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中的范式演变
探究西方经济学的范式结构与演变

探究西方经济学的范式结构与演变娜日娜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摘要: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结构中,对于经济学价值观念的判断极其重视,大多西方学说均将经济学价值观作为核心内容,而后将反映经济学理论的逻辑方法论以及基本假设为辅助因素,以上诸多内容共同组成了经济学范式的硬核,也曾将其称作保护带。
西方经济学范式运动最为常见的形式有五种,其中包括硬核、保护带、主流经济学内部的学派综合以及学派研究范式的交汇,加之主流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而本文则主要针对西方经济学的范式结构及其演变形式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见解与思考。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范式结构;演变中图分类号:F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1-0426-02人类若想生存并实现持续性的发展,就必须要从事生产活动,而在生产活动中不仅要明确教学活动与自然界两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还要构成系统化的生产关系,其中涉及消费、生产、交换以及分配等等,经济思想史研究的经济学,主要指的就是结合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实践经验,总结生产活动的落实规律,所形成的有关生产关系的理论认知。
马克思曾将其概括为:“经济范畴主要指的是社会关系与生产两者间的理论表现,可以抽象的理解为人们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关的理论、观念与范畴。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范畴与理念之间所表现的关系将一致,但并非是永恒的,观念的形成过程也在处于不断的运动态势。
”那么本文针对西方经济学范式结构的研究也要注重其演变规律。
主要从西方经济学范式及其经济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角度进行分析,并从科学哲学层面入手,提供了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方式,希望将经济思想史脉络梳理清楚,进而揭示西方经济学发展过程中内在逻辑规律,增强学术范式的解释能力。
一、分析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结构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范围较广,同时也涉及许多的经济问题、统计报告以及文献资料等等,它也包含了企事业的经营管理理念、经济领域亦或是经济问题的研究成果,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借鉴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范式结构,总结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对相关理论进行升华,从中吸取经验[1-2]。
范式危机与转变

范式危机与转变作者:盖凯程、李俊丽一、西方主流经济学得范式危机及其表现经济学范式危机是指经济学学科领域内人们基于经济实践对理论的冲击而不再接受至少是部分拒绝原来共同掌握的信念、价值标准、假设和定理的现象。
主流经济学未随时代的变迁而进行整体的理论范式的转变,而是致力于在新古典主义以来所形成的所谓的主流范式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数理化手段对主流范式进行维护和巩固,形成了一个貌似强大、不可动摇的主流经济学的范式,但主流经济学范式存在诸多值得商榷之处。
1.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防护带”的不断收缩自马歇尔以来形成的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最初由于其“防护带”要素与现实距离太远,在新生经济理论的冲击下不断收缩。
充分竞争的假设首先由琼·罗伯逊和张伯伦的不完全竞争和垄断理论打破,科斯的“交易成本”则表明现实世界中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是有成本的,打破了现实世界无摩擦的假设。
针对凯恩斯以来关于未来不确定性的假说,主流经济学试图用完全信息假设将未来的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即假设虽然未来不确定,但是经济主体通过理性预期,将原来不确定条件下的经济决策转化为通过一定概率进行选择的确定性决策,以此为新的“防护带”来应对未来是不确定的现实的冲击。
但是,完全信息假设仍然与现实世界严重脱节,随着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主流经济学的“防护带”再次收缩,以信息不对称作为新的假设前提,提出了“信息成本”概念,使其理论假说与现实进一步接近①。
但正如Famer指出的,主流经济学范式以信息不对称为前提的同时,仍然隐含着一个假设前提:只要经济主体愿意付出足够的信息成本费,就可以获得完全信息,从而把基于不确定性基础上的人的认知能力不足转化为信息成本约束。
主流经济学范式通过对一系列假设前提向现实的还原,不断收缩其“防护带”,表面上摆脱了一场理论范式危机。
但是,完全信息向不完全信息假设的收缩并未将主流经济学内部的分支完全统一起来,以威廉姆斯、诺思等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以及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者以此为切入点,冲破主流经济学范式的“防护带”,对理性选择、稳定性偏好及均衡状态等“硬核”进行了艰苦而有效的攻击。
西方经济学的范式结构及演变论文

西方经济学的范式结构及演变论文•相关推荐西方经济学的范式结构及演变论文一、西方经济学的范式结构西方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西方经济学既可以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也包括一些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方法、管理经验,一个经济部门对某一经济领域或某些经济问题的研究成果,以及一些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狭义的西方经济学则主要指的是对西方主流经济部分的研究。
所谓的范式主要指的是一种以观念、方法规则以及基础假设三个方面为核心的有层次的结构系统。
西方经济学的范式结构是一种以经济学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包含经济学理论逻辑空间方法和基础假设理论的思想结构。
在西方的经济学的范式结构之中,观念范式处于一种核心地位。
西方经济学的范式结构也包括总收入以及需求等内容。
由此看来,西方经济学的范式结构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西方经济学范式运动的表现形式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理论体系,经济学理论的变化可以推动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变化,这种理论体系的变化可以促进西方经济学范式结构的变化。
它可以通过促成西方经济学范式革命的方式来推动新的经济学范式结构的产生。
西方经济学的范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运动形式,首先是对已有经济学范式的继承,这种经济学范式继承主要以继承传统经济学经纪人假设的核心硬核为主,辅之以对其“保护带”的调整。
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的出现就是对已有经济学范式进行继承的表现。
古典经济学论述了市场经济与资源最优配置之间的关系,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新古典经济学对市场充分竞争的前提假设提出了新的认识,提出了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市场无交易成本的假设进行了修改,起到了开创产权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的作用。
西方经济学范式运动的第二种表现形式就是对范式内部的局部调整。
在市场交易的过程中,人们并不能对每一个措施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完全准确的预测。
经济学的理论演变与研究范式

通过实证分析提供政策制定的依据,同时规范分析为政策制定提供 价值导向,实现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https://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2. 非传统货币政策观点: 3. 重视微观基础:新凯 新凯恩斯主义对传统货 恩斯主义强调宏观经济 币政策的看法持怀疑态 分析的微观基础,认为 度,认为货币政策对实 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决 际经济活动的影响有限。 策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
要基础。
4. 引入非传统政策工具: 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了一 些非传统的宏观经济政 策工具,如工资和价格 管制、公共工程等,以 应对经济衰退和失业问 题。
伊夫·夏普利
夏普利批判了传统经济学的静态分析方法,提出了动态均衡理论,认为经济体系中的各种 力量相互作用,形成动态均衡。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虽然凯恩斯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之父,但他的某些思想也影响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 ,例如他提出的货币非中性论,即货币供应的变化会影响实际经济活动,这一观点挑战了 新古典经济学中货币中性的假设。
代表人物与思想
代表人物
新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巴罗、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 托弗·皮萨里德斯等。
主要思想
新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和减少失业。同时,他们也强调了市场失灵的问题,认为政府应该对市场进行 干预和监管,以纠正市场失灵和促进公平。
对短期预测的局限
性
由于强调经济现象的长期演化, 演化经济学在短期经济预测方面 的能力有限。
PART 06
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发展趋 势
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实证研究
经济学方法论视角下西方经济学范式的转换和发展研究

经济学方法论视角下西方经济学范式的转换和发展研究摘要:西方经济学范式包括多种多样的内容,而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经济学范式在不断进行着范式转换的革命。
本文主要探讨经济学方法论视角下西方经济学范式的转换和发展,通过分析经济学范式的含义、转换等情况,指出未来西方经济学范式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范式;经济学方法论范式是学科内概念体系、分析模式的简要说法,经济学范式的研究包括经济学范式与经济理论的关系等。
这样的西方经济学范式研究大多都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没有以经济学方法论的视角做出一定的研究。
所以,我们从经济学方法论的角度出发,给出经济学范式转换以及发展方向。
一、经济学方法论视角下西方经济学“范式”的解读经济学范式指的是:在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的前提下,我们要对经济领域研究的内容、结构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给出相关学科的研究思路、分析方法、工作模式。
经济学范式在不同的价值观框架下有不同的内容,在相同的价值观框架下也有着相同的理论基础,简单说来它就是一种理论学说。
经济学范式的外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念范式、规则范式、操作范式。
观念范式是所有范式中最重要的部分,不同的观念范式会产生不同的规则范式、操作范式,同时主流经济学与非主流经济学的观念范式也不相同。
主流经济学范式、非主流经济学的范式可以自由转换,主流经济学的观念范式一旦转变,就很可能转变为非主流经济学的观念范式。
其中,主流经济学主要存在着规则范式、操作范式等方面的转变,主流经济学也倡导中“理性经济人假设”;非主流经济学倡导“有限理性人假设”“组织人假设”等观念范式。
二、经济学方法论视角下西方经济学的“范式转换”从历史主义的角度分析来看,经济学范式的发展历程如下:首先,要解放思想,过去传统的范式徐璈经历不断的改革与转变,才能产生更加正确实用的范式范本,进入全新的范式规则与含义中;其次,总结大量的现实经济数据、理论与经验,在原有经济范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制定出全新的战略选题、意义标准、价值标准与发展方向;再次,找到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间的关联,建立出各种理论间存在的逻辑结构;最后,根据已经设定好的前提条件,进行初始状态、边界条件的调整测试,直到完成经济学方法论的理论范式研究。
范式

3.改革以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不断地发展,西方主流经 济学在中国的影响也日盛,我们必须正视它、理性地对待。 ‚郎顾之争‛、‚丁学良评论‛、‚刘国光谈经济学教学和研 究中的一些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理论经济学界的‚范式危 机‛。与其说‚范式危机‛是某一理论范式的危机,不如说中 国经济学面临的是各种‚教条主义‛经济理论范式的总危机。 教条主义主要在两方面得到反映,一个是迷信、空谈马克思主 义,而不是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一个是把西方某些学 派、某些理论或者西方国家的政策主张奉为教条,以指导我们 的经济建设"。这两种观点都是不对的,同样由于经济现象的 复杂性和不准定性,人们认识事物或掌握某种经济规律不可能 一次达到,因此面对经济的反常现象并不能突破原有的范式, 而只是范式的常规科学阶段。正如西方现代经济学经历了许多 重大变化或者叫范式革命,但其基本理论框架仍然如此,同样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也有理论的突破,但它是辩证 的发展过程,基本内核仍是我们从事经济工作的指导原则。‚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的西方,在辩证唯物 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通过对 资本主义经济的考察提出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观 和资本、货币的概念,说明了在一定生产方式 下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作为劳动 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相统一的资本主义生产过 程
2.改革前的马克思主义发展
自1949年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一直是我国经济学的主 流,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条主义制约了马克思主义自身 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在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马克思 经济学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1970年代末真理大讨论解 放了人们的思想,同时也给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的生机与 活力,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 史经历了较大的飞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增添了新的内 容。邓小平1979年在接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副总编、 1985年接见美国企业家代表团时,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 搞市场经济的论点。1922年他更从理论上阐明了计划与 市场都是经济调节的方法和手段问题,不是社会主义与资 本主义本质区别。邓小平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 思经济学的重大发展。
西方经济学的范式结构及其演变研究

西方经济学的范式结构及其演变研究作者:李亮来源:《财税月刊》2018年第07期摘要上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通过范式运动不断发展、不断演变。
伴随着西方经济学范式的变化,经济学价值观也在不断改变。
本文从西方经济学入手,简要说明了西方经济学范式结构,并对西方经济学范式结构的演变进行研究,旨在把握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趋势,为解决社会经济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范式结构;西方经济学;演变引言:在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作用下,西方经济学的范式结构发生了变化,因为西方经济学范式结构的变化会导致经济学价值观的变化。
因此,对西方经济学范式结构的概念、演变过程展开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规律,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更为了解,进一步吩咐了西方经济学范式结构的研究。
一、西方经济学范式结构西方经济学不仅包括了大量的经济资料,还包含这各种类型的经济问题,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学范式的概念被提出并且不断发展。
观念范式、基础假设、基本规则是范式结构的主要内容,具体是指人们基于价值观判断经济学范式结构。
观念范式是西方经济学范式结构的关键内容,西方经济学的范式结构的层次较多。
此外,需求与总收入等也是西方经济学范式结构的重要内容,西方经济学的范式结构可以引导西方经济的发展,是一门研究经济发展的学说[1]。
范式结构的调整对新经济范式的产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范式结构的变化主要包括以下阶段:(1)范式继承。
范式继承是指继承已有范式的核心内容。
以古典经济学为例,其认为优化资源的最优配置可以改善市场经济运行秩序,这一观点被后来的多样性竞争理论继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经济学在原有假设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2)范式调整。
在市场交易阶段,因为市场行为结果难以被准确预测,经济决策与经济行为只能凭借经济人的大致判断与预测,对经济人主观因素的依赖性较大。
因此,通过改变思想认知与交易行为,并对经济环境、交易环境深入了解,提升交易主体的判断能力。
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及其影响1

胡代光,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及其影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du shu读书笔记﹪1、按照西方经济学界一般意见,最近200多年西方经济学说史上出现的较为重要“转折点的演变”,或者说“较重要的变革过程”,就是亚当·斯密革命即自由放任革命;杰文斯革命即效用或边际主义革命;凯恩斯革命即宏观经济学革命。
P1研究经济学的较重要变革、转折或革命,有助于说明这门学科将来合理期望的发展,有助于说明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我们期望它提供些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
①}。
②2、{对现代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即是重商主义3、重商主义产生的那个时代是海盗式的帝国主义时代,贸易与开拓殖民地相联系,与毫无节制地剥削殖民地相联系,与非公开的战争相联系(各国政府尤其是英国政府,往往拒绝为此承担责任),与长期濒临于战争边缘的状况相联系。
③按照熊彼特的意见,重商主义体系的基本内容就是出口垄断主义,外汇管制和贸易顺差。
重商主义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君主有权统治经济和铸造货币,有权控制对外贸易。
在这种情况下,重商主义认为国家要干预经济,国家要参与经济活动,对它进行广泛调节;认为国家财富的关键}。
在重商主义思想指导下,他们鼓励生产就是金银,{输入金银可以润滑工商业的齿轮出口品,实行补贴,发展商品输出,限制进口,多高顺差贸易,以此来换回金银,金银积累的增加,也反映国内财富的增加。
□P1重商主①特伦斯.w.哈奇森著:《经济学的革命与发展》,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第6-7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76页。
③约瑟夫.熊彼特著:《经济分析史》第1卷,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506页。
义者蔡尔德说过:“对外贸易产生财富,□P2财富产生权力,权力保护我们的贸易和信仰”。
①因为在对外贸易主张上,不是自由贸易,而是建立高度关税壁垒,实行关税保护政策。
可见,{重商主义的思想集中在供给方面,是最早的供给学派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马斯·库恩(T.S.Kuhn)在其名著《科学革命的结构》中阐释了“范式”(Paradigm)的概念。
所谓范式,就是指科学家之间围绕假设、方法论原则、技术、事例等形成的一致看法,以及最终形成的一种学术思想和学术概念体系。
因此范式可以说是作为一种学科探讨基础的思想、技术和方法论的“模子”,其实质是一种语言方式。
在同一学科中,可以有若干个对立的范式,绝对客观的科学是没有的。
科学的历史,实际上是各种范式接替的历史,各种范式根据它们接近被观察现象的实质的最大效率而相互接替。
但是,谁也不能肯定,在某一时期形成科学核心的范式永远不会被另一种竞争力更强的新范式所替代。
例如在物理学中,牛顿的经典力学是一种范式,相对论是一种范式,量子力学又是一种范式。
近年来霍金和彭罗斯(R.enrose)致力于建立物理学的大一统理论,希望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结合起来,其实质也是用一种新范式来代替另外两种旧范式。
将范式的观念运用于经济学,我们发现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也经历着范式的演变。
一、亚当·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范式的建立经济学最初的范式是由亚当·斯密(A.mith)建立起来的。
斯密建立起了政治经济学的范式和理论体系,从而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其标志是1776年《国富论》发表)。
马克思指出,“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
(注:转引自陈冬野《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体系》,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页。
)1.经济人假设所谓经济人假设,就是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追求个人经济利益。
斯密将其规定为“每个人为改善自己的境遇而不断进行的恒常努力”。
其实斯密并非只看到个人私利而不重视人类的道德伦理(可以参见其名著《道德情操论》)。
他也是在反复思考了“经济人”和“道德人”后,才确认经济人是更加符合实际的假设,并且更有利于建立经济科学。
2.看不见的手假设斯密认为个人追求个人私利的行为可以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而最终促进整个社会的福利。
因此斯密认为国家的职责在于维护市场秩序,保护个人经济自由,而非干涉市场。
3.社会分工假设斯密认为交换是人类的天性,这种天性促进了社会分工,而社会分工的发展促进了国家财富的增长。
4.研究对象斯密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规定为经济、政治以至各种上层建筑,而非仅仅是经济领域。
二、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范式的继承19世纪70年代起,经济学经历了一场边际革命,这实际上是一场方法论上的革命,而非范式的革命。
受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边际革命的影响,马歇尔(A.Marshall)于1890年出版了《经济学原理》,其中运用边际分析研究需求和供给,其核心是均衡价格。
由马歇尔奠定的这一流派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学,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NeoclaicalEconomics)。
新古典经济学部分地继承了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两者相比,新古典经济学的范式变得狭窄了。
首先,研究对象范围变小了,新古典经济学脱去了“政治”两个字,将研究对象局限为经济领域。
另外,新古典经济学家们逐渐遗忘了斯密对社会分工的洞见。
新古典经济学的范式可以概括为两条。
1.理性人假设理性人假设实际是对斯密经济人假设的延续。
理性人假设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理性进行选择,在给定偏好和约束条件的情况下,个人总是能够使效用达到最大化。
2.市场均衡假设在给定理性人假设的前提下,市场总是能达到均衡(瓦尔拉斯均衡),而此时的资源配置是最优的(帕累托最优)。
因此新古典经济学实际上是以价格为核心,研究市场如何配置资源。
三、凯恩斯革命——范式的革命从斯密到马歇尔,经济学的范式发生了继承和延续,但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对经济学范式上的革命是由凯恩斯(J.M.Keynes)来进行的。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人们开始怀疑市场的力量。
在新古典经济学的范式下,经济学家无法对此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在这个背景下,凯恩斯进行了一场经济学范式上的革命。
在此基础上,他建立了宏观经济学的范式,并成功地解释了大萧条。
这一革命以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为标志。
凯恩斯理论的范式可以概括为3点。
1.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认为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流动性偏好的存在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
而这在新古典经济学的范式下是不会出现的,因为供给总是能创造需求(萨伊定律)。
2.工资刚性凯恩斯认为由于存在工资刚性,价格的变动是很迟钝的,不能适应需求不足的变化。
而在新
古典经济学的范式下,工资和价格的变动都是迅速及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