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篇空想社会主义

合集下载

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正文)

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正文)

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空想社会主义本身不能发展成为科学是必然的,其原因就是它的空想性。

1、形而上学的思维形式,全盘否定资本主义,使社会主义脱离了现实。

空想社会主义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的,他们抱定“非此即彼”的公式,在绝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他们在看到事物的差别时,看不到它们的联系,看到联系时看不到差别。

表现在对资本主义持全盘否定的态度上。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这对工人阶级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启发工人的觉悟是非常有用的,但是空想社会主义只看到资本主义同想象中的社会主义的区别,而没有看到资本主义作为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同社会主义是有着的联系的。

看不到联系同看不到区别一样都是错误的。

由于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没有任何联系,他们只能从头脑中想象出一些方案,再加到社会中来。

这是空想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事实上,社会主义决不是抛弃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联系的方面凭空产生的,恰恰相反正是在这些联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制度。

首先,资本主义的出现是同社会化的大生产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化的大生产不仅是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是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没有社会化的大生产,社会主义革命是不能胜利的,胜利之后也是不能巩固的。

正是社会化的大生产给生产方式带来了根本性的革命。

它不仅为资本主义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而且也为社会主义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其次,发达的商品经济也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有的。

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社会化的生产方式的革命也引起了经济体系的革命。

即使与小生产相适应的自然经济变为商品经济,形成了与社会化大生产,形成了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商品经济。

这种商品经济冲破了那种自然经济的闭关自守的状态,形成了开放性的经济。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不仅促使了资本主义的巩固和发展,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巩固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再次,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有的东西。

科学技术不仅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重要结构因素,而且也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重要因素。

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解

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解

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解咱今儿个就来唠唠“空想社会主义”的那些事儿。

你说这词儿一听就挺高大上,但说白了就是一帮理想主义者坐下来,脑洞大开地想出一个完美社会的蓝图。

你想啊,那会儿的欧洲,社会问题堆得像小山,穷人日子过得像陀螺似的忙得团团转。

那些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就跟老朋友似的,聚在一起,喝着小酒儿,开始聊天:“哎,要是能有个地方,人人平等,资源共享,那该多好啊!”第一个站出来的是圣西门,这老兄可不是一般的理想派。

他梦想着一个没有阶级的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大生产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他这想法,就像是给社会开了一剂猛药,治病救人是好事儿,但药效太猛,现实社会可不是那么好驾驭的。

接着是傅立叶,这位老爷子更有意思了,他说咱们的社会就像一个大乐队,每个人都是一个音符,要是能找到每个人的最佳位置,社会就会和谐美妙得像交响曲一样。

傅立叶还提出了“法伦斯泰尔”,一个集体生活的地方,吃喝玩乐全包,简直就是个大食堂加娱乐中心。

不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欧文,他不光是想,还真干了起来。

欧文在美国搞了个新和谐公社,试图把他的空想变成现实。

结果呢?就像是把一群不认识的亲戚塞进一个屋子,大家虽然有共同的目标,但生活习惯、想法都不一样,矛盾就像是春天的草,野火烧不尽,很快就冒出来了。

你看,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就像是画家在画布上描绘未来,他们用色彩和线条勾勒出一个个美好的社会蓝图。

但问题来了,这些蓝图虽然美好,却像天上的云彩,看得见摸不着。

他们忽略了一个大问题,人心难测。

就像是把一群猫咪关在屋子里,你给它们吃的喝的,但它们还是会为了地盘打得不可开交。

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忘了,人的欲望、贪婪、嫉妒这些东西,是不可能凭空消失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们也真是不容易,他们就像是社会问题面前的堂吉诃德,勇敢地向风车发起冲锋。

虽然他们的努力在现实中显得有些天真,但他们的理想却像一盏明灯,指引着后人不断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

你看,马克思和恩格斯后来就接过了这盏灯,他们把空想变成了科学,把理想变成了现实的行动。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不同阶段 论文2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不同阶段 论文2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不同阶段论文2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出版,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和谐安宁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初萌芽。

社会主义的发展,迄今已经有500多年了。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让我们了解社会主义思想、运动和制度的产生、演变,及发展规律。

另外,我们还要从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和信心,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空想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成长时期剥削者与被剥削者间对立的反映,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体系。

空想社会主义在3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为早期空想社会主义阶段。

这一阶段是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阶段。

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托马斯·莫尔和温斯坦莱,德国的闵采尔和康帕内拉。

第二个阶段是18世纪。

这一阶段,空想社会主义摆脱了早期纯粹虚构的幻想,开始更多地面向现实,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摩莱里、马布利和巴贝夫。

第三个阶段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

这一阶段,空想社会主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一批杰出代表人物,比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他们揭示了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上的不平等和贫富的对立,批判了资本主义剥削压迫制度和一切私有制形式,论证了消灭私有制度和建立共有制度的必要性,更是用理论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并且对未来社会提出很多天才的预见。

这些预见使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更加系统,并成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直接来源。

虽然,空想社会主义为人类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受限于时代条件,还存在着许多片面性和不成熟性,具体表现为:始终未能摆脱唯心史观的束缚,不能科学地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找不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正确道路和改造现实社会的主体力量。

因此,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只能从他们天才的头脑中想出。

空想社会主义之我见

空想社会主义之我见

空想社会主义之我见空想社会主义(utopian socialism)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

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

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

这种学说最早见于16世纪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盛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

一、历史背景首先,14世纪~15世纪,由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已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文化上也开始反映出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益与要求,但当时天主教仍是封建主义的精神支柱,罗马教廷则是各国反动势力的国际中心,这就是使得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反封建的斗争必然与反教会的斗争相结合。

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斗争,造成了欧洲古典文化的复兴,于是出现了欧洲历史上伟大文艺复兴运动。

这种新文化对思想的激发作用,加上文艺复兴运动过程中的新大陆和新天体的发现,唤起了人们认为有可能在一个理想的世界中达到完美境界的遐想。

其次,新教徒的宗教改革运动,这在理论上为资产阶级教会的建立提供了论证。

宗教改革推动了广大农民、平民群众的反封建的斗争,他们积极参加宗教改革运动,并把它扩展成一场政治和社会的革命。

再次,城市平民和破产的农民中产生了近代的无产阶级,还在资产阶级开始反对封建主义的时候,早期的无产阶级者的矛盾就在计划,从而出现了近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独立运动,并且相应的产生了作为其理论表现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最后,16世纪是文艺复兴运动全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成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这一就其内容来说事反映着近代无产阶级利益的学说,在理论的形式上则表现为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所提出的理性原则的进一步的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第一个思想流派,它开辟社会主义思想史的新时代。

二、产生英国政治家和思想家莫尔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

1516年他在用拉丁文写的《乌托邦》一书,是空想社会主义史上的第一部杰出的作品。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与理论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与理论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与理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由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完成的。

在科学社会主义之前,空想社会主义已经独立或相对独立[1]地发展了几个世纪了。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与当时一系列对社会改革的非科学的理论而言,是人类一种相对先进思想与学说,是“在无产阶级还没有发展为自己那个自由历史活动以前,才是无产阶级的理论表现。

”作为一种社会政治运动,空想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还不发达,资本主义矛盾还未充分发展与暴露,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还很不发展的时期的产物,是同当时的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的剥削与压迫下所产生的自发反抗相适应的,反映了当时尚未成熟的无产阶级要求对社会的改造的普遍性的最初渴望,也代表着尚未成熟的无产阶级的利益。

空想社会主义从十六世纪初期开始,到十九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结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十六、十七世纪早期的乌托邦主义,也通常被称为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这个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主要代表是英国的托马斯·莫尔和意大利的康帕内拉。

莫尔和康帕内拉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代的社会矛盾,对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实行财产公有制的理想国家在幻想了一番,并以小说的形式表述出来。

在1516年,莫尔出版了第一本空想社会主义的著作——《乌托邦》,《乌托邦》是以文学游记为体裁写的,标志着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在《乌托邦》出版105年后,康帕内拉的《太阳城》也相继出版了。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在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有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的描写。

”这种“社会主义的空想的描写”主要指的是《乌托邦》与《太阳城》中对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阐述。

第二个阶段是从十八世纪开始在理论上论证的空想社会主义,这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主要代表为摩莱里和马布利。

他们与同一时期的资产阶级启蒙学者不同的是,他们对于平等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政治权力,而扩大到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600字作文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600字作文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600字作文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过程。

空想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是现代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早期空想平均社会主义,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和三大批判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最早产生于英国,十六世纪英国人托马斯莫尔撰写了一部《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简称乌托邦),开启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大门。

书中描绘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就本质而言,乌托邦是具有启蒙性质的,为一些极少数的人向着这个目标而努力。

虽然正面乌托邦为人们描绘出了理想国度的美好生活,但是由于当时手工劳动基础上生产力非常地下,人们的这些理论也仅仅是一种空想。

空想社会主义经过了英国的产业革命和法国的政治革命,欧洲终于在19世纪进入到了机器大工业阶段,资本主义的统治终于确立,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终于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19世纪前四十年,尽管劳资两大阶级相互对立的局面已经普遍出现,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还只有初步的暴露(1825年才在英国发生了史上第一次经济危机),解决这种矛盾的手段也还在酝酿之中。

因此,这一时期产生的空想社会主义也必然是这种尚不成熟状况的产物,具有一定不成熟性。

同时,由于生产和阶级状况已经发展到了足以产生科学社会主义以前的最高程度,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均到达了自身理论和实践的最高阶段,进入全盛期。

全盛意味着达到极限,空想社会主义在此后已再难有新的进展,在四十年代末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各类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要么
趋于没落,最终消亡;要么走向反动,成为阻碍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的落后思想。

小论文 空想社会主义

小论文 空想社会主义

谈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认识在一个名叫乌托邦的海岛上,有54座城市均匀地分布于广阔的乡村之间。

这些城市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彼此密切联系,一切财产归全民所有,大家共同使用;实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生产,实行普遍的义务劳动制度,主张“在一切人之间平均分配劳动”,这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

托马斯•莫尔在其1516年出版的《乌托邦》一书中第一次为人们虚构出了这样一个海外仙岛,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作为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一种形态或初级形态,空想社会主义几乎与资本主义同时产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到19世纪上半叶发展到顶点,直至19世纪4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空想社会主义大体经历了300多年的漫长岁月。

期间可分为三大发展阶段,这三个阶段又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时期相对应。

(一)16世纪和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5世纪末16世纪初,英国的封建制度逐渐解体,开始了以“圈地运动”为代表的大规模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带给广大劳动人民的不是财富和自由,而是变本加厉的掠夺和剥削,他们最先遭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带来的苦难,因而英国也就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发源地。

随后的16~17世纪,世界历史进入资本主义时期,新的生产技术迅速发展,加速了社会劳动分工,促进了商品生产;新航道的开辟、新大陆的发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当时英国的资本主义最为发达,意大利和德国也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在这些国家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英国的莫尔是最早期的代表,除此还有德国的闵采尔和意大利的康帕内拉。

17世纪,空想共产主义在意大利独领风骚,这不仅同它是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有关,而且与意大利经济的衰落、尖锐的民族危机和广大劳动人民所遭受的巨大灾难有密切关系。

康帕内拉是意大利早期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一生有33年在牢狱中度过,在监狱中的写成《太阳城》一书阐述了共产主义理想,设想出没有私有制、没有社会不平等和压迫,为科学技术和艺术繁荣创造前提的社会,成为继《乌托邦》之后空想社会主义的又一代表作。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中的和谐社会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改造和综合前人一切优秀思想成果并加以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上产生的,尤其是19世纪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思想成果,如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和法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空想社会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主要的思想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明了实现美好社会理想的正确途径。

建立在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基础之上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科学指南。

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以圣西门、傅里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矛盾和罪恶,对未来的和谐社会做了许多天才的构想。

分析空想社会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及其科学意义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有财产者和无财产者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

但是,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

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

为法国大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启蒙学者,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思维着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那时,如黑格尔所说的,是世界用头立地的时代。

最初,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头脑以及通过头脑的思维发现的原理,要求成为人类的一切活动和社会结合的基础;后来这句话又有了更广泛的含义:同这些原理相矛盾的现实,实际上从上到下都被颠倒了。

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性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到现在为止,世界所遵循的只是一些成见;过去的一切只值得怜悯和鄙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在指导思想中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
因素,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供 了丰富的思想资料。 特别是圣、傅、欧,他们提出了社会发展 具有规律性,看到了贫富对立的经济根,认 为人类社会是不断进化发展的 过程,永恒的 制度是不存在的,认为妇女解放是社会解放 的天然尺度。
(二)根本缺陷:

第一篇结束
3.19世纪初叶的空想社会主义
法国的圣西门 (1760——1825)
傅立叶 (1772——1837)
英国的欧文 (1771——1858)

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主要国家纷纷确立,资 本主义固有矛盾全面暴露,这使三大代表人物有可能对资 本主义进行更深刻的观察和揭露,抨击资本主义的全部基 础,而他们确实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 制度。(他们之前的思想家总是或多或少地把封建主义和 资本主义混同,笼统地批判社会不平等现象) 第二,三大代表人物比他们的前辈有更明确的哲学理念作 为指导思想。 第三,他们较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更加具体地描绘了未 来社会的图景,突出地提出了实现理想社会的问题。 第四,在实现理想和改造社会的途径方面,他们丢掉了闵 采尔、巴贝夫的革命传统,反对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希 望通过宣传、教育和示范,尤其是依靠他们编制详尽的社 会主义方案和实验计划,以及“正义”、“真理”和“理 性”的力量,去实现他们的理想。这在他们所处的时代, 是十足的空想。
巴贝夫(1760——1797),法国“平等派” 革命组织的领袖,活动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 环境中,始终高举最穷苦阶级(实为早期无 产阶级)的革命旗帜;关于巴贝夫革命活动 的大量珍贵历史文献,收入他的战友邦纳罗 蒂1828年专门出版的《为平等而密谋》中, 该书成为马克思主义以前最重要的社会主义 文献之一。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形式上发生了 重大变化,并且具有以下特点: (1)突破了自《乌托邦》以来的借文学笔调 的空想性描写,开始从理论上、以法律条文的 形式论证社会主义理想; (2)从理论上探讨和论证消灭生产资料私有 制、实现社会平等等重大的社会主义原则; (3)理论性的表述方式,使空想社会主义思 想具有更清晰的轮廓、更强的力量和更深远的 影响。 此外,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普遍带 有禁欲主义色彩和平均主义倾向。
第一篇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思考题: 1.如何看待“空想社会主义里面有科学,科学社 会主义里面有空想”这一说法? 2. 空想社会主义有哪些发展阶段,各自有什么特 点? 3.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
本讲学习要点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二、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1.坚持唯心史观,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
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他们接 受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理论—资产阶级的人本主义 和理性学说。理性主义用一种抽象的人性或理性掩盖 了资产阶级的特殊的社会性和阶级性,从而把资产阶 级的特殊利益变成了普遍的利益,用普遍性代替了特 殊性。而理性学说不可能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
空想社会主义村
欧文
欧文在英国苏格兰建造的工人公寓
二、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
基本精神是:在他们所设计的理想
社会里,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财 产公有,实行按计划生产。生产目 的是为了满足公社成员的物质生活 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一)功绩 具体来说,他们对社会主义学说的杰出贡献主要有三 个方面: 1.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为我们研究早期 资本主义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 A.经济上的批判: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 态,认识到经济危机是“多血症”。批评了资本主义 社会所造成的不平等现象,空想社会主义试图揭示资 本主义危机与不平等现象等社会问题的根源。有的深 刻指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 B.政治上的批判:揭露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虚伪性, 三权分立是新的奴役制度,统治者是一群碌碌无能之 辈。 C.思想上的批判:批判它的利己主义。
1.16到17世纪以莫尔和康帕内拉为代表的早 期空想社会主义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英国人托马斯· 莫尔(1478——1535),《乌托邦》 (1516年出版); 意大利人康帕内拉(1568——1639),《太阳城》 (1623); 德国人托马斯· 闵采尔(1490——1525),他关 于“千载太平天国”的幻想,他在领导农民起义和战争中 发表了许多讲演、檄文和小册子,最著名者为《对诸侯讲 道》、《致路德的答辩书》; 英国“掘地派”领袖温斯坦莱(约1609——约 1652),《自由法》(1652)等。
这一时期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如下: 让· 梅叶(1664——1729),法国空想社会 主义的先驱,其代表作《遗书》在他去世后一百 三十五年即1864年得以在荷兰正式出版。 马布利(1709——1785),出身于贵族家庭, 是当时法国和欧洲著名学者,著有《马布利全集》 15卷。 摩莱里(?——?),生平无可考,但活动 时间恰与马布利同时,声名与马布利并列;其代 表作《自然法典》长期被认为是百科全书派领袖 狄德罗的作品,一再被收入狄德罗的文集,1841 年才第一次以摩莱里的名字出版。
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基本特点:
(1)空想家们关于理想社会的描绘流于单 纯的幻想,只是粗线条地划出了自己的思想领 域; (2)这种描写借助于游记、小说等文学形 式,完全缺乏现实主义精神; (3)带有小资产阶级乃至剥削阶级的思想 杂质。
2.18世纪以摩莱里、马布利和巴贝夫为代表 的平均的空想社会主义
2.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
的预测。
A.经济的构建:建立一个以公有制为基础,人人
都参加劳动,实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或按需分 配的平等、幸福、和谐的社会,有计划地组织生 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行生活的社会化, 用新型的社会代替不平等社会,消除三大差别。 B.思想、政治的构建:重视教育,特别是重视对 儿童的教育和培养,提倡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充 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 C.国家的官吏由选拔产生,都是人民的公仆,不 享有任何的特权,随时可以撤换;国家的法律不 再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工具,而是治理国家保 护人民的手段
在外国,也出现过阿莫斯、霍齐亚 和柏拉图等思想家,他们都针对当 时的社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理想社 会。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没 有暴力冲突,没有贫富对立,没有 剥削压迫,实行财产公有,确立公 正原则。
近代资本主义产生后,一方面它给人类社会带 来了巨大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许多社会 问题。不少思想家为解决这些社会问题进行了各 种不懈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
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 莫尔的《乌托邦》出版, 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1848年《共产党宣 言》发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在这300多年中, 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阶段 及其基本特征
在对资本主义批判的过程中产生了社会主义思想:
1516年 莫尔《乌托邦》【全称《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 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 1803年 莫·朱利安尼最早提出“社会主义”一词。 1827年 欧文的门徒首先在《合作》杂志上使用“社 会主义者”一词。 1832年 圣西门派的门徒乔西安尔首次使用“社会主义 ”一词表达他们的社会制度理想。
2.他们虽然同情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但看
不到工人阶级的历史作用,找不到实现社会 主义的基本力量。 3.他们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 他们痛斥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也 为未来社会设计了一幅美好的蓝图,但找不 到改变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第2篇预习: 通读《共产党宣言》 2卷P248
(一)萌芽与产生 在古代中国,以孔孟为代表的思想家就提出了“大同 世界”的理想社会。孔子 《礼记· 礼运》: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 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 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 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 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