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监测探究 ——以上海辰山植物园为例

合集下载

上海辰山植物园实习报告

上海辰山植物园实习报告

上海辰山植物园实习报告
1.植物园概况
上海辰山植物园是一所综合性植物园。

全园占地面积约207公顷,由中心展
示区、植物保育区、五大洲植物区和外围缓冲区等四大功能区构成。

中心展示
区布置了26个植物专类园,分别是华东区系园、矿坑花园、岩石和药用植物
园等。

我们这次主要是以矿坑花园为主进行了调研和观察
2.矿坑花园
矿坑花园面积约39000平方米,这里原来是辰山采石场的西矿坑。

根据原有生态地貌,将场地中的后工业元素、辰山文化与植物园的特性整合为一体,改造成了现在的镜湖区、台地区、望花区和深潭区四个区域。

这里可以看到具有优良观赏特征的乔木、低矮灌木和草本植物,包括蔷薇科、石蒜科、忍冬科、锦葵科、马鞭草科、锦葵科、菊科等1000多种植物。

台地区是充分利用现存的矿场遗址,营造静谧的空间。

种植了秋季色叶乔灌木和秋季为主要观花期植物和花卉,如无患子、三角枫、马褂木、黄山栾树等。

台地区有条通往辰山山顶的步道,沿石阶而上,登高望远。

山顶修有观景平台,
望花区打造的是四季花海。

通过结合地形,利用空间,种植以现有水杉林为基础,作为该专类园与外部空间的分区屏障,种植大量的开花乔灌木和地被花卉,四季繁花似锦、色彩艳丽。

能欣赏到的植物种类有:樱花、玉兰、含笑、锦葵、荚蒾、琼花、山茶花、八仙花、杜鹃、山茱萸等。

这里是拍照留念的好地
方。

镜湖区以镜湖为中心,建有必要的游览路径,作为观景空间和游览空间,是组织、协调整个场址的核心。

镜湖中植有再力花、千屈菜等挺水植物,沿岸配有紫薇、醉鱼草、蛇鞭菊、松果菊等观花植物。

20种植物配置。

辰山植物园实习报告

辰山植物园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对植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我于2023年在上海辰山植物园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习。

辰山植物园是一所综合性植物园,占地面积约207公顷,园内分为中心展示区、植物保育区、五大洲植物区和外围缓冲区等四大功能区,是我国重要的植物研究和保护基地。

二、实习内容1. 植物采集与鉴定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植物采集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采集地点、采集工具的使用、标本的保存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对采集到的植物进行鉴定,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叶、花、果实等器官,结合植物学知识,准确鉴定植物种类。

2. 植物分类与系统学实习期间,我们了解了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习了植物系统学的基本知识。

通过观察植物分类学标本,我们掌握了植物分类的基本技巧,提高了对植物分类的认识。

3. 植物生态与保护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辰山植物园的各个功能区,了解了植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生长状况。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植物保护的相关知识,包括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植物遗传资源的保护等。

4. 园林设计与植物配置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辰山植物园的景观设计,了解了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和方法。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学习了如何根据不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提高植物景观的观赏性和生态效益。

三、实习心得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将课堂上学到的植物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植物学知识的拓展实习期间,我了解了植物学领域的许多新知识,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同时,通过实地观察,我对植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入。

3.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组成了一个团队,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

通过团队合作,我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爱护自然、保护植物的意识实习期间,我深刻认识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植物学专业的学生,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保护植物多样性贡献自己的力量。

辰山植物园美景作文

辰山植物园美景作文

辰山植物园美景作文1美丽的上海辰山植物园风和日丽的20XX年1月26日,我们参观了拥有奇花异草的上海辰山植物园。

辰山植物园主要分为3个馆,分别是花果馆,沙生馆和稀有馆。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馆是花果馆。

花果馆里有许多鲜艳的花朵,在普通的植物园是见不到的。

那些植物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猪笼草,猪笼草可以捕食小虫。

沙生馆里全是从非洲引来的植物,如仙人球,仙人掌,芦荟等。

这些植物大多具有耐旱性强的特点。

刚走进稀有馆的大门,你就会看到此馆的镇馆之宝—旅人蕉。

它是在沙漠旅行人的“救星”。

只要把它的叶柄部弄出一个小洞,它甘甜的汁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稀有馆里还有很多珍贵的、平常都见不到的植物,它们都是科研人员辛辛苦苦从非洲、欧洲、北美洲等地带回来的。

稀有馆非常美丽,叮叮咚咚的小溪,千奇百怪的大石头,鲜艳的大花朵,有孔的树叶,盘根错节的树根,南国的高大的棕榈树……这一派美丽风光,真让人心旷神怡!参观上海辰山植物园让我受益匪浅,我想:世界上有这么多奇异的植物,有的能给沙漠旅行人带来方便,有的非常美丽却含有剧毒……大自然真是千奇百怪!2辰山植物园在这阳光明媚的四月,我们迎来了一个学期一次的春游。

我们坐在去植物园的车上,同学们都异常兴奋(因为明年就没有学校组织的旅游了),看着沿途的风景,唱着欢快的歌曲,坐了一个小时的车,终于来到了了辰山植物园。

走进辰山植物园,我们立刻就被植物园那美丽的景色所迷住了。

这里的空气显得格外清新,漫步在长长的林间道,绿色的大草坪,还依稀可以听到听到流水的声音。

首先,我们来到了一个养水生植物的暖棚,在那里养了种类繁多的水生植物,有轮叶黑藻、石龙尾等等,看得我们眼花缭乱,还有好多是我从没见过的。

其中,我发现了一种很可爱的植物——竹叶眼子草,他的叶片大大的,舒展着,居然在玻璃水箱里不断的冒着水泡,真有意思。

出了那个暖棚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最大的热带雨林景观“温室”门口。

温室里的温度真高啊,热得我们都出汗了。

上海辰山植物园作文

上海辰山植物园作文

上海辰山植物园作文1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海辰山植物园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松江新城北侧、佘山山系中的辰山,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范围内,东起佘山中心河,西至辰塔路,南抵花辰公路,北达沈砖公路(辰山塘以西)、佘天昆公路。

东西宽约1600米,南北长约1500米,规划占地面积207.63万平方米。

上海辰山植物园是由上海市政府、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林业局共建的集科研、科普和观赏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

全园占地面积约207公顷,由中心展示区、植物保育区、五大洲植物区和外围缓冲区等四大功能区构成。

中心展示区布置了26个植物专类园。

中心展示区与辰山植物保育区的外围以全长4500米、平均高度6米的绿环围合而成,绿环既展示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代表性适生植物,又将综合楼、科研中心和展览温室三座建筑联系在一起。

上海辰山植物园以“植物与健康”为主题,既是植物科研和科普教育的基地,也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鲜花盛开、水鸟飞翔、乐趣无穷、令人向往的游览胜地。

2游上海辰山植物园今天,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秋游。

阳光普照着大地,我们踏着轻快的步伐,欢欣鼓舞地来到了目的地——上海辰山植物园,它是一座集科研、科普和观赏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园区植物园分中心展示区、植物保育区、五大洲植物区和外围缓冲区等四大功能区,占地面积达207万平方米,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植物园,同时也是上海市第二座植物园。

我们来到这里,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幢高大雄伟的大楼,这里似乎包含了人们对生物无穷无尽的向往和渴望求知的心。

继续往前走会看到一片片的向日葵花海,它们望着我们,露出了灿烂的笑脸,这里长满了数十种、数百种,也不是,总之是数不胜数、奇形怪状的花朵,名字也十分奇怪:泰迪熊向日葵,月光明亮,阳光光束……怎么记也记不清,走在这里,就仿佛处在香海之中,令人沉醉。

接着我们来到了展览温室,里面聚集了3个博物馆,其中沙漠展馆令我记忆深刻,它囊括了几乎所有的沙漠植物,仅仙人掌就有好几种,有的是圆的,有的是笔直挺立的,有的则是四不像的,它们就像门神一样守护着,听张涵说就有一个叔叔想干坏事,兴起时就一不小心把那圆的仙人掌当作了椅子,“啪”的一下坐了上去,结果送医院去了,虽然这里还有一些没素质的人在搞破坏,但我还是认为很美。

海辰山植物园实习报告

海辰山植物园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前言我于2023在海辰山植物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植物的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实习内容及体会1. 植物认知在海辰山植物园,我认识了许多不同的植物,包括一些稀有的濒危植物。

在导师的带领下,我学会了如何正确识别这些植物,并了解了它们的生长习性、生态价值和保护状况。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使用植物志、工具书等资料,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

2. 植物园管理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植物园的日常管理工作。

这包括清洁卫生、养护植物、整理资料等。

通过这些工作,我深刻体会到了植物园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和对植物保护事业的热爱。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协作,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

3. 科研实践在海辰山植物园的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一项关于植物生长的科研实践项目。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如何设计实验、采集数据和分析结果。

通过这次实践,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还学会了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4. 科普宣传作为植物园的一部分,科普宣传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次科普活动,如讲座、展览和户外教学。

通过这些活动,我学会了如何向公众普及植物知识,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

三、实习收获1. 丰富了植物知识体系:通过实习,我掌握了许多关于植物的分类、生长、繁殖等方面的知识,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2. 提高了实践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各种实践活动,锻炼了自己的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沟通协调能力。

3. 培养了环保意识:在海辰山植物园,我深刻体会到了植物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更加关注生态环境,自觉践行绿色生活。

4. 拓展了人际关系:在实习期间,我与植物园的工作人员、其他实习生建立了良好的友谊,拓展了自己的人际关系。

四、总结通过在海辰山植物园的实习,我收获颇丰。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植物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面向城市儿童的自然教育——以上海辰山植物园为例

面向城市儿童的自然教育——以上海辰山植物园为例

面向城市儿童的自然教育——以上海辰山植物园为例面向城市儿童的自然教育——以上海辰山植物园为例自然教育作为培养儿童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的一种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当下,城市儿童与自然的接触机会越来越少,因此,通过植物园等方式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成为了提供儿童与自然接触的一种有效途径。

本文将以上海辰山植物园为例,探讨面向城市儿童的自然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植物园中开展自然教育活动。

一、面向城市儿童的自然教育的重要性1.1 增强对自然的认识和保护意识面向城市儿童的自然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运作方式等。

通过实地观察和亲身体验,儿童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重要性,增强对自然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培养他们主动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1.2 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城市儿童普遍生活在高楼大厦中,缺乏自然环境的接触。

而科学研究表明,与自然环境的亲密接触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自然教育活动可以让儿童呼吸新鲜空气、感受阳光与大自然的温暖,增强免疫力,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1.3 培养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自然教育活动通常需要儿童主动参与,通过观察、实地调查、讨论等方式,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并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自然教育活动中,儿童可以通过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团队意识,提高社交能力。

二、上海辰山植物园的自然教育活动2.1 自然科学展览上海辰山植物园通过搭建自然科学展览,精心设计并展示了多个主题展览,如植物繁育、昆虫生态、鸟类保护等。

这些展览以直观形象和互动实验的方式,让儿童可以直观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之处,提高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2 亲子活动上海辰山植物园定期举办亲子活动,通过亲子互动游戏、亲子讲座等形式,帮助孩子和家长一起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这样的活动不仅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增进,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自然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上海辰山植物园监测防治综合技术研究

上海辰山植物园监测防治综合技术研究

上海辰山植物园监测防治综合技术研究章一巧1,2(1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上海黄浦200020;2上海城市树木生态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辰山植物园秉承“生态优先,绿色防控”的防治理念,以植物健康和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来管理和控制绿化有害生物,并在管理和技术层面进行集成,形成了基于植物园良好景观需求下的病虫害区域可持续防控技术策略与技术体系,变被动防治为主动防治,为植物园一线养护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监测;防治;综合技术控队伍的技术水平。

2技术层面2.1监测预警方面2.1.1监测时间。

每年的3~11月通常是绿化植物病虫害的主要发生期,因此监测时间为3~11月。

建议有害生物巡查从3月中旬开始;灯下监测从4~11月开始;化学信息物质引诱监测可依据不同有害生物的发生历期有针对性地开展。

2.1.2监测对象。

根据植物园绿化有害生物发生的实际情况,对监测对象实行分类监测。

上海辰山植物园通过园区多功能测报灯或频振式杀虫灯开展灯下日常监测,昆虫42种、重点绿化有害生物系统监测17种、检疫性有害生物专项监测6种、新发生监测对象7种。

2.1.3监测方法。

主要包括灯光引诱监测法、人工地面监测法、化学信息物质引诱监测法、物候监测法、物理监测法等。

其中灯光诱虫是一种最为常见环保的监测办法,它通过频振式杀虫灯、自动虫情测报灯等灯光引诱的方式进行昆虫的种群数量监测,具有延缓害虫抗药性、降低防治成本和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1-3]。

在化学信息物质进行引诱监测中[4],上海辰山植物园已开展应用的有美国白蛾、红棕象甲、桔小食蝇、瓜食蝇、地中海食蝇等。

2.2防治方面2.2.1筛选抗病虫品种,减轻病害发生。

不同品种的植物抗病虫能力有差异。

利用品种的自然抗病性控制植物病害发生,能有效防治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使用量,因此是最为经济和安全的措施之一[5-6]。

调查时发现,上海辰山植物园月季圃中102个不同品种的月季中,美神的月季黑斑病发病率最低,仅有14%,兰丝带的月季黑斑病最高,达到87%。

辰山植物园调研报告

辰山植物园调研报告

2.1 物理气候环境2.1.1 现状调查2.1.1.1 上海气候概况●冬夏寒暑交替,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呈现季风性、海洋性和局地性气候特征●城市气候具有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全年平均气温16.6℃●全年3 个多雨期和3 个少雨期,即春雨期、梅雨期和秋雨期为多雨期;盛夏、秋后期和冬季为少雨期。

6 月中旬至7 月上旬是梅雨季节,忽晴忽雨,20 多天的雨量约占全年的1/4。

8月底到9月上中旬是台风多发季节,常有瓢泼大雨2.1.1.2 区域气候●辰山处于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冬季湿冷,夏季炎热多雨,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1817小时,无霜期230天,年平均气温15.6℃,极端最高温度37.6℃,极端最低温-8.9℃●年平均降水量1213毫米,年陆地蒸发量为754.6毫米。

降水丰富,较潮湿2.1.1.3 辰山微气候环境●辰山海拔71.4m,气温较山底略低2.1.2 资源评价2.1.2.1 优势因素●年平均温度略低于市区,是市民郊游的好去处●气候温度适宜,光照充足,有利于动植物生长发育,有利于形成丰富的生态环境●与周边绿地连成绿带形成微气候,可以回馈调节城市气候2.1.2.2 障碍因素●天气多变,客流量易受天气变化的影响●降水不均匀引起季节性水位变化大,增加了水位控制和驳岸处理的难度2.2 地质2.2.1 现状调查2.2.1.1 地形地貌●总规划面积约202公顷,大部分基地皆为平原,除辰山之外地势平坦少有起伏●辰山海拔71.4米,基底呈椭圆形(有两个很大的矿洞),占地面积20公顷,与佘山、天马山等14个低山残丘沿北东—南西向伸展,呈串珠状,属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活动带图(坡度坡向、高程)●历史上的采石行动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告停止。

山体西南和东面形成的悬崖断壁高达50-60米,且西南面采入地下●辰山还曾为上海的战略要地,山中间打成弯弯曲曲的防空洞道,直到现在,山中还有洞穴成为军事用地。

2.2.1.2 岩性●岩石类型以酸性——中酸性为主●由紫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组成,夹中细砂岩和个别粗砂岩层,属中生界白垩系●岩石密度4.27g/cm³,可见厚仅数毫米网脉状或薄层状石膏,已见厚度770米2.2.1.3土壤●PH值呈中性或微碱性(PH 7.0-7.9)●电导率、阳离子交换量、通气孔隙度、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中等,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2.79%,●86. 7%的土壤综合肥力一般, 13. 3%的土壤为贫瘠,●大量土地曾种植过水稻, 而水稻种植土质地属于壤土类, 以粉砂质黏壤土为主, 土质僵硬, 渗水透气性差2.2.1.4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适宜度研究(自然生态因子的单因子评价、相关评价及叠加分析等)2.2.2 资源评价2.1.2.1 优势因素●除辰山外的其余场地较平坦宽广,便于造园建设●辰山作为曾经的矿山,对生态制约的同时也是基地的特色●与周边景点的对景关系好,视野开阔●土壤有机质含量尚可,酸碱度适宜,基本能满足植物生长需要2.1.2.2 障碍因素●辰山因历史上的采石而形成的断壁残坑对景观影响很大,不利于建设●辰山周围场地地形变化相对较小,形成不了多样性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高、低、阴、阳、干、湿等生长环境●水稻种植土严重压实,渗水透气性差,密度偏高、质地黏重,较难满足园林植物生长要求●土壤综合肥力一般,可利用度不高,需改善提高2.3 植被2.3.1 现状调查2.3.1.1 绿地类型2.3.1.1.1按功能分类●农田●果林●树林:常绿、落叶阔叶树、竹林以及灌木丛成丛分布●人工林带2.3.1.1.2 按性质分类 ● 湿地植物● 地被:多种攀援、藤蔓植物等地被覆盖,长势茂密● 密林:有朴树、樟树、刺槐、臭椿、枫杨、枫香、青桐、女贞等 ● 林灌草:中层植被有构骨、小蜡、三角枫2.3.1.2 古树名木地被 湿地植物 密林 林灌草人工林带树林果林农田2.3.1.3 原生乡土植物●山体西北侧有毛竹林●60年代初在山上种植的常绿、落叶阔叶树,已蔚然成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环境保护前沿, 2019, 9(3), 502-510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9 in Hans. /journal/aephttps:///10.12677/aep.2019.93070Eco-Environmental Monitoring—A Case Study from the Shanghai Chenshan Botanical GardenJiaming BaiShanghai Chenshan Botanical Garden, ShanghaiReceived: June 5th, 2019; accepted: June 20th, 2019; published: June 27th, 2019AbstractSmart Park is a park constructed and managed by using moder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eans such as intelligence, informatization and internet. To carry out eco-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smart parks is not only the requirement of grasp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real time, but also a favorable guarantee for effective protection and wisdom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urban parks. The contents of eco-environmental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n Shanghai Chenshan Botanical Garden were established after analysis of requirements of manage-ment departments, public services and data resources sharing. The information was included monitoring index system, monitoring equipment guarantee, land and water monitoring sites. It can provide technology and data support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data cloud platform, public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nd ecological monitoring network. Thus, it will achieve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fine management of urban green space.KeywordsSmart Park, Mega Data, Indicator Monitoring, Construction Affect生态环境监测探究——以上海辰山植物园为例白稼铭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海收稿日期:2019年6月5日;录用日期:2019年6月20日;发布日期:2019年6月27日摘要智慧公园是运用智能化、信息化、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来进行营造和管理的公园。

开展智慧公园生态白稼铭监测,是实时掌握环境质量的需求,是实现城市公园有效保护和智慧科学管理养护的有利保障。

通过分析智慧公园建设的管理部门需求、公众服务需求和数据资源共享需求,建立了上海辰山植物园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内容,包括监测指标体系、监测设备保障、陆域和水域监测布点等方面,为科学研究、数据云平台、公众科普和生态监测网络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实现信息共享和城市绿地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智慧公园,大数据,指标监测,建设成效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生态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的拓展,除了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外,环境监测的理论和实践是其得以发展和完善的基本保证。

目前,生态环境监测已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但在我国才刚起步,基础差、底子薄、相对落后,尚缺乏统一的标准(马天等,2003) [1]。

经过40年的发展,监测业务领域不断得到拓展,监测数据和信息产品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张覆盖全国的综合性环境监测网络(陈圣宾等,2008;谢辉等,2018) [2][3],但是仍发现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监测技术服务与信息产品供给不足;二是监测网络规划布局不统一;三是环境社会服务供给不规范;四是信息公开与共享不充分(陈善荣,2018) [4]。

随着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从手工到自动,从粗放到精准,从分散封闭到集成联动,从现状监测到预测预警的转变,亟需要进一步规范具体操作规范与标准。

单纯的景观公园建设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和时代的要求(赵洁和冯磊,2017) [5]。

如何利用生态学理论建设具有较强的观赏游憩功能与生态调控功能,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公园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现代城市公园的发展方向(冯晓龙,2016;吴瑶和孙治宇,2016) [6][7]。

智慧公园是运用智能化、信息化、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来进行营造和管理的公园(褚军刚,2016;张芸芸等,2019) [8][9]。

智慧公园的建设也不再单纯地注重其观赏功能和使用功能,而是更多地考虑城市公园系统功能的发挥和对维护整个城市生态平衡的意义(苗晓峰等,2019) [10]。

通过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可为智慧公园生态基础设施营建提供科学的量化依据,引导和控制公园的总体建设与管理,积极推动指导智慧公园的生态建设。

2. 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于环境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城市公园管理部门正力求通过改善软硬件设施,不断融入科技产品提升服务质量,提高自身监管效率。

2016年12月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上海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建设和完善全市的生态环境网络。

统一规划、优化整合本市生态环境监测点位,建设涵盖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海洋、土壤、噪声和辐射等要素的环境监测网络,加强重要湖泊、湿地、绿地、林地、饮用水水源地及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及各级政府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区的生态监测和评估,开展生物多样性、负氧离子等监测;要求实现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信息联网共享和统一发布,建设生态环境网络监测数据大平台,建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共享机制。

白稼铭上海辰山植物园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由上海市政府、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林业局共建的集科研、科普和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胡永红和马其侠,2014) [11]。

全园占地面积约207公顷,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植物园,主要由中心展示区、植物保育区、五大洲植物区和外围缓冲区等四大功能区构成。

中心展示区与植物保育区的外围以全长4500米、平均高度6米的绿环围合而成,绿环既展示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代表性适生植物,又将综合楼、科研楼和展览温室三座建筑联系在一起。

植物园内目前还未进行系统的生态环境网络监测,依赖于城市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无法体现自身的生态质量状况。

3. 需求分析开展公园生态监测,构筑以公园为节点的基于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监测网络体系,是支撑未来城市公园智慧管理的重要抓手,更是评估公园绿地在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提升社会生态效益等作用的必要基础。

3.1. 管理部门需求通过生态环境监测设备,建立涵盖城市公园环境空气、气象、水体、土壤、噪声、负氧离子等多要素的城市公园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精准掌控公园的水体水质状况、公园植物生长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及时获悉公园空气质量状况。

通过生态环境大数据的科学分析,及时了解公园不同区域之间环境质量的差异,辅助政府管理部门及时动态的掌控监管区域的生态环境,定量化的评估公园的良好生态环境,为智慧公园的规划、建设和管护提供有力支撑和指导。

3.2. 公众服务需求城市公园作为居民休憩、观赏的公共绿地,随地可见、类型繁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确保公园生态环境监管的公开化、透明化,维护公众、游客的环境质量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提供高质量生态服务,增强对城市绿地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经济效益的感知和认同。

引导全社会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以更科学、更理性的方式参与生态监管。

3.3. 数据资源共享需求基于生态监测设备可实时获取城市公园生态环境大数据,通过云平台构建统一的信息发布机制,实现监测数据集成共享,全力提升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化管理水平,更是评估公园绿地在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提升社会生态效益等作用的必要基础。

4. 建设内容4.1. 监测指标体系城市公园在改善环境污染状况、有效地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监测公园小环境与城市环境之间的生态数据关系、数据变化,通过数据分析为公园的管理、生态建设和维护城市生态提供重要依据和决策建议。

依据管理部门对城市公园生态环境实时监测的需求,居民对生态环境认知的逐渐增加,以及实现公园生态环境大数据集成共享。

城市公园生态环境监测具体指标如下(见表1):1) 气象指标监测在公园绿地中落叶乔木具有夏季遮荫、冬季透阳的作用,形成较好的绿地小气候环境。

实时监测公园内的大气温度、大气湿度、风速、风向、光照度及降雨量等气象指标,根据实时获取的数据分析园内白稼铭不同区域内的小气候特征,评价公园的气候调节效应,向公园游客展示游园气候舒适度指数。

2) 土壤指标监测通过对公园土壤温度、湿度基础理化指标的在线实时监测,可使城市公园绿化管理部门实时了解公园绿草地土壤的需水情况,对公园植物喷淋喷灌系统提供数据支撑。

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适量浇水操作,对公园植物养护进行更加科学化的养护操作,为公园进行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3) 水体指标监测城市绿地水体对于绿地景观构成、绿地灌溉供水、蓄水防洪、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改善公园水体水质状况,需要对公园水体的水体温度、溶解氧浓度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了解水质变化情况,及时改善水体状况,确保水质安全,为公园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实现长效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