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适度抑酸治疗2014
久治不愈的慢性胃炎有什么好方法吗

久治不愈的慢性胃炎有什么好方法吗久治不愈的慢性胃炎是胃黏膜长时间被炎症刺激,表现为胃黏膜炎症迁延不退的疾病。
慢性胃炎病程长,易复发,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治疗慢性胃炎要综合考虑病因、诱因和发病机制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慢性胃炎的治疗首选药物是抑酸药物。
选择抑酸药物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胃酸分泌水平,包括持续低酸和波动酸,选择合适的抑酸药,如PPI类药物、H2受体拮抗剂等。
此外,还可以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和抗生素治疗,如胶体铋、硫糖铝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等。
2.中成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中成药治疗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选择一些有清热解毒、护胃养胃、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如黄连素、胃康灵颗粒、参苓白术丸等。
3.调整饮食习惯:胃炎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炸、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大蒜、葱、姜等。
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温热的稀饭、面条、煮熟的蔬菜、水果泥等。
同时,要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暴饮暴食和缺乏睡眠。
4.应对精神因素:精神因素是导致慢性胃炎发病和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压力、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作用。
因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学会放松心情,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可以适当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和心理疏导。
5.改善生活习惯:长时间吸烟和饮酒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所以患者需戒烟戒酒。
此外,要避免长时间用药、避免暴饮暴食、不要过饱过饥和尽量避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6.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对慢性胃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通过调理气血运行,促进胃黏膜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改善胃动力等,缓解炎症导致的胃部不适。
慢性胃炎的治疗需要结合个人情况综合考虑,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且坚持治疗过程中的药物、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才能有效控制炎症,减轻症状,预防复发。
同时,定期复查评估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慢性胃炎该怎么治疗

对慢性胃炎的治疗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消除精神上的紧张因素。
要心胸开阔、保证足够的睡眠和适当的体力活动,忌烟酒、节制饮食,做到少量多餐、多吃易消化的食物,不吃过冷、过硬、油炸的食物。
不吃生葱、生蒜、辣椒、姜等对胃有刺激的食物。
(2)要合理用药。
很多药物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如阿斯匹林、APC、磺胺制剂、四环素类药物以及激素类药物,故这些药物尽量不用。
目前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有很多,如三九胃泰、得乐冲击、溃疡宁、胃必治等粘膜保护剂。
如何选用这些药物,吃其中的一种还是多种,者必须请教消化内科医生。
消化性溃疡也是一种慢性病,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自限性,二是自发性。
所谓自限性,就是指不经过特殊治疗,到一定时间可以自然愈合;所谓复发性,是指溃疡愈合后又可自行复发。
同时注意一下几个方面1、有胃部胀痛者,可用解疼剂或其他有止痛作用的胃药。
2、细嚼慢咽,避免难消化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如咖啡、辛辣之物。
3、生活有规律,心情乐观,戒烟忌酒,切勿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均。
4、有胃闷胀、泛酸、嗳气者,宜用吗丁啉或胃复安,饭前半小时服用。
5、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有极少数人恶变胃癌,因此每年须进行一次胃镜复查。
基于上述特点,病人对治疗就应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既不要有恐惧感,也不要掉以轻心。
(1)要主动学习治疗本病的知识,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精神紧张。
(2)饮食要定时,不要饥一顿饱一顿,进食速度不易过快。
避免粗糙过冷过热和对胃刺激性较大的食品,忌烟酒。
(3)药物治疗。
主要选择抑酸药物,如西米替丁(继泰胃美)、雷尼替丁,中和胃酸的药物有氢氧化铝、氧化镁、胃舒平。
因为溃疡多数胃酸不高,应选增强胃粘膜防御能力的药物,如胶体铋制剂、乐得胃、得乐冲剂、前列腺素质剂等。
(4)对溃疡病的手术治疗应采取慎重态度。
如果合并了大出血、急性穿孔、器质性幽门狭窄、怀疑有癌变等情况则可列为考虑之列。
慢性浅表性胃炎,如何治更有效

慢性浅表性胃炎,如何治更有效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饱胀感、恶心、呕吐、反酸等。
这种疾病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不良饮食习惯、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
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一、病因分析1.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炎病因之一。
这种细菌是一种对胃黏膜有害的细菌,它能够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导致胃黏膜炎症和损伤。
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与不良饮食习惯、免疫力下降、口腔卫生不佳等因素有关。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炎类型,其症状包括胃痛、胃胀、反酸、嗳气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但并非所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都会出现胃炎症状。
为了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饮用生水。
其次,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刷牙、漱口。
此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可以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避免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共用餐具等。
2. 长期不良饮食习惯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如过度饮酒、吸烟、饮食不规律等,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增加患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风险。
这些不良习惯不仅会对胃黏膜造成直接的伤害,还会影响胃黏膜的修复和再生能力,进一步加重病情。
过度饮酒会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从而引发胃炎。
吸烟则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黏膜的损伤。
饮食不规律则会导致胃黏膜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影响其修复和再生能力。
因此,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于预防慢性浅表性胃炎至关重要。
3. 药物刺激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等,如果长期使用,可能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进而引发胃炎。
这些药物可能会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导致胃酸和消化酶对胃黏膜的刺激和腐蚀,从而引发炎症。
此外,这些药物还可能会影响胃黏膜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能力,使得胃炎的症状难以恢复。
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尽量避免长期使用或滥用。
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2014

治 疗
2.对症处理 胃酸明显增高者,选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抗酸 药、胃肠动力药和胃粘膜保护剂。 伴恶性贫血者,给予VB12肌内注射 3.不典型增生的治疗 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给予ß 胡萝卜素、维C、维E及叶 酸、等抗氧化维生素,以及锌、硒等微量元素以帮助其逆转, 定期随访。 重度不典型增生,采用预防性手术,可在内镜下行胃粘膜切 除术。
对腹胀和腹部不适的患者,注意腹部
保暖,用热水袋局部热敷,并可晴晴 按摩上腹部或针灸内关、合谷、足三 里 对腹痛较严重的患者,应遵医嘱给予 解痉药物以缓解疼痛。
四、护理措施
3.用药护理
阿莫西林:服用前询问有无过敏史 枸橼酸铋钾:在餐前30min服用,不能与牛奶或强
效抗酸药同时服用。 甲硝唑:宜在饭后服用,胃肠道反应可用甲杨氯普 胺、VB12等拮抗 多潘立酮或西沙必利:可以促进胃排空,应在餐前 1h与睡前服用,不宜与阿托品等解痉剂同时服用。
萎缩性胃炎(增生性) 萎缩性胃炎(单纯性)
治 疗
降低胃内酸度 胃黏膜保护 促动力 酸相关性疾病
促动力 降低内脏敏感性 降低胃内酸度
幽门螺杆菌 胃肠动力 相关性疾病 障碍性疾病 抗幽门螺杆菌 治疗相关疾病
治 疗
1.病因治疗 根除H.p:有助于改善胃粘膜损害, 预防消化性溃疡和降低胃癌发生的 危险性。 适应症:胃粘膜糜烂、萎缩、 肠化生、不典型增生; 有胃癌家族史;有消化不良症状。 常用三联疗法(一种胶体铋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加上两种抗 生素)根除HP感染,两周为一个疗程 2.其他病因治疗 NSAID引起的胃炎:停NSAID,加用抑酸剂及硫糖铝 胆汁反流性胃炎:铝碳酸镁或氢氧化铝凝胶吸附,硫糖铝 也有一定作用。 胃动力学改变者:给予多潘立酮或西沙必利
慢性胃炎用药治疗方法

慢性胃炎用药治疗方法慢性胃炎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胃病,主要表现为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反应,病程长,症状多样。
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一、药物治疗方法1.抗酸药物:慢性胃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导致胃酸分泌增多。
抗酸药物可通过减少胃酸分泌来缓解炎症。
常用的抗酸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PPI)和H2受体阻断剂。
PPI是目前最常用的抗酸药物,能快速、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酸浓度,促进胃黏膜的愈合。
H2受体阻断剂通过阻断胃酸分泌的刺激,起到减少胃酸分泌的作用。
2.胃黏膜保护剂:胃黏膜保护剂能增加胃黏膜抵抗损伤的能力,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常用的胃黏膜保护剂有硫糖铝、胃苏颗粒等。
硫糖铝具有良好的胃黏膜保护作用,能形成一层保护膜覆盖在胃黏膜表面,防止胃酸和刺激物侵袭胃黏膜。
胃苏颗粒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调节胃肠功能、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作用。
3.抗生素治疗:部分慢性胃炎患者由于H.pylori感染导致,此时需要应用抗生素治疗。
常用的抗生素有克拉霉素、甲硝唑、阿莫西林等,联合使用可以更好地杀灭H.pylori,治疗感染。
4.消炎镇痛药:慢性胃炎患者常常伴有胃痛、胃灼热等症状,可以使用一些消炎镇痛药缓解症状,如布洛芬、泮托拉唑等。
5.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部分慢性胃炎患者伴有胃肠功能紊乱,如胃胀气、消化不良等症状,可以使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如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等。
二、非药物治疗方法1.饮食调节:慢性胃炎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咖啡、浓茶等。
另外,还要避免吃油腻、煎炸食物,控制食量,规律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2.生活方式调整: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不饮酒、不吸烟,避免过度烟酒刺激。
3.减轻压力:慢性胃炎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和过度紧张,学会放松和排解压力的方法,如进行适当的运动、听音乐、读书等。
4.定期复查:慢性胃炎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胃镜检查,观察炎症程度和黏膜愈合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慢性胃炎Hp阳性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观察

慢性胃炎Hp阳性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观察目的:研究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9月-2016年6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2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经Hp检测显示为阳性,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2%,对照组为85.25%,观察组患者的Hp根除率93.85%,高于对照组的8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嗳气、腹胀、早饱、恶心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嗳气、腹胀、早饱、恶心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慢性胃炎Hp阳性患者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确切,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慢性胃炎;Hp阳性;四联疗法;中西医结合;临床症状;Hp 根除率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增加,饮食结构发生变化,慢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提高[1]。
其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导致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慢性胃炎治疗中进行Hp根治十分重要[2-3]。
目前临床上关于Hp感染多采用含铋剂的四联疗法治疗,但是随着根治Hp感染治疗方案的广泛实施,Hp耐药问题日益严重,如何探寻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4]。
中医学在根治Hp感染上也具有突出疗效,将其与西医治疗联合起来,能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
笔者所在医院对65例慢性胃炎Hp阳性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2014年9月-2016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中随机选出126例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经Hp检测显示为阳性,在近1个月未使用抗生素、抑酸剂、铋剂治疗。
慢性胃炎如何治疗

慢性胃炎如何治疗慢性胃炎是临床中常见胃部疾病之一,患上这一疾病后,患者会有胃部消化不良、胃痛、胃胀等不适感。
随着近些年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经济收入增加的同时,对健康饮食重视程度也有明显不同。
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讲,多数都很重视健康饮食,并且拥有良好饮食习惯。
但是对于部分年轻人,每天因为工作应酬或者是为养成健康饮食习惯等,引发慢性胃炎。
胃部是人体重要器官,当出现问题后,及时到相关医院接受治疗,实际上并不会对身体健康与生活等产生影响,但如果一直不进行治疗,很可能会引发其他疾病。
而慢性胃炎作为对身体健康影响可大可小的一项疾病,积极了解治疗方式,进行预防等很有必要,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慢性胃炎常见治疗方式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一、慢性胃炎基本介绍慢性胃炎是近些年临床研究中发现发病率比较高的一项疾病。
主要指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病理上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要特点,部分患者在后期可出现胃黏膜固有层腺体萎缩、化生,继而出现上皮内瘤变,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
临床研究发现,引发慢性胃炎疾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患上幽门螺杆菌(Hp)感染、自身免疫力低下、十二指肠-胃反流等因素长期存在、精神压力大等,都会成为引发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
同时,饮食习惯也是引发慢性胃炎诱因之一。
比如,生活中有长期饮浓茶、饮酒、吸烟、喝咖啡、进餐不规律、进食过快、暴饮暴食、刺激性饮食、口味偏咸等,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都可能引发慢性胃炎,再比如经常食用过热、过冷或过于粗糙的食物,可导致胃黏膜的反复损伤,进而引发慢性胃炎。
二、慢性胃炎常见治疗方式(一)借助调节饮食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在患慢性胃炎之后,消化功能不是很好。
所以患者要日常生活中,要格外注意饮食,务必要以清淡为主,多吃有助于保护胃黏膜的、容易消化的食物。
首先,日常饮食中,可以多吃一些软的、好吸收的食物。
比如,主食可以多吃一些米、面等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米饭、挂面、馒头、发面饼。
慢性胃炎促进胃动力和抑酸药该怎么服用?

慢性胃炎促进胃动力和抑酸药该怎么服用?慢性胃炎大多数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造成,最初感染者不了解自己感染了病菌,直到出现胃疼、经常胃酸、消化不良、没有食欲、口臭这些问题。
出现出现问题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测,确定幽门螺杆菌阳性后要及时治疗,最初的病症就是慢性胃炎,需要坚持使用四联,同时使用其他抗幽门螺杆菌的兰幽咀嚼片来展开联合根除。
通常对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的抗生素是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甲硝唑这些。
其他的根据胃部不适的情况来服药,比如对于饱胀不适、嗳气者可给予胃肠动力药,反酸经常发生要服用抑酸药。
1、促胃动力药(1)吗丁琳一种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药,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可增加食管下部括约肌张力,防止胃-食管反流,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协调胃与十二指肠运动,抑制恶心、呕吐,并能有效地防止胆汁反流,不影响胃液分泌。
用法及注意事项:吗丁琳10mg Tid或Qid。
由于不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对脑内多巴胺受体无抑制作用,因此,无锥体外系等神经、精神不良反应,但儿童由于其血-脑脊液屏障发育不完善,慎用。
(2)莫沙必利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4 (5-HT4)受体激动剂,通过兴奋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及肌间神经丛的5-HT4受体,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增加胃肠道运动,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胃肠道症状,不影响胃酸的分泌。
用法及注意事项:莫沙必利5mg Tid 。
莫沙必利与大脑突触膜上的多巴胺D2、5-HT4、5-HT2受体无亲和力,因而没有这些受体阻滞所引起的锥体外系的副作用,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口干、皮疹及倦怠、头晕等。
偶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甘油三酯升高及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酞转肽酶(GGT)升高。
2、抑酸药慢性胃炎患者胃酸可高可低,应用抑酸药可提高胃内PH值,减轻H+对胃粘膜的损害即H+的反弥散程度,为胃粘膜的炎症修复创造有力的局部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简化,实用性强,有助于指导病理诊断
修改内容
正常胃黏膜病理表现:
2006年共识: 每高倍视野 单个核细胞 不超过5个 2012年共识: 高倍镜下平均每个腺管 单个核细胞 不超过1个
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更加严谨、科学,有助于准确的病理诊断
慢性胃炎的病理学观察内容
5项组织学变化:
4个分级:
根除Hp后应用铝碳酸镁 胃炎症状改善更佳
治疗8周时,Hp根除组胃炎症状改善更佳
P1
3.56 P1=0.0012 P2=0.1161
8周时症状总积分变化均值
3.13 2.80
• •
症状积分评价:治疗开始1周内记录症状(上腹痛、餐后不适、上腹胀和早饱) 的变化,8周治疗后随访。 8周时症状总积分变化值=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症状总积分
Okiyama Y, Pathol Int, 2005: 398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流行病学 内镜部分 病理组织学 螺杆菌属细菌感染 诊断和治疗
★★
转归、随访与癌变预防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七
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者无任何症状,或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症状
有无症状及其严重程度与内镜和病理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铝碳酸镁1.0g,TID 治疗8周
纳入分析 n=82
#:埃索美拉唑20mg
*:幽门螺杆菌(Hp)阳性通过取胃窦部经快速尿激酶试验或病理阳性确认 BID+阿莫西林1.0g BID+克拉霉素0.5g BID
评估指标:临床症状、慢性炎症、炎症活动和内镜下糜烂的评分变化
方军, 等.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1; 28(8): 433-7.
有明显精神心理因素的慢性胃炎患者
中医中药可用于慢性胃炎的治疗
五、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6. 有胃黏膜糜烂和(或)以反酸、上腹痛等症状 为主者,可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选用抗酸剂、 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 抗酸或抑酸治疗对愈合糜烂和消除上述症状有效 • 选择适度抑酸治疗可能更经济且不良反应较少
1、Hp感染
2、慢性炎症(单个核细胞浸润) 3、活动性(中性粒细胞浸润) 4、萎缩(固有腺体减少) 5、肠化生(肠上皮化生)
0:无
+:轻度
++:中度
+++:重度
病理直观模拟评分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流行病学 内镜部分 病理组织学 螺杆菌属细菌感染 诊断和治疗
★★
转归、随访与癌变预防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其他
海尔曼螺杆菌感染亦可引起慢性胃炎
结节状胃炎与Hp感染
内镜下表现:胃窦至胃角,规则一致的黏膜突起表现
结节型:突起直径≥5mm
颗粒型:突起直径<5mm
病理可见固有层淋巴滤泡增生
典型特征: • Hp的感染率最高可接近100% • 多见于年轻女性 • 病理:胃黏膜大量淋巴滤泡为主
Nakashima R, J Dig Dis, 2011: 436
临床症状
内镜所见
病理分级
慢性胃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
慢性胃炎强调内镜或组织学改变 NUD或FD强调消化不良症状
刘文忠. 中华消化杂志 2002; 22: 581-2
慢性胃炎的诊断
• 确诊依赖内镜检查和胃黏膜活组织学检查,尤其是后 者
常规检测项目 Hp
协助判断有无胃黏膜 萎缩及萎缩部位
根据症状选择相应药物
反酸烧心 腹胀早饱
腹部不适 食欲不振
抑酸剂
抗酸剂
胃酸的作用
消化功能
保护作用:抑制微生物生长
长期无酸或低酸的隐忧:
消化不良、食欲下降
胃内微生物生长 增加胃肠道感染 影响铁的吸收
适度抑酸
骨质疏松、高胃泌素血症 … …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
定义 小肠瘀滞,细菌过度生长
23.2% 35.1%
内镜诊断萎缩 病理诊断萎缩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流行病学 内镜部分 病理组织学 螺杆菌属细菌感染 诊断和治疗
★★
转归、随访与癌变预防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七
慢性胃炎的内镜下分型
慢性
非萎缩性胃炎
伴
糜烂(平坦或隆起) 出血
萎缩性胃炎
粘膜皱壁粗大
胆汁反流
……
糜烂性胃炎的分型
平坦型:
胃黏膜有单个或多个糜烂灶 大小从针尖样到直径数厘米不等
隆起型:
单个或多个疣状、膨大皱襞状或丘疹样隆起 直径5~10mm 顶端可见黏膜缺损或脐样凹陷,中央有糜烂
特殊内镜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
• 电子染色结合放大内镜技术有助于胃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但具体表现特征和分型尚无完全统一的标准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地区差异
Hp感染
Hp感染率和毒力基 因差异
慢性萎缩
性胃炎
环境因素
萎缩性胃炎发病率 与胃癌的发病率呈
遗传因素
正相关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符合率
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比较:
一项横断面调查
2011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10个城市、30个中心、8907例 研究对象:有上消化道症状、经胃镜检查证实的慢性胃炎患者 结果:
海尔曼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
成团存在于胃小凹中,
呈螺旋状,不与表面 黏液细胞接触;抗Hp
抗体阳性
海尔曼螺杆菌感染胃炎的典型特征:
•
慢性胃炎患者中,感染率约为0.15%-0.2%
•
• •
与Hp感染相比,感染者胃黏膜炎症程度较轻
根除海尔曼螺杆菌可使胃黏膜炎症消退 可引起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
目前研究已经证实, PPIs可致酸反跳发生. PPIs的酸反跳可 以再次诱发酸相关症状出现, 不仅增加医疗预算, 也给PPIs 治疗的终止带来问题
1. Lerotic I, et al. Dig Dis. 2011;29:482-486 2. 陈维娜等。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0;18(28):2951-2955
The prevalence of overgrowth in the study
The prevalence of SIBO/SIFO
52例NERD患者,esomeprazole 20mg Bid 6月,氢呼气试验(GHBT)检测SIBO
PPI增加了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风险
PPI制剂停药后的酸反跳
PPI/H2RA药物长期应用的安全性堪忧
H2RA和PPI抑酸治疗增加小儿患者的肠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肺炎风险1
PPI治疗影响钙、镁、维生素 B12的吸收2
长期应用H2RA和PPI抑酸治疗,增加老年人髋骨骨折风险3
PPI治疗易诱发高胃泌素血症,是致癌的高危因素之一4
PPI治疗能诱导炎症加强导致萎缩,而胃黏膜萎缩是胃癌的前兆4
1. Roberto Berni Canani, et al. Pediatrics 2006;117;e817-e820 2.Bojan Tepeš. Dig Dis. 2011; 29: 476–481 3. Yu-Xiao Yang, et al. JAMA. 2006;296:2947-2953 4. Masayuki Suzuki1, et al. J. Clin. Biochem. Nutr. 2008; 42: 71–75
“2012中国慢性胃炎专家共识意见”主要内容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流行病学 内镜部分 病理组织学 螺杆菌属细菌感染 治疗
★★
转归、随访与癌变预防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七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流行病学 内镜部分 病理组织学 螺杆菌属细菌感染 诊断和治疗
★★
转归、随访与癌变预防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七
胃酸,有效的 胃肠运动,胰 胆汁,回盲瓣 器质性或功能性原因
小肠细菌稀疏
胃酸缺乏 小肠结构异常 动力障碍 免疫低下
SIBO
空肠内结肠菌浓度>105/L 腹胀、腹泻、吸收不良
正常
SIBO
长期应用PPI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氢呼气试验(GHBT)检测200例长期使用PPI(中位时间36个月)和 200例IBS患者
达喜® :适度抑酸的胃黏膜保护剂
即刻抗酸:在pH<3时,达
喜®即刻溶出OH-中和胃酸
适度抗酸:pH>5时,OH停止溶出,pH不再升高
达喜®有效维持胃内pH 3-5,符合 慢性胃炎适度抑酸的要求
1.Talcid Factbook, 2003 2. Lin MS, et al. J Formos Med Assoc. 1998 Oct;97(10):704-10. 3. 龚珍民. 中外医疗. 2007; 22: 18.
慢性胃炎的适度抑酸治疗
消化科
我国慢性胃炎诊治共识进展
1982 重庆
《慢性胃炎的分类、纤维胃镜诊断 标准及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
《全国慢性胃炎研讨 会共识意见》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 分会
2000 井冈山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2003 大连
2006 上海
2012 上海
《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 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2012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
与FD处理相同
严重萎缩或伴有上皮内瘤变
注意预防恶变
治疗不同方面
根除Hp 抗酸剂 抑酸剂 促动力药 消化酶制剂 抗抑郁药 抗焦虑药 中医药 Hp阳性的慢性胃炎有胃黏膜萎缩、糜烂或消化不良 症状者 胃黏膜糜烂和(或)以反酸、上腹痛等症状为主者
促动力药:上腹饱胀、恶心或呕吐等为主要症状者 促动力药+结合胆酸作用的胃黏膜保护剂:伴胆汁反流者 消化酶制剂:具有明显进食相关的腹胀、纳差等消化不良症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