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 指导地位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
揭开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争论 思考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 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 议有哪些?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 转折意义的会议有:
1、遵义会议:
2、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考题:
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 道路上经受了三次历史性巨变, 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纪的前 期、中期和后期,三次巨变产生 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宏大人物。 据此请答复:
4、以下选项中,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的是〔 B 〕
A、公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 放的宏大决策
C、提出要订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为历史冤案平反 D、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心领导集体
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D 〕
2、农业合作化运动: 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
3、人民公社化运动: 严峻挫伤了生产者的乐观性。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乐 观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进 展。
A、新中国成立
B、”文化大革命“的完毕
C、社会主义改造根本完成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的召开
6、在我国改革开放中,首先进展改革的是〔 B 〕
A、国有企业 B、农村 C、机关 D、学校
7、我国经济特区的,对外开放的“窗口”是〔B 〕 A、珠海 B、深圳 C、汕头 D、厦门
8、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 〕
孙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 中 建统治,完毕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山
其次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完毕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毛 泽 东
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 邓 开头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小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
揭开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争论 思考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 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 议有哪些?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 转折意义的会议有:
1、遵义会议:
2、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考题:
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 道路上经受了三次历史性巨变, 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纪的前 期、中期和后期,三次巨变产生 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宏大人物。 据此请答复:
4、以下选项中,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的是〔 B 〕
A、公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 放的宏大决策
C、提出要订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为历史冤案平反 D、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心领导集体
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D 〕
2、农业合作化运动: 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
3、人民公社化运动: 严峻挫伤了生产者的乐观性。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乐 观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进 展。
A、新中国成立
B、”文化大革命“的完毕
C、社会主义改造根本完成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的召开
6、在我国改革开放中,首先进展改革的是〔 B 〕
A、国有企业 B、农村 C、机关 D、学校
7、我国经济特区的,对外开放的“窗口”是〔B 〕 A、珠海 B、深圳 C、汕头 D、厦门
8、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 〕
孙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 中 建统治,完毕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山
其次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完毕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毛 泽 东
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 邓 开头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小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2.指导思想: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 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_关__于__建__国__以__来__党__的__若__干__历__史__问__ _题__的__决__议__》,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 反正胜利完成。
【因果探源·历史理解】 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 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提示:(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 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立了新 的领导集体。
巨大变化
历史伟人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 主专制
孙中山
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毛泽东 利
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时期
邓小平
从1978年冬天开始,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进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
【徘徊——乍暖还寒】 材料一
材料二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 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 也才能顺利发展……
【易混点拨】 ☉易混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归纳总结·知识构建】
【历史纵横·时空观念】
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巨变
事件
1912年辛亥革命
1949年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
1978年中共十一 届三中全会
组 织 上
形成了以_邓__小__平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 领导集体
4.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伟__大__转__折__,开启 了我国_改__革__开__放__历史新时期。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1)抗日战争时期;(1分)冼星海。(1分)
[报刊中的历史印记]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 的社论。……指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 (2)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文革”结束后,在思想路线方面存在什么问题?(2分)这 一问题是怎样解决的?(2分) (2)继续坚持“文革”错误(或左的错误);(2分)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召 开,在思想上拨乱反正,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2分)
5、歌曲中提到的“旗帜”是指什么? 邓小平理论
1.(2013年· 东营)(14分)历史是一面多棱镜,从不同角度和截面折射出时代的印记。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歌词中的历史印记】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1)这首歌词创作于什么时期?(1分)作者是谁?(1分)
他?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 经济特区;
对外开放; 1978年12月18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3、材料一中“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 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 篇”指哪一事件?它有何重要意义?
邓小平南方谈话;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推动改革深入发展。
4、材料二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 丰功伟绩的写照。歌曲中“当家作主站 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 开来的领路人”描绘的分别是哪三位领 导人?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特点: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 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特区,30年来,它 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中国最年轻的 城市之一,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 的奇迹。”材料描述的城市是( B )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国现代史》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课件(共11张PPT)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 年 月 地点: , 2.内容 确立 、 的指导思想,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 和实行 的重大战略决策。 形成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第 代领导集体。 3.意义:标志着我国走上 、 . 的正确道路。
二、改革开放
1(农村)1978年冬(安徽凤阳小岗村)--1982年(全国) 改革 内容:实行“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推 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2.对外 经济特区: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开放 1988年 海南省 沿海港口城市:上海、天津、大连等14个。 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 地区、环渤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邯郸钢铁总厂 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市场导向就业机制 养老、医 疗、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开放: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2001年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WTO) 三、思想: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提出“邓小平理论” 成为指 导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
2000年27届悉尼 2004年雅典 2008北京奥运会(第一)
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一、 袁隆平: 年 科技 “八六三计划”6年3月
和网络技术:20世纪80年代
意义: 带动 战略
二、 战略 普及 年 教育和发展 教育 教育 两大举措1980年《 》 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长篇小说《 》《 . 文艺 》《 》《 》 1981年“ ” 1991年“ 工程” 四、体育:1984年 届 奥运会( )零的突破
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一、 袁隆平:1973年 籼型杂交水稻 “东方魔稻” 科技 “八六三计划”:《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
北师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1)农村改革(1978年)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 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措施: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由农户家庭长期 承包集体所有的土地,其收成在完成上交 国家和集体的任务后,剩余的归农户所有 作用: 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调动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促进中国农业大发展
(3 2)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 (1)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误在中央的统治,建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 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 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折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 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纠正了“文 化大革命”中及以前的“左”倾错误,作 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 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 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 展。
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 遵循什么原则?
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实事求是, 尊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变 革和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讨论 思考
3、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党经历了两次伟
大的历史转折。指出导致这两次重大转折的历 史事件与主要内容?各有何重大意义?
8.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全 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在这 一格局中,第二步开放的是( B ) A.沿海经济开放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经济特区 D.内地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打开封闭的 国门走向世界。下列属于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和扩大开放的窗口是( A ) A.深圳、上海浦东 B.珠海、香港 C.汕头、澳门 D.深圳、厦门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十一届三 中全会
转移工 作重点
改革开放 揭开序幕
提出建设有 制定初级阶 强调基本路 确 中国特色的 段基本路线 线不能动摇 指 立 导 为 社会主义 思 党 想 的 改革开放 现代化建设 总结改革开 全面展开 “三步走” 放实践经验
┃ 考点聚焦 1、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的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 项目
过程
5、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 的指导思想,对来自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 有重要意义
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并写入党章。
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总结: 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指引全党
十二大 十三大 南方谈话 十五大
答案:(1)主张: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要注 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的经验;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 国模式,如: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建立高度集中的 政治经济体制、单一经济成分、以“阶级斗争为纲”等 (4分)。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理论等(2分)。
经济特区“特”在哪里?有何作用? “特”在利用国家给与的优惠政策 作用:它们是以国家给与优惠的经济政策,吸 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 验,进行现代化建设。(考点) 对外开放的窗口、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 口、经验的窗口
联系比较: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
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
方式 近代前期的 被列强 对外开放 逼迫 新时期的对 外开放 性质 西方列强对 中国的经济 侵略与掠夺 结果 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 建社会
思考: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 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点?
①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 正,是从这次会议开始的。 ②伟大的 改革开放,是由这次会议做出的决 策。 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以这 次会议为起点开辟的。 ④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 在这次会议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示范课件(部编版)

“走出去”: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第10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时间
会议
内容
1982 中共十二大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 1992 1992
中共十三大 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 进一步解放思想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
(元)
工农收入比
1978
631
113
5.56
1979
678
133
5.09
1980
729
141
5.16
1981
770
166
4.62
1982
786
199
3.93
1983
803
218
3.68
A.农村土地改革的推进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5. (2021·广州)右图是1978—2008年全国乡镇企业数量变化图。
B.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完善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1.下列理论创新成果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是
A.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 发展才是硬道理
C
C.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12.“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旨在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我国实现这
段讲话( ) 【A】
A.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B.指导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件60ppt - 副本

10.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的第一个关于“三农”问 题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 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该“一号文件”着 A 眼于( ) A.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B.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 C.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D.建立社会主义生产经济体制 11.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下列流行语与时间 对应不正确的是( B ) A.大跃进——20世纪50年代后期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世纪60年代 C.经济特区——20世纪80年代 D.北京奥运——21世纪初
4、建国以来,(1)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 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2)每一步变革或调 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及结果如何?
答:(1)经历了四个步骤:土地改 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
(2)进行土地改革核心内容是废除地主阶级,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 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4、(3)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 遵循什么原则?(4)我国不断调整对农村的 政策说明了什么?
(3)原则: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实 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 的变革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4)说明农业关系国计民生,党和政府 十分重视农村问题;不断努力提高农村生 产力,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
第三单元练习
2.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三十 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十 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 B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三个代表思想
4.假如你是一位记者,采访了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你的采访报道中不应出现以下哪个观 点?( B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为纲 C.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回顾
方式:家庭联成承包责任制 农村 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走 上了富裕道路。 时间:1985年 城市 重点: 国企改革(政企分开、增强企业的自主权) 目标: 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目的: 吸引外资、技术和管理,促进经济建设。 格局: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2、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 ① 高度的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理 论,确立了它在全党中的 指导地位。 ②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 章,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
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D ) A、新中国成立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的召开 6、在我国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改革的是( B ) A、国有企业 B、农村 C、机关 D、学校 7、我国经济特区的,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 B A、珠海 B、深圳 C、汕头 D、厦门 8、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C、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
①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他提出要实行 改革开放 。 ② 实行改革开放后,他提出必须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 。 ③ 十二大上他提出建设 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 主义。 ④ 十三大上,他提出党在 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 基本路线。 ⑤ 总之,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 平解决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等 一系列问题。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 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 开创未来。
1、让我们“站起来”和“富起来”的领导人分 别是谁?其主要标志是什么? 2、“高举旗帜”中“旗帜”指的是哪一理论的?
讨论 思考
1)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 历了哪几个步骤?结果如何?
改革
开放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为什么说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提示:提出什么好想法?好主意?具体措施?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提出 : ②改革开放后,提出: ③中共十二大上,提出: ④中共十三大上提出: ⑤总之,他解决了什么问题: 所以说邓小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的总设计师?
1、遵义会议:
2、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考题:
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 三次历史性巨变,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 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三次巨变产生了 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据此请回答: 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每次巨 变产生的伟人分别是谁?
孙 中 山
毛 泽 东 邓 小 平
《走进新时代》歌词:
1、提出“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 放” A 的是 ( ) A、邓小平 B、叶剑英 C、胡耀邦 D、陈云 C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 ) A、1976年 B 、1977年 C、 1978年 D 、1979年 C 3、建国以来,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三大” B 4、下列选项中,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的是( ) A、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 放的伟大决策 C、提出要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为历史冤案平反 D、形成理论为党的指 导思想 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 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 指导地位
十三大
十四大
十五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 揭开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 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 议有哪些?
讨论 思考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 转折意义的会议有:
(
经历了四个步骤: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 发展开辟了道路。 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
1、土地改革:
2、农业合作化运动:
3、人民公社化运动: 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 展。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复习课)
知识回顾
准备: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思想解放运动)
会议召开:1978年底 北京 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伟大转折 内容 政治路线: 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组织路线: 确立了以邓小平核心的领导集体
影响:一次转折、一个开端、一个新时期 民主与法制的加强:1、平反冤假错案 2、加紧全面立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