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简介

合集下载

郑州大学2012年拟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名单

郑州大学2012年拟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名单
王灿灿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学术型 科技英语 郑州大学
冯娜 英语笔译硕士 专业学位 科技英语 郑州大学
靳航航 英语笔译 专业学位 英语专业 河南科技大学
陈晶 英语语言文学 学术型 英语教育 河南师范大学
王世健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学术型 英语专业 辽宁科技大学
杨冬冬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学术型 法学院法学 郑州大学
程晓琳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学术型 国际商学院经济学 中山大学
耿 邦 民商法学 学术型 法学院法学 郑州大学
张龄文 民商法学 学术型 法学院法学 郑州大学
刘 韩 民商法学 学术型 法学院法学 郑州大学
黄晶晶 民商法学 学术型 法学院法学 郑州大学
张舒迪 行政管理 学术型 公共事业管理 郑州大学 资格生
郑若琰 行政管理 学术型 汉语言文学 郑州大学 西部支教
004信息管理系
高孟娜 图书馆学 学术型 图书馆学 郑州大学
贾赛赛 档案学 学术型 档案学 郑州大学
005文学院
王晗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学术型 汉语言文学 郑州大学 西部支教
曹文燕 物理电子学 学术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郑州大学
李 立 物理电子学 学术型 电子科学与技术 郑州大学
李亚萍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学术型 测控技术与仪器 郑州大学
李 勇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学术型 测控技术与仪器 郑州大学
禹金标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学术型 测控技术与仪器 郑州大学
尹卫卫 传播学 学术型 广告学 郑州大学
朱文博 传播学 学术型 编辑出版 河南大学
肖亚楠 戏剧与影视学 学术型 戏剧与影视表演(播音与主持方向) 南昌大学
闫婷婷 戏剧与影视学 学术型 广告学 四川外语学院

健康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健康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8.4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学术园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成为了国家昌盛和民族富强的重要标志。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打造健康中国”;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7年,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已写入了十九大的报告中。

这些举措对健康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期望,健康传播将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

近年来,学界大多引用美国学者埃弗雷特·罗杰斯(Everett M.Rogers)提出的健康传播的定义:“健康传播是一种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的健康知识,并通过态度和行为改变,以降低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一个社区或国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为目的的行为”。

健康传播在过去几年主要通过传统主流媒体如电视节目、广播、健康教育类报纸、杂志等传播;如今,新媒体的兴起使健康传播的范围、形式以及速度等都发生了质的改变,但在新媒体环境下,健康传播也面临着众多机遇与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下健康传播的特点与机遇1.1新媒体环境下健康传播的特点(1)健康传播特色化以及碎片化。

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新媒体也逐渐在替代传统媒体,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微信和微博来接收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也以更多的方式进行传播,将信息零散化,受众接受的内容也是碎片化的,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时间以及碎片化的阅读内容,让受众更容易接受健康知识,即使对于排斥健康信息的年轻受众来说通过具有特色的健康知识传播,例如以短视频、段子以及短小精悍的文章,使受众接受并能够更准确的应用。

但是通过此种渠道接收的健康知识是不系统的,还需要具有权威性公信力的部门系统整合发布。

(2)用户需求个性化。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出现,以及各种功能不断完善提高,受众对内容的选择更加有针对性,用户具有不同的需求。

传统媒体是无差别传播,受众所接受的任何信息都是相通的、没有差别的,然而健康传播在新媒体的环境下能够实现真正的用户需求个性化。

偏向与矫正:案件类新闻报道模式及合理框架搭建

偏向与矫正:案件类新闻报道模式及合理框架搭建

收稿日期:2023-06-15作者简介:郭克宏(1967-),男,河南开封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新闻理论研究。

 第56卷 第6期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11月 Vol.56 No.6JOURNALOFZHENGZHOUUNIVERSITYNov.2023 偏向与矫正:案件类新闻报道模式及合理框架搭建郭克宏(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 要:案件类新闻中的冤案新闻报道是极其敏感、负能量影响最强的新闻类型。

这类新闻主要呈现五种报道模式。

作为法治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方面,要有针对性地搭建合理的报道框架,提炼积极的新闻主题,选择合理的报道角度,进行深度的内涵开掘,做好文本的非法事实排除,从而有效地彰显正能量,预防和矫正案件新闻报道的负能量倾向,推进法治新闻传播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法治新闻;案件类新闻;冤案报道模式;正能量;负能量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23)06-0121-05 案件报道是事关案件发生、司法介入、案件审结过程中各种信息的报道[1]。

目前,媒体的案件类新闻几乎占据法治新闻家族的半壁江山,在影响力较大的都市类媒体中占比更高。

而在案件新闻中,近些年来冤案报道的数量呈现了增多趋势。

与以往掖着藏着的“不闻”策略相比,冤案信息公开彰显了我国司法行业敢于正视问题、有错就改的决心,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政府部门自我革命的勇气,充分体现当代中国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案件报道也是问题新闻的重灾区。

考察发现,在媒体传播的10种“法盲”表现中,有8种都与案件新闻有关[2]。

事实上,个别案件尤其是冤案本身就是办案机关对公平正义失守的结果,具有不折不扣的负面属性,这类报道处理不慎容易传播怨气甚至戾气,损害司法队伍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新闻传播活动的价值指南[3]。

跃迁重构与主体确证:《山海经》影像跨媒介叙事解析

跃迁重构与主体确证:《山海经》影像跨媒介叙事解析

2021第10期《山海经》作为我国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古老奇书,孕育了中国神话思维,而且在当今依然对中国电影的想象力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力,依旧是我们获得珍贵想象力的不竭源泉。

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以及观众审美观念的转变,具象化了的《山海经》中的原型形象也获得了更多的文化内涵,通过增殖与重构《山海经》中的神话形象和结构,投射出当代神话思维与价值观念的倾向,也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迸发出全新的审美体验。

一、认同心理下的原型跃迁近年来,许多热门影视剧都与《山海经》的内容有着密切关系。

《山海经》的文本中记载了一些人类早期的想象,这些想象的内容重新被改造加工后,赋予了《山海经》中的原型更多的文化内涵。

同时,《山海经》中的原型也在源源不断地为当代影视文化提供创作的空间。

荣格认为,原型是人类长期的心理积淀中未被直接感知到的集体无意识的显现,因而是作为潜在的无意识进入创作过程的,但它们又必须得到外化,最初呈现为一种“原始意象”,在远古时代以神话形象的形式来表现,然后在不同的时代通过艺术在无意识中激活转变为艺术形象。

[1]正是中国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的集体无意识想象的凝结,通过文字这样的载体,才使我们对《山海经》中有关神话的内容产生一种不同寻常的感觉,集体陷入同一种声音的回响。

《山海经》也是如此,其所提供的原型使我们能够获得与先民同样的面对未知事物的心理。

《山海经》中所提到的神话是处于原始社会时期的远古初民对自然与社会的幻想性体验的陈述,是人类初期的集体无意识的精神活动和思维特征的展现。

弗莱认为“神话是仪式和梦幻在语辞交流形式中的统一”[2]。

因此,作为重要的先秦古籍,《山海经》保留了许多早期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想象,通过文字的书写使人类早期的想象得以保留至今。

当代影视对《山海经》中的原型形象的运用,首先表现在对未知力量的形象建构上。

如在电影《长城》(张艺谋,2016)中,饕餮的原型就是《山海经》中的狍鸮。

《山海经•北山经》中记载:“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郑州大学教授李惊雷个人简介

郑州大学教授李惊雷个人简介

李惊雷,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告系副主任。

1990年0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哲学系,哲学学士;2004年09月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法学博士;1992.09-1993.07,复旦大学哲学系骨干教师进修班;1998.09-1999.07,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

本科生教授课程:社会学,广告调查等;研究生教授课程: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品牌传播研究,媒介与社会等;研究方向:社会传播;研究领域:传播与社会,市场调查等;近几年科研成果一、教材及著作:1.主编:《广告调查》,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2.副主编:《广告效果分析》,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3.副主编:《新闻法制与伦理》,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4.参编(合著)《中国历代应用文》(文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5.参编(合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学习指导》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6.参编(合著)《新闻采访与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二、论文:公开发表论文17篇,其中核心期刊9篇核心期刊:1.《略论旬子的社会秩序论思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03月2.《从<城市画报>看我国媒体分层趋势》,《新闻记者》2003年11月3.《西方媒体病毒伤害报道的客观性原则》,《新闻战线》2003年10月4.《变迁中的乡土社会的文化与权力》,《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07月5.《问题性报道彰显媒体公信力》,《传媒观察》,2004年08月6.《报业内容联盟本质探析》,《新闻战线》,2006年09月7.《试论报纸的发展形态》,《新闻知识》,2007年3月8.《我国情感类节目功能分析》,《电视研究》2007年11月9.《“赤裸时代”的消费尊重》,《销售与市场》2008年12月三、科研项目参加省部级项目3项,主持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项:《新媒体框架下风险的社会放大研究》,项目批准号∶009-ZD-017。

郑州大学2016年拟录取推荐免试研究生名单

郑州大学2016年拟录取推荐免试研究生名单
数学与统计学院 014 数学与统计学院 014 数学与统计学院 014 数学与统计学院 014 数学与统计学院 014 数学与统计学院 014 数学与统计学院 014 数学与统计学院 014 数学与统计学院 014 数学与统计学院 014 数学与统计学院 014 数学与统计学院 014 数学与统计学院 014 数学与统计学院 014 数学与统计学院 014 数学与统计学院 014 数学与统计学院 014 数学与统计学院 014 数学与统计学院 014 数学与统计学院 014 数学与统计学院 015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015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015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015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015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015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015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015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015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015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015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015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015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015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015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015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045111 045111 045111 045111 045111 045111 045113 045113 045113 045113 045113 120403 120403 070201 070202 070202 070205 070205 070205 070205 070205 070207 070207 070207 070207 071011 071011 071011 071011 080501 080501 082703 082703 082703 082703 082703 082703 070101
050201 050201 050205 050205 055101 055101 020103 020103 020103 020103 060100 060100 060200 060200 060200 060200 040301 040301 040302 040303 040303 040303 045201 045201 045202 045202 045202 045101 045101 045101 045101 045101 045109 045109 045109 045109 045109 045109

微信公众号健康传播分析——以20个健康类公众号为例

微信公众号健康传播分析——以20个健康类公众号为例

2019.9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新媒新论一、健康类微信公众号传播特征本文以清博数据共享平台微信数据为研究样本,因数据量较大,只选取2018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排名前20的健康类微信公众号,主要统计内容包括账号主体、主题内容与预估活跃粉丝数。

(一)账号主体企业占主导本文将20个健康类微信公众号的主体身份归纳整理,其中企业公司10个,媒体机构5个,未认证账号5个,官方医院与个人管理的公众号为0(如图1)。

从中可知,健康类公众号中,企业公司占主导,其次是媒体机构,政府部门与个人缺位。

健康类微信公众号中,以企业与媒体为主体的公众号关注度高于其他同类账号,主因在于前者的传播内容可信度高,传播技巧灵活。

个人主管的健康类公众号缺乏,原因有二,一是健康类公众号多涉及医学内容,对编辑人员【作者简介】孟浈浈,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传播。

微信公众号健康传播分析——以20个健康类公众号为例孟浈浈(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450001)【摘要】本文通过分析2018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排名前20健康类微信公众号,发现其呈现出企业账号占主体、传播内容贴近生活与活跃粉丝数量庞大的特征。

同时,健康类微信公众号在传播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软文广告泛滥、信息可信度低、内容同质化严重以及神话个案与传统保健方式等。

在此情境下,健康类公众号应积极采取措施,承担起作为媒体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健康传播;微信公众号;社会责任图1排名前20健康类公众号主体分布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公众号丁香医生丁香园三甲传真脉脉养生丁香妈妈新老人BTV 我是大医生官微健康养身烧伤超人阿宝艾灸5555健康时报壹心理中医养生养生固本健康人生华医网医学界零点养身国医大师健康第十一诊室水滴互助账号主体企业1媒体2未认证311331221312131121231主题内容健康科普1医疗疾病2心理情感312211111112311221121预估活跃粉丝数10000109779251000010100001010000106832309737357302803042555525803306558109555892506740305860456679256947205200403712701000010表1排名前20健康类公众号的传播分析数据来自于清博大数据502019.9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新媒新论专业知识要求高,许多非医学专业的媒体工作者被拒之门外;二是健康类公众号与娱乐类公众号相比,吸粉速度慢,产流量低,因此鲜有个人创办此类公众号。

关于延参法师走红微博的传播学原理探讨

关于延参法师走红微博的传播学原理探讨

第21卷第2期呼伦贝尔学院学报No.2Vol.21 2013年4月Journal of Hulunbeier College Published in April.2013关于延参法师走红微博的传播学原理探讨陈楠(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网络的发展为各阶层各行业的人们都提供了发表话语的平台,他们中有些人风格另类,甚至惊世骇俗,发表的言论颇为引人瞩目,也因此有许多网络意见领袖在网络中获得了广泛的追随者。

“最萌和尚”延参法师便是其中一位,根据新浪微博2012年度盘点发布的数据,延参法师当选为2012年度“微博红人榜”排名第一的“红人”。

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解读一位出家人是如何在网络世界变得炙手可热的。

关键词:延参法师;网络;娱乐;狂欢;微博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601(2013)02-0049-03一、延参法师缘何走红网络(一)延参法师的“一微成名”2012年,新浪微博发布的“2012年度微博红人”中,延参法师位居首位。

截止到2013年3月23日,延参法师微博的粉丝数为595万余人,新浪认证身份为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沧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共发布微博1万5千余条。

笔者整理了延参法师走红网络后的各类报道,并关注他的后续传播行为,认为延参法师的走红主要是因为满足了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及粉丝的“狂欢”心理,但在微博走红之后他巧妙地利用多种大众传播渠道来进行个人的传播推广。

延参法师第一条走红的微博于2012年6月15日11点13分发布,微博内容为:“也许前世的分别太匆匆,今世重逢也不必太热情,相逢在这山水间,就让这世界也无风雨也无晴,也许再回首,且看人间梅花开,世界还是世界,静静看,轮回中,幽幽禅河不尽灯。

艾玛,你轻点。

”配图为延参法师身陷峨眉山猴子的“围攻之中”,该微博转发量达到近3万次。

之后,延参法师的一系列有着极浓烈个人风格的微博开始走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简介董广安,女,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青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传播学科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专家、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报纸系统新闻奖评委、河南省报纸质量综合测评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第四届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河南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科技影视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任教以来,先后讲授文章写作学、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广告写作、媒介批评等课程。

主讲的新闻写作课被确定为郑州大学首批重点建设课程,并获得1996年郑州大学第一届优秀教学一等奖,是郑州大学精品课程,《现代新闻写作教程》被评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由于长期致力于新闻业务教学改革和创新,曾获首届全国普通高校教学优秀成果奖(省级)。

先后主持两项国家社科项目,多项省部级以上的科学研究项目,获得过多项科研奖励。

获河南省十佳师德标兵、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优秀专家等称号。

独立出版专著5部:《实用新闻写作学》、《当代新闻采写方略》、《晚报舆论导向理论与实务》、《中外新闻佳作选评》、《现代新闻写作教程》,共计130余万字;主编8部著作;公开发表有价值学术论文60余篇。

在都市报、晚报研究领域和穆青研究居全国领先地位,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代表性成果:一、独著《实用新闻写作学》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1《当代新闻采写方略》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7《晚报舆论导向理论与实务》大象出版社 2002《中外新闻佳作选评》远方出版社 2000《现代新闻写作教程》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4二、主编《中国人知识库》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8《毕业论文的写作与答辩》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2《中国高级记者成名作透视通讯卷1、2》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3《中国高级记者成名作透视消息卷》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3《中国高级记者成名作透视评论卷》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3《新闻传播精品导读通讯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新闻写作学教程》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8《穆青新闻思想与新闻实践》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8三、参编《中国晚报学》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四、近年部分学术论文1、《论当今报界“黑马”》当代传播 1999 22、《论都市报的出现及其成功的经验》新闻爱好者 1999 53、《发挥优势,迎接挑战》新闻战线1999 84、《晚报早产——自我迷失的歧途》新闻记者 1999 85、《都市报改革引发的思考》首届京沪新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同心出版社 2 0006、《第四媒体的崛起与传统媒体的挑战》郑州轻工学院学报 2000 17、《晚报专刊研究》焦作工业大学学报 2000 28、《河南报业经济调查与对策研究》河南新闻出版报 2000 8 259、《高扬服务大旗扎根读者心中》新闻爱好者 2001 510、《找准自己的生存空间》新闻出版报 2001 4 311、《站在WTO的门槛边:记者还缺什么?》新闻知识 2001 612、《记者比法官“管用”吗?》北京日报 2001 4 213、《网络传播:入世与传统媒体传播国际化》新世纪网络传播发展论丛北广出版社200114、《全球化进程中我国报纸社会公益活动研究》 21世纪新闻传播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200115、《都市报——中国报业走向市场的加速器》郑州大学学报 2002 516、《报业集团资源的二次整合》新闻实践 2003 117、《论隐性采访的度的把握》新闻爱好者2003.518、《增强党报亲和力》新闻战线 2003 .719、《分众化认知上的几个误区》新闻爱好者2003.1220、《一部新闻和人生的好教材》新闻记者 2004.121、东西方媒体跨文化传播的两大障碍 2006、8新闻爱好者22、穆青的舆论引导观2006、2新闻战线23、新世纪党报改革的创新思维 2007、1新闻爱好者24、穆青新闻真实思想的当代启示2007、5现代视听25、马克思恩格斯新闻宣传思想的当代启示 2008、1新闻爱好者26、解读谈话节目的传播特点2008、6现代视听27、泛传播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 09、03《中国记者》28、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思考09.04《新闻战线》29、共同见证共同期待 09.08 河南人民出版社(论文集)五、近几年部分社科项目1、《晚报舆论导向研究》主持国家社科 19972、《穆青新闻思想与新闻实践研究》国家社科20053、《新世纪新闻人才的培养途径与模式》第一参与国家教委 20014、《河南报业经营与产业化研究》主持河南社科 20005、《河南媒体集团化发展研究》主持河南社科 2001汪振军,文学博士,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河南电视台节目评审专家组成员。

主要从事电视与文化产业研究,是《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和《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两个文件起草组成员。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创新研究》、先后承担中宣传部、教育部、河南省委省政府及其它省级项目多项。

独立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参著参编三部。

在《现代传播》、《中国电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等国家和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有的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曾获中国广播文艺奖、河南广播文艺奖、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与其它省级社科奖多项。

延百亮,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高校摄影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河南省高校摄影学会秘书长。

早期研究沙漠摄影,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郑州大学任教,从事《新闻摄影》、《广告摄影》、《视觉传播》课程教学,其摄影作品先后在日本东京、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摄影比赛中多次获奖,其中《有福同享》获1 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动物”专题摄影比赛主席奖;先后独著出版《摄影一本通》、《新闻摄影》、《解读“荷赛”》、《现代新闻摄影》、《广告摄影》等6部学术专著和摄影文化专题《横跨千年看人生》画册;2002年主持中国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研究》,1998年获中国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优秀会员”称号、2002年获得全国高校摄影联合会“红烛奖”。

201 0年招生要求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生,视觉传播新闻摄影方向均可。

姚小亭,女,祖籍江西,民盟成员;教授,硕士生导师。

1978年恢复高考后入郑州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曾在《郑州法制报》和河南财经学院任职。

1985年回母校中文系(现文学院)任教,2007年初调入新闻与传播学院。

1986年至1988年在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进修,师从汪流、王迪教授,习电影艺术理论和电影史。

期间参加导演系主任司徒兆敦教授任总导演的电视剧《襄樊的传说》的拍摄,任其中一集执行导演,该剧在中央电视台二套播映。

2 004年至2005年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作访问学者一年,师从博士生导师孟建教授,研习影视传播、视觉艺术。

多年沿循文学、文化、影视治学与科研的道路,学术方向:影视传播、影视文化、中国电影史、中国现当代文学等。

为研究生开设《影视传播学研究》、《纪录片研究》、《新时期影视研究》等课程。

为本科生开设《电视专题研究》、《中外电影研究》、《影视作品欣赏》、《中国当代文学》等课程。

主持和主要参与完成“国家社科规划重大项目”、教育部、教育厅、郑州大学等人文社科项目9项。

出版和参编著作8部,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任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主讲教师;任河南省级优秀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主讲教师。

目前为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员、中国高教影视教育委员会会员、河南省影视家协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河南作家协会会员等。

吕文凯,男,1968年生,河南省民权县人。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0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

先后主持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传媒对公共情绪的宣导与抚慰功能研究”、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中西方新闻传播机制比较研究”、“河南省广播影视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核心期刊10余篇。

其中《公共媒介与社会发展》、《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业发展的五大强势》、《信息化时代知沟的主要表现形态及其社会影响》等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及人民网等媒体转载。

出版《舆论学教程》、《喉舌与产业—当代中国传播业发展轨迹透视》等著作两部,任副主编及参编教材多部。

2002年获“郑州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基金资助,2004年获“河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基金资助,2007年获“河南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学科带头人,国家教育部新闻学会传播学分会理事。

目前主要从事传播理论及实务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颜景毅男,副教授、广告学和传媒经济方向硕士生导师,广告学系主任、传媒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广告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评委、中国时报华人大学生广告比赛“金犊奖”评委、河南省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张兵娟,女,文学博士,副教授,曾在河南电视台工作近十年,2004年调至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从事电视编导、电视专题与栏目、中国电视史等课程的本科教学工作,同时还担任电视文化、电视新闻研究等的研究生课程授课。

本人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电视文化传播、电视新闻研究。

近年来学术兴趣主要是探讨电视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与之间的关系,有在研国家社科项目一项。

贾世秋,女,1964年出生,河南开封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先后毕业于郑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新闻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

2 003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师从成美教授学习新闻理论,获新闻学博士学位。

2004年赴美国纽约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一年。

长期从事新闻理论和广播电视新闻学教学,近几年开始涉足媒介人力资源管理和新媒体发展研究。

先后出版《广播学论》、《新闻发布理论与实务(上、下卷)》等专著,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节目主持人通论》,参编《应用广播学》和《中外广播作品评析》、《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等国家级通用教材;独立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篇,其中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共计15篇。

主持河南省社科、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教育厅等社科项目8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国家教育部、河南省社科人文项目2项。

先后独立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青年奖,并获得六项厅级人文社科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