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基础知识(检验员基础资料)资料

合集下载

食品检验员资格证-考试资料

食品检验员资格证-考试资料

1.基础概念①化合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

(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单质或化合物)】混合而成的。

混合物没有化学式。

无固定组成和性质,而其中的每种单质或化合物都保留着各自原有的性质。

混合物可以用物理方法将所含物质加以分离。

原子:原子指化学反应的最基本微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割[。

原子内通常存在质子、中子、电子。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②氧化还原反应:(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是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具有相应的升降变化的化学反应。

(反应过程中有电子转移)化合价:元素在相互化合时,反应物原子的个数比总是一定的。

又由于原子是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所以元素之间相互化合形成某种化合物时,其各元素之间变化的核外电子数目之间必是一个一定的简单整数比。

化合价的概念由此而来,元素的核外电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就是为了方便表示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而设置的。

另外,规定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不论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其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均为零。

化合价——原子形成化学键的能力。

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物质称为氧化剂,氧化剂被还原。

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物质称为还原剂,还原剂被氧化。

③玻璃仪器:玻璃仪器洗涤方法、移液管吸量管及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分别见分析实验指导(3—4)及(11—18)烧杯:做简单化学反应最常用的反应容器。

烧杯外壁有刻度时,可估计其内的溶液体积。

反应物需要搅拌时,通常以玻棒搅拌。

当溶液需要移到其他容器内时,可以将杯口朝向有突出缺口的一侧倾斜,即可顺利的将溶液倒出。

若要防止溶液沿着杯壁外侧流下,可用一枝玻璃棒轻触杯口,则附在杯口的溶液即可顺利的沿玻棒流下。

检验员基础知识

检验员基础知识

06
检验员的职业发展与提升
检验员的职业规划
制定长期职业目标
检验员应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 如成为高级检验员、质量管理专 家或进入研发领域,并制定实现 这些目标的计划。
了解职业发展路径
了解检验行业的职业发展路径, 包括从初级检验员到高级检验员、 再到质量管理或研发岗位的晋升 过程,有助于规划自己的职业发 展。
定期评估职业发展
定期评估自己的职业发展进度, 检查是否需要调整计划或目标, 以确保职业规划的有效性。
检验员的职业培训与学习
参加内部培训
参加公司或组织提供的内部培训课程,学习新 技能和知识,提高检验能力。
参与外部培训和研讨会
参加行业协会、培训机构举办的外部培训和研 讨会,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进展。
推断性分析
通过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如回归 分析、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以揭 示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数据可视化
将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图表、图像等形 式呈现,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 数据。
数据应用
将数据分析结果应用于实际问题,如 质量控制、决策支持、预测预报等, 以提高生产和生活效率。
05
检验员工作规范与要求
检验员应了解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和试 剂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过程中 的安全。
检验员应了解常见危险品和危险废弃 物的处理方法和程序,确保安全处置。
检验员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 实验服、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以 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检验员应定期参加安全培训和演练, 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 的能力。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收集
通过调查、实验、观测等 方式获取原始数据,确保 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数据整理

食品检验员知识考试试题

食品检验员知识考试试题

食品检验员知识考试试题1.相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无论所采用的基本单元如何,其物质的量都是相同的。

(√)2.存放时间过长的试剂易受氧化影响,导致成分发生改变。

(√)3.抽样检验有可能将合格批次误判为不合格,也可能将不合格批次误判为合格。

(√)4.制备样品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样品的可靠性。

(√)5.细菌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下,其形态可能会发生变化。

(√)6.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含有肽聚糖以外的其他成分。

(×)7.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生素大部分由放线菌产生。

(√)8.对数生长期的最大特点是群体生长速度越来越慢。

(×)9.一般细菌生长的环境偏碱性。

(×)10.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主要繁殖方式是分裂。

(×)11.质量是一组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12.鉴别功能是质量检验各项功能的基础。

(√)13.获取样品的途径不仅限于抽样。

(×)14.微生物处于延迟期时,一般不会立即繁殖,细胞数目几乎保持不变,甚至稍有增加。

(×)15.微生物可分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和酵母菌四大类。

(×)16.洗净的器皿倒置时,水流出后器壁会挂水珠。

(×)17.GB5009-2003系列标准中包括食品的理化检验标准和微生物检验标准。

(×)18.一般肥沃的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以细菌为最多。

(√)19.琼脂是常用培养基中重要的凝胶剂。

(×)20.高压蒸汽灭菌并不适用于所有培养基和物品的消毒。

(×)21.黄曲霉毒素对幼年动物的损伤大于对年老动物的损伤。

(√)22.真菌除了能引起食品变质外,还能引起疾病。

(√)23.放线菌最适生长的环境偏酸性。

(×)24.从烘箱中取出的干燥样品应在室温下冷却后再进行称重。

(×)25.在果汁类食品中,酵母菌和霉菌是常见的引起腐败变质的微生物。

(√)26.糖类分为单糖和复糖。

食品检验员持证上岗培训课件

食品检验员持证上岗培训课件
定期检查身体
确保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
废弃物处理与环保要求
1 2
分类存放废弃物
将有害和无害废弃物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正确处理有害废弃物
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 危害。
3
节约用水用电
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06
CATALOGUE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实际案例分析
案例选择
01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总结词
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食品的成分、含量、纯度等进行检测的技术。
详细描述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食品检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食品的成分、含量、 纯度等进行检测。例如,水分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等都是常见的理化指标。这些指标的准确 测定能够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检验的标准、方法和程序。
技能水平
掌握各种食品检验的技能和方 法,能够熟练操作检测仪器和 设备,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责任心与职业道德
对待工作认真负责,遵循职业 道德规范,保持客观、公正的 态度,不因个人因素影响检测 结果。
沟通协作能力
与其他部门和人员保持良好的 沟通协作关系,共同保障食品
安全。
整。
05
CATALOGUE
食品检验安全与防护
实验室安全规定
实验室门禁管理
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入实验室,保证实验室 安全。
实验室内禁止饮食
避免食品与实验物品相互污染。
禁止吸烟和明火
防止火灾和爆炸等安全事故。
个人防护措施
穿戴实验服
保持工作服整洁,防止实验物品污染衣物。
使用护目镜、口罩和手套
保护眼睛、呼吸道和手部免受实验物品的伤害。

食品检验员基础知识培训

食品检验员基础知识培训

食品检验员培训
1、有机物破坏法
主要用于食品中无机元素的测定
食品中的无机元素,常与蛋白质等有机
物质结合,成为难溶、难离解的化合物,从而失
去其原来的特性。欲测定这些无机成分的含量,
需要在测定前破坏有机结合体,释放出被测组分。
通常采用高温,或高温加强 氧化条件,使有机物质分解, 呈气态逸散,而被测的组分 残留下来。根据具体操作条 件的不同,又可分为干法和 湿法两大类。
代表性法:随时间、空间和位置等变化采集代表 相应的样品。如分层、定期和根据生产环节取样 等。
食品检验员培训
(1)均匀固体物料(如粮食、粉状食品)
• 按不同批号分别采样,同一批号的产品采样点数由
下式确定: S= (N/2)1/2
N:检测对象数目; S:采样点数;
• 按采样点数用取样器具在袋的上中下部位采样,并
一部位采样,混合后代表该部位的质量。
• 水产品:小鱼等可随机多个取样,切碎、混匀后,分取缩减至
所需量;大鱼等可从若干个体上切割少量可食部分,切碎后混 匀,分取缩减。
• 果蔬:先去皮、核,体积小的随机多个取样(豆,枣、葡萄
等),切碎、混匀后,分取缩减至所需量;体积大的(如冬瓜、 茄子等),按成熟度及个体的大小比例,选取若干个个体,对 每个个体单独取样,以消除样品间的差异,取样方法:从每个 个体生长轴纵向剖成4份或8份,取对角线2份,再混合缩减; 体积膨胀型蔬菜(如生菜、菠菜等),应由对个包装分别抽取 一定数量,混合后做成平均样品。
微波消解法
微波消解通常是 指利用微波加热封闭 容器中的消解液(各 种酸、部分碱液以及 盐类)和试样从而在 高温增压条件下使各 种样品快速溶解的湿 法消化。
食品检验员培训
3、去离子水

食品检测员基本知识

食品检测员基本知识

17
用于食品分析的样品量通常不足几十克。可在 现场进行样品的缩分。缩分干燥的颗粒状及粉末状 样品,最好使用圆锥四分法。圆锥四分法是把样品 充分混合后堆砌成圆锥体,再把圆锥体压成扁平的 圆形,中心划两条垂直交叉的直线,分成对称的四 等份:弃去对角的两个四分之一圆,再混合,反复 用四分法缩分,直到留下合适的数量作为“检验样 品”。
②采样方法要与分析目的一致。
③采样过程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 成分逸散(如水分、气味、挥发性酸等)。
④防止带入杂质或污染。
⑤采样方法要尽量简单,处理装置尺寸适当。
.
8
补充:
采样时的记录
样品名称
采样地点
时间 数量
采样方法以及采样人
签封
.
9
(2) 采样的步骤
检样
采样的一般程序
原始样品
检验样品 0.5Kg
平均样品
复检样品 0.5Kg
.
仲裁样品 0.5Kg
10
(3)采样的一般方法
最常用的采集方法是随机抽样。均衡地、 不加选择地从全部产品的各个部分取样。
注意:随机≠随意。 随机——要保证所有物料各个部分被抽到 的可能性均等。
.
11
具体作法:
①掷骰子—简便易行,适于生产现场用。 ②用随机表。 ③用计算器、计算机。 ④用抽奖机。
抽样与出厂检验
取样
分原料、中间体、成品
若设总包装单位为n,则当n≤3时,按包装单位取 样;当3<n≤300时,按n1/2+1取样量随机取样; 当n>300时,按n1/2/2+1取样量随机取样。。
----成品指包装好的
批的概念 同一次投料、同一生产线、同种工艺生产的同种
食品
.

食品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完整版

食品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完整版

食品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完整版目录第一部分检验的前期预备和仪器的爱护第一章食品检验的基础知识……………………………………………第一节检验用水的要求………………………………………………………………………第二节检验用试剂的要求……………………………………………………………………第三节检验用一样器皿的要求………………………………………………………………第四节检验的一样步骤………………………………………………………………………第五节检验的有关要求………………………………………………………………………第六节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第二章样品的制备………………………………………………………第一节抽样……………………………………………………………………………………第二节取样……………………………………………………………………………………第三节制样……………………………………………………………………………………第三章常用玻璃器皿及仪器的使用……………………………………第一节常用玻璃器皿及仪器…………………………………………………………………第二节常用辅助设备…………………………………………………………………………第四章溶液的配制……………………………………………………第一节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第二节样品的称重……………………………………………………………………………第三节溶液浓度的配制方法…………………………………………………………………第五章常用分析方法…………………………………………………第一节感官分析法……………………………………………………………………………第二节物理分析法……………………………………………………………………………第三节化学分析法……………………………………………………………………………第四节仪器分析法……………………………………………………………………………第六章食品微生物基础知识…………………………………………第一节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取和处理…………………………………………………第二节微生物检验方法………………………………………………………………………第三节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差不多技术………………………………………………………第四节常用微生物检验仪器及器皿…………………………………………………………第五节微生物的营养…………………………………………………………………………第六节微生物的代谢…………………………………………………………………………第七节微生物的生长…………………………………………………………………………第八节培养基的配制…………………………………………………………………………第九节无菌操作………………………………………………………………………………第二部分检验第一章微生物的形状…………………………………………………第一节细菌…………………………………………………………………………………第二节酵母菌………………………………………………………………………………第三节霉菌…………………………………………………………………………………第二章常规的食品卫生微生物的检验…………………………………第一节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检验……………………………………………………………第二节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验……………………………………………………………第三节食品中霉菌、酵母菌的检验………………………………………………………第三章重量分析法……………………………………………………第一节常用水分测定原理及方法…………………………………………………………第二节常用灰分测定原理及方法…………………………………………………………第三节常用脂肪测定原理及方法…………………………………………………………第四章容量分析法……………………………………………………第一节总糖测定的原理和方法………………………………………………………………第二节蛋白质测定的原理和方法……………………………………………………………第三节酸价测定的原理和方法(糕点和糖果)……………………………………………第四节过氧化值测定的原理和方法(糕点和糖果)………………………………………第五章电化学分析……………………………………………………第一节白酒、果酒、黄酒PH值的测定……………………………………………………第二节饮料PH值的测定……………………………………………………………………第三节罐头食品PH值的测定………………………………………………………………第四节肉及其制品PH值的测定……………………………………………………………第五节调味品及酱腌制品PH值的测定……………………………………………………第三部分检验结果分析第一章分析结果的处理………………………………………………第一节分析结果的化学表示形式……………………………………………………………第二节计量单位………………………………………………………………………………第三节被测组分含量的表示方法……………………………………………………………第二章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确度……………………………………第一节准确度和误差…………………………………………………………………………第二节周密度和偏差…………………………………………………………………………第三节灵敏度…………………………………………………………………………………第三章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第一节有效数字………………………………………………………………………………第二节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附录 A 标准溶液的配制………………………………………………附录 B 常用标准缓冲溶液的配制……………………………………附录 C 常用染色液及常用培养基的制备………………………………食品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章食品检验的基础知识第一节检验用水的要求食品分析检验中绝大多数的分析是对水溶液的分析检测,因此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检验员基础知识培训

检验员基础知识培训

质量检验的步骤 :
(2)测量或试验。 按已确定的检验方法和方案,对产品质量特性
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观察、测量、试验,得到需要 的量值和结果。测量和试验前后,检验人员要确 认检验仪器设备和被检物品试样状态正常,保证 测量和试验数据的正确、有效。
质量检验的步骤 :
(3)记录。
对测量的条件、测量得到的量值和观察得到 的技术状态用规范化的格式和要求予以记载或描 述,作为客观的质量证据保存下来。质量检验记 录是证实产品质量的证据,因此数据要客观、真 实,字迹要清晰、整齐,不能随意涂改,需要更 改的要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办理。质量检验记录不 仅要记录检验数据,还要记录检验日期、班次, 由检验人员签名,便于质量追溯,明确质量责任 。
大于一次抽样
最大
一次抽样方案(实例)
一次抽样方案(整数接收数) 检验的样品数量应等于方案给出的样本量。如果
样本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数小于或等于接收数,应认 为该批是可接收的。如果样本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数 大于或等于拒收数,应认为该批是不可接收的。
一次抽样方案
二次抽样方案
二次抽样方案: 一次抽样方案涉及三个参数,即(N,n,Ac)。 而二次抽样方案则包括五个参数,即(N,n1,n2 ; Ac1,Ac2)。其中: n1——抽取第一个样本的大小; n2——抽取第二个样本的大小; Ac1——抽取第一个样本时的不合格判定数; Ac2——抽取第二个样本时的不合格判定数。
3.预防功能:
现代质量检验不单纯是事后"把关", 还同时起到预防的作用。检验的预防作用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预防功能: ①
①通过过程(工序)能力的测定和控制图的使用起预 防作用。无论是测定过程(工序)能力或使用控制 图,都需要通过产品检验取得批数据或一组数据 ,但这种检验的目的,不是为了判定这一批或一 组产品是否合格,而是为了计算过程(工序)能力 的大小和反映过程的状态是否受控。如发现能力 不足,或通过控制图表明出现了异常因素,需及 时调整或采取有效的技术、组织措施,提高过程( 工序)能力或消除异常因素,恢复过程(工序)的稳 定状态,以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水解的盐,配制溶液时,需加入适量的 酸,再用水或稀酸稀释。 易被氧化或还原的试剂,常在使用前临时 配制,或采取措施,防止氧化或还原。 易腐蚀玻璃的溶液,不能盛放在玻璃瓶内, 如氟化物应保存在聚乙烯瓶中。 装苛性碱的玻璃瓶应用橡胶塞,最好盛于 聚乙烯瓶中。
配制指示剂溶液时,需称取的指示剂量很 少,可用分析天平称量。根据指示剂的性 质,采用合适的溶剂,必要时还要加入适 当的稳定剂,并注意保存期。配好的指示 剂一般贮存于棕色瓶中。 经常并大量使用的溶液,可先配制成使用 浓度10倍的储备液,需要用时取储备液稀 释10倍即可。
第六讲 溶液浓度表示方法及配制
1、检验方法的一般要求 (1)称取 是指用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精度要 求用数值的有效数位表示, 如“称取20.0g…”指称量的精度为±0.1g; “称取20.00g…”指称量的精度为0.01g。 (2)准确称取 是指用精密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 其精度为 +0.0001g。 (3)恒量 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连续两次于燥或 灼烧后称定的质量差异不超过规定的范围。
讲课提纲
第一讲:常用玻璃仪器的名称及用途 第二讲:常用玻璃仪器的基本操作 第三讲: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干燥及保存 第四讲:分析实验室用水的规格及检验方法 第五讲:食品检验用化学物试剂 第六讲:溶液浓度表示方法及配制 第七讲:化学分析中的法定计量单位
第四讲 食品检验用水
一、检验用水的要求 化学检验应使用纯水,一般是蒸馏水或去离 子水。 有的实验要求用二次蒸馏水或更高规格的纯 水。 纯水并非绝对不含杂质,只是杂质含量极其 微量而已。
3、配制溶液的要求 配制溶液时所使用的试剂和溶剂的 纯度应符合分析项目的要求。 一般试剂用硬质玻璃瓶存放,碱液和 金属溶液用聚乙烯瓶存放,需避光试剂 贮于棕色瓶中。
第六讲 食品检验溶液的配制
一、样品的称量 1. 称重 用直接称量法、指定质量称样 法或差减称量法进行称量。‍ 2. 量体积 用量筒或量杯量取液体体积(精确到 0.1mL)。 用移液管或吸量管移取液体体积(精确 到0.01mL),用于精确量取。

(4)吸水性强的试剂应严格密封保存。
如:无水碳酸钠,苛性钠,过氧化物等。 (5)易相互作用、易燃、易爆炸的试剂,应分开贮存在 阴凉通风的地方。 如:酸与氨水、氧化剂与还原剂属易相互作用物质; 有机溶剂属易燃试剂;氯酸、过氧化氢、硝基化合物属 易爆炸试剂等。
(6)剧毒试剂应专门保管,严格取用手续,以免发生中 毒事故。 如:氰化物(氰化钾、氰化钠)、氢氟酸、二氯化汞、 三氧化二砷(砒霜)等属剧毒试剂。
分析纯试剂与基准试剂
分析纯试剂: 红色标签
基准试剂: 绿色标签
(三) 使用试剂注意事项
(1)打开瓶盖(塞)取出试剂后,应立即 将瓶(塞)盖好,以免试剂吸潮、沾污和变 质。 (2)瓶盖(塞)不许随意放置,以免被其 它物质沾污,影响原瓶试剂质量。 (3)试剂应直接从原试剂瓶取用,多取试 剂不允许倒回原试剂瓶。
生化试剂
生化试剂 生物染色剂
B R
(3)专用试剂
专用试剂顾名思义是指专门用途的试剂。 例如在色谱分析法中用的色谱纯试剂、色谱 分析专用载体、填料、固定液和薄层分析试 剂,光学分析法中使用的光谱纯试剂和其它 分析法中的专用试剂。 专用试剂除了符合高纯试剂的要求外,更 重要的是在特定的用途中、其干扰的杂质成 分不产生明显干扰的限度之下。
2、试剂的要求及其溶液浓度的基本表示 方法
检验方法中所使用的水,未注明其它要求时, 均指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未指明溶液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检验方法中未指明具体浓度的硫酸、硝酸、盐 酸、氨水时,均指市售试剂规格的浓度。
1)以标准浓度(即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其定义 为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单 位为mol/L。 2)以比例浓度表示:即以几种固体试剂的混合 质量份数或液体试剂的混合体积份数表示,可 记为(1+1)、(4+2+1)等形式。 3)以质量(体积)分数表示:是以溶质占溶液的 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表示,可记为ω或φ。 4)如果溶液浓度以质量、容量单位表示,可表 示为克每升或以其适当分倍数表示(g/L或 mg/mL等)。
表3 一般化学试剂的规格及选用
级别 中文名称 英文符号 适用范围 标签颜色
一级
优级纯 (保证试剂)
G R
精密分析实 验
绿色
二级
分析纯 (分析试剂)
化学纯 实验试剂
A R
一般分析实 验
一般化学实 验 一般化学实 验辅助试剂 生物化学及 医用化学实 验
红色
三级 四级
C P L R
蓝色 棕色或其它 颜色 咖啡色 玫瑰色
分析化学实验用水的级别及主要技术指标,见表 1.1。
表1 实验室用水的级别及主要技术指标 (载自GB6682-92)
指标名称
pH值范(25C) 电导率(25C)/mS· m-1(≤) 可氧化物质(以(O)计)/mg· L-1 (<) 蒸发残渣(1052C)/mg· L-1 吸光度(254nm,1cm光程) (≤) (≤)
(四)试剂的保存
试剂放置不当可能引起质量和组分的变化, 因此,正确保存试剂非常重要。 (1)一般化学试剂应保存在通风良好、干 净的房子里,避免水分,灰尘及其它物质 的沾污,并根据试剂的性质采取相应的保 存方法和措施。

(2)容易腐蚀玻璃影响试剂纯度的试剂,应保存在 塑料或涂有石蜡的玻璃瓶中。
一级
— 0.01 — — 0.001 0.01
二级
— 0.10 0.08 1.0 0.01 0.02
三级
5.07.5 0.50 0.4 2.0 — —
可溶性硅(以(SiO2)计)/mg.L-1(≤)
(一)蒸馏水

通过蒸馏方法、除去水中非挥发 性杂质而得到的纯水称为蒸馏水。
同是蒸馏所得纯水,其中含有的 杂质种类和含量也不同。 用玻璃 蒸馏器蒸馏所得的水含有Na+和 SiO2 等;而用铜蒸馏器所制得的 纯水则可能含有Cu2+离子。
第五讲 食品检验用化学试剂
化学试剂是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纯度较高的 化学物质,它是分析工作的物质基础。 能否正确选择、使用化学试剂,将直接影响 到分析实验的成败、准确度的高低。 食品检验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化学试剂的性质、 类别、用途与使用方面的知识。
(一)化学试剂的分类
化学试剂种类繁多,其分类及分级标准也不尽一致。 根据质量标准及用途的不同,化学试剂可大体分为: 标准试剂 普通试剂 高纯试剂 专用试剂
(4)量取 是指用量筒或量杯取液体物质的 操作,其精度要求用数值的有效数位表示。 (5)吸取 是指用移液管、刻度吸量管取液 体物质的操作。其精度要求用数值的有效数 位表示。 (6)空白试验 是指除不加样品外,采用完 全相同的分析步骤、试剂和用量(滴定法中 标准滴定液的用量除外),进行平行操作所 得的结果。用于扣除样品中试剂本底和计算 检验方法的检出限。

(4)固体试剂应用洁净干燥的小勺取用。取用强碱 性试剂后的小勺应立即洗净,以免腐蚀。
(5)用吸管取用液态试剂时,决不许用同一吸管同 时吸取二种试剂。 (6)盛装试剂的瓶上,应贴有标明试剂名称、规格 及出厂日期的标签,没有标签或标签字迹难以辨认 的试剂,在碳、乙醚、苯、丙酮、 己烷等低沸点有机溶剂时,一定要远离火源 和热源。装有上述试剂的试剂瓶应封严,并 放在阴凉处保存。 使用有毒有机溶剂时应在通风橱内操作,防 止意外事故发生。 无机试剂:浓酸、浓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浓硝酸、 浓盐酸、浓硫酸、高氯酸及氨水时,应在通 风橱中操作。如上述试剂溅到皮肤上或眼内, 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用5%NaHCO3或5%H3BO3 冲洗。 标 识:自配试剂应贴标签,并注明化合物名称、浓 度、配制日期,以及配制人姓名。
如:氢氟酸、氟化物(氟化钠、氟化钾、氟化 铵)、苛性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 (3)见光易分解,遇空气易被氧化和易挥发的试剂 应保存在棕色瓶里,放置在冷暗处。 如过氧化氢(双氧水)、硝酸银、高锰酸钾、 草酸等属见光易分解物质; 氯化亚锡,硫酸亚铁,亚硫酸钠等属易被空气 逐渐氧化的物质; 溴、氨水及大多有机溶剂属易挥发的物质。
实验用纯水必须注意保持纯净、避免污染。
通常采用以聚乙烯为材料制成的容器盛载实验用纯水。
(四)食品分析用水的检验
每一批纯水,都必须进行质量检验。 一般应达到以下标准: (1)用电导仪测定的电导率小于或等于 530μS/cm(25℃)。 (2)酸度呈中性或弱酸性,pH=5.0~7.5(25℃)。 (3)无有机物和微生物污染。 (4)钙、镁等金属离子含量合格 。 (5)氯离子含量合格 。
(1)标准试剂
标准试剂是用于衡量其它(欲测)物质化 学量的标准物质,习惯称之为基准试剂,其 特点是主体含量高,使用可靠。
我国规定滴定分析第一基准和滴定分析工 作基准的其主体含量分别为1000.02%和 1000.05%。
表2 食品检验中主要标准试剂及用途
类 别 主 要 用 途 工作基准试剂的定值 滴定分析标准溶液的定值 滴定分析法测定物质的含量 仪器及化学分析中作为微量杂质分析的标准 pH基准试剂的定值和高精密度pH计的校准 pH计的校准(定位)
(二)去离子水
利用离子交换剂去除水中的阳离
子和阴离子杂质所得的纯水,称
之为离子交换水或“去离子水”。 未进行处理的去离子水可能含有 微生物和有机物杂质,使用时应 注意。
(三)食品检验用水要求

既可用去离子水,也可采用蒸馏水。一般检验用三级水即可满足检验要求。
一级水用于有严格要求的分析实验,包括对颗粒有要求的实验,如高效液相色谱 用水。一级水可用二级水经过石英设备蒸馏水或离子交换混合窗处理后,再0.2纳米微 孔滤膜过滤来制取。 二级水用于无机痕量分析等实验,如原子吸收光谱人系用水。二级水可用多次蒸 馏或离子交换等制得。 三级水用于一般的化学分析实验。三级水可用蒸馏或离子交换的方法制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