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 Base Design)基于模型的设计

合集下载

基于模型的设计ppt课件

基于模型的设计ppt课件

2020/1/29
9
MATLAB与CCS配置
Execute 执行编译
Execute Tool: D:\ti\ccsv5\ccs_base\scripting\bin\dss.bat Arguments :"D:\PROGRA~1\MATLAB\R2013a\toolbox\idelink\extensions
在target hardware resources中"IDE/Tool Chain" ,选择"Texas Instruments Code Composer Studio v5 (makefile generation only)". 注意:首先备份配置,因为这会覆盖已有的配置。然后设置board为C2000,processor为 F28335
\ticcs\ccsdemos\runProgram.js" "D:\ti\xml" "[|||MW_XMK_GENERATED_TARGET_REF[E]|||]"
2020/1/29
10
MATLAB与CCS配置
图2 TLC文件选择
2020/1/29
11
MATLAB与CCS配置
2020/1/29
2
MBD的实际应用
2020/1/29
3
传统的软件开发流程
4
基于模型的设计
5
MATLAB与CCS配置
前提假设CCS5安装路径如下: CCS Installation: D:\TI\ccsv5 CCSV5安装路径 Code geeneration Tools: D:\TI\ccsv5\tools\compiler\c2000 ,编译器的路径 如果其它路径,则需要在下边的应用中相应的路径中更改路径。

CS专业研究方向详解(1)

CS专业研究方向详解(1)

美国大学CS专业十三大研究方向美国大学CS专业的研究分支也超级多,不同分支对学生的要求也会不同,因此,学生们要依照自己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

一、体系结构、编译器和并行计算 Architecture, Compilers and Parallel Computing 体系结构和编译器的研究要紧集中在硬件设计,编程语言和下一代编译器。

并行计算研究的包括范围很广,包括并行计算的计算模型,并行算法,并行编译器设计等。

二、系统与网络 Systems and Networking可细分为:(1)网络与散布式系统(Networking and distributed systems):移动通信系统,无线网络协议(wireless protocols),Ad-hoc网络,效劳质量治理(Quality of Service management,QoS),多媒体网络,运算机对等联网(peer-to-peer networking, P2P),路由,网络模拟,主动队列治理(active queue management, AQM)和传感器网络(sensor networks)。

(2)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散布式资源治理,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pervasive computing)环境治理,反射中间件(reflective middleware),中间件元级操作系统(middleware “meta-operating systems”),面向对象操作系统设计,许诺单个用户与多运算机、对等操作系统效劳交互的用户设计,上下文灵敏的散布式文件系统,数据中心的电源治理,文件/存储系统,自主计算(autonomic computing),软件健壮性的系统支持和数据库的系统支持。

(3)平安(Security): 隐私,普适计算,无线传感器(wireless sensors),移动式和嵌入式运算机,标准,认证,验证策略,QoS保证和拒绝效劳爱惜,下一代通信,操作系统虚拟化和认证,关键基础设施系统,例如SCADA操纵系统和医疗,消息系统,平安网关,可用性平安。

基于模型的设计

基于模型的设计

基于模型的设计基于模型的设计 (Model-Based Design, MBD) 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通过使用模型来设计、构建和验证系统。

这些模型可以是数学模型、物理模型或计算机模型,用于描述和预测系统的行为。

基于模型的设计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航天、汽车、医疗设备和工业自动化等。

基于模型的设计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使用模型来代替传统的手动编程方法。

通过使用模型,工程师可以更容易地描述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并可以通过仿真和验证来检查设计的正确性。

这减少了错误,加快了开发周期,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2.模型验证:一旦模型创建完成,就可以使用仿真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

通过在模型中输入不同的输入和参数,可以模拟系统的行为,并观察系统的响应。

这允许工程师在实际系统构建之前检查模型的正确性和性能。

3.代码生成:一旦模型验证通过,就可以通过代码生成工具将模型转换成可执行的代码。

这些代码可以是C、C++或其他编程语言。

这些代码可以直接用于系统的实现和部署,减少了手动编程的工作量和错误。

4.部署和测试:生成的代码可以在目标硬件上进行部署和测试。

这包括将代码编译和链接到目标硬件上,然后在硬件上进行测试。

通过在系统的实际硬件上进行测试,可以验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并及时发现和修复问题。

1.提高开发效率:通过使用模型,开发人员可以更快地设计、构建和验证系统。

模型的可视化表示方式使得系统的开发更直观和易于理解。

此外,模型的重复使用性使得开发人员可以更快地修改和更新系统。

2.提高系统可靠性:通过使用模型进行验证和测试,可以减少系统中的错误和缺陷。

模型的仿真和验证功能可以帮助工程师在实际系统构建之前发现和解决问题。

这减少了开发过程中的返工和修复工作。

3.简化系统维护:基于模型的设计方法使得系统的维护更加简单。

通过模型的重复使用性,开发人员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修改系统。

此外,生成的代码是自动生成的,减少了手动编程的错误和困难。

基于模型的设计方法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mbd的名词解释

mbd的名词解释

mbd的名词解释MBD,即Model-Based Design(基于模型的设计),是一种在工程领域广泛应用的设计方法论。

它以模型为中心,通过建立和分析系统的数学模型,实现复杂系统的设计、开发和验证。

MBD集成了建模、仿真、代码生成和自动化测试等环节,帮助工程师在系统设计过程中提高生产力和质量。

本文将对MBD的定义、特点以及应用领域进行解释和分析。

一、MBD的定义MBD可被描述为一种综合利用计算机模型来进行设计和开发的方法。

传统的设计方法往往需要用户手动编写代码,并在实际系统中进行验证。

而MBD则通过使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代替了繁琐的手写代码过程,从而提高了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MBD常常在各种工程领域中使用,如电子、汽车、航空航天等,以及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等领域。

二、MBD的特点1. 模型驱动:MBD建立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建模和仿真来实现系统设计的目标。

用户可以使用各种建模工具,如Simulink等,来构建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进行仿真和验证。

这种模型驱动的设计方法使得工程师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系统的行为。

2. 自动化代码生成:MBD不仅可以用于系统设计和仿真,还可以通过自动化代码生成实现系统的实际部署。

通过将数学模型转换为可执行代码,MBD能够大大减少手动编写代码的工作量,确保代码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此外,MBD还可以生成可嵌入式系统使用的代码,如控制器、传感器等,进一步简化系统开发和集成。

3. 紧密集成的工具链:MBD包含了建模、仿真、代码生成和测试等环节,这些环节在一个统一的开发环境中紧密集成。

工程师可以在同一个界面下完成整个设计过程,无需在不同工具之间频繁切换,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可行性。

此外,MBD还支持多人协同工作,使得团队成员之间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和合作。

三、MBD的应用领域1. 汽车工程:MBD在汽车工程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设计师可以对整车性能进行分析和优化,如加速度、转向和刹车等。

依据MBD技术的船舶数据集定义与标注方法

依据MBD技术的船舶数据集定义与标注方法

依据MBD技术的船舶数据集定义与标注方法MBD技术(Model-Based Design,基于模型的设计)是一种通过使用实时仿真模型进行系统设计、开发和验证的方法。

在船舶领域,MBD技术可以用于船舶数据集的定义和标注方法。

船舶数据集的定义是指确定需要收集和记录的船舶相关数据的过程。

在MBD技术中,船舶数据集的定义是基于船舶设计和性能要求的。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船舶的尺寸、重量、稳性参数、推进系统特性、船舶航行性能等。

通过定义船舶数据集,可以为船舶设计和仿真提供必要的输入和验证。

船舶数据集的标注方法是指对收集到的船舶数据进行注释和标记的过程。

在MBD技术中,船舶数据集的标注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标注船舶性能参数:船舶性能参数是船舶数据集中最关键的部分之一、这包括标注船舶的速度、加速度、舵角、推力等信息。

通过标注这些参数,可以准确地模拟船舶在不同情况下的性能。

2.标注船舶航行状态:船舶航行状态包括船舶的位置、航向和姿态等信息。

这些信息是进行船舶运动模拟和控制的基础。

通过标注船舶航行状态,可以为仿真模型提供准确的输入和实时的反馈。

3.标注船舶传感器数据:船舶传感器数据是指通过安装在船舶上的传感器收集到的物理量数据,如温度、压力、湿度等。

通过标注船舶传感器数据,可以为船舶的监测和控制提供实时的信息。

4.标注船舶环境数据:船舶环境数据是指船舶所处环境的相关数据,如海洋环境参数、风速、海浪等。

通过标注船舶环境数据,可以为船舶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和验证。

5.标注船舶系统数据:船舶系统数据是指与船舶相关的系统数据,如推进系统的功率、燃料消耗等。

通过标注船舶系统数据,可以对船舶的性能和效率进行评估和优化。

在使用MBD技术进行船舶数据集的定义和标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质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数据的误差和偏差对模型和仿真结果的影响。

2.数据一致性:保持数据的一致性,确保各种数据的衔接和关联,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基于模型的定义(MBD)设计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

基于模型的定义(MBD)设计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

Ab s t r a c t I n t h e c o u r s e o f l f y i n g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i n f o r m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s t a n d a r d i —
基 于 模 型 的定 义 ( MB D ) 设 计 资 源 库 的 建设 与 应 用
朱金荣 , 胡秦赣 , 廖子祥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 所 , 江西 景德镇 3 3 3 0 0 1 )


在信息技术飞速 发展 和快速应用 的过程 中 , 标准化 在企业 管理 、 型号研 制及预研 中发挥 了不 可替代
z a t i o n pl a y a i r r e pl a c e a b l e s u p p o r t r o l e o n e n t e r p is r e ma na g e me nt ,mo d e l d e v e l o pi n g nd a p io r r r e — s e a r c h. I n t h i s pa p e r ,ba s e d o n s o me mo d e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MBD,s o me s e l e c t e d b a s a l t a c h e s o f s t a nd a r d i z a t i o n o f I fo n r ma t i o n Te c h n o l o g y we r e i n t r o d uc e d a n d t h e e fe c t o f St r e ng t h e n i n g a n d Ap p l i — c a t i o n o f MBD Re s o u r c e f o r De s i g n wa s e x po un d e d .

基于模型的电控嵌入式软件开发方法

基于模型的电控嵌入式软件开发方法

Software Development •软件开发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57【关键词】基于模型的设计 嵌入式软件 控制策略 开发1 引言MBD ,全称为Model Based Design ,即基于模型的设计。

在汽车电子所属的嵌入式软件开发领域,MBD 技术通常指采用图形化建模并仿真,进而将模型自动生成代码的技术。

相比传统嵌入式软件开发方法,由于MBD 技术具有需求可追溯、建模图形化、自动生成代码、快开发周期、方便并行开发等诸多特点,其近年来受到了越来多越多的重视。

特别是基于Matlab/Simulink 平台的MBD 嵌入式软件开发方法,由于其应用广泛,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基于MBD 开发方法与传统开发方法对比,分析和研究MBD 技术在汽车嵌入式软件开发领域中的导入方法,以及要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

2 基于MBD技术的嵌入式软件开发方法与传统方法对比2.1 传统嵌入式软件开发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如图1所示,传统嵌入式软件开采用自上而下的瀑布式流程,即下阶段工作开展依赖于上阶段工作的完成情况,上阶段工作为下阶段工作提供基础。

这种开发流程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不允许并行开发,并且如果在某阶段发现错误或需求变更,极有可能引起耗时较长的大规模软件更新甚至整个软件重写,从而拉长项目周期,并为项目本身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

其次,在传统的开发手段中,在不同阶段彼此之间传递的信息需要依赖文档,例如需求分析报告、系统详细设计规范、设计任务书、设计报告等。

由于工程人员总会存在针对文字基于模型的电控嵌入式软件开发方法文/宋炳雨 陈娜娜 何晓明 李峰理解的二义性问题,因此即便是文档本身没有错误,可能也会由于理解上的误差而引起系统设计、实现的错误。

2.2 MBD开发方法的优势基于MBD 技术的嵌入式软件开发采用V 形开发流程。

mbd测试验证流程

mbd测试验证流程

mbd测试验证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MBD(Model-Based Design,基于模型的设计)测试验证流程是一种基于模型的软件开发方法,它将系统设计和测试验证紧密结合,通过对模型的验证和测试来确保系统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叫基于模型的设计?为什么要基于模型的设计?基于模型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做什么事情?再问几个小问题:模型验证是否必要?模型验证有哪些工作可以做?模型验证是否一定需要被控对象模型?代码生成效率如何?底层驱动是否要建模?Embedded Coder(以前的RTW Embedded Coder)支持哪些芯片?MIL、SIL、PIL、HIL的目的和实现方式?如何定点化?如何做代码集成?什么叫基于模型的设计?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因为本人能力所限,仅讨论使用Simulink模型开发嵌入式软件的设计过程。

也就是说,我只能聊基于模型的嵌入式软件设计。

我的理解是,通过对算法建模进行软件设计的过程,都可以叫基于模型的设计。

当然,如果仅限于算法建模,把Simulink/Stateflow当做Visio使用,而不去进行其他环节的工作,这样的基于模型设计是不完整的,可能对你的开发效率不会有很大的提升。

如果想通过基于模型的设计提升软件开发团队的开发效率,提高软件品质,我觉得至少有如下几点可以考虑:算法建模算法模型的验证文档自动化代码生成代码和模型的等效性验证。

传统的开发过程中,我们有一个环节,需求捕获,也即,从系统需求分解出软件需求。

在基于模型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分析系统需求,获得软件需求。

当然,根据系统需求的详细程度,我们可以考虑是否要写专门的软件需求。

在基于模型的软件设计中,我们主要关心的是系统的功能需求,或者说可以通过软件实现的功能需求。

如果这部分需求在系统需求文档里已经有非常清楚的定义,那么我们可以以系统需求文档作为依据建立模型。

当然,如果系统需求不是足够清楚,那我们有必要编写专门的软件需求文档。

如果不考虑Simulink/Stateflow的应用上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都是熟练的Simulink/Stateflow用户,那么建模过程的主要工作是需求分析,通俗点讲,需求弄清楚了,建模也就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了。

当然,建模的时候,要考虑未来的验证、实现以及后期维护的问题。

我个人的体会,这个阶段,不要着急建模,一定要先弄清需求,另外,建模的时候,模型架构非常重要。

有了模型之后,接下来要做什么事情?代码生成?这是很多比较初级的用户容易犯的错误,犯这个错误的用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弄清楚为什么要做基于模型的设计?为什么要做基于模型的设计?我相信很多用户没有仔细考虑这个问题,很多用户做基于模型的设计的理由是:国外的公司都这么做,同行其他公司都这么做......弄清为什么要基于模型的设计,也就是要弄清楚基于模型的设计到底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很多人会非常自然的想到,代码生成,代码生成可以提高软件开发效率。

没错,代码生成是一个很大的好处,但,代码生成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大的好处。

最大的好处是,算法的早期验证,之前NASA有研究表明,开发初期引入的bug,如果到了晚期才发现出来,那么修复这一的bug,会产生非常大的费用。

所以,我们期望能够尽早的发现开发过程中引入的bug。

如何尽早的发现设计上的错误?传统的开发模式里,我们使用review的方式去发现错误,在质量体系ISO9001里面有定义,任何一份设计,都必须要评审。

评审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发现这个阶段的错误,以防错误被带到后续的开发过程中。

而评审的效率,却是非常低下的。

我想凡是参加评审的网友都会有体会。

比如,我在做完一份设计之后,我会邀请我的同事来评审我的工作,而参加评审的这些同事,往往不能有足够的时间了解我的这份工作,而只能在评审会上听我介绍我做的工作,这样的评审,可能会发现一些非常明显的问题,除此之外的,很难发现问题。

评审作为一种非常传统的验证方式,并不能及时发现设计过程中引入的各种错误。

而仿真,从效率上讲,要远高于评审,仿真更容易发现设计中的问题。

仿真是可以运行的,如果我们设定一些输入,运行模型之后,我们会得到相应的输出,我们很容易观测到此时的输出是否是我们期望的输出。

另外还有好处,仿真的结果是确定的,给定输入,就会得到确定的输出,当然,期望输出也是确定的。

而不像评审,同样的文字,对于不同人,可能理解成不同的含义。

代码生成和早期验证之外,基于模型的设计,还可以给我们带来其他好处,比如文档自动化。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我们终于把软件发布出去了,现在可以有时间补文档了...下个月要audit了,所有同事都在补文档....这里我要问:为什么要补文档?补文档,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两个方面的信息:1.文档很重要,不能没有,至少从质量体系上要求我们必须有文档2.工程师都不愿意写文档,是啊,如果愿意写文档的话,在开发过程中自然会把各类文档写起来的。

好,工程师不愿意写,开发过程中又不能少,如果计算机可以帮我们写,岂不是很美好的事情。

基于模型的设计,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文档自动化,至少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文档可以让计算机替我们写。

其实,基于模型的设计,还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图形化设计。

对于工程师来讲,图形化的东西,本身就比文字更容易理解,否则我们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也不会去画流程图和状态机了。

所以总结一下,基于模型的设计可以从以下方面给我们提供便利:1. 图形化设计2. 早期验证3. 代码生成4. 文档自动化前面我大概论述了为什么要做基于模型的设计,或者说基于模型的设计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这些好处,最终会大大提高开发效率,并且改善软件品质。

下面,我在说说基于模型的设计里有哪些事情要做,刘博士说的没错,基于模型的设计,自然模型最重要,如何建模,毫无疑问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在软件产品开发中,建模活动里,耗时最多的,就应该是需求分析了,需求分析不仅包括如何正确理解软件需求,而且要考虑如何通过模型实现,真正的画模型的时间,相比之下并不多,如果Simulink/Stateflow用的熟的话,真正打开MATLAB画模型的时间占建模阶段总时间的1/3都不到。

建模之后,接下来就是模型验证,验证,英文单词Verification,英文里面还有另外一个词Validation,确认,很多人不清楚这两个词之间的区别,通俗点讲:Verification是考察你是否正确的做了一件事,而Validation,则是考察你是否做出了正确的东西。

一个强调的是过程,一个在乎的是结果。

闲话少说,咱们继续回到模型验证上来,通常模型验证包含如下活动:建模标准的检查、评审、单元测试、快速原型。

(如果说的不完善,欢迎大家补充)建模标准的检查,可以通过模型检查工具自动完成,建模标准检查的意义,和传统开发模式里C编码标准的意义一致,这里不展开了。

有关评审和单元测试,再专门开贴说吧。

模型验证之后,接下来就可以做代码生成了,有关代码生成,也专门讨论吧。

代码生成之后,需要做代码验证,基于模型的开发过程里面,SIL、PIL都是常用的代码验证方式。

在代码做完SIL或者PIL测试之后,要考虑软件集成了,即应用层软件,也就是通过Simulink 模型生成的软件,和底层驱动软件之间的集成。

软件集成之后,后面的事情,基本上和传统的开发模式差不多了,当然,相对于传统的开发模式,你可以多一个HIL环节出来,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是传统的开发模式,也一样可以有HIL这个环节的。

有关HIL的实现及目的,以后再说。

再说说模型验证的必要性。

我在进入MathWorks之后,接触过很多客户,不少客户在最初引入基于模型设计的时候,根本不在意模型验证工作,他们经常在模型编译通过之后就拿去生成代码,有了代码之后将代码下载到各种快速原型设备上去测试算法,Simulink的仿真功能基本上成了摆设。

并且在这个阶段,不管我如何苦口婆心的给他们介绍模型验证的重要性,在他们那边,却总有各种各样的借口去省略模型验证环节,“项目时间太紧,模型来不及测”,“我们知道规范的开发流程,但是现在人手不够”。

当然,这类用户经常在这样折腾了一段时间之后,还是要回到模型测试上来,他们最终会发现,在HIL设备上测试算法,实在太难,当然,也有坚持的,坚持的结果就是他们所谓的基于模型的设计,开发效率比传统的开发模式高不了多少。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这么去看,模型阶段的测试,我们是可以分模块进行的,而HIL上测试,基本上是集成之后的软件。

比如,一个软件有10个模块,在HIL设备上,你很难分离出每个模块的bug,而如果是按模块做单元测试,则就是针对的一个具体的模块。

打一个不算恰当的比方,我们都知道一块2克拉的钻石,价格肯定不是一块1克拉钻石的两倍。

类似的,如果每个软件模块有2个bug,那么你从集成好的软件里去消除这20个bug,耗费的精力肯定不是从每个单元模块里去消除bug所耗精力的总和。

说白了,早期验证是非常重要的,很多软件工程的教材里都有相关的统计数据说明早期验证的重要性,对应到基于模型的开发过程,能在模型级别做的验证,一定不要拖到后续的环节中。

中国有句老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项目时间紧”或者“人手不够”不能成为我们忽略模型测试的借口。

继续说一下MBD开发过程中都有哪些验证工作要做。

模型出来并且可以编译之后,首先要做建模标准检查,这个过程使用工具(比如MathWorks 公司的Simulink Verification & Validation提供的model advisor)自动化的完成,检查过后,修改模型中不符合公司建模规则的项目。

接下来,就可以进行模型评审了,也就是说,评审的模型有两个前提,一是可以编译的,二是符合公司建模规则的。

这两个前提可以帮助我们消除模型中的一些低级错误,避免在评审过程中有太多的时间花费在这些错误上。

因为评审是建模的工程师和其他同事共同参与的活动,做到上述两个前提,也是对其他同事工作时间的一种尊重。

评审之后,建模的工程师会修改评审中发现的问题,问题多的话,一般会要求修改之后再进行“再评审”,直到在评审中不会发现大量问题。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Simulink Design Verifier进行模型的结构分析,借助于Simulink Design Verifier自动生成测试用例的功能,去检查结构上是否存在问题,比如是否有不合理的逻辑设计,是否有运行不到的分支等。

再往后,就可以进行模型单元级别的功能测试了。

软件开发过程中,对单元测试的要求是很高的,一般会根据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给出测试的覆盖率要求。

这个过程中工作量最大的应该是测试用例设计以及测试向量的生成。

测试用例设计,我们一般会根据需求去设计测试用例,当然,也会结合模型结构设计测试用例,这样说来,这里的测试,已经包含了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有了测试用例,如何把测试用例转换为测试向量,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我们知道,在MBD开发过程中,代码都可以自动生成,其他环节,我们要努力做到自动化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