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解剖与功能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解析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解析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解析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是人体重要的调节和控制系统,其中大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在解剖结构和功能上各具特点,下面将对它们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大脑是神经系统的中枢器官,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分别控制身体的相应一侧。

大脑的表面有许多褶皱,叫做大脑回,它们分为大脑皮质和大脑白质。

大脑皮质是大脑的外层,主要负责感知、运动、思维、记忆等高级功能。

它由各种不同功能的区域组成,如额叶、顶叶、颞叶、枕叶等。

这些区域之间相互连接,协同工作,使我们能够进行各种复杂的认知和行为。

大脑白质则负责传递信息,连接各个脑区。

它由神经纤维束和胶质细胞构成。

神经纤维束主要分为传入纤维束和传出纤维束,通过传入纤维束,信息从外部感觉器官传入大脑皮质;通过传出纤维束,指令从大脑皮质传到各个肌肉和腺体,控制身体的运动和分泌。

大脑还有一些重要的结构,如丘脑、杏仁核等。

它们对情绪的调节、本能反应和记忆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二、脊髓的结构和功能脊髓位于脊柱内,是大脑的延续部分,负责传递信息和控制运动。

脊髓可以分为4个区域:颈髓、胸髓、腰髓和骶髓。

脊髓的外层是白质,内层是灰质。

脊髓的白质主要包括传入纤维束和传出纤维束。

传入纤维束将感觉信息从周围传入到大脑;传出纤维束则将指令从大脑传到脊髓,再通过脊髓传到各个部位的肌肉和腺体。

脊髓的灰质主要包括运动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负责传递指令控制肌肉的运动,而感觉神经元则负责接收感觉信息。

脊髓还有重要的功能区域,如颈膨大和腰膨大。

颈膨大是脊髓内运动神经元的重要聚集区,控制上肢的运动;腰膨大则是脊髓内运动神经元的重要聚集区,控制下肢的运动。

三、周围神经的结构和功能周围神经是连接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器官的神经纤维,它们负责传递信息和控制器官的功能。

周围神经可分为脑神经和脊神经两大类。

脑神经主要起源于大脑和脑干,共有12对。

每一对脑神经都有特定的功能,如第一对嗅神经负责嗅觉,第七对面神经负责面部表情和咀嚼等。

脊髓内部结构及功能

脊髓内部结构及功能

网状脊髓束
2021/6/16
25
顶盖脊髓束:参与完成视听反射。
内侧纵束:主要协调眼球的运动和头、
颈部的运动。
内侧纵束 顶盖脊髓束
2021/6/16
26
牵张反射
是最常见的一 种骨骼肌反射, 属单突触反射
维持姿势
2021/6/16
35
屈曲反射
属多突触反射
是一种保护性反 射活动
多节段的
2021/6/16
2021/6/16
18
皮质脊髓前束
止于双侧的前角运动神经元,支配双侧躯干肌 的随意运动。
2021/6/16
19
皮质脊髓束
支配上、下肢骨骼肌随意运动的脊髓前角运动 细胞只接受对侧大脑皮质运动中枢的纤维
支配躯干随意运动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受双侧大 脑皮质运动中枢控制
一侧皮质脊髓束损伤时,则伤侧损伤平面以下 肢体瘫痪,而躯干肌不瘫痪
14
脊髓小脑前束:此束起于双侧
(以对侧为主)腰髓以下节段V-IX层 (中间内侧核),经小脑上角终于小脑 皮质,也传导反射性本体感觉冲动到小 脑。
脊髓小脑前束
2021/6/16
15
下行纤维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红核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内侧纵束
2021/6/16
表现为硬瘫,肢体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 出现病理反射,且无明显肌肉萎缩
2021/6/16
20
红核脊髓束:起自中脑红核,
交叉至对侧在脊髓外侧索下行,终 于各脊髓节段的Ⅴ、Ⅵ、Ⅶ层,经 中继后再到前角运动神经元。此束 调节肌肉的紧张和运动的协调,免 除震动和不必要附带动作 。同时和

脊髓解剖

脊髓解剖
上肢有节段性感觉减退或消失,肩部及上肢 根痛 C8~T1侧角受损时产生同侧Horner征

3.胸髓(T3-12)

双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截瘫) 病变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出汗异常,大小便障碍 伴相应胸腹部根痛或束带感 病变在T10时,可出现Beevor征
4.腰膨大(L1-S2)
脊髓灰质
核团
边缘层(海绵带)
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
背核( 胸核) 中间内侧核 中间外侧核 骶副交感核 前角外侧核 前角内侧核
躯干肌 板层—- 核团对应关系 四肢肌
(Rexed 板层学说)
细胞 细胞
梭外肌 梭内肌
脊髓灰质板层 纤维投射概况
浅感觉传入 深感觉
传入
来自 大脑皮质 运动区 皮质下结构
调 节 运 动 的 下 行 纤 维

受损时出现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双下肢及会阴部感觉丧失,大小便功能障碍 损害平面在L2~4时膝反射消失;在S1~2时踝 反射消失;S1~3受损出现阳痿
5.脊髓圆锥(S3-S5和尾节)

无下肢瘫痪及锥体束征
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皮肤感觉缺失,呈鞍状 分布
髓内病变可有分离性感觉障碍 肛门反射消失和性功能障碍 圆锥病变可出现真性尿失禁
** * *
T5-T8 T9-T12 全部L
全部S、CO
一对脊神经根丝所 连的那一段脊髓叫 一个脊髓节段。
(2)两个膨大:颈膨大和腰膨大 颈膨大: 由颈5-胸2(C5-T2)脊髓组成
发出支配上肢的神经根
腰膨大:
由腰1-骶2(L1-S2)脊髓组成
发出支配下肢的神经根
(3)脊髓圆椎:由第3、4、5骶节 和尾节组成,末端位置相当于第一 腰椎下缘水平。圆椎下端伸出一根 终丝,终止于第一尾椎骨膜的背侧。

脊髓解剖与功能

脊髓解剖与功能

05
脊髓的科研与应用
脊髓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脊髓损伤修复
目前脊髓损伤修复是研究的热点, 主要集中在干细胞治疗、基因治 疗和组织工程等方面,以期实现
受损脊髓的功能恢复。
脊髓神经调控
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对脊髓神 经的调控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包 括电刺激、光遗传学等技术,以
实现对脊髓活动的精细调控。
脊髓与大脑的交互
康复医学
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领域,通过物理治疗、职业 治疗和心理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
脊髓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
组织工程
利用干细胞和生物材料构建人工脊髓组织,为脊髓损伤患者提供 移植材料,是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神经机器接口
通过研究脊髓与大脑的交互机制,开发出用于控制机器人或假肢的 神经机器接口,帮助截肢或脊髓损伤患者恢复运动功能。
脊髓损伤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等方 法进行诊断。
治疗方式
根据脊髓损伤或疾病的类型和程度,选择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不 同的治疗方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
脊髓的再生与修复
脊髓再生的机制与过程
脊髓再生机制
脊髓损伤后,受损部位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会释放出生长因子等化学信号,促进 受损轴突的再生。同时,脊髓内部的微环境也会对再生过程产生影响。
科研进展
近年来,脊髓再生与修复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科研人员发现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如基 因治疗、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等。这些方法和技术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临床应用
虽然目前脊髓再生与修复的研究仍处于实验阶段,但一些治疗方法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例如,药物 治疗和物理治疗已经在一些医疗机构中得到应用,而细胞治疗也在一些临床试验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

脊髓解剖

脊髓解剖
Spinal cord
脊 髓
第一节Biblioteka 脊髓 spinal cord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的节段概述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1、中央管 2、灰质 3、白质 三、脊髓的机能
脊髓的位置
脊髓的外形
颈膨大 cervical enlargement 腰骶膨大 lumbosacral enlargement 脊髓圆锥 conus medullaris (medullary cone) 马尾 cauda equina
脊髓的节段划分: 颈8、胸12、腰5、 骶5、尾1
脊髓与椎骨的 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与脊柱 节段的对应关系: C1-4与同序数椎 骨相同,C5-8和 T1-4高一位,T58高两位,T9-12 高三位,L1-5平 对第10和12胸椎。 S和C平对第1腰 椎
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细胞构筑分层:
第I层---后角边缘核 第II层--胶状质
脊髓的传导束
内侧纵束 medial longitudinal fasciclus
网状脊髓束 reticulospinal tract
三.脊髓的功能
Thanks
中央管
central canal
脊髓的上行 传导束
脊髓的上行 传导束
意识性传导束
躯干四肢的深感觉 传导 薄束
gracile fasciculus
楔束
cuneate fasciculus
薄束和楔束: 本体感觉和 精细触觉
同侧第四胸节 以下的脊神经 节细胞的中枢 突组成薄束、 同侧第四胸节 以上的脊神经 节细胞中枢突 组成楔束。
(substantia gelatinosa)
第III、IV层-后角固有 核(nucleus proprius) 第V层---后角颈、网状 核 第VI层---后角基部 第VII层---中间带:中 间内侧、外侧柱; 胸核 第VIII层---前角底部 第IX层--前角运动细胞 第X层--中央灰质

人体脊髓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脊髓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脊髓解剖学知识点人体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神经信号传导的关键结构。

了解人体脊髓的解剖学知识点,对于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脊髓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等多个方面介绍人体脊髓的解剖学知识点。

1. 位置:人体脊髓位于脊柱管内,从颅脑延伸至腰骶段,平均长度约为42-45厘米。

脊髓的上端称为延髓锥,下延至腰骶段的末梢称为马尾。

2. 形态:脊髓呈长圆柱形,由白质和灰质组成。

白质主要分布在脊髓内侧,呈马鞍形,其中的神经纤维负责传递上行和下行的神经信号。

灰质则分布在脊髓的外侧,并呈蝴蝶状,其中的神经元负责接收和处理神经信号。

3. 结构:脊髓由31对脊髓神经根和脊髓节段组成。

脊髓上有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和1对尾神经。

每对脊髓神经根由感觉根和运动根组成,感觉根负责传递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运动根负责传递运动指令。

4. 功能:脊髓是多种神经信号传导的关键结构,负责感觉信息的传入和运动指令的传出。

感觉信息通过神经纤维传入脊髓,再通过上行传导通路传递至大脑皮层,形成感觉知觉。

运动指令则通过神经纤维从大脑下达到脊髓,再通过下行传导通路传递至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和腺体,实现运动和生理功能。

5. 补充:脊髓还有一项重要功能是参与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分别控制机体的应激反应和恢复平衡。

脊髓中的脊髓交感节和脊髓副交感节是这两个系统的关键部分。

以上是人体脊髓解剖学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对人体脊髓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神经系统的构造和功能,并为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对于医学专业人士和对神经科学感兴趣的人来说,深入学习人体脊髓解剖学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脊髓解剖讲解

脊髓解剖讲解

脊髓解剖讲解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位于椎管内,上接延髓,下至尾骨,是神经元集中的地方。

脊髓的主要功能是传递大脑和身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控制身体的运动。

脊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

灰质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和核团组成,而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束组成。

脊髓的白质中包含许多上行和下行的纤维束,这些纤维束将脊髓各节段相互连接,同时还连接了脊髓与脑。

脊髓的内部结构还包括脊髓的被膜和脊神经根。

软脊膜紧贴脊髓的表面,蛛网膜覆盖着脊髓的外部并贴着硬脊膜,它们共同构成了脊髓的被膜。

脊神经根是连接脊髓和神经末梢的通道,它们向外延伸到神经根,其中齿状韧带为纤维状结构,有助于脊髓的固定。

脊髓在发育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的生长和变化。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脊柱的生长快于脊髓,导致成人的脊髓终止位置高于婴儿。

此外,在腰骶膨大处,神经根聚集形成马尾,此处可对脑脊液进行重吸收。

总的来说,脊髓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它通过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束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大脑和身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控制功能。

神经系统解剖学脑脊髓和神经的结构与功能

神经系统解剖学脑脊髓和神经的结构与功能

神经系统解剖学脑脊髓和神经的结构与功能神经系统是人体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它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成。

这些结构与功能紧密相连,协同工作,以确保身体各部分的正常运行和信息传递。

本文将介绍神经系统的解剖学知识,包括脑脊髓和神经的结构与功能。

一. 脑脊髓的解剖学结构1. 大脑:大脑位于颅骨内,是人体最大的脑部。

它分为左右两个半球,通过脑桥和中脑以及脊髓相连。

大脑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主要负责信息处理和意识产生,而白质则负责传递信号。

2. 小脑:小脑位于颅后窝,紧邻脑干。

它对身体的协调运动和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小脑的脑叶通过躯干小脑齿状核与脑干相连,从而将信息传递到不同的身体部分。

3. 脑干:脑干连接大脑和脊髓,是身体许多重要功能的中枢。

它分为中脑、脑桥和延髓三部分。

脑干控制着呼吸、心跳和消化等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4. 脊髓:脊髓位于脊柱内,是神经系统的主要信息传递通道之一。

脊髓内有许多神经元,负责传递来自大脑和周围神经的信息。

它还负责调控一些反射活动,如膝反射等。

二. 神经的结构与功能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它由许多神经元组成。

神经元分为三部分:树突、细胞体和轴突。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连接,以进行信息传递。

1. 传感神经:传感神经负责从身体各个部分向神经系统传递感觉信息。

它们通过感觉神经末梢感受身体各处的刺激,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递到脊髓和大脑。

2. 运动神经:运动神经负责从神经系统向身体各部分传递运动指令。

当我们意识到某种动作时,大脑发送指令到脊髓,然后通过运动神经传递到肌肉,从而实现运动。

3. 联络神经:联络神经负责在神经系统内部传递信息。

它们连接起来形成神经回路,以协调不同的神经元活动。

联络神经在大脑皮质和脊髓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 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非常广泛,涵盖了认知、感觉、运动等方面。

1. 感知与感觉:神经系统负责对外界的刺激进行感知和感觉。

感知是通过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等,获取外界刺激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置和外形
脊髓圆锥:腰骶膨大 向下急剧缩小的一个 圆锥形末端。
终丝:脊髓圆锥向下 延为一根细长的无神 经组织的丝,止于尾 骨背面的骨膜。
一、位置和外形
前正中裂 后正中沟、位置和外形
脊神经节:后根上 的膨大,内含感觉 神经元胞体。
二、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解剖与功能
二炮总医院神经外科 廖毓芝
一、位置和外形
位置:椎管内。上 端在枕骨大孔处与 延脑相连,成人脊 髓下端平对第1腰椎 体下缘,全长45cm; 新生儿下端平对第3 腰椎体。
一、位置和外形
外形:前后略扁的 圆柱形。 两个膨大 六条纵沟 脊髓圆锥 终丝
一、位置和外形
颈 膨 大:C4-T1
腰骶膨大:T12-S3
S CT L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纤维排列:内→外:骶、腰、胸、颈
三、内部结构 ㈡白质
2.上行纤维束 ⑵.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
位置:外侧索的边缘。
功能:传导来自躯干下部和下肢的肌、腱及关节的 反射性本体感觉。
三、内部结构 ㈡白质
2.上行纤维束 ⑶脊髓丘脑侧束:
位置:外侧索的前部、脊 髓小脑前束的内侧。 对侧后角固有核→白质前 连合交叉→脊髓丘脑侧束 →丘脑。
1.固有束:
紧贴灰质表面,分 别位于三个索内。主要 由后角细胞轴突构成, 行程不超越脊髓。 功能:联系脊髓不同 节段,完成节段或节段 间的反射。
三、内部结构 ㈡白质
2.上行纤维束
⑴薄束和楔束 位置:位于后索
T5节段以下→薄束 T4节段以上→楔束
三、内部结构 ㈡白质
2.上行纤维束
⑴薄束和楔束 功能:传导躯干、四肢的
功能:控制躯干、四肢骨骼肌随意运动。(支配上下肢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只接受对侧半球 的纤维,躯干肌运动神经元接受双侧皮质脊髓束的支配)
三、内部结构 ㈡白质
3.下行纤维束
⑵红核脊髓束:
中脑红核→交叉→脊髓 外侧索→后角→中继后至 前角运动神经元。
功能:调节(兴奋)屈 肌的活动和肌张力。
三、内部结构 ㈡白质
C1~4与同序椎骨相对应; C5~8、T1~4与同序椎骨上一节椎体相对应; T5~8与同序椎骨上两节相对应;
T9~12与同序椎骨上三节相对应;
L1~5平对T10~12椎体; S1~5、Co平12胸椎和第1腰椎椎体相对应。
三、内部结构
中央管:脊髓中心部,纵贯脊 髓全长,向下达脊髓圆锥处, 扩大称为终室。内含脑脊液。
三、内部结构 ㈡白质
2.上行纤维束 ⑶脊髓丘脑侧束:
功能:传导躯干、四肢 的痛觉和温度觉。 纤维定位:(前外侧→背内侧)骶、腰、胸、颈
三、内部结构 ㈡白质
2.上行纤维束 ⑷脊髓丘脑前束:
位置:位于前索、脊髓丘 脑侧束的前内侧。 后角固有核(主要对侧、 少量同侧)→白质前连合 交叉(同侧不交叉)→脊 髓丘脑前束→丘脑
三、内部结构
(一)灰质
1.前角:
短宽,颈膨大 和腰骶膨大处特别 发达。
三、内部结构
(一)灰质
1.前角:
α运动神经元:分布于梭外 肌纤维,传递随意运动冲动;
γ运动神经元:散在于α-运 动神经元之间,分布至梭内 肌纤维,维持肌张力。 Renshaw细胞:接受α -运动神经元的返回侧支,对其 有反馈抑制作用。
五、脊髓的功能
1.传导机能 感觉 运动
四、脊髓的功能
2.反射机能 躯体反射:是指一些骨骼肌的反射活动
牵张反射(如膝反射)、屈曲反射
内脏反射:
竖毛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
四、脊髓的功能
3.低级中枢
排尿、排便中枢
性功能活动中枢
调节血管舒缩中枢 调节瞳孔变化
四、脊髓的功能
4.躯体的神经营养
脊髓前角细胞对其所支配的肌肉有营 养作用,当前角细胞病损时其所支配 的肌肉发生萎缩,此前角细胞对躯体 骨骼也有营养作用,即在前角病损区 内的骨能表现有明显的骨质疏松现象。
位于灰质外面的白质,由外面的纵沟分为3个索。 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称前索;前、后外侧沟之 间称外侧索;后外侧沟与后正中沟之间称后索(位于灰 质连合前、后的白质,分别称白质前连合和白质后连 合)。各索中的白质,主要由纵行的有髓神经纤维组成。 凡起止、功能相同的传导束,大都以起止部位命名。
三、内部结构 ㈡白质
1、前角:
由运动神经元组成。
1)内侧柱:支配躯干肌 2)外侧柱: 支配四肢肌 前角外侧群
前角内侧群
三、内部结构
(一)灰质
2.中间带 含有大量中间神经元
(中间外侧核 C8-L2 S2-4)
(中间内侧核
脊髓全长)
2、中间带
含内、外侧两个核群。中间带外侧核群是中、小型多极神 经元,其轴突加入脊神经前根,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活动。 其中,位于脊髓胸腰节段侧角的是交感神经核;位于脊髓骶 2—4节段的是副交感神经核。它们都是自主神经的低级中枢。
灰质:中央管周围,呈“H”形, 由神经细胞的胞体及纵横交织 的神经纤维构成。 白质:位于灰质的周围,主要 是纵行排列的纤维束(轴突)。
脊髓的内部结构
在横切面上可见中央管,灰质在中央,白质在周围。
C8
T3
T6
T12
L2 L5 S2
三、内部结构
(一)灰质(Gray
前角 后 角 中间带 侧角
Matter)
3.下行纤维束
(3)前庭脊髓束 兴奋支配伸肌的运动神经元。
(4)顶盖脊髓束 兴奋对侧颈肌,抑制同侧颈肌活动。
(5)网状脊髓束 参与对躯干四肢近端肌肉运动的控制。
(6)内侧纵束
协同眼球的运动和头、颈部的运动。
四、脊髓的血液供应:主要有三个来源:
(1)脊髓前动脉:起源于两侧椎动脉的颅内 部分,在延髓腹侧合并成一支,沿脊髓前正中 裂下行,每1cm左右即分出3-4支沟连合动脉, 不规则地左右交替地深入脊髓,供应脊髓横断 前2/3区域。 沿途接受前根动脉血供
1. Gray Matter 侧角:自主神经细胞 C8~L2 交感神经细胞 - 调节内脏、腺体功能 C8~T1脊髓交感中枢 - 瞳孔扩大肌、眼眶肌、 睑板肌 - 面部血管和汗腺 S2~S4 脊髓副交感中枢 - 膀胱、直肠、性腺功能
三、内部结构
(一)灰质(gray matter)
3.后角:
它们进入椎间孔后分为前后两股,即前根动 脉与后根动脉,分别与脊前动脉与脊后动脉 吻合,由此构成围绕脊髓的冠状动脉环, 它们分出的分支供应脊髓表面结构及脊髓实 质外周部分的供血。
大多数根动脉较细小,在C6、T9、L2三处的 根动脉较大。由于根动脉补充血供,使脊髓 动脉血流十分丰富,不易发生缺血, 在脊髓的主要动脉(脊前、脊后动脉)发生 缺血时,常在相邻两根动脉分布区的交界处 即T4、L1发生供血不足的现象,称为危险区。
脊髓节段:每对脊神经根的根丝相连的 一段脊髓,共31个节段。
二、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马尾:腰、骶、尾神 经根在椎管内几乎垂 直下行,围绕终丝周 围形成的马尾状结构。
二、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腰椎穿刺:第3、4腰椎间或第4、5腰椎间穿刺。
二、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成人):
边缘核
胶状质 固有核 胸核
3、后角
聚集着与传导感觉有关的神 经元胞体,主要接受由脊神经 后根传人的躯体感觉和内脏感 觉冲动。
后角边缘核 胶状质
缘层 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
后角固有核
三、内部结构 ㈡白质(White Matter)
1.固有束: 2.上行纤维束
外侧索 前索
后索
外侧索
3.下行纤维束
三、内部结构 ㈡白质
脊髓后动脉、根后动脉与冠状动脉主要供应 灰质后角的表浅部分、白质后索和白质侧索 的表浅部分。
脊髓的静脉回流经根前静脉与根后静脉引流至 椎静脉丛,
由椎静脉向上与延髓静脉相通,在胸段与胸腔 内奇静脉及上腔静脉,在腹部与下腔静脉、门 静脉及盆腔静脉多处相通。
椎静脉丛内压力很低,没有静脉瓣膜,血流方 向常随胸、腹腔压力变化(如举重、咳嗽、排 便等)而改变,易使感染及恶性肿瘤由此转移 入颅。
三、内部结构 ㈡白质
3.下行纤维束
⑴皮质脊髓束 ①皮质脊髓侧束:
对侧大脑皮质锥体细胞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侧束 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纤维排列:(外→内)骶、腰、胸、颈
三、内部结构 ㈡白质
3.下行纤维束
⑴皮质脊髓束 ①皮质脊髓前束(胸以上):
同侧大脑皮质锥体细胞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前束
大部分对侧,小部分 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2)脊髓后动脉:起源于同侧椎动脉的颅内 部分,左右各一根,沿脊髓的全长的后外侧 沟下行,其分支供应脊髓的横断面的后1/3区 域。
沿途接受后根动脉血供
(3)根动脉:脊髓各段还分别接受来自颈部 椎动脉、甲状腺下动脉、肋间动脉、腰动脉、 髂腰动脉和骶外诸动脉分支的血液供应,这 些分支沿脊神经根进入椎管,故称根动脉。
脊髓的血液供应
1 、脊髓前动脉:供应脊髓横段面的前2/3.这些动脉 系终末支,较易发生缺血病变,称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2 、脊髓后动脉:其分支主要供应脊髓后柱和后索. 3 、根动脉:脊髓接受颈部椎动脉与甲状腺、肋间、 腰、髂内、骶外诸动脉分支供应.
脊前动脉与根前动脉主要供应脊髓灰质前角、 中央管周围和灰质后角的前半部、白质前索、 前连合及侧索的深部;
三、内部结构 ㈡白质
2.上行纤维束 ⑷脊髓丘脑前束:
功能:传导躯干、四肢 的粗略触觉和压觉。 纤维排列:与脊髓丘脑侧束相当。
三、内部结构 ㈡白质
2.上行纤维束 (5)脊髓网状束:
位置:前外侧索。
功能:痛觉传导束;对维持意识和觉醒有重要作用
,属于网状上行激动系统。
三、内部结构 ㈡白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