,需要制定合理的战略,应对潜在的挑战。
6. 总结综上所述,中国菜籽油市场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然而,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同时,政府也应鼓励农业生产,提供支持政策,促进菜籽油市场的健康发展。
以上是本次菜籽油市场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供相关企业参考和借鉴。
国内豆油市场分析工作报告

国内豆油市场分析工作报告一、国内豆油市场需求减弱。
前一段时间,“双节”的提前备货,对国内阶段性的需求起到了较强的拉动作用。
随着“双节”前食用油消费旺季的即将结束,国内豆油市场的利好局面也接近尾声,国内豆油需求将再次清淡,市场人士对豆油后期走势普遍不看好。
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内豆油价格上涨动力明显不足。
从往年的情况看,“国庆节”之后,国内油脂市场整体进入消费淡季,国内豆油还可能有更大幅度的下跌。
二、国内豆油供给略显宽松。
有关统计数字显示,今年我国大豆压榨能力已经达到万吨,而我国实际大豆压榨需求仅保持在万吨,大豆压榨产能严重过剩,已经引起国内豆油批发市场销售竞争的加剧。
今年我国秋收油籽整体供应仍较充裕,食用植物油籽的总体产量仍将达到万吨左右(××年为创纪录的万吨)。
特别是在东北大豆产区,随着月中上旬秋收新豆的少量上市,当地油厂抛油、备收新豆的现象明显增多,打压豆油价格近期继续明显回落。
三、国产新豆上市,豆价有可能应声落地。
东北地区新豆收获工作将陆续展开。
目前,黑龙江部分地区早熟大豆已经开始收割。
从产区传来的信息表明,由于大豆生长期内旱涝、低温等自然灾害交替发生,因此,今年东北地区大豆产量较上年有所降低,质量也有所下降,但依然是丰收年。
据了解,当前东北产区新豆收购价为元斤,收购量较小,多数收购及加工企业对新大豆上市并不乐观。
国产大豆的陆续上市、开称价预计年比大幅下降,也加重了豆油市场的看空氛围。
随着产区新大豆的上市和国际大豆报价的再度走低,后市各油厂的开工率有望迅速增加,豆油价格再次出现下跌的可能性较大。
四、进口豆油大量到港,国内市场供应充裕。
我国大豆进口居高不下。
据海关统计,月份我国共进口大豆万吨,同比增长。
今年月份累计进口大豆万吨,同比增长。
据悉,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在万-万吨之间。
月份也已将有万吨南美大豆到港。
随着前期订购的廉价进口大豆陆续到港,后期油厂加工成本将回落,压滤机滤布无疑将对后期国内豆油行情构成利空影响。
花生油市场分析报告

花生油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花生油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趋势、竞争格局、消费者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花生油市场的综合分析,以期为相关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
2. 市场规模分析花生油作为一种常见的食用油,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花生油市场在过去几年持续增长,并且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该市场规模主要受到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花生油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3. 市场趋势分析3.1 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者对于食用油的健康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比于其他食用油,花生油被认为是一种较为健康的选择,因而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这一趋势预计将继续推动花生油市场的发展。
3.2 品牌竞争加剧随着市场的扩大,花生油品牌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企业需要通过产品质量、品牌形象、市场推广等方面来提升竞争力。
同时,消费者对于品牌认知度和口碑的重视也在增加。
3.3 电商渠道的崛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商渠道在花生油市场的渠道结构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电商平台上购买花生油,这对传统销售渠道提出了新的挑战。
4. 竞争格局分析花生油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品牌众多。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市场份额前几位的品牌包括A牌、B牌、C牌等。
这些品牌凭借其优质的产品质量、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广泛的市场推广,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然而,新品牌的崛起也对市场格局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一些新进入市场的品牌通过创新、营销和渠道拓展等手段,逐渐蚕食了传统品牌的市场份额。
5. 消费者行为分析5.1 消费群体特点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花生油的消费群体主要包括家庭主妇、年轻人和老年人。
家庭主妇是花生油的主要购买者,他们对于产品质量、价格和品牌认知度比较敏感。
5.2 购买决策因素消费者在购买花生油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产品质量、价格、品牌信任度和口碑。
中国粮油零售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粮油零售行业市场分析报告1. 概述本报告旨在分析粮油零售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企业提供市场参考和决策依据。
该报告基于行业研究和市场调查,总结了粮油零售市场的规模、竞争格局、消费者需求等关键信息,以便企业了解市场动态并制定战略。
2. 市场规模粮油零售市场是指出售粮食和食用油等粮油制品的零售市场。
经过调查和数据分析,根据多项指标统计,粮油零售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预计未来几年内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此外,农村地区是粮油零售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也呈现增长趋势。
3. 竞争格局粮油零售市场主要由大型超市、便利店、连锁店等组成。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众多竞争对手,主要包括国内大型连锁超市、外资连锁零售商以及地方性小型零售店。
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使得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以保持竞争力。
4. 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粮油零售市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品质保证:消费者对粮油制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要求较高,对原产地、生产工艺、产品认证等信息关注度较大。
•价格合理:消费者对粮油制品的价格比较敏感,更倾向于性价比较高的产品。
•便捷购物: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更加注重购物的便利性,需要有多种渠道和形式满足其购物需求。
•健康需求: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不断增强,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5. 市场机遇粮油零售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机遇:•农村市场潜力:农村地区消费能力提升,对粮油产品的需求量增加,为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提供了机会。
•电子商务发展: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粮油零售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渠道。
•品牌建设:消费者对品牌形象和信誉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可通过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
6. 市场挑战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粮油零售企业也面临一些挑战:•价格战:价格成为竞争的一大焦点,低价策略可能影响企业利润。
•产品同质化:市场上很多粮油制品同质化程度较高,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差异化来提高产品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食用油市场分析报告新标准重新洗牌食用油市场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食用油行业没有市场准入制度,食用植物油的生产标准比较低,食用油制造企业纷纷上马,导致食用油质量良莠不齐。
2004年,随着新的国家食用油标准开始施行,食用油生产采取市场准入制度,一大批实力不足的食用油企业将因质量不能达标而被淘汰,留出了巨大的二三级市场空间,为有实力的食用油品牌扩张市场提供了机会,使本已竞争激烈的小包装食用油之争更加火上浇油。
可预料的是,未来几年内,食用油市场又将进入新一轮的洗牌时期。
我国食用油现状食用植物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粮油市场的逐步开放,食用油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成为我国的朝阳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根据国家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2001年我国国产食用植物油1383.17万吨,进口食用植物油165万吨,进口值为39.64亿元人民币,出口食用植物油13.45万吨,当年食用植物油的市场总供给达到1534.72万吨。
2002年食用植物油国内总产量超过1531万吨,2002年比2001年递增10.7%;进口食用植物油319万吨,进口值为108.7亿元,进口值比2001年增加了174%,而食用植物油的出口量9.74万吨,比上一年减少了27.6%,2002年食用植物油的市场总供给超过1634万吨,整体总供给量的增长幅度为15.39%。
可见我国对食用植物油的需求正呈快速上升态势,食用油的市场增长前景广阔。
与此同时,进口食用油的价值增幅远远超过数量增幅,说明进口食用植物油中,高价值食用油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进口量也越来越多。
这正符合食用植物油消费的新趋势:食用植物油的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细分化、高档化。
从食用油市场来看,目前我国国产油增长缓慢,进口油增长迅速,精炼油消费增长很快,占据了75%城市食用油市场,其中有15%是小包装食用油,并逐渐向农村市场渗透。
随着城乡居民、特别是大中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小包装食用油目前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消费量以平均每年25%的速度增长。
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小包装食用油已经取代散装食用油成为市场主角。
现阶段食用植物油市场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城市以食用精制油、农村以消费二级油为主;食用油的品种丰富,因油料和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分为20多个品种,但大豆油的消费量最大,占40%以上;不同种类食用植物油的消费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目前市场上的食用植物油品牌众多,除有限品牌的市场分布较广泛之外,其它品牌的分布也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
说明中小食用油品牌的知名度也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
历史回顾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相应带动了对生活必需消费品质量要求的全面提升,最终引导着中国的食用油市场向安全、卫生、健康、营养的方向过渡和发展。
十年前,人们还在一直食用传统的散装油,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只是作为舶来品被高高仰视,谁也没想到短短数年内会有这样迅猛的发展,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小包装食用油已经取代散装食用油成为市场主角。
食用油行业正孕育着巨大商机,小包装食用油行业将成为未来几年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行业之一。
1991年,嘉里集团以令人耳目一新的金龙鱼小包装食用油开启了中国食用油市场大门,之后一直作为小包装食用油行业的领导者。
同时,嘉里集团又培育了十几个二三线品牌。
几年内,靠着这十多个品牌和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嘉里系列”一直稳占小包装食用油的主要市场份额。
打破嘉里寡头垄断的是中粮集团及其旗下福临门(对应金龙鱼),鲁花(对应胡姬花)等品牌。
竞争双方在品牌、品种和价格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对抗和竞争,将整个食用油市场烧得如火如荼,引得众多区域性品牌纷纷跟进效仿,争夺市场份额。
目前全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上的大小品牌已有400—500个之多,从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营销网络的建设来看,金龙鱼、福临门、鲁花已经成为普通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三大主导品牌。
食用油种类之争事实上,中国食用油行业早就存在着种类概念之争,比如动物油和植物油,比如花生油和大豆油等,只是这种争论更多地存在于动物油和植物油区别的层面上。
在很多人看来,植物油之间的区别并不大,几乎所有的小包装食用油企业都处于同一个植物油阵营,他们的共同对手便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形成的以食用动物油为主的饮食习惯。
但现实的市场利益也使这个共同阵营内部产生分化,在品牌竞争不相上下的时候,开始转向种类竞争。
作为最先被人们所知道的小包装食用油,色拉油在卫生条件方面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然而,这种油是用菜籽油或豆油、棕榈油加上各种中介质、经过脱色、脱酸、脱臭后精炼而成,没有太多油香,不适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1990年,金龙鱼针对中国人的需要,推出了调和油,即将花生油、芝麻油等同菜籽色拉油混合起来,在卫生安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营养和美味。
食用油市场逐渐从毛油时代进入到色拉油和调和油时代。
福临门进入市场后,主要在调和油市场和金龙鱼进行竞争。
在天然食用油领域,橄榄油和粟米油一直是国外受宠的产品,但由于我国是世界花生的主要生产国,因而花生油便更快、更自然地成为中国人天然食用油的首选。
1998年,凭借产品的差异化和强大的宣传攻势,鲁花花生油横空出世,迅速窜升为继金龙鱼、福临门之后的第三个全国性品牌。
鲁花花生油大力宣传绿色健康,给金龙鱼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为阻击花生油对于色拉油和调和油市场的侵占,金龙鱼号称斥资数亿元进军“粟米油”市场,隆重推出粟米油,并提出了“健康新概念”来倡导一种全新的消费观念。
同时,金龙鱼还推出山茶油等新种类,加之其它品牌推出的各种类的天然植物油,纷纷打出各自的营养概念牌,争相抢夺终端市场。
在今年的媒体报纸上到处可以看到关于宣传食用油脂营养与健康的文章,使原本就很热闹的食用油市场更加狼烟四起。
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之后,形成了以色拉油、调和油、花生油为主要食用油种类,粟米油、葵花籽油、橄榄油等各种天然保健食用油百花齐放的局面,食用油市场开始从卫生、安全用油阶段步入健康、营养用油的新发展时期。
健康油的风行原因我们认为,二OO四年将是天然保健类食用油驰骋争霸的一年。
这种趋势已从今年春节的食用油市场初见端倪。
各种种类的天然植物食用油远比往年丰富多样,其中具有保健功效的食用油备受消费者青睐,在礼品市场上也是风头甚健。
追溯其原因,不外乎有三:原因一、健康的需求和消费能力的增强。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老百姓的食用油消费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人们选择食用油的标准已不再停留在符合卫生、安全标准的层面上,而是更加注重食用油的健康、营养。
2003非典疫情的影响,更使人们的健康意识大大增强。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一个规模不断扩大、购买力旺盛的中产阶级正日渐形成,他们对健康类食品的强烈需求,也使高档食用油的市场潜力不断增大。
原因二、企业竞争的需要。
食用油市场的激烈竞争,在价格战、广告战、概念战之后,最终还是产品本身的功能、品质的竞争。
食用油企业之间的竞争提升了消费者的需求,又反过来推动食用油企业为适应新的市场需求生产差异化的产品。
以前由于消费观念的不同,人们对食用油认知度有限,所以人们较多注重中低档食用油。
现在人们走过散装油、小包装食用油之后,对食用油的认识越来越深,购买能力也日益增强,对食用油功能也就有了更高需求。
要适应对食用油有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就必须要进行市场细分。
原因三、价格战造成利润空间缩水,食用油巨头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随着竞争加剧,中低档食用油如花生油、调和油、色拉油等品种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业内巨头急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利润空间较大的高档油品种就是最好的选择。
据有关人士介绍,各种高档食用油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特殊功效性,价格较贵。
与中低档食用油相比,他们的消费群体相对要窄,针对的是一些特殊的消费者,而这些特殊消费者是具有较高消费能力的一群。
即使高档产品细分市场相对较小,但消费基础雄厚,其市场商机仍然很乐观。
橄榄油初露峥嵘,参与食用油市场洗牌橄榄油是近年来我国食用油市场上新增加的一个品种。
因其独特的美味和对人体的保健价值,橄榄油日益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营养专家和消费者的青睐,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2003年中国橄榄油的月平均进口量比2002年增加了46%,橄榄油消费量呈现出飞速增长的态势,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下图是2003年1-9月份有关橄榄油的原产国别构成示意图,原产于西班牙的橄榄油所占比例超过3/4,其次是意大利和希腊。
作为公认的保健食用油极品,橄榄油虽然是国外人人皆知的食用油,但在国内还是食用油家族中的新面孔,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
随着国内对保健食用油的需求增加,橄榄油也被引入中国。
今年春节,国产食用油品牌战火激烈之时,来自各国的橄榄油品牌也在竞相厮杀,抢占地盘。
其中实力雄厚的西班牙的白叶初榨橄榄油异军突起,成为食用油市场中杀出的一匹“黑马”,格外引人注目。
与其它食用油不同的是,西班牙白叶初榨橄榄油有着两个特点:一是作为食用油中的极品,橄榄油原产于地中海,在我国生产受地域限制,国内大食用油企业的优势都不是很明显。
二是白叶初榨橄榄油来自西班牙,其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及其原生血统使之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是我国第一个成为区域性主导品牌的国外品牌。
相较于争相向高端食用油市场进军的国内食用油品牌来说,白叶初榨橄榄油以其不可超越的天然保健功能,足以傲视国内所有的保健食用油;而且更以绝对的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卓立于中高端食用油市场。
纵观中国食用油市场的发展,每种新产品的出现,都相应会造就一个新品牌,从金龙鱼到鲁花,莫不如此。
白叶初榨橄榄油作为一个国际知名橄榄油品牌,虽然目前只是在北京初露头角,但是其优秀的市场表现已能让人处处感受到国外油脂巨头的压力。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入世,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食用油品牌进入中国。
与中国食用油市场目前的两强相比,国外的油脂巨头在经济实力、经营管理上决不处于劣势。
白叶初榨橄榄油在中国市场的初战告捷,必会激发起更多国外油脂商对中国的兴趣。
相信在未来的食用油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的食用油市场将进入“世界大战”阶段,最终谁会笑在最后,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2020年5月19日星期二06:54:545.19.202006:5406:54:5420.5.196时54分6时54分54秒May. 19, 2019 May 20206:54:54 AM06: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