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营养

合集下载

幼儿健康教育《学前卫生学》教案

幼儿健康教育《学前卫生学》教案

幼儿健康教育《学前卫生学》教案第一章:幼儿生理发展1.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自己身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生理变化。

1.2 教学内容人体基本器官和功能介绍。

幼儿生理发展特点。

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图画展示人体器官。

故事讲解生理变化。

互动游戏培养卫生习惯。

1.4 教学评价观察幼儿对人体的认知程度。

评估幼儿卫生习惯的养成情况。

第二章:幼儿营养与饮食2.1 教学目标使幼儿了解基本营养知识。

教育幼儿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素。

幼儿饮食的注意事项。

健康食谱的示范。

2.3 教学方法实物和图卡展示食物营养。

角色扮演讲解饮食注意事项。

制作简单健康食谱的实践活动。

2.4 教学评价检查幼儿对基本营养知识的掌握。

观察幼儿饮食习惯的改进。

第三章:幼儿心理健康3.1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增强幼儿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3.2 教学内容幼儿情绪的认识和管理。

同伴间的情感交流技巧。

提升自信心的活动和方法。

3.3 教学方法情绪脸谱游戏。

角色扮演学习情感交流。

自我介绍和才艺展示活动。

3.4 教学评价观察幼儿情绪管理的进步。

评估幼儿情感交流能力的提升。

第四章:幼儿安全教育4.1 教学目标使幼儿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

教育幼儿遇到危险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培养幼儿遵守安全规则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规则。

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应对方法。

陌生人防范和自我保护技巧。

4.3 教学方法安全情景剧。

安全海报制作。

紧急疏散演练。

4.4 教学评价检验幼儿对安全知识的记忆。

观察幼儿在实际情境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第五章:幼儿疾病预防与保健5.1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了解简单的疾病预防知识。

教育幼儿正确的日常保健方法。

培养幼儿的健康监测意识。

5.2 教学内容常见儿童疾病的预防。

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

健康监测和就医常识。

5.3 教学方法疾病角色扮演。

健康监测工具的使用介绍。

制作健康日记。

学前卫生学-第章-儿童营养(1)

学前卫生学-第章-儿童营养(1)

学前卫生学-第章-儿童营养(1)学前卫生学-第章-儿童营养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增强,儿童营养在日常生活中也日益受到重视。

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其营养摄入和饮食习惯对其身体和智力的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学前教育中,儿童营养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1.儿童营养的重要性儿童营养问题是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关系到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

科学研究表明,儿童期是身体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时期,而儿童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相对于其体重而言更多,因此,儿童营养不良会造成体重偏轻、身高矮小、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其身体和智力健康发展。

因此,儿童营养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儿童营养需求的特点儿童的营养需求具有以下特点:①营养密度高:儿童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相对于其体重而言更多,而儿童的食量相对较小,因此,其营养密度相对较高。

②需要多种营养物质:儿童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而这些营养物质在不同食物中含量不同,通过合理的膳食结构才可满足其需求。

③营养平衡:在儿童饮食中,需要注意保持营养物质的平衡,不能偏食某种营养物质,也不能过多地摄入某种营养物质。

④口味、食欲敏感:学前儿童的口味和食欲比较敏感,因此在饮食上需要注意口感和色、香、味的搭配,以增加饮食的吸引力。

3.学前儿童饮食的建议(1)控制儿童饮食质量:每日进食三餐,且保证营养物质的平衡。

(2)保证营养摄入量:儿童身体发育需要能量,因此控制儿童体重不是缩小饮食量,而是增加运动量。

同时保证儿童摄入充足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

(3)控制糖分和盐分摄入量:学前儿童的食欲很容易被巧克力、蛋糕等食品所吸引,但是这些食品中含有的糖分过多,易导致儿童肥胖和龋齿。

同时,盐分过高的饮食容易造成血压升高。

(4)注意食品的卫生问题:保证饮食安全,不食用过期食品和不洁食品,购买的食品要有国家卫生标志。

(5)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学前儿童的饮食习惯是在今后的成长中养成的,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儿童长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前卫生学(第二版)课件全ppt课件

学前卫生学(第二版)课件全ppt课件

常见心理问题
情绪问题(如过度焦虑、抑郁等),行为问题(如攻击行为、多动症等),睡眠障碍(如夜惊、梦魇等),饮食障碍(如厌食、偏食等),语言障碍(如口吃、语言发育迟缓等)。
干预措施
针对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提供心理支持、进行行为疗法、改善睡眠环境、调整饮食习惯、进行语言训练等。同时,家长和教师应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营养素的分类及功能
了解不同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含量及其生物利用率,为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提供依据。
食物的营养价值评价
掌握各年龄段学前儿童每日所需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以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推荐摄入量。
营养素的摄入量与推荐摄入量
学前儿童膳食指南
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提出具体的膳食建议。
02
01
03
04
05
02
CHAPTER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与保健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特点。
生长发育的连续性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速度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呈波浪式的,有时快有时慢。
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学前儿童身体各系统器官的发育不是孤立的,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系统的发育是彼此关联、相互影响的。
学前卫生学(第二版)课件全ppt课件
目录
学前卫生学概述学前儿童生长发育与保健学前儿童营养与膳食管理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疾病预防与控制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管理
01
CHAPTER
学前卫生学概述
学前卫生学是研究0-6岁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卫生、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定义
05
CHAPTER

00385《学前卫生学》第2章 学前儿童身体特点与保健

00385《学前卫生学》第2章 学前儿童身体特点与保健

章童身体保健contents人体组成:头、颈、躯干、四肢。

(1)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

(2110单)(2)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①细胞膜:通过有选择性地允许某些物质进出细胞,完成物质的交换和新陈代谢,发挥屏障作用。

②细胞质:主要参与细胞的代谢活动。

③细胞核:含有DNA,控制细胞的分化、繁殖和代谢活动。

通常将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1810、1710单)①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吸收和排泄功能。

②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营养和保护等多种功能。

③肌肉组织:由许多肌细胞聚集而成,具有收缩功能。

④神经组织:是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

若干器官联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一种或多种生理功能,便构成了系统。

人体共有八个系统,如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1910单)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肌肉三部分组成。

骨与骨连接是构建人体基本轮廓、支撑身体重量、保护内脏器官的“钢筋铁骨”。

肌肉则附着于骨表面,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各种动作。

(2110单)1.骨的组成成人有206块骨骼,分为躯干骨、颅骨和四肢骨。

学前儿童因骨盆、腕骨和足骨尚未骨化,骨骼总数多于成人,有300余块。

(2110、1804单)骨由骨膜、骨质、骨髓构成。

骨膜位于骨表层,内含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起营养、保护作用;骨质为骨的主要成分,分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

(1710单)骨髓充填在骨髓腔和骨松质内。

在胎儿和婴幼儿期,骨髓为红色,具有造血功能。

5~7岁后,骨髓腔逐渐被脂肪组织填充变为黄色,失去造血功能。

(2104、1901、1910单、2110简)3.骨的成分骨组织由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种成分构成。

人体骨骼的坚硬度取决于无机物的含量。

年龄越小,骨骼中有机物含量越多,学前儿童因骨组织中有机物含量高,骨骼弹性大、柔籾性好、可塑性强,但硬度小。

《学前卫生学》课程实训手册

《学前卫生学》课程实训手册

《学前卫生学》课程实训手册一、前言《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它关注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探讨如何为儿童提供安全、卫生、健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本实训手册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训项目,结合具体案例,帮助学生将学前卫生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升维护儿童健康的能力。

二、实训目标1.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学会观察、评估学前儿童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常见健康问题。

3.掌握学前儿童生活环境的卫生要求,能够科学合理地布置和维护幼儿园卫生环境。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成为儿童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三、实训内容与案例1.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特点观察实训目标:了解学前儿童各器官系统的发育特点。

案例: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分组观察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记录他们的身高、体重、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并结合人体模型、挂图等工具,讲解各器官系统的发育特点和卫生要求。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感受学前儿童的生理变化。

2.幼儿园环境卫生检查实训目标:掌握幼儿园环境卫生的检查标准和改进方法。

案例: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对幼儿园的教室、寝室、餐厅、卫生间等区域进行环境卫生检查,记录存在的问题,如卫生死角、通风不良、消毒不彻底等。

随后,组织学生讨论改进措施,并制定实施计划。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学会如何维护幼儿园的卫生环境。

3.学前儿童常见病预防与处理实训目标: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病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案例:模拟一个学前儿童发热、腹泻或轻微外伤的情境,让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初步处理。

例如,对于发热儿童,学生需学会测量体温、观察症状、进行物理降温等操作;对于腹泻儿童,则需了解饮食调整、卫生隔离等要求。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常见病的预防和处理技能。

4.幼儿园膳食管理实训实训目标:了解幼儿园膳食的营养搭配和卫生要求。

案例:组织学生参观幼儿园的厨房,了解食材采购、储存、加工、烹饪等流程,观察厨师如何根据儿童的营养需求进行膳食搭配。

《学前卫生学》课程标准

《学前卫生学》课程标准

《学前卫生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学前卫生学》课程类型:理论课学时:68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五专)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学前卫生学》主要以脑科学、现代医学、生物学、营养学等学科为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的一门学科。

课程主要围绕学前儿童保健工作重点,从理论到实践展开了论述和讨论,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学前儿童,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该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

《学前卫生学》与学前教育专业后续开设的课程,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以及各科教学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前卫生学》中的学前儿童生理特点为上述学科在生理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它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学前卫生学》课程标准的设计主要是根据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结构的要求及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制定的。

根据这些标准,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懂得对学前儿童进行营养管理、懂得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与预防及托幼园所的卫生与保健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将《学前卫生学》课程的内容定为下面五大模块: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学前儿童的营养管理、学前儿童健康评价、学前儿童疾病的护理与预防、集体儿童的卫生与保健等五方面。

接着再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每一模块下面选择了相应的教学内容,然后以项目为载体,每一个具体的项目都提出相应掌握的知识点与能力要求。

最后根据拟定的这些内容、项目,再查找相关的参考资料,在查找中发现《学前卫生学》(2004年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较符合我校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在学前卫生方面的要求,与既定的五大模块内容较为接近,因此选择《学前卫生学》为本课程的教材,同时还参考了其他相关的资料,对教材进行调整、重组与补充,形成了《学前卫生学》课程标准。

2024版自学考试《学前卫生学》精品PPT课件

2024版自学考试《学前卫生学》精品PPT课件
THANKS
2024/1/28
36
01
2024/1/28
03 027Fra bibliotek学前儿童生理特点及保健要求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预防 接种
加强体格锻炼,增强身体 素质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 生习惯
关注心理健康,促进全面 发展
2024/1/28
8
02
2024/1/28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与评价方法
9
生长发育基本概念及影响因素
生长发育定义
指儿童从出生到成熟的过程中,身体和心 理方面所经历的一系列量变和质变。
28
托幼机构环境创设原则及实例展示
舒适宜人原则
提供舒适的环境,如适宜的温度、 湿度、光线、通风等,以及符合 幼儿身心特点的家具、玩具、图 书等。
安全健康原则
确保环境安全,无安全隐患,如 防止意外事故的预防措施,家具 边角防护等。
教育性原则
环境应具有教育功能,能促进幼 儿全面发展,如墙面装饰、区域 设置等应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
食物来源选择
选择新鲜、多样、易消化的食物,避 免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盐食 品。
各类食物的营养素含量
动物性食物如肉、蛋、奶等提供优质 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植物性食物 如谷类、蔬菜、水果等提供碳水化合 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2024/1/28
14
合理膳食搭配原则与实例讲解
膳食平衡原则
确保食物种类的多样性,合理搭 配主食、副食,注重粗细粮搭配、
2024/1/28
21
非传染性常见病防治策略
2024/1/28
01
定期接种疫苗,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02
常见病症及处理
03

学前卫生学各章节重点

学前卫生学各章节重点

学前卫生学各章节重点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如何保护和促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学科,它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知识和内容。

以下是对学前卫生学各章节重点的详细阐述。

一、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与卫生保健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学前儿童身体各系统的生理特点,包括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等。

在运动系统方面,学前儿童骨骼柔软、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较弱。

因此,要注意培养儿童正确的坐、立、行姿势,避免过度负重和长时间单侧肢体活动。

同时,提供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

呼吸系统中,学前儿童的鼻腔狭窄、鼻毛少、喉腔较窄、声带短而薄,呼吸频率快且浅。

所以,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儿童接触刺激性气体,预防呼吸道感染。

循环系统方面,学前儿童心肌纤维细、弹性纤维少,心脏收缩力较弱,心率较快。

不宜让儿童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消化系统里,儿童的乳牙萌出较晚,咀嚼能力差,胃容量小,消化能力较弱。

应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易消化,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泌尿系统中,学前儿童肾脏功能发育不完善,排尿次数较多。

要训练儿童定时排尿,注意尿道口的清洁。

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也有其特点。

学前儿童生长激素在夜间分泌旺盛,应保证充足的睡眠。

神经系统发育迅速,但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平衡,易疲劳。

要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刺激。

感觉器官方面,如眼睛,学前儿童眼球前后径较短,容易出现生理性远视。

要注意用眼卫生,防止用眼过度。

二、学前儿童的营养与膳食营养是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首先要了解儿童所需的各类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

蛋白质是构成身体组织和细胞的重要成分,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包括蛋类、奶类、肉类、鱼类等。

碳水化合物是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如谷物、薯类等。

但要注意控制糖分的摄入,预防龋齿和肥胖。

脂肪能提供能量、保护内脏和维持体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
• 1、谷类;2、根茎类;3、蔗糖;4、乳糖;5、蜂蜜; 6、果糖。
• 什么时候宜补充糖类 (1)刚断奶的时候。 (2)生病发烧的时候。
• 什么时候不宜补充糖类 (1)孩子刚吃饱以后,以免摄入热量过多。 (2)快开饭的时候,以免孩子不吃饭。
PPT学习交流
11
• 四、蛋白质 • 蛋白质是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成分,蛋白质与核酸是生
PPT学习交流
2
• 一、营养素 • (一)定义 • 营养素是指食物中所含的、人的区别是,除了需要营养素以维持生命和 一切生理活动以及修补组织损耗之外,还需要保证其 生长发育之需。
•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发慌”食物 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动力源泉。
PPT学习交流
3
• (二)分类:营养素分类如下:
• 1、常量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糖类);
• 2、微量营养素:矿物质(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维生素(包括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 3、其他膳食成分:膳食纤维、水、其他生物活性物 质。
PPT学习交流
4
• 二、能量(生命活动的动力)
命的物质基础。 • (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 1.构造新细胞、新组织 • 2.修补组织 • 3.调节生理功能 • 4.供给能量 • 5、调节体液平衡 • 6、遗传信息的传递
PPT学习交流
12
• (二)蛋白质的组件——氨基酸
• 无论哪种蛋白质,分解后的最终产物都是氨基酸。氨 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件,共20多种。包括:
• 3.构成组织的成分:类脂是组成细胞所必不可少的 物质。
• 4.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维生素A、D、E、K等 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
• 5.提供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不能在人体内合成, 必须由食物脂肪供给。
• 6.增进食欲:在烹调食物时,油可增加食物的美味, 引起食欲。脂肪在消化道内停留的时间较长,可增加 饱腹感。
• 多糖:五谷杂粮、白薯、土豆都含有丰富的糖
• 2、不能被吸收的糖类:
• 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就是膳食纤维。也就是 平常所说的“渣子”,比如谷类的皮,蔬菜的筋。实 际上,我们的身体是需要的。
PPT学习交流
10
• (二)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 1、供给能量;2、构造机体的组织;3、抗生酮体和 解毒作用;4、促进消化和排泄。
• (一)能量含义:
• 能量过去称为热能或热量。为维持生命和从事劳动, 人体每天必须得到一定的能量。人体每时每刻都在消 耗能量,这些能量是由食物中的产热营养素提供的。
• 如果膳食中能量供给不足,体内储存的糖原和脂肪将 被氧化则会消瘦,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合并结核 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出超);能量供给过多,多余的 能量变成脂肪贮存起来,天长日久,积少成多,就胖 起来了,使心、肝、肾负担加重,行动笨拙,心理偏 异。
• 1千焦耳=0.239千卡
• 1000千卡=4184千焦耳=4.184大焦耳
• 1大焦耳=239千卡
PPT学习交流
6
• (三)儿童所需要的能量 • 儿童的能量消耗有以下几方面: • 1.基础代谢 • 2.摄取食物、排泄废物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 3.生长发育 • 4.从事劳动和活动 • 以上4种能量消耗的总和为儿童的能量消耗。
PPT学习交流
15
• (二)脂肪酸 • 脂肪酸从结构上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动物性油)和不
饱和脂肪酸(植物性油)。
• 1、必需脂肪酸 • 必需脂肪酸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不饱
• 1.提供、储存能量 人体自身能量的贮存形式为脂肪。因为脂肪的产热量 大,所占空间小,可在皮下、腹腔等处贮存。人在饥 饿时首先动用体脂,以避免消耗蛋白质。
PPT学习交流
14
• 2.保护机体:脂肪层如同软垫,可以保护和固定器 官,使器官免受撞击和震动的损伤、脂肪不易导热, 可以减少热量散失,有助于御寒。
半乳糖等>、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多糖< 淀粉、糊精等>) • 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糖类(粗纤维、果胶等)。
• 1、可被吸收的糖类 • 单糖,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特点是直接被小肠吸收,
但是口感不甜,且易造成血糖升高。类。
PPT学习交流
9
• 双糖,乳糖、麦芽糖、蔗糖等,双糖经过消化酶,经 过分解葡萄糖吸收。 这类糖不宜多吃,以免刺激饱中 枢,抑制摄食中枢。另外,糖比较粘,粘在牙齿表面, 容易形成龋齿。
PPT学习交流
5
• (二)能量单位
• 营养学中惯用的能量单位是千卡。1千卡是1 000克水 由15℃升高1度所需要的能量。
• 现在,有关的国家机构建议,所有形式的能(包括热量) 都应以“焦耳”为单位。1000焦耳是1千焦耳;1 000 千焦耳是1大焦耳, 上述两种能量单位的换算方法如 下:
• 1千卡=4.184千焦耳
• 1、必需氨基酸(指在人体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中 的蛋白质来提供的氨基酸)
• 2、非必需氨基酸 (指在人体内可以合成或可由别的 氨基酸转化而成)。
PPT学习交流
13
• 五、脂 类
• (一)脂类的生理功能
•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脂防是甘油和脂肪酸的化 合物(动脂)。类脂,是磷脂、糖脂、固醇等化合物 的总称(定脂)。热能最高的营养素。脂类的功能如 下:
PPT学习交流
7
• (四)能量的食物来源
• 能量来源于产热营养素。每克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4 千卡热量,每克脂肪9千卡热量。碳水化合物60-70%, 脂肪20-25%,蛋白质10-15%。
• 氧化释放出能量,供人体之需,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 所需的能量,完全要靠葡萄糖来提供。
PPT学习交流
8
• 三、碳水化合物(人类最大的营养源) • (一)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为两种: • 可被人体吸收的糖类(包括单糖<如果糖、葡萄糖、
第四部分 儿童营养
• 第一节 有关营养的基础知识 • 第二节 婴儿喂养 •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合理膳食
PPT学习交流
1
第一节 有关营养的基础知识
• 一、营养素 • 二、能量(生命活动的动力) • 三、碳水化合物(人类最大的营养源) • 四、蛋白质 • 五、脂 类 • 六、矿物质 • 七、维生素(维持生命的要素) • 八、水(廉价的营养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