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药物作用

药物效应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选择性——是指多数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对少数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器官或组织的作用较小或不产生作用。

选择性高的药物,针对性强

选择性低的药物,针对性差,作用范围广

选择性是相对的,与剂量密切相关

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

剂量与反应

剂量(dose)——一般是指药物每天的用量,是决定血药浓度和药物效应的主要因素。

包括:无效量

最小有效量(阈剂量)

治疗量(常用量)

最小中毒量

致死量

最大有效量(极量)

反应(效应)

量反应——是指药物效应的强弱用数量表示的反应,如血压、心率、血脂、平滑肌收缩或舒张程度等。

质反应——也称全或无反应,是指药物效应的强弱用阳性或阴性反应率来表示的反应,如死亡、惊厥、麻醉等。

量-效曲线是以药物的效应为纵坐标,剂量(或血药浓度)为横坐标所作的曲线图。

量反应量-效曲线

质反应量-效曲线

半数有效量(ED50)、半数致死量(LD50)

半数有效量(ED50):能使群体中半数个体(50%)出现某一效应的剂量。半数致死量(LD50):能使群体中半数个体(50%)出现死亡的剂量。

治疗指数(TI)

不良反应

——不符合用药目的,对患者不利的作用。

副作用:药物本身固有的,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特点:治疗作用与副作用是相对的;

取决于药物的选择性。

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机体损伤性反应。

◇急性毒性:用药后立即出现。多损害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

◇慢性毒性:长期用药后出现。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

◇特殊毒性:包括“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降到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效应。

例:镇静催眠药引起的“宿醉”。

变态反应:少数免疫反应异常患者,受某些药刺激后发生的免疫异常反应。

与毒性反应的区别:与剂量和疗程无关;与药理作用无关;不可预知。

特点:过敏体质容易发生;

首次用药很少发生;

过敏性终生不退;

结构相似药物有交叉过敏。

特异质反应:是一类先天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

例:蚕豆病。

继发作用:药物治疗作用所引发的不良后果。

例:广谱抗生素引起的二重感染。

停药反应:指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重新出现或加剧,又称停药症状或反跳现象。

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乐定或普萘洛尔突然停药,都可引起反跳现象。

依赖性:

生理依赖性(躯体依赖性或成瘾性):是指反复使用某些药物后造成的一种身体适应状态。

特点:一旦中断用药,即可出现强烈的戒断症状;

机体已产生了某些生理生化的变化。

心理依赖性(精神依赖性或习惯性):是指使用某些药物以后可产生快乐满足的感觉,并在精神上形成使用的欲望。

特点:停用药物不产生明显的戒断症状,可自制;

机体无生理生化变化。

根据国际禁毒公约规定,依赖性药物分为三大类:

麻醉药品(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

精神药品(包括镇静催眠药和抗焦虑药、中枢兴奋药、致幻剂)

其他(包括烟草、酒精等)。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化、排泄及其影响因素

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从进入机体至离开机体,可分为四个过程:

吸收

吸收——指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没有吸收过程。

不同给药途径吸收快慢依次为:吸入>舌下>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皮肤。

消化道给药

1.口服给药

主要吸收部位:小肠酸酸碱碱促吸收!

(面积大、时间长、血流量大、肠腔内pH 4.8~8.2)

影响吸收因素:

↘药物理化性质(脂溶性、解离度等)

↘剂型(包括赋形剂)、溶出度(包括崩解度)

↘胃肠功能(蠕动功能、血流量)

↘首过消除

↘其他(如胃肠内pH、食物、肠内细菌对药物的代谢等)

首过效应(首关效应)

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某些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

如:硝酸甘油(首关效应明显,舌下给药)。

2.舌下给药吸收面积较小,但因血流丰富,吸收较快。药物经舌下静脉,不经肝脏而直接进入体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首过消除。特别适合口服吸收时易于被破坏或首过消除明显的药物,如硝酸甘油、异丙肾上腺素等。

3.直肠给药优点是防止药物对上消化道的刺激性。因吸收表面积很小,肠腔液体量少,pH约8.0,对许多药物溶解不利,吸收反不如口服给药迅速和规则。

注射给药

皮下注射、肌内注射是最常用的两种注射给药途径,特点是吸收迅速而完全。

与口服给药相比,注射给药具有以下特点:

适用于在胃肠中易破坏或不易吸收的药物,如青霉素G、庆大霉素。

适用于肝脏首过消除明显的药物,如利多卡因。

使药物的效应产生更快。

注射给药对少数药物吸收反而比口服差。

吸入给药

吸收极其迅速。

气体及挥发性药物(如吸入麻醉药及亚硝酸异戊酯等)可直接进入肺泡被迅速吸收;

液体药物及固体药物则需要经过雾化以后成极细颗粒方能有效吸收;

颗粒直径3~5μm的药物可达细支气管,小于2μm才可进入肺泡,较大雾粒的喷雾剂只能用于鼻咽部或气管的局部治疗(如抗菌、消炎、祛痰、通鼻塞等)。

分布

概念:药物吸收后从血液向组织器官转运的过程。

特点:药物分布不均匀,不同步。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

2.体内特殊屏障

3.组织亲和力

4.局部器官血流量

5.体液的PH值和药物的理化性质

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特点:可逆性:饱和性;竞争性(竞争排挤,浓度增加)

如:华法林、非甾体类抗炎药、磺胺类药物、氯丙嗪主要与白蛋白结合。

体内的特殊屏障:

血脑屏障——是一种选择性阻止各种物质由血液进入脑的屏障,有利于维持中枢NS内环境相对稳定;

特点:致密,通透性差;病理状态下通透性可增加;

◇分子小,脂溶性高,极性小的物质易于通过

胎盘屏障——特点:通透性高。

妊娠用药禁忌!!

血眼屏障——局部给药。

组织的亲和力:

碘——甲状腺

但不一定是作用的靶器官:硫喷妥钠——脂肪组织;四环素与钙络合沉积于骨骼及牙齿中。

局部器官血流量(再分布)

人体脏器的血流量以肝最多,肾、脑、心次之。这些器官血流丰富、血流量大,药物吸收后往往在这些器官迅速达到较高浓度。药物从血流丰富的器官到其他组织器官的过程叫再分布。如:硫喷妥钠。

体液的pH和药物的理化性质

弱酸性药物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pH约7.4);弱碱性药物在细胞内(pH约7.0)浓度较高。

举例:口服碳酸氢钠抢救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转化(代谢)

概念: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结构变化

代谢部位:主要是肝脏;

药物代谢过程:

Ⅰ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

Ⅱ相反应:结合(与葡萄糖醛酸或乙酰基、甘氨酸、硫酸等结合)。

药物代谢酶:

肝药酶的特性

(1).选择性低:针对各种药物均有作用;

(2).变异性较大:个体差异大,先天,年龄,营养状态,机体功能状态,疾病等均可影响其含量及活性;

(3).易受外界因素诱导或抑制

◇肝药酶诱导剂,使药酶的数量增加,或活性提高。

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地塞米松等。

举例:孕妇在产前两周服用苯巴比妥60mg/d,可诱导新生儿肝微粒体酶,促进血中游离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从胆汁排出,可用于预防新生儿的核黄疸。

◇肝药酶抑制剂,使药酶的数量减少,或活性降低。

如:氯霉素、对氨水杨酸、异烟肼、保泰松、西咪替丁等。

举例:氯霉素与苯妥英钠合用,可使苯妥英钠在肝内的生物转化减慢,血药浓度升高,甚至可引起毒性反应。

排泄

概念:排泄是指药物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经不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是药物作用彻底清除的过程。

排泄器官:肾脏(主要)、

肺(挥发性药物及气体)、

胆汁、腺体(乳腺,汗腺,唾液腺)

肾排泄过程及影响因素

胆汁排泄及其影响因素

途径:肝脏——胆汁——肠腔——粪便。

药物的肠肝循环:自胆汁排进十二指肠的结体型药物在肠中经水解后再吸收,形成肝肠循环,使药物排泄慢,作用时间延长。

举例:洋地黄毒苷的肝肠循环比例25%,T1/2:5~7天,作用消失需2~3周。

半衰期和连续多次给药的药-时曲线

半衰期(V)一般是指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也称血浆半衰期。

绝大多数药物t1/2是固定值,反映药物消除速度。

V=0.693/K e

K e是消除速率常数,指单位时间内药物消除的百分率。K e值大,说明消除速率快。

按t1/2长短将药物分为5类:超短效t1/2≤1小时,短效为1~4小时,中效为4~8小时,长效为8~24小时,超长效>24小时。

肝肾功能不良者,绝大多数药物t1/2延长,通过测定病人肝肾功能调整用药剂量或给药间隔。

多次给药的特点:

◇连续给药,经5个t1/2血浆中药物浓度达到稳态浓度(C SS)——又称坪值。

◇达到C SS时,给药速度与消除速度相等。

◇坪值高低与单位时间内(每日)药量成正比。药量越大,坪值越高;药量越小,坪值越低。

◇首剂加倍:是指第一次用药量是常规剂量的两倍

特点:可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坪值;

例如:洋地黄毒苷半衰期为36个小时,达坪需一周时间。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药物相互作用——指同一时间或间隔一定时间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产生的相互影响。

药动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配伍禁忌

体外相互影响——药物配伍禁忌

指讲多种药物混合在一起时,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如混浊、沉淀、变色、减效、失效

或产生有害物质。

例如,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在碱性药物溶液中易氧化而失效;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使氨基糖苷类失去抗菌活性;青霉素在葡萄糖溶液中不稳定,易致过敏。

药动学方面

妨碍吸收

◇改变胃肠道pH;

◇吸附、络合或结合;

◇影响胃排空和肠蠕动;

◇改变肠壁功能;

吸附、络合或结合——

氢氧化铝凝胶可吸附氯丙嗪;

考来烯胺能与洋地黄、性激素、甲状腺素、四环素、保泰松、苯巴比妥、口服抗凝血药、噻嗪类利尿药等结合;

四环素类与钙、镁或铝等离子能形成不溶性络合物;

浓茶中含大量鞣酸,可与铁制剂或生物碱发生沉淀,因而阻碍吸收。

妨碍分布——竞争血浆蛋白结合

如:乙酰水杨酸、对乙酰氨基酚与血浆蛋白结合力强,可将双香豆素类从血浆蛋白结合部位置换出来,抗凝血作用增强。

早产儿或新生儿服用磺胺类或水杨酸类,由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可将胆红素从血浆蛋白置换出来,引起脑核性黄疸症。

影响生物转化

影响肝药酶药物诱导或抑制肝药酶而影响其他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

影响非微粒体酶改变受此酶代谢的药物生物转化,如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可延缓单胺类药物代谢,使这些药物的升压作用和毒性反应增加。

影响药物排泄

◇影响尿液pH

“酸酸碱碱促吸收、酸碱碱酸促排泄!”

◇竞争转运载体

如:水杨酸类、丙磺舒、噻嗪类、乙酰唑胺、呋塞米、对氨基水杨酸、青霉素、头孢噻啶等。当这些药物合用时,排泄均可减少,使作用或毒性增加。

药效学方面

拮抗作用

◇药理性拮抗

如,阿托品抢救有机磷中毒;纳洛酮可拮抗吗啡的作用;普萘洛尔可拮抗异丙肾上腺素的作用。

◇生理性拮抗

如,组胺可作用于H1受体,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肾上腺素可作用于β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化学性拮抗

如:鱼精蛋白解救肝素过量;重金属可与二巯基丙醇结合成络合物而排泄。

◇生化性拮抗

拮抗作用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传出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四两拨千斤】

M样作用——副交感神经兴奋时的表现N2样作用——骨骼肌被激动时的表现N1样作用——交感+副交感

【四两拨千斤】

拟胆碱药可分为:

M 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对眼和腺体的选择性较高

【毛果芸香碱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抗胆碱酯酶药

抑制AChE的活性,致使ACh不能被水解而大量堆积,从而激动M受体和N受体,产生

M样作用和N样作用。

1.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

【新斯的明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有机磷酸酯类【种类】敌百虫敌敌畏马拉硫磷

对硫磷内吸磷乐果

【毒理】

有机磷+胆碱酯酶=磷酰化胆碱酯酶复合物→老化!

【中毒表现】M 样症状→轻度中毒

M + N样症状→中度中毒

M + N + 中枢症状→重度中毒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治疗】

AChE复活药——氯解磷定

【有效基团】肟基

【药理作用】

①复活胆碱酯酶:肟基与磷酰基结合,AchE游离;

②与体内游离的有机磷酸酯直接结合,阻止其与AchE结合;

③对神经肌肉接头处的N2受体有明显作用,迅速制止肌束震颤;

④可改善中枢中毒症状,对M样作用弱;

⑤对体内堆积的Ach无作用,故应与阿托品合同;

⑥对乐果中毒无效;

⑦t1/2短,需重复用药。

拟胆碱药

拟胆碱药分两类,兴奋受体抑制酶;

匹罗卡品作用眼,外用治疗青光眼;

新斯的明抗酯酶,主治重症肌无力;

毒扁豆碱毒性大,作用眼科降眼压。

抗胆碱药

M胆碱受体阻断药——阿托品和阿托品类生物碱【阿托品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阿托品类生物碱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

【按药理作用分类】

1.合成扩瞳药:后马托品、托吡卡胺、环喷托酯、尤卡托品,作用较阿托品起效快,持续时间短。

2.合成解痉药:季铵类:异丙托溴铵

溴丙胺太林(普鲁本辛)

叔铵类:贝那替秦(胃复康)

【常用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及临床应用】

阿托品

莨菪碱类阿托品,抑制腺体平滑肌;

瞳孔扩大眼压升,调节麻痹心率快;

大量改善微循环,中枢兴奋须防范;

作用广泛有利弊,应用注意心血管。

临床用途有六点,胃肠绞痛立即缓;

抑制分泌麻醉前,散瞳配镜眼底检;

防止“虹晶粘”,能治心动缓;

感染休克解痉挛,有机磷中毒它首选。

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

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 1.细胞生物学机制 几乎所有的肿瘤细胞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基因被开启或激活,而与细胞分化有关的基因被关闭或抑制,从而使肿瘤细胞表现为不受机体约束的无限增殖状态。从细胞生物学角度,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者导致肿瘤细胞死亡的药物均可发挥抗肿瘤作用。 2.生化作用机制 (1)影响核酸生物合成:①阻止叶酸辅酶形成;②阻止嘌呤类核苷酸形成;③阻止嘧啶类核苷酸形成;④阻止核苷酸聚合;(2)破坏DNA结构和功能;(3)抑制转录过程阻止RNA 合成;(4)影响蛋白质合成与功能:影响纺锤丝形成;干扰核蛋白体功能;干扰氨基酸供应;(5)影响体内激素平衡。 烷化剂烷化剂可以进一步分为: 氮芥类:均有活跃的双氯乙基集团,比较重要的有氮芥、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CTX)、异环磷酰胺(IFO)等。其中环磷酰胺为潜伏化药物需要活化才能起作用。目前临床广泛用于治疗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对乳腺癌、肺癌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该药除具有骨髓抑制、脱发、消化道反应,还可以引起充血性膀胱炎,病人出现血尿,临床在使用此药时应鼓励病人多饮水,达到水化利尿,减少充血性膀胱炎的发生。还可以配合应用尿路保护剂美斯纳。 亚硝脲类:最早的结构是N-甲基亚硝脲(MNU)。以后,合成了加入氯乙集团的系列化合物,其中临床有效的有ACNU、BCNU、CCNU、甲基CCNU等,链氮霉素均曾进入临床,但目前已不用。其中ACNU、BCNU、CCNU、能通过血脑屏障,临床用于脑瘤及颅内转移瘤的治疗。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及迟发性的骨髓抑制,应注意对血象`的观测,及时发现给予处理。 乙烯亚胺类:在研究氮芥作用的过程中,发现氮芥是以乙烯亚胺形式发挥烷化作用的,因此,合成了2,4,6-三乙烯亚胺三嗪化合物(TEM),并证明在临床具有抗肿瘤效应,但目前在临床应用的只有塞替派。此药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注意对血象定期监测。 甲烷磺酸酯类:为根据交叉键联系之复合成的系列化合物,目前临床常用的只有白消安(马利兰)。临床上主要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个别病人可引起纤维化为严重的不良反应。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停药,更换其它药物。 其他:具有烷化作用的有达卡巴嗪(DTIC)、甲基苄肼(PCZ)六甲嘧胺(HHN)等。环氧化合物,由于严重不良反应目前已被淘汰。 抗代谢药物抗代谢类药物作用于核酸合成过程中不同的环节,按其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类药物: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氟尿嘧啶(5-FU)、呋喃氟尿嘧啶(FT-207)、二喃氟啶(双呋啶FD-1)、优氟泰(UFT)、氟铁龙(5-DFUR)。 抗肿瘤作用主要由于其代谢活化物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干扰了脱氧尿嘧啶苷酸向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转变,因而影响了DNA的合成,经过四十年的临床应用,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成为治疗肺癌、乳腺癌、消化道癌症的基本药物。 不良反应比较迟缓,用药6-7天出现消化道粘膜损伤,例如:口腔溃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一周以后引起骨髓抑制。而连续96小时以上粘腺炎则成为其主要毒性反应。临床上如长时间连续点滴此类药物应做好病人的口腔护理,教会病人自己学会口腔清洁的方法,预防严重的粘膜炎发生。

常见抢救药品

抢救药品规格与作用 口诀 一肾二异三阿托 四洛五可六利多 七多八阿九西地 十尿一去地氨钙 我科抢救药物: 一、肾上腺素(1mg/ml/支) 1、药理作用:可兴奋心脏,收缩血管,能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轻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 2、适应症: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心跳骤停得抢救。 3、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有面色苍白,心慌,头痛,心律失常,停药后消失,剂量过大注射入血管使血压骤升,反复局部注射易引起局部坏死。 4、禁用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甲亢,洋地黄中毒,心源性哮喘,出血性休克等患者。 二、异丙肾上腺素(1mg/ml/支) 1、药理作用:为拟肾上腺素药,对β1与β2受体都有很强得作用, 对α受体无作用,加快心率。 2、适应症:用于急性重症支气管哮喘,心跳骤停,抗休克与房室传导

阻滞以及尖端扭转性室速。 3、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有心悸,头痛,头晕,喉干,恶心,软弱无力,出汗,可产生耐药性,剂量过大可引起心律失常。禁与碱性药物合用。甲亢,洋地黄中毒,心肌炎患者禁用。舌下含服应咬碎。 三、阿托品(0、5mg/ml/支) 1、药理作用:抗胆碱药,能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得抑制作用,加快心率,消除心脏传导阻滞,可解除痉挛抑制腺体分泌,散大瞳孔。 2、适应症:用于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阿斯综合症,胃肠道,胆绞痛,散瞳,有机磷农药中毒。 3、注意事项:心动过速,青光眼者禁用。 四、洛贝林(3mg/ml/支) 1、药理作用:本品刺激颈动脉与主动脉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 2、适应症:用于新生儿窒息,各种原因引起得早期呼吸衰竭。 3、注意事项:大剂量可兴奋迷走神经而导致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特大剂量可引起惊厥,呼吸麻痹,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痛,心悸。 五、可拉明(0、375/2ml/支)又名尼可刹米 1、药理作用:本品可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也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对大脑皮质血管运动中枢与脊髓有微弱得兴奋作用。

常用药名及作用

所有注射针剂名称(学名)及用途 1、注射用辅酶A:用于白细胞减少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功能性低热的辅助治疗。 2、氯丙嗪:用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或顽固性呃逆。 3、异丙嗪(又叫非那根):①用于治疗皮肤黏膜的过敏②晕动病③麻醉和术后的辅助治疗 ④防治放射病性或药源性恶心、呕吐。 4、盐酸奈福泮(又叫悦止):术后止痛、癌症痛、急性外伤痛。局部麻醉、针麻等麻醉辅助用药。 5、三磷酸胞苷二钠:用于颅脑外伤后综合症及其遗症的辅助治疗。 6、盐酸川芎嗪: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 7、氢溴酸高乌甲素:用于中度以上疼痛。 8、盐酸甲氧氯普胺(又叫胃复安):镇吐药 9、尼可刹米(又叫可拉明):用于中枢性呼吸抑制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抑制。 10、利巴韦林(又叫病毒唑):抗病毒药。 11、地西泮(安定):①可用于抗癫痫和抗惊厥②静注可用于全麻的诱导和麻醉前给药。 12、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①防治椎管内阻滞麻醉时发生的急性低血压②用于出血、药物过敏、手术并发症及脑外伤或脑肿瘤合并休克而发生的低血压③心源性休克或败血症所致的低血压 13、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又叫付肾):主要适用于因支气管痉挛所致严重呼吸困难,可迅速缓解药物等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亦可用于延长浸润麻醉用药的作用时间。 14、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又叫鲁米那):治疗癫痫,也用于其他疾病引起的惊厥及麻醉前给药。 15、黄体酮注射液:用于月经失调,如闭经和功能性子宫出血、黄体功能不足、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的治疗。 16、盐酸苯海拉明:用于急性重症过敏反应、手术后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牙科局麻、其他过敏反应病不宜口服用药者。 17、异烟肼注射液:与其他结核药联合用于各种类型结核病及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治疗。 18、硫酸阿托品注射液:①各种内脏绞痛②全身麻醉前给药、严重盗汗和流涎症③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的缓慢性心失常④抗休克⑤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19、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用于缺血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20、注射用盐酸赖氨酸:治疗颅脑外伤、慢性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疾病的脑保护剂。 21、注射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心绞痛,与洋地黄或利尿剂合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22、碳酸氢钠注射液:①治疗代谢性酸中毒②碱化尿液③作为制酸药,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症状④静脉滴注对某些药物中毒有非特异性的治疗作用,如巴比妥类、水杨酸类药物及甲醇等中毒。 23、硫酸镁注射液:可作为抗惊厥药。常用于妊娠高血压,治疗先兆子痫和子痫,也用于治疗早产。口服具有导泻作用。 24、维生素C注射液:①治疗坏血病②慢性铁中毒③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症的治疗。 25、胞磷胆碱氯化钠(又叫胞二磷):辅酶。用于急性颅脑外伤和脑手术后意识障碍。

各类常用药物的配伍及用法用量

各类常用药物的配伍 分类: 药物 抗菌药物合理配伍,可达到协同或相加作用,从而增强疗效;配伍不当则可发生拮抗作用,使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抵消,疗效下降,甚至引起毒副反应。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应掌握适应症,注意各个品种的针对性,争取协同联合,避免拮抗作用。现将常用的药物的配伍简介如下:1、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钠合用有较好的抑酶保护和协同增效作用,青霉素类和丙磺舒合用有协同作用。与氨基糖甙类呈协同作用,但剂量应基本平衡。青霉素类不能与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等抗菌药合用。例外的是治疗脑膜炎时,因青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而采用青霉素与磺胺嘧啶合用,但要分开注射,否则会发生理化性配伍禁忌。治疗脑膜炎也有用氯霉素与大剂量青霉素合用的,其给药顺序为先用青霉素,2-3小时后再用氯霉素。青霉素与维生素C、碳酸氢钠等也不能同时使用。 2、氨基糖甙类 氨基糖甙类(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壮观霉素、安普霉素等)与β-内酰类配伍应用有较好的协同作用。甲氧苄氨嘧啶(TMP)可增强本品的作用。氨基糖甙类可与多粘菌素类合用,但不可与氯霉素类合用。氨基糖甙类药物间不可联合应用以免增强毒性,与碱性药物联合应用其抗菌效能可能增强,但毒性也会增大。链霉素与四环素合用,能增强对布氏杆菌的治疗作用;链霉素与红霉素合用,对猪链球菌病有较好的疗效:链霉素与万古霉素(对肠球菌)或异烟肼(对结核杆菌)合用有协同作用。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可与喹诺酮药物合用。链霉素与磺胺类药物配伍应用会发生水解失效。硫酸新霉素一般口服给药,与阿托品类药物应用于仔猪腹泻。3、四环素类 四环素类药物(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等)与本品同类药物及非同类药物如泰妙菌素、泰乐菌素配伍用于胃肠道和呼吸道感染时有协同作用,可降低使用浓度,缩短治疗时间。四环素类与氯霉素类合用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土霉素不能与喹乙醇、北里霉素合用。 4、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罗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北里霉素等)与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嘧啶(SD)、磺胺间甲氧嘧啶(SMM)、TMP的复方可用于治疗呼吸道病。红霉素与泰乐菌素或链霉素联用,可获得协同作用。北里霉素治疗时常与链霉素、氯霉素合用。泰乐菌素可与磺胺类

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

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 15、去甲肾上腺素 1 )兴奋心脏 2)收缩血管 3)升高血压 16、盐酸肾上腺素 1)兴奋心脏 2)对皮肤、粘膜及内脏血管有收缩作用;对骨骼肌及冠状动脉有扩张作用; 3)收缩压、舒张压均可升高 4)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使粘膜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或消除粘膜充血或水肿5)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升高血糖 17、异丙肾上腺素 1)兴奋心脏 2 )舒张血管,使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 3)扩张支气管 4)促进脂肪分解 18、硫酸阿托品 1)抑制腺体分泌 2)扩瞳、升高眼压、调节麻痹 3 )解除平滑肌痉挛 4)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抑制 5 )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6 )解救有机磷酸脂类中毒 19、盐酸利多卡因 1 )局部麻醉 2)抗心律失常 20、尼可刹米 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提高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也可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 21、洛贝林 通过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 22、间羟胺 1)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作用较去甲肾温和、缓慢而持久 2 )心肌收缩力增强,可使休克患者心排血量增加 3)较少引起心悸和心律失常 4)收缩肾血管作用较弱,较少引起少尿、无尿 23、盐酸多巴胺 1)兴奋心脏 2)大剂量应用时,表现为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 3)治疗量时产生排钠利尿作用;大剂量应用时使肾血管明显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24、西地兰 1)正性肌力作用显著加强衰竭心脏的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从而解除心衰的症状 2)负性频率作用减慢心率的作用 3)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房室传导速度,可减慢心房纤颤或心房扑动的心室率

药物合成反应的期末试卷

药物合成反应(第三版)的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空2分,共20分) 1.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 ) A吸电子基的有-CHO,-COR,-NH2,-COOH,-NO2,-COOR,-COCl,-CN B酸催化的α-卤化取代反应中,过量卤素存在下反应停留在α-单取代阶段 C一般情况下,不同结构下羧酸的置换活性是脂肪羧酸<芳香羧酸 D活性较大的叔醇、苄醇的卤置换反应倾向于S N2机理,而其他的醇反应以S N1机理为主 2.下列催化剂在F-C反应中活性最强的是 ( B ) A.AlCl3 B.SnCl4 C.ZnCl2 D.FeCl3 3.对卤化剂的影响下面正确的是( A ) A.PCl5>PCl3 >POCl3>SOCl3 B. PCl5>PCl3 >SOCl3>POCl3 C. PCl5>SOCl3>POCl3>PCl3 D. PCl3 >POCl3>SOCl3>PCl5 4.离去基团活性正确的是( D ) A. I->Br->F->Cl- B. I->Br->Cl->F- C. Br->F->I->Cl- D. Br->Cl->F->I- 7.下列哪项不是DDC的特性?( C ) A.脱水剂,吸水剂,应用范围广,用于多肽合成等 B.反应条件温和,在室温下进行 C.反应过程激烈,时间短 D.反应过程缓慢,时间长 8.为了使碘取代反应效果变好,下列哪项不行( C ) A.氧化剂 B.碱性缓冲物质 C.还原剂 D.与HI形成难溶于水的碘化物的金属氧化物 9.下列重排中不是碳原子到碳原子的重排的是( D ) A. Wangner-Meerwein重排 B. 频纳醇重排(Pinacol) C. 二苯乙醇酸型重排 D. Beckmann重排 10.下列什么反应可以用于延长碳链( A ) A.Blanc氯甲基化反应 B.芳醛的α-羟烷基化 C.芳烃的β-羟烷基化 D.β-羰烷基化反应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1.重排反应是指在同一分子内,某一原子或基团从一个原子迁移至另一原子而形成新分子的反应。其按机理可分为?亲电重排、亲核重排、自由基重排、协同重排。 2.DDC缩合法的三个特征是?吸水剂、脱水剂、应用范围广,尤其用于多肽合成;反应条件温和,温室下进行;反应过程缓慢,时间长。 3.常见的酰化试剂有?羧酸、羧酸酯、酸酐、酰氯。 4.几乎可被称为万能催化剂的是?AlCl3 5.Blanc 反应条件ArH+HCHO_ HCl/ZnCl2______ArCH2Cl 6.有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7.由于分子经过均裂产生自由基而引发的反应称为_自由基型反应________ 8.常用的卤代试剂:卤素、NBS、次卤酸酯、硫酰卤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分子中存在多个羟基事,M n O2可选择性地氧化烯丙位(或苄位)羟基(对) 2.羧酸酯为酰化剂时,酸催化增强羧酸酯(酰化剂)的活性,碱催化增强醇(酰化剂)的活性(对) 3.相转移催化剂是一种与水相中负离子结合的两性物质,可以把亲核试剂转移到有机相进行亲核反应。(对)

十五种常用抢救药品的作用

十五种常用抢救药品的作用、护理要点和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 1.肾上腺素(付肾素)1mg/ml 属于抗休克血管活性药 药物作用:可兴奋心脏,收缩血管,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内源性儿茶酚胺,它的作用与剂量有关。 临床作用:(1)常用于抢救过敏性的休克; (2)抢救心脏骤停; (3)治疗支气管哮喘; (4)与局麻药合用减少的吸收而延长其疗效,并减少毒副的作用,可减少手术部位的血; (5)制止鼻粘膜和齿龈出血; (6)治疗荨麻疹、枯草热、血清反应等。 用法用量:皮下注射一次0.25mg ;心室内注射0.25-1mg;极量:皮下注射一次1mg 。2支 不良反应:头痛、心悸、血压升高等,有时可引起心律失常。 护理要点:(1)禁用于对本品过敏、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等患者; (2)禁与碱性药物配伍; (3)不可用于普鲁卡因引起的休克,否则引起室颤; (4)皮下注射或肌注时,要更换注射部位,以免引起组织坏死; (5)注射时密切观察血压和脉搏的变化,以免引起血压骤升和心动过速; (6)本品可使血糖升高,与胰岛素合用可降低胰岛素效果; (7)使用肾上腺素可增加心肌和全身耗氧量,故必须充分给氧,注意酸中毒的发生。 2.异丙肾上腺素1mg/2ml 药物作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对心脏有兴奋作用,能增加心肌氧耗、心输出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扩张周围血管及支气管平滑肌。 临床应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房室传导阻滞、及各种休克和心脏骤停。 用法用量:可用0.5-1mg溶于5%葡萄糖200-300ml迟缓静注。2.4mg/日。1支 不良反应:心悸、头痛、头晕等。 3.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2mg/ml 药物作用:α受体激动剂 临床应用:静滴应用于各种休克(出血性休克禁用) 不良反应:使用时间过长可引起血管强烈收缩,使组织缺氧加重。 护理要点:(1)长时间使用可导致不可逆休克; (2)禁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无尿患者; (3)本品遇光变色,应避光保存; (4)不宜与偏碱性药物如磺胺嘧啶钠、氨茶碱等配伍注射; (5)用药当中须随时测量血压,调整给药速度; (6)静滴时严防药液外漏,一旦发现外漏,除使用血管扩张剂外,还应尽快热敷并给予普鲁卡因大剂量封闭。 4.阿托品0.5mg/ml 解痉药 药物作用:M胆碱受体阻滞剂,有松弛平滑肌及扩瞳作用。 临床应用:适用于内脏绞痛、有机磷农药中毒、散瞳、阿斯综合征、感染性休克、麻醉前给药。 用法用量:一次0.2-0.5mg,极量一次2mg,中毒量5-10mg,致死量80-130mg。2支 不良反应:眩晕、头痛、便秘、少汗、皮肤潮红、视力模糊,过量可出现中枢神经兴奋症状,重则转为抑制。 护理要点:(1)禁用于对颠茄类生物碱过敏、青光眼、充血性心衰等患者; (2)静脉注射速度要慢,观察有无过量及中毒症状; (3)对老年患者要观察有无便秘,对前列腺增生者要观察尿量; (4)滴眼时要压迫内眦,以免流入鼻内。 5.多巴胺20mg/ml 升压药 药物作用:为多巴胺受体α和β受体的激动剂,作用与剂量有关。 临床应用:为抗休克首选药,对休克伴肾功能不全、心排出量降低、微循环灌注不良患者有益,与利尿剂合并用于肾衰。 用法用量:常用量静脉滴注一次20mg,稀释后迟缓滴注;极量:静脉滴注20ug/kg,将20mg参加5%GS200-

常用药品功能 中 大

常用药品功能中大 1、注射用辅酶A:用于白细胞减少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功能性低热的辅助治疗。 2、氯丙嗪:用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或顽固性呃逆。 3、异丙嗪(又叫非那根):①用于治疗皮肤黏膜的过敏②晕动病③麻醉和术后的辅助治疗 ④防治放射病性或药源性恶心、呕吐。 4、盐酸奈福泮(又叫悦止):术后止痛、癌症痛、急性外伤痛。局部麻醉、针麻等麻醉辅助用药。 5、三磷酸胞苷二钠:用于颅脑外伤后综合症及其遗症的辅助治疗。 6、盐酸川芎嗪: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 7、氢溴酸高乌甲素:用于中度以上疼痛。 8、盐酸甲氧氯普胺(又叫胃复安):镇吐药 9、尼可刹米(又叫可拉明):用于中枢性呼吸抑制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抑制。 10、利巴韦林(又叫病毒唑):抗病毒药。 11、地西泮(安定):①可用于抗癫痫和抗惊厥②静注可用于全麻的诱导和麻醉前给药。 12、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①防治椎管内阻滞麻醉时发生的急性低血压②用于出血、药物过敏、手术并发症及脑外伤或脑肿瘤合并休克而发生的低血压③心源性休克或败血症所致的低血压 13、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又叫付肾):主要适用于因支气管痉挛所致严重呼吸困难,可迅速缓解药物等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亦可用于延长浸润麻醉用药的作用时间。 14、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又叫鲁米那):治疗癫痫,也用于其他疾病引起的惊厥及麻醉前给药。 15、黄体酮注射液:用于月经失调,如闭经和功能性子宫出血、黄体功能不足、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的治疗。 16、盐酸苯海拉明:用于急性重症过敏反应、手术后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牙科局麻、其他过敏反应病不宜口服用药者。 17、异烟肼注射液:与其他结核药联合用于各种类型结核病及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治疗。 18、硫酸阿托品注射液:①各种内脏绞痛②全身麻醉前给药、严重盗汗和流涎症③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的缓慢性心失常④抗休克⑤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19、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用于缺血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20、注射用盐酸赖氨酸:治疗颅脑外伤、慢性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疾病的脑保护剂。 21、注射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心绞痛,与洋地黄或利尿剂合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22、碳酸氢钠注射液:①治疗代谢性酸中毒②碱化尿液③作为制酸药,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症状④静脉滴注对某些药物中毒有非特异性的治疗作用,如巴比妥类、水杨酸类药物及甲醇等中毒。 23、硫酸镁注射液:可作为抗惊厥药。常用于妊娠高血压,治疗先兆子痫和子痫,也用于治疗早产。口服具有导泻作用。 24、维生素C注射液:①治疗坏血病②慢性铁中毒③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症的治疗。 25、胞磷胆碱氯化钠(又叫胞二磷):辅酶。用于急性颅脑外伤和脑手术后意识障碍。 26、过氧化氢溶液:消毒防腐药。

药物合成反应习题及答案

药物合成反应习题及答案 一、 举例解释下列概念: 1, 官能团保护;为什么保护?当分子中有多个官能团,想在某一官能团进行转换反应,为了不使其 他官能团影响反应,需对这些官能团进行衍生化,这就是官能团的保护。达到反应目的后再还原这些官能团。 理想保护基:试剂易得、无毒,保护基稳定,引入和脱去反应选择性好,收率高。 2, 相转移催化剂; 一种与水相中负离子结合的两性物质,可把亲核试剂转移到有机相进行亲核反应。 其优点:克服溶剂化作用;不需无水操作;可用无机碱代替有机金属碱;降低反应温度。 3,重排反应;重排反应是指在同一分子内,某一原子或基团从一个原子迁移至另一原子而形成新分子 的反应。按反应机理可分为亲电重排、亲核重排、自由基重排和协同重排。 4,合成子:组成靶分子或中间体骨架的各个单元结构的活性形式. 包括:离子合成子、自由基或周环反应所需的中性分子。 离子合成子:包括 d 合成子和 a 合成子 d 合成子: 亲核性的离子合成子 d---donor of electron d 合成子 CN KCN CH 2-CHO CH3CHO MeSH MeS RCH C RCH CH Bu BuLi 等价试剂 a 合成子:氧化性或亲电性的离子合成子 a 合成子: Me 2C-OH Me 2C=O CH 2COCH 3BrCH 2COCH 3 2-CH-COOR CH 2=CH-COOR 等价试剂 5, 协同反应:在反应过程中,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化学键破裂和形成时,都必须相互协调地在同 一步骤中完成。 6, 非均相催化氢化: 催化剂、反应物、试剂和氢供体在两项或多项中反应,催化剂自成一相,称为非均相催化氢化。如Pd/C 为催化剂, 氢气为氢供体,在反应液中还原双键的反应。 二、 写出下列反应产物 1, HgCl 2 + 2, C CH 2OAc O OH O NBS/dioxane OAc 2 C 4H 9CH 2COOH 23 C 4H 9CCHOOH 5, OH Ph 3P/Br 2 6, N CH 3 OH 3 N CH 3 Cl 7,

常用药品名称、用法及用途

常用药品的名称用法及用途 1.盐酸肾上腺素(负肾,AD,1mg/1ml) 1)作用:兴奋α、β两种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升高血压,心肌耗氧量增加,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解除支气管痉挛。2)适用于:过敏性休克,心脏骤停,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粘膜或齿龈的局部止血等。 2.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正肾,NA,2mg/1ml) 1)作用:显著地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多;使除冠状动脉以外的小动脉强烈收缩,引起外周阻力明显增大而使血管收缩,升高血压。2)适用于:急性心肌梗塞,体外循环、嗜铬细胞瘤切除等引起的低血压。 3.硫酸异丙肾上腺素(喘息定,SOprenaline,1mg/2ml) 1)作用:兴奋心脏,改善心脏传导,增加回心血量,升高血压,使脉压增大,扩张内脏血管,扩张支气管平滑肌。2)适用于:缓慢性心律失常、支气管哮喘、中毒性休克及心脏房室传导阻滞。 4.尼可刹米(可拉明,Nikethamide,0.375g/1.5ml) 1)作用: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2)适用于:中枢性呼吸衰竭,继发性呼吸抑制及循环衰竭。 5.山梗菜碱(洛贝林,Lobeline,3mg/1ml) 1)作用: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地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2)适用于:新生儿窒息、CO引起的窒息以及肺炎等引起的呼衰。 6.去乙酰毛花甙(西地兰,Deslanoside,0.4mg/2ml) 1)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与传导,正性肌力,利尿。2)适用于: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7.多巴胺(Dopamine,20mg/2ml) 1) 作用:增加心排血量,加快心率,收缩外周血管,扩张内脏血管。2)适用于:各种休克的治疗,对伴有肾功能不全、心排血量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增高而已补充血容量的更有意义。 8.阿托品(Atropine,1mg/1ml) 1)作用: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散大瞳孔,升高眼压;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而起到抗休克的作用,并能兴奋呼吸中枢。2)适用于:内脏绞痛、早搏、感染性休克、急性微循环障碍、严重心动过缓,有机磷农药中毒、麻醉时抑制腺体分泌、阿—斯综合征。 9.间羟胺(阿拉明,Metaraminol,10mg/1ml) 1)作用:兴奋α受体,缓慢持久地收缩血管和中度增强心肌收缩力。2)适用于:各种休克及手术时低血压、心梗性休克。 10.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e,5mg/1ml) 1)作用:扩张静脉和小动脉,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动静脉血管,缓解心绞痛,降低血压。2)适用于:治疗肺水肿,指端静脉痉挛及预防心绞痛。 11.普罗帕酮(心律平,Propafenone,35mg/10ml) 1)作用:抗心律失常,松弛冠状动脉及支气管平滑肌局麻作用;增加冠脉血流及轻中度抑制心肌收缩力作用。2)适用于:室早、阵发性室速及预激综合征。 12.呋塞米(速尿,Furosemide,20mg/2ml) 1)作用:抑制髓袢升支的髓质部对钠、氯的重吸收,促进钠、氯、钾的排泄和影响肾髓

药物合成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卤化反应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2 Cl和2Br与烯烃加成属于(亲电)(亲电亲核)加成反应,其过渡态可能有两种形式:①( 桥型卤正离子 )②(开放式碳正离子) 2. 在醇的氯置换反应中,活性较大的叔醇,苄醇可直接用(浓)或()气体。而伯醇常用( )进行氯置换反应。 3.双键上有苯基取代时,同向加成产物(增多){增多,减少,不变},烯烃与卤素反应以(对向加成 )机理为主。 4在卤化氢对烯烃的加成反应中,、、活性顺序为(>> )烯烃2、22、2的活性顺序为( 2>22>2 ) 5写出此反应的反应条件( NBS/CCl hv,4h)

Ph3CCH2CH CH2Ph 3 CCH CHCH2Br5 二.选择题。(10分) 1.下列反应正确的是(B) A. C CH C Br C CH3 Br2 += B. C. (CH3)3 HC H2C HCl (CH3)3C H CH3 Cl D.Ph3C CH CH22 CCl/r,t.48h3 C H C CH2Br 2.下列哪些反应属于1亲核取代历程(A)A.(CH3)2CHBr+H2O(CH3)2CHOH+HBr B.CH2I+CH 2 CN NaCN+NaI C. NH3+CH3CH2I CH3CH3NH4+I

D. CH 3CH(OH)CHCICH 3+CH 3 C H O C H CH 3CH 3ONa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 、次卤酸新鲜制备后立即使用. B 、次卤酸酯作为卤化剂和双键反应, 在醇中生成卤醇, 在水溶液中生成卤醚. C 、次卤酸(酯)为卤化剂的反应符合反马氏规则, 卤素加在双键取代基较多的一端; D 、最常用的次卤酸酯: 次氯酸叔丁酯 (3)3是具有刺激性的浅黄色固体. 4.下列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D ) A. RCOOH RCOCl + H 3PO 3PCl 3 B. RCOOH RCOCl + SO 2 + HCl SOCl 2 C. N H COOH N H COOC 2H 5 C 2H 5OH, H 2SO 4

药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药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硬药 2.化学治疗 3.基本结构 4.软药 5.抗生素 二、填空题 1.盐酸普鲁卡因水溶液加氢氧化钠试液析出沉淀,加热后产生 和_ ___?,加盐酸酸化析出白色沉淀。 2.巴比妥酸无催眠作用,当____位碳上的两个氢原子均被取代后,才具有镇静催眠作用。 3.药物中的杂质主要来源有: 和。 4.吗啡结构中B/C?环呈__ ,环呈反式,环呈顺式,环D?为_____构象,环_____呈半船式构象,镇痛活性与其分子构型密切相关。 5.托品结构中有个手性碳原子,分别在_ ___,但由于 无旋光性。 6.东莨菪碱是由东莨菪醇与__ ___所成的酯,东莨菪醇与托品不同处仅在于6,7?位间有一个。。 7.H 1?受体拮抗剂临床用作___ ____,H 2 受体拮抗剂临床用

作。 8. 是我国现行药品质量:标准的最高法规。 9.B受体阻滞剂中苯乙醇胺类以_ __构型活性较高,而芳氧丙醇胺类则以_ __构型活性较高。 10.咖啡因为黄嘌呤类生物碱,与盐酸、氯酸钾在水浴上加热蒸干,所得残渣遇 氨即呈紫色,此反应称为_ _反?应。 三、是非题 1.青霉素的作用机制是抑制-?氢叶酸合成酶。 2.氟尿嘧啶属抗代谢类抗肿瘤药。 3.多数药物为结构特异性药物。 4安钠咖是由水杨酸钠和咖啡因组成的。 5.茶碱与乙二胺所成的盐称为氨茶碱。 6.利福平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真菌感染。 7.维生素D?的生物效价以维生素D 为标准。 3 8.罗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9.乙胺丁醇以左旋体供药用。 10.炔雌醇为口服、高效、长效雌激素。 四、单项选择题 1.药物与受体结合时的构象称为 A.优势构象 B.药效构象 C.最高能量构象 D.最低能量构象 2.下列环氧酶抑制剂中,( )对胃肠道的副作用较小

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

肾上腺皮质激素 一、糖皮质激素 1、作用机制:脂溶性糖皮质激素透过细胞膜,与胞浆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移位进入细胞核,与特异性DNA位点—糖皮质激素反应成分(GRE)或负性糖皮质激素反应成分(nGRE)结合,启动基因转录,增加或减少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发挥生理或药理作用。 2、根据半衰期长短,糖皮质激素可分为: 短效型:氢化可的松、可的松; 中效型:泼尼松、泼尼松龙; 长效型:倍他米松、地塞米松。 3、药理作用: 1)对代谢的影响: - 糖代谢:升高血糖(促进糖异生,减少组织对葡糖糖的利用,减慢糖氧化); - 脂质代谢:升高胆固醇,脂肪向心性分布(大剂量长期应用); - 蛋白质代谢:促进分解,负氮平衡;抑制合成(大剂量); - 水和电解质:盐皮质激素样作用,保钠排钾;钙离子排出增加。 2)抗炎作用: 急性抗炎作用: - 增加炎症抑制蛋白或酶,抑制NOS,COX2,增加脂皮素、血管内皮素等抗炎介质的生成,减少前列腺素、白三烯、NO等炎症介质的生成; - 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TNFα, IL-1, IL-2, IL-5, IL-6, IL-8; - 抑制黏附因子的合成; - 诱导炎症细胞凋亡。 慢性抗炎作用: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蛋白沉积,抑制瘢痕形成防止粘连 3)免疫抑制和抗过敏作用:诱导T淋巴细胞核B淋巴细胞凋亡和DNA降解,抑制DNA 和蛋白质合成;抑制转录因子NF- B;抑制肥大细胞(抗过敏) 4)允许作用:本身对某些组织细胞无作用,但可给其他激素的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如儿茶酚胺的缩血管作用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的作用。 5)抗休克:特别是中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对内毒素耐受力,改善微循环,稳定溶酶体膜,兴奋心脏。 6)其他作用:解热作用;刺激骨髓造血;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促进消化;骨质疏松;增强应激能力。 4、临床应用 1)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过敏性反应; 2)严重急性感染或预防炎症后遗症; 3)抗休克治疗:及早、短时、大剂量使用; 4)血液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再障、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等; 5)替代疗法:原发性或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6)局部应用:皮肤病、封闭、滴鼻; 7)恶性肿瘤: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前列腺癌。 5、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1)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2)诱发和加重感染; 3)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

药物合成试卷及答案

一、写出下列人名反应的通式.(每个4分,共40分) 1). Gattermann反应 2).Hundriecker反应 3).Mannich反应 4).Wittig反应 5).Darzens(达秦斯)反应 6).Pinacol重排 7) .Oppenaner(奥芬脑尔)氧化 8) .Williamson 醚合成反应 9) .Clemmensen还原 10) . Hoesch反应 二、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或试剂.(每空1分,共30分) 1). CuCl 4 , 2). Ph-CH=CH2Ph-CH - CH2 OH Br 3). 3 (CH3-CH2-CH2)3B Br/CH ONa CH3-CH=CH2 4). KI,H3PO4 5).

CHCH 2CH 2CH 2CO 2CH 3F OCH 2C 6H 5 CHCH 2CH 2CH 2CO 2CH 3F 6). t-BuOCl,CHCl 3 50 C °OH C CH 2 CH 3 7). CH 3CH 2CH 2OH PCl 3 8) O 计算量HBr 9). CH 3OH +H 2C CHCN 90℃ 10). C R 1R 2 O X C H H COOR +3+ H O 11).

O CH 2 OH O H 12). + CH H C COOH AlCl 3 13). Cl Cl NO 2 KI DMF 14). COCl + OH R.T 15). 2CH 3CH 2CH 2CHO NaOH 16). Ph C Cl C Ph H LiAlH 4 17). CON(CH 3)2 CH 2N(CH 3)2 18).

常见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与机制

第一重点: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与机制 1. 毛果芸香碱:M样作用,M受体激动药(用阿托品拮抗)。缩瞳、调节眼内压和调节痉挛。用于青光眼。 2. 新斯的明:胆碱脂酶抑制剂。用于重症肌无力,术后腹气胀及尿潴留,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肌松药的解毒。禁用于支气管哮喘,机械性肠梗阻,尿路阻塞。M样作用可用阿托品拮抗。 3. 碘解磷定:胆碱脂酶复活药,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常用解救药。应临时配置,静脉注射。 4. 阿托品:M受体阻滞药。竞争性拮抗Ach或拟胆碱药对M胆碱受体的激动作用。用于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虹膜睫状体炎,眼底检查,验光,抗感染中毒性休克,抗心律失常,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禁用于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用镇静药和抗惊厥药对抗阿托品的中枢兴奋症状,同时用拟胆碱药毛果芸香碱或毒扁豆碱对抗“阿托品化”。同类药物莨菪碱。合成代用品:扩瞳药:后马托品。解痉药:丙胺太林。抑制胃酸药:哌纶西平。溃疡药:溴化甲基阿托品。 5. 东莨菪碱山莨菪碱作用特点:东莨菪碱中枢镇静及抑制腺体分泌作用强于阿托品。还有防晕止吐作用,可治疗帕金森氏病。山莨菪碱可改善微循环。主要用于各种感染中毒性休克,也用于治疗内脏平滑肌绞痛,急性胰腺炎。 6. 筒箭毒碱:肌松作用,全麻辅助药。呼吸肌麻痹用新斯的明解救。 7. 琥珀胆碱:速效短效肌松药,插管时作为全麻辅助药。禁用于胆碱酯酶缺乏症病人,与氟烷合用体温巨升的遗传病人,青光眼,高血钾患者(持续去极化,释放K过多)如偏瘫、烧伤病人,以免引起心脏意外。使用抗胆碱脂酶药患者禁用。 8. 去甲肾上腺素:α受体激动药。用于休克,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有局部组织坏死,急性肾功能衰竭,停药后的血压下降。禁用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器质性心脏病,无尿病人与孕妇。主要机理为收缩外周血管。 9. 去氧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α1受体激动药,防治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的低血压。速效短效扩瞳药。 10. 可乐定:α2受体激动药。用于降血压。中枢性降压药。降压快而强,使用于中度高血压。尚可用于偏头痛以及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也用于吗啡类镇痛药成瘾者的戒毒。(见后) 11. 肾上腺素:α、β受体激动药。用于心脏停搏,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减少局麻药的吸收,局部止血。不良反应:剂量过大可发生心律失常,脑溢血,心室颤动。禁用于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甲状腺机能亢进及糖尿病。主要机理为兴奋心脏,兴奋血管,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12. 多巴胺:α、β受体激动药。作用特点:主要激动多巴胺受体,也能激动α和β1受体,用于抗休克。可与利尿药合用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对肾脏的特色是直接激动肾脏的多巴胺受体,增加肾脏血流量,排钠利尿,注意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可用于抗慢性心功能不全。 13. 间羟胺作用特点:激动α受体,作用弱而持久,用于各种休克早期。 14. 麻黄碱:α、β受体激动药,较肾上腺素弱而持久。特点是有中枢作用。可产生快速耐药性,停药一定时间后可恢复。用于防止低血压,治疗鼻塞,过敏,缓解支气管哮喘。大量长期应用可引起失眠、不安、头痛、心悸。

常见抢救药品的药理作用及应用

常见抢救药品的药理作 用及应用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常见抢救药品的药理作用及应用 盐酸肾上腺素(付肾素)共备有10支。规格为1mi:1mg/支: 用法:皮下注射、静脉注射 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提升血压。使支气管血管黏膜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消除支气管粘膜水肿。常用于过敏性休克、心跳骤停、解除支气管痉挛。 2%利多卡因共备有5支。规格为5ml:支:用法:皮下注射 抗心律失常。局部麻醉。主要作用于心室肌,降低心肌兴奋性,减慢传导速度。常用 于因急性心肌梗死、洋地黄中毒等索导致的心率失常。 阿托品共备有5支规格为2ml:1mg/支:用法:肌注、静脉注射 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常用缓解内脏绞痛,有机磷农药中毒,提升心率,麻醉前给药等。 尼可刹米(可拉明)共备有5支,规格为: 支:用法:静脉注射 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的兴奋呼吸中枢,亦有直接兴奋延髓的作用。用于中枢性呼衰、继发性呼吸抑制及循环衰竭。 盐酸洛贝林共备有5支规格为1ml:3mg/支:用法:静脉注射 刺激主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的兴奋呼吸中枢而使呼吸加快,对呼吸中枢无直接兴奋作用。 去乙酰毛花苷(西地兰)共备有5支规格为2ml:支 用法:静脉注射静滴 作用:强心。增加心肌收缩力、降低心率。用于急性心衰、房颤。 呋塞米(速尿)共备有5支规格为2ml:20mg/支 用法:静脉注射 抑制肾小管髓袢升支及皮质部钠、钾的重吸收,使其排泄量增加而达到利尿的作用。 50%GS 共备有2支规格为20ml:10g/支: 用法:口服、静脉注射、静滴。作用:补充能量和水分 重酒石酸间羟胺(阿拉明)共备有5支规格为1ml: 10mg/支:用法:静滴 升压药、收缩血管、提升血压。 多巴胺共备有10支规格为2ml:20mg/支:用法:静滴 1.兴奋心脏和使心肌收缩力加强,不易诱发心率失常。 2.小剂量:使肾和肠系膜血管扩张,肾血流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排泄;中剂量:心肌收缩力和心搏量增加,收缩压生高;大剂量: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临床治疗各种休克,尤其对心肌收缩力、少尿尿闭的休克效果好。 酚妥拉明(立其丁)共备有5支规格为10mg/支:用法:静滴 直接扩张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用于治疗高血压危象,难治性心衰、重症肺炎。硝酸甘油共备有5支规格为1ml:5mg/支:用法:静滴

药物化学综合试题(有答案)

第一章绪论 1) 单项选择、预防、缓解和诊断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符合药品质量标准并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化合物, 称为 A. 化学药物 B. 无机药物 C. 合成有机药物 D. 天然药物 E. 药物 A 2) 下列哪一项不是药物化学的任务 A. 为合理利用已知的化学药物提供理论基础、知识技术。 B. 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 C. 确定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D. 为生产化学药物提供先进的工艺和方法。 E. 探索新药的途径和方法。 C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1. 单项选择题 1) 苯巴比妥不具有下列哪种性质 A. 呈弱酸性 B. 溶于乙醚、乙醇 C. 有硫磺的刺激气味 D. 钠盐易水解 E. 与吡啶, 硫酸铜试液成紫堇色 C 2) 安定是下列哪一个药物的商品名 A. 苯巴比妥 B. 甲丙氨酯 C. 地西泮 D. 盐酸氯丙嗪 E. 苯妥英钠 C 3) 苯巴比妥可与吡啶和硫酸铜溶液作用, 生成 A. 绿色络合物 B. 紫堇色络合物 C. 白色胶状沉淀 D. 氨气 E. 红色 B 4) 硫巴比妥属哪一类巴比妥药物 A. 超长效类(>8 小时) B. 长效类(6-8 小时) C. 中效类(4-6 小时) D. 短效类(2-3 小时) E. 超短效类(1/4 小时) 00005 E 5) 吩噻嗪第 2 位上为哪个取代基时, 其安定作用最强 A.-H B.-Cl C.COCH 3 D.-CF 3 E.-CH 3 B

6) 苯巴比妥合成的起始原料是 A. 苯胺 B. 肉桂酸 C. 苯乙酸乙酯 D. 苯丙酸乙酯 E. 二甲苯胺 C 7) 盐酸哌替啶与下列试液显橙红色的是 A. 硫酸甲醛试液 B. 乙醇溶液与苦味酸溶液 C. 硝酸银溶液 D. 碳酸钠试液 E. 二氯化钴试液 A 8) 盐酸吗啡水溶液的pH值为 A.1-2 B.2-3 C.4-6 D.6-8 E.7-9 C 9) 盐酸吗啡的氧化产物主要是 A. 双吗啡 B. 可待因 C. 阿朴吗啡 D. 苯吗喃 E. 美沙酮 A 10) 吗啡具有的手性碳个数为 A. 二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五个 E. 六个 D 11) 盐酸吗啡溶液, 遇甲醛硫酸试液呈 A. 绿色 B. 蓝紫色 C. 棕色 D. 红色 E. 不显色 B 12) 关于盐酸吗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天然产物 B. 白色, 有丝光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C. 水溶液呈碱性 D. 易氧化 E. 有成瘾性 C 13) 结构上不含杂环的镇痛药是 A. 盐酸吗啡 B. 枸橼酸芬太尼 C. 二氢埃托菲 D. 盐酸美沙酮 E. 苯噻啶 D 14) 咖啡因的结构中R1、R2、R3 的关系符合 A.H CH 3 CH 3 B.CH 3 CH 3 CH 3 C.CH 3 CH 3 H D.H H H E.CH 2OH CH3 CH 3 B 2. 配比选择题 1) A. 苯巴比妥 B. 氯丙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