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 变量分布特征的描述

《统计学》练习题第三章变量分布特征的描述一、填空题1、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按是否反映了所有单位标志值水平而可分为和两类。
2、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是与之比。
对于组距式资料,通常要用来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这时是假定各组的变量值均匀或对称分布的。
3、加权算术平均数受大小和大小的影响,其中决定了算术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影响了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4、各个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等于零,并且为最小值。
5、某班70%的同学平均成绩为85分,另30%的同学平均成绩为70分,则全班总平均成绩为分。
6、对于分组数列,H是以为权数的,而x却是以为权数的。
若在计算某一相对数或平均数的平均数时,已知变量值和母项资料时,通常采用公式计算,已知变量值和子项资料时,通常采用公式计算。
7、几何平均数最适于计算和的平均。
8、某一连续工序的四道环节合格率分别为96%、98%、95%、99%,则平均合格率为。
9、最常用的位置平均数有和两种。
10、直接用平均差或标准差比较两个变量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两个变量数列的相等。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情况下次数对平均数不发生影响的是()A、标志值较小而次数较多时B、标志值较大而次数较少时C、标志值较小且次数也较少时D、标志值出现次数全相等时2、在下列两两组合的平均指标中,哪一组的两个平均数完全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A、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B、几何平均数和众数C、调和平均数和众数D、众数和中位数3、计算相对数的平均数时,如果掌握了分子资料而没有掌握分母资料,则应采用()A、算术平均数B、几何平均数C、调和平均数D、算术平均和调和平均都可以4、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A、不变B、扩大到5倍C、减少为原来的1/5D、不能预测其变化5、某企业有A、B两车间,2013年A车间人均月工资3720元,B车间3780元,2014年A车间增加10%工人,B车间增加8%工人,如果A、B两车间2014年人均月工资都维持上年水平,则全厂工人平均工资2014年比2013年()A、提高B、下降C、持平D、不一定6、若两数列的标准差相等而平均数不等,则()A、平均数小代表性大B、平均数大代表性大C、代表性也相等D、无法判断7、计算平均指标时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A、中位数B、众数C、调和平均数D、算术平均数8、某小组40名职工,每人工作天数相同。
统计学第三章练习题(附答案)

统计学第三章练习题(附答案).单项选择题B.平均差 D.离散系数2.如果峰度系数k >3,表明该组数据是(A )0A. 64.5 和 78.5 D.64.5 和 67.55.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 A)o7.在离散程度的测度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08.在⽐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不能直接⽐较它们的标准差,因为两组数据的 (D )oA.标准差不同C 数据个数不同1.⽐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合适的统计量是(D )。
A.极差 C 标准差A.尖峰分布B 扁平分布C 左偏分布 D.右偏分布3.某⼤学经济管理学院有 1200 名学⽣,法学院有 800 名学⽣,医学院有 320 名学⽣,理学院有 200 名学⽣0上⾯的描述中,众数是(B)0A.1200B.经济管理学院C.200D 理学院4. 某班共有 25 名学⽣ , 期末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分数分别为:68,73,66,76,86,74,61,89,65,90,69,67,76,62,81,63,68,81,70,73,60,87,75,64,56考试分数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分别是( A)0B.67.5 和 71.5C.64.5和 71.5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 中位数>平均数>众数 C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D.众数〉平均数〉中位数6.某班学⽣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分是 96分,最低分是 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是(B)0A ⽅差B 极差C 标准差 D.变异系数A.极差B ⽅差C 标准差D.平均差B.⽅差不同 D.计量单位不同9.总量指标按其反应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C)0A.总体指标和个体指标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 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识总量指标 D.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标识单位指标10.反映同⼀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关系的是(D.⽐例相对指标11.2003年全国男性⼈⼝数为 66556万⼈,2002年全国⾦融、保险业增加值为 5948.9亿元,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 55566.61亿元,2003年全国城乡居民⼈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03617.7亿元。
统计学 第三章练习题答案及解析

3%1%2%5.1++453025453025++++统计学第三章出题优课后习题答案原多项选择第三题D 选项解释有误,现在已经重新更改。
一、单项选择题1. 某商场某月商品销售额为1200万元,月末商品库存额为400万元,这两个总量指标( )。
A. 是时期指标B. 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C. 是时点指标2. 国民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相差一个( )。
A. 出口与进口的差额B. 固定资产折旧C.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3. 有三批产品,废品率分别为1.5%、2%、1%,相应的废品数量为25件、30件、45件,则这三批产品平均废品率的计算式应为( )。
A. B.C. D.4. 下列各项中,超额完成计划的有( )。
A. 利润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B. 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C. 建筑预算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5. 某厂某种产品生产量1月刚好完成计划,2月超额完成2%,3月超额完成4%,则该厂该年一季度各月平均超额完成计划的计算方法是( )。
A. 2%+4%=6%B. (2%+4%)÷2=3%C. (2%+4%)÷3=2%453025%1%2%5.1++++3%1%2%5.1⨯⨯6. 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18件和15件。
若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不变,但是甲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下降,则两组工人总平均日产量( )。
A. 上升B. 下降C. 不变D.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7. 当各个变量值的频数相等时,该变量的()。
A. 众数不存在B. 众数等于均值C. 众数等于中位数8. 如果你的业务是提供足球运动鞋的号码,那么哪一种平均指标对你更有用?( )A. 算术平均数B. 几何平均数9. 某年年末某地区城市和乡村平均每人居住面积分别为30.3和33.5平方米,标准差分别12.8和13.1平方米,则居住面积的差异程度( )。
A. 城市大B. 乡村大10. 下列数列的平均数都是50,在平均数附近散布程度最小的数列是( )。
(精选)统计学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一、单选题1. 如果所掌握到的只是各单位的标志值(变量值),这时计算算术平均数()。
A 应用简单算术平均数B应用加权算术平均数C用哪一种方法无法判断D这种资料不能计算算术平均数2. 加权算术平均数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A 只受各组变量值大小的影响B只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C同时受以上两种因素的影响D无法做出判断3. 权数本身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决定于()。
A 权数所在组标志值的大小B权数绝对数值的大小C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D总体单位数的多少4. 标志值的次数多少,对于算术平均数的影响有权衡轻重的作用。
若把标志值的次数都缩小为原来的十分之一,则算术平均数的值为()。
A 也缩小为原来的十分之一B保持不变C扩大为原来的十倍D无法判断5. 如果被平均的每一个标志值都增加5个单位,则算术平均数的数值()。
A 也增加5个单位B只有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增加5个单位C减少5个单位D保持不变6. 设某企业在基期老职工占60%,而在报告期准备招收一批青年工人,估计新职工所占的比重将比原来增加20%。
假定老职工和新职工的工资水平不变,则全厂职工的总平均工资将如何变化()。
A 提高B降低C不变D无法判断7. 设有8个工人生产某种产品,他们的日产量(件)按顺序排列是:4、6、6、8、9、12、14、15,则日产量的中位数是()。
A 4.5B 8和9 C 8.5 D没有中位数8.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 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三者相等()。
A 只有钟形分布B只有U形分布C钟形分布或U形分布D只有对称的钟形分布9. 当变量右偏分布时,有()。
A Mo<Me<XB Mo>Me>XC Mo≤Me≤XD Mo≥Me≥X10.A 各组工资水平的变动B各组人数的增加C各组人数结构的变动D职工收入的下降11. 总体的离散程度越大,说明()。
A 平均数的数值越大B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C平均数的数值越小D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12. 平均差的基本含义可表述为()。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一、思考题1.什么是统计整理,统计整理的对象是什么?P612.什么是统计分组,它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P633.简述编制变量数列的一般步骤。
P70-754.统计表分为哪几种?P785.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P686.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公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P667.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P658.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分组?其主要作用是什么?P63(2009.01)二、判断题1.统计整理只能对统计调查所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
(×)P61 【解析】统计整理分为两情况:一种是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另一种是对次级资料即已加工过的现成资料进行在整理。
2.对一个既定总体而言,合理的分组标志只有一个。
(×)P67【解析】复合分组就是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的分组。
3.在异距数列中,计算次数密度主要是为了消除组距因素对次数分布的影响。
(√ )P744.组中值是指各组上限和下限之中点数值,故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
(×)P72【解析】当组×)(2010.01)P71【解析】变量数列的分组可分为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只有在等距分组的情况下,组数等于全距除以组距。
6.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数和组距。
(×)(2009.10)P65【解析】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选择恰当的分组标志。
7.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P66 【解析】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确定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而是要通过数量上的变化来区分各组的不同类型和性质。
8.连续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离散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P72【解析】对于连续型变量,一般只能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对于离散型变量,如果变量值个数较多,并且变动幅度较大时,应该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对于变量值较少的离散型数据,一般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
统计学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综合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
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2、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时最好用( )。
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中位数D、几何平均数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 )。
A、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D、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4、下面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A、出勤率B、合格率C、工资总额D、计划完成百分数5、全国的粮食产量与人口数之比是()。
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数量指标6、某年级全部学生中,男生占60%,女生占40%,这种指标属于( )。
A、比较相对数B、强度相对数C、结构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7、某企业的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4%,实际执行结果提高5%,则总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
A、5%-4%B、5%/4%C、105%/104%×100%D、104%/105%-100%8、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商品销售额B、商品购进额C、商品库存额D、商品流通费用额9、逐年减少的耕地面积和逐年增加的棉花产量,上述二指标( )。
A、均为时点指标B、均为时期指标C、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D、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10、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A、有名数B、实物单位和货币单位C、无名数D、无名数和有名数11、计算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时,分子和分母( )。
A、只能是绝对数B、只能是相对数C、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D、只能是平均数12、下列相对数中,用有名数形式表现的有( )。
A、结构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13、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 )。
A、结构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14、某市某年零售商业网密度=11790000人/10019个=108人/个该指标是( )。
统计学习题三

第三章综合指标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按照计划,产量同上年比较必须增长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了10%,产量实际增长率为:A、40%B、60%C、20%D、17%2、受极端值影响最大的平均指标是: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中位数Me3、成数方差的取值范围为:A、0 ~ 1B、0 ~ 0.5C、0 ~ 0.25D、任意正数4、当总体分布对称时:A、sk等于0B、 k等于0C、s等于0D、var等于05、下列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现金回笼率B、货币流通速度C、货币流通量D、存款平均余额6、下列指标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货币流通量B、存款余额C、商品库存量D、货币投放总额7、某银行办事处9月份的存款余额为8月份的105%,这个指标是:A、比较相对指标B、动态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计划完成相对指标8、计划规定,产量应比上年增长2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10%,试确定同上年比较,产量实际增长率为:A、10%B、30%C、8%D、12%9、所有变量值都扩大1倍后再加上2,则方差:A、不变B、扩大2倍C、缩小至1/2D、扩大4倍10、市场上苹果价格早晚不同,早晚各买一斤的平均价格和早晚各买一元的平均价格:A、两者相等B、前者高于后者C、前者低于后者D、无法判断11、某企业工人平均月工资为1440元,月收入少于1 280元的占一半,估计多数人的工资为()元。
A、960B、1200C、1360D、160012、某企业工资总额比去年减少2%,而平均工资上升5%,则人数减少:A、3%B、10%C、75%D、6.7%二、多项选择题1、某变量取值2、3、2、5、2、8、6,则下列数值中是该变量的平均指标的是:A、3B、5C、2D、6E、42、某社区有人口20万人,商场50个,该社区的商场密度是:A 、0.4个/万人 B、2.5个/万人 C、0.4万人/个D、2万人/个E、1.5个/万人3、已知某变量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中的两个是42、50,根据pearson规则,另外一个指标的数值可能是:A、44.67B、66C、54D、38E、264、某种商品的年末库存量是:A、时期指标B、价值指标C、实物指标D、时点指标E、离散指标5、时点数列的指标值:A、由连续调查而得B、由一次性调查而得C、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成正比D、直接相加没有意义E、反应现象在某时刻上的总量6、实物指标的计量单位有:A、自然单位B、度量衡单位C、货币单位D、复合单位E、标准单位7、平均指标包括: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8、下列指标中属于结构相对指标的有:A、大专院校招生录取比率B、农、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C、人均国民收入D、本期平均工资与上期平均工资的对比的百分数E、专业技术人员在总人数中所占比重9、下列属于平均指标的有:A、人均粮食产量B、人均口粮C、人均国民收入D、粮食亩产量E、人均住房面积10、下列指标中,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有:A、计划完成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比例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E、结构相对数11、指出下列指标中的强度相对指标:A、按人口分摊的国民收入B、按人口分摊的粮食产量C、产值增长率D、职工平均工资E、人口出生率三、判断题1、根据组距数列计算的平均数,只是一个近似值。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1.下面是我国人口和国土面积资料:────────┬───────────────│根据第四人次人口普查调整数指标├──────┬────────│1982年│1990年────────┼──────┼────────人口总数│101654 │114333男│52352 │58904女│49302 │55429────────┴──────┴────────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
试计算所能计算的全部相对指标。
2.某企业2014年某产品单位成本520元,2015年计划规定在上年的基础上单位成本降低5%,实际降低6%,试确定2015年单位成本的计划数与实际数,并计算2015年单位成本比计划降低多少3.某市共有50万人,其市区人口占85%,郊区人口占15%,为了解该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在市区抽查了1500户居民,每人平均收入为1400元;在郊区抽查了1000户居民,每人年平均收入为1380元,若这两个抽样数字具有代表性,则计算该市居民年平均收入应采用哪一种形式的平均数方法进行计算4根据上表资料计算:(1)哪个班级统计学成绩好(2)哪个班级的成绩分布差异大哪个班级的成绩更稳定5.2014年8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资料如下:────┬──────┬─────────┬─────────品种│价格(元/斤)│甲市场成交额(万元)│乙市场成交量(万斤)────┼──────┼─────────┼─────────甲│││2乙│││1丙│││1────┼──────┼─────────┼─────────合计│──││4────┴──────┴─────────┴─────────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6.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36件,标准差件。
乙组工人资料如下:要求:(1)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2)比较甲、乙两个生产小组哪个组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性比较哪组的产量更稳定比较哪组的产量差异大第四章抽样调查检验结果如下:1.某进出口公司出口茶叶,为检查其每包规格的重量,抽取样本100包,(1)确定每包平均重量的抽样平均误差和极限误差;(2)估计这批茶叶每包平均重量的范围,确定是否达到规格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综合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
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2、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时最好用 ( )。
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中位数D、几何平均数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 )。
A、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D、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4、下面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A、出勤率B、合格率C、工资总额D、计划完成百分数5、全国的粮食产量与人口数之比是()。
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 D、数量指标6、某年级全部学生中,男生占60%,女生占40%,这种指标属于( )。
A、比较相对数B、强度相对数C、结构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7、某企业的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4%,实际执行结果提高5%,则总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
A、5%-4%B、5%/4%C、105%/104%×100%D、104%/105%-100%8、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商品销售额B、商品购进额C、商品库存额D、商品流通费用额9、逐年减少的耕地面积和逐年增加的棉花产量,上述二指标( )。
A、均为时点指标B、均为时期指标C、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D、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10、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A、有名数B、实物单位和货币单位C、无名数D、无名数和有名数11、计算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时,分子和分母( )。
A、只能是绝对数B、只能是相对数C、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D、只能是平均数12、下列相对数中,用有名数形式表现的有( )。
A、结构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13、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 )。
A、结构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14、某市某年零售商业网密度=人/10019个=108人/个该指标是( )。
A、总量指标B、强度相对数正指标C、强度相对数逆指标D、无法判别15、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是()。
A、总体部分总量与总体单位总数之比B、总体标志总量与另一总体总量之比C、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数之比D、总体标志总量与权数系数总量之比16、在变量数列中,若标志值较小的组,而相对数大时,计算出来的平均数()。
A、接近标志值较大的一组B、接近标志值较小的一组C、不受权数影响D、仅受标志值影响17、假定标志值所对应的权数都缩小1/10,则算术平均数()。
A、不变B、无法判断C、缩小1/10 D、扩大10倍18、第一批产品废品率为1%,第二批产品废品率为%,第三批产品废品率为2%,第一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25%,第二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30%,则平均废品率为()。
A、%B、%C、%D、4%19、去年电大学员男生平均年龄24岁,女生平均年龄23岁。
今年电大学员男、女生平均年龄不变,但男生人数增长2%,女生人数增长10%,则今年电大学员的总平均年龄比去年()。
A、不变B、提高C、降低 D、不能做结论20、各变量值与平均数离差之和()。
A、等于各变量之和的平均数B、等于零C、等于最小值 D、等于最大值21、各变量值与平均数的离差平方之和()。
A、等于各变量之和的平均数B、等于零C、等于最小值 D、等于最大值22、若单项式数列的所有标志值都减少一倍,而权数都增加一倍,则其算术平均数()。
A、增加一倍B、不变C、减少一倍D、无法判断23、不受极端变量值影响的平均数是()。
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24、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的条件是()。
A、各变量值不相同B、各变量值相同C、各组次数不相同D、各组次数相同25、标志变异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平均数代表性在大小存在着()。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C、恒等关系 D、导数关系26、用标准差比较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代表性大小时,要求这两个总体的平均数()。
A、相差不大B、相等C、相差很大 D、不等27、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
A、平均数小代表性大B、平均数大代表性大C、平均数小代表性好D、平均数大代表性小28、比较两个不同单位的资料,甲的标准差小于乙的标准差,则()。
A、两个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B、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大于乙单位C、乙单位平均数代表性大于甲单位D、不能确定哪个单位平均数代表性大29、按计划产量应比上期增长20%,实际少完成5%,则同上期计划比较产量实际增长了()。
A、14%B、40%C、15%D、25%30、如果分配数列把频数换成频率,那么方差()。
A、不变B、增大C、减少D、无法预期其变化二、多项选择题1、时点指标的特点有()。
A、可以连续计数B、只能间断计数C、数值可以直接相加 D、数值不能直接相加E、数值的大小与时期的长短无直接关系2、总量指标计量单位的主要形式有()。
A、实物单位B、劳动单位 C、价值单位D、总体单位E、衡量单位3、生猪存栏数是属于()。
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 C、时期指标D、数量指标E、时点指标4、下列相对数中,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的指标有()。
A、结构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 C、强度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E、计划完成相对数5、下列相对数中,可以属于不同总体数值对比的指标有()。
A、结构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 C、比例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E、动态相对数6、下列相对数中,属于同一时期数值对比的指标有()。
A、结构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 C、比例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E、计划完成相对数7、下列相对数中,分子和分母属于同一总体的有()。
A、结构相对数B、比例相对数 C、强度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E、计划完成相对数8、下列指标属于强度相对数的有()。
A、每人平均国民收入B、出生率C、每人平均年龄D、每个职工平均工资E、每人平均国民生产总值9、下列情况的统计调查属于一次性调查的有()。
A、商品购进额B、商品库存量 C、储蓄额D、土地面积E、森林资源量10、下列情况的统计调查属于经常性调查的有()。
A、工业总产值B、某县人口数C、工资额D、收购金额E、在校生人数11、平均数的种类有()。
A、算术平均数B、中位数 C、众数D、调和平均数E、几何平均数12、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A、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B、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C、受各组标志值和次数的共同影响D、不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E、与各组次数多少无关13、受极端变量值影响的平均数有()。
A、算术平均数B、中位数 C、众数D、调和平均数E、几何平均数14、平均指标应用时需注意的原则是()。
A、同质性B、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C、用分配数列补充说明平均数D、把平均数和典型事例结合起来E、把平均数和变异指标结合起来15、标志变异指标可以()。
A、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B、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C、表明生产过程中的节奏性D、说明变量的离中趋势E、测定集中趋势指标的代表性16、下列标志变异指标中,用无名数表示的有()。
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平均差系数E、标准差系数17、比较两个单位的资料发现,甲的标准差大于乙的标准差,甲的平均数小于乙的平均数,由此可推断()。
A、乙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大于甲单位B、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大于乙单位C、甲单位的工作均衡性好于乙单位D、乙单位的工作均衡性好于甲单位E、甲单位的标准差系数比乙单位大18、有计量单位的标志变异指标有()。
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平均差系数E、标准差系数19.几何平均数适合()。
A.等差数列B.等比数列C.标志总量等于各标志值之积D.具有极大极小值的数列E.标志总量等于各标志值之和20.众数是()。
A.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B.位置平均数C.不受极端值的影响D.处于数列中点位置的那个标志值E.适用于总体次数多,有明显集中趋势的情况三、判断题1、人均国民收入是个平均指标。
()2、人均钢产量是强度相对数。
()3、强度相对数分子、分母可以互换。
()4、时点指标可以采用经常性调查。
()5、强度相对数分子、分母来自不同的总体。
()6、同一总体内的结构相对数之和等于1。
()7、总量指标数值的大小随总体范围变化而增减。
()8、计划完成相对数的数值表现形式是无名数。
()9、比较相对数的数值表现形式是有名数。
()10、平均数反映了总体分布集中趋势。
()11、加权算术平均数选择权数时,应使各组的标志值和权数的乘积等于各组的标志总量。
12、权数对于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决定于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大小。
()13、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14、标志变异指标说明变量的离中趋势。
()15、当标志值较小而次数较大时,平均数就接近标志值较大的一方。
()16、当各组次数相等时,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四、填空题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和,按其反映的时间不同可分为和。
2、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一般有、和三种形式。
3、相对指标的数值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二是。
4、强度相对指标的数值大小,如果与现象的发展程度或密度成正比,则称为,反之称为。
5、结构相对数是同一总体的与之比,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必须等于。
6、整个变量数列是以为中心左右波动,反映了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7、社会经济统计中的平均指标有,,,,和五种。
8、加权算术平均数不但受的影响,而且也受的影响。
9、平均指标说明了分配数列中变量的趋势,标志变异指标说明了变量的趋势。
10、标志变异指标是衡量的尺度。
11、标志变异指标数值的大小和平均数的大小成关系。
五、简答题1、什么是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各有哪些特点2、常用的相对指标有几种3、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应注意哪些问题4、计算相对指标具有什么重要意义5、平均数与强度相对数有什么异同6、什么是标志变异指标意义如何有什么作用六、计算题1、某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1993年比1992年提高5%,实际提高8.5%,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2、某企业计划规定,单位产品成本本年比上年降低5%。
实践结果,比上年降低6%。
试求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3、某企业工人的日产量及人数资料如下表所示:日产量(件)10 12 14 16 18 20工人人数(人) 1630 80 60 44 16要求:用中位数和众数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量。
4、某企业2004年实现总利润250万元,2005年计划比2004年利润提高15%,实际提高了18%。
试确定:(1)2005年企业实际利润是多少(2)2005年企业利润的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有否完成计划(3)2005年企业利润实际比计划提高或降低的百分点是多少5、1999年某月甲、乙两市场某商品价格、销售量和销售额资料如下:试分别计算该商品在两个市场上的平均价格。